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豆種植管理技術_第1頁
荷蘭豆種植管理技術_第2頁
荷蘭豆種植管理技術_第3頁
荷蘭豆種植管理技術_第4頁
荷蘭豆種植管理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荷蘭豆種植管理技術演講人:日期:目

錄CATALOGUE02種植前準備工作01荷蘭豆概述與特點03播種及苗期管理技術要點04田間管理與優化策略探討05采收加工環節剖析06總結反思與未來發展規劃荷蘭豆概述與特點01荷蘭豆定義及分類荷蘭豆的學名PisumsativumLinn.荷蘭豆的科屬常見的別名蝶形花科豌豆屬蜜糖豆、蜜豆、青豆、小寒豆、淮豆、麻豆、青小豆、留豆、金豆、回回豆、麥豌豆、麥豆、畢豆、麻累、國豆、軟莢豌豆、帶莢豌豆、甜豆、荷仁豆等123葉片呈橢圓形或卵形,有羽狀復葉。葉子特征蝶形花,花冠白色或紫色。花的特征01020304一年生纏繞草本,高90~180cm。植株特征豆莢呈長圓形,嫩莢質脆清香,分為圓身和扁身兩種。果實特征形態特征描述喜涼爽,耐寒性強,不耐熱。溫度要求生長習性與環境要求屬長日照作物,對光照需求較高。光照要求對水分需求量大,但不耐澇。水分要求適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土壤要求營養價值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經濟價值荷蘭豆嫩莢質脆清香,可作為蔬菜食用,也可加工成罐頭、速凍食品等,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營養價值與經濟價值種植前準備工作02選址原則選擇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pH值在6.0-7.5之間的地塊。土壤要求優選沙質壤土或壤土,避免重茬和連作,以減少病蟲害發生。選址原則與土壤要求選用高產、優質、抗病性強的品種,如荷蘭豆、甜豌豆等。種子選擇播種前進行曬種,以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同時,可采用藥劑拌種,以預防病蟲害。種子處理種子選擇與處理方法施肥方案制定及實施細節施肥原則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施肥量根據土壤肥力和產量目標,合理確定施肥量,避免過量施肥導致土壤污染。施肥方法基肥在播種前施入,追肥在生長期間分次施用,可采用溝施或穴施等方法。灌溉系統規劃與建設灌溉原則豌豆喜濕潤但怕澇,應根據天氣和土壤墑情合理灌溉。灌溉方式可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以降低灌溉成本和提高灌溉效率。灌溉時間在生長期間,應根據土壤墑情和天氣情況,及時灌溉,保持土壤濕潤。播種及苗期管理技術要點03溫度條件豌豆為長日照作物,播種后需要保證充足的陽光照射,有利于幼苗生長。光照條件水分條件播種前需保證土壤濕潤,但不宜過濕,以免種子腐爛。豌豆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18-22℃,土壤溫度穩定在10℃以上時即可播種。適宜播種時間確定方法論述直播法在田間直接按照一定株行距進行播種,簡單易行,適用于大面積種植。育苗移栽法先在苗床中培育壯苗,再移栽到田間,可提高成活率,增加產量。播種方式選擇和操作方法介紹水分管理苗期需保持土壤濕潤,但不宜積水,以免根系受損。遇干旱時,要及時澆水。施肥策略苗期應追施氮肥,促進植株生長。同時,配合磷鉀肥的施用,有助于增強植株抗逆性。苗期水肥管理策略分享豌豆苗期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銹病等,可采用藥劑防治和農業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控制。病害防治豌豆苗期主要蟲害有蚜蟲、潛葉蠅等,可通過合理輪作、清潔田園等農業措施進行預防。必要時,可選擇低毒高效的農藥進行防治。蟲害防治病蟲害防治措施部署田間管理與優化策略探討04中耕除草技巧和方法展示中耕除草的時間在荷蘭豆生長期間,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首次中耕除草應在播種后10天左右進行,之后每隔15-20天進行一次。中耕除草的方法除草劑的選用采用人工除草或機械除草均可,但需要注意不要損傷荷蘭豆的根系,除草后可以結合松土,有助于荷蘭豆的生長。除草劑應在播種前或播種后出苗前使用,選用草甘膦等廣譜除草劑,但要注意藥劑濃度和使用方法,以免對荷蘭豆產生藥害。