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智慧工地建設評價標準_第1頁
2021智慧工地建設評價標準_第2頁
2021智慧工地建設評價標準_第3頁
2021智慧工地建設評價標準_第4頁
2021智慧工地建設評價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I智慧工地建設評價標準2021目 次前言 Ⅱ引言 Ⅲ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縮略語 1基本規定 3系統平臺 6智慧工地基礎項 7項目人員管理 7視頻監控管理 9危大工程監管 11現場物料管理 15綠色施工管理 15安全隱患排查 17智慧工地推廣項 18安全創新管理 18質量提升管理 19智能建造應用 19科技創新應用 20評價標準 21PAGE\*ROMANPAGE\*ROMANIII引言智慧工地建設,規范智慧工地評價,制定本標準。PAGEPAGE18智慧工地建設評價標準范圍本標準適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智慧工地的建設、應用及評價。智慧工地建設評價除應符合本標準外,還應符合國家及山東省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應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31167-2014信息安全技術云計算服務安全指南GB/T36951-2018信息安全技術物聯網感知終端應用安全技術要求GB/T25069-2010信息安全技術術語術語、縮略語術語smartconstructionsite智慧工地是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感知、收集、處理、分析建造過程中的相關信息和數據,通過各子系統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運作,實現工地現場生產作業協調、智能處理和科學管理等功能的工程建設工地。smartconstructionsitemonitoringplatform智慧工地監管平臺是指建設主管部門或委托的相關單位機構應用的信息管理系統,對接智慧工地管理平臺的各模塊,具有對施工現場各要素進行遠程監管、統計分析及預警等功能。smartconstructionsitemanagementplatform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是指應用于施工工地現場的信息管理系統,對工地現場人員、設備、物資、環境等要素全面采集、監測、管理,實現數據的共享和協同運作、分級管控,并與監管平臺對接。smartconstructionsiteinfrastructure智慧工地基礎設施是指智慧工地管理平臺用于收集、傳輸、處理各類信息的硬件設施及軟件技術平臺,包括各類傳感器、自動識別裝置、網絡傳輸、存儲計算等設備及軟件技術平臺等相關集成設施。internetofthings物聯網是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autoidentificationtechnology自動識別技術是指應用一定的識別裝置,通過被識別物品和識別裝置之間的接近活動,自動地獲取被識別物品的相關信息,并提供給后臺的計算機處理系統來完成相關后續處理的一種技術。主要包括條碼、生物、圖像、IC卡、射頻等識別技術。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維數字技術為基礎,集成建筑工程項目各種相關信息的工程數據模型,數字化表達工程項目相關信息。通過信息技術把整個建筑工程項目進行虛擬數字化、可視化和智能化。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統是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系統支持下,對地理信息數據進行采集、處理、存儲、管理、分析和表達的技術系統。cloudcomputing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大眾參與的計算模式,具有每秒數以千萬計信息處理的強大效能。需先區塊鏈blockchain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共享數據庫,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并以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可保證存儲于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征。人工智能技術artificialintelligencetechnology人工智能技術是指用以實現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科學技術,主要包含機器學習、計算機模擬等技術。