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0個歷史典故串聯起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附時間線)01先秦時期1.盤古開天(上古傳說):創世神話,象征宇宙混沌初開,中華文明對天地起源的原始想象,多見于《三五歷紀》等古籍。2.神農嘗百草(約前2800年):神農氏(炎帝)教民農耕,親嘗百草辨別藥性,奠定中醫藥基礎,反映原始農業與醫學探索。3.黃帝戰蚩尤(約前2600年):黃帝部落與蚩尤部落在涿鹿(今河北)決戰,神話中借助指南車、應龍等取勝,標志華夏部落聯盟形成。4.倉頡造字(黃帝時代):黃帝史官倉頡據鳥獸足跡創制文字,象征漢字起源,實際為漫長集體演化過程的神話投射。5.大禹治水(前21世紀):堯舜時洪水泛濫,禹率百姓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因治水有功受舜禪讓得首領,并劃定九州,建立夏朝。6.禹傳啟,家天下(前2070年):禪讓制終結,世襲制開啟。7.商湯伐桀(前1600年):夏朝末代國君桀暴虐,商湯積蓄力量,于鳴條打敗夏軍,建立商朝。8.武王伐紂(前1046年):商紂王無道,周武王聯合部落討伐,在牧野擊敗殷商,紂王自焚,周朝建立。9.《周易》成書(周朝初期):周文王姬昌在被囚禁于羑里城時,感悟世事千變萬化之理,將“后天八卦”兩兩重疊(排列組合),衍生六十四卦(每卦6爻,共384爻)。然后,再分別對每一卦象配上卦辭和爻辭,比擬自然界、人類社會中各種物象的創生及發展變化規律,預示吉兇與禍福。10.烽火戲諸侯(前771年):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點燃烽火騙諸侯勤王,后犬戎真進攻時諸侯不再來,西周滅亡,東周開始。11.管鮑之交(前7世紀春秋·齊桓公時期):管仲與鮑叔牙少年相交,鮑叔牙屢薦管仲為齊相,成就齊桓公霸業。成語比喻不計私利的真摯友誼。12.老馬識途(前663年):管仲隨齊桓公北伐山戎,歸途迷路,放老馬引路脫險,喻經驗智慧的重要性。13.尊王攘夷(齊桓公稱霸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借“尊王攘夷”旗號,幫助北方國家抵御戎狄,成為霸主。14.一鼓作氣(前684年):齊國攻打魯國,曹劌隨魯莊公迎戰。在戰場上,曹劌等齊軍三次擊鼓后才下令魯軍出擊,最終魯軍取勝。他認為作戰靠的是勇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15.退避三舍(前632年):重耳流亡楚國承諾若兩國交戰退三舍,后來晉楚交戰,重耳守約后退,在城濮之戰中晉軍大勝,晉文公稱霸。(一舍為三十里)16.問鼎中原(前606年春秋·楚莊王八年):楚莊王北伐至洛水,問周王室九鼎輕重,顯露代周野心,“鼎”象征王權,成語喻謀取天下。17.臥薪嘗膽(前496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為俘虜,回國后勵精圖治,趁夫差參加會盟時攻打吳國復仇。18.孔子周游列國(前497年-前484年春秋末期):孔子因魯國內亂離鄉,輾轉衛、宋、陳、蔡等國推行仁政理想,歷時14年終未得志。19.三家分晉(前403年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周威烈王正式冊封為諸侯,標志戰國七雄格局形成(《資治通鑒》以此為戰國開端)。20.商鞅變法(前356年-前350年):秦孝公支持商鞅變法,通過“南門立木”取信于民,推行廢除世襲、井田制,重農桑、獎軍功等措施,為秦統一奠基。21.圍魏救趙(前354年-前353年桂陵之戰):魏國攻趙,齊國孫臏襲擊魏都大梁解邯鄲之圍,迫使魏軍回援,于桂陵(今河南長垣)設伏大勝,成經典戰術范例。22.合縱連橫(前4世紀-前3世紀戰國中后期):戰國外交博弈的核心策略,其中合縱是指蘇秦倡導六國聯合抗秦(縱向聯盟),連橫是指張儀主張秦國聯合諸侯各個擊破(橫向結盟)。23.負荊請罪(約前279年戰國·趙惠文王二十年):藺相如因完璧歸趙、澠池會立功封上卿,廉頗不服,藺相如以國事為重回避,廉頗得知后負荊請罪,二人共同輔政。24.長平之戰(前260年戰國·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國攻趙,廉頗堅守,白起用計使趙王換趙括為將,趙括戰敗,四十萬趙軍被坑殺,趙國元氣大傷,為中國古代規模最大、最慘烈的圍殲戰。