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智能種植基地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開發_第1頁
農業現代化智能種植基地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開發_第2頁
農業現代化智能種植基地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開發_第3頁
農業現代化智能種植基地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開發_第4頁
農業現代化智能種植基地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開發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現代化智能種植基地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開發TOC\o"1-2"\h\u8974第一章引言 2253101.1研究背景 2248081.2研究意義 377521.3研究內容與方法 312255第二章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概述 434342.1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定義 4121662.2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發展歷程 410002.2.1傳統灌溉與施肥階段 4219692.2.2精準灌溉與施肥階段 4136582.2.3智能灌溉與施肥階段 439972.3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優勢 4276952.3.1資源節約 4211472.3.2環境保護 5123822.3.3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 550372.3.4降低勞動強度 594502.3.5適應性強 527878第三章系統需求分析 5231133.1功能需求 5227343.1.1系統概述 513163.1.2具體功能需求 5216673.2功能需求 6174283.2.1系統功能 624663.2.2硬件功能 6133823.2.3軟件功能 7239693.3可靠性需求 7215423.3.1硬件可靠性 734643.3.2軟件可靠性 727779第四章系統設計 7185274.1總體設計 7153144.2硬件設計 8143544.3軟件設計 815475第五章傳感器與執行器選型 833595.1傳感器選型 8261465.1.1土壤濕度傳感器 832585.1.2光照強度傳感器 930705.1.3溫度傳感器 9238675.1.4pH值傳感器 9173635.2執行器選型 9273445.2.1電磁閥 9267485.2.2步進電機 9201565.2.3噴霧裝置 963045.2.4控制器 1013751第六章數據采集與處理 10235786.1數據采集 10261536.1.1采集設備 10117166.1.2采集參數 10197936.2數據傳輸 10216326.2.1傳輸方式 10293416.2.2傳輸協議 1035146.3數據處理與分析 11273206.3.1數據預處理 11237296.3.2數據分析 11287006.3.3數據可視化 1111591第七章控制策略研究 11136157.1灌溉控制策略 11118267.2施肥控制策略 12256397.3綜合控制策略 129658第八章系統集成與調試 1390488.1硬件集成 13239188.2軟件集成 13267668.3系統調試 1425715第九章系統功能測試與評估 14319119.1測試方法與指標 1495619.1.1測試方法 14226629.1.2測試指標 14296029.2測試結果分析 1538629.2.1功能測試結果分析 1557169.2.2功能測試結果分析 15214999.2.3穩定性測試結果分析 15164659.2.4兼容性測試結果分析 15279309.3系統功能評估 1511345第十章結論與展望 15336810.1研究結論 1542110.2創新與不足 161839010.2.1創新點 16415110.2.2不足之處 16522010.3未來研究方向 16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農業現代化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智能種植基地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農業生產的效益和農業產業的競爭力。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作為智能種植基地的核心技術之一,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具有重要意義。水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我國農業面臨著嚴峻的資源環境壓力。傳統的灌溉與施肥方式已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因此,開發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實現農業生產的精準管理,成為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1.2研究意義本研究旨在開發一套適用于農業現代化智能種植基地的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具有以下研究意義:(1)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通過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可以根據作物生長需求,實時調整灌溉與施肥策略,實現精準管理,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2)節約資源。