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總體施工組織設計_第1頁
道路工程-總體施工組織設計_第2頁
道路工程-總體施工組織設計_第3頁
道路工程-總體施工組織設計_第4頁
道路工程-總體施工組織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編制說明及工程概況

1.1編制說明

1.1.1編制范圍

本施工組織計劃方案的編制范圍:柳林縣聚財塔至鴉溝公路工程第五合同段

YK6+954.502?YK8+430段全長1.472Km的路基、橋涵、隧道以及為完成本合同段工

程與工程缺陷責任期所包含的各種臨時設施工程。

1.1.2編制依據

1.1.2.1相關公路工程技術規范;

1.1.2.2業主頒發的《聚財塔至鴉溝I級公路施工招標文件》、《兩階段施工圖

設計》及《施工招標答遺書》等;

1.1.2.3國家及交通運輸部現行的相關施工技術規范,如《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JTGB01-2003),《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D60-2004)、《公路鋼筋混凝土

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D62-2004),《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

―2000)、《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D63-2007)、《公路橋涵板式橡

膠》(JT/T4-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F10-2006),《公路隧道施

工技術規范》(JTJ042-94)等;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

公路工程概預算編制辦法(2008版)、公路工程概預算定額(2008版)、公路工程

施工定額(2008版);

1.1.2.4公司擁有的施工設備、管理水平、技術力量和以往高速公路工程建設的

施工經驗;

1.1.2.5工程所在地現場考察取得的相關資料。

1.2工程概況

1.2.1路線設計標準

聚財塔至鴉溝I級公路是柳林縣政府為改善現有交通狀態,解決縣城北部區域煤

炭外運的問題,同時完善路網布局,加快當地資源開發及資源合理配置而修建的運煤

專線。

本項目采用是一級公路標準,設計速度60km/h,路基寬度20m;路面寬度19.4m;

大中橋、小橋涵、路基設計洪水頻率1/100;隧道凈寬單洞9.75m,凈高5.0m。其余

技術指標采用部頒《公路工程技術標準》(TJGB01-2003)中相應的規定值。

1.2.2沿線地形、地質、地震、氣候、水文等地理特征及其與公路建設的關系

本合同段項目部地貌單元總體上屬于巨厚層黃土覆蓋的中低山基巖殘丘區。根據

微地貌變化的特點劃分為寬厚的黃土梁段,梁頂地形開闊平坦為近南北向,東西兩側

發育切割較深的大中型黃土沖溝,山梁和黃土沖溝之間以黃土陡坡相連接;東側沖溝

溝底右基巖出露,而梁西側沖溝內則基巖零星露頭,至溝口段才有基巖出漏。因此公

路設計除結合地質情況以外,要重視公路排水設計,布設完善的綜合排水系統。

項目部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冬長夏短、春季干燥、多風;

夏季炎熱、雨季集中;秋季涼爽濕潤、秋雨多余春雨;冬季寒冷干燥、雨雪偏少。縣

境屬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472.3毫米,平均氣溫10.5℃,無霜期199天。

由于本路段主要為隧道工程,因此氣候對本路段施工影響不大。路基土石方及排水構

造物要結合氣象條件做好施工計劃安排。

根據GB8301-2001《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全線地震動峰加速度為《05g,

相對于地震基本烈度VI度。項目區位于鄂爾多斯斷塊(山西部分)構造單元,是歷

史地震活動相對較弱的地區。自有記錄以來,僅在1829年4月發生5.25級地震1

次,危害程度較輕。

1.2.3沿線筑路材料、水、電等建設條件與公路建設的關系

(1)塊石

供應地點為柳林縣薛村石料場,儲量豐富,汽車運輸便利,支線運距為9公里。

(2)碎石

供應地點為柳林縣鴉溝,儲量豐富,汽車運輸便利,支線運距為9公里。

(3)水泥

柳林福龍水泥廠為大型水泥廠,產量大,水泥質量好,滿足工程需要,汽車運輸

便利,支線運距為8公里。

(4)砂礫、砂

供應地點為柳林縣石西鄉,級配良好,儲量豐富,汽車運輸便利,支線運距為

32.5公里。

(5)水、電

2

沿線水資源均可滿足工程需求。本合同段主要供水地點在柳林鎮王家莊村,汽車

運輸便利。

第二章總體施工組織布置及規劃

2.1主要工程量

第五合同段起點樁號:YK6+954.502,終點樁號:YK8+430,全長1.472Km。主要

工程量如下:

橋梁:王家山分離式中橋2座,左線3跨25m、右線4跨25m,兩橋全長187.556m。

隧道:大汪家山分離式隧道1座,雙洞累計1970m。

涵洞2道,全長(59.6+11)=70.6m

其中:YK7+115處l-2m管涵,涵長59.6m

ZK7+450處l-2m管涵,涵長11m

路基土石方:169410m3

排水及防護:12351.9m,

2.2施工總體計劃

2.2.1施工組織機構及勞動力安排

鑒于本工程的特點,結合我公司雄厚的技術力量和精良的施工設備情況,為優質、

高效地完成本工程,確保各項目標的實現,我們將本著精干高效、統一負責的原則,

成立“邢臺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聚財塔至鴉溝公路路基LJ5標段項目經理部”,派

遣具有現代化管理知識和具有多年類似工程施工經驗的行政及技術人員組成精干的、

強有力的項目領導班子,使項目部成為充滿活力、多種專業配合、管理能力強的項目

組織。項目部設“五部一室”(見P.141附圖三),配備有經驗的工程師及管理人員。

管轄5個隊級施工單位:2個隧道施工隊、1個橋梁隊、1個預制場、1個路基隊(分

為涵洞防護隊和路基土石方隊)。

2.2.2施工隊伍安排及任務劃分

(1)任務劃分的原則:“先緊后松,先快后慢,先重點后一般”,合理劃分施

工任務為保證階段性工期順利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

(2)根據我單位的高速公路施工經驗,選調專業施工隊伍,保證工期與質量,

3

施工任務劃分,實行不同內容由各專業施工隊分別施工。

(3)根據工程數量和工期,施工隊安排及任務劃分見表2-1。

表2-1施工隊伍安排及任務劃分表

施工隊伍承擔任務人員編制備注

管理人員2人

隧道左線負責大王家山左線隧道施工60

技術人員2人

管理人員2人

隧道右線負責大王家山右線隧道施工210

技術人員2人

管理人員2人

橋梁隊負責王家山左、右線中橋施工(含預制場)70

技術人員2人

管理人員2人

涵洞防護隊負責涵洞、防護及排水工程施工100

技術人員3人

管理人員2人

路基土石方隊負責本標段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100

技術人員2人

2.3施工總體平面布置

2.3.1施工總平面布置原則

在滿足施工生產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慮用地面積與環境保護,盡量減少臨時用

地;臨時房屋及其它設施布置安全、經濟、合理、實用;生活、生產設施盡量分離;

