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0:文言文閱讀(考點清單)-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統編版)(原卷版+解析)_第1頁
專題10:文言文閱讀(考點清單)-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統編版)(原卷版+解析)_第2頁
專題10:文言文閱讀(考點清單)-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統編版)(原卷版+解析)_第3頁
專題10:文言文閱讀(考點清單)-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統編版)(原卷版+解析)_第4頁
專題10:文言文閱讀(考點清單)-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統編版)(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0:文言文閱讀《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1.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背誦優秀詩文。2.閱讀表現人與自然的優秀文學作品,包括古詩文名篇,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建的藝術世界,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自己的情感。1.文言文閱讀,歷來是語文試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測試板塊,許多考生都把它視為“難點”,并為之失分。縱觀近年來全國各地語文試卷,文言文閱讀一般設置4—8小題,分值在10—20分,約占總分值的18%—20%。閱讀材料一般取自于課內或課外的一些篇幅短小、內容精美的淺易古文片段。2.主要檢測內容包括:①文言實詞的理解;②文言虛詞的理解;③文言句子的朗讀和停頓;④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譯;⑤文言文整體閱讀與大意的把握;⑥文言片段的表達技巧和經典語句的品味賞析;⑦對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以及自己的個性感悟等。3.命題趨勢:縱觀近年來全國各地文言文試題,從文言文整體閱讀的考查題型來看,除了上述檢測要點外,預計今后文言文閱讀的考點設置,整體上不會有大的變化,可能局部有所微調。比如以下三個命題走向,就頗值得我們重視和關注。其一,文言文課內外對比閱讀受青睞。命題者一般選擇的是體裁相同、主題類似或是出自同一作者的文章,也有體裁不同、主題類似、作者不同的兩個篇段,這種題型既注重考查學生對課內知識記誦積累的過程,又注重在遷移比較中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考查,所以頗受命題者的青睞。其二,取材課外的文言文閱讀占主導。用于文言文閱讀考查的材料,大多篇幅短小,語言淺易。課外文言文閱讀題在當前的中考命題中已明顯占主導地位。由于課外文言文閱讀題立足課內,密切聯系學生實際,考查學生初步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要解答好這類題目,既要加強對課內文言文的理解、把握及知識的積累,又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的能力,還要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和思路。其三,靈活豐富、檢測能力的創新題型作壓軸。從近幾年各地的中考試題中可以看出,文言文閱讀理解題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正積極尋求突破,命題角度更加靈活,題型更加豐富,整體閱讀理解題不斷以新的面貌出現。就目前來說,大約有如下幾種類型:①歸納內容要點類;②概括作者情感類;③分析人物特點類;④表達本人感悟類;⑤選文比較閱讀類;⑥文本內容延伸類。文言文翻譯方法一、

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二、

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討沒趣。”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一詞是“妻子、兒女”的意思;(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語時了不悲”,翻譯為:(子猷)說話時候完全不悲傷。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例如“何以都不聞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裝,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為什么”。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子猷問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對曰”指的是“近臣”。第4課:《孫權勸學》一、作者資料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二、文學常識《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即為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鑒。