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檢測卷07 變異與進化(原卷版)_第1頁
單元檢測卷07 變異與進化(原卷版)_第2頁
單元檢測卷07 變異與進化(原卷版)_第3頁
單元檢測卷07 變異與進化(原卷版)_第4頁
單元檢測卷07 變異與進化(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單元變異與進化單元練(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下表是2005-2008年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在某醫院住院患者中的使用情況統計。下列敘述錯誤的是()年份2005200620072008住院患者該類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0.0740.120.140.19某種細菌對該類抗生素的耐藥性/%2.66.1110.925.5A.該細菌的耐藥性不斷增強體現了生物的適應性B.抗生素直接對細菌的耐藥性基因進行選擇使耐藥基因頻率增大C.濫用抗生素是細菌耐藥性增強的重要原因D.開發新的抗生素有助于解決細菌耐藥性增強的問題2.某昆蟲種群由于外界因素的改變,被分割成甲、乙兩個種群。分割后的兩個種群中A基因的基因頻率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原種群個體的基因型可能不只一種B.甲種群中的顯性性狀個體更適應所處的環境C.0~T過程中,甲、乙種群均發生了進化D.T時刻將甲、乙種群混合,A基因的基因頻率恢復到0.53.油菜物種甲(2n=20)與乙(2n=16)通過人工授粉雜交,獲得的幼胚經離體培養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處理丙的頂芽形成幼苗丁,待丁開花后自交獲得后代戊若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丙的頂芽細胞中紡錘體的形成受到抑制,染色體數目加倍B.幼苗丁細胞分裂后期,細胞中含有18條染色體C.丙到丁發生的染色體變化,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過程未經過地理隔離,因而戊不是新物種4.科學理論的形成往往需要科學觀察與歸納概括的結合,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施萊登和施旺運用了不完全歸納法提出了細胞學說B.艾弗里通過實驗觀察歸納得出DNA是主要的進傳物質C.“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這一結論的得出運用了歸納法D.根據比較解剖學證據可歸納得出部分生物有共同祖先5.地球上現存的細胞生物具有共同祖先。下列不屬于該觀點的分子水平證據的是(

)A.所有細胞生物共用一套遺傳密碼B.核糖體是所有細胞生物合成蛋白質的機器C.ATP與ADP的相互轉化是所有細胞生物細胞的能量供應機制D.所有細胞生物的DNA均由脫氧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而成6.達爾文發現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生活著13種地雀,這些地雀的喙差別很大。DNA分析證實,約一百萬年前,這些地雀的共同祖先從南美大陸遷徙至此,形成了不同島上的初始種群。根據以上資料,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進化是生物個體表型的改變B.地雀喙的形態與結構的改變標志著新物種的形成C.由于擁有共同的祖先,故不同島嶼上不同地雀初始種群的基因頻率相同D.由于不同島嶼上食物種類不同,導致地雀喙的外形朝特定方向發生變異7.下列關于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敘述錯誤的是()A.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都是可遺傳的變異,但突變的基因不一定遺傳給子代B.基因突變的隨機性表現在一個基因可突變為多個等位基因C.基因重組一般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D.基因重組不能產生新基因,但可通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等產生新的基因型8.油菜物種甲(2N=20)與乙(2N=16)通過人工授粉雜交,將獲得的幼胚經離體培養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處理丙的頂芽形成幼苗丁,待丁開花后自交獲得后代戊若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幼苗丙細胞中有18條染色體,屬于單倍體B.通常幼苗丁以及它們的后代戊都應該是純合子C.丙到丁發生的染色體變化,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過程未經過地理隔離,因而戊不是新物種9.東亞飛蝗是主要的農業害蟲之一,生產中經常使用農藥對東亞飛蝗進行防治。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農藥會誘導東亞飛蝗產生多種抗藥性突變類型B.農藥的種類不同,東亞飛蝗種群的基因頻率變化的方向可能不同C.農藥的使用相當于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東亞飛蝗的基因型D.長期使用農藥,必然會使東亞飛蝗進化成為一個新物種10.某遺傳病的遺傳涉及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已知I1的基因型為AaBB,且II2與II3婚配的子代不會患病。根據系譜圖,推斷正確的是(

