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解析版)-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熱點題型專項訓練(新高考)_第1頁
“區域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解析版)-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熱點題型專項訓練(新高考)_第2頁
“區域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解析版)-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熱點題型專項訓練(新高考)_第3頁
“區域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解析版)-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熱點題型專項訓練(新高考)_第4頁
“區域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解析版)-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熱點題型專項訓練(新高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7“區域比較型”選擇題答題技巧

i錄

01題型綜述

一、題型介紹

二、命題方向

02解題攻略

一、解題步驟

二、題型分析

1.區域間自然特征差異比較

2.區域間人文特征差異比較

3.地理事物、現象的發展演變

03題型進階

04高考練場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01題型綜述

一、題型介紹

“區域比較型”選擇題覆蓋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兩大類,維度上包括空間上(不同地區)

的比較和時間上的比較(不同階段)。涉及地表形態特征、海洋水文特征、氣候特征、土壤特征、

農業生產特征、工業生產特征、交通運輸類型特征等。以區域差異、地理事物及現象的發展演變或

發展方式差異等為基礎,考察學生的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區域認知能力。在分析區域差異時,需要

關注所分析地區的位置,提取區域特征進行對比驗證,同時由于不同尺度下突出的特征存在差異,

需要關注尺度差異。地理事物及現象的發展演變主要是通過圖表的信息呈現,對比不同時間下地理

事物、現象的發展變化,分析原因則是更高水平的要求。發展方式的差異多是體現在與原有發展模

式的基礎上,新發展模式的意義成效體現。

二、命題方向

1.設問特點:①空間上,比較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特征。比較區域差異包括:大尺度區域,如

海陸、不同緯度、不同海域等;小尺度區域,如:同一山地的不同海拔、同一地區的不同下墊面等。

②時間上,比較同一地區的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征。比較對象包括鹽分、水熱條件、土壤肥力、產業

發展條件、交通條件、社會環境等。

2.命題預測:

以多要素折線圖為依托,自然地理方面考查小尺度區域,如陰/陽坡、迎風坡/背風坡上壤性質的

差異,側重差異成因的分析;考查大尺度區域,如氣候差異等。人文地理方面考查區域之間發展的

差異,包括人口文化、區域產業發展條件、交通等。

02解題攻略

一、解題步驟

1.確定比較區域與對象

①確定比較區域:確定比較區域空間尺度的大小;確定比較區域需要結合設問中的空間信息和

材料中的區域背景。

②確定比較對象:比較對象包括自然和人文兩類,高頻考查的自然對象包括土壤(水分、肥力、

鹽分等)、植被(分布)、河流(含沙量、徑流量等)、湖泊(鹽分、面積等)、海水(溫度、鹽

度等);高頻考查的人文對象包括產業區位、交通區位、人口遷移等。

2.聚焦要素

確定從哪些方面進行比較,一般根據選項可以直接確定比較的要素,但并不是所有的要素都需

要比較,材料中未明顯涉及的要素、不存在顯著區域差異的要素、與區域特征不符的要素及不符合

因果關系的要素不需要考慮。

3.逐一比較

將確定的“要素”分別代入兩個區域進行對比分析,分析時需要調用相應的區域認知。

二、題型分析

1.區域間自然特征差異比較

區域自然特征差異包括地理位置、氣候、地質地貌、水文特征、洋流、植被土壤、自然災

害等方面的分析對比。地理位置是區域特征比較的基礎,需要準確通過題中信息確定地理位置,

然后對應當地的自然特征。需要考生熟練掌握重要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同時要學會尺度轉化,

學會從中小尺度分析地理要素的差異。

【案例1】2024年全國甲卷,考查小尺度空間自然特征差異比較,判斷土壤的不同特點,及氣候變化。

(2024?全國甲?高考真題)下圖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東緣的黃河岸邊,該剖面含有豐富的環境演化信