嚴格遵照合同文件規定的要求,合理布置施工現場“三通一平”。

2.3.1.1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物,因地制宜,以降低工程成本;

2.3.1.2充分考慮水文、地質、氣象等自然條件的影響;

2.3.1.3場區規劃必須科學合理;

2.3.1.4場區運輸形式的選擇及線路的布設,應盡量減少二次倒運和縮短運距;

2.3.1.5一切設施和布局,必須滿足施工進度、方法、工藝流程及科學組織生產

的需要;必須符合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和文明施工的規定和要求。

2.3.2臨時辦公、住房及生活區等公用房屋

項目部設在307國道旁,租賃當地修理廠,面積2000平方米,前院為辦公區,

后院為生活區,茶爐房、洗浴室一應俱全。項目部大門右側書寫“邢臺市政建設集團

有限公司柳林聚鴉公路第五合同段項目部”。各施工隊的駐地位置結合各隊所承擔的

4

任務所在地就近進行布置,新建生產生活設施用地盡量選擇在植被稀疏的荒地、山包

等;不占用基本農田、林地,并盡量遠離居民區,臨時房屋采用組裝式彩鋼板房。

場地周圍作好臨時排水設施建設;生產、生活場區原地面進行硬化并種樹植草綠

化,垃圾集中處理,駐地設置化糞池,避免人為破壞環境。

2.3.3料庫、拌和場、預制場

攪拌站計劃設在大王家山隧道進口左側,占地面積約2800m2,場地全部硬化。

作為集中攪拌站,場內有750型2臺、500型1臺兩個配套攪拌設備。

料庫墻磚總高度為2米,其中下部墻高1米,墻厚50cm,上部墻高1米,墻厚

37cm,墻上預埋高6m的鋼架,其上用防水材料蓋頂,四周有排水設施,防止雨淋、

水泡而變質。

攪拌站水泥存放在水泥庫內;水泥堆放處下墊墊木,離地面高出20cm;鋼筋按

不同的等級、牌號、直徑、長度分別掛牌堆放,并標明數量。堆放處場地均硬化處理,

場地上現澆10X0.3X0.3的碎作為下墊,并用鋼架支撐四壁,其上用防水材料蓋頂,

四周有排水設施,防止雨淋、水泡而生銹;鋼筋不應和酸、鹽、油這類物品在一起存

放,以免使鋼筋銹蝕;因存放時間過長而產生銹蝕的鋼筋必須進行除銹處理,除銹依

然達不到標準的鋼筋應禁止投入施工。

預制場設在王家山中橋左幅河床內。

2.3.4工地試驗室

在項目部建立中心試驗室,試驗室總面積230ma,試驗室地面用好硬化,墻表有

崗位職責、操作規程、管理制度、試驗臺帳等;同時建有25平方米的標準養護室和

留樣室。試驗儀器、檢測設備按照一級試驗室標準配備;由項目部總工程師領導,設

試驗室主任1名、試驗工程師1名、試驗員6名,室內均配備精度高、性能良好的試

驗檢測設備,所有進場試驗儀器均應送到當地或附近有資質的鑒定部門進行校核,合

格方可投入使用。

2.3.5醫療衛生與消防設施

建立和完善工地醫療設施,配備的醫療設施應取得當地醫療衛生管理部門的批

準。在工程實施期間,為工地施工、技術、管理人員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定期進行

健康檢查。

按照當地消防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配置消防器材.;并設對工程施工人員進行工

5

地防火知識教育、防火器材安全操作、安全施工知識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同時按照環保部門有關規定對施工人員進行施工環保知識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證

