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活動設計抵御雪崩的背景墻——劇本殺在高中校園欺凌心理輔導課中的運用活動理念近年來,校園欺凌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校園欺凌是指在校園中一個或多個學生有意地、反復地對弱勢的學生施以負面行為的現象。它不僅給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傷害,還給學校管理帶來諸多困擾。《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提到,應促進高中生人際的積極反應和體驗[1]。在校園欺凌事件中,旁觀者群體往往占比最多,多項研究表明旁觀者群體中的積極干預行為是預防校園欺凌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活動的目的在于促進校園欺凌中旁觀者的積極干預行為。活動的理論基礎是學者Latane和Darley[2]提出的旁觀者干預模型,包括注意事件(旁觀者是否注意到該事件)、解釋事件(是否將事件解釋為緊急事件)、接受責任(是否承擔介入該事件的責任)、干預方法(是否能夠獲取介入事件的知識、技能他人支持等)、干預行為(是否決定采取干預行動)這五個階段。旁觀者五步干預行為的選擇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每一步選擇都會直接影響旁觀者下一步是否積極介入欺凌事件。本課以該五階段模型為基礎,貫穿始終。本課借助當下在學生中流行的劇本殺這一載體,通過情境代入、小組討論、自我評估、多媒體演示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校園欺凌的特點和影響。活動中選用的校園欺凌事例基于校園欺凌的四大類別:言語欺凌、肢體欺凌、關系欺凌、網絡欺凌。還原事情真相的搜證環節對應“注意事件”和“解釋事件”兩個階段,讓學生意識到怎樣的行為會被定義為校園欺凌。“接受責任”這一階段,通過引起對被欺凌者的共情激發學生阻止校園欺凌的責任感,并引用“旁觀者干預量表”[3]中評估責任感的三個條目,借助卡牌的形式讓學生評估自我責任感。“干預方法”階段以5D干預法(direct,即直接介入;distract,即分散注意;delegate,即求助他人;delay,即事后關懷;document,即記錄佐證)為基礎,讓學生掌握作為旁觀者可以采取的具體干預措施。最后加入法律和研究數據進行佐證,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積極干預行為,活動目標1.了解校園欺凌的特征,認識到校園欺凌的嚴重性。2.掌握作為旁觀者可以采取的積極干預措施。3.喚起責任心,作為旁觀者能夠積極抵制校園欺凌。活動方法劇本殺,小組討論法,多媒體演示。活動準備將學生分成6組,每組的椅子按小組圍成圈,每組分配彩筆、角色劇本、討論紙、卡牌。活動對象高一年級學生活動過程01校園版劇本殺:引出話題在課前進行團體約定:仔細傾聽,積極參與,認真思考,真誠表達。師:在今天的課堂中,我們將一起來進行一場校園版劇本殺。這是一個推理、策略類劇本,名為《抵御雪崩的背景墻》。有多少同學之前接觸過劇本殺?在簡單統計學生對劇本殺的了解程度后,教師介紹本節課劇本殺規則:每個人都會拿到某一角色的劇本,請代入劇本角色,對他們的心理、行為進行推測分析;為獲得最佳參與體驗,未經老師允許,請勿隨意翻閱劇本和道具;劇本殺活動的目標是所有人合力完成各項任務,推動劇情發展。設計意圖活躍課堂氣氛,以劇本殺形式開場激發學生興趣,使之逐步打開心扉,在后續閱讀劇本時更有代入感。02事件還原:推理驗證環節一:線索公開教師呈現故事背景,各小組根據劇本線索,還原事件真相。師:高一學生小童這兩個月來一直獨來獨往,成績也大幅度下降。最近,小童已經好幾天不來學校了。我們需要齊心協力,還原小童所經歷的事情。