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九年級歷史期末復習卷范圍:部編版九下全冊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8小題,共56分)1.下圖是李老師上課時的板書設計,請根據板書內容歸納出“▲”處最恰當的主題()
A.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B.亞非拉的獨立C.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 D.殖民體系的崩潰2.“科技領先慘遭肢解涂炭世界重新統一”描繪了當今社會哪一國家(
)A.英國 B.德國 C.法國 D.日本3.制作年代尺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對下列年代尺提供的時間,解讀最準確的是A.兩次世界大戰 B.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C.20世紀世界格局的演變 D.兩極格局的形成4.圖中身著西歐式樣衣帽的是彼得大帝。穿著臃腫長袍的是俄國貴族。漫畫中的場景表明了彼得大帝決心()A.向西方學習 B.廢除農奴制 C.推行“殖產興業” D.建立資本主義制度5.如下圖所示,關于自然科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表述合理的是A.自然科學與社會發展存在內在聯系 B.自然科學發展導致一戰爆發C.自然科學成就都是政治斗爭的結果 D.社會發展進程就是自然科學發展進程6.把工業革命、俄國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四大歷史事件放在一起探究,探究的主線應是A.世界走向戰爭 B.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C.和平與發展 D.科技革命推動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確立7.19世紀60年代,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風起云涌,以不可阻擋之勢迅速發展。其中美國南北戰爭、俄國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解決的危機分別是()A.英國殖民統治、黑人奴隸制、農奴 B.黑人奴隸制、農奴制、幕府統治C.農奴制、英國殖民統治、幕府統治 D.英國殖民統治、黑人奴隸制、幕府統治8.德、意、日的法西斯獨裁統治,是人類歷史上最反動、最黑暗的統治。下列各項,與德、意、日三個國家法西斯上臺都有關的是()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B.1929—1933年經濟危機C.羅斯福新政 D.十月革命9.在歷史學習中,應正確區分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
)B.1917年,俄國爆發的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C.1921年,蘇俄開始實行的新經濟政策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D.1937年,蘇聯完成了第二個五年計劃10.某校九年級的學生在學完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后,將二者進行了比較,概括出兩次革命的共同點。其中正確的是()A.改革前兩國都遭到西方侵略 B.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C.改革都注重教育,提倡“文明開化” D.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11.新學期,某學校組織歷史活動課,在一個資料袋中,存有“貴族宣讀‘解放’農奴的法令”、“林肯”、“明治維新時期的小學課堂”等圖片和資料,請判斷該小組參加活動課的主題是()A.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B.亞非拉人民的反帝斗爭C.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D.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12.下列三幅圖片反映的歷史時代特征是()A.無產階級的斗爭 B.資產階級統治的擴大C.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D.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13.1933年與1922年相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1/3以上,貿易總額縮減2/3,面對這種經濟狀況,各國紛紛采取應對措施。下列內容與這種狀況無關的是()A.美國實施羅斯福新政 B.蘇聯形成蘇聯模式C.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 D.德日建立法西斯統治14.這場改革使俄國躋身歐洲軍事強國的行列,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這場改革指的是A.彼得一世改革 B.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C.明治維新 D.葉卡捷琳娜改革15.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出現了很多新式武器,包括噴氣式飛機和雷達等;有空中火力支持的航空母艦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水面橫行的“巨艦大炮”徹底過時。這表明()A.戰場形勢變幻莫測 B.科技改變戰爭形態 C.海洋戰爭成為關鍵 D.戰術戰法靈活多變16.在二戰期間,如同在一戰期間一樣,數百萬殖民地居民受到了同盟國關于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決的宣傳。當二戰結束時,他們紛紛會以新的眼光加入到本民族爭取獨立的浪潮中,可見兩次世界大戰后民族獨立運動發展的原因是A.法西斯集團的滅亡 B.英法力量的削弱 C.進步思想的傳播 D.殖民斗爭的正義性17.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20世紀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現了三次大的演變,按其形成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A.多極化趨勢——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B.兩極格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多極化趨勢C.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多極化趨勢D.兩極格局——多極化趨勢——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8.如圖反映了哪國的歷史進程?A.英國 B.美國 C.日本 D.俄國19.下列事件與1929-1933年經濟危機完全無關的一項是()A.羅斯福新政 B.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C.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D.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20.《新全球史》說:“世界開始重建,而另一場戰爭也開始了。曾經擊敗德國和日本的聯盟也解體了,在很短的時間里,美國和蘇聯及其各自的盟國在冷戰中已經擺好了作戰的姿勢,開始了主要在政治、經濟和宣傳層面的對抗?!彼砻鰽.為反法西斯建立的聯合國在戰后迅速解體 B.冷戰主要是軍事上的對抗C.二戰后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相互對峙 D.冷戰目的是為了遏制蘇聯21.