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漢中市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地理試卷(含答案)_第1頁
陜西省漢中市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地理試卷(含答案)_第2頁
陜西省漢中市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地理試卷(含答案)_第3頁
陜西省漢中市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地理試卷(含答案)_第4頁
陜西省漢中市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地理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省漢中市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地理試卷姓名: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題號一二總分評分一、單選題氣溫距平是某時段氣溫與平均氣溫的差值,下圖為1901~2016年中國地表氣溫距平統計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近百年我國地表氣溫變化特征為()A.持續降低 B.持續升高 C.波動升高 D.波動降低2.該氣溫變化情況可能導致我國()A.水稻種植界線北移 B.北方地區冬季消失C.各種農作物產量下降 D.固態淡水資源增多3.為減緩這種氣溫變化趨勢,下列措施正確的有()①禁止使用化石燃料②提高清潔能源的比重③轎車出行④增加綠地面積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2021年12月23日至26日,新一輪寒潮天氣開始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部分地區降溫幅度達12~14℃。寒潮過境后,中東部地區氣溫距平創2021年新低(如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下列關于寒潮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寒潮使作物遭受凍害且春秋季危害最大B.侵入我國的寒潮多從西伯利亞、蒙古而來C.寒潮常帶來嚴寒、大風、降雪和霜凍天氣D.寒潮是高壓系統直接控制形成的災害性天氣5.青藏高原幾乎不受寒潮影響的原因是()A.地勢高 B.緯度低 C.距海近 D.人類活動少下表為我國2020年部分省區水資源供需情況統計表(單位:億m3)。讀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省區(市)供水量用水量地表水地下水其他供水總量生活工業農業生態補水用水總量北京15.113.51240.617.233.217.240.6上海97.400.197,523.657.915.20.897.5新疆442.9124.33.1570.417.310,7496.246.2570.4黑龍江182.9129.41.8314.114,918,5278.42.3314.16.關于四省區水資源情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北京本地水資源不足B.黑龍江水資源供應季節差異大C.新疆地表水主要來源于冰雪融水D.上海所用水資源主要來自黃河7.新疆農業用水量明顯比黑龍江多,主要影響因素是()A.耕地面積 B.氣候 C.地形 D.土壤8.新疆利用富余水量對河流下游實施生態補水的最佳時間是()A.3~4月 B.5~6月 C.8~9月 D.12~次年1月下圖為“某地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示意圖”。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圖中L曲線表示人口()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長率 D.遷移率10.在I時期該地區人口的突出特征是()A.人口急劇膨脹 B.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加大C.人口平均壽命較低 D.人口增長停滯11.下列國家中,目前人口增長模式與圖中Ⅳ時期相同的是()A.俄羅斯 B.阿根廷 C.肯尼亞 D.土耳其2019年我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9077萬人,比上年增加241萬人,增長0.8%。其中,本地農民工11652萬人,比上年增加82萬人,增長0.7%;外出農民工17425萬人,比上年增加159萬人,增長0.9%。下圖為2015~2019年我國農民工數量及增長趨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2017年后,我國農民工總量增長趨勢放緩的主要原因是()A.農村人口數量減少 B.農業生產比重提升C.城市就業機會減少 D.農村地區經濟發展13.農民工形成的人口流動()A.屬于國際人口遷移 B.是有組織、有計劃的C.定居少,短期流動多 D.受環境因素影響大14.外出農民工增加對本地的影響有()①促進農業發展②緩解人地矛盾③增強地區間的交流與聯系④提高工資收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下圖示意《世界移民報告2018》中關于世界僑匯(即移民匯款)匯入國和匯出國前十名的年匯款情況(單位:億美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科威特、卡塔爾等西亞國家國土面積狹小,但卻是僑匯匯出大國,主要是因為其()A.經濟發達,高新技術產業多B.教育產業發達,留學生數量較多C.人口容量較大,吸納外來人口多D.石油資源豐富,需要產業工人多16.目前印度、美國人口遷移量巨大,其主要影響因素是()A.經濟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會因素 D.自然因素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7.有關圖中甲、乙說法正確的是()A.甲為人口合理容量乙為資源環境承載力B.甲為資源環境承載力乙為人口合理容量C.甲的數值小于乙D.一個地區甲、乙的數值不會改變18.與圖中甲呈正相關的是()①科技發展水平②資源數量③平均消費水平④區域開放程度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下圖為長株潭城市群及周邊地區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9.圖中城市等級共有()A.四級 B.三級 C.二級 D.一級20.圖中所示城市群()A.湘潭、衡陽兩市服務范圍相互排斥B.汨羅的服務功能多于岳陽C.等級越高的城市數量越多D.益陽居民到常德、長沙尋求服務的頻率相同英國倫敦都市區可分為內倫敦與外倫敦(衛星城鎮),是世界上城市化進程最早的區域之一經歷了“城市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發展歷程。下圖示意19、20世紀內倫敦與外倫敦的年代人口增長率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1.由圖可知()A.19世紀50年代,倫敦都市區城市化水平達到最高B.20世紀50年代,倫敦都市區開始出現逆城市化C.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外倫敦人口數量減少D.20世紀10年代至70年代,內倫敦閑置住房減少22.下圖中,與19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50年代期間倫敦都市區的城市化階段最相符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3.20世紀90年代以來,英國其他都市區仍處于逆城市化階段,而倫敦都市區已進入再城市化階段。下列現象中,可能導致倫敦都市區進人再城市化進程的是()A.人口增長率提高 B.傳統工業復蘇C.城市環境改善 D.農村環境惡化地域文化是人類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的,是人類活動的產物。地域文化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狀況,是一定地域內各種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地域文化對城市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城市建筑的影響上B.地域文化一旦形成,便不會因為其他因素而改變C.在同一個國家的城市,其文化特征基本相似D.地域文化中的“地域”越大,地域文化的特點便愈加明顯25.下列城市格局或建筑特點能反映中國地域文化對城市影響的是()A.市中心有市民集中廣場等B.城市中心區一般少有現代化高樓大廈C.宮殿式建筑,有噴泉、雕塑等D.城中有墻、園中有墻、宅中有墻二、綜合題26.讀我國局部地區主要城鎮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1)圖示M地區公路線形態多呈。(2)穿越M地區的公路大都等級較低,試分析其原因。(3)指出雅魯藏布江流域城鎮的分布規律,并分析原因。2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江蘇省總人口84748016人,從人口性別結構來看,男女性別人口占比分別是50.78%、49.22%,性別比103.15。從不同年齡段人口占比來看,江蘇省15-59歲人口比重為62.95%,0-14歲人口比重為15.21%,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21.84%,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16.20%。但各設區市情況有所差異,全省老齡化水平最高的是南通市,60歲以上人口比重為30.01%,65歲以上人口比重為22.67%。下圖示意江蘇省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分布。(1)蘇南地區GDP總量56646億元,占江蘇GDP的一半以上,高等院校林立。分析蘇南社會經濟發展對江蘇不同年齡段人口空間分布產生的影響。(2)南通市素有“世界長壽之都”的美譽,人口老齡化影響日益顯現。分析老齡化對南通的不利影響。(3)面對當前老齡化社會可能帶來的問題,請你為此提出合理化建議。28.下圖為某大城市零售業區位因素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要求。(1)在圖中用陰影繪制出零售業利潤為正值的區域。(2)說明該城市的地租變化特征及原因。(3)簡述該大城市A附近區域城市功能區的特征。2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國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1991162人,占63.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787562人,占36.1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36415856人,鄉村人口減少164361984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4.21個百分點。但是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同時也存在著城市功能分區不合理和不健全等問題。材料二:下表為2020年度中國城鎮化率與世界城鎮化率的對比。不同區域世界平均水平中國世界發達國家美國城鎮化水平55.30%63.89%81.30%95%(1)根據所學知識,簡述城鎮化的具體表現。(2)根據上述材料,說出2020年中國城鎮化率與世界其它地區和國家相比有何特點。(3)為了有效解決目前中國城鎮化存在的問題,應采取哪些積極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A3.D【解析】【點評】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氣溫升高是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化的顯著特點。導致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增加。