25.屈原投江(前278年戰國·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屈原遭讒言流放,因不忍國亡投汨羅江,百姓為防魚食其尸,以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為端午習俗。26.荊軻刺秦(前227年):燕國太子丹勸說荊軻刺秦王,荊軻帶地圖和樊於期首級獻圖時行刺失敗,秦王隨后滅燕。02秦漢時期27.統一六國(前221年):秦王政滅六國稱帝,實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等,后因濫用民力致社會不穩,死后秦朝被推翻。28.焚書坑儒(前213年-前212年):秦始皇為統一思想,下令焚燒《詩》《書》及百家典籍(醫學、農書除外),次年以“妖言惑眾”罪名活埋方士儒生四百余人,史稱“坑儒”。此舉標志秦朝思想專制達到頂峰。29.指鹿為馬(前207年):秦朝權臣趙高為鏟除異己、鞏固權力,在朝堂上指鹿為馬,逼迫群臣表態。凡不附和者皆遭迫害,此舉暴露秦廷腐敗,加速秦朝滅亡。30.破釜沉舟(前207年):秦軍攻趙,項羽破釜沉舟,以少勝多擊敗秦軍,成為諸侯軍上將軍。31.鴻門宴(前206年):劉邦先入關中,項羽欲攻之,劉邦赴宴,范增示意項羽殺劉,項羽猶豫,項莊舞劍欲殺劉,項伯保護,劉邦借機逃脫。32.暗度陳倉(前206年):劉邦采納韓信計策,明修棧道迷惑項羽,暗中從陳倉(今陜西寶雞)突襲關中,奠定還定三秦基礎。33.四面楚歌(前202年):項羽被劉邦大軍圍困在垓下(今安徽境內)。夜里,劉邦讓漢軍在四周高唱楚國民歌。楚軍聽后思鄉心切,軍心渙散,士氣瓦解,紛紛逃跑。34.發憤著書(前109年-前91年):司馬遷因李陵辯護受腐刑,忍辱完成《史記》,記載約三千年歷史,自述“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我國首部紀傳體通史,魯迅稱贊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35.封狼居胥(前119年):霍去病北擊匈奴,深入漠北殲敵七萬,追擊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國肯特山),筑壇祭天以彰武功。后世以“封狼居胥”代指武將的最高功勛,象征開疆拓土的壯舉。36.巫蠱之禍(前91年):漢武帝晚年,江充誣陷太子劉據以巫蠱詛咒武帝,引發長安血戰,太子自殺,牽連數萬人死亡,動搖漢帝國根基。后武帝查明真相,滅江充全家。37.昭君出塞(前54年西漢·漢元帝竟寧元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請婚,宮女王昭君自愿和親匈奴呼韓邪單于,換得漢匈數十年和平,成為民族融合象征。38.王莽篡漢(8年):西漢末年王家勢大,王莽篡位建新朝,推行不切實際新政,引發起義,新朝覆滅。39.投筆從戎(73年):班超棄文從武,隨竇固出征西域,留下“大丈夫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名言,經營西域三十載,收復五十多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班超平定西域的決策名言。40.桃園結義(184年):劉備、關羽、張飛結為兄弟,共謀大業。41.三顧茅廬(207年東漢·建安十二年):劉備三次赴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獲《隆中對》戰略規劃,“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由此開始。42.草船借箭(赤壁之戰期間):諸葛亮利用大霧佯攻曹營,以草船“借”得十萬支箭。43.火燒赤壁(208年):曹操南下,孫劉聯軍五萬對抗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黃蓋建議火攻,曹軍大敗,孫劉借勢壯大。44.大意失荊州(219年東漢·建安二十四年):赤壁之戰后,關羽鎮守荊州,因拒親罵使致孫劉聯盟破裂,攻樊城時后方空虛,被呂蒙白衣渡江偷襲,失荊州敗走麥城,關羽也被殺。03三國兩晉南北朝45.三國鼎立:220年曹丕稱帝建魏,221年劉備稱帝建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建吳,三國正式成立。46.