建構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圖橫線處最恰當的內容,應該是()A.社會進步 B.社會矛盾 C.社會變化 D.政治制度22.下圖漫畫中的人物為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葉利欽、普京、梅德韋杰夫,下列與圖片反映的主題相符的是()A.沉重腳步—俄國走向現代化的曲折探索歷程B.八位領袖—蘇聯社會主義的曲折探索C.大國興衰—從兩極格局到多極化趨勢加強D.體制弊端——高度集中的體制阻礙蘇聯發展23.歷史學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眾化”“人口數量的激增”等來描述19世紀后期A.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B.社會主義的改革與發展C.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D.工業化國家的社會巨變24.下列史實體現的時代主題是()A.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B.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C.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 D.從兩極格局到多極化25.如圖是小明同學整理的學習卡片。他學習的主題應該是()A.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B.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C.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不斷 D.不結盟運動的興起26.對如圖圖片所反映的俄國、前蘇聯史實進行解讀錯誤的是()??????A.圖1向西方學習,農奴制進一步強化 B.圖2廢除農奴制,開啟了近代化進程C.圖3親自領導起義,十月革命勝利 D.圖4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弊端日益暴露27.下圖是某同學學習某主題時的課堂筆記,該主題是()A.思想的力量 B.近代科學文化C.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D.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28.“二戰后僅25年,一個嶄新的世界格局開始出現。頭幾年還十分盛行的世界兩極開始消失,一股股新力量在萌動,他們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聲音,震蕩著世界,改變著世界?!辈牧现小耙粋€嶄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A.經濟全球化 B.文化多元化 C.政治多極化 D.信息網絡化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2分)29.美國和俄羅斯是當今世界兩個大國。近代以來,兩國的興衰消長,始終是世界舞臺上最受人矚目的焦點之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美國,這個只有200多年歷史的年輕國家,這是一個從殖民地中誕生的國家,史冊中記載著輝煌的反抗殖民統治的戰爭,也留下了印第安人的血淚與奴隸制度的罪惡,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發展的兩個重要里程。——《世界通史》材料二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世界進入多元化發展時期,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開始,資本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二、三十年代的蘇俄(蘇聯)、美國都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而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使這兩個國家走出了困境?!妒澜缤ㄊ贰凡牧先?/p>
于是(富蘭克林·羅斯福)除了在1933年6~7月間倫敦世界經濟會議上力圖拆除各國關稅壁壘,也開始著眼于改善美蘇關系,關注打開蘇聯市場的可能性……于是,美蘇兩國恢復邦交談判于1933年11月8日至16日在華盛頓舉行……11月16日深夜,羅斯福和李維諾夫在恢復邦交的各項協議上簽字,結束了16年來兩國關系上的不正常狀況。——王繩祖《國際關系史》材料四圖1圖2(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的不同之處。(2)材料二中提到的蘇俄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分別“新”在哪里?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對本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30年代美蘇關系正?;慕洕颉C捞K關系正?;o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4)材料四的圖1反映出當時怎樣的世界局勢?這一局面最終形成的標志是什么?圖2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它對當時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5)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應該如何在世界上發揮更重要作用呢?請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進行分析。30.后“疫情”時代,霸權主義再抬頭。美國出臺“零和”思維的《戰略競爭法案》是危險的新“冷戰宣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采取攻勢,導致了冷戰。美國之所以采取進攻,從政治上來說,美國政府的主要決策人極端仇視共產主義和蘇聯。從經濟角度而言,美國資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謀求世界對美國商業利益的開放,同時美國需擴大海外市場以避免美國的經濟陷于停滯和難以接受的失業。——摘編自劉金質《冷戰史》(下)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于在傳統的權力斗爭中新增了意識形態方面的爭端,權力關系再調整的進行也就變得更復雜、更危險。隨著冷戰的全面展開,一個又一個危機接踵而來。行動和反行動最終以兩大軍事集團的建立而達到頂峰?!幾訹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下)材料三數十年的核軍備競賽,以其惡性循環加劇了冷戰,但也控制了冷戰,因為它確立和維持了“恐怖平衡”。使得兩個超級大國能夠彼此對抗和斗爭而不兵戎相見。冷戰使美國在世界政治的多個重要問題領域和地理領域,形成了顯著的美國霸權?!幾詴r殷弘《美蘇冷戰史:機理、特征和意義》(1)據材料一、二,歸納二戰后冷戰爆發的原因。(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蘇“行動和反行動”的主要表現。(3)據材料三,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釋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達通暢)31.