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備考指南-政治必修1》課件-20綜合測試卷(一)_第1頁
《高中備考指南-政治必修1》課件-20綜合測試卷(一)_第2頁
《高中備考指南-政治必修1》課件-20綜合測試卷(一)_第3頁
《高中備考指南-政治必修1》課件-20綜合測試卷(一)_第4頁
《高中備考指南-政治必修1》課件-20綜合測試卷(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綜合測試卷(一)(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古代山東德州以發(fā)明“嬴”而聞名于世,稱“有嬴氏”。這一時期,天下為公,人們“各盡其能,平均分配”。從生產關系的角度看,這直接說明當時該地(

)A.氏族內部沒有人剝削人的現象B.處于人類社會的最初階段C.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D.氏族成員平等行使表決權A[解析]

原始社會是沒有剝削的社會,按照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有嬴氏”反映的是氏族,“各盡其能,平均分配”反映的是沒有剝削,A符合題意。2.柳宗元認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勢也。意思是說,封建制度的產生是形勢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對其解讀正確的是(

)A.人們對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無法預測B.封建制生產關系與較低生產力水平相適應C.封建制生產關系是最早出現的先進生產關系D.封建制生產關系的出現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D[解析]

社會發(fā)展有其自身規(guī)律,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進程是可以預測的,A錯誤;奴隸社會后期,封建制生產關系與當時較高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B錯誤;生產關系先進與否,要看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相適應,C錯誤;“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勢也”,意思是說,封建制度的產生是形勢發(fā)展的必然結果,說明封建制生產關系的出現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D正確。3.恩格斯晚年在總結馬克思的偉大功績時說,馬克思的貢獻有兩個,一個是唯物史觀,一個是剩余價值學說。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大發(fā)現”①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理論基石②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guī)律③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④實現了社會主義由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解析]

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大發(fā)現”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guī)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①②符合題意;《資本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③不選;十月革命實現了社會主義由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④不選。4.董必武曾經是中國同盟會會員,他回憶說,“我們過去和孫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發(fā)展了,孫中山掌握不住,結果叫別人搞去了。于是我們就開始研究俄國的方式”。此說法可以印證的觀點有①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經之路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③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才是出路④孫中山沒有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解析]

“我們過去和孫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發(fā)展了,孫中山掌握不住,結果叫別人搞去了”說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才是出路,②③符合題意;俄國十月革命走從城市到農村的道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兩國道路不一樣,①不選;材料沒有體現孫中山沒有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④不選。5.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的出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各種政治力量進行了異常激烈的較量,并相繼提出自己的方案。在眾多方案中,只有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這其中的原因有①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②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沒有給中國帶來任何進步和發(fā)展③中國共產黨的方案讓人民群眾看到了中國的出路和希望④近代中國所有階級力量中無產階級的力量最為強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

中國共產黨的建國方案之所以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從根本上講,一是走社會主義道路讓人民群眾看到了中國的出路和希望,有了主心骨,符合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二是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要,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①③正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給中國帶來了進步和發(fā)展,②錯誤;④中的“最為強大”說法錯誤,排除。6.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他后來沉痛地說:“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從革命一方看,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有①缺少領導革命的主心骨②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強大③民族資產階級十分軟弱④封建勢力不甘退出舞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解析]

屈辱的歲月,艱辛的探索,反復證實了一個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從革命一方看,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有缺少領導革命的主心骨,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的特點,不能承擔起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①③符合題意。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強大,不允許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但這不是從革命一方的角度而言的,排除②。封建勢力不甘退出舞臺,同帝國主義勾結,也不是從革命一方的角度而言的,排除④。7.到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fā)生了根本變化。這一偉大變革的完成①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了政治前提②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的重要標志③實現了中國從資產階級專政向人民民主專政的偉大飛躍④表明生產資料公有制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解析]

到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fā)生了根本變化,表明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②符合題意;到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這一制度的確立為我國逐步走向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奠定了制度基礎,④符合題意;①③說法錯誤。8.2021年,電視劇《覺醒年代》在央視熱播,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多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從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看,該劇反映的是我國(