工程建設大數據bigdataforengineeringconstruction工程建設大數據是指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產生的,來源于眾多工程項目,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海量工程建設數據集合,并不斷積累于共享云端之中,運用云計算等新處理模式使其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縮略語APP--計算機應用程序,現多指移動終端應用程序ApplicationGIS--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RFID--射頻識別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NearFieldCommunicationIP地址--互聯網協議地址InternetProtocolAddressAI--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CA認證--電子認證服務CertificateAuthorityBD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PS--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lobalPositioningSystemWi-Fi--無線保真/行動熱點WirelessFidelityUWB--無載波通信技術UltraWideBandJSON--輕量級的數據交換格式JavaScriptObjectNotationXML--可擴展標記語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WBS--工作分解結構WorkBreakdownStructureIOT--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Socket--兩個網絡各自通信連接中的端點SocketOSD--屏幕菜單式調節方式on-screendisplayHTML5--超文本標記語言的第五次重大修改HypertextMarkupLanguageHLS--動態碼率自適應技術HttpLiveStreaming基本規定智慧工地建設規定4.1所示:圖4.1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架構圖實施智慧工地的工程項目應編制智慧工地專項建設方案和管理制度。智慧工地建設內容應進行專項技術交底和培訓。智慧工地建設工程項目中所采用的基礎設施應符合國家及山東省現行相關標準。智慧工地評價規定智慧工地應具備集成管理平臺,否則不予評價。4.1中的六項內容進行評85一項可得0.5分或1分。4.1的規定。表4.1智慧工地基礎項評價內容序號評價項目權重(%)1項目人員管理152視頻監控管理153危大工程監管404現場物料管理105綠色施工管理106安全隱患排查10智慧工地經相關專家現場確認評價后,智慧工地綜合評價按下式計算最終得分。綜合評價分=(基礎項得分相應權重系數)0.85+推廣項得分34.2的規定。表4.2智慧工地評價結果表序號智慧工地等級評分要求1一星級70分≤得分<80分2二星級80分≤得分<90分3三星級得分≥90分其它規定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應有運行維護體系作為支撐,包括建立運行與維護規范、日常軟硬件維護,以及根據實際應用和技術發展需要,對智慧工地管理平臺進行擴展和升級。系統平臺系統平臺組成智慧工地管理平臺的組成應包括:項目人員管理、視頻監控管理、危大工程監管、現場物料管理、綠色施工管理、安全隱患排查等應用場景。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應具備相關系統、平臺對接能力。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應具備協同管理、資源共享的能力。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應包括智能管理終端、軟件基礎平臺和可視化展示端。智能管理終端應能完成各項管理數據的錄入和采集;軟件基礎平臺應能完成各種數據的匯集和處理;可視化展示端應能展示項目的相關信息、數據以及模型等。系統平臺架構5.1所示。圖5.1智慧工地平臺架構圖IOT(物聯網)、區塊鏈設備等對施工現場各類信息進行采集、識別、存儲。推送等服務實現施工現場各種信息數據的匯聚、整合、分析處理,為應用層提供支撐。應用層應具備開放式集成功能,能夠方便集成新功能,應包括:項目信息管理、項目人員管理、視頻監控管理、危大工程監管、現場物料管理、綠色施工、安全隱患排查等模塊。PC端和移動端兩種訪問方式。