123追肥時機把握以及具體實施方案追肥時間荷蘭豆生長期長,需要多次追肥,一般在苗期、開花期和結莢期都需要進行追肥。肥料選擇追肥以氮肥為主,磷肥和鉀肥適量施用,苗期追肥以氮肥為主,開花期和結莢期需要增加磷鉀肥的用量。追肥方法可采用溝施或葉面噴施的方式進行,溝施時應將肥料施入植株旁邊,避免直接接觸根系,葉面噴施應在晴天的下午進行,避免肥液在葉片上長時間停留。灌溉頻率調整以及注意事項說明灌溉原則荷蘭豆喜歡濕潤的生長環境,但也不能長期積水,應根據天氣情況和土壤墑情進行灌溉。灌溉頻率在生長期間,一般每隔7-10天灌溉一次,保持土壤濕潤,但在開花期和結莢期需要增加灌溉次數,以促進花莢生長。灌溉方法可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土壤板結和病害的傳播。應對自然災害風險預警機制建立災害類型荷蘭豆生長期間可能遇到的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旱災、澇災、病蟲害等。預警機制應建立完善的災害預警機制,及時掌握天氣變化和病蟲害發生情況,提前做好防災減災準備。應對措施針對不同的災害類型,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如旱災時可增加灌溉次數、澇災時可加強排水、病蟲害時可及時噴藥防治等。同時,還應加強田間管理,提高荷蘭豆的抗災能力。采收加工環節剖析05觀察外觀成熟的荷蘭豆手感緊實,豆莢有一定的硬度,不易捏扁。觸摸手感采摘時間判斷一般在開花后10-15天左右,即豆莢開始變黃前進行采摘。成熟的荷蘭豆豆莢飽滿,顏色鮮綠,豆粒明顯鼓起。成熟標志識別技巧分享采收時間確定以及操作規范講解采收時間早上或傍晚,避免高溫時段,以免豆莢受熱變質。030201采收方法用剪刀或手輕輕摘下豆莢,不要拉拽,以免損傷植株。采收頻率每2-3天采收一次,及時清理枯黃枝葉和落花落果。去除雜質將采收的荷蘭豆去除雜質、枯葉和腐爛的豆莢。清洗消毒用流動清水沖洗干凈,然后放入0.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3-5分鐘進行消毒。切割處理根據需要切成不同的長度或形狀,方便后續的烹飪和食用。包裝儲存將處理好的荷蘭豆放入保鮮袋中,排除空氣,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初級加工流程梳理儲存條件設置建議溫度控制儲存溫度應保持在0-5攝氏度之間,避免受潮和受熱。濕度管理保持相對濕度在90%左右,以防止荷蘭豆失水萎蔫。光照要求避免陽光直射,以免荷蘭豆變色和營養流失。儲存時間儲存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一周,盡快食用以保持口感和營養價值。總結反思與未來發展規劃06本次種植項目成果回顧豌豆產量和質量完成了預期的種植目標,豌豆產量和質量均達到了預期水平。種植技術掌握銷售渠道拓展成功掌握了豌豆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包括土壤選擇與處理、播種、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通過線上線下多種銷售渠道,成功將豌豆推向市場,并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123經驗教訓總結提煉部分地塊種植過密,導致豌豆生長不良,產量受到影響。應合理控制種植密度,保證豌豆的正常生長。種植密度控制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存在不足,導致部分地塊豌豆受到病蟲害的侵襲。應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病蟲害防治不足部分地塊采摘時間過晚,導致豌豆品質下降。應準確把握采摘時間,保證豌豆的品質和產量。采摘時間把握持續改進方向明確優化種植結構根據市場需求和豌豆生長特點,優化種植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引入現代農業技術積極引入現代農業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豌豆的產量和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加強培訓與學習加強種植戶的培訓和學習,提高其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確保豌豆的穩產高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