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復習語文七年級上冊【古詩文】+ 【文學常識】+ 【字音字形】_第1頁
期中復習語文七年級上冊【古詩文】+ 【文學常識】+ 【字音字形】_第2頁
期中復習語文七年級上冊【古詩文】+ 【文學常識】+ 【字音字形】_第3頁
期中復習語文七年級上冊【古詩文】+ 【文學常識】+ 【字音字形】_第4頁
期中復習語文七年級上冊【古詩文】+ 【文學常識】+ 【字音字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上期中復習【古詩文】+【文學常識】

+【字音字形】

01課內外古詩詞

觀滄海

L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主題概述。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通過勾畫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

象,表現了意氣昂揚的豪邁感情和開闊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

遠大抱負。

2.品析“水何澹澹,山島竦峙”一句。

此句是寫觀滄海時所見的全景。海水蕩漾,是動態:山島聳立,是靜態。

這兩句相互映襯,動靜結合,顯示出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兩句詩在寫法上有何

突出的特色?試分析。

這兩句寫的是虛景,詩人借助豐富的想象,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更加宏偉

的境界。寥寥十六字將天連水,水連天,浩浩蕩蕩、無邊無際的滄海之景描

繪得蔚為壯觀。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張,展現了一個極其開闊博大的

意境,不僅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與遠大

的政治抱負。

默寫考點

1.《觀滄海》中,最能表達作者博大胸襟(遠大抱負)的句子是:日月

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2.《觀滄海》一詩中,描寫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樹木從生,百草豐茂。

3.《觀滄海》一詩中寫大海水波動蕩,山島高聳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

澹,山島竦峙。

4.《觀滄海》一詩中對景物作總寫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5.《觀滄海》一詩中詳細寫詩人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樹木從生,百草

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6.《觀滄海》一詩中描寫詩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

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7.《觀滄海》一詩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但是也有兩句詩是敘事的,

這兩句詩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主題概述。

詩作中詩人選取了楊花、子規、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

個朦朧的夢境,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聽說友人被貶時的惆悵與同

情,并給予友人關切與安慰。

2.品析“楊花落盡子規啼”一句。

這句是景物描寫,楊花飄落、子規啼鳴,點明時令。景物獨取漂泊不定

的楊花和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既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切合當時

情事,又融情于景,表現出詩人對好友的關切和同情。

3.請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這兩句詩緊承上文,集中抒發了詩人對好友被貶的同情和掛念。詩人發

揮想象,把明月想象成寄托“愁心”的載體,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

明月成為自己的化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起到邊遠荒涼的地方去,生動形

象地表達出詩人真摯而強烈的感情。

默寫考點

1.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達對友

人不幸遭貶的深切同情與關懷的名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2.詩中借景抒情蘊含飄零之感.離別之恨.遷謫之遠的詩句是:楊花落盡

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3.詩中將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離愁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4.詩中寫景兼點時令,含有漂泊之感、離別之恨的句子:楊花落盡子規

啼,而“聞道龍標過五溪”一句寫聞訊,暗含悲痛之意,表現旅途艱難。

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主題概述。

本詩寫舟行江中的所見所感。詩人通過描寫長江雄奇壯闊的風景,抒發

了旅途之中的思鄉之情。

2.從煉字的角度賞析“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這兩句煉字講究,意境開闊。“平”“闊”“正”“懸”四個字用的極

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春潮涌漲,江

水浩渺,風帆鼓吹,船上人的視野也因此開闊,詩的意境也由此顯得恢弘壯

大。

3.請賞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當殘夜還未消退的時候,一輪紅日已經從海上升起;舊年還未逝去,江

面上已經顯露出春意。這兩句中,詩人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

物的象征,蘊含著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真切,而

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舊事物終將被新事物取代。這兩句詩給

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

默寫考點

1.王灣在《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描繪漲潮時水面寬闊,帆船順風而行的句子

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2.《次北固山下》一詩中,表現時序變遷,新舊交替這一自然規律的詩句是: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3.《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游子思鄉情深的詩句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4.《次北固山下》蘊含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未來必定更加美好的哲理句

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主題概述。

這首小令寓情于景,通過描繪一幅蒼茫蕭瑟的夕照秋景圖,表現了游子

長期漂泊異鄉的凄苦、惆悵之情。

2.這首小令前三句寫了哪些景物?你認為這樣寫有何好處?

