2024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八章 第五節《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分層訓練(含答案)_第1頁
2024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八章 第五節《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分層訓練(含答案)_第2頁
2024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八章 第五節《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分層訓練(含答案)_第3頁
2024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八章 第五節《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分層訓練(含答案)_第4頁
2024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八章 第五節《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分層訓練(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節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6知識梳理

一、冰雪世界

項目北極地區南極地區

大部分位于________以

位于________以北,被A________洲、

位置南,被E________洋、F

B________洲、C________洲所包圍

洋、G________洋所包圍

包括H________大部分以

包括D________洋絕大部分水域,亞、

范圍及南太平洋、南大西洋、

歐、北美三洲大陸北部沿岸和洋中島嶼

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海陸分布以________為主以________為主

水以________形式儲存于兩極

資源、以及金屬礦產和非、、

礦產

金屬礦產等礦產豐富

氣候特征________、狂風肆虐、降水________

居民________和拉普人無常住人口

色電點撥

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氣溫更低的原因

(D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海陸熱力性質不同。

(2)南極洲地勢高,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3)南極洲大部分被冰雪覆蓋,反射太陽輻射---冰雪大陸。

二、獨特的野生動物

地區代表動物其他動物共有動物

北極地區海象、北極狐

海豹

南極地區________磷蝦

三、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

1.考察內容:原始的,使得極地地區成為科學家進行、冰川、海洋、

生物、等領域研究的“

2.考察國家:、美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等30多個

國家在極地建立了一系列科學考察站。

。重難突破

重難點南北極地區獨特地理位置的影響

一指南

極地地區地理位置獨特,緯度高,對該地區的地理特征影響很大。

1.影響氣候:氣候寒冷,降水稀少。

2.影響生物:動物皮下脂肪厚。

3.影響水資源:固體淡水資源豐富。

4.影響人類生活:因紐特人乘雪橇、住冰屋等。

5.影響人類科考

項目北極地區南極地區

時間每年7月至10月每年11月至次年3月

此時為所在半球的暖季,氣溫相對較高,白晝時間長,便

原因

于科學考察

有利影響為科學研究提供廣闊的天然實驗室

不利影響科考時容易遭遇嚴寒、干燥、大風等惡劣天氣

【對點訓練】

讀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A點的經緯度是,中山站在南極點的方向。

(2)當科考隊員到達南極洲時,迎接他們的“南極小主人”(代表性動物)是。

(3)當北京市的中小學放暑假時,南極地區會出現(填“極晝”或“極夜”)現象。

(4)北極地區有世界上最大的島嶼一一。

(5)兩極地區都降水稀少,為什么會有厚厚的冰雪?

(6)長城站位于喬治王島上,從喬治王島到南極點,最后到昆侖站,這條科學考察路線

的前進方向是。

A.從東向西

B.從南向北

C.從北向南再向北

D.從南向北再向南

砥基礎過關

知識點1冰雪世界

(四川成都中考)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非常特殊,有著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下圖為北極

熊與企鵝之間的對話。據此完成1-2題。

我們這里非常寒冷,大

部分地區常年冰凍。

------------

我們這里經常刮大風,

年均風速10米/秒。年

降水量有200毫米,以

降雪為主。

我們棲息的大塊“海

1.下列自然環境特征為南、北極地區共有的是()

A.緯度位置高B.沙漠面積廣

C.以高原為主D.以海洋為主

2.與北極地區相比,南極地區()

A.全年降水較多

B.全年平均風速更大

C.全年大風日數較少

D.全年平均氣溫較高

(湖南長沙中考)通過溫室栽培,南極科考隊員吃上了親手栽種的新鮮蔬菜。下圖示意南

極智慧溫室大棚。讀圖,完成3?4題。

3.南極智慧溫室大棚有效改善的當地蔬菜種植的主要不利條件是()

A.熱量不足B.降水不足

C.地形崎嶇D.光照不足

4.南極智慧溫室大棚底部架空,其目的是()

A.防暴雨洪水進入B.防大風積雪掩埋

C.防紫外線輻射D.放置生產農具

知識點2獨特的野生動物

在某次動物聯誼會上,胖胖的企鵝這樣介紹自己(見下圖)。讀圖,完成5?6題。

嘿,我是企鵝。看,我厚

厚的羽毛多漂亮!我的家鄉被

稱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

我們那里風力強勁,滴水成

冰……你想來嗎?