解決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主要有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溫室氣體吸收。另外,還可采取政策手段,如政府實行直接控制、應用經濟手段、鼓勵公眾參與等;采取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如培育新的農作物品種、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規劃和建設防止海岸侵蝕的工程等。1.讀圖可知,近百年我國地表氣溫變化特征為波動升高。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2.水稻喜高溫多雨,其生產絕大部分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隨著氣溫升高,原本不適宜水稻生長的較高緯度地區熱量條件得到改善,從而滿足水稻生長需求,因此氣溫波動升高會導致我國水稻種植界線北移,A正確。我國北方四季的產生是地球公轉的結果,圖中100年氣溫波動上升2℃左右,不會導致北方地區冬季消失,B錯誤。溫度升高可延長全年生長期,對無限生長習性或多年生作物以及熱量條件不足的地區有利,而對生育期短的栽培作物來說又是不利的,因為溫度高使作物的發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縮短,單產下降,C錯誤。溫度升高會加速冰川融化,導致固態淡水資源減少,D錯誤。故答案為:A。3.全球氣候變暖的人為原因主要是大量燃燒礦物類燃料導致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森林等植被破壞導致綠色植物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吸收量減少。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增加綠地面積可減緩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②④正確,D正確。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不利于社會的發展,轎車出行會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①③錯誤,ABC錯誤。故答案為:D。【答案】4.D5.A【解析】【點評】寒潮,是一種自然天氣現象。指來自高緯度地區的寒冷空氣,在特定的天氣形勢下迅速加強并向中低緯度地區侵入,造成沿途地區大范圍劇烈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這種冷空氣南侵達到一定標準的就稱為寒潮。寒潮是冬半年來自極地或寒帶的寒冷空氣,像潮水一樣大規模地向中、低緯度的侵襲活動。寒潮襲擊時會造成氣溫急劇下降,并伴有大風和雨雪天氣。對工農業生產、群眾生活和人體健康等都有較為嚴重的影響。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關于寒潮的敘述中,寒潮促使作物遭受凍害且春秋季危害最大,A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侵入我國的寒潮多從西伯利亞、蒙古而來,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寒潮常帶來嚴寒、大風、降雪和霜凍天氣,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寒潮是冷鋒天氣系統直接控制形成的災害天氣,D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5.根據所學知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很難受到冬季風影響,幾乎不受寒潮影響,A正確。與緯度低有一定的關系,但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B錯誤。與距海近、人類活動少關系不大,CD錯誤。故答案為:A。【答案】6.D7.B8.C【解析】【點評】合理利用水資源