民主模式不存在統一的標準,應尊重主權國家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正當權利,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3-20世紀世界歷史重要事件簡表(部分)時間事件時間事件13世紀意大利等國出現手工工場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開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紡紗機,工業革命開始19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1890年洛克菲勒標準石油公司壟斷了美國95%的石油生產1779年英國發生工人損毀機器運動,一些工廠被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1933年美國羅斯福新政開始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1948年英國宣布建成“福利國家”材料二: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政治制度,必須與這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相適應。放眼世界,我們可以看到,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即使社會制度相同的國家,在政治體制上也有很大差異??梢哉f,世界上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政治發展道路和政治發展模式。——摘編自《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1)17-19世紀,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的方式有哪幾種?(2)指出13-19世界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先后出現過的三種生產組織形式。(3)19世紀中期,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世界出現了三股進步潮流。請將下列知識卡片補充完整。資產階級革命,改革運動事例:1861年俄國①______改革和美國內戰爆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事例:1848年《②______》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③______運動事例: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4)“英國構建‘福利國家’與美國羅斯福新政在本質上是—樣的?!闭務勀銓@句話的理解。(5)結合上述材料,就“國家發展道路或模式的選擇”這一問題談談你的看法。三、綜合探究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2分)32.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以“世界經濟發展”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靖咚俚陌l展】材料一香料貿易留給后世的遺產毀譽參半。尋覓香料的偉大航行揭開了這個星球的真實地理面貌,并啟動人類歷史上的新紀元。但也是因為香料,歐洲諸勢力開始在世界各地攫取據點,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香料不僅將歐洲人送上發現與探索的航程,也提供了最終長成歐洲殖民帝國的種子。
——摘編自《舌尖上的歷史》(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偉大航行”對歐洲的影響。說明1775年前后英國棉產品出口價值出現變化的原因?!咎剿髋c轉型】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反思第一次經濟全球化利弊得失的基礎上,世界進入了“戰后秩序”時期。……美國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領頭羊?!墩摻洕蚧?.0時代》(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美國是如何構建“戰后秩序”并成為“領頭羊”的?評價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建立的社會保障制度。材料三斯大林的國家工業化和農業全盤集體化運動,體現著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原則……。從理論到實踐都明顯地改變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摘編自《關于蘇聯的國家工業化和農業全盤集體化問題》(3)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與新經濟政策相比,斯大林的經濟政策發生了哪些改變?指出赫魯曉夫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菊雇c未來】材料四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囆∑健敦瀼卣{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1980年12月25日)(4)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中國在未來經濟發展道路上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二戰后的世界變化,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片信息。A.分析圖片信息可知,反映了二戰后冷戰格局的形成與解體,資本主義世界的新變化,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與挫折,以及亞非拉國家在戰后的發展,所以最恰當的主題是二戰后的世界變化,故A正確。BD.亞非拉的獨立、殖民體系的崩潰在圖片中未準確體系,故排除BD。C.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是21世紀的世界主題,和圖片不符合,故排除C。故選A。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德國的歷史,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B.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德國和美國成為了工業革命的中心,作為一個后起之秀,德國采用最先進的科技革命成果,很快就趕超老牌強國英法,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實力強大起來的德國在瓜分世界的道路上處于落后,只占有少量的海外殖民地,于是發動了一戰,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經過戰敗,被迫簽訂《凡爾賽合約》,被英法等國肢解。后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在德國崛起,成為二戰的歐洲策源地,涂炭了世界。戰敗后德國被美蘇等國分解,國家分裂成東西德國。面對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二戰后德國統治者積極進行反思,加強了和西歐各國的團結與合作,1990年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德最終實現了統一。綜上,故B符合題意。ACD.綜上分析,其余三國均與題干不符合,故排除ACD。故選B。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20世紀世界格局的演變,要求運用所學解讀圖示信息。C.仔細觀察年代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后,1919年戰勝國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但這一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1939年二戰爆發,二戰后,美蘇由戰時同盟走向分裂,美國實行冷戰政策,1949年北約成立,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1991年蘇聯解體,東西方冷戰結束,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終結,隨著日本、歐盟實力增強,中國、俄羅斯的崛起,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正朝著多極化趨勢發展。