現在,請大家翻開劇本的第一頁,閱讀劇情,小組討論,共同完成“任務一”。討論結束后,請各組派代表分享你們的線索和推測。每個組的劇本對應一個角色,6個小組的劇本角色如下。旁觀者角色:同社團成員小郭,隔壁班同學小張,同班同學小李和小麗、同桌小蘭。被欺凌的當事人小童。劇本內容示例(以某個組的劇本為例)。第一組:同社團成員小郭提供的線索我和小童都是音樂社的,近來有人傳“小話”,說小童不好相處,有時候還陰沉沉的。我和他接觸之后,發現小童很好相處。但是社團競選骨干的時候,我發現沒什么人給小童投票。任務一:1.小郭看到、聽到這些,會想到什么?請用關鍵詞表示,寫在圓形卡紙上,一張卡紙寫一個關鍵詞,哪些線索佐證了關鍵詞,將其寫在方形卡紙上。2.小郭會幫小童嗎?為什么?教師在課件上依次展現各小組的線索,拿到相應線索的小組派代表依次分享關鍵詞和證據,貼在黑板上,領到旁觀者角色的小組需要說明幫或不幫的理由,教師板書記錄幫與不幫的小組數量。生1(代入同社團成員小郭):我們組的關鍵詞是傳謠。證據是在小郭眼里,小童的言行舉止和大家所傳的不一致。作為小郭,我會選擇幫小童,因為小童被謠言影響了,我很同情他。生2(代入隔壁班同學小張):我們組的關鍵詞是校園霸凌。證據是小張看到小童被人起“肥豬”之類的外號,還發生了肢體沖突,比如有人故意推搡他。作為小張,我選擇不幫,因為我和他不熟,這件事與我的關系不大。生3(代入同班同學小李):我們組的關鍵詞是霸凌。證據是小李知道班上有幾個同學故意刁難小童,而且被“盯上”后基本擺脫不了。作為小李,我選擇不幫,因為我怕自己成為下一個小童。生4(代入同班同學小麗):我們組的關鍵詞是孤立。證據是小麗看到網上有人說小童和混混有聯系,讓大家都遠離小童。作為小麗,我選擇不幫,因為我不知道傳言的真偽,還需再進一步觀察。生5(代入同桌小蘭):我們組的關鍵詞是同情。證據是小蘭看到小童手上有傷,推測小童可能和人發生了肢體沖突,而且小童上課回答問題時會有人嘲笑他,排擠他。作為小蘭,我選擇不幫,其一是因為不知道該怎么助他,其二是因為想“隨大流”。生6(代入小童本人):我們組的關鍵詞是校園霸凌。證據是小童本人在日記中寫道:一直有人在用我的東西,大家還忽視冷落我,給我起外號,我反抗了但無濟于事。師追問:從日記中你曾看到有人幫過你嗎?生6(代入小童本人):幾乎沒有。師:恭喜大家成功還原了事件,看到小童經歷了校園欺凌,也看到了旁觀者們的態度。教師小結校園欺凌的表現形式和特征,在各組貼的關鍵詞中板書“校園欺凌”四個字(以下為板書內容)。語言欺凌:起侮辱性外號、傳謠、嘲笑……肢體欺凌:推搡、肢體沖突……關系欺凌:排斥、孤立……網絡欺凌;在網上發布不實信息……校園欺凌的特征:反復、惡意、當事人無法反抗。環節二:新的線索學生成功還原事件真相,劇情繼續推進。教師呈現新線索:小童的另一部分日記、心理測評報告。日記示例:“睡不著,閉上眼睛就是他們看著我冷笑的樣子……我不敢和爸媽說……走在上學路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墳墓……”心理測評報告顯示小童中度抑郁,有自殺意念,有自傷行為。師:最終,小童休學了。就這樣消失在了大家的視野中,仿佛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看到小童的遭遇,你會用哪幾個詞來描述你的感受?生7:憤怒。霸凌者的無端惡意讓一個無辜的人變成這樣,而他們在這個過程中變本加厲,那些旁觀者只是看著卻無所作為,雖然可以理解……但是太令人氣憤了,卻又很無奈。生8:痛心。小童本來不用遭受這些,但現在他的生活變成了無法逃脫的牢籠,太難受了。教師呈現另一個線索:有人發現小童曾經點贊過這樣一個視頻。教師播放視頻:《在校園霸凌中,不存在“旁觀者”概念》。師:這個視頻中哪句話引起了小童的共鳴?生: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教師總結:是的,旁觀者的沉默其實是對欺凌者的縱容。師:如果還有一次機會可以改變劇本中人物的行為,你覺得改變誰最能讓小童得到好結局?