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能夠減少水資源和肥料的浪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緩解我國農業資源壓力。(3)保護環境。通過減少化肥和農藥的過量使用,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4)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研發與應用,有助于提升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增強農業產業的競爭力。1.3研究內容與方法本研究主要圍繞以下內容展開:(1)分析現有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技術特點和應用現狀,總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2)針對農業現代化智能種植基地的需求,設計一套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架構。(3)研究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中的關鍵技術,包括傳感器技術、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4)通過實驗驗證所設計的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功能和穩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獻綜述法:收集和分析國內外相關研究資料,總結現有技術的優缺點。(2)系統設計法:根據研究目標,設計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整體架構。(3)實驗研究法:通過實驗室和實地試驗,驗證所設計的系統的功能和穩定性。(4)數據分析法: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評估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效果。第二章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概述2.1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定義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是指在農業現代化背景下,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對農田灌溉與施肥過程進行自動化、智能化管理的一種農業技術系統。該系統通過實時監測土壤濕度、作物生長狀況以及氣象信息,根據作物需水需肥規律,自動調節灌溉和施肥的時間和量,從而實現節約資源、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目的。2.2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發展歷程2.2.1傳統灌溉與施肥階段在傳統農業生產中,灌溉與施肥主要依靠人力和簡單的機械設備,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嚴重,且難以滿足作物生長需求。2.2.2精準灌溉與施肥階段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20世紀80年代以來,精準灌溉與施肥技術逐漸發展起來。該階段通過土壤濕度、作物生長指標等數據的監測,實現了灌溉與施肥的局部自動化控制。2.2.3智能灌溉與施肥階段進入21世紀,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應運而生。該系統實現了對農田灌溉與施肥過程的全面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2.3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優勢2.3.1資源節約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能夠根據作物需水需肥規律,精確控制灌溉和施肥的時間和量,有效減少水肥資源的浪費。2.3.2環境保護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有利于環境保護。2.3.3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能夠保證作物在適宜的水肥條件下生長,有利于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2.3.4降低勞動強度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管理,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2.3.5適應性強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可根據不同作物、地區、氣候條件進行優化調整,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第三章系統需求分析3.1功能需求3.1.1系統概述本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旨在為農業現代化智能種植基地提供高效、精確的灌溉與施肥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數據采集:系統應具備實時采集土壤濕度、土壤肥力、氣象參數等數據的能力。