對年代尺提供的時間,解讀最準確的是20世紀世界格局的演變,故C正確。ABD.這三項均不準確,故排除ABD。故選C。4.【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俄國彼得大帝的改革,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A.根據題干中的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國無論在政治、經濟或文化教育方面,都遠遠落后于西歐一些國家。17世紀末,在尼德蘭和英國,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已經確立,而在俄國依然是落后的封建農奴制生產關系,貴族地主是支配。彼得一世從政治、經濟、軍事、宗教、文化等方面進行改革,向西方學習。這是俄國歷史上第一次具有重大歷史影響的改革運動。故A正確。B.是俄國的1861年改革內容,不是彼得大帝時期,排除B。C.是日本的明治維新改革,排除C。D.彼得大帝的改革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條件但沒有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排除D。故選A。5.【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自然科學與社會發展。圖中可以反映出社會的發展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展,自然科學的出現又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的發展,說明自然科學與社會發展之間存在內在聯系,故A正確。6.【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資本主義擴展,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D.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六七十年代是資本主義統治鞏固和擴大時期,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成為時代的潮流,其中俄國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和美國內戰是這一時期時代的潮流的代表,反映了當時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在世界范圍內確立,反映了世界資本主義進一步代替封建主義的趨勢,故D正確。ABC.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三項明顯不符合題意。故選D。7.【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美國南北戰爭、俄國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要求知識識記能力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B.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到1865年美國的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掃清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有利于有利于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1868年日本的明治維新,結束了幕府統治,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故B項正確。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8.【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A.根據所學知識,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關系的一次大調整。它的建立是戰后初期戰勝國列強實力對比較量的結果,是他們分贓和妥協的產物。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確立了帝國主義在西方、遠東、亞太地區的關系,不但沒有消除列強間的矛盾,反而因分贓不均,矛盾進一步激化、復雜,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國際秩序,因此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與德、意、日三個國家法西斯上臺都有關,故A正確。B.意大利上臺和1929~1933年經濟危機沒有關系,故排除B。C.羅斯福新政是美國的,與題干中的德、意、日法西斯上臺無關,故排除C。D.十月革命是俄國的,與題干中的德、意、日法西斯上臺無關,故排除D。故選A。9.【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什么是歷史事實和什么是歷史解釋,要求掌握歷史學科的學習方法。B.歷史事實指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歷史解釋是分析歷史事實的看法和狀態,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選項B不是描述某個歷史事件,而是表達了一種觀點和看法,屬于歷史解釋。選項B符合題意,故B正確。ACD.題干選項中選項ACD是對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事實,排除ACD。故選B。10.【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B.日本明治維新與俄國1861年改革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改革都促使本國資本主義發展。故B符合題意。ACD.AC不符合俄國農奴制改革,D都不符合,故排除ACD。故選B。11.【答案】C【解析】A.依據材料“貴族宣讀‘解放”農奴的法令”、“林肯”“明治維新時期的小學課堂“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所指事件是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1861年林肯領導美國南北戰爭、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是17、18世紀,故A錯誤。B.依據材料“貴族宣讀‘解放”農奴的法令”、“林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所指事件是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1861年林肯領導美國南北戰爭,是歐美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張,而不是亞非拉人民的反帝斗爭,故B錯誤。C.依據材料“貴族宣讀‘解放”農奴的法令”、“林肯”“明治維新時期的小學課堂“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所指事件是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1861年林肯領導美國南北戰爭為美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化為資本主義國家,體現的是近代資本主義的擴張,故C正確。D.依據材料“貴族宣讀‘解放”農奴的法令”、“明治維新時期的小學課堂“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所指事件是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化為資本主義國家,所以當時俄國、日本還沒有實現工業化,并非是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故D不正確。