生9:同桌小蘭,作為同桌,她離小童最近,能第一時間發現異常,悄悄給予關心或者告訴老師。生10:同社團的小郭,首先,他覺得小童很好相處,對他沒有偏見。另外,他和小童班里的人沒有太多利益牽扯,能更客觀地把事實真相公之于眾。生11:同班同學小李,他一開始就知道班上有幾個同學品行惡劣,他完全可以在剛出現苗頭的時候就做出一些行動,將欺凌扼殺在搖籃里。設計意圖通過還原事件真相,讓學生認識到校園欺凌的特征,并在沉浸式的互動中,對被欺凌者和旁觀者的想法和感受有更深的理解,提高對校園欺凌嚴峻性的認知,喚起作為旁觀者“站出來”的責任感。03“義”起行動:回到過去師: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我們的劇本殺還在繼續。現在,請大家從劇本中的角色脫離出來,我們要帶著自己的性格、思想和能力,回到過去,成為小童身邊無數個旁觀者之一。這一次,我們的行動也許能改變點什么。每個同學拿到三張責任卡,同學根據責任卡上的描述與自己的相符程度,翻到劇本第二頁,在卡牌頁擺放責任卡。三張責任卡內容設計如下。責任卡1:我有責任去管(或幫助解決)欺凌事件。責任卡2:如果有人在欺凌別人,我應該去阻止他。責任卡3:我認為我應該去幫助那些正在被欺凌的同學。師:請仔細閱讀每張責任卡上的描述,根據這些描述與自己的匹配程度,分別將責任卡放在責任卡區的對應格子上。一共有4個格子,對應的“就是我”“有點像我”“不太像我”“這不是我”。每個格子放的責任卡數量沒有限制。在學生擺放完畢后,教師說明如何用責任卡計算責任分。師:責任分的計分規則如下,責任卡區的每個格子對應著不同的賦分。放在“這就是我”對應格子的,每張卡得3分,放在“有點像我”對應格子的,每張卡得2分,放在“不太像我”對應格子的,每張卡得1分,放在“這不是我”對應格子的卡片不計分。請將算好的責任分寫在責任卡區下方的空格中。學生計算完各自的責任分后,教師統計全班責任分最高的同學。師:想請這位責任分最高,很有責任感的同學來分享一下,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幫小童?生12:如果小童被欺凌了,我可能會想辦法制止,然后安慰小童。再悄悄去找老師,把小童被欺凌的事情跟老師說。如果還不夠的話,我會報警求助。教師小結學生所說的幫助行為,并補充介紹干預欺凌可以考慮的五個方面。1.直接介入:在欺凌現場觀察能否做些什么直接干預欺凌或制止欺凌。2.分散注意:在欺凌現場觀察能否做些什么間接影響欺凌事件的發展或暫停欺凌。3.事后關懷:想想被欺凌者需要哪些慰藉,給予關懷。4.求助他人:有哪些外援能夠提供支持和幫助。5.記錄佐證:能收集哪些可提供支持的證據,如何獲取。教師讓學生在空白的行動卡上寫下自己能力范圍內的、具體可操作的行動,一張行動卡寫一個行動。填寫完后,讓學生記錄自己寫的行動卡的數量,作為自己的行動分,記錄在行動卡區下方的空格處。各小組采用小組接力的形式,將不重復的行動卡貼到教室黑板的對應類別下。一組一條,若沒有補充就跳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如,旁觀者需要保護好自身安全,所獲得的錄音錄像證據需要事后詢問小童本人是否愿意曝光。小組接力結束后,讓學生計算自己的責任分和行動分乘積。教師統計責任分乘以行動分不等于零的人數和最高分。師小結:我看到這次站出來的旁觀者數量十分可觀。只要每個人有一點責任感,掌握適當的介入方式,就可能改變被欺凌者孤立無援的境地。教師揭示隱藏任務:請責任分和行動分乘積最高的同學示范自己其中一張行動卡上的內容,要求表情、語氣、肢體語言到位。生13(示范如何告訴政教處老師):老師,我想請你幫個忙。我們班上的同學小童被欺凌了,有人給他起侮辱性外號、造謠與他有關的事情,有人孤立排擠他,最近我還發現他手上有傷口。他的狀態很不好,老師你可以幫幫他嗎?教師予以認可,總結發言學生的態度、語氣、措辭等,全班同學掌聲支持。達成隱藏任務后,教師播放視頻:《遭遇校園霸凌應該怎么辦?你的未來,我守護!》