上崗。

2.3.6施工便道

施工隊伍、機械設備可以由附近國道、省道引入,通過區內公路進入現場進行各

工程項目的施工;施工時,將沿線路走向根據現場情況修筑通往各工點的施工便道全

線拉通和區內各種道路形成有效的施工道路交通網以滿足各工程項目的施工,施工便

道的位置基本在施工用地的范圍內穿行。

主便道路面寬7.5m,施工便道寬5.0m,兩側均設排水溝,結構形式為水穩砂礫

路面。在施工期間,設置道路維護專職隊伍、配置專用設備負責養護、灑水,保持便

道平整、不起塵,并保證雨季便道暢通。

施工便道的標準為頂寬3.5m,兩側設排水溝,行車道寬不小于3.5m,泥結碎石

路面,每隔200m設置車輛會車道,會車道寬不小于7m,長度不小于20m。在施工期

間,。便道經常刮平、灑水養護,保持便道平整、通暢、不起塵;表層利用砂礫鋪設、

壓實嚴密,以保證雨季便道通行。

2.3.7施工用電

項目沿線電網比較發達,電力資源豐富,連接方便,施工生產生活用電主要采用

外供電力,施工時可與當地電力部門協商解決,并配備一定數量的自發電設備。

2.3.8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在第七標段三川河內取水,汽車拉運供水。

2.3.9臨時通訊

施工時與電信部門聯系,項目部設程控電話二部、傳真機一部,并接入寬帶通訊

網絡用于對外聯絡,另外配備對講機6部,用于施工現場聯絡指揮。

2.4施工準備

為確保優質高效地完成本合同工程,自進場的第一天起,項目經理部將統籌安排,

科學組織,在搞好場地布置的同時,全面展開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除應做好思想、

組織和技術工作準備以外,重點是按照施工進度要求,抓緊時間完成外購產品廠家、

機械維修及零部件的定點、油料及工地建材的定點商家的選擇、審查及合同簽訂,各

項工作力求做到完善、經濟、合理,確保整體工程的順利進行。

6

工程用材料在進場前需進行質量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場。其它材料可通過多選幾

家單位,經過比選確定質優價廉的材料生產商,簽定供貨合同,嚴把材料質量關。進

場材料均應符合規范要求、招標文件和本項目工程施工的質量要求。

2.5工程管理目標

2.5.1質量目標

標段工程交工驗收的質量評定:合格,質量評分不低于90分;竣工驗收的質量

評定:優良。

2.5.2安全目標

本工程總體安全目標為:杜絕因工死亡事故的發生,因工重傷率控制在5%。以內。

2.5.3工期目標

根據招標文件、補遺書及我公司的管理技術和管理實力,結合我公司的施工經驗,

計劃安排開工日期為2011年10月1日,全部工程于2012年12月31日完工,計劃

總工期15個月。

2.5.4環境目標

滿足對業主的環境承諾,污水達標排放,施工噪聲不干擾周圍居民,降低能耗,

固體廢棄物分類管理率100%節約土地資源,愛護綠色植被。

2.5.5文明施工目標

建立文明施工管理體系,按照國家、交通部、建設單位和當地政府的規定和要求,

建立文明施工管理制度,落實文明施工責任制。現場布局合理,環境整潔,物流有序,

標識醒目,達到“一通、二無、三整齊、四清潔、五不漏”,創建文明工地。

2.6施工進度計劃

根據施工隊伍的任務劃分和總工期情況,采取保重點保關鍵工序,不同地段分項

工程平行流水作業,同時展開施工。具體施工進度計劃總體安排為:

施工準備:20n年8月1日至2011年10月15日

橋梁樁基:2011年10月15日至2011年12月31日

橋梁墩臺: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

預制及橋面: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

隧道邊仰坡:2011年10月1日至2011年10月20日

隧道明洞:2011年10月20日至2011年11月5日

7

隧道開炸開挖初支:2011年11月5日至2012年7月31日

隧道二襯:20n年12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

路基土方工程根據征地情況另定。

第三章主要工程項目的施工方案、方法與技術措施

3.1總體施工方案

根據本合同段工程的實際情況、征地情況和工期要求,總體施工方案全線采用人

工配合機械作業的模式進行。施工工序如下:

灌樁一橋梁下部構造一橋面體系轉換

t

臨建工程一施工便道一人工挖孔一隧道洞口前路基一邊仰坡開挖一明洞一暗洞

開挖一初支f二:襯f路基土石方f路基防護

橋梁工程:橋梁樁基全部采用人工挖孔工藝作業、機械灌注混凝土,下部全部采

用定型模具施工;梁板制作18個底座,分兩次與之吊裝;橋面采用三滾平整機鋪裝

完畢。

隧道工程:黃土段借鑒臨離高速公路黃土隧道技術細則100條規定施工。石方段

按交通部2009-10-01發布的《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及兩階段施工圖有關規定施

工。

路基工程:我項目部組織強有力的筑路機械、爆破班組、爆破材料照圖施做路基

工程。

3.2路基工程施工

3.2.1施工準備

3.2.1.1施工測量

在開工前先進行施工測量,包括導線,中線及高程的復測,水準點的復查與增設,

測量與繪制斷面圖。增設的坐標網點均埋設混凝土樁。施工測量的精度符合規范,并

將測量成果資料簽字后送交監理工程師,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后方可施工。

3.2.1.1防、排水處理

施工前做好路基的各種防、排水設施,并保持其處于良好的排水狀態,以防雨水

沖刷。

8

3.2.1.1施工場地清理

路基施工前,清除施工范圍內的淤泥、腐殖質土和雜物,深度不小于30cm。清

除出來的垃圾、廢料及不適用材料和樹木等,堆棄在監理工程師指定的地點。并將路

基范圍的樹根全部挖除,將坑、洞填平夯實碾壓。

3.2.2路基土石方施工

3.2.2.1路基土方開挖施工

(1)土方開挖時自上而下進行,禁止亂挖、超挖,不得掏洞取土,根據整個路

段的橫斷面寬度,確定以下開挖方式:

①單層橫向全寬掘進法:對于挖掘深度小且較短的路段,沿路線縱向一端或兩端

向前開挖至路基設計高程,逐漸向縱向挖深。

②多層次、橫向全寬掘進法:當路塹較深、路線縱向較長時,橫向全寬分為兩個

或兩個以上的階梯,同時分層進行掘進,每層都留有運土路線,并做好臨時排水設施,

防止上下層干擾。

③縱向通道挖掘法:當路塹的寬度、深度都較大時,先沿路塹縱向分層挖出一條

通道,然后向通道兩側進行拓寬;上層通道拓寬至路塹邊坡后再開挖下層通道,如此

縱深開挖至路基設計高程。開挖時在做好臨時排水溝,將水引出路基外。

④混合開挖法:對特別長、深的路塹,采用先縱向通道,再橫向兩側挖出輔助通

道,集中機械設備沿縱橫通道平行作業。

(2)機械使用

路基開挖時,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選用挖掘、裝運、平整機械,合力組合,最大限

度地發揮機械的效能。施工采用推上機配合挖掘機開挖,自卸汽車運輸,根據路塹開

挖深度和縱橫坡長度及土質情況分別采用縱挖、橫挖及混合挖三種方式施工。路塹深

度不大時,一次挖至設計標高,路塹深度較大時分臺階法進行開挖。

(3)路基土方開挖注意事項

①開挖時如果發現土層性質發生較大變化時,要及時測量變化的橫短面,報告監

理工程師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邊埋防護方案。

②土方開挖過程中,應同時進行永久性排水系統的布設,如截水溝施工,以防止

線路外側出現山坡的水流沖刷邊坡。

③路基邊坡開挖成型后,采用挖掘機進行修整,然后人工精確修面,在雨季到臨

9

之前,盡量完成對以開挖邊坡的防護施工,防止雨水沖刷邊坡。

④挖方路線較長較深時,要考慮設置縱向臨時排水土溝,要隨著路基的開挖,

將線路內的水迅速排出路基,保證自卸車通行。在開挖時,應沿縱向按照不小于3%

的坡度,以便于縱向排水,禁止出現中間低,兩頭高的開挖方式。

⑤土方開挖接近路槽底時,要預留約30cm的土方,待全段路基土方接近完工時

再開挖。

⑥紅線外的借方開挖方法與紅線內的上方開挖方法相同,借方的挖方邊坡也要作

植草保護處理。

⑦路基開工前,處理好排水系統的布設,防止在施工中線路外的水流入線內,并

將線路內的水(包括地面積水、雨水、地下滲水)迅速排除路基,保證施工順利進行。

對設計中的縱向排水系統,要隨著路基的開挖,適時組織施工,保證雨季不積水,并

及時安排邊坡的修整和防護。

⑧土質邊坡(為。、Q3黃土)每8米高設一級臺階,每級邊坡坡率采用1:0.75,

并設2m寬的平臺。當挖方邊坡高度小于10m時,不設平臺;當挖方邊坡高度超過20

米時,進行邊坡穩定性計算,以設置平臺的方式滿足邊坡穩定安全系數的要求。

3.2.2.2路基石方開挖施工

3.2.2.2.1巖質邊坡開挖時臺階的設置:

