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江西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只有1項
符合題目要求,答對得2分,答錯得0分。
1.溶酶體膜穩定性下降,可導致溶酶體中酶類物質外溢,引起機體異常,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下列有關
溶酶體的說法,車肯送的是()
A.溶酶體的穩定性依賴其雙層膜結構
B.溶酶體中的蛋白酶在核糖體中合成
C.從溶酶體外溢出的酶主要是水解酶
D.從溶酶體外溢后,大多數酶的活性會降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溶酶體分布在動物細胞,是單層膜形成的泡狀結構,是細胞內的“消化車間”,含多種水解酶,能
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且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和細菌。
【詳解】A、溶酶體不具有雙層膜結構,是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其中含有多種水解酶,是細胞中消化車
間,A錯誤;
B、溶酶體內的蛋白酶的本質是蛋白質,合成場所在核糖體,B正確;
C、溶酶體中含有多種水解酶,因此,從溶酶體外溢出的酶主要是水解酶,C正確;
D、溶酶體內的pH比胞質溶膠低,從溶酶體外溢后,由于pH不適宜,因此,大多數酶的活性會降低,D
正確。
故選A。
2.營養物質是生物生長發育的基礎。依據表中信息,下列有關小腸上皮細胞吸收營養物質方式的判斷,錯
誤的是()
方式細胞外相對濃度細胞內相對濃度需要提供能量需要轉運蛋白
甲低高是是
乙高低否是
丙高低是是
T高低否否
A.甲主動運輸B.乙為協助擴散
C.丙為胞吞作用D.丁為自由擴散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由擴散的方向是從高濃度向低濃度,不需載體和能量,常見的有水、C02、02、甘油、苯、酒
精等;協助擴散的方向是從高濃度向低濃度,需要載體,不需要能量,如紅細胞吸收葡萄糖;主動運輸的
方向是從低濃度向高濃度,需要載體和能量,常見的如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詳解】A、甲表示的運輸方向為逆濃度進行,且需要消耗能量,并通過載體轉運,為主動運輸,A正
確;
B、乙為順濃度梯度進行,需要轉運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為協助擴散,B正確;
C、丙逆濃度梯度進行排出,需要轉運蛋白,需要消耗能量,為主動運輸,C錯誤;
D、丁順濃度梯度進行吸收,不需要轉運蛋白,也不需要能量,是自由擴散,D正確。
故選C。
3.某植物中,T基因的突變會導致細胞有絲分裂后期紡錘體伸長的時間和長度都明顯減少,從而影響細胞
的增殖。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A.T基因突變的細胞在分裂期可形成一個梭形紡錘體
B.T基因突變導致染色體著絲粒無法在赤道板上排列
C.T基因突變的細胞在分裂后期染色體數能正常加倍
D.T基因突變影響紡錘絲牽引染色體向細胞兩極移動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1)間期: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2)前期:核
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3)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4)后期:著絲
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
體消失。
【詳解】A、紡錘體的形成是在前期,T基因的突變影響的是后期紡錘體伸長的時間和長度,因此T基因
突變的細胞在分裂期可形成一個梭形紡錘體,A正確;
B、染色體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是中期的特點,T基因的突變影響的是后期紡錘體伸長的時間和長度,
因此T基因突變染色體著絲粒可以在赤道板上排列,B錯誤;
C、著絲粒是自動分裂的,不需要依靠紡錘絲的牽拉,因此T基因突變的細胞在分裂后期染色體數能正常
加倍,C正確;
D、T基因的突變會導致細胞有絲分裂后期紡錘體伸長的時間和長度都明顯減少,進而影響紡錘絲牽引染
色體向細胞兩極移動,D正確。
故選Bo
4.某水果的W基因(存在多種等位基因)影響果實甜度。研究人員收集到1000棵該水果的植株,它們的
基因型及對應棵數如下表。據表分析,這1000棵植株中Wi的基因頻率是()
基
因W1W2W1W3W2W2W2W3W3W4W4W4
型
棵
21111422411626075
數
A.16.25%B.32.50%C.50.00%D.67.50%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頻率是指某基因占其全部等位基因的比值,某基因頻率=某種基因的純合子基因型頻率+1/2
雜合子基因型頻率。
【詳解】根據基因頻率計算公式可得:Wi的基因頻率=(211+114)xl/2-1000=16.25%,A符合題意。
故選Ao
5.農諺有云:“雨生百谷”。“雨”有利于種子的萌發,是“百谷”豐收的基礎。下列關于種子萌發的說
法,德送的是()
A.種子萌發時,細胞內自由水所占的比例升高
B.水可借助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方式進入細胞
C.水直接參與了有氧呼吸過程中丙酮酸的生成
D.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發生在類囊體薄膜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細胞內的水以自由水與結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具有能夠流動和容易蒸發的特點,結合水與細胞
