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工程建設方案_第1頁
浙江省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工程建設方案_第2頁
浙江省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工程建設方案_第3頁
浙江省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工程建設方案_第4頁
浙江省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工程建設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工程建設方案

我省坡耕地面積552.92萬畝,約占全省耕地的四分之一,自

然條件與平地大田有較大差距。隨著我省土地整理工作的深入推

進,對坡耕地進行了土地平整、生產道路配套等,自然條件有了

較大改善。在此基礎上,我省坡耕地農業發展規模也越來越大,

效益越發明顯。2013年,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旱糧生產

的意見》(浙政辦發〔2013〕128號),明確提出以利用冬閑田和低

丘緩坡、園地、山地等旱地為重點,大力發展旱糧生產。

坡耕地旱糧及經濟作物生長需水較大田作物少,常規年份及

風調雨順年份,可不需要灌溉,但遇到干旱年份或者需水期干旱,

必須進行補充灌溉,灌的是有收無收的關鍵水。2013年,我省遭

遇極端干旱天氣,全省200余萬畝重旱減產面積集中在沒有水利

設施的坡耕地區域。由于坡耕地地形復雜,普通水利設施難以配

套建設,而對于適應性強、節水效率高的噴微灌工程較為適合。

因此,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的意

見》(浙政辦發〔2015〕3號)中明確提出實施“百萬畝坡耕地雨水

集蓄噴微灌工程”。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

建設的意見》(浙政辦發〔2015〕3號),在各地建設方案的基礎上,

2

提出全省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工程建設方案。

1指導思想

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和新時期“節

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認真貫徹落

實2015年和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大力開展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

灌溉”的精神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五水共治”的重大部

署,依據《關于加快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的意見》(浙政辦

〔2015〕3號)要求,大力開展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工程建設,

提高坡耕地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全省糧食安全。

2基本原則

2.1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加強政府對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

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加強部門合作,

整合各類資源,共同推進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工作。積極引導

農戶、農業企業、經濟合作組織、行業協會等參與坡耕地雨水集

蓄噴微灌工程建設。

2.2綜合施策、示范推廣。統籌抓好機耕路、土地平整、地力

提升、雨水集蓄噴微灌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改善坡耕地生產薄

弱環節。優先建設基礎條件好、見效快、群眾歡迎、示范作用大

的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灌溉工程。

2.3技術創新、強化服務。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

3

效益,積極引進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加強示

范培訓和科研技術攻關,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業科技投入的主導作

用,支持高效節水灌溉科技研究與推廣,加大面向農村的節水灌

溉技術培訓與推廣力度,加快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轉化為生產力。

2.4建管并重、良性運行。建立健全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實行坡耕地雨水集蓄利用噴微灌工程“兩證一書”(產權證、使用

權證、管護責任書)制度,做到管護主體明確、權責清晰、機制

完善、經費落實、管養到位,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

長受益。

3建設目標與年度發展計劃

到2020年,全省63個縣(市、區)建成坡耕地雨水集蓄噴

微灌工程105.08萬畝,各有關縣(市、區)發展計劃目標詳見附

表。

4總體布局與建設內容

在坡耕地、旱地上新建的噴灌、微灌工程,主要集中在丘陵

盆地和山區,結合旱糧生產基地建設,通過修建集雨池、埋設管

道、配備噴微灌設施等途徑,為發展坡耕地、旱地農業生產提供

用水保障。建設內容包括:①蓄水池、塘壩(不含新建山塘)、小

型引水工程等水源工程;②噴微灌及管道系統,含動力系統和施

肥過濾設施的首部樞紐、管網及灌水器等;③田間配套設施,含

4

墑情監測系統、量水設施、管理房等管護設施、管護便道等。

對坡耕地灌溉而言,水源工程最為重要,若有水源條件的可

較容易的建設固定噴灌;而對缺乏水源且偏遠的坡耕地,可以利

用兩側排水溝作為集雨場,按10畝、20畝不等的控制面積設置集

雨水池,蓄水以保障關鍵時期用水,配備柴油噴灌機具等,依照

旱作不同生長期的需水要求進行臨時移動式噴灌即可。有條件的

地方可發展光伏提水噴微灌系統。

5建設標準

(1)灌溉設計保證率:不低于50%。

(2)管道系統水利用系數:不低于0.95。

(3)灌溉水利用系數:噴灌不低于0.76;微噴灌不低于0.85;

