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密植高產種植技術實施細則及示范詳情探析_第1頁
玉米密植高產種植技術實施細則及示范詳情探析_第2頁
玉米密植高產種植技術實施細則及示范詳情探析_第3頁
玉米密植高產種植技術實施細則及示范詳情探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本文率先介紹了玉米密植高產種植技術應用前的準備情況,再通過專業的研究與分析,詳細探究出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操作要點,內容包含播種、田間管理、苗間管理、防治病蟲害及收獲等,然后在完成玉米種植技術操作后,全面展現玉米密植高產種植技術示范情況,精準了解高產種植技術應用后,區域玉米生長狀態與獲取的經濟效益。關鍵詞:種植技術;田間管理;高產密植;玉米隨著玉米種植數量的增加與種植范圍的擴大,種植后的產量與效益正引發人們的廣泛關注。相關部門要科學運用密植高產種植技術,全面規劃玉米種植范圍,使玉米種植生長時的數據指標處在理想范圍中,改善區域玉米種植效果,使玉米種植管理更具持續性、可操作性。1玉米密植高產種植技術應用前準備1.1科學選地、整地由于玉米的適應性較強,在選擇種植地時,不會對土壤提出特殊要求,要適當改變土壤內部的耐鹽堿能力,將玉米種植在酸堿值為5~8的土壤中。玉米種植生長過程中其根系較為發達、植株較高大,這無形中增加了其對于水分與養分的需求量。若想實現玉米高產,種植區域需保證排灌條件完善、有機質充足、保肥保水、排水性能佳及土壤深厚等,還要恰當觀察種植區域的交通情況,借助便利交通使機械作業更加規范。完成玉米種植區域的選地工作后,還要進行合理整地。貴州省玉米在春季種植,要在9~10月開展備耕操作,定期清理田間剩余的秸稈,借助機械設備來開展滅茬翻耕工作,在該項舉措的持續影響下,改變土壤內部理化性質,提升土壤保水能力。秋季開展備耕操作不僅能讓土壤更加熟化,還能打破冬季病蟲害可能出現的生存環境,為達到玉米根系生長目標,需深耕20~25cm。春季開展玉米播種前還要再次進行翻地整地,清除土壤表面更多雜物,滿足土壤地面平整度目標,為苗齊與出苗打下較好基礎。春季整地過程中要依照土壤肥力進行施肥操作,將復合肥運用到土壤中,確保春季翻地整體質量。1.2選擇種子玉米種子的選擇極大影響密植高產種植技術使用效果,改變玉米種植產量與質量,要明確種子選擇的數據標準。比如,鑒于貴州省獨特的地理條件,在進行玉米種子選擇時,要恰當關注種子抗病性,即該種子要具有抗蟲性、抗旱性、抗倒性與抗病性等,與普通品種相比,產量與質量都要獲得明顯提升[1]。應用密植高產種植技術的關鍵在于密植指數,玉米種子要擁有耐密植性特點,該類品種在使用中可極大縮減土地資源,節約種植成本,實現高產高效。當前貴州省的玉米種子包含金玉932、金玉579、金玉908、真玉1617等,操作人員可將上述玉米品種引入到種植區域中,確保玉米種植質量。探究金玉932、金玉579、金玉908、真玉1617等種子的內部性質時,可發現該類種子成熟后的含水量在28%以下、成熟后的倒折率在8%以內,且種子質量符合相關規定,增強密植高產種植技術運用效率。1.3種子處理明確玉米種子類型后,種植人員要開展種子選購與處理工作。(1)種子選購。進行玉米種子選購時,要檢查公司的經營許可證,確保種子選購質量,避免在該環節發現假種、劣種等。購買種子過程中,要詳細審查包裝與標簽的完整度,并利用標簽掌握玉米種子的水分、發芽率、凈度與純度等信息,再詳細判別玉米種子粒形、色澤與大小等差別。(2)種子處理。進行玉米種子處理前,要開展日光曬種工作。種子播種前5~7d,要精選玉米種子,及時剔除蟲咬粒以及破損與霉爛的種子,將剩余種子放置到陽光下,并晾曬2~3d,借助溫度的升高與陽光的照射來激發種子內部的活性,這無形中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進行玉米種子催芽時,要將陽光晾曬后的種子放置到45~50℃的溫水中,浸泡時間要持續8~10h,每2h攪拌1次,待浸泡完全后,將種子撈出。種植人員要將帶有水分的種子堆放在室內,在種子表面覆蓋紗布,其堆放溫度要維持在20℃上下,每3~4h翻動1次,種子的上下層溫度要保持均勻狀態,若溫度升高,則要利用噴水操作進行持續性降溫,36h后玉米種子將會生出新芽。