三、字音字形⑴孤豈欲卿(qīng)治經為(wéi)博士邪(yé);⑵孰(shú)若孤;⑶即更(gēng)刮目相待;⑷肅遂(suì)拜蒙母〖半身不遂(suí)〗四、文章主旨文章通過敘寫孫權勸呂蒙學習,以及呂蒙經過學習才略有了驚人的進步的故事,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以此勉勵人們努力學習。五、重點知識1.勸說藝術⑴孫權是用什么方法勸呂蒙學習的?這樣勸說有什么好處?用自己的學習體會現身說法,這樣既可以增強說服力,又顯得情真意切,語重心長,使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⑵孫權勸呂蒙說:“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你認為讀書有哪些益處?聯系你讀書的體會說一說。讀書可以豐富學識,讀書可以陶冶性情,讀書可以提高修養,讀書可以增加思想的深度等。2.人物形象⑴孫權:善于勸學,博學多才,循循善誘,禮賢下士,現身說法,既對屬下嚴格要求,又含有殷切的期盼,不失人主身份。⑵呂蒙:聰明好學,知錯就改,進步快,說話幽默。⑶魯肅:敬才愛才。3.拓展問題⑴談談你對“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這句話的理解。“三日”是概數,指時間,這句話的意思是情況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⑵有人認為文章寫“魯肅過尋陽”的情節是贅筆,你贊成嗎?請說說你的看法。不贊成。寫魯肅與呂蒙論議、結友的情節,可以表現出呂蒙學習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側面烘托了孫權的善勸。⑶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問,是東吳周瑜之下的二號人物。從魯肅主動“拜蒙母”“結友”這兩件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①有才華,有學識(愛學習)的人能獲得別人的尊重。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③位高者應該敬才、愛才。⑷文中蘊含的道理:①開卷有益,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升自我,增長知識。②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③要善于聽取他人好的建議或意見并去做。④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第9課:《木蘭詩》【作者簡介】五六世紀時,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與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區進行過長期的戰爭。這與詩里所寫的木蘭出征路線正相吻合,這可能就是《木蘭詩》的歷史背景。【文體知識】樂府,本是漢武帝設立的音樂機構,其職責有訓練樂工,制定樂譜,采集歌詞等。魏晉南北朝時將樂府收集編錄的詩稱為“樂府詩”,樂府詩以五言為主,兼有七言及雜言。【重點字詞注音】機杼zhù可kè汗hán鞍韉jiān轡pèi頭濺jiān濺啾jiū啾柝tuò【相關資料】《木蘭詩》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在中國文學史上它與南朝的《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璧”。木蘭,中國古代女英雄,忠孝節義,以替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她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主題概述】這首詩通過敘述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木蘭勤勞、智慧、勇敢、堅強和不圖名利的高貴品質,以及她愛國愛家的崇高精神。【文言知識積累】(一)通假字對鏡帖花黃(帖:同“貼”,貼上)(二)古今異義1.軍書十二卷古義:表示多數,不是確指;今義:數詞,十二。2.從此替爺征古義:父親;今義:爺爺。3.出郭相扶將古義:外城;今義:姓氏。4.雙兔傍地走古義:跑;今義:人或鳥獸的腳交互向前移動。5.賞賜百千強古義:有余;今義:力量大。(三)一詞多義1.帖:昨夜見軍帖(文告)對鏡帖花黃(同“貼”,貼上)2.市:愿為市鞍馬(買)東市買駿馬(集市)3.愿:愿為市鞍馬(愿意)愿馳千里足(希望)【問題歸納】1.“東市買……北市買長鞭。”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這四句運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辭手法,將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等的情景具體生動地描繪了出來。不但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時的緊張急切、井然有序,也渲染出戰事的緊急。2.寫木蘭思鄉,對其英雄形象有沒有影響?為什么?沒有影響。因為從軍之急和思鄉之深,看似矛盾,實際上這樣的描述使得木蘭的形象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且更能表現木蘭舍家衛國的高尚品格。3.“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兩句話運用了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這兩句自然環境描寫,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描繪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生活,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4.