前三句共寫了藤、樹、鴉、小橋、流水、人家、道、風、馬這九種景物,

景物名稱之前冠以表現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它們帶上了鮮明的個性。一系

列名詞組合又使本來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

個統一體。這些景物,極力渲染了悲涼的氣氛,烘托出一個長期漂泊異鄉之

人的惆悵之情和內心的悲戚之感。

3.《天凈沙?秋思》中作者是如何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在寫景時運用白描的手法,不尚華麗,務求樸實,將九個意象構成一幅

蒼涼寂寥的秋景圖,表現出濃烈的思鄉之情,盡管全篇作者不著一個“哀”

字,但是悠悠哀愁在這樣蕭瑟蒼涼的暮景中顯露無疑。

默寫考點

1.《天凈沙?秋思》中寫農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

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2,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渲染蕭條、冷落、凄涼氣氛的寫景的句

子是: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

3,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寫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陽西

下,斷腸人在天涯。

4.這首小令的主旨句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1.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全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依依惜別和對

友人的思念之情。

2.全詩五個地名連用有什么作用?五個地名連用,造成空間迅速轉換之感,

讓人感覺到行船之快,既傳達出詩人江行的獨特體驗,又抒發了對友人的思

念之情。

默寫考點

1.《峨眉山月歌》一詩中,明寫月映清江美景,暗點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點明遠游時令,敘寫青山吐月的優美意

境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現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詩句是:峨眉山月半輪

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峨眉山月歌》一詩中,點明遠游路線,抒發依依惜別之情的兩句是:夜

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乂逢君。

1.“尋常”“幾度”在詩中有什么作用?這兩個詞語體現了詩人與樂師李

龜年當初正值人生盛時,同處權貴之家的經歷,表達了詩人對開元盛世的無

限懷念。

2.賞析“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的表現手法及作用。“落花時

節”喻國運衰微,人生落魄,盛時不再。這兩句詩用江南美景反襯離亂世事

和沉淪身世,表達了詩人對繁華時代的無限懷念和對國運衰微的現實的無限

感慨,以及對自己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

默寫考點

1.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常被用來表達久別重逢,幸會難得的心情

的兩句是: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2.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言過去之盛,

為下文做鋪墊的兩句是: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3.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表達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的句子

是: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4.流露詩人無限滄桑之感的詩句是: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1.“強欲登高去”中的“強”有什么表達效果?劈頭一個“強”字,是不愿

為之而乂不得不為之的心態體現,表現了詩人在戰亂中的凄清景況。

2.“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這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這兩句

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寄托了詩人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和平

的渴望。

默寫考點

1.寫自己對飽受戰爭憂患的人民等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等渴望的詩句

是: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2.表現出強烈的無可奈何的情緒,也寫旅況的凄涼蕭瑟,無酒可飲,更無菊

可賞,暗寓著題中“行軍”的特定環境的句子: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1.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環境?前兩句寫夜晚登城遠望,但見大漠似雪,

月華如霜,邊城夜色,凄神寒骨。這樣的寧靜如果不被打破,也許詩人可以

沉浸其中,體味大漠那亙古的蒼茫。

2.從全詩看,前三句與第四句是什么關系?從全詩看,前兩句寫的是景色,

第三局寫的是蘆笛聲,末句抒發心中所感,寫的是思鄉之情,前三句都是為

末句直接抒情做烘托和鋪墊。

默寫考點

1.《夜上受降城聞笛》中表現邊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回樂烽前沙似雪,受

降城外月如霜。

2.《夜上受降城聞笛》表現征人滿懷愁緒,凝望故鄉,思念家鄉的詩句是: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02《〈論語〉十二章》訓練題

一、積累運用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論語(lun)不亦說乎(yu6)人不知而不慍(yun)三省吾身(xlng)

學而不思則罔(wdng)思而不學則殆(ddi)一簞食(ddn)

曲肱而枕之(gong)博學而鈍志(du)

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慍慍:生氣,惱怒

⑵吾口三省吾身三省:多次進行自我檢查

(3)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誠信

⑷溫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體會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疑惑

(6)曲肱而枕之肱:胳膊

⑺逝者如斯夫斯:這,指河水

(8)博學而篤志篤:堅定

3.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劃兩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選出加點的“之”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D)

A.擇其善者而從之B.學而時習之

C.下車引之D.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解析:A、B、C三項均為代詞。D項是動詞,到。)

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

⑵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可以憑借(這一點)做老師了。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沒有收獲,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疑惑。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在河邊上感嘆說:“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

6.填空。

(1)《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體裁)著作。

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

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者。

(2)學習與思考缺一不可,否則會誤入歧途,所以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

而不學則殆”。

(3)當別人不理解自己時,我們應該不惱怒,保持應有的風范,正如《〈論語)

十二章》中所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想到《〈論

語〉十二章》中孔子的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在學習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樂之者。

7.在學完課文《〈論語〉十二章》后,為了使同學們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

確的學習方法,老師專門組織了一次以“交流學習體會”為主題的座談會。

請你參與進來。

(1)作為主持人,你應該有一段精彩的開場白。現在就請你展示出來吧!