節選片段,通過視頻對《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進行說明。教師展示數據:81.4%的中學生曾經做過校園欺凌事件的旁觀者,34.7%的學生曾多次旁觀過校園欺凌事件。旁觀者積極干預,有效制止和結束校園欺凌概率達57%!教師小結:法律和研究結果為制止欺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設計意圖通過量表的題項具體化評估學生的責任感,在系統的干預欺凌方法的引導下,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自己能力范圍內可以做到的干預校園欺凌的舉措,并理解干預時需要注意的細節。04總結升華:劇本與現實教師呈現關于小童的開放式結局:劇本的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當時的小童遇到了你們,也許他就不會有這樣的結局,他會擁有正常的校園生活,可能還會有自己的好朋友……師總結:在我們身邊,類似小童所經歷的事情或許正在默默發生著。旁觀者這堵“背景墻”,可以是冰冷的,也可以像今天教室里的這塊黑板一樣,是滾燙的,而這堵“背景墻”,恰恰也是抵御欺凌這場雪崩最有力的武器。我們每一個旁觀者都是欺凌事件中的變數,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次選擇,都可能改變被欺凌者的人生。設計意圖點題并升華主題,強化學生積極干預校園欺凌事件、創造和諧校園環境的責任意識。活動感悟本活動的理論基礎是旁觀者五階段干預模型,這一理論模型緊密貼合校園欺凌事件中旁觀者的心理和行為特征,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旁觀者干預行為選擇的遞進和相互之間的關聯。活動過程由法律和研究數據進行支持,做到有理可據,有法可依。活動設計形式新穎。本活動采用了劇本殺的形式,借助當下在學生中流行的游戲方式將校園欺凌問題融入其中,環節間過渡自然,環環緊扣,通過線索推理、使用卡牌等形式,讓學生在游戲化的情境中沉浸式地理解校園欺凌的特點和影響,增加了趣味性和吸引力。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度高。作為一課時的活動,課堂環節是比較緊湊的,在活動過程中,學生需要緊跟節奏,充分參與其中。同時,在劇本殺的設定下,學生可以在一個開放、安全的環境中自由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沒有任何壓力與束縛,學生的表達都是自發、真實的。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會更加深入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影響力,有體驗,有感悟,有收獲。活動設計抵御雪崩的背景墻——劇本殺在高中校園欺凌心理輔導課中的運用活動理念近年來,校園欺凌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校園欺凌是指在校園中一個或多個學生有意地、反復地對弱勢的學生施以負面行為的現象。它不僅給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傷害,還給學校管理帶來諸多困擾。《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提到,應促進高中生人際的積極反應和體驗[1]。在校園欺凌事件中,旁觀者群體往往占比最多,多項研究表明旁觀者群體中的積極干預行為是預防校園欺凌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活動的目的在于促進校園欺凌中旁觀者的積極干預行為。