樂不思蜀(263年三國·蜀漢滅亡后):劉禪降魏后被遷洛陽,司馬昭問其“思蜀否”,答“此間樂,不思蜀”,成語諷喻茍安忘本。47.高平陵事變(249年三國·魏正始十年):曹爽欲架空司馬懿,司馬懿裝病,趁曹爽陪曹芳祭拜高平陵時發動政變,誅殺曹爽及其黨羽,重掌大權,奠定司馬氏代魏基礎。48.三家歸晉(280年):司馬炎篡位建晉滅吳,結束三國分裂,統一全國。所謂“三家”實為魏、蜀、吳三國歸于晉,三國時代由此結束。49.聞雞起舞(東晉初年):祖逖與劉琨少年立志,每聞雞鳴即起床練劍,后皆成北伐名將,成語比喻奮發圖強。50.八王之亂(291年-306年西晉時期):晉惠帝司馬衷時期,由于晉惠帝癡呆,賈南風掌權后引發司馬氏藩王不滿,宗室諸王(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等八王)為爭奪中央權力混戰,導致西晉國力衰微,為“五胡亂華”埋下伏筆。51.永嘉之亂(311年西晉·永嘉五年):匈奴漢國劉聰派大將石勒、劉曜攻陷洛陽,俘晉懷帝司馬熾,屠戮王公百姓三萬余人,西晉實際滅亡,史稱“永嘉之禍”。52.五胡亂華(304年-439年十六國時期):匈奴劉淵起兵建漢趙,開啟匈奴、羯、鮮卑、氐、羌五大北方民族南下中原、割據混戰的亂局,這個五個游牧民族在北方燒殺搶掠,導致漢族人口銳減。53.淝水之戰(383年):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后南下攻晉,東晉謝安派謝石、謝玄等迎擊。苻堅先派朱序勸降,朱序卻暗中提示謝石先發制人。謝石派劉牢之奇襲破秦軍先鋒。雙方對峙淝水時,苻堅執意誘晉軍渡河,秦軍后撤時朱序大喊“秦軍被打敗了”,引發秦軍大亂,晉軍趁機渡河砍殺,苻堅大敗。此役后前秦瓦解,北方再度分裂。54.劉宋代晉(420年):孫恩反晉時,劉裕屢立戰功,在北府軍威望漸高。桓玄篡晉后劉裕起兵擊敗他,迎回晉安帝,掌握晉朝政權。劉裕南征北戰,改革內政,420年逼晉恭帝禪位,建立劉宋。劉宋歷經多位皇帝,后期皇帝昏庸,479年蕭道成取代劉宋建立齊朝。55.周滅北齊(577年):東魏高洋篡魏建齊,西魏宇文覺廢魏恭帝自立為周。北齊后主高緯昏庸,北周武帝宇文邕兩次伐齊。第一次因病退兵,第二次周武帝直指晉州平陽,高緯在戰事關鍵時刻竟在打獵,后救援時馮淑妃驚慌呼喊致齊軍大亂,周軍大敗齊軍,攻克鄴城,統一北方。04隋唐五代十國56.隋代北周(581年):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后不理朝政,沉溺酒色,傳位幼子宇文闡,楊堅受遺命輔政。581年,宇文闡禪讓皇位給楊堅,楊堅建立隋朝,后滅南陳,統一全國。57.隋殤霸業(581年-618年):隋文帝統一南北后,隋煬帝(楊廣)開鑿大運河、三征高句麗、營建東都洛陽,雖功績顯赫但過度勞役引發民變,最終導致隋朝二世而亡,故稱“霸業成殤”。58.李淵起事(617年):楊廣東征時農民起義席卷全國,李淵在太原起兵,以“廢昏立明,匡扶隋室”之名攻取長安,立楊侑為帝。618年,楊廣在江都被殺,隋恭帝被迫讓位于李淵,隋朝滅亡。59.玄武門之變(626年):李淵即位后,李建成與李元吉排擠李世民,兄弟矛盾愈演愈烈。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伏,射死李建成和李元吉,隨后李淵禪位,李世民登基為唐太宗。60.貞觀之治(627年-649年唐太宗貞觀年間):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開創的文化繁榮、政治清明、經濟復蘇的治世局面,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唐朝文化盛行。61.玄奘西行(629年-645年):629年,陳玄奘孤身西行取經,歷經110個國家,于645年返回長安,帶回大量佛經,著有《大唐西域記》。62.開元盛世(713年-741年唐玄宗開元年間):開元盛世是在唐玄宗治理下而出現的盛世,國力達到鼎盛,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這段時期也是唐代文化的巔峰,留下了眾多文學作品。63.二圣臨朝(660年-683年):武則天入宮后,先為唐太宗才人,后被唐高宗召回。王皇后為對抗蕭淑妃引入武則天,三人爭寵。武則天掐死親女嫁禍王皇后,高宗廢王立武。高宗病危時,武則天與他同殿聽政,被稱為“二圣”。64.武周代唐(690年):高宗死后,武則天先后廢中宗李顯、睿宗李旦,690年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唯一女皇。