(1)水資源短缺的原因

①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②人類活動排放的廢棄物不斷增多,導致水體污染,可用的水資源減少。

(2)水資源持續利用的措施

開源:淡化海水、人工增雨、開渠引水,調節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節流: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改進灌溉技術等。

①開源措施:開渠引水,調節水資源的空間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節流措施:改進農業灌溉技術,發展節水農業;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6.北京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少,且經濟發達,需水量大,所以本地水資源不足,A不符合題意;黑龍江位于我國東北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季節差異大,所以水資源供應季節差異也大,B不符合題意。新疆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全年降水少,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補給,C不符合題意;上海位于我國長江口,長江的流域面積大,徑流量大,上海所用水資源主要來自長江,而不是黃河,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新疆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降水少,夏季蒸發旺盛;而黑龍江位于我國東北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量多于新疆,所以新疆發展農業需要大量灌溉,用水量明顯比黑龍江多,B符合題意。東北地區耕地面積更大,地形和土壤對農業用水量影響較小,ACD錯誤。故答案為:B。8.新疆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全年降水少,地表水主要來源于冰川融水。夏季氣溫高,冰川融水量達到最大,才可能有富余水量去對河流下游實施生態補水,所以其最佳時間是應是夏季。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答案】9.B10.C11.A【解析】【點評】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原始型傳統型現代型特點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人口增長狀況速度慢,波動較大快,表現為前期加速而后期減速慢,呈現出新的平衡狀態數量相對靜止或低速增長急劇增加達到人口高峰后,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原因生產力水平低下,醫療衛生條件差生產力水平提高,經濟發展,醫療衛生水平提高受經濟、文化等的影響,人們的社會觀念和家庭生育觀念發生變化備注又稱“高—高—低”型又稱“高—低—高”型又稱“低—低—低”型9.圖中兩條曲線分別表示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L曲線在Ⅰ階段較高且波動變化,在Ⅱ、Ⅲ階段逐漸下降,在Ⅳ階段逐漸高于另一條曲線,聯系所有知識可知其表示人口死亡率,B正確。故答案為:B。10.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一人口死亡率。根據圖示信息,I時期,因為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低,人口增長緩慢,A錯誤。這個時期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使得人口平均壽命較低,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較小,B錯誤,C正確。當時人口增長并沒有停滯,D錯誤。故答案為:C。11.圖中Ⅳ時期,人口增長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屬于現代型發展模式,俄羅斯符合題意,A正確。阿根廷、肯尼亞、土耳其處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的Ⅲ時期,不符合題意,BCD錯誤。故答案為:A。【答案】12.D13.C14.C【解析】【點評】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氣候、土壤、水和礦產資源是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有時也會引發人口的遷移。