5.企鵝的家鄉在()

A.南極地區B.北極地區

C.澳大利亞D.西亞

6.企鵝身體擁有厚厚的脂肪和羽毛,有利于()

A.飛翔B.防沙

C.防曬D.御寒

知識點3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

(山東青島即墨區期中聯考)“蘋果屋”是我國北極科學考察中冰上作業的主要裝備,其

外觀顏色是鮮艷的綠色。“蘋果屋”除了用來防御危險,還可存放長期冰站作業科考設備與

工具,作業人員也可就地短暫休息。下面圖1為北極地區略圖,圖2為“蘋果屋”景觀圖。

據此完成7?8題。

圖1圖2

7.下列關于北極地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A.在黃河站能夠看到眾多的企鵝

B.緯度高,氣溫極低,無常住居民

C.常年被冰雪覆蓋,有“冰雪高原”之稱

D.礦產資源儲量豐富

8.“蘋果屋”外觀選用綠色是為了()

A.與周圍森林協調

B.冰雪上容易識別

C.防御嚴寒與風雪

D.產生清涼的感覺

9.(山東濱州無棣縣期中升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24年2月7日,中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開站,填補了我國在南

極羅斯海區域的考察空白(圖1)。秦嶺站是我國“功能完善、設備先進、低碳環保、國際領

先”的現代化南極科學考察站。

材料二圖2為沿東、西經90°附近南極洲地形剖面圖。

圖2

(1)秦嶺站選擇在2024年2月7日開站,主要是因為=

(2)秦嶺站將擁有海洋實驗室,它觀測與研究的大洋是0

(3)“綠色考察”理念貫穿于秦嶺站的設計和施工全過程。其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

過了60%,在南極地區可以大規模使用的新能源是。

(4)秦嶺站主樓建筑采用架空離地的設計(下圖),這樣設計主要是考慮到

(6)我國在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建立了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秦嶺站和黃

河站。讀以下四個考察站的經緯度數值表,關于四個考察站的敘述,正確的是()

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黃河站

緯度62°3169°22,S80°257S78°55,N

經度58°58,W76°23'E77°07'E11°56/E

A.新的一天開始最早的是昆侖站

B.四個考察站都有極晝、極夜現象

C.黃河站位于長城站的西北方向

D.距離極點最近的是中山站

(7)南極洲是世界上平均氣溫最低的大洲,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氣溫更低。結合圖2和

所學知識,從三個方面分析原因。

。能力提升

10.下列關于南、北極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南極地區是指南極圈至南極點之間的區域

B.北極地區全部是海洋,南極地區全部是陸地

C.南、北極地區共同的氣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風、降水少

D.企鵝和海象是南、北極地區共有的代表性動物

11.我國在南、北極地區相繼建立了一系列科學考察站,圖中距離黃河站(約79。N,

12°E)最近的地點是()

A.甲處B.乙處

C.丙處D.丁處

(湖南常德澧縣期中)在課堂上,同學們模擬召開世界氣象組織締約方大會。南極地區的

代表稱2023年南極地區海冰急劇減少,7月中旬南極海冰面積較多年均值減少260萬千米2,

是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下圖分別為南極地區位置及氣候資料圖和1979—2023年南極地

區海冰面積變化圖。據此完成12?14題。

海冰面積/百萬平方千米

20-

z5

15-

5

21.0-

z5-

5------1979—2021\

Z5-——2022

0------2023

1-

23456789101112月份

12.南極洲主要位于()

A.熱帶B.南溫帶

C.亞熱帶D.南寒帶

13.7月南極地區()

A.處于全年中的冬季

B.降水量開始增大

C.海冰面積開始減少

D.氣溫達全年最高

14.南極地區2023年海冰面積明顯減小的原因是()

