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課程-初三化學第2講空氣的組成-教案_第1頁
2024年暑期課程-初三化學第2講空氣的組成-教案_第2頁
2024年暑期課程-初三化學第2講空氣的組成-教案_第3頁
2024年暑期課程-初三化學第2講空氣的組成-教案_第4頁
2024年暑期課程-初三化學第2講空氣的組成-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暑期課程-初三化學第2講空氣的組成-教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認識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掌握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裝置和操作方法。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并能區分常見的混合物和純凈物。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經歷對空氣成分的探究過程,學習從定性到定量研究物質組成的方法,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了解空氣的重要性,培養學生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空氣的主要成分及其體積分數。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2.教學難點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結果的分析及誤差原因的探討。從微觀角度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的區別。三、教學方法講授法、實驗探究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四、教學過程(一)課程導入(5分鐘)1.展示一些與空氣相關的圖片,如藍天、白云、人們呼吸等場景,引導學生思考空氣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2.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嗎?它有什么作用呢?讓學生自由發言,分享他們對空氣的已有認識。(二)空氣的發現史(10分鐘)1.利用多媒體課件,簡單介紹空氣發現的歷程。古代:人們對空氣的認識比較模糊,認為空氣是一種單一的物質。17世紀:拉瓦錫通過著名的汞加熱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他將汞放在密閉容器中加熱,發現一部分汞變成了紅色粉末(氧化汞),同時容器內空氣的體積減少了約1/5。他又將生成的氧化汞加熱分解,得到了汞和氧氣,且氧氣的體積恰好等于原來減少的空氣體積。現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空氣的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發現空氣中還含有稀有氣體、二氧化碳、水蒸氣等其他成分。2.引導學生思考:拉瓦錫的實驗對我們認識空氣的組成有什么啟示?讓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重要性和科學方法的運用。(三)空氣的組成(20分鐘)1.介紹空氣的主要成分氮氣(N?):體積分數約為78%,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難溶于水的氣體,化學性質不活潑。氧氣(O?):體積分數約為21%。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不易溶于水的氣體,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支持燃燒,供給呼吸。稀有氣體:體積分數約為0.94%,包括氦(He)、氖(Ne)、氬(Ar)、氪(Kr)、氙(Xe)等。稀有氣體無色、無味,化學性質很不活潑,曾被稱為"惰性氣體"。二氧化碳(CO?):體積分數約為0.03%。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能溶于水的氣體,其固體叫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的熱。其他氣體和雜質:體積分數約為0.03%,如氫氣(H?)、臭氧(O?)、甲烷(CH?)、水蒸氣等。2.結合生活實例,講解各成分的用途氮氣:可用于制造氮肥、保護氣(如食品包裝中充入氮氣以延長保質期)、冷凍麻醉等。氧氣:用于醫療急救、支持燃燒(如煉鋼、氣焊、火箭發射等)。稀有氣體:可制成多種用途的電光源(如霓虹燈、航標燈等),還可用于激光技術、醫療麻醉等。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于滅火、人工降雨、生產碳酸飲料等。(四)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25分鐘)1.實驗原理利用紅磷燃燒消耗密閉容器內空氣中的氧氣,使容器內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容器內水的體積即為減少的氧氣的體積。化學方程式:4P+5O?$\stackrel{點燃}{=\!=\!=}$2P?O?2.實驗裝置展示實驗裝置圖,介紹儀器名稱(集氣瓶、燃燒匙、導管、止水夾、燒杯等)及其作用。3.實驗步驟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方法是:將導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集氣瓶外壁,如果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記號。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后,立即伸入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觀察紅磷燃燒的現象: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白煙。待紅磷熄滅并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實驗現象。4.實驗現象紅磷燃燒時產生大量白煙。打開彈簧夾后,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進入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內空氣總體積的1/5。5.實驗結論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6.誤差分析進入集氣瓶中的水小于1/5的原因:紅磷量不足,不能將瓶內氧氣完全消耗。裝置漏氣,使外界空氣進入瓶內。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瓶內氣體溫度高,壓強大,進入水的體積減少。進入集氣瓶中的水大于1/5的原因:點燃紅磷后伸入集氣瓶時,沒有迅速塞緊瓶塞,導致瓶內部分空氣受熱逸出。止水夾沒有夾緊,紅磷燃燒時瓶內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7.分組實驗將學生分成小組,按照實驗步驟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確保實驗安全、順利進行。實驗結束后,各小組匯報實驗結果,并討論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五)混合物和純凈物(15分鐘)1.概念講解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混合物沒有固定的組成,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質。例如,空氣、海水、碘酒、合金等都是混合物。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純凈物有固定的組成和性質。例如,氧氣、氮氣、二氧化碳、水、氯化鈉等都是純凈物。2.對比分析通過展示一些常見物質的圖片或實物,如空氣、氧氣、河水、蒸餾水、鋁合金、鐵等,讓學生判斷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凈物,并說明理由。引導學生從物質的組成角度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的區別。3.練習鞏固給出一些物質,讓學生判斷它們是混合物還是純凈物,并填寫在表格中。混合物:空氣、糖水、大理石、石油等。純凈物:氧氣、氫氣、二氧化碳、氯化鈉晶體、蒸餾水等。(六)課堂小結(5分鐘)1.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空氣的主要成分及其體積分數、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等。2.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如實驗結果的分析及誤差原因、混合物和純凈物的區分方法等,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加深記憶。(七)課堂練習(10分鐘)1.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氣體是()A.氧氣B.氮氣C.二氧化碳D.稀有氣體2.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A.潔凈的空氣B.澄清石灰水C.蒸餾水D.海水3.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結束后,反應容器內剩下的氣體主要是()A.氮氣B.五氧化二磷C.稀有氣體D.二氧化碳4.某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點燃紅磷后緩慢將燃燒匙插入瓶中,塞緊瓶塞B.用木炭代替紅磷進行實驗,不會影響實驗結果C.該實驗能證明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1/5D.紅磷燃燒時,產生大量白色煙霧答案:1.B2.C3.A4.C(八)布置作業(5分鐘)1.書面作業完成課后習題中與本節課相關的題目。思考:如果用其他物質代替紅磷進行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需要滿足什么條件?2.拓展作業查閱資料,了解空氣對環境的影響以及保護空氣的措施,寫一篇短文介紹空氣與人類生活和環境的關系。五、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空氣的組成有了較為系統的認識,掌握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方法和混合物、純凈物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實驗探究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