故選C.1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資本主義的擴展的史實,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圖片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所學知識、理解圖片信息是解題的關鍵。A.圖片信息沒有體現無產階級的斗爭,故A錯誤。B.依據圖片信息可知,“貴族宣布‘廢奴法令’說的是”俄國的1861年改革,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林肯在戰場上”說的是林肯領導的美國的南北戰爭,這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黑人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懊髦尉S新時期的小學課堂”體現的是是日本的明治維新改革,提倡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這些圖片反映的信息是資本主義的擴展,資產階級統治的擴大,資本主義統治加強,故B正確。C.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指的是14——16世紀的歐洲歷史,比如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等,故C錯誤。D.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故D錯誤。故選B。13.【答案】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應對經濟大危機,美國羅斯福實行新政;在經濟大危機的打擊下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從對外擴張中尋找出路,1935年意大利發動了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在經濟大危機的打擊下,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與經濟大危機無關,故答案選B項。14.【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彼得一世改革,要求具備識記的能力。A.根據所學知識,18世紀初期的彼得一世在俄國進行改革,全面學習西歐在政治、經濟或文化教育方面,這是俄國歷史上第一次具有重大歷史影響的改革運動,這場改革使俄國躋身歐洲軍事強國的行列,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故A項符合題意。B.亞歷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國近代史上一次改革,使俄國過渡到資本主義國家,但與本題題干無關,故排除B項。C.明治維新是日本的近代改革,與本題無關,故排除C項。D.葉卡捷琳娜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次改革,使俄國強大,但與本題題干無關,故排除D項。故選A。1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兩次世界大戰,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B.據題干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出現了很多新式武器,航空母艦的出現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水面橫行的“巨艦大炮”徹底過時,這說明科技改變戰爭形態,推動了武器裝備的更新。故B符合題意。ACD.題干表明科技改變戰爭形態,不能說明戰場形勢變幻莫測、海洋戰爭成為關鍵、戰術戰法靈活多變,排除ACD。16.【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民族獨立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C.根據題干“數百萬殖民地居民受到了同盟國關于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決的宣傳”“他們紛紛會以新的眼光加入到本民族爭取獨立的浪潮”可知,兩戰中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決的進步思想的傳播,推動戰后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故C正確。A.一戰是帝國主義爭霸戰爭,二戰是反法西斯戰爭,故A錯誤。BD.兩項與題干信息無關,故BD錯誤。故選C。17.【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C.20世紀以來,世界格局發生了三次大的變化,一戰后,戰勝國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但這一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二戰后,美蘇由戰時同盟走向分裂,美國實行冷戰政策,1949年北約成立,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1991年蘇聯解體,東西方冷戰結束,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終結,隨著日本、歐盟實力增強,中國、俄羅斯的崛起,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正朝著多極化趨勢發展。故C正確。ABD.三項先后順序排列不符合史實,故排除ABD。故選C。18.【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美國發展的歷史進程,要求解讀示意圖信息。B.根據圖時間軸和結合所學可知,1775~1783年是美國獨立戰爭;1861~1865年是美國內戰;1929~1933年美國爆發經濟大危機;1941是美國對日宣戰,二戰達到最大規模;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取得勝利,故B正確。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9.【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C.蘇俄于1921年實行新經濟政策。與1929~1933年經濟危機完全無關,故C完全無關。ABD.1929~1933年,資本主義國家爆發了經濟危機,為應對經濟危機,各國都采取了措施。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日本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了亞歐兩個戰爭策源地。為了轉嫁國內危機,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故ABD都與經濟大危機有關。故選C。20.【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兩極格局,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BC.依據所學可知,題干表明了二戰后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相互對峙,實行冷戰。戰后,美蘇兩國在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劇,蘇聯成為美國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于是,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對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其表現主要有:政治上,出臺“杜魯門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經濟上,推行“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軍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便加強對西方國家的控制。