A.降雪少于往年B.全球氣候變暖

C.人類大量開采D.科考導致融化

(江西中考)下圖示意某次國際考察隊穿越南極大陸的一段路線。讀圖,完成15?16題。

90°

15.圖示路線中,國際考察隊大致的行進方向是()

A.向東B.向南

C.向西D.向北

16.國際考察隊從南極點前往和平站的過程中()

A.海拔逐漸升高

B.一直處于黑夜

C.距南極點漸近

D.遇到了大風天氣

(山東荷澤單縣八校聯考)2024年2月,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填補了我國在南極羅斯海區域的考察空白。秦嶺站是繼長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個常年考察

站,也是新時代建成的第一個越冬考察站。下圖示意中國南極科考站的分布圖。據此完成

17?18題。

90°

17.下列有關秦嶺站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面向太平洋扇區②目前緯度最高的考察站③有極晝和極夜現象④位于中山站

的西南方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8.任何聚落的設計與建設都要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下列居民最有可能是科考隊員在

南極考察期間居住的是()

19.(福建中考)南極地區自然環境獨特,自然資源豐富,是開展科學考察和探險的寶地。

2019年,我國某探險家拖拽約180千克物資,以越野滑雪的方式成功抵達南極點。下圖示

意南極地區。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煤炭—>探險家行進路線

(1)圖中昆侖站的緯度是O昆侖站位于南極圈內,冬至日會出現現象,

理論上可全天觀測太陽。

(2)科學家在南極地區發現了豐富的煤炭資源。依據大陸漂移說可推測:南極大陸曾經

所處的緯度位置較,氣溫較,降水較多,植被覆蓋率較o

(3)列舉該探險家需攜帶的一種防護用品并說出理由。

(4)列舉該探險家可提前進行的兩項體能訓練項目或方法。

20.(河南鄭州金水區期末)南極地區被稱為地球上最遙遠、最神秘的地方。它既是科學

考察寶地,又是現代旅游勝地。某戶外旅行愛好者赴南極地區旅行,并將途中的所見所聞撰

寫成了游記。下圖為南極旅行手冊及線路示意圖。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南極旅行手冊

V出發時間為2024年1月;

V攜帶專業登陸靴(防水防滑);

V帶上護目鏡和防曬霜;

,不帶走:不帶走任何南極地區

物品作為紀念品;

?不留下:不在南極留下任何東

西,把所有帶來的物品全帶回;

(1)游客大多選擇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出發去南極旅行的原因是

(2)結合南極地區自然環境特征,補充一種出行必備物資并說明理由。

(3)說一說旅行手冊中要求游客“不帶走”“不留下”的原因。

下圖為游記1的內容及“醉漢樹”景觀圖。

游記1:世界盡頭——烏斯懷亞

到達烏斯懷亞.城,發現這里受強

風影響,樹冠均朝同一方向生長,

當地人稱其為“醉漢樹”。

(4)“醉漢樹”的樹冠最可能朝方向。

下圖為游記2的內容及南極地區景觀圖。

游記2:南極半島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參觀打卡我國首個南極科考

站——長城站。欣賞美到極致的南

極極光,還邂逅了南極“原著民”

(南極地區代表動物)。

⑸請列舉一種參觀打卡長城站時可能邂逅的南極“原著民”。

(6)從旅游和科考兩個角度任選一個,說明南極地區吸引人們心向往之的原因。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第五節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由知識梳理

一、冰雪世界

項目北極地區南極地區

大部分位于南緯60°以

位于北極圈以北,被A亞洲、B歐洲、

位置南,被E太平洋、F大西

C北美洲所包圍

洋、G印度洋所包圍

包括H南極洲大部分以

包括D北冰洋絕大部分水域,亞、歐、

范圍及南太平洋、南大西洋、

北美三洲大陸北部沿岸和洋中島嶼

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海陸分布以海洋為主以陸地為主

水以冰雪形式儲存于兩極

資源石油、天然氣以及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

礦產

產產豐富

氣候特征酷寒、狂風肆虐、降水稀少

居民因紐特人和拉普人無常住人口

⑥?點撥

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氣溫更低的原因

(1)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海陸熱力性質不同。

⑵南極洲地勢高,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3)南極洲大部分被冰雪覆蓋,反射太陽輻射——冰雪大陸。