內其他大分子物質結合是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越大,細胞新陳代謝越旺盛,抗逆性
越差,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越小細胞的新陳代謝越弱,抗逆性越強。
【詳解】A、種子萌發時,代謝加強,結合水轉變為自由水,細胞內自由水所占的比例升高,A正確;
B、水可借助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方式進入細胞,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確;
C、丙酮酸的生成屬于有氧呼吸第一階段,沒有水的參與,c錯誤;
D、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屬于光反應階段,發生在類囊體薄膜上,D正確。
故選C。
6.與減數分裂相關的某些基因發生突變,會引起水稻花粉母細胞分裂失敗而導致雄性不育。依據下表中各
基因突變后引起的效應,判斷它們影響減數分裂的先后順序是()
基因突變效應
M影響聯會配對
O影響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P影響著絲粒與紡錘絲結合
W影響同源染色體分離
A.M-P-O-WB.M-P-W-OC.P-M-O-WD.P-M-W-O
【答案】D
【解析】
【分析】減數分裂的過程: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聯會配對;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體配
列在赤道面上;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減數第一次分裂末期,細胞一分為二;減數第二次
分裂前期,染色體散亂排布在細胞中;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所有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減數
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細胞一分為二。
【詳解】聯會配對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發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粒與
紡錘絲結合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
期。基因突變后應該先影響著絲粒與紡錘絲結合,即它們影響減數分裂的先后順序是P-M-W-O。
故選D。
7.從炎熱的室外進入冷庫后,機體可通過分泌糖皮質激素調節代謝(如下圖)以適應冷環境。綜合激素調
節的機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促腎上腺皮質激促腎上腺皮糖皮質
下丘腦素釋放激類垂體質激素1?g激素
-----?腎上腺?^代謝效應
A.垂體的主要功能是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B.糖皮質激素在引發體內細胞代謝效應后失活
C.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也可直接作用于腎上腺
D.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分級調節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題圖可知:人體內存在“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皮質軸”,在腎上腺分泌糖皮質激素的過程
中,既存在分級調節,也存在反饋調節。
【詳解】A、垂體接受下丘腦分泌的激素的調節,從而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
素等,分別調節相應的內分泌腺的分泌活動。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能調節生長發育等,A錯誤;
B、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了,由此可知:糖皮質激素在引發體內細胞代謝效應后失
活,B正確;
C、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體,不能直接作用于腎上腺,C錯誤;
D、由圖可知:下丘腦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促使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于腎上腺,促使腎上腺分泌糖皮質激素,應該是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級調節,
D錯誤。
故選Bo
8.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是我國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下列關于某干旱地區退耕農田群落演替的
敘述,母族的是()
A.上述演替與沙丘上發生的演替不是同一種類型
B.可用樣方法調查該退耕農田中植物的種群密度
C.可在該退耕農田引進優勢物種改變演替的速度
D.上述退耕農田群落演替的最終階段是森林階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群落會發生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種侵入,另一些物種消失,群落組成和環
境向一定方向產生有順序的發展變化,稱為演替。演替可以分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