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宜采用公有云架構,根據發展需要也可采用私有云和混合云架構;非云架構下的系統宜向云架構升級過渡。系統平臺集成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應支持訪問集成、應用集成、數據集成、運行環境集成等方式。數據集成:應集成第三方業務系統的數據。訪問集成:應集成第三方業務系統的訪問入口,實現統一訪問。運行環境集成:包括網絡環境的集成、安全環境的集成、基礎系統軟件的集成。運行環境與安全網絡環境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具有開放性、可擴充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應選擇可靠穩定的、具有完整資格認證的主機服務商。企業服務上云時應進行備災處理,宜在多個位置部署相同的服務,增強數據安全性。智慧工地基礎項項目人員管理項目基本信息應包含工程概況、工程進度、建設、施工、監理、設計、勘察單位及項目其他信息等。人員管理人員管理系統應包含勞務工人、特種作業人員、項目管理人員等內容。人員管理系統應能實現人員信息管理、考勤管理、門禁管理、人臉識別比對、信息統計與上傳等功6.1功能要求。表6.1人員管理系統功能要求序號名稱功能要求1信息管理人員信息管理應具備人員身份證信息采集功能和人臉信息采集功能;人員信息應包含:基本信息、合同信息、行為信息、教育培訓信息、出勤信息、班組信息、職業健康信息等;在施工現場主要人員出入口應設置門禁設備并與人員管理系統聯通,門禁設備應具備人臉識別功能;2考勤管理人員考勤管理應根據人員進出場時間記錄,具備統計功能;3門禁管理人員管理系統中,應為特種作業人員及項目管理人員建立相應標簽,方便人員查詢和統一管理;4上傳各種信息應實時上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6.2要求。表6.2人員管理系統相關硬件設備要求序號名稱建設內容與要求1人員身份鑒別終端應內置居民二代身份證驗證安全控制;讀卡時間:不高于1.5s;應符合ISO/IEC14443TYPEA/B標準;應符合臺式居民身份證閱讀器通用技術標準。應能夠識別已錄入人臉信息;2人臉識別感知終端宜適配通道閘機及電磁門鎖等門禁類感知設備;用戶容量宜不少于10000人;照片容量宜不少于10000人;識別距離:0.3m~1m;識別效率:>30幀/秒;識別時間:>100ms;具有活體檢測功能。3門禁考勤設備ICRFID、藍牙等授權技術;3個月;300cd/m2設備滿足防水防塵要求。誤檢率0.01%情況下,通過率≥99.99%;應實現人員考勤信息的自動統計。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管理系統應包括在線培訓教育、課程庫、試題庫、課程管理、統計報表等功能。安全教育內容應包括三級安全教育、班前例會、季節性安全教育、專項安全教育等。安全教育可通過在線視頻、WIFI接入認證、掃碼等方式實現。6.3功能要求。表6.3安全教育功能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WIFI2WIFI隨機抽取題庫中的問題供聯網者回答,實現每次登錄問題不重復;3可通過答題或觀看各類教育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安全教育;4應在項目生活區、辦公區、人員出入口等區域設置WIFI、掃碼等安全教育設施。視頻監控管理視頻監控視頻監控系統應包含實時顯示、視頻存儲、視頻回放、設備管理、權限管理等功能。視頻監控系統宜兼容吊鉤可視化等通用標準視頻信號。視頻監控系統應能通過智慧工地管理平臺遠程查看現場實時視頻。6.4功能要求。表6.4視頻監控系統功能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應具備在移動端、PC端對攝像頭進行遠程查看功能;2應滿足夜間監控的需求;36.5要求。表6.5視頻監控系統硬件設備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視頻監控終端分辨率:>200W像素;H.265/H.264/MJPEG;寬動態范圍:>120dB;紅外照射距離:>30m;防護等級滿足防水防塵要求。快球型視頻監控終端應具備光學變焦及數字變焦能力;鷹眼型視頻監控分辨率:>800W像素;紅外照射距離:>250m;應具備光學變焦及數字變焦能力。施工工地重點區域應做到視頻全覆蓋,包括工地主要出入口、主干道路、制高點、主要危險區域、堆料庫區等。視頻監控前端設備應選擇視線無遮擋的位置安裝,不宜逆光安裝。2Mbps,各級監2.5Mbps。智能監控智能監控應具備未佩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背心及明煙、明火等場景智能識別報警功能。智能監控應具備高空制高點自動掃描,形成全景拼圖,實現圖像測量。智能監控應能自動抓拍留存影像資料,報警信息自動推送管理人員并上傳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6.6功能要求。