二、獨特的野生動物

地區代表動物其他動物共有動物

北極地區北極熊海象、北極狐

海豹

南極地區企鵝磷蝦

三、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

1.考察內容:原始的自然環境,使得極地地區成為科學家進行地質、冰川、海洋、生

物、氣象等領域研究的“天然實驗室”。

2.考察國家:俄羅斯、美國、法國、意大利、德國、日本、中國等30多個國家在極地

建立了一系列科學考察站。

O重難突破

重難點南北極地區獨特地理位置的影響

指南

極地地區地理位置獨特,緯度高,對該地區的地理特征影響很大。

1.影響氣候:氣候寒冷,降水稀少。

2.影響生物:動物皮下脂肪厚。

3.影響水資源:固體淡水資源豐富。

4.影響人類生活:因紐特人乘雪橇、住冰屋等。

5.影響人類科考

項目北極地區南極地區

時間每年7月至10月每年11月至次年3月

此時為所在半球的暖季,氣溫相對較高,白晝時間長,便

原因

于科學考察

有利影響為科學研究提供廣闊的天然實驗室

不利影響科考時容易遭遇嚴寒、干燥、大風等惡劣天氣

【對點訓練】

讀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A點的經緯度是(70°S,135°E),中山站在南極點的正北方向。

(2)當科考隊員到達南極洲時,迎接他們的“南極小主人”(代表性動物)是企鵝。

(3)當北京市的中小學放暑假時,南極地區會出現極夜(填“極晝”或“極夜”)現象。

(4)北極地區有世界上最大的島嶼一一格陵蘭島。

(5)兩極地區都降水稀少,為什么會有厚厚的冰雪?

固翳氣候特別寒冷,蒸發極少,降雪累積起來形成了厚厚的冰層。

(6)長城站位于喬治王島上,從喬治王島到南極點,最后到昆侖站,這條科學考察路線

的前進方向是C。

A.從東向西

B.從南向北

C.從北向南再向北

D.從南向北再向南

砥基礎過關

知識點1冰雪世界

(四川成都中考)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非常特殊,有著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下圖為北極

熊與企鵝之間的對話。據此完成1?2題。

1.下列自然環境特征為南、北極地區共有的是(A)

A.緯度位置高B.沙漠面積廣

C.以高原為主D.以海洋為主

麒司南極和北極地區的共同特點是緯度高,氣候嚴寒,A正確;南極地區以南極大陸

為主,覆蓋著厚厚的冰層,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素有“冰雪高原”之稱,而北極地區以

海洋為主,BCD錯誤。

2.與北極地區相比,南極地區(B)

A.全年降水較多

B.全年平均風速更大

C.全年大風日數較少

D.全年平均氣溫較高

覷司北極地區比南極地區年平均氣溫高;北極地區的降水量比南極地區多,北極地區

的風速遠不及南極地區大,大風日數較南極地區少,所以南極地區氣候更寒冷,風速更大,

大風日數更多,降水更少。

(湖南長沙中考)通過溫室栽培,南極科考隊員吃上了親手栽種的新鮮蔬菜。下圖示意南

極智慧溫室大棚。讀圖,完成3?4題。

修,!軻眄

3.南極智慧溫室大棚有效改善的當地蔬菜種植的主要不利條件是(A)

A.熱量不足B.降水不足

C.地形崎嶇D.光照不足

覷司南極地區的主要氣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由于熱量不足,蔬菜無法

自然生長,智慧溫室大棚有效改善了熱量條件。

4.南極智慧溫室大棚底部架空,其目的是(B)

A.防暴雨洪水進入B.防大風積雪掩埋

C.防紫外線輻射D.放置生產農具

麒司南極內陸冬季經常刮起8至10級大風,風吹起的積雪遇阻后會堆積,有可能將

整個建筑掩埋。為了防止建筑迎風面的飛雪堆積并利于大風通過,南極智慧溫室大棚的主體

建筑底部架空。

知識點2獨特的野生動物

在某次動物聯誼會上,胖胖的企鵝這樣介紹自己(見下圖)。讀圖,完成5?6題。

嘿,我是企鵝。看,我厚

厚的羽毛多漂亮!我的家鄉被

稱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

我們那里風力強勁,滴水成

冰……你想來嗎?