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層是在相對靜水環境下形成的。據此完成1-3小題。

1.風沙與泥沼土互層中,與風沙層相比,泥沼土層沉積物()

A.顆粒較粗,有機質較少B.顆粒較細,有機質較少

C.顆粒較粗,有機質較多D.顆粒較細,有機質較多

2.推測灰綠色泥沼土層上部(深度約230?260厘米)出現的波狀形變形成于()

A.凍融造成的變形B.構造擠壓變形

C.流水不均勻沉積D.風沙差異沉積

3.距今約15?8千年,該地區氣候變化總體趨勢是()

A.持續升溫B.持續降溫C.波動升溫D.波動降溫

【答案】1.D2.A3.C

【解析】1.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泥沼土是在相對靜水環境下形成的,水的流速較低,與風沙層相比,顆粒

較細,AC錯誤。風沙層是風力侵蝕植被覆蓋率較低的沙粒,堆積形成的,有機質來源較少,且分解較快,

有機質含量較少;泥沼土是在水環境中沉積形成的,水體中生物量較多,有機質的來源更多,且分解較慢,

有機質含量較高,B錯誤,D正確。所以選D。

2.凍融作用會導致泥沼土凍脹,接受沉積出現差異,形成波狀形變,A正確;構造擠壓變形不會只作用于

灰綠色泥沼土層上部,B錯誤;泥沼土形成于相對靜水環境,不會出現流水不均勻沉積和風沙差異沉積,

CD錯誤。所以選A。

3.根據圖示信息可知,14.5千年前該地為冰水扇一洪積扇砂礫石層,14.5—11.81千年為灰綠色泥沼土層,

11.81—8.11千年為風沙與泥沼土互層,8.11至今為土壤層,說明該地之前為陸地環境,之后氣溫升高,獲

得的陸地徑流補給量增加,演變為水生環境,然后蒸發量增加,湖泊干涸,逐漸演變為陸生環境,且根據

上題分析可知,該地在灰綠色泥沼土層有凍融現象,所以氣候變化總體趨勢是波動升溫,C正確,ABD錯

誤。所以選C。

【案例2】2024年廣東卷,考查大尺度空間自然特征差異比較,判斷溫帶氣候峽灣形成的條件。

(2024?廣東?高考真題)峽灣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沒而形成的槽形谷。極地氣候峽灣幾乎常被

海冰或冰川覆蓋。而溫帶氣候峽灣全年幾乎沒有海冰覆蓋。如圖示意在北半球發育極地氣候峽灣的甲地和

發育溫帶氣候峽灣的乙地位置。據此完成4-5小題。

0

4.與甲地對比,溫帶氣候峽灣在乙地發育的主要原因是乙地()

A.冬季白晝的時長更長B.受到了暖流增溫影響

C.經歷了更強的構造運動D.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更大

5.研究發現,極地氣候峽灣沉積物中有機碳的累積速率往往較溫帶氣候峽灣低,主要是因為極地氣候峽灣

區()

①植被覆蓋度更低②入海的徑流更少③海水的鹽度更低④波浪的動力更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4.B5.A

【解析】4.乙地位于歐洲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溫的影響,海水溫度較高,幾乎沒有海冰覆蓋,B正確;

乙地緯度略高于甲地,冬季白晝的時長更短,A錯誤;構造運動強弱沒有信息顯示,且海冰主要與水溫、

氣溫有關,而不是構造運動,C錯誤;同位于大西洋高緯度,海平面上升幅度沒有差別,D錯誤。故選B。

5.極地氣候峽灣區,氣溫更低,不利于植被生長,植被覆蓋度更低,固碳速率慢,①正確;極地氣候峽灣

區,氣溫更低,河流結冰期長,入海徑流更少,攜帶的營養鹽類少,海洋浮游生物少,固碳速率慢,②正

確;因海水大量結冰,海水的鹽度可能更高,③錯誤;受極地東風影響,波浪的動力可能較大,④錯誤。

①②組合正確,故選A。

2.區域間人文特征差異比較

區域人文特征差異包括人口文化、城鎮發展、區域發展水平、區域產業發展區位條件、交

通等方面差異比較。需要考生熟練掌握重要區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及區域發展歷程。提高分析