活動的理論基礎是學者Latane和Darley[2]提出的旁觀者干預模型,包括注意事件(旁觀者是否注意到該事件)、解釋事件(是否將事件解釋為緊急事件)、接受責任(是否承擔介入該事件的責任)、干預方法(是否能夠獲取介入事件的知識、技能他人支持等)、干預行為(是否決定采取干預行動)這五個階段。旁觀者五步干預行為的選擇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每一步選擇都會直接影響旁觀者下一步是否積極介入欺凌事件。本課以該五階段模型為基礎,貫穿始終。本課借助當下在學生中流行的劇本殺這一載體,通過情境代入、小組討論、自我評估、多媒體演示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校園欺凌的特點和影響。活動中選用的校園欺凌事例基于校園欺凌的四大類別:言語欺凌、肢體欺凌、關系欺凌、網絡欺凌。還原事情真相的搜證環節對應“注意事件”和“解釋事件”兩個階段,讓學生意識到怎樣的行為會被定義為校園欺凌。“接受責任”這一階段,通過引起對被欺凌者的共情激發學生阻止校園欺凌的責任感,并引用“旁觀者干預量表”[3]中評估責任感的三個條目,借助卡牌的形式讓學生評估自我責任感。“干預方法”階段以5D干預法(direct,即直接介入;distract,即分散注意;delegate,即求助他人;delay,即事后關懷;document,即記錄佐證)為基礎,讓學生掌握作為旁觀者可以采取的具體干預措施。最后加入法律和研究數據進行佐證,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積極干預行為,活動目標1.了解校園欺凌的特征,認識到校園欺凌的嚴重性。2.掌握作為旁觀者可以采取的積極干預措施。3.喚起責任心,作為旁觀者能夠積極抵制校園欺凌。活動方法劇本殺,小組討論法,多媒體演示。活動準備將學生分成6組,每組的椅子按小組圍成圈,每組分配彩筆、角色劇本、討論紙、卡牌。活動對象高一年級學生活動過程01校園版劇本殺:引出話題在課前進行團體約定:仔細傾聽,積極參與,認真思考,真誠表達。師:在今天的課堂中,我們將一起來進行一場校園版劇本殺。這是一個推理、策略類劇本,名為《抵御雪崩的背景墻》。有多少同學之前接觸過劇本殺?在簡單統計學生對劇本殺的了解程度后,教師介紹本節課劇本殺規則:每個人都會拿到某一角色的劇本,請代入劇本角色,對他們的心理、行為進行推測分析;為獲得最佳參與體驗,未經老師允許,請勿隨意翻閱劇本和道具;劇本殺活動的目標是所有人合力完成各項任務,推動劇情發展。設計意圖活躍課堂氣氛,以劇本殺形式開場激發學生興趣,使之逐步打開心扉,在后續閱讀劇本時更有代入感。02事件還原:推理驗證環節一:線索公開教師呈現故事背景,各小組根據劇本線索,還原事件真相。師:高一學生小童這兩個月來一直獨來獨往,成績也大幅度下降。最近,小童已經好幾天不來學校了。我們需要齊心協力,還原小童所經歷的事情。現在,請大家翻開劇本的第一頁,閱讀劇情,小組討論,共同完成“任務一”。討論結束后,請各組派代表分享你們的線索和推測。每個組的劇本對應一個角色,6個小組的劇本角色如下。旁觀者角色:同社團成員小郭,隔壁班同學小張,同班同學小李和小麗、同桌小蘭。被欺凌的當事人小童。劇本內容示例(以某個組的劇本為例)。第一組:同社團成員小郭提供的線索我和小童都是音樂社的,近來有人傳“小話”,說小童不好相處,有時候還陰沉沉的。我和他接觸之后,發現小童很好相處。但是社團競選骨干的時候,我發現沒什么人給小童投票。任務一:1.小郭看到、聽到這些,會想到什么?請用關鍵詞表示,寫在圓形卡紙上,一張卡紙寫一個關鍵詞,哪些線索佐證了關鍵詞,將其寫在方形卡紙上。2.小郭會幫小童嗎?為什么?教師在課件上依次展現各小組的線索,拿到相應線索的小組派代表依次分享關鍵詞和證據,貼在黑板上,領到旁觀者角色的小組需要說明幫或不幫的理由,教師板書記錄幫與不幫的小組數量。生1(代入同社團成員小郭):我們組的關鍵詞是傳謠。證據是在小郭眼里,小童的言行舉止和大家所傳的不一致。作為小郭,我會選擇幫小童,因為小童被謠言影響了,我很同情他。