正常男性□正常女性O患病男性圖患病女性A.I3的基因型一定為AABbB.II2的基因型一定為aaBBC.III1的基因型可能為AaBb或AABbD.III2與基因型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為3/1611.2-氨基嘌呤(2-AP)是一種常見的堿基類似物,一般情況下與胸腺嘧啶配對,還與胞嘧啶配對。將野生型大腸桿菌培養在含有2-AP的培養基中,得到了精氨酸合成缺陷型、鏈霉素抗性、乳糖不能利用等多種突變體。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2-AP屬于化學誘變劑,可以提高突變率B.突變體經2-AP處理后可能會得到野生型大腸桿菌C.突變體的出現體現了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D.2-AP可使DNA分子發生堿基對C—G與T一A之間的替換12.西瓜(2n)的黃瓤(R)和紅瓢(r)是一對相對性狀,育種人員培育三倍體黃瓤西瓜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若F1中發現三倍體西瓜植株,則其變異類型屬于染色體變異B.秋水仙素可滴在F1幼苗的芽尖部位,因為該部位有絲分裂旺盛,容易變異C.植株戊的基因型有四種,其中符合要求的三倍體黃瓤西瓜占1/2D.與植株甲相比,植株戊所結黃瓤西瓜較大,蛋白質和糖類等含量有所增加13.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c-myc、p16等基因的異常改變會導致結腸癌的發生。其中c-myc基因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其過度表達可引起細胞癌變;p16基因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結腸癌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B.健康人的基因組中不存在c-myc基因和p16基因C.推測c-myc基因是抑癌基因,p16基因是原癌基因D.推測結腸癌患者體內的p16基因一定呈高表達狀態14.一個基因型為AaXBY的精原細胞進行減數分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如果在減數分裂I一條X染色體上出現了B和b,則一定是發生了隱性突變B.如果在減數分裂I后期,A和a沒有分離,則該細胞完成減數分裂后可能會產生只含Y染色體的精細胞C.如果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一條染色體上含A和a,則一定是減數分裂I前期互換引起的D.如果產生了一個基因型為aXBY的精子,則發生的生物變異類型是染色體數目變異15.人類(2n=46)14號與21號染色體二者的長臂在著絲點處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該染色體攜帶者具有正常的表型,但在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中,其細胞中形成復雜的聯會復合物(如圖),在進行減數分裂時若該聯會復合物的染色體遵循正常的染色體行為規律(不考慮交叉互換),下列關于平衡易位染色體攜帶者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上述變異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B.上述變異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C.男性攜帶者的次級精母細胞中含有23條染色體D.女性攜帶者的卵子可能有6種類型(只考慮圖中的3種染色體)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16.根據以下兩段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某種蛾易被蝙蝠捕食,若干年之后,此種蛾中的一部分當感受到蝙蝠的超聲波時,便會運用復雜的飛行模式逃脫危險,其身體也發生了一些其他改變。當人將變化后的蛾與祖先蛾交配后,產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蛙是幼體生活于水中,成體生活于水中或陸地上的動物。由于劇烈的地質變化,使某種蛙生活的水體分開,蛙被隔離為兩個種群。若干年之后,這兩個種群不能自然交配。(1)現代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2)這兩則材料中發生的相似事件是___________。A.適應輻射 B.地理隔離 C.生存斗爭 D.生殖隔離(3)在材料一中,蛾復雜飛行模式的形成是的結果。(4)下表為V基因在種群A和B中的基因型個體數。則Va在A種群中的頻率是。基因型A種群/個B種群/個VaVb2000VaVa50120VbVc100200VcVc15050VaVc10080(5)材料二的兩個種群是否形成新物種(是/否)。就新物種的形成而言,主要包括、自然選擇、三個環節。17.我國鹽堿地規模大,但主要糧食作物難以生長。下圖是某科研小組嘗試利用普通水稻(2n=24)培育耐鹽水稻新品種的育種方案,據圖回答:

(1)過程①所示育種方法稱為該方法能創造人類需要的生物新品種是因為基因突變能產生.(2)若過程①處理并篩選得到的耐鹽植株經基因檢測是由于單基因突變導致的,且耐鹽性狀由顯性基因控制,則過程②的目的是。(3)過程③中花藥離體培養形成的單倍體植株與正常植株相比,表現出的特點,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4)互花米草是我們常見的耐鹽植物,在沿海灘涂大量分布。有人嘗試利用互花米草與水稻雜交獲得耐鹽水稻,但很難成功,這是因為互花米草與水稻之間存在著。生物是不斷進化的,決定進化的方向。通過漫長的過程形成了生物多樣性,互花米草有許多相對性狀,體現了多樣性。18.非洲大草原不僅草木茂盛,而且還生活著多種食草動物(如羚羊、大象、犀牛等)和食肉動物(如獅子、獵豹等),這些動物都具有自己生存的技能,如羚羊通過快速奔跑躲避獵豹的捕食,而獵豹以更快的奔跑速度進行捕獵。回答下列問題:(1)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有性生殖作為一種新的繁殖方式出現后,生物進化的速度明顯加快,原因是。(2)大型食草動物的食性比較廣,會啃食多種植物。這種捕食活動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在這個過程中,捕食者使物種多樣性增加的方式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非洲草原上犀牛數量近幾年明顯減小,專家提出要加以保護,這是在層次上保護生物的多樣性,而生物多樣性是的結果(3)比較草原上幾種不同動物的DNA序列,可以確定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如圖為編碼甲、乙、丙三種動物呼吸酶的部分基因片段、DNA單鏈及DNA單鏈中的堿基序列。如果讓c′鏈和b′鏈分別與a鏈混合,根據實驗結果可推測:與甲的親緣關系較近的動物是,上述研究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水平上的證據。(4)若該草原發生了嚴重的火災,則可能會導致層次的生物多樣性降低。(5)草原上某昆蟲灰體(B)對黑體(b)為顯性,在沒有遷入遷出、突變和選擇等條件下,一個由純合昆蟲組成的大種群個體間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體6400只,黑體3600只。F1中b的基因頻率為,Bb的基因型頻率為;如果該種群出現個體遷出現象,那么該種群會不會進化?為什么?。19.根據下列材料回答有關生物進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問題。材料1:某種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萬年之后,此種蛾中的一部分當感受到蝙蝠的超聲波時,便會運用復雜的飛行模式,逃脫危險,其身體也發生了一些其他改變。當人工使變化后的蛾與祖先蛾交配后,產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2:蛙是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可生活在水中或陸地的動物。由于劇烈的地質變化,使某種蛙生活的水體分開,蛙被隔離為兩個種群。千百萬年之后,這兩個種群不能自然交配。根據以上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1)材料1中,蛾復雜飛行模式的形成是的結果。(2)材料2中的這兩個種群是否已經進化為兩個不同的物種?,其依據是。(3)在材料2中,若發生劇烈地質變化后,其中一個蛙種群生活的水體逐漸干涸,種群中個體數減少,導致該種群的變小。(4)下表為某基因在種群A和B中的基因型及其個體數。基因型XDXDXDXdXdXdXDYXdYA種群(個)20050100180170B種群(個)01602000270D基因在A種群中的頻率為。你認為造成B種群的基因型分布的最可能原因是(合理即可)。三、非選擇題組20.乳糖不耐受是因缺乏乳糖酶(LCT)而造成進食乳汁后出現腹脹、腹瀉等癥狀的現象。一對夫婦(Ⅱ-2和Ⅱ-3)發現其新生兒Ⅲ-1進食母乳后有乳糖不耐受現象,經醫生診斷患有單基因遺傳病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癥。圖7為該家庭相關的系譜圖,相應的LCT基因用A/a表示。(1)為Ⅱ-2和Ⅱ-3夫婦進行遺傳咨詢,正確的流程是。①系譜分析確定遺傳方式②了解家族成員患病史③提出預防措施④估計二胎患病風險率(2)據圖分析,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癥的遺傳方式是。II-3的基因型為,她的初級卵母細胞含有個致病基因。(3)若Ⅱ-2和Ⅱ-3再生育一胎,這個孩子患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癥的概率為。(4)Ⅱ-3懷二胎后經胎兒細胞檢測確認胎兒的LCT基因型與Ⅲ-1相同。下列觀點和建議合理的是__________。(多選)A、該胎兒出生后進食母乳易出現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B、患病兒腸道缺乏乳糖酶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C、建議產婦立即終止妊娠,避免患病兒出生D、建議產婦繼續妊娠,提前準備乳糖水解配方奶粉大多數人和哺乳動物出生時LCT基因的表達量最大,斷奶后表達量逐漸降低,至成年期時表現成年型乳糖不耐受。據調查,全球多數成年人口為乳糖不耐受,只有約25%因LCT基因中的堿基序列發生改變而在成年后表現為乳糖耐受。(5)哺乳動物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