“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兩句話運用什么修辭?有什么表達效果?這兩句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概括了戰爭的頻繁持久、戰斗的激烈殘酷。5.“爺娘聞女來……向豬羊”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這幾句詩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通過父母姐弟各自符合年齡、身份特征的舉止,長幼有序地描寫了家人迎接木蘭的情景。一家人忙忙碌碌,洋溢著一片喜慶氣氛。6.木蘭歸家,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有什么作用?一連串的動詞表現木蘭回家后舒暢的心情,同時寫出了她柔情的一面,對女兒妝的喜愛,對美的追求。第13課:《賣油翁》一、作者簡介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北宋時期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二、重點字詞(1)自矜:自夸;矜,夸耀。(2)釋擔:放下擔子;釋,放下。(3)睨:斜著眼睛看。(4)發矢:放箭;矢,箭。(5)但微頷之:只是微微地點點頭。但,只是;頷,點頭。(6)但手熟爾:不過手法熟練罷了;爾,罷了。(7)忿然:惱怒的樣子。(8)爾安敢輕吾射:你怎么敢輕視我的射技?爾,你;輕,輕視。(9)以我酌油知之:憑我倒油(的經驗)懂得這個道理。(10)乃取一葫蘆置于地:就取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乃,就,于是;置,放。(11)以錢覆其口:用一枚銅錢蓋住葫蘆的口。以,用;覆,蓋。(12)徐以杓酌油瀝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過銅錢方孔)注到葫蘆里。徐,慢慢地;杓,現在寫作“勺”;瀝,注入。(13)因:接著。(14)康肅笑而遣之:陳堯咨笑著將賣油翁打發走了。三、文章主旨本文通過陳堯咨與賣油翁間的問答小故事,告訴人們“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誡人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即使有長處也沒有驕傲自滿的必要。四、思考練習1.陳堯咨對待賣油翁的態度前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由“忿然”到“笑而遣之”。其變化的原因,是他看到了賣油翁的技術很純熟,卻并不“以此自矜”,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技藝是無止境的。2.描述陳堯咨射箭和賣油翁酌油這兩段文字,哪一段寫得比較詳細,哪一段寫得比較簡略,這是為什么?寫賣油翁瀝油一段詳細,為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藝制服對方的形象;略寫陳堯咨的射技,只用“十中八九”略寫,對他恃技驕橫則較詳,便于突出各自性格,突出文章中心。3.概括出陳堯咨和賣油翁的性格特點:堯咨因善射而自以為是,驕傲自大,不可一世;賣油翁身懷絕技,但含而不露,而又謙虛謹慎。(2023·四川德陽·統考一模)完成下面小題(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乙)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后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①孰若孤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①即更刮目相待

②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C.①在軍中常苦多務

②必先苦其心志D.①自以為大有所益

②益慕圣賢之道2.下列句子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B.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C.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D.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②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4.如果請你從文中選擇一個人加入你的讀書好友,你會選擇誰?請結合甲乙兩個語段概括說明理由。(至少兩條)(2022下·江蘇南京·七年級統考期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選自統編教材七年級下冊《木蘭詩》)【乙】孝烈將軍,隋煬帝時人,姓魏氏,名木蘭,亳之譙①人也。時方征遼募兵,孝烈痛父耄羸②,弟妹皆幼。慨然代行。服甲胄③,鞬橐④操戈,躍馬而往。閱⑤十有八戰,人莫識之。后凱還。天子嘉其功,除尚書不受,懇奏省親。及還譙,釋其戎服,衣其舊裳。同行者駭之。咸⑥謂自有生死以來,蓋未之見也。遂以事聞于朝,及赴闕,帝方恣酒色,奇之,欲納諸宮中,對曰:臣無媲⑦君之禮。”以死誓拒,迫不已,遂自盡。帝驚憫追贈將軍謚孝烈。(選自《涌幢小品》,朱國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刪改)[注釋]①亳(bó)譙(qiáo):州縣地名。②耄羸(màoléi):年老體弱。③甲胄(zhòu):鎧甲和頭盔。④鞬橐(jiàntuó):盛箭的器具。⑤閱:經過。