表6.6智能監控系統功能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5AI7×24全天候對視頻進行分析;2應達到處理從分析到輸出結果1秒以內,保障及時有效;3應支持本地部署,離線應用,減少網絡帶寬要求;4至少2路視頻監控應具備智能監控識別功能。危大工程監管機械設備司機識別應具備人臉或指紋等生物識別認證功能,確保人員持證上崗。現場所有塔機、升降機均應安裝司機識別設備。司機信息應實時上傳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6.7要求。表6.7機械設備司機識別硬件設備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身份認證至少具備一種生物識別技術;2生物識別速度小于1s,生物識別成功率不小于99%;3人臉識別具備逆光和弱光處理功能;4支持無線、TCP/IP等通訊方式。塔機運行監測塔機運行監測系統應具備實時監測塔機運行數據的功能。塔機運行監測系統應具備實時在線查看塔機相關運行數據的功能。塔機運行監測系統應具備異常報警推送的功能。6.8功能要求。表6.8塔機運行監測功能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應對重要運行參數信息進行實時監視,信息應包括:重量、力矩、高度、幅度、回轉角度、運行速度、風速;2當塔吊出現危險操作時,應實時報警并推送智慧工地管理平臺;3具備控制吊鉤避讓固定障礙物的單機區域識別報警功能;4群塔監測具備預警、提醒功能,具備防止群塔作業發生碰撞的功能。6.9硬件設備要求。表6.9塔機運行監測硬件設備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102PC1s;3硬件設備支持本機運行時長應不小于7天的監控記錄存儲能力或存儲數據容量應不少于20000條;4硬件設備應支持4G/5G、網關等多種方式將監控信息傳輸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吊鉤可視化吊鉤可視化應具備自動變焦功能,支持攝像機自動追蹤吊鉤功能。吊鉤可視化應具備數據留存功能。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可實時查看吊鉤可視化視頻畫面。6.10要求。表6.10吊鉤可視化硬件設備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吊鉤可視化視頻畫面應支持駕駛室實時觀看,遠程瀏覽;2吊鉤視頻監控攝像機應安裝在塔吊變幅小車處或者塔臂前端,應能實現視頻信息覆蓋起吊作業全過程,消除視野盲區;3吊鉤可視化攝像機參數:不低于20倍變焦攝像機、200W像素、1920*1080P分辨率。升降機運行監測升降機運行監測應實時監測升降機的各項運行參數。升降機運行監測應具備異常報警和信息推送功能。升降機運行監測信息應實時上傳到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升降機運行監測宜具備轎廂內視頻監控功能。6.11功能要求。表6.11升降機運行監測功能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監測載重、轎廂傾斜度、起升高度、運行速度等參數;2出現異常時,轎廂內立即聲光報警,并進行異常報警推送。6.12要求。6.12升降機運行監測硬件設備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1060s;2PCPC端實時查看數據,數據更新響應時間不大于1s;3硬件設備支持本機運行時長應不小于7天的監控記錄存儲能力或存儲數據容量應不少于20000條;4硬件設備應支持4G/5G、網關等多種方式將監控信息傳輸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高支模監測高支模監測應實現對高支模施工過程中模板沉降、立桿軸力、桿件傾角、支架整體水平位移進行實時監測。高支模監測宜接入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實現各項數據的實時監測記錄、統計分析、遠程預警。高支模監測應保證監測持續進行。6.13功能要求。表6.13高支模監測功能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使用位移傳感器,布設在支撐結構單元內部載荷較大的部位,布置位置及數量符合專項方案;2使用傾斜傳感器,布設在承受載荷較大或穩定性較差的部位,布置位置及數量符合專項方案;3使用軸壓傳感器,布設在承受載荷較大或穩定性較差的部位,布置位置及數量符合專項方案;4PC端和手機端。6.14要求。表6.14高支模監測硬件設備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位移傳感器監測精度:±0.02mm;2傾斜傳感器監測精度:±0.01°;3軸壓傳感器監測精度:≤0.5%FS;4數據采集儀:應支持4G/5G、網關等多種方式將數據傳輸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深基坑監測深基坑監測應實現對位移、沉降、水位、應力等數據變化實時監測。