她重視人才選拔,推行殿試,設立北庭都護府穩定西北邊境。65.請君入甕(約691年):武則天稱帝后,酷吏周興被人告發謀反,來俊臣用周興自己提出的“以甕烤人”之法,迫使周興認罪。66.安史之亂(755年-763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與其部將史思明以“討伐奸相楊國忠”為名發動叛亂,攻陷洛陽、長安,歷時八年方被平定。此亂導致唐朝中央集權瓦解,藩鎮割據加劇,盛世終結。67.黃巢起義(875年-884年):黃巢率農民軍轉戰南北,一度攻占長安稱帝(國號大齊),加速唐朝崩潰,史稱“唐亡于黃巢”。68.朱溫篡唐(907年):唐朝末年農民起義不斷,朱溫因剿匪有功勢力漸大,901年控制唐朝政權,907年逼唐哀帝禪讓,代唐稱帝,國號為梁,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分裂時期。69.五代十國:唐朝滅亡后的53年,中國北方歷經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更替,南方有多個政權割據,這段時期統稱五代十國,直到979年宋朝滅北漢結束。05宋元時期70.陳橋兵變(960年):趙匡胤在后周屢立戰功,柴榮病重時成為禁軍最高統帥。960年,他在抵御北漢及契丹聯軍途中,于陳橋兵變被擁立為帝,回京逼后周恭帝禪位,建立宋朝,史稱北宋。71.杯酒釋兵權(961年):宋朝初期,趙匡胤為削弱武將實力、加強中央集權,通過酒宴暗示軍官交出兵權,被視為寬和典范。72.澶淵之盟(1005年):寇準為北宋名相,1004年契丹南下,他力主宋真宗親征,挫敗契丹前鋒,雙方訂立“澶淵之盟”。73.王安石變法(1069年-1085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主張變法未被采納,宋神宗時他任參知政事開始變法,取得一定成效,但1085年神宗病逝后,新法被守舊派廢除。74.靖康之恥(1127年):1126年金兵南侵,攻陷汴京,俘獲徽宗、欽宗二帝,北宋滅亡。1127年,趙構在臨安即位,建立南宋。75.岳飛抗金(1126年-1142年):1126年,岳飛投身于抗金斗爭,1140年金人南侵,他在郾城之戰破金兀術“拐子馬”,乘勝追擊時被宋廷召回,以莫須有之罪處死。76.隆興和議(1164年):宋孝宗北伐失敗后,與金朝簽訂和約,改“君臣”為“叔侄”關系,歲貢減為銀絹各20萬,短暫維持和平。77.蒙古擴張:宋金對峙時,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落,尊號“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之后不斷向外擴張,滅亡西遼、西夏等。成吉思汗之子窩闊臺即位后,繼續擴張,1234年滅金,又派拔都遠征歐洲,其在位時疆域擴充到中亞、華北和東歐,為元朝奠基。78.元朝滅宋(1276年):忽必烈即位后,1271年改國號為元,1273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攻入臨安,宋恭帝投降,宋朝滅亡。79.元末起義(1351年-1368年元順帝時期):紅巾軍起義(韓山童、劉福通首倡)席卷全國。80.龍灣之戰(1360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龍灣設伏,大敗陳友諒水軍,此戰扭轉了朱元璋與陳友諒的強弱對比,為后續統一江南奠定基礎。81.鄱陽湖決戰(1363年):龍灣戰敗后,1363年陳友諒率水師于鄱陽湖與朱元璋決戰。朱元璋針對陳軍船隊首尾相連的弱點,準備火攻。雙方交戰,朱元璋先派徐達攻擊陳軍前鋒,后親率水師,借東北風放火,大敗陳軍,全殲陳友諒60萬大軍。經過一個多月對峙,陳友諒突圍時被流箭射死,朱元璋統一南方。06明清時期82.明朝滅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明朝,同年徐達率軍攻占元大都(今北京),元順帝北逃。元朝殘余勢力退居漠北,史稱“北元”。83.靖難之役(1399年-1402年):朱元璋立朱允炆為太子,朱允炆即位后削藩,朱棣以靖難為名起兵。朱棣多次擊敗朱允炆派來的明軍,雖在山東受阻,但建文四年繞過山東直逼京城,李景隆開城投降,朱棣登基為明成祖,遷都北京,強化中央集權。84.