1)硬質巖邊坡(微?弱風化巖):每8m高設一級寬為2m的平臺,第一、第二

級邊坡坡率采用1:0.5,第三級及以上各級邊坡破率為1:0.75,當挖方邊坡小于12nl

時,不設平臺,在土石交界處設置4m寬平臺。

2)軟質巖邊坡(弱?強風化軟質巖,強?全風化軟質巖):每8米高設2米寬

的平臺,每級邊坡坡率為1:0.75.,當挖坡高度<12米時,不設平臺,在土石交界處

設置4m寬平臺。

3)當巖質挖方邊坡高度超過30米時,進行邊坡穩定性計算,平臺設置寬度按

安全系數控制。

3.2.2.2.2石方開挖爆破方法:

1)石方施工根據不同工程地質、地形采取小型及松動光面爆破開挖,以保證邊

坡穩定,爆破方案報監理工程師審批后實施。

2)石方爆破開挖按以下程序進行:施爆區管線調查一鉆爆設計與審批一配備專

10

業施爆人員一機械或人工清除施爆區覆蓋層和強風化巖石f鉆孔f爆破器材檢查與

試驗一炮孔檢查與廢硝清除f裝藥并安裝引爆器材f布置安全崗和施爆區安全防護

人員一炮孔堵塞~撤離施爆區和飛石影響區內的人、畜、機械設備f起爆一清除瞎炮

f解除警戒f測定爆破效果f機械清方。

3)石方開挖根據巖石類別、風化程度和節理發育程度等確定施工方法。軟石和

風化石采用挖掘機開挖,人工配合修整,堅硬巖石采用爆破法施工。

4)石方邊坡爆破作業采用專用鉆機打眼,光面爆破。爆破后石方的運送,采用

裝載機或挖掘機配合自卸汽車運輸。石方路塹的路床頂面標高,控制在規定允許范圍

內并滿足圖紙要求,超高部分人工鑿平,過低則以開挖的碎石填平碾壓密實穩固。

3.2.2.3挖方邊坡處理

路基開工前,處理好排水系統的布設,防止在施工中線路外的水流入線內,并將

線路內的水(包括地面積水、雨水、地下滲水)迅速排除路基,保證施工順利進行。

對設計中的縱向排水系統,要隨著路基的開挖,適時組織施工,保證雨季不積水,并

及時安排邊坡的修整和防護。

1)邊坡開挖須距坡口線預留5?10cm開挖,按設計坡比施工,預留5?10cm由人工

按坡比尺進行人工修坡。

2)邊坡土質為“、Qz黃土時,每8米設一級,每級邊坡坡率采用1:0.75,并設2m寬

的平臺。當挖方邊坡高度小于10m時,不設平臺;當挖方邊坡高度超過20m時,進行邊

坡穩定性計算,以設置寬平臺的方式滿足邊坡穩定安全系數的要求。

3)邊坡土質為岫粘土上覆蓋黃土時,邊坡每8米高設2米的平臺,邊坡坡率采

用1:0.75o

4)弱?強風化軟質巖邊坡及微?弱風化硬質巖邊坡,每8米高設2米的平臺,

弱?強風化軟質巖第一級邊坡坡率為1:0.75,微?弱風化硬質巖第一級邊坡坡率為

1:0.2,第二級以上各級的邊坡坡率為1:0.5或1:0.75。

5)弱?強風化軟質巖上覆黃土的邊坡,在巖質部分,每8米高設2米的平臺,

第一級邊坡坡率為1:0.5,第二級以上各級邊坡坡率采用1:0.75;土質部分,每8

米高設2米的平臺,邊坡率均采用1:0.75,在土石交界處設置4米寬平臺。

3.2.3路基填方施工方法

3.2.3.1恢復路基中線并加密中樁,測定標高,放出坡腳樁,樁上標明樁號和填筑

11

高度;清除填方范圍的草皮,樹根,淤泥,積水,并翻松、平整壓實地基,經監理工

程師認可,實測填前標高后,即上土填筑路基;

3.2.3.2全面開工前選擇不少于100m全幅路基的試驗路段,選擇適宜的填筑材

料?,提前作好標準擊實試驗。通過試驗確定:填料分層攤鋪厚度、碾壓遍數及碾壓速

度、工序;施工機械類型及組合方式等施工參數,并將結果報監理工程師審批,以指

導全合同段的填筑施工。

3.2.3.3對地面橫坡(或縱坡)陡于1:2.5時,需將原地面挖成寬度不小于2米

的臺階。對于半填半挖路基,當填方部分不足一個車道時,應超挖至一個行車道寬度;

縱向臺階挖至路床標高后,再開挖部分搭接距離,挖松原裝土后與填方段按設計要求

一起分層填筑、碾壓,達到壓實要求。

3.2.3.4采用水平分層的方法填筑路堤,根據壓實設備和技術規范壓實厚度,一

般控制在30cm內。土方的挖、裝、運均采用機械化施工,用挖掘機配合自卸汽車運

土,按每延米用土量嚴格控制卸土,用320型推土機推平后,再用180型平地機精平;

后用307振動式壓路機按1/3輪跡先慢后快、先強后弱過三遍,再用2代光輪壓路機

壓一次封面后檢測壓實度。

3.2.3.5當路基填土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口寸,可在路外晾曬,也可在路基上用

錦犁翻拌晾曬;當含水量不足時,可用水車灑水補充,使填土達到最佳含水量。路堤

寬度、厚度和填土含水量符合要求后,用壓路機從路邊向路中,從低側向高側順序碾

壓。壓實遵照先輕后重的原則,直至達到設計的壓實度為止;