深基坑監測應接入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實現對基坑數據的實時監測。深基坑監測應具備數據分析和報警功能。6.15功能要求。表6.15深基坑監測功能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使用靜力水準儀,對建筑物沉降進行監測,布置位置及數量符合專項方案;2使用水準儀,對道路、地表、地下管線沉降進行監測,布置位置及數量符合專項方案;3使用導輪式固定測斜儀,對圍欄結構深層水平位移進行監測,布置位置及數量符合專項方案;4使用鋼筋計或軸力計,對鋼支撐、混凝土支撐進行應力監測,布置位置及數量符合專項方案;56使用振弦式表面應變計,對建筑物結構的應力進行監測,布置位置及數量符合專項方案;7監測傳感器數據可接入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具備數據統計、分析、預警、信息推送功能。6.16要求。表6.16深基坑監測硬件設備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靜力水準儀、水準儀:綜合精度±0.15%F·S;相對濕度0~95%RH;2固定測斜儀:綜合精度±0.15%F·S;3鋼筋計:測量精度±0.1%F.S;測溫精度±0.5℃;4軸力計:分辨力0.1%F.S;測溫精度±0.5℃;5表面式位移監測傳感器:平面±(2.5mm+1x10-6D);高程±(5.0mm+1x10-6D);6振弦式表面應變計:靈敏度1;非線性度≤1%F.S;測溫精度±0.5℃;70.01Hz0.010.05Hz度±0.5℃;8數據采集儀:應支持4G/5G、網關等多種方式將信息數據傳輸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現場物料管理施工現場應具備智能物料、鋼筋智能點檢及見證取樣等信息化監測功能。6.17功能要求。表6.17現場物料管理功能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智能物料在物料現場驗收時,對進入車輛統一調度和稱重,自動計算貨物重量,數據上傳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2鋼筋智能點檢通過AI技術,實現自動識別鋼筋數量,數據上傳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3見證取樣監測實現對進場材料復試取樣、見證送檢、試驗檢測、結果認證、不合格反饋等全流程記錄。4現場混凝土檢驗對各強度等級混凝土現場取樣,按一標一碼的要求,實現質量追蹤。綠色施工管理綠色施工管理應包括環境保護、節電、節水、節材以及建筑垃圾分類、減量化等內容。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應對上述數據信息設置報警值、預警值,并及時推送預警信息。6.18功能要求。表6.18綠色施工管理功能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環境監測pm2.5pm102用水監測3用電監測4建筑垃圾減量化300每萬平方米不高于200噸要求,有效減少施工過程建筑垃圾產生和排放。6.19要求。表6.19環境監測硬件設備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PM2.5傳感器:分辨率1ug/m3;測量精度±10%;2PM10傳感器:分辨率:1ug/m3;測量精度±10%;3噪聲傳感器:分辨率1dB;測量精度±0.5dB;4風速傳感器:分辨率0.1m/s;測量精度±(0.3±0.03V)m/s;5風向傳感器:分辨率1°;測量精度±3°;6溫度傳感器:分辯率0.1℃;測量精度±0.2℃;7濕度傳感器:分辨率0.1%RH;測量精度±3%RH;8通道數據采集器、可自動記錄、記錄間隔可根據客戶需求設置,實時提取數據。自動噴淋應具備與揚塵監測設備聯動功能。洗車平臺應設置監控攝像頭。6.20要求。表6.20自動噴淋與洗車平臺功能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揚塵監測指標應設定預警值,當檢測到顆粒物濃度超標后系統自動啟動噴淋設備,實現自主降塵;應具備APP遠程控制功能;應具備定時控制功能;2246.21要求。表6.21自動噴淋與洗車平臺設備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圍擋噴淋建筑工地四周圍擋,每隔3.5米之內安裝一個噴淋噴頭。2洗車平臺攝像頭視頻監控終端分辨率:>200W像素;視頻壓縮支持:H.265/H.264/MJPEG;寬動態范圍:>120dB;紅外照射距離:>30m;防護等級滿足防水防塵要求。安全隱患排查安全隱患排查應利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并覆蓋施工區、生活區及辦公區。