(2)數據處理:系統應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灌溉與施肥策略。(3)自動灌溉:根據土壤濕度、氣象參數等數據,自動控制灌溉系統進行灌溉。(4)自動施肥:根據土壤肥力、作物需肥規律等數據,自動控制施肥系統進行施肥。(5)用戶管理:系統應具備用戶注冊、登錄、權限管理等功能。(6)數據查詢與統計:系統應提供歷史數據查詢、統計分析等功能。3.1.2具體功能需求以下為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具體功能需求:(1)數據采集a.土壤濕度:實時監測土壤濕度,精度±5%。b.土壤肥力:實時監測土壤肥力,包括氮、磷、鉀等元素含量。c.氣象參數:實時監測氣溫、濕度、光照等氣象參數。(2)數據處理a.灌溉策略:根據土壤濕度、氣象參數等數據,合理的灌溉策略。b.施肥策略:根據土壤肥力、作物需肥規律等數據,合理的施肥策略。(3)自動灌溉a.灌溉控制:根據灌溉策略,自動控制灌溉系統進行灌溉。b.灌溉監控:實時監控灌溉過程,保證灌溉效果。(4)自動施肥a.施肥控制:根據施肥策略,自動控制施肥系統進行施肥。b.施肥監控:實時監控施肥過程,保證施肥效果。(5)用戶管理a.用戶注冊:支持用戶注冊功能。b.用戶登錄:支持用戶登錄功能。c.權限管理:對不同用戶分配不同權限,保證系統安全。(6)數據查詢與統計a.歷史數據查詢:提供歷史數據查詢功能。b.統計分析: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報告。3.2功能需求3.2.1系統功能本系統應具備以下功能:(1)響應速度:系統響應時間應≤2秒。(2)數據處理能力:系統應具備實時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3)系統穩定性:系統運行穩定,故障率≤1%。3.2.2硬件功能系統硬件應滿足以下功能要求:(1)處理器:≥1.2GHz雙核處理器。(2)內存:≥2GBRAM。(3)存儲:≥64GBSSD。3.2.3軟件功能系統軟件應具備以下功能:(1)兼容性:支持主流操作系統,如Windows、Linux、macOS等。(2)擴展性:支持模塊化設計,便于后期功能擴展。(3)安全性:具備一定的安全防護措施,如數據加密、用戶權限管理等。3.3可靠性需求3.3.1硬件可靠性系統硬件應具備以下可靠性要求:(1)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10,000小時。(2)平均修復時間(MTTR):≤1小時。3.3.2軟件可靠性系統軟件應具備以下可靠性要求:(1)系統運行穩定,故障率≤1%。(2)數據存儲安全,支持數據備份與恢復功能。(3)支持遠程故障診斷與修復功能。第四章系統設計4.1總體設計本節主要闡述農業現代化智能種植基地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總體設計方案。系統設計遵循模塊化、集成化、智能化和易操作性的原則,保證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總體設計方案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數據采集模塊:負責實時采集土壤濕度、土壤養分、氣象參數等信息。(2)數據傳輸模塊:將采集到的數據傳輸至數據處理與分析模塊。(3)數據處理與分析模塊: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灌溉與施肥策略。(4)執行模塊:根據的灌溉與施肥策略,控制灌溉與施肥設備的運行。(5)監控與預警模塊:實時監控系統運行狀態,發覺異常情況及時發出預警。4.2硬件設計本節主要介紹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硬件設計,包括以下幾部分:(1)數據采集模塊硬件設計:選用具有高精度、高穩定性的傳感器,如土壤濕度傳感器、土壤養分傳感器、氣象參數傳感器等。(2)數據傳輸模塊硬件設計:采用無線傳輸技術,如WiFi、藍牙等,實現數據的高速、穩定傳輸。(3)執行模塊硬件設計:選用具有良好功能的電磁閥、電機等驅動設備,實現灌溉與施肥的自動化控制。(4)監控與預警模塊硬件設計:選用具有高清晰度、低延遲的攝像頭,實現對種植基地的實時監控。4.3軟件設計本節主要介紹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軟件設計,包括以下幾部分:(1)數據采集模塊軟件設計:編寫數據采集程序,實現對傳感器數據的實時采集。(2)數據處理與分析模塊軟件設計:編寫數據處理與分析程序,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灌溉與施肥策略。(3)執行模塊軟件設計:編寫執行程序,根據的灌溉與施肥策略,控制灌溉與施肥設備的運行。(4)監控與預警模塊軟件設計:編寫監控與預警程序,實時監控系統運行狀態,發覺異常情況及時發出預警。(5)人機交互界面設計:設計用戶友好的界面,方便用戶查看系統運行數據、設置參數等。(6)系統安全與穩定性設計:采取多種措施,如數據加密、設備自檢等,保證系統的安全與穩定性。(7)系統升級與維護設計:預留系統升級接口,方便后期進行功能擴展與維護。第五章傳感器與執行器選型5.1傳感器選型5.1.1土壤濕度傳感器在智能種植基地中,土壤濕度是影響作物生長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選擇一款高精度、高穩定性的土壤濕度傳感器。本系統選用FSIR10型土壤濕度傳感器,該傳感器具有測量范圍寬、響應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能夠滿足智能灌溉系統的需求。