[示例]同學們,《論語》流傳2500多年,影響了世代中國人,它的經典語句,

每一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閱讀《論語》,可以讓我們少一分稚嫩,多一分

堅強。今天我們舉辦“交流學習體會”的主題座談會,希望大家談談自己對

《論語》的認識和閱讀體會,讓更多的人受益。請大家敞開心扉,交流起來

吧。

⑵王翔同學想在座談會上用對聯的形式活躍氣氛,他給大家出了個對聯,請

你對出他的下聯。

上聯:時習悅,內省樂,擇善喜

下聯:敏學好,擇賢善,交友信

(3)班上的張長林同學非常聰明,但就是平時學習不認真,不肯下功夫。在座

談會上,請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學過的《論語》中的語句勸勉他

勤奮學習。

[示例]長林,你有聰明的頭腦,大家都羨慕你出眾的天賦,孔子曾說過,“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

你的成績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課內精讀

8.摘出出自《〈論語〉十二章》中現在常用的成語。

不亦樂乎;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逝者如斯;擇善而從;簞食瓢飲。

9.下列句子按內容分類正確的一項是(C)

①人不知而不慍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

則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學而時習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I).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10.經過兩千多年,孔子的話仍然閃爍著奪目的光彩。請從中選擇一則,談

談對你的啟發。

[示例]“吾日三省吾身:……傳不習乎?”啟發:替別人辦事要盡心竭力;

跟朋友往來要誠實;老師傳授的知識要復習。

三、拓展閱讀

子曰:“由①,誨女②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憤③不啟,不俳④不發,舉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是以謂之‘文'也。”

【注釋】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學生。②女:通“汝”,你,

你們。③憤:苦思冥想,仍領會不了的樣子。④俳:想說又不能明確說出來

的樣子。⑤隅:角落。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⑴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什么

⑵是以謂之“文”也是以:因此

12.請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每句劃一處)

(1)是以/謂之“文”也

(2)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1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2)不憤不啟,不俳不發。

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又不能

明確說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

14.這三則語錄哪些是論述學習態度的?哪些是論述學習方法的?它們表明

了孔子怎樣的教育思想?

第一則和第三則是論述學習態度的,第二則是論述學習方法的。第一則中,

孔子認為要以老老實實的態度去對待知識,不可不懂裝懂;第三則中孔子認

為學習要虛心請教。這兩則是很好的治學格言。第二則中,孔子認為教育學

生時要適時開導啟發,特別強調要舉一反三,即善于類推,觸類旁通。這是

一種行之有效的治學方法。

15.孔子從哪兩個方面解釋了子貢提出的問題?這樣解釋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學,二是虛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

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奮好學,虛心求教。

附參考譯文:

孔子說:“由,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你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

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

不到他想說而又不能明確說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

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幾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子貢問道:“為什么給孔文子一個‘文’的謚號呢?”孔子說:“他聰敏勤

勉而好學,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給他謚號‘文‘。"

四、耍點梳理

(一)、文學常識填空

1.《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

以語錄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論語》與《孟子》、《大學》、

《中庸》并稱“四書”。共二十篇。(“五經”指的是:《詩經》《書》《禮》

《易》《春秋》)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春秋

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相傳他有弟子三千,

賢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孔子與戰國時期儒家代

表人物孟子并稱“孔孟”。

(二)、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1.論語(Ilin)

2.不亦說乎(yue)

3.不慍(y£in)

4.三省吾身(xlng)

5.傳不習乎(chudn)

6.不惑(hud)

7.不逾矩(yu)(ju)

8.不思則罔(wdng)

9.不學則殆(ddi)

10.一簞食(dan)

11.曲肱而枕(qu)(gong)(zhen)

12.好之者(hao)

13.篤志(du)

(三)、解釋加點詞語

按時

溫習,復習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生氣,發怒

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每天

泛指多次

自我檢查、反省

真誠,誠實

老師傳授的知識

獨立做事情

迷惑,疑惑

越過,超過

法度

學過的知識

新的理解與體會

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疑惑

可以

憑借

能忍受

……的人

以……為樂趣

粗糧

冷水

彎曲胳膊

不正當的手段

富有

尊貴

對于

好像,如同

幾個人

在其中,在里面

選擇

跟從,學習

河,河流

流逝

這,指河水

舍棄,放棄

軍隊的統稱

平民百姓

志氣,志向

忠實,堅守

懇切地提問

多考慮當前的事

(四)、通假字

“說”通“悅”,音yu@,意思是愉快

“有”通“又",音y6u,意思是古人在兩位數的整數和零數之間常加“有”