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存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
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詳解】A、退耕農田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沙丘上發生的演替為初生演替,A正確;
B、可用樣方法調查該退耕農田中植物的種群密度,調查過程中注意隨機取樣,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B
正確;
c、可在該退耕農田引進優勢物種改變演替的速度,說明人類活動可以改變演替的速度,c正確;
D、上述退耕農田群落演替的最終階段未必是森林階段,因為還會受到當地溫度、水分等條件的制約,D
錯誤。
故選D。
9.假設某個穩定生態系統只存在一條食物鏈。研究人員調查了一段時間內這條食物鏈上其中4種生物的相
關指標(如表,表中“一”表示該處數據省略)。根據表中數據,判斷這4種生物在食物鏈中的排序,正確
的是()
物流經生物的能量生物體內鎘濃度生物承受的捕食壓力指數(一般情況下,數值越大,
種(kJ)(闕/g)生物被捕食的壓力越大)
①一0.0315.64
②一0.08一
③1.60X106一1.05
④2.13X108一一
A.④③①②B.④②①③C.①③②④D.④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能量流動具有逐級遞減的單向流動的特點;有害物質具有生物富集的特點,營養級越高,有害物
質積累的越多。
【詳解】根據流經生物能量判斷④的營養級低,③的營養級高;根據生物體內鎘濃度判斷①的營養級
低,②的營養級高;根據生物承受的捕食壓力指數③不是最高營養級。綜合判斷4種生物在食物鏈中的排
序是④③①②,BCD錯誤,A正確。
故選A。
10.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會引起機體產生急性炎癥反應(造成機體組織損傷)。為研究化合物Y的抗炎效
果,研究人員以細菌脂多糖(LPS)誘導的急性炎癥小鼠為空白對照,以中藥復方制劑H為陽性對照,用相
關淋巴細胞的增殖率表示炎癥反應程度,進行相關實驗,結果如圖。下列說法第送的是()
°空白對照陽性對照化合物Y
A.LPS誘導的急性炎癥是一種特異性免疫失調所引起的機體反應
B.中藥復方制劑H可以緩解LPS誘導的小鼠急性炎癥
C.化合物Y可以增強急性炎癥小鼠的特異性免疫反應
D.中藥復方制劑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據圖所示,使用中藥復方制劑H和化合物Y均能降低淋巴細胞的增殖率,且中藥復方制劑H抗
炎效果更好。
【詳解】A、以細菌脂多糖(LPS)誘導的急性炎癥是一種特異性免疫失調所引起的機體反應,A正確;
B、據圖所示,使用中藥復方制劑H,淋巴細胞的增殖率明顯降低,淋巴細胞的增殖率越高說明炎癥反應
程度越大,因此表明中藥復方制劑H可以緩解LPS誘導的小鼠急性炎癥,B正確;
C、使用化合物Y后,淋巴細胞的增殖率降低,特異性免疫反應需要淋巴細胞的參與,因此化合物Y會減
弱急性炎癥小鼠的特異性免疫反應,C錯誤;
D、使用中藥復方制劑H淋巴細胞增殖率小于使用化合物Y,而淋巴細胞的增殖率越高說明炎癥反應程度
越大,因此說明中藥復方制劑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D正確。
故選C。
11.井岡霉素是我國科學家發現的一種氨基寡糖類抗生素,它由吸水鏈霉菌井岡變種(JGs,一種放線菌,
菌體呈絲狀生長)發酵而來,在水稻病害防治等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下列關于JGs發酵生產井岡霉素的敘
述,正確的是()
A.JGs可發酵生產井岡霉素,因為它含有能夠編碼井岡霉素的基因
B.JGs接入發酵罐前需要擴大培養,該過程不影響井岡霉素的產量
C.提高JGs發酵培養基中營養物質的濃度,會提高井岡霉素的產量
D.稀釋涂布平板法不宜用于監控JGs發酵過程中活細胞數量的變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1、發酵工程生產的產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謝物、酶及菌體本身。
2、產品不同,分離提純的方法般不同。(1)如果產品是菌體,可采用過濾,沉淀等方法將菌體從培養液
中分離出來;(2)如果產品是代謝產物,可用萃取、蒸儲、離子交換等方法進行提取。
3、發酵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溫度、pH、溶氧、通氣量與轉速等發酵條件。
4、發酵過程一般來說都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條件溫和、反應安全,原料簡單、污染小,反應專一性
強,因而可以得到較為專的產物。
【詳解】A、基因表達的產物是蛋白質,而井岡霉素是JGs發酵生產的一種氨基寡糖類抗生素,A錯誤;
B、JGs接入發酵罐前需要擴大培養,該過程會影響JGs的數量,進而影響井岡霉素的產量,B錯誤;
C、在一定范圍內提高JGs發酵培養基中營養物質的濃度,會提高井岡霉素的產量,但若濃度過大,反而
會降低井岡霉素的產量,C錯誤;
D、JGs是一種放線菌,菌體呈絲狀生長,形成的菌落難以區分,因此稀釋涂布平板法不宜用于監控JGs發
酵過程中活細胞數量的變化,D正確。
故選D。
12.%氨基丁酸在醫藥等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利用L-谷氨酸脫竣酶(GadB)催化L-谷氨酸脫竣是高效生
產上氨基丁酸的重要途徑之一。研究人員采用如圖方法將釀酒酵母S的L-谷氨酸脫竣酶基因(gadB)導入
生產菌株E.coliA.構建了以L-谷氨酸鈉為底物高效生產/氨基丁酸的菌株E.coliB。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_NcoI和Kpn
雙酶切,
質粒
(含多克隆位點)
NcoI和KpnI
PC,_雙酶邙.