2玉米密植高產種植技術操作要點2.1播種在完成了玉米種子的科學處理后,種植人員要利用密植高產種植技術開展播種工作。具體來看,要挑選土壤深度為5~10cm的地塊,檢測土壤表面溫度,確保溫度在10~12℃之間,將金玉932、金玉579、金玉908、真玉1617等玉米種子播種在該區域中。為實現玉米高產目標,在進行播種時要科學選擇播種方式,即利用機械設備持續開展播種工作。降低玉米生產質量的重要因素為播種時對密植控制不佳,利用機械設備可有效改善此類情況,合理調整玉米種子種植密度,為實現玉米高產打下較好基礎[2]。運用機械設備可科學調整玉米種子的株距與行距,株距與行距可分別保持在15~20cm、60~80cm,其播種深度要設置在3~5cm之間。種植人員在調整種植密度時,還要恰當觀察肥水情況、玉米品種特性與土壤肥力等。比如,當前貴州省西部區域的玉米種植密度為4000~5000株/畝;中部區域或東部區域的種植密度則為3500~4000株/畝,要依照40cm寬、60~80cm行距開展科學種植。操作人員在完成玉米種子種植密度設計后,還要在播種前進行全面檢查,借助對不同穴距的調整來控制種植密度。2.2田間管理玉米密植高產種植技術中的田間管理包含地膜覆蓋、查苗補缺與科學施肥等。在開展地膜覆蓋時,相關人員要明確覆蓋時間,即播種5~6d后開展澆水與地膜覆蓋工作,分解轉化土壤內部的各項養分,控制雜草生長速度,使玉米生長發育狀態變得更加理想。玉米種子在出苗后,要利用合適方法封住幼苗根部,使其根系始終保持濕潤狀態。應用密植高產種植技術時,可發現地膜覆蓋操作能夠極大保障玉米種子內部養分,為其持續性生長發育提供合適條件。在開展查苗補缺工作時,要快速查詢玉米種子出苗情況,要對斷壟與缺苗區域開展補苗工作[3]。相關人員可采用移苗補栽或補播種等方式,而該項操作的具體時間需處在玉米3葉前。進行移苗補栽或補播種操作時,要合理平衡澆水次數,并施加少量肥料,高效保障玉米高產高質。若玉米播種時的距離較狹窄,則要對該項距離進行重新調整,對植株均勻、大小一致的苗木進行科學管理,確保玉米生長狀態。田間管理的重要內容為科學施肥,要依照玉米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施加不同數量的肥料,提升玉米高產高質。比如,當前貴州省玉米密植高產種植技術中的施肥管理工作已詳細查詢了區域地力水平與產量目標,根據上述數據設計了合適的施肥時間與施肥量。在施加基肥的過程中,每畝地施加1000~1500kg有機肥或商品有機肥。針對粒肥來說,要明確該類肥料的應用時間,可出現在土壤灌漿后,每畝地增加5kg尿素,確保密植高產種植技術應用效果。施加穗肥期間,每畝地施加15~20kg尿素,施肥階段為大喇叭口期。當玉米種植處在深耕期時,每畝地施加10kg尿素,確保拔節肥使用狀態,使玉米苗木田間管理變得更加穩定。2.3苗間管理玉米密植高產種植技術操作中的苗間管理內容多為定期除草與化學調控。在開展除草工作前,要明確苗間除草的必要性,有效控制玉米植株養分與水分的流失,增強玉米植株生長的穩定性。大量雜草的出現不僅會搶奪玉米苗木的養分與水分,還會使土壤產生板結現象,為此后病蟲害的持續性出現提供合適環境,因而要定期開展除草工作。進行苗間除草時,要科學選擇除草方式,將化學藥劑除草與人工除草充分結合,并在使用化學藥劑時開展封閉除草,高效控制藥物的蔓延范圍。使用除草劑過程中,要明確藥物種類與用藥時間,借助上述內容控制用藥量,并在玉米播種后出芽前施加更多藥物,確保玉米整體生長質量[4]。比如,當玉米生長階段處在10~12葉后,要開展人工除草工作,借助科學方法砍斷各植株間的雜草與壟間雜草,不斷縮減雜草對養分的消耗,使土壤內部的養分與水分可較長時間出現在玉米根系內,有效遏制玉米生長后期的倒伏現象。種植人員還要科學規范苗間除草時間,將該時間設定在追肥前,有效保障玉米整體生長環境。在開展玉米苗間管理的過程中,還要合理進行化學調控。玉米密植以后極易產生倒伏現象,在進行苗間管控時,要借助化學調控手段,不斷縮減玉米莖稈基部長度,在化學藥物的持續影響下,增加莖稈的粗度,降低植株高度,繼而下移玉米重心,有效抵御可能出現的倒伏問題。在使用化學調控技術的過程中,要明確藥物使用時間,當葉片為6~8片時可使用相關化學藥物,將乙烯利與水充分結合,將其噴射到葉子表面。