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課時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導學案_第1頁
第33課時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導學案_第2頁
第33課時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導學案_第3頁
第33課時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導學案_第4頁
第33課時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導學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3課時第33課時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導學案(3課時)【學習目標】通過了解冷戰時期的典型事件,認識冷戰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戰的發生、發展與世界格局變化之間的相互影響。(中外歷史綱要下)【重點難點】1.冷戰的背景、表現、基本特征、影響2.冷戰與世界格局變化之間的關系【知識鏈接】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18課【學法指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問答法等【導學流程】自主預學主題探究主題探究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視角1冷戰的概念材料一以下是不同時期的高中歷史教材對冷戰含義的不同敘述。2008年版岳麓書社高中歷史教材2019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歷史綱要(下)教材敘述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冷戰是指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逐步形成的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長期對峙與競爭狀態[問題](1)根據材料一,說明2019年版教材與2008年版教材敘述的不同之處,其變化的原因是什么?[結論](1)不同之處:發動冷戰的責任,2008年版強調責任在美國,2019年版強調雙方都有責任;冷戰的內容方面,2008年版強調的是敵對,2019年版冷戰內容更豐富,除了對峙之外還存在競爭的關系。原因:中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意識形態不斷淡化;更多檔案資料的解封開放;學者研究的深入發展。視角2冷戰的基本特征材料二材料三核戰爭對大家都是危險的……肯尼迪總統寧愿作出某些讓步以求達成談判解決,也不愿利用當時的壓制性優勢發動一場核戰爭。——摘編自[美]雷蒙德·加特霍夫《冷戰史:遏制與共存備忘錄》我們雙方應當采取謹慎且節制的態度……赫魯曉夫希望能夠以蘇聯從古巴撤出導彈為交易籌碼,換取美國從土耳其基地中撤離木星導彈。——摘編自[美]梅爾文·P.萊弗勒《人心之爭:美國、蘇聯與冷戰》[問題](2)思考材料二中漫畫的寓意,結合材料三指出其反映的冷戰的特征。[結論](2)寓意:軍備競賽激烈(核競賽);避免大戰的自我控制機制。特征:兩極格局是不對稱的(美國及其盟國的總體實力始終強于蘇聯及其盟國);兩極格局是不完全的(有些國家處于兩大陣營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大國之間的國家利益之爭;意識形態色彩濃厚。視角3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材料四某班研究性學習小組對“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世界”進行課題研究,以下是他們收集整理的一些信息。材料五下面為徐藍教授主編的《世界近現代史:1500—2007》第三章的目錄(節選)。冷戰的起源雅爾塔體系與冷戰戰后美、蘇國家大戰略的對立冷戰的爆發與兩極格局的形成美、蘇、英在東歐、中歐和中近東的對抗與沖突美蘇冷戰政策相繼出臺冷戰的爆發冷戰的高潮與兩極格局的形成冷戰的演變與世界其他力量中心的成長東西方關系的變化與冷戰高潮中美關系的緊張與松動西方陣營的分化社會主義陣營的解體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多極化趨勢和兩極格局的瓦解冷戰態勢的演變美國、西歐、日本三足鼎立中國對外政策的新發展發展中國家與新的國際關系兩極格局的瓦解和冷戰的終結[問題](3)依據材料四該研究小組搜集的信息,概括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國際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分析。(要求:概括特征要多角度,分析要史實充分)(4)閱讀材料五,為《世界近現代史:1500—2007》第三章的目錄(節選)擬定一個標題。(5)依據材料五《世界近現代史:1500—2007》第三章的目錄(節選),結合所學知識,設計一組思考題。(要求:設計3—6個思考題;多角度、多層次涵蓋材料五的主要內容;體現創新性和思考深度)(6)持續近半個世紀的冷戰,給人類帶來怎樣的啟示?[結論](3)特征:世界由美蘇兩極格局向多極化趨勢轉變。分析:這一時期,隨著歐洲共同體的成立,歐洲走向聯合,促進西歐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歐洲的國際地位;日本經濟快速恢復和發展,成為經濟大國,追求成為“政治大國”;不結盟會議的召開,標志著發展中國家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中國沖破帝國主義的包圍封鎖,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成為國際社會上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以上勢力的崛起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使世界由美蘇兩極格局向多極化趨勢轉變。(4)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5)示例①繪制時間軸,梳理歷史大事件,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歷程劃分階段。②觀察時間軸,獲取信息,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呈現什么趨勢。③組織討論,你認為影響世界格局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④世界格局的演變給世界帶來哪些方面的變化?通過查找資料進行印證。(6)與熱戰相比,冷戰是歷史的進步;冷戰雙方在處理危機時的自我控制機制,應該成為人類處理危機的重要選擇;克服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零和博弈和冷戰思維,堅持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和平共處、和平競爭與合作共贏,應該成為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深化拓展]兩極格局的特點1.大國之間的利益之爭。2.明顯的地緣政治特點。3.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4.美蘇雙方在持續進行激烈的軍備競賽,特別是核軍備競賽,同時又具有始終避免兵戎相見的自我控制機制。5.兩極格局是不對稱不完全的。[結構圖示][邏輯表達]闡釋圖示要素間的邏輯關系。[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蘇兩國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等的沖突對立,使它們從戰時盟友變成了冷戰對手,并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對峙與競爭。冷戰主導了戰后國際政治發展的基本趨勢,制約著各主要國家的外交戰略和政策,形成了各國獨特的政治文化與國家結構。冷戰的發生和發展也促成了兩極格局的形成和多極力量的成長,為國際格局由兩極向多極化趨勢演變奠定了基礎。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兩極格局瓦解。冷戰與兩極格局1.(2023·湖北卷,15)1946年6月25日,世界銀行正式營業。截至1949年6月底,銀行資產約為20.73億美元,貸款審批情況如下表(單位:億美元),這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世界銀行()貸款國別申請額批準額法國5.02.5荷蘭5.351.95南斯拉夫5.00智利0.40.16捷克斯洛伐克3.50丹麥0.50.4伊朗2.50盧森堡0.20.12墨西哥2.090.341波蘭6.00巴西1.00.75A.配合馬歇爾計劃的實施B.貸款對象集中于不發達國家C.決策行為受到冷戰影響D.推動區域經濟集團化的形成2.(2023·全國甲卷,35)1952年,美國對菲律賓啟動了蔬菜種子項目,次年升級為“民主種子”項目。該項目將募集或低價購買的蔬菜種子在菲律賓農村分發并給予種植指導,同時將西方觀念傳播給受助的菲律賓民眾。美國“民主種子”項目的實施()A.反映兩極格局形成后美蘇對抗的升級B.旨在促進菲律賓經濟發展與觀念變革C.推動了亞非拉地區的民族獨立與解放D.凸顯了對第三世界地區的宣傳與爭奪3.(2022·全國甲卷,35)1951年,美國黑人團體民權大會向聯合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