鄭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永樂、宣德年間,鄭和七次遠航,目的或為尋找建文帝,或為彰顯國力。船隊規模龐大,經過三十多個國家,最遠達東非,和平開展貿易,宣揚大國風范。85.戚繼光抗倭(1555年-1565年明嘉靖年間):戚繼光在浙江、福建組建“戚家軍”,創“鴛鴦陣”戰術,蕩平東南沿海倭寇,成為民族英雄,史稱“嘉靖抗倭”。86.張居正改革(1573年-1582年):萬歷首輔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考成法,整頓吏治財政,實現短暫“萬歷中興”。張居正死后遭清算,改革人亡政息。87.萬歷怠政(1586年-1620年):萬歷帝三十年不上朝,黨爭加劇,遼東女真崛起(努爾哈赤建后金)。明朝統治癱瘓,邊疆危機深化。88.東林黨爭(1604年-1627年):顧憲成等江南士大夫講學議政,對抗閹黨,遭魏忠賢鎮壓,加速了明朝政治腐敗,削弱抗清力量。89.李自成起義(1630年-1644年):1627年(明天啟七年),陜北饑荒爆發,農民反抗初現。1630年,李自成加入高迎祥農民軍,開啟反明生涯。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90.清兵入關(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后,明將吳三桂引清軍入山海關,多爾袞率八旗軍擊敗李自成,順治帝遷都北京,開啟清朝統治。91.鄭成功收復臺灣(1661年):1624年荷蘭殖民者入侵臺灣,南明滅亡后,鄭成功舉兵抗清,1661年進攻臺灣,收復臺灣,開啟鄭氏統治。1683年,施瑯率清軍進攻臺灣,鄭氏投降,臺灣納入清朝版圖。92.康乾盛世(1661年-1796年):康熙帝即位后,平定三藩叛亂,擊敗俄軍,劃定中俄邊界,征伐準噶爾、青海等地,中期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促進江南手工業、紡織業發展,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稅”。清朝鼎盛期,疆域達13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合同期內員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問題
- 《項目管理流程優化》課件
- 天津藝術職業學院《影視音樂欣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授權貸款借款合同協議
- 2025機械設備采購合同書模板
- 2025至2031年中國健美繃褲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不銹軸承圓鋼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監理工程師《合同管理》模擬訓練
- 鐵路土石清運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鹽漬海帶絲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上海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范本
- 城市道路養護雨季應對措施
- 中職高教版(2023)語文職業模塊-第五單元:走近大國工匠(一)展示國家工程-了解工匠貢獻【課件】
- 2025年湖南懷化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屬事業單位招聘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國家能源集團國神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廚師操作安全培訓
- 2025年四川內江市資中縣潤資水務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福建泉州交發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度文化教育機構代運營合作協議3篇
- 兩位數加一位數口算練習題4000道88
- 《張愛玲傾城之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