5.企鵝的家鄉在(A)

A.南極地區B.北極地區

C.澳大利亞D.西亞

磨O由圖中“白色荒漠”“風力強勁”等信息可知,企鵝的家鄉是南極地區。

6.企鵝身體擁有厚厚的脂肪和羽毛,有利于(D)

A.飛翔B.防沙

C.防曬D.御寒

覦品極地地區緯度高,氣溫低,“滴水成冰”,企鵝身體擁有厚厚的脂肪和羽毛,有利

于御寒。

知識點3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

(山東青島即墨區期中聯考)“蘋果屋”是我國北極科學考察中冰上作業的主要裝備,其

外觀顏色是鮮艷的綠色。“蘋果屋”除了用來防御危險,還可存放長期冰站作業科考設備與

工具,作業人員也可就地短暫休息。下面圖1為北極地區略圖,圖2為“蘋果屋”景觀圖。

據此完成7?8題。

中國北極

科學考察

下列關于北極地區的描述,正確的是(D)

A.在黃河站能夠看到眾多的企鵝

緯度高,氣溫極低,無常住居民

常年被冰雪覆蓋,有“冰雪高原”之稱

D.礦產資源儲量豐富

麒旅北極的代表動物是北極熊,南極的代表動物是企鵝;北極地區的常住居民為因紐

特人和拉普人;有“冰雪高原”之稱的是南極洲;北極地區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

8.“蘋果屋”外觀選用綠色是為了(B)

A.與周圍森林協調

B.冰雪上容易識別

C.防御嚴寒與風雪

D.產生清涼的感覺

麒品“蘋果屋”是我國北極科學考察中冰上作業的主要裝備,為了醒目,在冰雪上容

易識別,故設計成綠色,狀似蘋果。

9.(山東濱州無棣縣期中升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24年2月7日,中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開站,填補了我國在南

極羅斯海區域的考察空白(圖1)。秦嶺站是我國“功能完善、設備先進、低碳環保、國際領

先”的現代化南極科學考察站。

材料二圖2為沿東、西經90°附近南極洲地形剖面圖。

東東

經經

0'180°

西西

經經

790°

圖1

文森山

海拔/米

5140南極點東方站

3000|

1500

-1oool_--

圖2

(1)秦嶺站選擇在2024年2月7日開站,主要是因為此時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氣候較溫

暖;白晝時間長,便于科學考察。

(2)秦嶺站將擁有海洋實驗室,它觀測與研究的大洋是太平洋。

(3)“綠色考察”理念貫穿于秦嶺站的設計和施工全過程。其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

過了60%,在南極地區可以大規模使用的新能源是風能(或太陽能)。

(4)秦嶺站主樓建筑采用架空離地的設計(下圖),這樣設計主要是考慮到避免被風雪掩埋。

秦嶺站主樓及其附屬建筑

(5)秦嶺站內部建有完善的垃圾處理系統,其目的是保護南極地區自然環境。

(6)我國在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建立了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秦嶺站和黃

河站。讀以下四個考察站的經緯度數值表,關于四個考察站的敘述,正確的是(A)

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黃河站

緯度62°13,S69°22'S80°25,S78°55,N

經度58°58,W76°23,E77°07'E11°567E

A.新的一天開始最早的是昆侖站

B.四個考察站都有極晝、極夜現象

C.黃河站位于長城站的西北方向

D.距離極點最近的是中山站

(7)南極洲是世界上平均氣溫最低的大洲,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氣溫更低。結合圖2和

所學知識,從三個方面分析原因。

南極地區主要是陸地,北極地區主要是海洋;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海拔高;南極

地區被冰雪覆蓋,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強。

。能力提升

(芮澤中考)讀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圖,完成10?11題。

10.下列關于南、北極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C)