材料的水平和能力,更多地找出有效信息。

【案例3】2024年湖北卷,對不同城市交通規劃的比較,并判斷影響因素。

(2024?湖北?高考真題)如圖為四個大城市的街道方向玫瑰圖。不同方向的長度,代表該方向街道出

現的相對頻率。據此完成6-8小題。

上海夏洛特溫哥華迪拜

6.推測圖中最容易迷路的城市是()

A.上海B.夏洛特C.溫哥華D.迪拜

7.由圖可知,以下描述合理的是()

A.上海街道密度和平均寬度最大B.夏洛特街道面積最大

C.溫哥華街道網絡大致呈“棋盤狀”D.迪拜街道總長度最長

8.影響上海街道主要方向形成的關鍵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氣候C.河流D.植被

【答案】6.B7.C8.C

【解析】6.溫哥華的街道絕大多數為南北走向和東西走向,非常容易找到方向,最不容易迷路,C錯誤;

上海和迪拜的街道多為西北-東南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也不太容易迷路,AD錯誤;夏洛特的街道各個方

向上均有分布,是最容易迷路的城市,B正確。綜上所述,ACD錯誤,故選B。

7.街道方向玫瑰圖中不同方向的長度,代表該方向街道出現的相對頻率,所以圖中的信息無法得知街道密

度和平均寬度,A錯誤;街道面積和街道總長度與城市面積和街道的數量有關,僅由圖中信息無法得知,

BD錯誤;溫哥華的街道多為南北走向和東西走向,故街道網絡大致呈“棋盤狀”,C正確。綜上所述,ABD

錯誤,故選C。

8.上海街道的走向受黃浦江影響較大,C正確;上海市地形平坦,受地形影響較小,A錯誤;上海是亞熱

帶季風氣候,街道走向與季風方向有一定偏差,B錯誤;街道走向受植被影響較小,D錯誤。綜上所述,

ABD錯誤,故選C。

【案例4】2024年黑吉遼卷,比較不同地區專業服務業發展的區位因素。

(2024?黑吉遼?高考真題)專業服務在美國屬于高技術產業部門,為其他部門或消費者提供(咨詢、法

律、計算機等)專業知識與技術服務。通常,專業服務集聚分布于中央商務區。如圖示意部分高技術產業

部門在納什維爾大都市區的集聚分布狀況。據此完成9-10小題。

o中央商務區

—高速公路

O一水域

皿生物技術

勿研發

回通信技術

■專業服務

比例尺?______孕1cm

9.與集聚在中央商務區相比,納什維爾的專業服務集聚地()

A.人才更充裕B.交通更便利C.租金成本更低D.服務對象更多

10.納什維爾專業服務的集聚能夠()

A.帶動新的商務中心形成B.促使生物技術公司集聚地北移

C.帶動新的人口核心形成D.促使通信技術公司集聚地南移

【答案】9.C10.A

【解析】9.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央商務區往往人才更為充裕,A錯誤;通常中央商務區交通更便利,B錯