)A.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由理論到實踐的轉變B.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C.由封建專制國家進入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轉變D.由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飛躍B[解析]

電視劇《覺醒年代》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故B正確。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每逢重大節(jié)日,孫中山的畫像就會矗立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與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畫像遙相呼應。這是永恒的紀念,更是崇高的敬仰。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他們分別是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領導者②他們共同致力于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③他們都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④他們?yōu)楦淖兣f中國的社會性質走上了不同的革命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解析]

孫中山領導的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毛澤東領導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他們共同致力于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他們?yōu)楦淖兣f中國的社會性質走上了不同的革命道路,②④入選,①不選;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③不選。10.1949年,我國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下列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的是(

)A.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B.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C.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D.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D[解析]

新中國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A、B、C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實現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D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符合題意,D入選。11.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說,每年領導層都要總結經驗,對的就堅持,不對的趕快改,新問題出來抓緊解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這說明改革(

)A.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B.是中國趕上時代的根本動力C.是一場解放生產力的革命D.極大改變了中華民族的面貌A[解析]

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這說明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A符合題意;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強大動力,不是根本動力,B錯誤;C、D均不符合題意。12.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40多年來,中國人民始終上下求索,銳意進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下列關于改革開放的說法正確的是①1987年設立海南經濟特區(qū)②改革開放是對社會主義革命經驗的深刻總結和把握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④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解析]

1987年設立海南經濟特區(qū),①表述錯誤。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②表述錯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③正確。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④正確。13.40多年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漁村到現代化的國際都市,從敲響土地拍賣“第一槌”到發(fā)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張股票……據不完全統(tǒng)計,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創(chuàng)造了1000多項“全國第一”。深圳奇跡般崛起是因為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②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③堅持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④堅持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的決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解析]

深圳奇跡般崛起是因為堅持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堅持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的決策,③④符合題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主要在農村實行,①不選;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yè)改革邁出重要步伐,②不選。14.東盟(貴陽)“一帶一路”文化旅游交流周拉開帷幕,其目的在于深化貴陽與東盟各國之間的合作關系,打造“數字絲綢之路”文化旅游共贏合作平臺,以大數據助推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fā)展。這說明(

)A.中國的發(fā)展能夠離開世界,世界的發(fā)展離不開中國B.改革開放讓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富裕的偉大飛躍C.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D.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深度合作符合世界各國的國家利益C[解析]

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A錯誤。改革開放讓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全面富裕還沒有實現,B錯誤。東盟(貴陽)“一帶一路”文化旅游交流周以大數據助推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fā)展,說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C正確。“符合世界各國的國家利益”說法絕對,應該是符合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利益,D錯誤。15.思維導圖以簡潔的表述方式,將表達者的思路進行快速清晰的傳達,可以應用于學習、生活、工作等領域。下面是某同學在學習時繪制的思維導圖。根據圖示,可以判斷出該同學的學習主題是①社會主義革命的歷程②我國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③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④改革開放的歷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解析]

題干的思維導圖講述了中國自改革開放后形成的對外開放新格局、經濟特區(qū)的建立、沿海港口城市的開放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可知該同學研究的主題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和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②④入選。中國社會主義革命指從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①與題意不符。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材料并沒有重點講述十一屆三中全會,③不選。16.以下兩段關于改革的論述,共同之處在于(

)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yè)是一項新事業(yè),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只能在實踐中摸索。——鄧小平中國的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只有走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道路,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最終才能走得通、走得好。——習近平A.中國的事情必須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來辦B.走得通、走得好的路一定是前人沒有走過的路C.馬克思沒有講過的新事業(yè)都是沒有現成經驗可學的D.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道路都是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A[解析]

鄧小平和習近平關于改革的論述,共同之處在于中國的事情必須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來辦,A符合題意;走得通、走得好的路一定是人民選擇的路,一定是適合中國國情的路,不是前人沒有走過的路,B錯誤;實踐是無限發(fā)展的,我們所從事的事業(yè)沒有現成經驗可學,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兩段論述沒有談到馬克思沒有講過的新事業(yè)都是沒有現成經驗可學的,C錯誤;“都是”說法錯誤,D不選。17.1979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后,我國農業(yè)產量迅速增加。而在1953年我國從個體生產變成集體生產時,農業(yè)生產率也快速增長。這是因為二者都(