⑥咸:都。⑦媲(pì):匹配5.理解文言詞語時,小文想運用成語印證法。他設計了如下表格,請幫助他完成。選句成語解釋旦辭爺媳去(1)旦:早晨愿馳千里足縱橫馳騁(2)馳:弟妹皆幼皆大歡喜(3)皆:(4)充耳不聞聞:聽到6.按照要求,回答問題。(1)用“/”為下面句子劃分停頓。(劃兩處)帝驚憫追贈將軍謚孝烈。(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閱十有八戰,人莫識之。后凱還。(3)乙文中“及還譙,釋其戎服,衣其舊裳”與《木蘭詩》中“,”這兩句所敘情景相似。7.甲乙兩文塑造的“木蘭”形象有何異同?請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2023下·山西大同·七年級統考期中)浩如煙海的典籍中,記載了許多看似通俗易懂,卻蘊涵著深刻人生哲理的故事。請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孫權勸學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賣油翁歐陽修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8.辨其音·掃除障礙:下列加點字與“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中“見”的讀音和詞義都相同的一項是(

)A.見往事耳 B.圖窮匕見 C.見賢思齊9.明其義·理解內容:請完成下列語句的翻譯。(1)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翻譯:讀書人分別幾天,,!(2)無他,但手熟爾。翻譯:沒有別的(奧妙),。10.析其法·明確作用:在文學作品中,對人物的塑造常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手法。《孫權勸學》通過呂蒙和魯肅的對話,側面烘托出呂蒙學業的進步;《賣油翁》運用動作描寫,正面展現了賣油翁的倒油絕活。請指出下面這首詩歌中畫線句的描寫手法,并分析其表達效果。木蘭詩(節選)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11.取其精·學以致用:以上兩文的故事看似簡單,但對于我們的人生有很大的啟迪。從這兩個故事中,你分別得到了什么啟示?專題10:文言文閱讀《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1.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背誦優秀詩文。2.閱讀表現人與自然的優秀文學作品,包括古詩文名篇,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建的藝術世界,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自己的情感。1.文言文閱讀,歷來是語文試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測試板塊,許多考生都把它視為“難點”,并為之失分。縱觀近年來全國各地語文試卷,文言文閱讀一般設置4—8小題,分值在10—20分,約占總分值的18%—20%。閱讀材料一般取自于課內或課外的一些篇幅短小、內容精美的淺易古文片段。2.主要檢測內容包括:①文言實詞的理解;②文言虛詞的理解;③文言句子的朗讀和停頓;④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譯;⑤文言文整體閱讀與大意的把握;⑥文言片段的表達技巧和經典語句的品味賞析;⑦對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以及自己的個性感悟等。3.命題趨勢:縱觀近年來全國各地文言文試題,從文言文整體閱讀的考查題型來看,除了上述檢測要點外,預計今后文言文閱讀的考點設置,整體上不會有大的變化,可能局部有所微調。比如以下三個命題走向,就頗值得我們重視和關注。其一,文言文課內外對比閱讀受青睞。命題者一般選擇的是體裁相同、主題類似或是出自同一作者的文章,也有體裁不同、主題類似、作者不同的兩個篇段,這種題型既注重考查學生對課內知識記誦積累的過程,又注重在遷移比較中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考查,所以頗受命題者的青睞。其二,取材課外的文言文閱讀占主導。用于文言文閱讀考查的材料,大多篇幅短小,語言淺易。課外文言文閱讀題在當前的中考命題中已明顯占主導地位。由于課外文言文閱讀題立足課內,密切聯系學生實際,考查學生初步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要解答好這類題目,既要加強對課內文言文的理解、把握及知識的積累,又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的能力,還要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和思路。其三,靈活豐富、檢測能力的創新題型作壓軸。從近幾年各地的中考試題中可以看出,文言文閱讀理解題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正積極尋求突破,命題角度更加靈活,題型更加豐富,整體閱讀理解題不斷以新的面貌出現。就目前來說,大約有如下幾種類型:①歸納內容要點類;②概括作者情感類;③分析人物特點類;④表達本人感悟類;⑤選文比較閱讀類;⑥文本內容延伸類。文言文翻譯方法一、

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二、