誤;中央商務區租金一般較高,而納什維爾的專業服務集聚地不在中央商務區,租金成本可能更低,C正

確;中央商務區服務對象可能更多,D錯誤;故選C。

10.專業服務的集聚可能會帶動新的商務中心形成,因為專業服務的集中可以吸引相關企業和人員,從而促

進商務活動的發展,A正確;專業服務的集聚不一定會促使生物技術公司集聚地北移,兩者之間沒有必然

聯系,同理,不一定會促使通信技術公司集聚地南移,BD錯誤;專業服務的集聚不一定能直接帶動新的人

口核心形成,人口核心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C錯誤;根據題意,故選A。

3.地理事物、現象的發展演變

地理事物處在不斷不斷地發展演變過程中,處在不同階段,自然地理環境會隨著時間推移發生

變化;社會發展也會不斷地進步,發展方式、區位因素都會不斷進行調整,解題要特別注意呈現的

新舊方式差異,注意對凸出變化特點的解讀。通過不同階段的差異做分析對比,分析其主要的變化

特點,地理現象則側重不同時間的結果差異,分析在某時間下該結果的成因,因此要特別注重

時間的論證。

【案例5】2024年廣東卷,考查倫敦泰晤士河南岸舊城核心地帶的某片區改造前后區位因素及發展變

化特點。

(2024?廣東?高考真題)倫敦泰晤士河南岸舊城核心地帶的某片區,19世紀初期工業繁榮、交通便捷。

20世紀30年代開始,該片區工業快速衰落。后經持續更新改造,該片區現已建成國家劇院、藝術中心和電

影院等文化場館,成為倫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創意片區之一。據此完成11-12小題。

11.更新改造初期,選擇該片區布局文化場館的最有利條件是()

A.失業工人數量多B.工業閑置用地多

C.功能分區較完善D.生產技術水平高

12.更新改造后,泰晤士河該片區河段功能提升最明顯的是()

A.休閑游憩B.水源供給C.物流運輸D.生態保育

【答案】ILB12.A

【解析】11.根據材料可知,該片區是工業快速衰落后經更新改造成為文化場館,所以該片區布局文化館

最有利條件是工業閑置用地多,與失業工人數量、功能分區是否完善、生產技術水平關系不大,B正確,

ACD錯誤。故選B。

12.根據材料可知,更新改造后,泰晤士河該片區是文化場館,是人們休閑游憩的場所,雖能起到生態保

護作用,但不是最明顯的,A正確,D錯誤;文化場館對水源供給和物流運輸的影響較小,B、C錯誤。故

選Ao

【案例6]2024年湖北卷,根據某市1978~2015年消費的食物產生的碳足跡結構變化圖,判斷食物消

費結構變化,及比較要素間的數量變化特點。

(2024?湖北?高考真題)不同類型食物的碳足跡差異顯著。圖1示意某市1978—2015年食物消費結構

變化。圖2示意該市同期消費的食物產生的碳足跡結構變化。據此完成13-14小題。

碳足跡結構/%

食邛

100次

動物源食物

奶類?類

80

蛋丸產

水產水肉

禽肉606肉

南肉

5滋40植物源食物

20S水果

HB菜

ltmf管

00

1978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份1978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份

圖1圖2

13.該市1978?2015年食物消費結構變化特點主要表現為()

A.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下降,動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上升

B.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下降,動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下降

C.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上升,動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上升

D.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上升,動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下降

14.碳足跡系數為某類食物產生的碳足跡與該類食物的消費量之比。下列食物中碳足跡系數最大的是()

A.糧食B.蔬菜C.禽肉D.畜肉

【答案】13.A14.D

【解析】13.讀圖1可知,該市1978?2015年植物源食物(水果、蔬菜、糧食)占比由92%下降到約

74%,動物源食物(奶類、蛋類、水產品、禽肉、畜肉)占比由8%上升到約26%,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下

降,動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上升,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4.圖2示意該市同期消費的食物產生的碳足跡結構變化。由題干“碳足跡系數為某類食物產生的碳足跡與

該類食物的消費量之比”可知,某類食物碳足跡結構占比越大,其碳足跡系數越大。讀圖2可知,該市

1978?2015年碳足跡結構占比最大的是畜肉,說明畜肉碳足跡系數最大,D正確,ABC錯誤。故選D。

03)題型進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5?陜西?模擬預測)為研究太陽輻射對建筑的影響,研究人員對我國某地典型民居朝南土墻外表面

