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5110∕T 6-2018 內麥 366 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1頁
(高清版)DB5110∕T 6-2018 內麥 366 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2頁
(高清版)DB5110∕T 6-2018 內麥 366 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3頁
(高清版)DB5110∕T 6-2018 內麥 366 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4頁
(高清版)DB5110∕T 6-2018 內麥 366 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麥366高產栽培技術規程Thetechnicalspecificationofhighyieldplantingofwhea內江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1 1 2 32規范性引用文件 33術語和定義 33.1經濟系數 33.2高溫逼熟 33.3冬前壯苗 34栽培指標 34.1經濟系數指標 34.2產量指標 34.3群體動態指標 34.4供肥指標 45栽培技術要點 45.1基礎條件 45.2整地 45.3施肥 4 ……………45.5田間管理 56病、蟲、草、鼠害防治技術 56.1病害防治 56.2蟲害防治 6 7適時收獲 5......1………62本標準由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提出并起草。本標準由內江市農業局歸口。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黃躍成、王相權、黃輝躍、汪仁全、楊杰智、關淑仙、王仕林、榮飛雪、周海燕、陳新媛、李明。3內麥366高產栽培技術規程本標準規定了川審品種內麥366相關術語和定義、栽培指標、栽培技術要點、田間管理、病蟲草鼠害防治技術、適時收獲等內容,促進內麥366高產栽培。本標準適用于內江市麥區,其它適宜種植區域可參照使用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4404.1-2008糧食作物種子第1部分:禾谷類NY/T1276-2007農藥安全使用規范總則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經濟系數經濟系數是經濟產量與生物學產量之比,即:經濟系數=經濟產量/生物學產量。高溫逼熟小麥生長后期遭遇干旱、高溫等不利條件,引起小麥功能葉提早衰老干枯,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導致小麥灌漿期縮短、產量下降、品質降低的生理現象。冬前壯苗小麥冬前主莖達5葉1心到6葉1心,單株2~3個分蘗,次生根4~6條的麥苗即達壯苗標準。4栽培指標4.1經濟系數指標本品種經濟系數為0.40-0.45。4.2產量指標4.2.1產量三要素構成指標凈作麥(滿土小麥)有效穗數21.0萬~25.0萬/666.7m2,穗粒數43.0粒~56.0粒/穗,千粒重44.0g~51.0g/千粒,籽粒產量400.0kg~510.0kg/666.7m2;套作小麥有效穗數13.0萬~17.0萬/666.7m2,穗粒數45.0粒~60.0粒/穗,千粒重46.0g~52.0g/千粒,籽粒產量280.0kg~320.0kg/666.7m2。4.2.2產量指標凈作麥(滿土小麥)產量不低于400.0kg/666.7m2;套作麥產量不低于280.0kg/666.7m2。4.3群體動態指標4.3.1凈作麥(滿土小麥)4最高苗30.0萬~48.0萬/666.7m2,抽穗期穗數22.0萬~26.0萬/666.7m2;4.3.2套作小麥最高苗在19.0萬~25.0萬/666.7m2,抽穗期穗數14.0萬~18.0萬/666.7m2。4.4供肥指標凈作麥(滿土小麥)施純氮(N)13.0kg~15.0kg/666.7m2,磷肥(P?O?)6.0kg~8.0kg/666.7m2/667m2,鉀肥(K?O)6.0kg~8.0kg/666.7m2,N:P?O?:K?0為1.0:0.4~0.6:0.4~0.6;套作小麥施純氮(N)7.0kg~9.0kg/666.7m2,P?O?:K?O比例為1.0:0.3~0.6:0.3~0.6。5栽培技術要點5.1基礎條件5.1.1溫度和光照全生育期總積溫2000.0℃~2300.0℃,越冬前積溫≥500.0℃;全生育期總光照時數≥395.0h,其中4月份光照≥100.0h。土壤有機質含量≥1.5%;全氮≥1.2g/kg、堿解氮≥101.0mg/kg、速效磷≥10.0mg/kg、速效鉀≥78.0mg/kg;pH值6.5~7.4;耕層土壤容重1.2g/cm3~1.5g/cm3,總孔隙度35.3%~48.9%。