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討沒趣。”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一詞是“妻子、兒女”的意思;(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語時了不悲”,翻譯為:(子猷)說話時候完全不悲傷。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例如“何以都不聞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裝,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為什么”。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子猷問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對曰”指的是“近臣”。第4課:《孫權勸學》一、作者資料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二、文學常識《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即為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鑒。三、字音字形⑴孤豈欲卿(qīng)治經為(wéi)博士邪(yé);⑵孰(shú)若孤;⑶即更(gēng)刮目相待;⑷肅遂(suì)拜蒙母〖半身不遂(suí)〗四、文章主旨文章通過敘寫孫權勸呂蒙學習,以及呂蒙經過學習才略有了驚人的進步的故事,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以此勉勵人們努力學習。五、重點知識1.勸說藝術⑴孫權是用什么方法勸呂蒙學習的?這樣勸說有什么好處?用自己的學習體會現身說法,這樣既可以增強說服力,又顯得情真意切,語重心長,使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⑵孫權勸呂蒙說:“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你認為讀書有哪些益處?聯系你讀書的體會說一說。讀書可以豐富學識,讀書可以陶冶性情,讀書可以提高修養,讀書可以增加思想的深度等。2.人物形象⑴孫權:善于勸學,博學多才,循循善誘,禮賢下士,現身說法,既對屬下嚴格要求,又含有殷切的期盼,不失人主身份。⑵呂蒙:聰明好學,知錯就改,進步快,說話幽默。⑶魯肅:敬才愛才。3.拓展問題⑴談談你對“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這句話的理解。“三日”是概數,指時間,這句話的意思是情況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⑵有人認為文章寫“魯肅過尋陽”的情節是贅筆,你贊成嗎?請說說你的看法。不贊成。寫魯肅與呂蒙論議、結友的情節,可以表現出呂蒙學習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側面烘托了孫權的善勸。⑶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問,是東吳周瑜之下的二號人物。從魯肅主動“拜蒙母”“結友”這兩件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①有才華,有學識(愛學習)的人能獲得別人的尊重。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③位高者應該敬才、愛才。⑷文中蘊含的道理:①開卷有益,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升自我,增長知識。②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③要善于聽取他人好的建議或意見并去做。④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第9課:《木蘭詩》【作者簡介】五六世紀時,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與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區進行過長期的戰爭。這與詩里所寫的木蘭出征路線正相吻合,這可能就是《木蘭詩》的歷史背景。【文體知識】樂府,本是漢武帝設立的音樂機構,其職責有訓練樂工,制定樂譜,采集歌詞等。魏晉南北朝時將樂府收集編錄的詩稱為“樂府詩”,樂府詩以五言為主,兼有七言及雜言。【重點字詞注音】機杼zhù可kè汗hán鞍韉jiān轡pèi頭濺jiān濺啾jiū啾柝tuò【相關資料】《木蘭詩》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在中國文學史上它與南朝的《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璧”。木蘭,中國古代女英雄,忠孝節義,以替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她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主題概述】這首詩通過敘述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木蘭勤勞、智慧、勇敢、堅強和不圖名利的高貴品質,以及她愛國愛家的崇高精神。【文言知識積累】(一)通假字對鏡帖花黃(帖:同“貼”,貼上)(二)古今異義1.軍書十二卷古義:表示多數,不是確指;今義:數詞,十二。2.從此替爺征古義:父親;今義:爺爺。3.出郭相扶將古義:外城;今義:姓氏。4.雙兔傍地走古義:跑;今義:人或鳥獸的腳交互向前移動。5.賞賜百千強古義:有余;今義:力量大。(三)一詞多義1.帖:昨夜見軍帖(文告)對鏡帖花黃(同“貼”,貼上)2.市:愿為市鞍馬(買)東市買駿馬(集市)3.愿:愿為市鞍馬(愿意)愿馳千里足(希望)【問題歸納】1.“東市買……北市買長鞭。”