(無遮擋)進行了觀測。圖左為某晴天墻體溫度日變化,圖右為墻體獲得的太陽輻射日總量年內變化。完

成1-2小題。

6016.0

1.該民居最可能位于()

A.拉薩(29°36'N,91°06'E)B.吐魯番(42°50'N,89°12'E)

C.丹東(40°07N,124°23'E)D.張家口(40°483f,114°52'E)

2.7月,該墻體獲得太陽輻射日總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日照時數短B.大氣削弱作用強C.日地距離遠D.正午太陽高度大

【答案】1.B2.D

【解析】1.結合圖中信息可知,該地晴天墻體溫度日變化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北京時間16時前后,而一天

中溫度最高出現在當地地方時14時前后,因此,與北京時間相隔兩小時,經度上相差30度,該地經度位

于東經90度附近,CD錯誤。同時,結合該墻體獲得太陽輻射日總量年變化可知,該地季節變化較為明顯,

因此該地最有可能為吐魯番,拉薩太陽輻射季節變化較小,B正確,A錯誤。故選B。

2.結合圖中信息可知,墻體獲得太陽輻射日總量年內變化在七月份總量偏低,結合上題可知,該地最有可

能位于吐魯番,此時為吐魯番的夏季,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吐魯番正午太陽高度角較大,照射在墻體

的太陽輻射面積較小,墻體所獲得太陽輻射量較低,D正確;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北半球晝長夜短,日照

時間較長,A錯誤;吐魯番地處內陸地區,全年降水較少,大氣的削弱作用較弱,B錯誤;7月份時,太陽

位于遠日點附近,日地距離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太陽輻射,但不是主要原因,C錯誤。故選D。

(2024?海南?模擬預測)城市地表熱島強度(SUHII)是指城市主城區與其鄰近郊區地表溫度的差值。

下圖示意不同時間我國華北平原各省市城市地表熱島強度。據此完成3-5小題。

L5

I冬季白天

o。

o。1

'U/

n2

HH

nQ5

sS

.o

0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安徽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安徽

1

1廈季夜晚冬季夜晚

.519

p。1

m。

/H

HH5

n5

sI

go

0.

11,I,10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安徽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安徽

3.華北平原各省市城市地表熱島強度()

A.冬季強于夏季B.夏季白天強于夜晚C.北京始終最強D.距北京越遠越弱

4.影響北京市和河北省城市地表熱島強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物類型B.大氣環流C.城市開發強度D.植被類型

5.為降低華北平原各省市城市地表熱島強度,可行的措施是()

A.提高城市綠地面積占比B.將燃油車全部更換為電動車

C.降低城市樓房的高度D.縮小各省市城區的面積

【答案】3.B4.C5.A

【解析】3.讀圖整體華北平原各省市城市地表熱島強度夏季強于冬季,A錯誤;夏季的白天強于夜晚,B

正確;讀圖冬季夜晚安徽比北京熱島效應更強,C錯誤;讀圖,夏季白天距離北京較遠的河南和安徽比河

北熱島效應強,D錯誤。故該題選B。

4.北京和河北的建筑物的類型沒有明顯差異,均有住宅、商業以及其他基礎設施,A錯誤;北京和河北均

為溫帶季風氣候,緯度接近,大氣環流相似,B錯誤;北京經濟發達,建筑物集中,開發強度大,人口密

集,釋放的廢熱多,城市熱島強度大,C正確;北京和河北氣候類型一樣,植被類型沒有明顯差異,D錯誤。

故該題選C。

5.提高城市綠地面積,能夠緩解熱島效應,A正確;將燃油車全部更換為電動車目前不符合實際,且電動

車仍然會產生大量廢熱,B錯誤;城市人口集中,高樓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樓房高度不符合實際,C

錯誤;縮小各省市城區的面積,不利于經濟的發展,不可行,D錯誤。故該題選A。

(2024,湖南衡陽?模擬預測)我國大量人口的流動并不是“一流永逸”,而是在首次流動后仍存在后續流

動過程。2017年的一項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有超過一半的流動人口流動過2個及以上城市。下表為此次調