gadB
釀?酒酵母S
A.上圖表明,可以從釀酒酵母S中分離得到目的基因gadB
B.E.coliB發酵生產上氨基丁酸時,L-谷氨酸鈉的作用是供能
C.E.coliA和E.coliB都能高效降解/氨基丁酸
D,可以用其他酶替代NeoI和KpnI構建重組質粒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
(1)目的基因的獲取:方法有從基因文庫中獲取、利用PCR技術擴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
記基因等,標記基因可便于目的基因的鑒定和篩選。
(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根據受體細胞不同,導入的方法也不一樣。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
方法有農桿菌轉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將目的基因
導入微生物細胞的方法是Ca2+轉化法;
(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包括分子水平上的檢測和個體水平上的鑒定。
【詳解】A、題意顯示,研究人員采用如圖方法將釀酒酵母S的L-谷氨酸脫竣酶基因(gadB)導入生產菌
株E.coliA,說明可以從釀酒酵母S中分離得到目的基因gadB,A正確;
B、題意顯示,用L-谷氨酸脫皎酶(GadB)催化L-谷氨酸脫竣是高效生產上氨基丁酸的重要途徑之一,
E.coliB中能表達L-谷氨酸脫竣酶(GadB),因此可用E.coliB發酵生產/氨基丁酸,該過程中L-谷氨
酸鈉的作用不是供能,B錯誤;
C、E.coliA中沒有L-谷氨酸脫竣酶(GadB),因而不能降解L-谷氨酸,而E.coliB中含有該酶的基因,
因而能高效降解上氨基丁酸,C錯誤;
D、圖中質粒上含有NeoI和KpnI的酶切位點,因而不可以用其他酶替代NeoI和KpnI構建重組質
粒,D錯誤。
故選A?
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有2項或
2項以上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
13.陽光為生命世界提供能量,同時作為光信號調控生物的生長、發育和繁衍,使地球成為生機勃勃的美麗
星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植物可通過感受光質和光周期等光信號調控開花
B.植物體中感受光信號的色素均衡分布在各組織中
C.植物體中光敏色素結構的改變影響細胞核基因的表達
D.光信號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主要機制是調節光合作用的強度
【答案】AC
【解析】
【分析】在自然界中,種子萌發、植株生長、開花衰老等,都會受到光的調控;植物向光性生長,實際上
也是植物對光刺激的反應;光作為一種信號,影響、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全過程。研究發現,植物具有
能接受光信號的分子,光敏色素是其中的一種,除了光敏色素外,植物體還存在感受藍光的受體即向光
素。
【詳解】A、植物葉片中的光敏色素可以感受光質和光周期等光信號調控開花,A正確;
B、植物體中感受光信號的色素主要分布在葉片中,而不是均衡分布在各組織中,B錯誤;
C、光敏色素在感受光周期信號改變時會發生結構的改變,這種改變會影響細胞核基因的表達,進而調控
開花,C正確;
D、光信號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主要機制是調節植株生長、開花衰老等,D錯誤。
故選AC。
14.“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繪了詩人的田耕生活。下圖是大豆和雜草R在某種養分生態位維度上的
分布曲線。下列敘述簿誤的是()
A.a越大,表明大豆個體間對該養分的競爭越激烈
B.b越小,表明大豆與雜草R對該養分的競爭越小
C.b的大小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但a和d不會
D.當c為0時,表明大豆和雜草R的該養分生態位發生了分化
【答案】ABC
【解析】
【分析】生態位是指群落中的某個物種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位置及其與其他相關物種之間的功能關系,自然
群落中,生態位有重疊的物種會發生生態位分化。
【詳解】A、a越小,表明大豆個體間對該養分的競爭越激烈,A錯誤;