2.經濟因素:起主導作用的因素,其中經濟發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會因素:政策、社會變革、戰爭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特別提示]在發展中國家,一方面,農村居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低、教育和醫療等方面落后;另一方面,城市有較多的就業機會、較高的收入、較好的教育和醫療條件,因此導致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12.2017年后,農民工總量增長趨勢放緩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就業崗位增多,使部分農民工回流,D正確;農民工總量增長趨勢放緩并不能說明農村人口數量減少,而且我國人口數量不斷增長,A錯誤。我國城市化正外遷加速階段,工業化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二、三產業不斷發展,城市就業機會不會減少,C錯誤;我國工業化城市化水平正在不斷提高,二、三產業比重提高,第一產業比重下降,B錯誤。故答案為:D。13.農村經濟相對落后,就業機會少,工資水平相對低,而城市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工資水平高,所以吸引大量農村人口流向城市務工、經商,使農民工呈增長趨勢,主要以人口流動為主,定居少,短期流動多,受經濟因素影響較大,自發的進行流動,A、B、D錯誤,C正確。故答案為:C。14.對遷出地影響主要有:緩解了當地人口矛盾,增強地區間的交流與聯系,但勞動力外流,使得當地勞動力減少,農業發展缺少勞動力,且沒有過多勞動力發展建設當地經濟,①④錯誤,②③正確,A、B、D錯誤,C正確。故答案為:C。【答案】15.D16.A【解析】【點評】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表現為“兩個變化”“四個因素”

1.“兩個變化”

(1)個人動機的變化:個人對生活和職業需求的變化。

(2)環境支撐的變化: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變化。

2.“四個因素”

一般認為,人口遷移是人們對特定環境中一系列自然、社會、經濟和政治因素的綜合反映。如圖:

在影響人口遷移的諸多因素中,經濟因素往往起著主導作用。但在某種特定的時空條件下,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成為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15.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科威特、卡塔爾等西亞國家雖然國土面積狹小,但是石油資源豐富,吸納外籍勞工多,石油產業工人較多,因此僑匯匯出量大,D正確。科威特、卡塔爾等西亞國家雖然經濟富裕,但主要是靠石油出口換取的,高新技術產業并不如美英等發達國家的多,A錯誤。教育產業并不發達,留學生數量也不多,B錯誤。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的環境容量較小,C錯誤。故答案為:D。16.目前印度、美國人口遷移量巨大,美國為發達國家,經濟發達,為人口遷入大國:印度為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為人口遷出大國,兩國人口遷移量巨大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經濟因素,A正確。與政治因素、社會因素、自然因素關系不大,BCD錯誤。故答案為:A。【答案】17.B18.C【解析】【點評】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因素及特點

