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初級中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初級中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初級中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初級中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初級中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寧南縣初級中學校2024-2025學年下期第一次獨立作業七年級歷史試題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4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準考證號用0.5毫米的黑色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在答題卡背面上方填涂座位號,同時檢查條形碼粘貼是否正確。2.選擇題使用2B鉛筆涂在答題卡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在答題卡對應題目標號的框內,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1.下圖為中國古代時間軸圖,其中③階段的特征是()公元前221年

220年

581年

907年

1368年

1840年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D.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與鞏固2.隋朝于公元6世紀末高調登場,卻又匆忙謝幕。在歷史的長河中書寫了一段宛若曇花綻放般短暫的輝煌。如《曇花王朝》一書中詳細介紹了這一段歷史。書中不應出現的內容是(

)A.三省六部制 B.統一全國 C.“貞觀之治” D.大運河的開鑿3.“這一運河網絡,使隋帝國能以南方的糧食和其他物資供養洛陽,并且給北方邊境提供戰略后勤保障。”材料意在強調,運河網絡()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重了百姓徭役負擔C.促進了民族融合 D.有利于鞏固隋朝統治4.唐太宗曾對大臣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脛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唐朝的革新措施與這一理念相吻合的是()A.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B.減輕人民勞役負擔C.創立殿試制度選拔人才 D.嚴格考察官吏政績5.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區今年廣受好評的“盛唐密盒”節目,讓唐朝名臣“房玄齡”和“杜如晦”出現在游客面前,幽默的問答互動讓觀眾忍俊不禁。兩位名臣生活在下列哪一歷史時期()A.文景之治 B.康乾盛世 C.開元盛世 D.貞觀之治6.唐都長安商業繁榮,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其主要的商業區是(

)A.皇城 B.宮城 C.街坊 D.東、西兩市7.唐代詩人陸龜蒙在《秘色樂器》中寫到:“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他在詩中贊美的是哪種瓷器?()A.唐三彩 B.青瓷 C.白瓷 D.青花瓷8.“川中水車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留水,高則瀉水。”材料描述了唐朝一個農業生產工具,其好處是()A.節省人力,利于灌溉 B.排水泄洪 C.便于開溝 D.省時9.唐朝政府中,中央和地方都有外國人擔任各類官職。據統計,總數不下3000人,有些外國人還身居高位。這說明唐朝(

)A.開放包容 B.盲目崇洋 C.人才缺乏 D.政治腐敗10.唐朝后期,黃巢率領起義軍,攻入長安,建立政權。黃巢起義的直接后果是(

)A.唐朝形成藩鎮割據局面 B.形成了五代十國的格局C.給唐朝統治以致命打擊 D.直接推翻了唐朝的統治11.歷史史實是指客觀發生的歷史事實,歷史解釋是對歷史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唐朝時書法家眾多,其中有柳公權、歐陽詢等B.“安史之亂”是唐朝由強盛走向衰落的轉折點C.唐朝后期,黃巢領起義軍攻入長安并建立政權D.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至此滅亡12.在西南地區的南詔遺址內出土了建筑材料方形花磚和蓮花紋瓦當,其紋樣與唐長安城大明宮出土的磚瓦幾乎一樣。這材料體現了()A.城市商業的繁榮B.民族之間的交融C.社會風氣的開放D.中外交流的頻繁13.“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趨。咸稱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與軀。”西北各部首領,獻號“天可汗”給唐太宗的原因是()A.他主張對外開放B.他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C.他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D.他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14.下列史實中,能夠反映出唐朝時期民族交往與交融的有(

)①唐玄宗冊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②文成公主入藏③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④唐太宗封渤海國首領為渤海郡王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5.伴隨著天竺佛學的傳入,唐代出現了研究天竺歷法的家族或學派:迦葉氏、瞿縣氏、拘摩羅氏。他們在華期間,傳授天文歷法知識,僧一行編撰的《大衍歷》、李淳風修訂的《麟德歷》都曾受其影響。這反映出當時(

)A.中華文化對周邊具有輻射力B.佛教傳播沖擊儒學正統地位C.佛教適應社會,日趨中國化D.文化交流交融促進科技進步16.認為宇宙是混沌的、運動著的元氣構成的,是唐朝無神論和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孫思邈 B.韓愈 C.柳宗元 D.李春17.唐朝時,世界上有70多個國家或地區與中國有往來。大食派使臣與唐朝通好,先后40多次,新羅派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上述現象反映了()A.政治制度創新 B.經濟迅速發展 C.文學藝術繁榮 D.中外友好往來18.有學者認為,如果說安史之亂前,唐詩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亂后,則代之以沉郁、悲愴的情調了。對該評論理解正確的是()A.社會變遷影響唐詩創作 B.科舉制度促進唐詩繁榮C.唐詩完全再現唐朝歷史 D.安史之亂導致唐詩衰微19.唐朝詩人輩出,某位同學翻閱七下語文書時讀到“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這首詩描寫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同時這位詩人的詩歌還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情懷,他是()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王維20.歷史漫畫詼諧幽默,耐人尋味,往往能形象地反映一定的政治內涵。下圖漫畫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點是()A.外戚專權 B.藩鎮割據 C.武將專權 D.重文輕武21.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一書中指出:“全宋朝三百一十九年的記錄,無非是軍事的挫敗和退卻,所有的例外則是以‘歲幣’為名向北方少數民族購得的和平。”下列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A.郾城大捷B.澶淵之盟C.《尼布楚條約》D.涼州會晤22.南宋詩人林升在《題臨安邸》中寫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他創作該詩的主要目的是(