B、b越小,說明生態位重疊大,表明大豆與雜草R對該養分的競爭越大,B錯誤;
C、環境發生改變,大豆、雜草R生態位會發生改變,從而使得a、b、d都發生改變,C錯誤;
D、當c為0時,表明大豆和雜草R對該養分沒有競爭,表明生態位發生了分化,D正確。
故選ABCo
15.某種鳥類的羽毛顏色有黑色(存在黑色素)、黃色(僅有黃色素,沒有黑色素)和白色(無色素)3種。
該性狀由2對基因控制,分別是Z染色體上的1對等位基因A/a(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和常染色體上
的1對等位基因H/h(H基因控制黃色素的合成)。對圖中雜交子代的描述,正確的是()
黑羽雌鳥X白羽雄鳥
HhZAWhhZaZa
黑羽雄鳥黃羽雌鳥白羽雌鳥
A.黑羽、黃羽和白羽的比例是2:1:1
B.黑羽雄鳥的基因型是HhZAZa
C.黃羽雌鳥的基因型是HhZaZa
D.白羽雌鳥的基因型是hhzaw
【答案】AD
【解析】
【分析】雄鳥的性染色體組成是ZZ,雌鳥的性染色體組成是ZW。某種鳥類的羽毛顏色由Z染色體上的1
對等位基因A/a(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和常染色體上的1對等位基因H/h(H基因控制黃色素的合
成)共同控制,根據題意,其基因型與表型的對應關系如下:黑羽:——和——.黃羽:
ZAz—ZAWH
ZaZa和H—ZaW;白羽:hhZaZa和hhZaW。
【詳解】根據圖中雜交組合,親本為HhZAW和hhZaza,則子代為HhZAZa(黑羽雄鳥)、hhZAZa(黑羽雄
鳥)、Hhzaw(黃羽雌鳥)和hhzaw(白羽雌鳥),黑羽:黃羽:白羽=2:1:1,AD正確,BC錯誤。
故選AD。
16.某病毒顆粒表面有一特征性的大分子結構蛋白S(含有多個不同的抗原決定基,每一個抗原決定基能夠
刺激機體產生一種抗體)。為了建立一種靈敏、高效檢測s蛋白的方法,研究人員采用雜交瘤技術制備了抗
-S單克隆抗體(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篩選單一
類型雜交
幻,\QQF單克隆
注射抗原B淋巴蜃..小一抗體A
免疫小鼠細胞般濰④畿.產公嗑―隆
培養骨髓分散骨髓瘤向血抗體B
瘤細胞瘤細胞
A,利用膠原蛋白酶處理,可分散貼壁生長的骨髓瘤細胞
B.制備的單克隆抗體A和單克隆抗體B是相同的單克隆抗體
C.用于生產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細胞可傳代培養,但不能凍存
D.單克隆抗體A和單克隆抗體B都能夠特異性識別S蛋白
【答案】AD
【解析】
【分析】單克隆抗體的制備:用特定的抗原對小鼠進行免疫,并從該小鼠的脾中得到能產生特定抗體的B
淋巴細胞,將多種B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誘導融合,利用特定的選擇培養基進行篩選:在該培養基上,
未融合的親本細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種核的細胞都會死亡,只有融合的雜交瘤細胞才能生長。對上述經選擇
培養的雜交瘤細胞進行克隆化培養和抗體檢測,經多次篩選,就可獲得足夠數量的能分泌所需抗體的細
胞。將抗體檢測呈陽性的雜交瘤細胞在體外條件下大規模培養,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內增殖。從細胞培養液
或小鼠腹水中獲取大量的單克隆抗體。
【詳解】A、膠原蛋白酶可以催化分解細胞外的膠原蛋白,因此利用膠原蛋白酶處理,可分散貼壁生長的
骨髓瘤細胞,A正確;
B、由于蛋白S含有多個不同的抗原決定基,每一個抗原決定基能夠刺激機體產生一種抗體,單克隆抗體
A和單克隆抗體B來自不同的雜交瘤細胞,因此制備的單克隆抗體A和單克隆抗體B不是相同的單克隆抗
體,B錯誤;
C、用于生產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細胞可傳代培養,也可以冷凍保存,C錯誤;
D、單克隆抗體A和單克隆抗體B都來自篩選出的雜交瘤細胞,因此都能夠特異性識別S蛋白上的抗原決
定簇,D正確。
故選AD。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12分,共60分。
17.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種聚酯塑料,會造成環境污染。磷脂酶可催化PET降解。為獲得高
產磷脂酶的微生物,研究人員試驗了2種方法。回答下列問題:
(1)方法1從土壤等環境樣品中篩選高產磷脂酶的微生物。以磷脂酰乙醇酯(一種磷脂類物質)為唯一
碳源制備培養基,可提高該方法的篩選效率。除碳源外,該培養基中至少還應該有、
、等營養物質。
(2)方法2采用技術定向改造現有微生物,以獲得高產磷脂酶的微生物。除了編碼磷脂酶的基因