17.甲受資源、科技發展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區域開放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是人口容量的極限值,應為資源環境承載力;乙為人口容量的適宜值,應為人口合理容量。甲的數值應大于乙。同時,隨著資源儲量的變化、科技水平的發展、人們消費水平的變化、區域開放程度的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一個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力會發生變化,一個地區的人口合理容量是一個理想的、難以精確的“虛數”,也不是不會改變的。B正確,ACD錯,故答案為:B。18.資源數量越大、科技發展水平越高、區域開放程度越高,環境承載力越大,呈正相關,①②④正確;平均消費水平越高,環境承載力越小,呈負相關,③錯。故答案為:C。【答案】19.B20.A【解析】【點評】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與空間分布的關系

19.由圖可知圖中城市等級共有3級,分別為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B正確。20.同一等級的城市,其功能相近,所以其服務范圍不可能相同,所以同一等級城市的服務范圍不可能是包圍或被包圍的關系,應該是相互獨立或排斥的關系,湘潭和衡陽城市等級相同,服務范圍相互排斥,A正確。汨羅城市等級低于衡陽,服務功能少于衡陽,B錯誤。由圖可知服務等級越高數量越少,C錯誤。益陽和常德能提供的服務功能相同,長沙市的服務功能較多,所以去長沙尋求服務的頻率大于去益陽尋求服務的頻率,D錯。【答案】21.B22.B23.C【解析】【點評】城市化進程

21.由圖可知,從1850年(即19世紀50年代)開始,外倫敦人口增長率開始超過內倫敦,表明外倫敦產業迅速發展,對人口的吸引力增強,標志著倫敦都市區開始郊區城市化進程;A錯誤。1950年(即20世紀50年代)開始,外倫敦人口進入負增長,而同期內倫敦人口增長率也為負值,標志著倫敦都市區開始進入逆城市化,B正確,其他選項時間點與圖示信息不符,C、D錯誤。故答案為:B。22.從1850年(即19世紀50年代)開始,外倫敦人口增長率開始超過內倫敦,表明外倫敦產業迅速發展,對人口的吸引力增強,標志著倫敦都市區開始郊區城市化進程,②為郊區城市化,①為城市化,③為逆城市化,④為再城市化,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23.一般而言,再城市化是逆城市化的下一階段,其特點是城市人口數量增加,人口重新向城區回流。根據題設“20世紀90年代以來,英國其他都市區仍處于逆城市化階段,而倫敦都市區已進入再城市化階段”,可知與英國其他都市區相比,首都倫敦城市環境改善,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就學機會,對國際人口(尤其是年輕人口)遷移的吸引力更強。隨著年輕人口的遷入,倫敦都市區的人口出生率隨之提高,城市人口數量增多,C正確。人口增長率提高、傳統工業復蘇會加劇城市問題,不會導致城市進入再城市化,A、B錯誤。農村環境惡化與城市發展進程無太大關系,D錯誤。故答案為:C。【答案】24.A25.D【解析】【點評】城鄉景觀與地域文化