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這四句運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辭手法,將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等的情景具體生動地描繪了出來。不但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時的緊張急切、井然有序,也渲染出戰事的緊急。2.寫木蘭思鄉,對其英雄形象有沒有影響?為什么?沒有影響。因為從軍之急和思鄉之深,看似矛盾,實際上這樣的描述使得木蘭的形象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且更能表現木蘭舍家衛國的高尚品格。3.“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兩句話運用了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這兩句自然環境描寫,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描繪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生活,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4.“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兩句話運用什么修辭?有什么表達效果?這兩句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概括了戰爭的頻繁持久、戰斗的激烈殘酷。5.“爺娘聞女來……向豬羊”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這幾句詩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通過父母姐弟各自符合年齡、身份特征的舉止,長幼有序地描寫了家人迎接木蘭的情景。一家人忙忙碌碌,洋溢著一片喜慶氣氛。6.木蘭歸家,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有什么作用?一連串的動詞表現木蘭回家后舒暢的心情,同時寫出了她柔情的一面,對女兒妝的喜愛,對美的追求。第13課:《賣油翁》一、作者簡介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北宋時期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二、重點字詞(1)自矜:自夸;矜,夸耀。(2)釋擔:放下擔子;釋,放下。(3)睨:斜著眼睛看。(4)發矢:放箭;矢,箭。(5)但微頷之:只是微微地點點頭。但,只是;頷,點頭。(6)但手熟爾:不過手法熟練罷了;爾,罷了。(7)忿然:惱怒的樣子。(8)爾安敢輕吾射:你怎么敢輕視我的射技?爾,你;輕,輕視。(9)以我酌油知之:憑我倒油(的經驗)懂得這個道理。(10)乃取一葫蘆置于地:就取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乃,就,于是;置,放。(11)以錢覆其口:用一枚銅錢蓋住葫蘆的口。以,用;覆,蓋。(12)徐以杓酌油瀝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過銅錢方孔)注到葫蘆里。徐,慢慢地;杓,現在寫作“勺”;瀝,注入。(13)因:接著。(14)康肅笑而遣之:陳堯咨笑著將賣油翁打發走了。三、文章主旨本文通過陳堯咨與賣油翁間的問答小故事,告訴人們“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誡人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即使有長處也沒有驕傲自滿的必要。四、思考練習1.陳堯咨對待賣油翁的態度前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由“忿然”到“笑而遣之”。其變化的原因,是他看到了賣油翁的技術很純熟,卻并不“以此自矜”,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技藝是無止境的。2.描述陳堯咨射箭和賣油翁酌油這兩段文字,哪一段寫得比較詳細,哪一段寫得比較簡略,這是為什么?寫賣油翁瀝油一段詳細,為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藝制服對方的形象;略寫陳堯咨的射技,只用“十中八九”略寫,對他恃技驕橫則較詳,便于突出各自性格,突出文章中心。3.概括出陳堯咨和賣油翁的性格特點:堯咨因善射而自以為是,驕傲自大,不可一世;賣油翁身懷絕技,但含而不露,而又謙虛謹慎。(2023·四川德陽·統考一模)完成下面小題(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乙)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后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①孰若孤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①即更刮目相待

②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C.①在軍中常苦多務

②必先苦其心志D.①自以為大有所益