外,該技術還需要、、等“分子工具”。
(3)除了上述2種方法之外,還可以通過技術非定向改造現有微生物,篩選獲得能夠高產磷脂酶
的微生物。
(4)將以上獲得的微生物接種到鑒別培養基(在牛肉膏蛋白豚液體培養基中添加2%的瓊脂粉和適量的卵
黃磷脂)平板上培養,可以通過觀察卵黃磷脂水解圈的大小,初步判斷微生物產磷脂酶的能力,但不能以
水解圈大小作為判斷微生物產磷脂酶能力的唯一依據。從平板制作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o
【答案】(1)①.選擇②.水③.無機鹽④.氮源
(2)①.基因工程(或轉基因)②.限制酶③.DNA連接酶④.載體(或質粒)
(3)誘變育種(4)不同平板中培養基量的差異以及平板內和平板間培養基厚度不均勻
【解析】
【分析】1、培養基的基本成分:水、無機鹽、碳源、氮源及特殊生長因子;
2、微生物的接種:微生物接種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常用來統計樣品
活菌數目的方法是稀釋涂布平板法。
【小問1詳解】
方法1從土壤等環境樣品中篩選高產磷脂酶的微生物。以磷脂酰乙醇酯為唯一碳源制備選擇培養基,在該
培養基中只有能利用磷脂酰乙醇酯的微生物能生長,其他微生物的生長被抑制,進而獲得篩選出所需要的
微生物,為了提高該方法的篩選效率。除碳源外,該培養基中至少還應該有水分、無機鹽和氮源等營養物
質,同時還需要提供微生物生長所需要的外界環境條件。
【小問2詳解】
方法2采用基因工程技術定向改造現有微生物,以獲得高產磷脂酶的微生物。除了編碼磷脂酶的基因,即
目的基因外,該技術還需要限制酶、DNA連接酶和載體(或質粒)等“分子工具”,進而可以實現目的基因
表達載體的構建。
【小問3詳解】
除了上述2種方法之外,還可以通過誘變育種技術非定向改造現有微生物,篩選獲得能夠高產磷脂酶的微
生物,該該技術的原理是基因突變,由于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因而該技術具有盲目性。
【小問4詳解】
將以上獲得的微生物接種到鑒別培養基(在牛肉膏蛋白膝液體培養基中添加2%的瓊脂粉和適量的卵黃磷
脂)平板上培養,可以通過觀察卵黃磷脂水解圈的大小,初步判斷微生物產磷脂酶的能力,但不能以水解
圈大小作為判斷微生物產磷脂酶能力的唯一依據。從平板制作的角度分析,即倒平板過程中沒有經過定量
檢測,且平板倒置的實際可能也會影響平板中培養基厚度的不同,因此不同平板中培養基量的差異以及平
板內培養基厚度不均勻以及平板間后代不均勻都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判斷,因此可采用降解圈的直徑和菌落
直徑的比值作為判斷依據。
18.福壽螺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因其食性廣泛、繁殖力強,給輸入地的生態系統造成不利影響。回答下列
問題:
(1)某稻田生態系統中,福壽螺以水稻為食,鴨以福壽螺為食。上述生物組成的食物鏈中,消費者是
(2)研究人員統計發現,福壽螺入侵某生態系統后,種群數量呈指數增長。從食物和天敵角度分析,
其原因是O
(3)物種多樣性與群落內物種的豐富度和均勻度相關(均勻度指群落內物種個體數目分配的均勻程度。
一定條件下,物種均勻度提高,多樣性也會提高)。研究人員統計了福壽螺入侵某濕地生態系統前后,群
落中各科植物的種類及占比(見表)。分析表中的數據可發現,福壽螺的入侵使得該群落中植物的物種多
樣性,判斷依據是O
入侵前入侵后
物種數目各物種的個體數量占比范圍物種數目各物種的個體數量占比范圍
科
(種)(%)(種)(%)
甲104.6?4.881.1?1.8
乙93.1-3.371.8?2.5
丙53.1?3.343.0?3.2
T32.7?2.8319.2?22.8
總個體數(個):2530總個體數(個):2550
(4)通過“稻鴨共育”技術在稻田中引入鴨防治福壽螺的危害,屬于防治。為了驗證“稻鴨共
育”技術防治福壽螺的效果,研究人員在引入鴨之前,投放了一定數量的幼齡、中齡和老齡福壽螺(占比
分別為70%、20%和10%);引入鴨一段時間后,發現鴨對幼齡、中齡和老齡福壽螺的捕食率分別為
95.2%、60.3%和1.2%,結果表明該技術能防治福壽螺危害。從種群年齡結構變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答案】(1)福壽螺和鴨
(2)福壽螺可以吃的生物種類多,且沒有捕食福壽螺的天敵,數量增長較快
(3)①.提高②.入侵后各物種的個體數量占比范圍總和,大于入侵前,即物種均勻度提高,所以
福壽螺的入侵使得該群落中植物的物種多樣性增大
(4)①.生物②.引入鴨一段時間后,發現鴨對幼齡、中齡和老齡福壽螺的捕食率分別為95.2%、
60.3%和1.2%,會導致之后幼齡和中齡的個體數剩余少于老齡個體數,年齡結構會逐漸變為衰退型,最終數