查獲取的人口首次流動和再次流動中流動量最大的6組城市相關數據(箭頭表示流動方向)。據此完成6-7

小題。

首次流動流動量/人流動距離/km再次流動流動量/人流動距離/km

重慶―深圳521322北京―天津142151

重慶一東莞501287蘇州T上海9997

重慶—廣州461221上海―蘇州8697

邵陽—深圳44738深圳―東莞8642

阜陽―上海441365深圳-上海861424

邵陽一廣州43643深圳―廣州84105

6.與首次流動相比,人口再次流動的()

A.流動距離整體增加B.流出地城市人口規模較小

C.城市等級整體較圖D.流入地城市分布更加集中

7.人口再次流動中,北京的流出人口青睞天津,最可能是天津的()

A.基礎設施好B.工資水平高C.就業門檻低D.生活成本低

【答案】6.C7.D

【解析】6.從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以流動頻次較高的深圳到東莞、廣州的為例,流動距離都不超過

110km,對比首次流動距離要短很多,A錯誤;人口再次流動是從上海、北京、深圳、蘇州這些一線城市都

有向其他一線城市流動,且流動量比首次流動人數要更多,說明流出地城市人口規模較大,B錯誤;由深

圳一上海、深圳一廣州、上海一蘇州的人口再次流動還是發生在一線城市,或者省會城市之間,說明流入

地和流出地城市等級都比較高,C正確;再次流動多發生在城市群內部,且流入地區的面積更大,說明人

口流入地城市分布更加分散,D錯誤。故選C。

7.北京的經濟水平比天津要高,基礎設施要更好,A錯誤;北京從業人員素質相對較高,員工能獲取的工

資水平更高,B錯誤;作為城市本身的天津與北京一樣都不存在就業門檻,而是部分具體工作存在就業門

檻,所以這種說法錯誤,C錯誤;天津距離北京較近,大部分選擇在北京找工作,然后在天津去居住生活,

能夠極大的節省生活成本,同時在天津地區工作生活成本也遠小于北京,D正確。故選D。

(2025?全國?模擬預測)過江通道是打破自然阻隔、連通長江南北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據統計,不同

階段長江下游地區過江通道數量均較少。下圖示意1957-2020年長江干線過江通道發展歷程。據此完成8-9

5o,2011年至今

卜一多功能―

鐵路

泉2o公路

螞城市道路(1996—2010年)

梟9o

城市軌道提速一|

刈□F展階段[

閨多功能通道

H6o□

R二

3O(1949—1995年)

--------起步攻堅階段

01957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

年份

8.不同階段長江干線過江通道發展的特征是(

A.起步攻堅階段以城市軌道過江通道為主B.提速擴展階段城市道路過江通道從無到有

C.多功能拓展階段公路過江通道增加最多D.鐵路過江通道增速慢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少

9.不同階段長江下游地區過江通道數量均較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自然環境B.經濟發展水平C.政策指向D.科技水平

【答案】8.C9.A

【解析】8.由圖可知,起步攻堅階段尚未出現城市軌道過江通道,A錯誤;城市道路過江通道在起步攻堅

階段就已出現,B錯誤;多功能拓展階段公路過江通道數量增加最多,C正確;圖示鐵路過江通道數量增速

相對較慢,這是因為鐵路選線要求高,建設成本高,不宜大規模修建過江通道,D錯誤。故選C。

9.結合所學知識及生活常識可知,長江下游河流長度相對較短(長江上游長約4504km,中游約955km,

下游約938km),加之江面寬闊,過江通道修建難度較大,所以過江通道數量較少,A正確;長江下游地

區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與科技水平較高,故經濟發展水平與科技水平不是影響長江下游過江通道建設的主要