3.2.3.6在雨季施工中,嚴防路堤積水,填筑層表面應適當加大橫坡度,以利于

排水,并注意天氣預報,及時碾壓成型,防止填土被雨水泡軟。進入初冬填筑路堤時,

盡量晝夜連續施工,取土場進行覆蓋,保證填土不受凍害,當天填筑的土層要當天碾

壓成型;

3.2.3.7根據路堤的填筑高度,嚴格按照規范要求檢查壓實度,每層填土都要資

料齊全,并經監理簽認。達到設計標高時要抓緊按設計要求整理路基橫坡,修整邊坡,

確保路堤填筑質量和穩定性;

3.2.3.8設計在填方路段的橋涵構造物要提前施工。橋涵兩側填土應特別注意,

填筑材料必須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臺背填方最好與路堤填方同步協調進行,橋臺附

近配合小型壓實機械壓實,臺背回填和路堤填方結合部要特別重視,如回填臺背要挖

12

臺階,保證壓實度合格。雨季應防止地面水流入,如有積水要及時排除,確保臺背壓

實質量,防止因橋頭填方沉降而造成的跳車;

3.2.3.9半填半挖路基和填挖交界處的路基,結合填挖方路基的施工要求進行,

填方從低處開始填筑,坡度較平緩時,可直接填筑。陡坡時,先用挖掘機或小型爆破

法,在山坡上從填方坡腳向上挖成向內傾斜>4%反坡的臺階,臺階寬度大于2.0m。填

筑時從最低一層臺階填起,分層壓實,然后逐臺向上填筑,分層壓實,所有臺階填完

后,即可按一-般填土進行,應按距路基頂面的不同高度控制壓實度標準,最后一層要

翻松挖方地段,平整后和填方路段一起碾壓成型;

3.2.3.10路基整形: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機具整修,達到邊坡順直,彎道圓順,

中心標高、縱坡、橫坡、邊坡等符合設計要求。

3.2.3.11橋涵及其他構筑物“三背”處的填筑施工

(1)橋臺背、涵洞兩側與頂部、錐坡與擋土墻等構筑物背后的填土均應分層壓實,

涵洞兩側的填土與壓實和橋臺背后與錐坡的填土與壓實應對稱或同時進行。

(2)填挖結合部的填筑范圍、填前排水和地表處理以及填料與路堤的連接按設計

和規范要求進行。

(3)“三背”填料宜選用砂礫或級配較好的開山石渣填筑。臺背路基與錐坡填土

同時進行,其最大粒經不超過5cm,塑性指數應小于12。每一壓實層松鋪厚度不宜超

過15cm,并保證攤鋪厚度均勻、平順,碾壓工作應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情況下,均

勻對稱進行。在壓路機壓不到的地方,采用手扶式振動夯或手扶振動壓路機進行壓實。

壓實度要求不小于96%。施工中禁止用推土機將填料堆至結構物附近,以防結構物位

移和破壞。涵洞頂部回填高度必須大于50cm時方可通車。

3.2.4特殊路基處理

3.2.4.1換填砂礫墊層處理

按圖紙或監理工程師的要求,在清理的基底上分層鋪筑符合要求的砂礫墊層,分

層鋪筑厚度不得超過30cm,并逐層壓實至規定的壓實度,對于填土高度大于1.0m的

其最大粒徑不應大于5cm,填土高度小于1.0m,其最大粒徑不應大于5cm。施工中應

避免砂礫受到污染,如監理工程師認為有嚴重污染,應換料重填。

3.2.4.2挖方路塹基底處理

本項目地形復雜,存在多處的深挖方邊坡,為保證基底的壓實度,-一般路基挖方

區先開挖路床80cm后下路床50cm回填壓實,上路床30com摻6%的灰土處理,橋頭

挖方區先開挖路床80cm后摻6%的灰土回填壓實處理:基底處理前應檢測地基含水量,

如果含水量超過17%或飽和度大于60%時,應改用砂礫墊層處理并及時通知設計人員。

3.2.4.3填挖交界路基處理

為增強路堤的穩定性及避免差異沉降的產生,在路基縱、橫向填挖交界處采用三

向土工格柵加筋處理,設置位置以及長度嚴格按照圖紙設計執行。

當挖方區為土質時,應在路面底面以下超挖80厘米后再回填壓實,其中0?30cm

全部采用6%石灰進行處治(當挖方路床的含水量大于18%時,采用80cm換填砂礫處

治),填方側0?30cm采用6%石灰土或砂礫填筑,為強?全風化軟質巖石時,換填

80cm厚砂礫,填方側0?30cm采用砂礫填筑,硬質巖石段不必超挖。

并根據地質條件對路基采取重夯措施,達到增強補壓目的。

3.2.4.4填石路基處理

由于路線地處山嶺區,巖質地段取土困難,且棄石方量較大,所以為了減少棄方,

節約投資,部分路段采用填石路基,軟質巖石路基包邊土厚2m,硬質、中硬巖石路

基邊坡培土厚0.5m(不計入路基寬度范圍)。膨脹性巖石、易溶性巖石、崩解性巖

石和鹽化巖石等均不應用于填石路基。填石路基路床頂面以下80cm范圍內填料粒徑

不得大于10cm,并采用碎石土或滿足CBR強度要求的其他土質填筑,其厚度不小于

1.0m,路堤要求分層填筑,分層壓實,具體的施工要求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實施。