量減少甚至滅絕,所以該技術能防治福壽螺危害。
【解析】
【分析】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而食物鏈一般只包括生產
者和消費者。
【小問1詳解】
某稻田生態系統中,福壽螺以水稻為食,鴨以福壽螺為食,上述生物組成的食物鏈中水稻為生產者,福壽
螺和鴨為消費者。
【小問2詳解】
福壽螺入侵某生態系統后,種群數量呈指數增長的原因可能是該生態系統中福壽螺可以吃的生物種類多,
且沒有捕食福壽螺的天敵,數量增長較快。
【小問3詳解】
均勻度指群落內物種個體數目分配的均勻程度。一定條件下,物種均勻度提高,多樣性也會提高,由表格
可知,入侵后各物種的個體數量占比范圍總和,大于入侵前,即物種均勻度提高,所以福壽螺的入侵使得
該群落中植物的物種多樣性增大。
【小問4詳解】
通過“稻鴨共育”技術在稻田中引入鴨防治福壽螺的危害,屬于生物防治;
引入鴨一段時間后,發現鴨對幼齡、中齡和老齡福壽螺的捕食率分別為95.2%、60.3%和1.2%,會導致之
后幼齡和中齡的個體數剩余少于老齡個體數,年齡結構會逐漸變為衰退型,最終數量減少甚至滅絕,所以
該技術能防治福壽螺危害。
19.植物體表蠟質對耐干旱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員通過誘變獲得一個大麥突變體Cerl(純合體),其穎殼蠟
質合成有缺陷(本題假設完全無蠟質)。初步研究表明,突變表型是因為C基因突變為c,使棕桐酸轉化為
16-羥基棕桐酸受阻所致(本題假設完全阻斷),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回答下列問題:
(1)在C基因兩側設計引物,PCR擴增,電泳檢測PCR產物。如圖泳道1和2分別是突變體Cerl與野生
型(WT,純合體)。據圖判斷,突變體Cerl中②基因的突變類型是。
CerlWT
M泳道1泳道2泳道3泳道4泳道5
2000bp1]111][]
1960bp1960bp1960bp
1500bp=>1530bp1530bp
lOOObp■------!llOObpHOObpHOObp
(2)將突變體Cerl與純合野生型雜交.Fi全為野生型,Fi與突變體Cerl雜交,獲得若干個后代,利用上
述引物PCR擴增這些后代的基因組DNA,電泳檢測PCR產物,可以分別得到與如圖泳道和泳道
(從1~5中選擇)中相同的帶型,兩種類型的電泳帶型比例為o
(3)進一步研究意外發現,16-羥基棕楣酸合成蠟質過程中必需的D基因(位于另一條染色體上)也發生
了突變,產生了基因5,其編碼多肽鏈的DNA序列中有1個堿基由G變為T,但氨基酸序列沒有發生變
化,原因是=
(4)假設誘變過程中突變體Cerl中的D基因發生了使其喪失功能的突變,產生基因d2。CCDD與ccd2d2
個體雜交,Fi的表型為野生型,B自交,F2野生型與突變型的比例為;完善以下表格:
F2部分個體棕稠酸(填“有”16-羥基棕檎酸(填穎殼蠟質(填“有”
基因型或“無”)“有”或“無”)或“無”)
Ccd2d2有①______無
CCDd2有有②________
【答案】(1)隱性突變
(2)①.3②.1(§).1:1
(3)密碼子具有簡并性
(4)①.9:7②.有③.有
【解析】
【分析】1、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
立性;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
地隨配子遺傳給子代;
2、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
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3、電泳是指帶電顆粒在電場的作用下發生遷移的過程。電泳技術就是利用在電場的作用下,由于待分離
樣品中各種分子帶電性質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狀等性質的差異,使帶電分子產生不同的遷移速度,從而
對樣品進行分離、鑒定或提純的技術。
【小問1詳解】
由圖可知,泳道1是突變體Cerl,泳道2是野生型(WT,純合體),泳道2只有2000bp,泳道
1只有llOObp,因此判斷,突變體Cerl的突變類型是隱性突變;
【小問2詳解】
突變體Cerl為cc,純合野生型為CC,則Fi為Cc,Fi與突變體Cerl雜交后代中Cc:cc=l:1,電泳檢測
PCR產物,可以分別得到與如圖泳道3和泳道1中相同的帶型,兩種類型的電泳帶型比例為1:1;
【小問3詳解】
編碼多肽鏈的DNA序列中有1個堿基由G變為T,但氨基酸序列沒有發生變化,原因是密碼子具有簡并
性;
【小問4詳解】