)A.贊美杭州的繁華 B.詠嘆了西湖秀色與人的關系C.諷刺金朝統治者的醉生夢死 D.諷刺南宋統治者茍且偏安江南23.岳飛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反映了()A.未雨綢繆的前瞻意識 B.飄逸瀟灑的浪漫風格C.英勇不屈的報國情懷 D.閑適自由的樂觀精神24.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與金于書面達成《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宋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和議簽訂后(

)A.北宋與遼之間保持了和平局面 B.形成北宋與金南北對峙的局面C.南宋與遼之間保持了和平局面 D.形成南宋與金南北對峙的局面25.遼宋夏金時期的政治特點是(

)A.民族政權并立 B.文化空前繁榮 C.地方軍閥割據 D.海外貿易興盛二、非選擇題(50分)26.識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圖一隋朝大運河圖二(1)根據圖一,完成下面的學習提綱。(7分)①組織開鑿大運河的皇帝:②三點:以洛陽為中心,北抵A,南至B四段:C、D、E、F(2)根據圖二,請寫出①②政權的名稱及其建立者。(4分)(3)北宋和①、西夏都曾發生過多次戰爭,最終是通過什么方式解決的?(1分)27.隋唐時期的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具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5分)材料一:隋文帝楊堅終于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自東漢末年以來三百余年的紛爭割據的局面也終于結束了。——《線裝經典》編委會《中國上下五千年》材料二: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曰出。——唐·杜甫《憶昔》材料三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講述唐朝對外關系時說:“一個偉大僧人西行取經的傳奇故事,一條由信念、堅持和智慧洗鑄而成的求知之路,一個民族胸襟開闊、海納百川的真實寫照。”材料四:唐代中國,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歷史演進的總動脈。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為世界各國人民所向往……他們把域外文化帶入唐土,又把唐文化傳播四方,促進了中外文化大交流。——張大生《話說中國文明史》(第四卷)(1)材料一寫出隋文帝統一全國具有何重要歷史意義。(6分)(2)材料二可以用于研究中國歷史上哪位皇帝在位時期的政績?(2分)材料描述的盛世景象在歷史上被稱為什么?(2分)(3)材料三中這位“偉大僧人”是誰?(1分)他口述整理成的哪一著作是了解7世紀時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的珍貴文獻?(2分)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舉出唐朝“把域外文化帶入唐土”“又把唐文化傳播四方”的史實。(2分)28.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對后世影響十分深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隋唐時期……庶族中小地主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他們積極要求參政,希冀通過某種形式改變政治地位。而統一的中央集權官僚體制的確立,又急需一大批有能力、有才華的官吏充實到官府機構中去,從而使政令暢通,官僚機構得以正常運轉,實現進一步遏制地方割據勢力、加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的目的。——謝蘭榮主編《中外教育簡史》材料二:(唐太宗)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編者注:比喻他人進入自己的掌握之中)矣!”……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唐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三

(武)則天初革命,大搜遺逸,四方之士應制者向萬人。(武)則天御洛陽城南門,親自臨試。——「唐]劉肅《大唐新語》(1)根據材料一,指出科舉制出現的原因有哪些。(寫出兩點即可)(2分)科舉制正式確立于哪位皇帝統治時期?(1分)正式確立的標志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唐太宗用什么辦法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1分)他是怎樣進一步完善這一“長策”的(2分)?(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武則天是如何發展科舉制的。(2分)2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3分)材料一材料二(宋)太祖既得天下……召普問曰:“天下自唐季(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蒼生涂地,其故何也?”……(趙)普曰:“……其故非他,節鎮(藩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以治之,無他奇巧也,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袁行霈、嚴文明等主編《中華文明史》材料三在王安石的成長過程中,“求學,當立追圣賢,為官,敢當天下事”是他畢生追去的人生境界。登第入仕后,縱論天下大事和時政的積弊,提出改革的設想,以求“國家太平”之治,這正是他早年欲為稷契擔當情懷的自然邏輯。——摘編自楊永亮《王安石早年的儒家政治理想》(1)結合所學,材料一中的圖一反映了唐朝怎樣的行政制度?(1分)圖二反映宋太祖采取了什么辦法來削弱相權(2分)?(2)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宋朝實施了什么方針?(2分)為了“稍奪其權”,宋朝在地方上還采取了哪些措施?(寫兩點即可)(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王安石變法的目的(2分),并列舉兩項變法的措施。(2分)

寧南縣初級中學校2024-2025學年下期第一次獨立作業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選擇題1——5:ACDBD6——10:DBAAC11——15:BBCDD16——20:CDACD21——25:BDCDA非選擇題(1)皇帝:隋煬帝(1分)A、涿郡(1分)B、余杭(1分)C.永濟渠(1分)D.通濟渠(1分)E.邗溝(1分)F.江南河(1分)(2)①遼、耶律阿保機;(2分)②金、完顏阿骨打(阿骨打)。(2分)方式:議和。(1分)(1)意義: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局面,順應了民族交融的大趨勢,進一步促進了南北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一點2分共6分)皇帝:唐玄宗(2分)。“開元盛世”。(2分)(3)玄奘(1分)《大唐西域記》(2分)(4)玄奘西行(1分)。鑒真東渡(1分)。28.(1)原因:庶族中小地主積極要求參政,改變政治地位;急需有能力的官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