3.2.4.5路橋(涵)過渡路基處理

為了減少路基在構造物兩側產生不均勻沉降,減少橋頭跳車現象等路橋(涵)過

渡路基不均勻沉降產生的病害,提高公路行駛的舒適性,對構造物兩側路基填筑進行

特殊要求,臺背填土前應對原地基進行壓實,壓實度不小于93%,填土壓實度不小于

96%,填料要求采用砂礫或灰土(濕陷性黃土段采用),回填土應分層填筑并嚴格控

制含水量,應嚴格控制臺背填上壓實度,加強該范圍的壓實度抽檢頻率,壓實機具壓

不到的地方采用小型機械或者人工反復夯實。

臺背填砂礫或灰土時,底寬為1m,形式為梯形,坡度1:1。

3.2.4.6高填深挖路基處理

本項目按照“不破壞是最大的保護”的設計理念,嚴格控制路基填挖高度,盡可

能避免高路堤和深路塹。但本項目地形復雜,依然存在多處高填深挖段。

14

根據地質情況,高填方段主要位于黃土殘區的溝底,由于溝壁陡峻,難以開挖錯

臺,為減少填料的不均勻沉降和工后沉降,在溝壁與填料交界處4.0米范圍內每填筑

4.0米進行一次重錘夯實。

邊坡穩定性設計綜合采用工程地質類比法、裂隙法和圓弧法進行。根據深挖路段

在全線的分部情況,選擇有代表性路段進行分析設計。

本項目巖質邊坡出露高度小于30米,穩定性較好,邊坡形式主要設計為:每8

米高設2米寬的平臺,邊坡破率采用1:0.5。

土質復合型邊坡,主要以工程地質類比法進行設計。全線土石復合型邊坡,不存

在不利的傾斜結構面。土質段、巖質段分別遵循的土、石邊坡設計原則,在土石交界

面設4米寬的平臺。

3.2.4.7弱膨脹性粘路基處理

對挖方路基基底為N2弱膨脹性粘土路段,路床80cm需摻6添的石灰土處治。

3.2.4.8造田淤積段路基處理

本項目的黃土重丘區之山間溝谷地帶,有百姓為造田二設置的土壩,含水量較大,

為保證路基的穩定性及壓實度,對于淤積土層較薄的路段采用了50cm的墊層處理;

對于淤積土層較厚,含水量高(25%以上),地基土多處于飽和狀態的地段,為保證

路基穩定性及壓實度,地基采用濕拌水泥拌樁處理,樁徑為50cm,樁間距為1.5m,

平面上梅花形布置,具體施工按照圖紙設計要求實施。

3.2.4.9強、重夯的施工

(1)重夯單擊的夯擊能應達到600KN-m,強夯單擊的夯擊能力應達到2000KN-m

(2)夯實前應檢查地基上的含水量,當地基土的含水量超過17%或飽和度大于

60%時,改用其他處治措施。

(3)試夯及停夯標準:工程開工前應通過試夯以確定施工方案,夯點的夯擊次

數,應按現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并應滿足下列條件:當采

用強夯時,最后二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采用重夯時,最后二擊的平均夯沉

量不大于20mm.

(4)夯擊遍數:一般為三遍,每遍每點夯擊8擊,前兩遍按按3?4m間距跳夯,

最后一遍為滿夯。

以下為具體施工措施:

15

1)強夯

強夯施工前首先根據初步確定的強夯參數,在現場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進行試夯,

并通過測試與夯前測試數據進行對比,檢驗強夯效果,以便最后確定工程采用的各項

強夯參數。具體施工方式為,首先由測量人員進行放樣,根據放樣樁位,用白灰灑出

路基邊線,依邊線用挖掘機配合裝載機,進行夯前地表清理,清理厚度為20cm,現

場表土清理完成后,放出強夯點位,強夯點位的計算根據進場強夯機的錘重、錘徑及

設計重力要求2000KN.m進行計算,第一遍按邊長為6m的等邊三角形進行布置,第二

遍點位在第一遍點位中間,也為6m的等邊三角形進行布置,第三遍為滿夯,每點夯

擊3次,夯痕以1/4D搭接。根據計算錘擊落距為10m。根據放出的施工點位進行試夯,

每點夯擊次數不低于8次,每次擊實都記下下沉量,最后三次進行對比,確定各項夯

實參數。

各項夯實參數確定后,預先估計強夯后可能產生的平均地面變形,并以此確定

夯前地面高程,然后進行正常夯實。施工時采用第一、二遍點夯,第三遍滿夯的施

工順序,每一遍的間隔時間為5天。第一遍夯實完成后,用推土機平整,平整完成

后,根據設計段落及計算數值,確定第二道夯擊點的位置,并測量場地高程,每夯

點夯沉降量控制在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第三遍滿夯,每夯點夯擊3

擊,并相互搭接1/4D夯痕,并測量夯完后的場地高程。

質量檢驗:夯實地基內的每個夯點的累計夯沉量,不小于試夯點平均夯沉量的

95%為合格。檢查后,如質量不合格,應進行補夯,直至合格為為止。地基夯實處

理后應放置2周以排除土層內部高壓氣體。

2)重夯

①重夯開工前首先做地基土標準重型擊實、土的液塑限、天然含水試驗。

夯實前按照設計及規范要求進行清表和原地面平整,經自檢、監理工程師抽檢

合格后方可進行重夯處理。

通過試夯確定重夯施工施工方案及單點夯擊能、夯擊遍數、夯擊間隔時間、夯

點布置及夯距等主要參數,得到夯擊次數與夯沉量關系曲線,最后夯擊的平均夯

沉量

不大于20mm。重夯單擊夯擊能應達到600KN?m。夯擊遍數一般為3編,每遍每

點夯實8擊,前兩遍按3-4m間距跳夯,最后一遍為滿夯。

16

②重夯施工工藝

重夯施工工藝流程圖

WOWfc—?礴防點(演、測ffli睡一?起翱就位一>測勒前錘頂標?—>夯擊

峨計控新灘槐?求,_完__曲__—___點__幽__注_____.______他__以___h_i序_完A蟒_T___m__斑__點_冰_族__擊________________

用推上山嘀夯坑填平,測量場地高程_____a碰定的間隔時間后,樹女遹手逐次完成全部夯由遍數

用飾僦粉2遍_>各場地表層松土夯實_加惺夯后場地高程

質量檢驗:夯實地基內的每個夯點的累計夯沉量,不小于試夯點平均夯沉量的

95%為合格。檢查后,如質量不合格,應進行補夯,直至合格為為止。地基夯實處

理后應放置2周以排除土層內部高壓氣體。

3.3涵洞施工

為保證路基工程施工進度和雨季防洪排水,優先安排涵洞通道工程的施工。施工

時采用平行施工作業法,以滿足路基填方的需要,為其它工程的施工創造有利條件。

3.3.1圓管涵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放樣一開挖基坑一>鋪砂礫墊層->澆灌第一層基礎砂(含端墻基礎)一>