由題意可知,C/c、D/d2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因此CCDD與ccd2d2個體雜交,Fi為(CcDcb),
表型為野生型,Fi(CcDd2)自交,F2野生型與突變型的比例為CD:(ccD.+C
d2d2+ccd2d2)=9:7;Ccd2d2含有C基因無D基因,有16-羥基棕植1酸,由于不含D基因,因為16-羥基棕
桐酸合成蠟質過程中必需有D基因,故無穎殼蠟質;CCDch含有C基因和D基因,有16-羥基棕楣酸,也
有穎殼蠟質。
20.人體水鹽代謝平衡是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方面。研究人員為了探究運動中機體維持水鹽平衡的機制,讓若
干名身體健康的志愿者以lOkm/h的速度跑步lh,采集志愿者運動前、中和后的血液與尿液樣本,測定相關
指標(下表)。回答下列問題:
血漿滲透壓血漿Na+濃度血漿K+濃度尿滲透壓尿Na+濃度尿K+濃度
狀](mOsm/L)(mmol/L)(mmol/L)(mOsm/L)(mmol/L)(mmol/L)
態]
運
動289.1139.04.3911.2242.440.4
前
運
動291.0141.04.4915.4206.371.1
中
運
動289.2139.14.11005.1228.172.3
后
(1)上表中的數據顯示,與尿液相比,血漿的各項指標相對穩定。原因是血漿屬于內環境,機體可通過
、體液調節和維持內環境的穩態。
(2)參與形成人體血漿滲透壓的離子主要是Na+和o
(3)運動中,尿液中Na+濃度降低、K+濃度升高,是因為(從“腎小球”“腎小管”“腎小囊”和
“集合管”中選2項)加強了保鈉排鉀的作用,同時也加強了對的重吸收,使得尿液滲透壓升高。
(4)為探究上表數據變化原因,測定了自運動開始2h內血漿中醛固酮(由_____分泌)和抗利尿激素
(由______釋放)的濃度。結果發現,血漿中2種激素的濃度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分析激素濃度
下降的可能原因包括(答出2點即可)。
(5)進一步實驗發現,與運動前相比,運動后血容量(參與循環的血量)減少,并引起一系列生理反
應。由此可知,機體水鹽平衡調節途徑為(將以下選項排序: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②
腎臟的重吸收等作用增強;③血容量減少;④尿液濃縮和尿量減少),使血漿滲透壓維持相對穩定。
【答案】(1)①.神經調節②.免疫調節
(2)C1-(3)①.腎小管、集合管②.水
(4)①.腎上腺皮質②.神經垂體③.水分的重吸收;保鈉排鉀的作用
(5)③①②④
【解析】
【分析】醛固酮的作用是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主動重吸收,同時促進鉀的分泌,從而維持水鹽平
衡;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提高腎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對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量,使細胞外液
滲透壓下降,從而維持水平衡。
【小問1詳解】
內環境相對穩定的狀態需要依靠機體通過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共同維持。
【小問2詳解】
參與形成人體血漿滲透壓的離子主要是Na+和C1+。
【小問3詳解】
運動中,尿液中Na+濃度降低、K+濃度升高,是因為腎小管、集合管加強了保鈉排鉀的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業安全責任協議書
- 租房交換協議書
- 造假就業協議書
- 道路修補協議書
- 聯防互助協議書
- 租賃模具協議書
- 房管所合同解除協議書
- 砂仁管理協議書
- 珠海市政府合作協議書
- 紙箱調價協議書
- 2025+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解讀課件
- 醫院后勤考試試題及答案
- 紡織設備電氣控制技術考核試卷
- -小學英語人稱代詞與物主代詞講解課件(共58張課件).課件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臺
- 七年級英語下冊閱讀理解專項練習題100篇含答案
- 普通車床的主軸箱設計機械外文文獻翻譯、中英文翻譯、外文翻譯
- 神經外科各種引流管的護理精品課件
- 隧道CRD法施工工法
- 請假通用員工請假單模板
- 八年級音樂下冊 第7單元《當兵的人》好男兒就是要當兵課件1 湘教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