②益慕圣賢之道2.下列句子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B.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C.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D.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②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4.如果請你從文中選擇一個人加入你的讀書好友,你會選擇誰?請結合甲乙兩個語段概括說明理由。(至少兩條)【答案】1.A2.C3.①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②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飯,徹夜不睡覺,左思右想,結果沒有什么好處,還不如去學習為好。”4.選擇好的指導者,選孫權善于提出要求:“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善于用自己的事例教育別人: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善于用古代圣人、英雄事例鼓勵別人: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選擇呂蒙虛心接受意見,開始學習:蒙乃始就學,學有所成;給上級獻策:密為肅陳三策,得到智謀者認可: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選擇魯肅善于表揚后學者: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非常尊敬有學問好學習的人: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辨析文言詞語。A.如/如;B.另,另外/還;C.苦于/使……痛苦;D.好處/更加;故選A。2.本題考查劃分朗讀節奏。解答此類試題,要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停頓;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停頓。停頓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不能出現“破句”的現象。“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意思是當年光武帝統帥兵馬的時候還手不釋卷。“光武”是主語,“當兵馬之務”是狀語,“手不釋卷”是謂語,因此停頓為: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故選C。3.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1)句重點詞有,豈,難道;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為,成為;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但,只;涉獵,粗略地閱讀;見往事,了解歷史;耳,罷了;“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語“我”,翻譯是要補充;(2)句重點詞有,食,吃;寢,睡覺;以,來;益,好處。“終日不食”省略主語“我”,翻譯是要補充。4.本題考查開放題。解答此題,應結合讀書分析人物形象即可。注意題干要求:請結合甲乙兩個語段概括說明理由。(至少兩條)示例:選擇孫權。結合(甲)文“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乙)文“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可知他是一個好學的人孫權作為統治者,在事務繁多的情況下還能利用空余時間博覽全書;結合(甲)文“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乙)文“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可知,他鼓勵部下讀書;結合(甲)文“但當涉獵,見往事耳”,(乙)文“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給部下實際提供讀書內容、方法。結合(乙)文“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可知,孫權善于用古代圣人、英雄事例鼓勵別人。參考譯文:甲:最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手握權柄,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辯護說,不是他不讀書,而是軍中事情太多,沒有時間。孫權說:“我豈是要你研究儒家經典,去當教書匠?只不過希望你大略有個印象,知道歷史就夠了。如果說沒有時間,誰能比我更忙,我還經常讀書,我認為有天大的好處。”呂蒙才開始求學。后來,魯肅路過尋陽,跟呂蒙談論,不由大吃一驚,說:“你今天的才識智略,已不是當年吳郡時代的呂蒙。”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發現得未免太遲!”魯肅遂拜見呂蒙的娘親,結交成為好友,然后告辭。乙:當初,孫權對呂蒙、蔣欽說:“你倆現在一起當權掌管事務,應當多學習,對自己有好處。”呂蒙說:“在軍中經常苦于軍務繁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讓你當一個研究經書的博學之人嗎?你只不過應該廣泛瀏閱,懂得過去的經驗教訓罷了。你說軍務繁忙,誰像我,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時候讀《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只是不讀《易》。一直到統帥江東以后讀三史、各家的兵書,自己覺得大有益處。像你們兩人,腦筋好用,學了肯定有用,為什么不去做呢?應該趕快把《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學習了。”