生2(代入隔壁班同學小張):我們組的關鍵詞是校園霸凌。證據是小張看到小童被人起“肥豬”之類的外號,還發生了肢體沖突,比如有人故意推搡他。作為小張,我選擇不幫,因為我和他不熟,這件事與我的關系不大。生3(代入同班同學小李):我們組的關鍵詞是霸凌。證據是小李知道班上有幾個同學故意刁難小童,而且被“盯上”后基本擺脫不了。作為小李,我選擇不幫,因為我怕自己成為下一個小童。生4(代入同班同學小麗):我們組的關鍵詞是孤立。證據是小麗看到網上有人說小童和混混有聯系,讓大家都遠離小童。作為小麗,我選擇不幫,因為我不知道傳言的真偽,還需再進一步觀察。生5(代入同桌小蘭):我們組的關鍵詞是同情。證據是小蘭看到小童手上有傷,推測小童可能和人發生了肢體沖突,而且小童上課回答問題時會有人嘲笑他,排擠他。作為小蘭,我選擇不幫,其一是因為不知道該怎么助他,其二是因為想“隨大流”。生6(代入小童本人):我們組的關鍵詞是校園霸凌。證據是小童本人在日記中寫道:一直有人在用我的東西,大家還忽視冷落我,給我起外號,我反抗了但無濟于事。師追問:從日記中你曾看到有人幫過你嗎?生6(代入小童本人):幾乎沒有。師:恭喜大家成功還原了事件,看到小童經歷了校園欺凌,也看到了旁觀者們的態度。教師小結校園欺凌的表現形式和特征,在各組貼的關鍵詞中板書“校園欺凌”四個字(以下為板書內容)。語言欺凌:起侮辱性外號、傳謠、嘲笑……肢體欺凌:推搡、肢體沖突……關系欺凌:排斥、孤立……網絡欺凌;在網上發布不實信息……校園欺凌的特征:反復、惡意、當事人無法反抗。環節二:新的線索學生成功還原事件真相,劇情繼續推進。教師呈現新線索:小童的另一部分日記、心理測評報告。日記示例:“睡不著,閉上眼睛就是他們看著我冷笑的樣子……我不敢和爸媽說……走在上學路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墳墓……”心理測評報告顯示小童中度抑郁,有自殺意念,有自傷行為。師:最終,小童休學了。就這樣消失在了大家的視野中,仿佛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看到小童的遭遇,你會用哪幾個詞來描述你的感受?生7:憤怒。霸凌者的無端惡意讓一個無辜的人變成這樣,而他們在這個過程中變本加厲,那些旁觀者只是看著卻無所作為,雖然可以理解……但是太令人氣憤了,卻又很無奈。生8:痛心。小童本來不用遭受這些,但現在他的生活變成了無法逃脫的牢籠,太難受了。教師呈現另一個線索:有人發現小童曾經點贊過這樣一個視頻。教師播放視頻:《在校園霸凌中,不存在“旁觀者”概念》。師:這個視頻中哪句話引起了小童的共鳴?生: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教師總結:是的,旁觀者的沉默其實是對欺凌者的縱容。師:如果還有一次機會可以改變劇本中人物的行為,你覺得改變誰最能讓小童得到好結局?生9:同桌小蘭,作為同桌,她離小童最近,能第一時間發現異常,悄悄給予關心或者告訴老師。生10:同社團的小郭,首先,他覺得小童很好相處,對他沒有偏見。另外,他和小童班里的人沒有太多利益牽扯,能更客觀地把事實真相公之于眾。生11:同班同學小李,他一開始就知道班上有幾個同學品行惡劣,他完全可以在剛出現苗頭的時候就做出一些行動,將欺凌扼殺在搖籃里。設計意圖通過還原事件真相,讓學生認識到校園欺凌的特征,并在沉浸式的互動中,對被欺凌者和旁觀者的想法和感受有更深的理解,提高對校園欺凌嚴峻性的認知,喚起作為旁觀者“站出來”的責任感。03“義”起行動:回到過去師: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我們的劇本殺還在繼續。現在,請大家從劇本中的角色脫離出來,我們要帶著自己的性格、思想和能力,回到過去,成為小童身邊無數個旁觀者之一。這一次,我們的行動也許能改變點什么。每個同學拿到三張責任卡,同學根據責任卡上的描述與自己的相符程度,翻到劇本第二頁,在卡牌頁擺放責任卡。三張責任卡內容設計如下。責任卡1:我有責任去管(或幫助解決)欺凌事件。