針對北約組織的建立,1955年,蘇聯華沙條約組織成立。從此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以蘇聯和美國為首的東西方兩大集團對峙的兩極格局最終形成。故C正確,B錯誤。A.聯合國于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故A錯誤。D.本項所述不符合題干主旨。故D錯誤。故選C。21.【答案】C【解析】【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圖示中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城市化、環境污染和貧富分化是工業化國家社會變化的三個主要表現。故選C。22.【答案】A【解析】A.漫畫中的人物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葉利欽、普京、梅德韋杰夫都是俄國以及后來蘇聯、俄羅斯的最高領導人,在一輩輩領導人的艱難探索下,俄國走向現代化,因而與圖片反映的主題相符的是沉重腳步—俄國走向現代化的曲折探索歷程,故A正確。B.八位領袖既有蘇聯社會主義時期的,也有解體后俄羅斯的,故B錯誤。C.從俄國的領導人體現不出世界格局的變化,故C錯誤。D.列寧、普京等與體制弊端無關,故D錯誤。故選A。23.【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工業化國家的社會巨變,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D.歷史學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眾化”“人口數量的激增”等來描述19世紀后期工業化國家的社會巨變。工業革命大大促進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期,工業化國家的社會巨變主要表現在:城市化的浪潮、人類生存環境破壞、人口數量激增、教育大眾化等方面。故D正確。A.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是俄日改革及美國內戰,發生在19世紀中后期,故A錯誤。B.社會主義的改革與發展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展開。故B錯誤。C.二戰后的世界變化不符合題干19世紀后期,故C錯誤。故選D。24.【答案】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戰后的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戰后的西歐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逐漸走上了聯合自強以提高國際地位的道路。日本很快從戰爭的廢墟中恢復并發展起來,戰后資本主義在發展中還出現許多新變化,如: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題干史實體現了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的時代主題,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25.【答案】B【解析】據題干關鍵信息“杜魯門主義出臺”“馬歇爾計劃提出”“北約和華約成立”并結合所學,二戰后,美國推行冷戰政策,為主張遏制蘇聯,對抗共產主義運動,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冷戰”政策,冷戰政策表現在三個方面,政治上推行杜魯門主義,經濟上實行馬歇爾計劃,軍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49年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約軍事集團建立,加劇了“冷戰”的程度;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建立,美蘇兩極格局對峙的局面正式形成。B符合題意;A多極化趨勢的加強、C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不斷、D不結盟運動的興起與題干信息主題不符,排除。本題考查冷戰政策。題干關鍵信息“杜魯門主義出臺”“馬歇爾計劃提出”“北約和華約成立”。解答本題要把握冷戰政策的相關內容,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26.【答案】B【解析】根據圖2和所學可知,反映的是1861年農奴制改革,它廢除農奴制,促進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啟了近代化進程的是彼得一世改革,故B符合題意。圖1為俄國彼得一世改革,向西方學習,農奴制進一步強化,故A解讀正確。圖3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列寧親自領導起義,取得十月革命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故C解讀正確。圖4為斯大林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蘇聯社會經濟的發展,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弊端日益顯現。故選B。27.【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近代科學文化。題目給出的示意圖中涉及近代科學家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及近代音樂大師貝多芬和近代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據此可知該主題是近代科學文化。故選B。28.【答案】C【解析】C.依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體現的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歐洲的聯合,日本的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于發展,中國的振興,國際地位的提高,導致了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故C正確。ABD.題干說的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三項明顯不符合題意,故排除ABD。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貨架買賣合同協議書
- 文檔媒介公關技巧講座
- 2025年高純氮化鋁粉體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特種大型鋁合金型材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分級設備地礦勘測設備:鉆探機項目建議書
- 中醫操作護理質控體系構建
- 兒童保健口腔護理
- 跨國公司股權證書及員工持股計劃交接協議
- 高標準廢舊電池回收處理項目委托經營協議書
- 影視劇主題歌版權授權及版權保護協議
- 租賃電瓶合同范文
- 空氣能合同模板
- 智能家居系統設計方案四篇
- 2025年醫院院感知識培訓計劃
- 伊犁將軍府課件
- 中醫護理不良事件
- 2023版設備管理體系標準
- 《城市公園配套設施設計導則》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階段聯考化學A試題
- 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復習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
- 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