做到土地平整,排灌方便,耕層20.0cm以上,土壤達到“齊、平、松、碎、凈、墑”高產栽培要磷肥、鉀肥、70.0%氮肥(可適量加入農家肥)作底肥,于整地前一次性施用,翻耕入土。30.0%氮肥作拔節期追肥。5.4.1種子質量種子質量符合GB4404.1-2008規定指標,種子純度≥99.0%,凈度≥98.0%,發芽率≥85.0%,水分≤13.0%。5.4.2藥劑拌種選用殺蟲劑、殺菌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及土傳、種傳性病害。農藥使用符合行業標準NY/T1276-2007農藥安全使用規范總則。5.4.3播種期內麥366適播期為10月下旬~11月中旬。最佳播期:10月28日~11月8日。5.4.4播種量凈作麥(滿土小麥)機播播種量12.0kg~15.0kg/666.7m2,人工播種量為8.0kg~10.0kg;套作麥機播播種量6.0kg~8.0kg/666.7m2,人工播種量為5.0kg~7.0kg/666.7m2。適播期后每推遲3天,播種量增加0.5kg/666.7m2。5.4.5播種方式5.4.5.1機播5采用播種機播種4行,行距25.0cm,或用播種機播種5行,行距20.0cm。肥料深度5.0cm~7.0cm,種子深度3.0cm~4.0cm,種、肥分離。做到種子分布均勻,不重播,不漏播,深淺一致,覆土嚴實,地頭整齊。5.4.5.2人工播種小鋤挖窩或人工撬窩點播,套作麥窩數應達到0.9萬窩~1.1萬窩/666.7m2,行距22.0cm~24.0cm,窩距13.0cm~15.0cm,每窩種子12粒左右。播后用渣肥或糞水澆窩蓋種,或鏟細土覆蓋。5.5田間管理5.5.1苗期管理5.5.1.1管理目標凈作麥(滿土小麥)基本苗為13.0萬~16.0萬/666.7m2,總莖蘗數30.0萬~45.0萬/666.7m2;套作麥基本苗8.0萬~10.0萬/666.7m2,總莖蘗數18.0萬~22.0萬/666.7m2。播種至拔節前,管理目標達到苗全、苗勻、苗壯。5.5.1.2管理措施及時補苗壯苗。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種、疏密補稀。對行內20.0cm以上缺苗斷壟地段,及早催芽補種或在分蘗后移栽。控制旺苗。播種偏早、播種量過大、有旺長跡象、群體密度大的田塊,應及時噴灑多效唑等生長抑制劑進行控制;或冬前進行深、中耕,在小麥行間深鋤5.0cm~7.0cm,切斷部分根系,控制麥苗旺長。5.5.2中后期管理5.5.2.1管理目標小麥拔節至成熟期,管理目標是多成穗,穗大粒多,籽粒飽滿。5.5.2.2管理措施對脫肥、分蘗少的弱苗可于12月下旬至1月上旬追施尿素5.0kg~7.0kg/666.7m2,促進苗情轉化升級、分蘗成穗。對苗情正常的田塊,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施拔節肥3.0kg~5.0kg/666.7m2。開花至灌漿期噴50.0kg~60.0kg/666.7m2濃度為2.0%~3.0%尿素、0.5%~1.0%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溶液。適時灌溉,應對干旱;適期早播早收,生育后期噴施葉面肥,防止高溫逼熟。6病、蟲、草、鼠害防治技術6.1病害防治6.1.1條銹病、白粉病發病初期即統防統治,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用25.0%丙環唑20ml,兌水15.0kg/666.7m2,均勻噴霧防治條銹病;用12.5%烯唑醇可濕粉或乳油(666.7m2有效成分8.0g)或20.0%三唑酮乳油(666.7m2有效成分20.0g),兌水50kg/666.7m2,均勻噴霧防治白粉病。6.1.2赤霉病在10.0%小麥抽穗至揚花初期(5.0%)第一次噴藥,間隔5-7d,視病情第二次給藥。用80.0%多菌靈超微粉30.0g,或80.0%多菌靈超微粉15.0g加15.0%粉銹寧30.0g,兌水15.0kg~20.0kg/666.7m2,噴霧防治。6.2蟲害防治6.2.1地下害蟲用5.0%甲基異硫磷顆劑3.0kg~5.0kg/666.7m2或3.0%辛硫磷顆粒劑2.0kg/666.7m2于耕地前均勻撒施,隨耕翻入土中;也可用40.0%甲基異硫磷或50.0%辛硫磷乳油250.0ml,加水1.0kg~2.0kg,拌細土40.0kg~50.0kg/666.7m2,隨播種溝撒施,可防治螻蛄、蠐蠟、金針蟲等地下害蟲。6.2.2蚜蟲當苗期每平方米麥蚜達到30頭~60頭或平均每株蚜蟲達10頭時,用10.0%吡蟲啉5.0g~10.0g、650.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0g~4.0g,兌水15.0kg~20.0kg/666.7m2,噴霧防治。6.3草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