限制性因素,排除BD;過江通道的建設受政策指向限制較小,排除C。故選A。

(2025?四川成都?一模)北大西洋濤動指冰島低壓和亞速爾高壓之間氣壓差的變化過程,當兩者之間氣

壓差變大時,北大西洋濤動增強,反之減弱。濤動強弱會改變歐洲、北美洲乃至全球的大氣狀況。研究發

現,受北大西洋濤動的影響,近半個世紀以來,位于芬蘭西南部皮海湖湖冰顯著減少,封凍時間呈明顯縮

短趨勢。下圖為“北大西洋海平面氣壓分布示意圖及皮海湖位置略圖依據圖文信息完成10-11小題。

、湖

O等壓線H亞速爾高壓L冰島低壓

10.關于北大西洋濤動對不同地區的影響正確的是()

A.增強時該區域溫帶氣旋次數減少B.減弱時北歐地區氣候變化趨于冷干

C.增強時美國中部易遭受寒潮天氣D.減弱時中高緯度間的熱量交換增強

11.位于芬蘭西南部的皮海湖,近年來湖冰減少的原因可能有()

①光照增強,湖冰融化②氣溫上升,湖冰融化③風力增大,不易結冰④鹽度升高,不易結冰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10.B11.C

【解析】10.據材料分析得知北大西洋濤動增強時冰島地區氣壓偏低,氣壓偏低有利于形成氣旋,A錯誤;

當北大西洋濤動減弱時,西風減弱,極地氣團影響增強,北大西洋暖流減弱,增溫增濕作用減弱,氣候變

化區域冷干,B正確;北大西洋濤動增強時南北氣壓差變大,西風增強,冬季風冷空氣勢力減弱,北美中

部不易遭受寒潮天氣,C錯誤;當北大西洋濤動減弱時,西風減弱,中高緯度的熱量交換減弱,D錯誤。故

選B。

11.由題干可知,皮海湖近年來湖冰減少,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導致湖冰融化,加上北大西

洋濤動可能增強,使得皮海湖風力增強,使得湖水不易結冰,②③正確;皮海湖位于6(TN以北,緯度較

高,冬季光照不足,①錯誤;該湖地處的緯度較高,蒸發弱,且沒有與海洋相連,鹽度不高,④錯誤;故

選C。

(2024?湖南株洲?一模)高寒地區植物量較少,植物群落多樣性與植物量呈正相關。我國祁連山脈某山

區(海拔3000?3800米區間)分布的高寒灌木草地植被因坡向、坡位有較大差異,下表為該山區陰坡和半

陽坡植被分布情況,據此完成12-14小題。

披向坡位草本高度(cm)草本蓋度(%)灌木局度(cm)灌木蓋度(%)

上4.5469.5058.9771.00

陰坡中6.9589.0074.6883.75

下9.5298.00108.6191.75

上4.0165.2568.2374.25

半陽坡中6.9676.2580.3880.00

下8.1787.0085.2783.00

12.該山區植物群落多樣性最高的是()

A.半陽坡中坡位B.半陽坡下坡位C.陰坡中坡位D.陰坡下坡位

13.相比陰坡下坡位,半陽坡上坡位的植物()

A.喜光、耐旱、耐貧瘠,零星分布B.喜光、喜濕、喜肥,密集分布

C.喜陰、耐旱、耐貧瘠,零星分布D.喜陰、喜濕、喜肥,密集分布

14.半陽坡中坡位植被多呈斑塊狀分布,可能是因為中坡位()

A.光照、熱量局部豐富B.養分、水分局部富集

C.地形、地質局部適宜D.降水、熱量局部豐富

【答案】12.D13.A14.B

【解析】12.由表格可知,陰坡下坡位草本、灌木長勢最好,可推測該處生存條件好,生物量多,因此植

物群落多樣性最高,D正確ABC錯誤。故選D。

13.半陽坡上坡位,光照好,蒸發較大,土壤水分較差,不利于植物生長,土壤較貧瘠,故植物較少,故

半陽坡上坡位的植物喜光、耐旱、耐貧瘠,零星分布,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4.中坡位屬于上坡位到下坡位的過渡地帶,土壤養分、水分在下流過程中,經常會有石塊、掉落的樹枝