吊放管涵(包括抹帶及其它處理)一澆灌第二層基礎碎一洞口工程施工一分層

回填基坑

3.3.2施工方法

(1)測量放樣

技術人員根據設計圖紙計算其中心坐標,然后分別計算涵洞中軸線上左、右控制

點的坐標。用全站儀測放出構造物的控制點。控制點放好后,放出構造物的各個邊角

點,用石灰粉灑出開挖線

(2)開挖基礎

人工配合機械開挖,嚴禁超挖。在保證基坑滿足施工要求的同時,注意處理好坑

底排水,在基礎兩側深挖積水坑,現場配備兩臺抽水泵隨時排水,必要時采用井點降

水法,使基底處于干燥狀態。開挖基坑的壁坡比一般在1:1左右,若土質不穩定,為

防止塌方,可放緩邊坡,

17

必要時設置臨時支擋物。

在挖至接近設計底標高時,應保留20cm厚的預留厚度不挖,在基礎施工前組織

人工突擊挖除,并整平夯實,把基礎土層高程控制為設計標高,并拍攝照片。

基坑底嚴禁超挖后回填虛土,開挖后的基坑利用護樁恢復中軸線,軸線偏位和基

底高程復合設計和規范要求,由監理工程師認可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鋪設砂礫墊層

基坑開挖完立即將砂礫墊層均勻攤鋪,采用人工和機械相配合的方式進行夯實,

并拍攝照片。夯實后整平表面,使其達到設計標高,報驗監理工程師認可。

(4)澆注基礎碎

1)模板采用鋼模,鋼模不得銹蝕、腐蝕、破損。鋼模拼裝前應涂上一層脫模劑,

以利日后脫模工作。

2)基礎砂設計為C15,采用機械拌和,拌和時間不得小于1.5分鐘,砂、石料每

車過磅,并根據含水量換算施工配合比,嚴格按照駐施工配合比進行配料。如果磴自

由下落的垂直高度大于2m時,則不能把碎直接倒入倉底,此時應設置滑槽。

3)碎振搗采用平板振動器和插入式振動器配合振搗,振搗密實的標志為佐停止下

沉,不再冒出氣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振搗時振搗器不能碰撞模板。

4)澆筑基礎碎時應注意設置沉降縫,且應設置在管節接縫處。碎澆筑完畢后,應

在已完工的碎表面拉毛,以利于基礎碎和底板的結合,并拍攝照片。

(5)安裝管節

管節必須達到設計強度70%時方可運輸。成品的管節要求尺寸正確,碎表面無蜂

窩、麻面現象,碎表面不得露筋,且碎強度要求達到設計標準,否則就不允許進場使

用。

管節采用挖掘機配合鋼絲索運至基坑,在吊裝管節的過程中,現場設專人負責指

揮,確保安全,管底采用的碎預制墊塊固定。管節安裝務必使各管節軸線一致,偏位

不得大于5cm,不得有超過規范要求的偏位、錯縫現象,并拍攝照片。

管節安裝就位后,請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管節接縫的施工。管節

接縫采用瀝青麻絮填塞。

(6)沉降縫、接縫處理、抹帶

1)沉降縫設置按涵洞布置及通用圖的要求進行設置。涵洞的接縫應保證密實。

18

2)接縫寬度應不大于10-20mm,禁止用加大接縫寬度來滿足涵洞長度要求;接

口表面應平整,并用有彈性的不透水材料嵌密實,不得有間斷,裂縫,空鼓和漏水等

現象。

(7)涂防水層

1)防水層材料選用優質瀝青。

2)瀝青涂抹要均勻,且不能有遺漏現象。

3)防水層必須涂抹兩遍,且需在第一遍瀝青干燥之后再進行第二遍涂抹。

(8)圓管涵兩側回土

待管肩、翼墻碎達到強度的80%后,即可進行管涵兩側回填土工作。涵身兩側在

不小于兩倍孔徑范圍為特別夯實區,須用5%石灰土分層對稱夯實,密實度達到設計

要求。在大型機械壓實不到的死角部分,采用打夯機夯實,并拍攝照片。

3.3.3漿砌與工施工

漿砌片石或塊石砌筑采用擠漿法,砂漿采用現場機械拌合。砌體砂漿飽滿,分層

砌筑,各工作層豎縫相互錯開不得小于70cm,避免通縫,砌縫寬度不大于3cm。

漿砌石應平砌,勾縫采用平縫壓槽法(凹縫),在砂漿初凝后,覆蓋養生7?14

天,期間避免碰撞、振動和承重。砌筑時應掛線施工,保證砌體位置準確、表面平整,

外觀直順美觀。

各種原材料符合規范那要求。砌體所用石質應色澤均勻、質地堅硬、不易風化、

無縫隙、開裂及結構缺陷。石料尺寸不應小于設計和規范要求。所用石料在砌筑前應

澆水濕潤,表面泥土、水銹應清洗干凈。嚴格按配合比計量,控制砂漿標號。

3.3.4注意事項

涵洞施工,在嚴格按設計和《橋涵施工規范》的規定要求進行施工的同時,尚應

注意以下幾點:

3.3.4.1每道涵洞開挖前,進行定位復測。

3.3.4.2基礎開挖后及時請監理工程師檢查,測定地基承載力。如發現基底承載

力達不到圖紙規定的承載力要求時,根據實際鉆探(或挖深)及土壤實驗材料提出地

基處理的方案,報告監理工程師審查,并按監理工程師的指示處理。開挖的基坑未經

監理工程師批準之前,不得澆筑混凝土。

3.3.4.3對砂、石材料的進場、砂漿的配制嚴格按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方案實施。

19

3.3.4.4涵洞兩側填筑待徑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進行,填料選用砂礫等透水性較