字。

(五)、古今異義詞語

時,古義:按時;今義:時間、時候。

習,古義:復習、溫習;今義:習慣。

日,古義:每天;今義:日期。

三,古義:多次;今義:數詞“三”。

故,古義:學過的知識;今義:緣故,故居,故友等。

善者,古義:好的方面,優點;今義:善良的人。

從,古義:學習;今義:介詞,從。

可以,古義:可以憑借;今義:可以。

(六)、一詞多義

為人謀而不忠乎(替)

可以為師矣(做)

人不知而不慍(轉折關系的連詞,去ID

溫故而知新(承接關系的連詞)

博學而篤志(并列關系的連詞,并且)

人不知而不慍(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懂得)

溫故而知新(得到)

不亦樂乎(快樂)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為樂趣)

學而時習之(代詞,指學過的知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詞,指學習)

曲肱而枕之(代詞,代指胳膊)

擇其善者而從之(代詞,代指善者)

(七)、詞語活用歸類

按時,時間名詞做狀語

每天,時間名詞做狀語

老師傳授的知識

喜歡,愛好。形容詞做動詞

以……為樂趣。形容詞做動詞

吃,名詞做動詞

好,形容詞做狀語

學過的知識,形容詞做名詞

新的理解和體會,形容詞做名詞

(八)、成語歸類(寫出文中成語,至少五個)

不亦樂乎、一日三省、三十而立;而立之年、四十不惑、從心所欲、溫故知

新、耳順之年、簞食瓢飲或陋巷簞瓢、樂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

而從、飲水曲肱

(九)、理解性默寫

1.闡述“學”和“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

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復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溫故而知新,可以為

師矣。

4.當別人不了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人不知而不慍,不

亦君子乎?

5.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句子是: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6.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度是:不義而富且貴,于我

如浮云。

03文學常識

1.《春》選自《朱自清選集》,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

實,改名為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詩人。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

影》《歐游雜記》等。

2.《濟南的冬天》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作家,

被譽為“人民藝術家”“語言大師”。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

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3.《觀滄海》是《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

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代表

作有詩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

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

居士,唐代詩人,史稱“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

然,音律和諧多變。與杜甫并稱“李杜”。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

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5.《天凈沙?秋思》作者馬致遠(約12511321以后),號東籬,元代戲

曲作家、散曲家,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合稱“元曲四大家”O輯本有《東

籬樂府》一卷。6.《秋天的懷念》選自《史鐵生散文選》,作者史鐵生(1951

-2010),當代作家。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連在了一起,用殘缺的身體,

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代表作有散文《我與地壇》《合歡樹》《病

隙筆記》,長篇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務虛筆記》等。

6.散文詩《金色花》選自《泰戈爾詩選》,作者泰戈爾(1861年一1941年),

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

檀迦利》《園丁集》《新月集》《飛鳥集》《國王與王后》等。1913年,他

以《吉檀迦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7.散文詩《荷葉?母親》選自《往事(一)一一生命歷史中的幾頁圖畫》(《冰

心全集》),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當代作家、詩人、兒童文

學家。筆名出自“洛陽親友如相間,一片冰心在玉壺”。其代表作有詩集《繁

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和小說散文集《往事》。她的詩以歌頌母

愛、童真、自然為三大主題。

8.《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

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

批文人編寫的。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

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

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9.《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作者魯迅(18811936),原

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說集

《彷徨》《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歷史小說集

《故事新編》,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三

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等專集。他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

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

10.《再塑生命的人》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海倫?凱勒(1880—

1968),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的主要

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

11.《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

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

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

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通行

本《論語》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04字音字形

第一單元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醞釀(y€innidng)窠巢(k。chdo)黃暈

(yun)發髻(ji)齊嗇(linse)竦峙(sbngzhi)靜謐(mi)花苞(bdo)2.根

據拼音寫漢字。ling(朗)潤應僅(和)lido(啜)亮zh€i(貯)

蓄粗gudng(獷)化zhudng(妝)干s。(澀)jido(嬌)媚3.下列各項加

點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D)A.賣弄(Ibng)落(zhu6)澄清(ch6ng)B.棱鏡

(ling)高邈(mido)蒞臨(li)C.屋檐(yGn)碣石(ji)池畦(qi)D.澹澹(ddn)

草垛(dub)淅瀝(xi)4.下列各項詞語書寫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