城鄉景觀:是人們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結果,能反映不同地域的文化內涵、價值觀、審美觀。二者關系:地域文化影響城鄉建設,而城鄉建設反過來又影響地域文化。24.地域文化對城市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城市建筑的影響上,A正確。一個地區的地域文化會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B錯誤。同一個國家城市因民族、自然環境等差異可能會形成多種不同的地域文化,C錯誤。地域越大,其地域文化往往越復雜,地域文化的特點可能越模糊,D錯誤。故答案為:A。25.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向性較強,古代都城建設突出以君主為中心的思想,強調城廓方正、對稱,宮城居中,城市建筑往往具有“城中有墻、園中有墻、宅中有墻“的風格,D正確。市中心有市民集中廣場、大教堂是基督教文化區的城市建筑風格;歐洲一些城市發展歷史悠久,市中心一般少有現代化高樓大廈;宮殿式建筑有噴泉、雕塑等是歐洲典型的建筑風格,ABC錯誤。故答案為:D。26.【答案】(1)“之”字形(或迂回曲折狀)(2)與一般公路相比,高速公路要求路面較寬,線路較平直;而M地區山地相對高度大,地形崎嶇,修建寬闊、平直的公路成本高,難度大;M地區人口稀少,經濟落后,客運量和貨運量少。(3)規律:城鎮多分布在河谷地帶。原因:河谷地帶海拔較低,氣溫較高;地形相對平坦,利于基礎設施的建設;水源、土壤等自然條件較好,人口相對密集。【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并結合圖示可知,M地區位于我國橫斷山區,山高谷深,地勢起伏大,為了降低坡度和保證行車安全,公路修成“之”字形,呈迂回曲折狀。(2)讀圖可知,M地位于橫斷山區,山高谷深,地勢起伏大。修建公路難度大;與一般公路相比,高速公路一般以直達運輸為主,行車速度較快,因此要求路面較寬,線路較平直;而M地區山地相對高度大,地形崎嶇,修建寬闊、平直的公路成本高,難度大;M地區位于我國我國西部高山地區,人口稀少,經濟落后,客運量和貨運量少,修建高等級公路效益低。(3)讀圖可知,雅魯藏布江流域城鎮多分布在河谷地帶。原因是雅魯藏布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氣溫低,而河谷地帶海拔相對較低,氣溫相對較高;河谷平原地形相對平坦,利于基礎設施的建設;河谷地區臨近河流,沿岸為河流沖積平原,水源、土壤等自然條件較好,利于農業耕作,人口相對密集。【點評】影響城市區位的因素

27.【答案】(1)蘇南地區經濟發達,吸引大量蘇中、蘇北青壯年勞動力涌入,造成蘇北、蘇中老年人口和兒童人口比例增加;蘇南高等教育的集中吸引了大量蘇中、蘇北的年輕人口,進一步降低了蘇南的老齡化水平。(2)人口增速進一步減緩,勞動年齡人口比重降低,不利于經濟發展;年輕人贍養壓力大,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等。(3)發展經濟,儲備應對老齡化的社會財富;落實好“三孩”等人口政策,強化各項配套措施;加大教育投入,不斷提高人口素質;合理運用科技,減輕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適度逐步延遲退休年齡;完善醫療衛生等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弘揚敬老文化等。【解析】【分析】(1)經濟因素是影響人口分布的一個重要因素,蘇南經濟較發達,就業機會多,教育、醫療等資源較好,會吸引大量蘇中蘇北的青壯年勞動力涌入,對蘇中和蘇北地區的影響是造成其勞動力年齡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和兒童比例上升,對蘇南地區的影響是增加了青壯年勞動力比重,降低了蘇南的人口勞動化水平。(2)人口老齡化是指某一地區老年人口比重較高,勞動年齡人口比重減少,會增加年輕人的養老負擔,當地勞動力短缺,不利于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3)人口老齡化問題產生的原因是由于人口增速較慢,老年人口比重過大,會造成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等一系列問題,措施可以從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強文化教育和改變生育觀念等方面回答,一方面要鼓勵生育,另一方面要不斷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弘揚敬老文化,適度延緩退休年齡,加大教育投入,不斷提高人口素質,進行產業升級,利用科技手段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點評】人口老齡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導致的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兩個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

28.【答案】(1)如圖所示:(2)特征:由市中心向郊區呈現波動下降趨勢。原因:市中心交通最為便捷,地租最高;向外隨著距離市中心變遠,地租下降;在交通干線處交通通達度上升,地租上升形成次高峰。(3)商業經濟活動繁忙;建筑物高大稠密;人口流動量大,晝夜差異大;內部存在顯著的分區。【解析】【分析】(1)根據零售業利潤計算原則,零售業利潤等于付租前利潤減去地租,零售業利潤為正值的區域應是付租前利潤曲線高于地租水平曲線的區域。繪圖如下:(2)讀圖可知,距市中心越遠,地租水平越低,呈波動下降趨勢;影響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和交通通達度,一般情況下,距市中心越遠,地租越低,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遞減,造成中間波動變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交通通達度越好,地租水平越高,市中心交通通達度最好,地租最高,在交通干線處,地租要比周邊高處一些。(3)讀圖可知,A區域位于市中心,交通通達度好,人流量大,對應的功能區為商業區,商業區為一個城市商業活動最頻繁的地方,人口流動量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