好的材料按照設計要求回填。填筑時采取防排水措施,涵洞兩側填筑與路基填筑同步

分層對稱進行,采用振動打夯機夯實,并檢測其壓實度。

3.3.4.5磅澆筑時采用分層澆筑,計算好碎從拌和到入模時間不得超過半小時,

確定入模后的鋪底長度,確保下層碎完全蓋住上次碎。兩側墻身要同時澆筑。

3.3.4.6漿砌壇工采用擠漿法施工,砂漿采用現場機械拌合,嚴格計量,控制砂

漿標號。所有砌體砌塊丁順相間、相互咬碼,保證砌體均勻、密實。

3.4排水工程的施工

3.4.1.主要工程內容

本合同排水工程主要包括截水溝、排水溝、急流槽等項目工程的施工。

3.4.2施工準備

施工前應先測量定位、核對施工圖、提交開工報告致監理工程師審批。

3.4.3施工方案

3.4.3.1基坑開挖

基坑開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作業,施工所用砂漿采用機械拌和。施工時結合工

程實際情況分期分段地展開。溝壁平整堅實,溝內排水通暢無雜物,經檢查合格后方

可進行砌筑施工。溝底必須平整、密實、平順,不留有松土,遇有洞穴采用填塞夯實

的方法處理,使排水暢通,并注意各級排水設施進出口的銜接,以確保施工質量與路

基穩定。

3.4.3.2施工方法

(1)基礎砌筑前應將基底表面風化、松軟土石清除。雨季在土質基坑中砌筑基

礎,應在基坑挖好后,立即滿鋪砌筑一層,隨砌筑隨分層回填壓實。砌筑要分段進行,

并按設計要求設置沉降縫。

(2)嚴格按配合比計量,砌體砂漿飽滿,分層砌筑,丁順結合,灰縫錯開。漿

砌片石塊石采用擠漿法。

(3)砌體所用石質應色澤均勻、質地堅硬、不易風化、無縫隙、開裂及結構缺

陷。石料尺寸不應小于設計和規范要求。所用石料在砌筑前應澆水濕潤,表面泥土、

水銹應清洗干凈。片石分層砌筑,各工作層豎縫相互錯開不得小于70cm,避免通縫,

砌縫寬度不大于3cm。

20

(4)漿砌石應平砌,勾縫采用平縫壓槽法(凹縫),在砂漿初凝后,覆蓋養生

7-14天,期間避免碰撞、振動和承重。砌筑時應掛線施工,保證砌體位置準確、表

面平整,外觀直順美觀。

3.4.3.3材料要求

所使用的混凝土、水泥砂漿、鋼筋、模板、石料、瀝青材料、墊層等都應符合《技

術規范》的有關規定和圖紙的要求。

3.4.3.4施工中注意事項

砌體的施工采用擠漿坐漿法施工,砂漿采用機械拌和,砌體的結構尺寸和位置必

須符合施工詳圖的規定。除此外,施工中尚應對以下幾點加以重視:

(1)施工前對排水工程所處的原地面進行復測,看是否有利于排水,以核實圖

紙上的位置是否符合實際,并報請監理工程師批準后方可開工。

(2)排水溝的溝壁必須平整密實,溝內不留有松土,溝底要平順,遇有洞穴采

用填塞夯實的方法處理,使排水暢通,并注意各級排水設施進出口的銜接,以確保施

工質量與路基穩定。

(3)針對雨季匯水面積大、水流急、易沖刷的排水地段,在出入口適當加長鋪

砌長度,在進出水口處設漿砌垂裙。

3.5防護工程施工

3.5.1.主要工程內容

本合同段防護工程的項目主要有漿砌片石護坡、擋土墻、護腳矮墻+種草,擋土

墻+框架錨桿+SNS網、拱型骨架、擋土墻+護面墻等工程項目。

3.5.2施工準備

開工前對各工程所處位置的原地面進行復測,并核實圖紙上的形狀、尺寸和基礎

標高,提交開工報告致監理工程師審批。

3.5.3施工方案

3.5.3.1基坑開挖

防護工程基坑具備機械開挖條件的優先考慮采用機械開挖,人工清理,施工所用

砂漿和混凝土均采用機械拌合。施工時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分期分段地展開。本著開

挖一段施工一段的原則,采取分段施工、分段防護、分段成型。對軟弱地基段進行認

真處理,并報監理工程師審批后,才能進行砌體的砌筑施工。

21

3.5.3.2施工方法

(1)原材料質量要求

所用水泥、砂、石料、鋼筋等應符合設計要求。石料應色澤均勻、質地堅硬、不

易風化、無縫隙、開裂及結構缺陷,石料尺寸不應小于設計和規范要求。混凝土骨料

的級配、含泥量應符合規范要求。

(2)工藝要求

砂漿、砂采用機械拌和,要嚴格按配合比上料,嚴格計量,確保砂漿、混凝土標

號不低于設計標準;運輸采用小型機動車運輸。

砌筑采用擠漿法施工,砌體砂漿飽滿,分層砌筑,丁順結合,灰縫錯開,施工分

段、分層掛線支砌,片、塊石的擺放做到大面朝下放穩,交錯搭接,盡量靠攏,使石

料縫隙的砂漿飽滿密實。砌體坊工所用石料在砌筑前應澆水濕潤,表面泥土、水銹應

清洗干凈。片石分層砌筑,以2-3層砌塊組成一個工作層,每一工作層的水平縫應大

致找平,各工作層豎縫相互錯開不得小于70cm,避免通縫,砌縫寬度不大于3cm。

漿砌石應平砌,外圈定位行列和鑲面石塊應丁順相間或二丁一順排列。勾縫采用

平縫壓槽法(凹縫),在砂漿初凝后,覆蓋養生7T4天,期間避免碰撞、振動和承

重。砌筑時應掛線施工,保證砌體位置準確、表面平整,外觀直順美觀。

(3)砌石順序

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填腹石。角石應選用比較方正適中的石塊,并加以人

工修鑿。角石砌好后把線移至角石上,再砌面石,最后再填腹石;沉降縫、伸縮縫:

沉降縫和仰縮縫必須做到“三通”,為保證砌直,可以跳段砌筑,也可以用等厚的隔

板,放在縫的中間,兩邊靠著支砌。

(4)泄水孔

按設計圖紙設置泄水孔的位置和數量,坡度向外,無堵塞現象,為確保泄水孔孔

口規則,提前做定型木模盒。

(5)勾縫、抹面

砌體砌筑完成后,認真進行勾縫和抹面,使墻面平整,線形順適美觀;護面墻等

壇工砌體在穩定的坡面上,虧坡部分采用相同坊工砌補,不得回填松土或片石。

(6)沉降縫設置

按設計要求設置沉降縫,沉降縫內兩側應平齊無搭疊,縫中防水材料應按設計要

22

求深度填塞緊密。

3.6橋梁工程

本合同段有15-30米的孫家溝大橋1座。起點樁號為K31+171.5,終點樁號為

K31+628.5,全長457米,上部結構形式有預應力混凝土箱梁,下部結構主要有柱式

墩、實體墩、柱式臺、肋板臺以及樁基礎,共計樁92根,箱梁120片。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