5.1.2光照強度傳感器光照強度是影響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本系統選用LX80型光照強度傳感器,該傳感器具有測量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響應速度快等特點,能夠實時監測光照強度,為智能施肥系統提供數據支持。5.1.3溫度傳感器溫度是影響作物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系統選用DS18B20型溫度傳感器,該傳感器具有測量精度高、響應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能夠實時監測作物生長環境溫度。5.1.4pH值傳感器土壤pH值是影響作物吸收養分的關鍵因素之一。本系統選用PHS3C型pH值傳感器,該傳感器具有測量精度高、穩定性好、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能夠實時監測土壤pH值,為智能施肥系統提供數據支持。5.2執行器選型5.2.1電磁閥電磁閥是智能灌溉系統中實現灌溉控制的關鍵設備。本系統選用JF100型電磁閥,該電磁閥具有響應速度快、工作穩定、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能夠滿足智能灌溉系統的要求。5.2.2步進電機步進電機是智能施肥系統中實現施肥控制的關鍵設備。本系統選用57BYG350型步進電機,該電機具有運行穩定、定位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能夠滿足智能施肥系統的要求。5.2.3噴霧裝置噴霧裝置是智能種植基地中用于噴灑農藥和肥料的設備。本系統選用FS50型噴霧裝置,該裝置具有噴霧均勻、霧化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等特點,能夠滿足智能種植基地的需求。5.2.4控制器控制器是智能種植基地中實現傳感器數據采集、執行器控制以及數據處理的核心設備。本系統選用STM32F103型控制器,該控制器具有高功能、低功耗、豐富的外設接口等特點,能夠滿足智能種植基地的控制需求。第六章數據采集與處理6.1數據采集6.1.1采集設備在農業現代化智能種植基地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中,數據采集設備主要包括傳感器、控制器和執行器。傳感器用于實時監測土壤濕度、土壤肥力、氣象環境等關鍵參數。控制器負責協調各傳感器之間的數據采集與傳輸,執行器則根據控制器指令對灌溉和施肥系統進行調控。6.1.2采集參數本系統主要采集以下參數:(1)土壤濕度:監測土壤水分含量,為灌溉系統提供決策依據。(2)土壤肥力:監測土壤中氮、磷、鉀等元素含量,為施肥系統提供決策依據。(3)氣象環境:包括氣溫、濕度、光照、風速等參數,為作物生長環境提供參考。(4)作物生長狀況:監測作物生長周期、生物量等參數,為優化灌溉與施肥策略提供依據。6.2數據傳輸6.2.1傳輸方式數據傳輸采用有線和無線相結合的方式。有線傳輸主要用于連接傳感器與控制器,保證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無線傳輸則用于連接控制器與執行器,實現遠程監控和調控。6.2.2傳輸協議本系統采用MODBUS協議進行數據傳輸。MODBUS協議是一種開放、易于實現的通信協議,適用于各種工業控制系統。通過MODBUS協議,可以實現傳感器、控制器和執行器之間的數據交換與共享。6.3數據處理與分析6.3.1數據預處理數據預處理是數據采集后的第一步處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數據清洗:去除異常值、填補缺失值,提高數據質量。(2)數據整合:將不同來源、格式和類型的數據進行整合,形成統一的數據格式。(3)數據歸一化:對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消除不同參數之間的量綱影響。6.3.2數據分析數據分析是數據采集與處理的核心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關聯分析:分析不同參數之間的相關性,找出影響作物生長的關鍵因素。(2)趨勢分析:分析參數隨時間變化的趨勢,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展狀況。(3)聚類分析:對數據進行聚類,找出具有相似特征的樣本,為灌溉與施肥策略提供依據。(4)智能優化:采用遺傳算法、神經網絡等智能算法,優化灌溉與施肥策略,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6.3.3數據可視化數據可視化是將分析結果以圖形、表格等形式展示出來,便于用戶理解和應用。本系統通過以下方式實現數據可視化:(1)實時監控:展示實時采集的數據,便于用戶實時了解作物生長狀況。(2)歷史數據查詢:展示歷史數據,便于用戶分析作物生長趨勢。(3)統計報表:各類統計報表,便于用戶總結和分析灌溉與施肥效果。(4)決策支持:根據分析結果,為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灌溉與施肥建議。第七章控制策略研究7.1灌溉控制策略灌溉控制策略是智能灌溉系統的核心,其目標是在保證作物生長所需水分的同時最大程度地節約水資源。本節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灌溉控制策略:(1)水分監測:通過安裝土壤水分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水分狀況,為灌溉決策提供數據支持。(2)作物需水規律研究:分析作物在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規律,為灌溉控制提供理論依據。(3)灌溉閾值設定:根據土壤水分狀況和作物需水規律,設定合理的灌溉閾值,保證作物在關鍵生長階段得到充足的水分。(4)灌溉方式選擇:根據作物種類、土壤類型等因素,選擇適宜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噴灌等。