阻滯,使土壤養分、水分局部富集,從而使植被呈斑塊狀分布,B正確;半陽坡中坡位與上坡位、下坡位

臨近,空間尺度較小,三個坡位的降水、光照、地形地質均差異不大,ACD錯誤。故選B。

(2025?四川?模擬預測)梅林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沿江平原,是具有城鎮景觀特征的新型鄉村聚

落。近年來,該村致力于構建生產、生活、生態”美好共同體圖為梅林村1975年、2000年和2020年的

土地利用圖。完成15-17小題。

1975年2000年2020年

0500m一河流一道路夠工業用地O農田

'----'--村界?居住用地Enn公共建筑用地

15.影響1975年、2020年該村房屋選址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A.道路布局、農田分布B.河流分布、農田分布

C.道路布局、河流分布D.農田分布、道路布局

16.相較于2000年,2020年該村()

A.工業用地規模擴大B.農業用地規模擴大

C.居住用地布局分散D.公共建筑用地集中

17.在建設“美好共同體”的過程中,該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發展區域商業中心B.建設優質商品糧基地

C.打造大規模工業園D.推動用地多功能協同

【答案】15.D16.A17.D

【解析】15.由圖可知,1975年的居住用地零散分布在農田之中,故該村房屋選址的主要因素是農田分布;

2020年居住用地沿主干道分布,該村房屋選址的主要因素是道路布局。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

選D。

16.由圖可知,相較于2000年,2020年該村工業用地規模擴大,A正確;農業用地規模縮小,B錯誤;居

住用地布局趨于集中分布,C錯誤;公共建筑用地基本維持不變,面積略有擴大,分布較為分散,D錯誤。

故選Ao

17.由材料可知,梅林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沿江平原,是具有城鎮景觀特征的新型鄉村聚落,不適

宜發展區域商業中心,A錯誤;農業用地面積不斷減少,且靠近杭州主城區,不適宜建設優質商品糧基地,

B錯誤;打造大規模工業園會侵占更多農業用地,可能造成環境污染,C錯誤;推動用地多功能協同,提高

土地的利用效率,符合構建生產、生活、生態“美好共同體”的愿景,D正確。故選D。

(2025?四川成都?一模)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汽車整車出口達470余萬輛,是同期世界汽車出口量

最多的國家,純電動機動車(新能源汽車)、客車、轎車和載貨車四大類主要出口量保持不同程度增長。

2019年,國外新能源汽車T企業在我國東部沿海城市投資建設整車廠,并于當年投入生產,產品暢銷國內

外市場。下圖示意近五年我國汽車出口總量及新能源汽車出口量。依據圖文信息完成18-20小題。

(單位:萬輛)

522528

□新能源車出口量四整車出口量

18.根據圖表信息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023年以后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略有下降B.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出口量明顯增多

C.國際汽車需求大增,我國汽車國際市場廣闊D.德國、日本等國家汽車工業萎縮,質量下降

19.與西部內陸城市相比,東部沿海城市吸引T企業落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政策支持B.勞動力充足C.原材料充足D.科技水平高

20.近年來,我國國產新能源汽車受到國內和國際市場的認可,這主要得益于我國()

A.城鎮化程度進一步提高B.汽車銷售價格低廉

C.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齊全D.勞動力豐富且廉價

【答案】18.B19.D20.C

【解析】18.據圖中信息可知,我國汽車出口總量整體在增加,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明顯增加,2023年以后

呈增長趨勢,B正確;圖中2024年前10個月的新能源車出口量就只比2023年少5萬輛,則可知2023年

以后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還是上升,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