進行藥物噴射前,還要科學挑選噴射時間,盡量安排在無雨無風的氣候中,并在下午4時后或上午10時前,噴射過程中要注意不漏噴、不重噴、噴施均勻等,在該項舉措的影響下,苗間管理玉米生長質量得到有效增強。2.4防治病蟲害開展玉米種植的過程中,還要利用密植高產種植技術全面規劃玉米生長狀態,而影響玉米生長質量的重要因素為病蟲害。開展玉米蟲害防治時,要主動采用綜合防治策略,即在防治中嚴格遵循“提升農藥使用率、縮減農藥使用量”等基礎原則,并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的防治方向,盡量在藥物防治中使用低殘留、高效與低毒類農藥。比如,貴州省玉米種植生長過程中常產生的蟲害為蚜蟲與草地貪夜蛾等,病害則為頸腐病、大斑病與小斑病等。在出現草地貪夜蛾蟲害后,種植人員可發現該類害蟲嚴重損傷玉米苗木的雄穗、雌穗、莖稈與心葉等,要在不同玉米生長階段采用對應的防治策略[5]。當玉米處在大喇叭口期時,要將1.5%辛硫磷顆粒放置到大喇叭口附近,有效增強蟲害防治效果。為保障玉米種植區域環境的清潔性,還可采用物理防治技術,將夜光燈放置到草地貪夜蛾常出現的區域,利用該類害蟲具有趨光性的特征,全面抓捕該類害蟲,確保蟲害防治的全面性。進行玉米病害防治時,要合理探究頸腐病、大斑病與小斑病生成的具體原因,將不同類型的藥物作用到各項疾病中,精準防治不同類型的病害,確保藥物使用效果。比如,在防治玉米小斑病時,要全面探究該類病害的具體范圍,將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投放到玉米小斑病位置,每15d噴灑1次,連續噴灑1~2次后,可有效改善玉米病害。種植人員還可將生物防治法與藥物防治法相結合,借助140%樂果1000倍液來消除蚜蟲,逐漸降低病蟲害對玉米作物的實際影響,有效改善玉米作物生長狀態,增強田間管理與苗間管理質量。2.5收獲持續運用玉米密植高產種植技術后,種植人員要定期檢查玉米生長狀態,為此后的玉米收獲進行充分準備。比如,要合理挑選玉米收獲的時間,收獲較早不僅會降低玉米粒仔的成熟程度,還難以保障玉米品質,不斷縮減收獲產量;收獲較晚則極易出現莖稈斷裂現象,且果穗將落到地面,這會無形中降低機械設備的收獲狀態,增加玉米粒仔的浪費。當玉米處于蠟熟期且90%的植株莖葉顏色變黃、玉米籽粒基部有黑色層時,可開展收獲操作,并采用合適的收獲機械,在機械設備的持續作用下,提升玉米收獲效果。玉米在收獲后要進行烘干與晾曬。操作人員可在晴天開展通風晾曬工作,若收獲以后未碰到合適的晾曬天氣,則要將收獲的玉米果穗放置在烘干機附近,利用機械設備實行烘干處理,當水分縮減到14%后將其放入儲藏庫中。在開展玉米收獲的過程中,還要進行秸稈還田。秸稈還田操作的主要目標是保障玉米種植生長區域土壤肥力的穩定性。在進行正式操作前,要利用合適的機械設備將秸稈捆綁在一起,并將秸稈當成此后施加的肥料。還要將捆綁后的秸稈放入粉碎機中粉碎,利用秸稈還田舉措來加強土壤肥力。在秸稈粉碎后,將秸稈與土壤深度融合,采取翻轉犁進行翻地操作,翻轉深度需達到30~40cm,確保土壤與秸稈的結合效果。種植人員要定期觀察苗間管理中玉米苗木的生長狀態,規范生長細節指標,提升密植高產種植技術整體操作效果。3玉米密植高產種植技術示范情況當前貴州省采用的玉米種植技術為密植高產種植技術,該項技術多采用“一增五改”策略。玉米高產為2023年貴州省維護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要在日常種植操作中改善土壤有機質含量、群體結構、施肥量、耕作方法、品種特性與增加種植密度等,確保玉米單產數量與質量。當前貴州省存在秸稈回收利用率低、施肥不合理、管理方式不當、種植密度較低與品種不耐密植等問題,要利用“一增五改”方式,科學采取密植高產種植技術,轉變玉米種植方式,提升區域玉米整體種植效果。當前玉米密植高產種植技術在進行示范時,可發現該技術已在黔西南州、安順、畢節與遵義等區域開展推廣工作,示范運用面積高達20000余畝。進行技術推廣過程中,要全面觀察貴州省玉米提質增效情況。從當前玉米生長狀態來看,2021年納雍縣使用密植高產種植技術后,玉米單產數量獲得了質的飛躍,增加到了1059.1kg/畝。到了2022年,播州區運用了密植高產種植技術,玉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