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當年光武帝統帥兵馬的時候還手不釋卷,曹操也自稱是老而好學,你們為什么不勉勵呢?“呂蒙就開始學習,堅定志向,不知疲倦,他看的書和見識連老儒生都比不了。后來魯肅正式提升,代替周瑜,會見呂蒙,魯肅和他討伐天下大事,呂蒙陳述三個計策。魯肅摸著呂蒙的背說:“我以前說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現在,學識也如此淵博,已經不是以前吳的阿蒙啦。”……秘密的對魯肅說了三條計策,魯肅鄭重的接受了,并且保密。孫權經常嘆道:“人一邊長大,一邊這么學習的,象呂蒙蔣欽這樣的,沒人比的上。(2022下·江蘇南京·七年級統考期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選自統編教材七年級下冊《木蘭詩》)【乙】孝烈將軍,隋煬帝時人,姓魏氏,名木蘭,亳之譙①人也。時方征遼募兵,孝烈痛父耄羸②,弟妹皆幼。慨然代行。服甲胄③,鞬橐④操戈,躍馬而往。閱⑤十有八戰,人莫識之。后凱還。天子嘉其功,除尚書不受,懇奏省親。及還譙,釋其戎服,衣其舊裳。同行者駭之。咸⑥謂自有生死以來,蓋未之見也。遂以事聞于朝,及赴闕,帝方恣酒色,奇之,欲納諸宮中,對曰:臣無媲⑦君之禮。”以死誓拒,迫不已,遂自盡。帝驚憫追贈將軍謚孝烈。(選自《涌幢小品》,朱國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刪改)[注釋]①亳(bó)譙(qiáo):州縣地名。②耄羸(màoléi):年老體弱。③甲胄(zhòu):鎧甲和頭盔。④鞬橐(jiàntuó):盛箭的器具。⑤閱:經過。⑥咸:都。⑦媲(pì):匹配5.理解文言詞語時,小文想運用成語印證法。他設計了如下表格,請幫助他完成。選句成語解釋旦辭爺媳去(1)旦:早晨愿馳千里足縱橫馳騁(2)馳:弟妹皆幼皆大歡喜(3)皆:(4)充耳不聞聞:聽到6.按照要求,回答問題。(1)用“/”為下面句子劃分停頓。(劃兩處)帝驚憫追贈將軍謚孝烈。(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閱十有八戰,人莫識之。后凱還。(3)乙文中“及還譙,釋其戎服,衣其舊裳”與《木蘭詩》中“,”這兩句所敘情景相似。7.甲乙兩文塑造的“木蘭”形象有何異同?請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答案】5.通宵達旦(或枕戈待旦、危在旦夕、人有旦夕禍福等)騎馬快跑都不聞爺娘喚女聲(或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6.帝驚憫/追贈將軍/謚孝烈。經過了十多年的戰爭,大家都沒有認出木蘭。后來(她)得勝歸來了。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7.兩文都表現了木蘭替父從軍的英勇善戰和孝順。甲文通過奔赴戰場途中思念親人的情節,側重表現了“木蘭”的女兒柔情,乙文通過皇帝逼婚木蘭拒婚的情節,側重表現木蘭的“剛烈”。【解析】5.本題考查詞義理解。(1)旦:早晨。與此相關的成語有:通宵達旦、枕戈待旦、危在旦夕、人有旦夕禍福等。(2)愿馳千里足:希望能騎著千里馬;縱橫馳騁:橫奔直沖,毫無阻擋。形容英勇善戰,自由馳驅,所向無敵。可知,馳:騎馬快跑。(3)弟妹皆幼:弟弟妹妹都年幼。皆大歡喜:大家都很滿意、很高興。可知,皆:都。(4)聞:聽到。文中與此相關的語句有: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6.(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文言斷句要結合句意和語法關系來判斷。句意:皇帝又吃驚又可惜,下令追授她為將軍,謚號孝烈。“帝驚憫”主謂短語,單獨斷開。“追贈將軍”動賓短語,單獨斷開。故斷句為:帝驚憫/追贈將軍/謚孝烈。(2)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閱:經過。“有”同“又”,一共。莫:沒有人。凱:勝利。還:回來。(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及還譙,釋其戎服,衣其舊裳”句意:等她回到譙縣,脫掉她的鎧甲,穿她從前的衣裳。與《木蘭詩》中“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所敘情景相似。7.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結合[甲]文“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以及[乙]文“服甲胄,鞬橐操戈,躍馬而往”可知,兩文都表現了木蘭替父從軍的英勇善戰和孝順。結合[甲]文“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以及[乙]文“子嘉其功,除尚書不受”可知,兩文都表現了木蘭不貪圖榮華富貴。結合[甲]文“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可知,甲文通過奔赴戰場途中思念親人的情節,側重表現了“木蘭”的女兒柔情。結合[乙]文“以死誓拒,迫不已,遂自盡”可知,乙文通過皇帝逼婚木蘭拒婚的情節,側重表現木蘭的“剛烈”。【點睛】參考譯文:[乙]孝烈將軍是隋煬帝時的人,姓魏,名叫木蘭,是亳州譙縣人。當時隋煬帝發兵征遼。木蘭的父親年老體衰,不能上戰場。魏木蘭的弟弟妹妹都年幼,她女扮男裝,替父親從軍。穿上鎧甲和頭盔,帶上武器,騎馬奔赴戰場。經過了十多年的戰爭,大家都沒有認出木蘭。后來(她)得勝歸來了。,天子表彰她的功勞,賜尚書官爵但她并不接受,懇請皇帝允許她回家探親。等她回到譙縣,脫掉她的鎧甲,穿她從前的衣裳,同行的人都十分吃驚。都認為自從有歷史以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不久,這件事讓朝廷知道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