責任卡2:如果有人在欺凌別人,我應該去阻止他。責任卡3:我認為我應該去幫助那些正在被欺凌的同學。師:請仔細閱讀每張責任卡上的描述,根據這些描述與自己的匹配程度,分別將責任卡放在責任卡區的對應格子上。一共有4個格子,對應的“就是我”“有點像我”“不太像我”“這不是我”。每個格子放的責任卡數量沒有限制。在學生擺放完畢后,教師說明如何用責任卡計算責任分。師:責任分的計分規則如下,責任卡區的每個格子對應著不同的賦分。放在“這就是我”對應格子的,每張卡得3分,放在“有點像我”對應格子的,每張卡得2分,放在“不太像我”對應格子的,每張卡得1分,放在“這不是我”對應格子的卡片不計分。請將算好的責任分寫在責任卡區下方的空格中。學生計算完各自的責任分后,教師統計全班責任分最高的同學。師:想請這位責任分最高,很有責任感的同學來分享一下,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幫小童?生12:如果小童被欺凌了,我可能會想辦法制止,然后安慰小童。再悄悄去找老師,把小童被欺凌的事情跟老師說。如果還不夠的話,我會報警求助。教師小結學生所說的幫助行為,并補充介紹干預欺凌可以考慮的五個方面。1.直接介入:在欺凌現場觀察能否做些什么直接干預欺凌或制止欺凌。2.分散注意:在欺凌現場觀察能否做些什么間接影響欺凌事件的發展或暫停欺凌。3.事后關懷:想想被欺凌者需要哪些慰藉,給予關懷。4.求助他人:有哪些外援能夠提供支持和幫助。5.記錄佐證:能收集哪些可提供支持的證據,如何獲取。教師讓學生在空白的行動卡上寫下自己能力范圍內的、具體可操作的行動,一張行動卡寫一個行動。填寫完后,讓學生記錄自己寫的行動卡的數量,作為自己的行動分,記錄在行動卡區下方的空格處。各小組采用小組接力的形式,將不重復的行動卡貼到教室黑板的對應類別下。一組一條,若沒有補充就跳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如,旁觀者需要保護好自身安全,所獲得的錄音錄像證據需要事后詢問小童本人是否愿意曝光。小組接力結束后,讓學生計算自己的責任分和行動分乘積。教師統計責任分乘以行動分不等于零的人數和最高分。師小結:我看到這次站出來的旁觀者數量十分可觀。只要每個人有一點責任感,掌握適當的介入方式,就可能改變被欺凌者孤立無援的境地。教師揭示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關+于“三極模式”信息傳播格局探微
- KORG+M3用戶使用手冊
- 2025年全媒體運營師高級模擬試卷:全媒體內容策劃與網絡內容審核
- 骨科專科護理門診
- 基礎護理學2.填空題復習試題及答案
- 德語歐標B2024-202年情景對話專項訓練試卷及解析
- 患者出入院護理流程與管理
- 2025年注冊消防工程師技術實務火災風險評估難點試題解析
- 2025年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高級模擬試題集:機器人編程與維護技能提升策略
- 2025年MSOffice心態調整建議試題與答案
- 2016年社區獲得性肺炎(CAP)指南解讀與抗生素應用
-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張拉記錄
- GB/T 41028-2021航空航天流體系統液壓軟管、管道和接頭組件的脈沖試驗要求
- GB/T 28728-2012溶液聚合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SBR)微觀結構的測定
- 化工環境保護與及安全技術概論考試題及答案
- 領退轉款賬戶確認書
- 精益生產精管理培訓課件
- 監理大綱(綜合)
- 鉗工技能-刮削與研磨課件
- 浙大中控DCS系統AdvanTrol-Pro軟件培訓-編程綜合編程案例課件
- 2021版《安全生產法》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