安全隱患排查系統應支持移動設備進行安全隱患發起、整改、復查的閉環管理功能。安全隱患排查系統應具備對安全排查數據進行信息統計、分析、超期預警、信息推送等功能。安全隱患排查系統宜具備風險分級管控的功能。6.22功能要求。表6.22安全隱患排查系統功能要求序號建設內容與要求1可在移動端、PC端對安全隱患數據進行記錄、查詢;2具備安全隱患發起、整改、復查的閉環管理功能;3具備對安全隱患數據進行統計、可視化分析、超期預警、信息推送等功能;4宜具備風險等級分類管理功能,形成風險分級管控圖表;5應具備對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進行巡查記錄功能。智慧工地推廣項鼓勵工程項目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新工具及新方法建設智慧工地。智慧工地推廣項主要包括安全創新管理、質量提升管理、智能建造應用、科技創新應用等模塊。安全創新管理表7.1安全創新管理推廣項序號名稱建設內容與要求分值1鋼絲繩損傷監測通過傳感器監測鋼絲繩內部斷絲、斷股等損傷情況,實現鋼絲繩安全狀態自動化監測,實現遠程監管,實時傳輸數據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0.52塔機激光定位系統通過安裝到塔吊小車上的激光發射器,應實現精準定位,夜視效果清晰,輔助駕駛員在夜間施工環境下準確定位吊鉤位置,保障塔機安全。13塔機升降安全監測具有塔機升降平衡判斷、升降過程上部質量穩定性和安全性判斷、作業人員行為(音、視頻)監控、司機行為(視頻、音頻)監控、環境風力監測、遠程傳輸到云服務器等功能。監測到危險狀態及時進行報警,輔助作業人員在塔機的升降標準節過程中能正確操作,并上傳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14智能螺栓監測塔機標準節螺栓設置防松動預警螺母,并上傳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0.55卸料平臺監測通過重量傳感器實時采集當前載重數據,當出現超載現象時,現場聲光報警,并上傳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16外墻腳手架監測通過加裝傳感器,實時監測架體的水平位移、傾斜數據,避免超出規范要求的水平位移、傾斜,并上傳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17智能臨邊防護網監測實時監測施工現場臨邊防護網狀態,當防護網遭到破壞時可實時報警,通過智慧工地系統顯示臨邊破壞位置,快速定位追溯相關責任人,并上傳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18施工臨電箱監測對施工現場臨時用電過載、跳閘、漏電、線纜斷開及電氣火災引起的溫升、煙霧等現場用電異常提供實時報警通知,并上傳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0.59智能煙感通過煙感探測器實時監測宿舍、辦公區的日常消防安全狀況,探測器立即報警,并上傳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0.510測距巡到位系統應能通過聯動全景成像測距攝像機自動識別新增樓層、重要設施及危險區域的巡檢,形成巡檢記錄。數據上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未巡檢的推送給相關人員111吊籃監測通過重量、位移、風速、電流傳感器實時采集吊籃運行數據,對違規操作進行聲光報警提示、限制吊籃上升,并將報警信息推送給管理人員,數據上傳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112安全教育一體機利用安全教育一體機使三級安全教育更加智能化。安全教育記錄傳至勞務平臺,數據上傳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0.513智能安全帽進行考勤+定位,自動搜集人員標簽信息,記錄考勤時間,考勤信息自動上傳,APP理平臺。1質量提升管理表7.2質量提升管理推廣項序號名稱建設內容與要求分值14大體積混凝土測溫實時監測混凝土內外溫度變化,施工點位溫度、溫差、降溫速率,超過預警溫差值時,系統能及時報警,數據上傳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115實測實量上傳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0.516標養室監測實時監測標養室的溫、濕度變化,可根據具體的閾值進行報警提示,日常監測數據及報警數據自動留存,實現數字化管理,數據上傳至智慧工地管理平臺。117結構混凝土質量實現對結構混凝土高程、強度、垂直度、平整度以及有無存在蜂窩、麻面、露筋、孔洞、不良裂縫等現象的監測。0.5智能建造應用表7.3智能建造應用推廣項序號名稱建設內容與要求分值18建筑機器人合。