(5)灌溉時間與頻率控制:根據土壤水分狀況和作物需水規律,制定合理的灌溉時間與頻率,保證水分的有效利用。7.2施肥控制策略施肥控制策略是智能施肥系統的核心,其目標是在保證作物生長所需養分的同時減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以下為施肥控制策略的幾個方面:(1)土壤養分監測:通過安裝土壤養分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養分狀況,為施肥決策提供數據支持。(2)作物需肥規律研究:分析作物在不同生長階段的需肥規律,為施肥控制提供理論依據。(3)施肥閾值設定: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和作物需肥規律,設定合理的施肥閾值,保證作物在關鍵生長階段得到充足的養分。(4)肥料種類與用量選擇:根據作物種類、土壤類型等因素,選擇適宜的肥料種類與用量,實現精準施肥。(5)施肥時間與頻率控制: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和作物需肥規律,制定合理的施肥時間與頻率,保證養分的有效利用。7.3綜合控制策略綜合控制策略是指將灌溉控制策略與施肥控制策略相結合,實現智能化、精準化的農業生產。以下為綜合控制策略的幾個方面:(1)數據融合與分析:將土壤水分、土壤養分等數據融合,進行深度分析,為灌溉與施肥決策提供更加精確的數據支持。(2)協同控制:在灌溉與施肥過程中,實現各參數的協同控制,保證作物生長所需水分與養分的平衡供應。(3)優化控制算法:結合遺傳算法、神經網絡等智能算法,優化灌溉與施肥控制策略,提高控制效果。(4)故障診斷與預警:通過監測系統運行狀態,發覺潛在故障,提前預警,保證系統穩定運行。(5)實時反饋與調整:根據作物生長狀況和系統運行效果,實時反饋與調整控制策略,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智能化管理。第八章系統集成與調試8.1硬件集成硬件集成是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開發的關鍵環節。我們需要根據系統需求,選擇合適的傳感器、執行器、數據采集卡等硬件設備。在硬件集成過程中,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設備選型:根據系統需求,選擇合適的硬件設備,如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電磁閥、施肥泵等。(2)硬件安裝:將選定的硬件設備按照設計圖紙進行安裝,保證設備安裝牢固、接線正確。(3)硬件調試:對安裝好的硬件設備進行調試,檢查設備是否正常工作,如傳感器數據采集、執行器動作等。(4)硬件優化:根據系統運行情況,對硬件設備進行調整和優化,以提高系統功能和穩定性。8.2軟件集成軟件集成是將各個軟件模塊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在軟件集成過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內容:(1)模塊劃分:根據系統需求,將軟件功能劃分為多個模塊,如數據采集模塊、數據處理模塊、控制策略模塊等。(2)模塊開發:按照模塊劃分,分別開發各個軟件模塊,保證各模塊功能完整、運行穩定。(3)模塊集成:將開發好的各個軟件模塊整合在一起,通過接口調用實現模塊間的數據交互。(4)軟件調試:對集成后的軟件系統進行調試,檢查各個模塊之間的協作是否正常,系統是否滿足預期功能。8.3系統調試系統調試是保證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正常運行的重要環節。在系統調試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硬件調試:檢查硬件設備是否正常工作,如有故障及時進行修復或更換。(2)軟件調試:檢查軟件系統是否滿足預期功能,對發覺的問題進行修改和優化。(3)系統聯動調試:將硬件和軟件結合起來,進行聯動調試,保證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各部分協同工作。(4)功能測試:對系統進行功能測試,包括響應時間、數據采集精度、控制精度等,以滿足系統設計要求。(5)現場調試:將系統部署到實際種植基地,進行現場調試,保證系統在實際環境中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通過以上系統集成與調試工作,我們可以保證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在實際應用中達到預期效果,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做出貢獻。第九章系統功能測試與評估9.1測試方法與指標為了保證農業現代化智能種植基地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本文采用以下測試方法與指標進行系統功能測試。9.1.1測試方法(1)功能測試:對系統各項功能進行逐一測試,驗證其是否滿足設計要求。(2)功能測試:通過模擬實際運行環境,對系統的響應時間、數據處理速度、系統穩定性等方面進行測試。(3)穩定性測試:在長時間運行條件下,觀察系統的運行狀態,檢驗其穩定性。(4)兼容性測試:驗證系統在不同硬件、操作系統、網絡環境下的兼容性。9.1.2測試指標(1)響應時間:從用戶發起請求到系統給出響應的時間。(2)數據處理速度:系統處理數據的能力,包括數據采集、處理、傳輸等。(3)系統穩定性:系統在長時間運行過程中,各項功能是否正常,無故障。(4)兼容性:系統在不同硬件、操作系統、網絡環境下的運行狀況。9.2測試結果分析9.2.1功能測試結果分析經過功能測試,系統各項功能均符合設計要求,能夠滿足農業現代化智能種植基地的灌溉與施肥需求。9.2.2功能測試結果分析(1)響應時間:系統在正常環境下,響應時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