A.南極地區是指南極圈至南極點之間的區域

B.北極地區全部是海洋,南極地區全部是陸地

C.南、北極地區共同的氣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風、降水少

D.企鵝和海象是南、北極地區共有的代表性動物

磨島南極地區泛指南極圈以南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及其周圍的海洋,A錯誤;北極地

區以海洋為主,包括周圍的陸地,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包括周圍的海洋,B錯誤;南、北

極地區共同的氣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風、降水少,C正確;企鵝是南極地區的代表性動物,

海象主要生活在北極地區,D錯誤。

11.我國在南、北極地區相繼建立了一系列科學考察站,圖中距離黃河站(約79。N,

12°E)最近的地點是(C)

A.甲處B.乙處

C.丙處D.丁處

倒㈱由圖可知,黃河站位于我國北極地區,圖中甲和丁位于南極地區,距離黃河站很

遠,A、D錯誤;丙處位于0°?30°E、70°N?80°N之間,乙處位于30°W?60°W、

70°N?80°N之間,所以距離黃河站最近的是丙,C正確,B錯誤。

(湖南常德澧縣期中)在課堂上,同學們模擬召開世界氣象組織締約方大會。南極地區的

代表稱2023年南極地區海冰急劇減少,7月中旬南極海冰面積較多年均值減少260萬千米2,

是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下圖分別為南極地區位置及氣候資料圖和1979—2023年南極地

區海冰面積變化圖。據此完成12?14題。

海冰面積/百萬平方千米

0

5

5

5

0

Z

.5------1979—2021\

——2022

2.------2023

.O5

23456789101112月份

12.南極洲主要位于(D)

A.熱帶B.南溫帶

C.亞熱帶D.南寒帶

麒司南極洲絕大部分地處南極圈以南,屬于南寒帶。

13.7月南極地區(A)

A.處于全年中的冬季

B.降水量開始增大

C.海冰面積開始減少

D.氣溫達全年最高

覷司7月太陽直射北半球,南極地區處于全年中的冬季,氣溫達全年最低,海冰面積

不會減少,由于全年降水很少,降水量也不會增大。

14.南極地區2023年海冰面積明顯減小的原因是(B)

A.降雪少于往年B.全球氣候變暖

C.人類大量開采D.科考導致融化

麒司近年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導致全球氣候逐漸變暖,極地地區氣

溫升高,冰川融化,冰雪面積不斷縮小,海平面不斷升高。

(江西中考)下圖示意某次國際考察隊穿越南極大陸的一段路線。讀圖,完成15?16題。

次年3月3日到

-2000-等高繳米

達終點和平站

西經

12月12日從

南極點出發

15.圖示路線中,國際考察隊大致的行進方向是(D)

A.向東B.向南

C.向西D.向北

覷m國際考察隊大致是從南極點向南極圈前進,而從南極點出發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北

方向,故其前進的方向是向北。

16.國際考察隊從南極點前往和平站的過程中(D)

A.海拔逐漸升高

B.一直處于黑夜

C.距南極點漸近

D.遇到了大風天氣

覷司南極點附近海拔較高,南極圈附近海拔較低,A錯誤;12月12日至次年3月3

日,太陽直射南半球,在此期間,南極大部分地區出現極晝,B錯誤;國際考察隊大致是從

南極點向南極圈前進,故其離南極點越來越遠,C錯誤;南極地區常年多大風天氣,D正確。

(山東荷澤單縣八校聯考)2024年2月,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填補了我國在南極羅斯海區域的考察空白。秦嶺站是繼長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個常年考察

站,也是新時代建成的第一個越冬考察站。下圖示意中國南極科考站的分布圖。據此完成

17-18題。

東經

180°

西經

17.下列有關秦嶺站的說法,正確的有(A)

①面向太平洋扇區②目前緯度最高的考察站③有極晝和極夜現象④位于中山站

的西南方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8.任何聚落的設計與建設都要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下列居民最有可能是科考隊員在

南極考察期間居住的是(C)

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