119放樣機器人BIMBIM施工驗收,形成放線記錄。120車輛清洗AI識別通過高清攝像頭進行AI智能識別,并結合水流傳感器判斷出入車輛是否清洗并對車輛進行抓拍,監測數據和圖像實時上傳到智慧工地管理平臺。121裝配式建筑推廣鼓勵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裝配率達到山東省有關要求。122BIM模型可視化利用輕量化引擎展示項目三維可視化模型,管理人員可通過平臺、移動端等方式瀏覽、分享項目模型,模型可在智慧工地管理平臺中查看。0.523BIM5D應用在3D模型基礎上,形成進度、成本模型和數據,可在智慧工地管理平臺中查看。124智慧圖紙基于BIM和AR技術,實現施工圖紙三維應用。0.5科技創新應用表7.4科技創新應用推廣項序號名稱建設內容與要求分值255G工程應用場景創建基于5G的工程建設應用場景及管理模式,為智能建造、人工智能等在項目現場的應用提供平臺。1265G+AR眼鏡巡檢交互系統通過AI等技術,快速準確識別人員,同時可以通過智慧工地系統實現遠程生產調度和遠程技術支持。127智能廣播通過IP定位,實現廣域網遠程喊話、智能廣播與現場監測設備告警、AI攝像頭監測事件聯動,實現自動播報,同時可設置定時廣播,自動播放安全知識。0.528三維激光掃描儀腳手架變形監測、建筑物沉降變形監測等。129無人機應用導入軟件算出基準標高以上的土方量,也可記錄工程建造全過程的延時影像。130區塊鏈應用期的追溯。1評價標準基礎項8.1的規定進行評價。表8.1項目人員管理評價表序號評價標準評價分值實際得分備注1人員管理系統實現實名制管理,包括勞務工人、特種作業人員以及施工單位項目管理人員。202人員管理系統具備人員信息管理、考勤管理、門禁管理、人臉識別比對、信息統計與上傳等功能。103出勤信息等。104人員管理系統具備相應的人員信息采集、識別、管理等設備,并滿足以下要求:①具備人員身份鑒別終端、人臉識別終端和門禁考勤等設備;(5分)②具備從業人員身份證信息采集、人臉信息采集、工時統計、從業人員資格核驗以及操作權限判別等功能;(15分)③施工現場主要人員出入口具備支持人臉識別的門禁考勤設備。(10分)305安全教育系統應具備對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的信息化功能,并滿足以下要求:①具備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在線學習、培訓教育課程管理、培訓教育數據統計分析功能;(10分)②項目生活區、辦公區、人員出入口等區域設置信息化安全教育設施;(10分)③具備對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執行情況的全過程記錄、查詢等功能。(10分)30合計得分100檢查結果實際得分合計:評價人員:年月日檢查意見8.2的規定進行評價。表8.2視頻監控管理評價表序號評價標準評價分值實際得分備注1重點區域。202理等功能。203視頻監控系統監控畫面應包括:人員外部特征、行為、位置等信息;材料位置、機械設備運行、車輛進出信息;施工進度、場容場貌等。204智能監控系統應具備智能分析功能,并符合下列要求:①具備未佩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背心及明煙明火等場景智能識別報警功能;(20分)②具備高空制高點自動掃描,形成全景拼圖,實現圖像測量;(10分)平臺。(10分)40合計得分100檢查結果實際得分合計:評價人員:年 月 日檢查意見8.3的規定進行評價。表8.3危大工程監管評價表序號評價標準評價分值實際得分備注1現場所有塔機、升降機均應安裝司機識別設備,司機認證信息上傳管理平臺。102塔機監測具備實時監測塔機各項運行參數的功能,參數信息包括重量、力矩、高度、幅度、回轉角度、起升和回轉速度、風速等。153具備運行異常報警和信息推送功能;具備防止群塔作業發生碰撞的功能;具備控制吊鉤避讓固定障礙物的單機區域限制功能。154吊鉤可視具備自動追蹤、遠程查看、實時查看、數據留存等功能。105實現視頻信息覆蓋起吊作業全過程,無視野盲區。56機轎廂內宜具備視頻監控功能;應實時監測升降機的各項運行參數的功能,運行參數包含監測載重、轎廂傾斜度、起升高度、運行速度等;異常報警和信息推送功能157高支模監測實現對高支模施工過程中模板沉降、立桿軸力、桿件傾角、支架整體水平位移等情況的實時監測、統計分析、遠程預警功能。108危險性較大的部位具備相應的監測傳感器,其布置位置及數量符合專項方案規定。59深基坑監測實現對位移、沉降、地下水位、應力等數據變化實時監測、統計分析、遠程預警功能。1010危險性較大的部位具備相應的監測設備,其布置位置及數量符合專項方案規定。5合計得分100檢查結果實際得分合計:評價人員:年 月 日檢查意見注:須經專家論證的高支模和深基坑危大工程可按表8.3進行評價。當項目不存在須經專家論證的危大工程時,該兩項總得分為20分;僅有一項時,缺少項得分為10分,另一項按表8.3的規定進行評價。8.4的規定進行評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