)A.進行了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調整B.建立在經濟恢復發(fā)展的基礎上C.滿足了當時農業(yè)發(fā)展的現實要求D.順應了當時國際經濟發(fā)展潮流C[解析]

這是因為二者都滿足了當時農業(yè)發(fā)展的現實要求,C正確;二者都對生產關系進行了調整,但不是根本性調整,A錯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并不是建立在經濟恢復發(fā)展的基礎上,B不選;材料體現的是根據我國的農業(yè)發(fā)展情況,調整了農村生產關系,D與題干無關。18.70多年來唱衰中國的輿論在國際上不絕于耳,各式各樣的“中國崩潰論”從來沒有中斷過,但是,中國非但沒有崩潰,反而綜合國力與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風景這邊獨好”。之所以“風景這邊獨好”,主要是因為①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②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③建立了適合國情的基本經濟政治制度④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解析]

之所以“風景這邊獨好”,主要是因為建立了適合國情的基本經濟政治制度,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③④正確;“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說法不科學,應該是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①;1956年生產資料三大改造完成,我國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但這不是本題的主要原因,排除②。1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需要①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②轉換發(fā)展動能,提高發(fā)展質量③立足出口需求,推動經濟發(fā)展④防范化解風險,實現高速增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解析]

①②有助于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入選;③中的“立足出口需求”說法錯誤,排除;④中的“實現高速增長”說法錯誤。2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實力大幅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

)A.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B.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C.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生產力D.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B[解析]

A屬于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要實現的目標,不選;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B正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生產力,僅僅闡釋了經濟建設,C不選;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屬于意識范疇,D不選。2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下列不屬于我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的貢獻的是(

)A.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B.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民法典C.習近平主席主持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并發(fā)表主旨講話D.“一帶一路”建設、“中歐班列”開通B[解析]

A、C、D都體現我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的貢獻,不選;B與題干主題吻合。2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夢不是鏡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號,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國人民心中。下列詩詞中與之意思相一致的是①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②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③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④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解析]

①④未體現“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不選;中國夢不是鏡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號,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國人民心中,強調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之一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②③體現了民本思想,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符合題意。2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十個方面進行了“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這說明①中國共產黨在社會發(fā)展中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③沒有黨的領導,就不可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④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國的基本方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解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這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沒有黨的領導,就不可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②③正確;材料不涉及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排除①④。24.制度興,國家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下列對我國的制度優(yōu)勢認識正確的是①要把我國的制度優(yōu)勢更好地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②每個公民都應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完善相關制度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④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yōu)勢是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解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要把我國的制度優(yōu)勢更好地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yōu)勢,是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①④正確;完善相關制度的主體是國家,不是公民,②錯誤;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③錯誤。二、非選擇題:共52分。第25~27題均為必考題,每道試題都必須作答。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某學習小組擬依據下列圖片資料對科學社會主義進行議題式學習。圖一

圣西門圖二

《共產黨宜言》

封面圖三

巴黎公社圖四

十月革命(1)

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有哪些?(6分)[答案]

①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3分)②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3分)[解析]

可從思想來源和歷史前提兩個方面回答。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歷史前提: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2)

指出圖二、圖四標志的事件及其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意義。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理論基石是什么?它們揭示了什么,從而使馬克思主義成為科學的理論?(12分)[答案]

圖二:《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3分)圖四:十月革命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3分)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3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guī)律,為人類指明了實現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使馬克思主義成為科學的理論。(3分)[解析]

要知道圖二、圖四代表的事件及其意義,然后調動課本知識回答即可。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yè)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材料一

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國營企業(yè)的自主經營權得到了明顯改善。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79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99.1萬億元,提高了268倍。材料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的東方。(1)

結合材料一,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關知識,說明堅持改革開放的原因。(8分)[答案]

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順應生產社會化、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的必然舉措。(4分)②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4分)[解析]

可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等方面,說明堅持改革開放的原因。(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