滴灌不低于0.9;管道灌溉不低于0.8。

(4)管道、動力系統使用年限:不低于20年。

6建設管理

對于總投資200萬元以下的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工程,積

極推行“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的建設管理模式,由農戶或生產經

營者自主建設,組織編制工程設計,縣級水利部門會同有關部門

審批后,自行組織施工隊伍實施,完工后由縣級水利部門會同財

政等有關部門,對照建設標準予以驗收,并按照資金報賬制兌現

財政補助資金。或者,可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

5

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等履行項目法人職責,采用“一事一議”、“三議

三公示”等方式履行民主程序,直接委托施工企業、小微型水利工

程建造員建設,基層水利服務機構及其水利技術人員做好建設過

程中的技術指導。對于總投資200萬元以上的規模化坡耕地雨水

集蓄噴微灌工程,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和

建設監理制。以縣(市、區)或鄉鎮為單位打捆編制設計或實施

方案的,按單個工程分別計列總投資比照前述條件執行建設管理

程序。

坡耕地噴微灌灌溉工程無論規模大小,均由縣級水利工程質

監機構監督工程質量,項目法人(農戶或生產經營者)、監理、設

計、施工等單位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有關技術標準和工程質量管

理規定,健全質量檢查和保證體系。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對通

用的主要工程材料和設備進行調研分析,列出推薦清單及相應的

技術參數要求,便于項目法人(農戶或生產經營者)、施工單位選

用。

7運行管理

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

權制度改革,厘清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工程產權歸屬,落實管

護責任主體。工程驗收后及時做好產權移交,按照“誰受益、誰管

護”的原則,由使用農戶或生產經營者等負責運行管理維護。積極

6

推行“以大帶小、小小聯合、以點帶片、分片統管”的區域化、專

業化、物業化集中管理模式。管護經費原則上由產權所有者籌集,

財政給予適當補助。

8保障措施

8.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部門協調合作與考核機制

各縣(市、區)政府應立足糧食生產安全和現代農業發展需要,

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

設的意見》(浙政辦發〔2015〕3號)要求,成立高效節水灌溉工

程建設領導小組,明確水利、農業、林業、發改、財政、國土等

部門以及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的職責分工,加強溝通協調,

建立符合當地實際的部門協調合作機制,確保工程建設運作順暢。

建立目標任務考核機制,各縣(市、區)政府要將坡耕地雨水集

蓄噴微灌建設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各有關部門和鄉(鎮)政府、街

道辦事處“五水共治”、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列入“千人萬項”蹲點指

導服務活動內容。

8.2加大投入力度,落實財政資金支持政策

“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縣)”等項目等應結合

當地坡耕地現狀,著力發展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省水利建設

與發展專項資金對水稻區管道灌溉工程和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

工程建設給予補助。

7

縣級財政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整合農田水利、農業“兩區”、

土地整理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

補、各計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支持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工

程建設。

8.3明晰工程產權,保障合法權益

依法保護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工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鼓

勵農戶或生產經營者積極投入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工程的建設

和管理,并享受有關政府補助政策。農戶或生產經營者等投資建

設或運營管理的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工程,可依法繼承、轉讓、

轉租、抵押其相關權益;征收、征用或占用的,要按照國家有關

規定給予補償或者賠償。

8.4培育建設市場,建立技術應用服務體系

積極培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市場。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可

由具備相應工程建設經驗的市政、灌排、建筑類資質的企業設計

或承建;對具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等小微型水利工程施工能力的

村民,可由鄉鎮水利服務機構初審、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考核認定

具有小微型水利工程建造員資格,并進行登記備案。建造員可承

攬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等履

行項目法人職責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任務。

依托省水利科技推廣中心、省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工作站、

8

基層水利服務機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基層林業技術推廣

機構等,形成立體高效節水灌溉的科技服務網絡,不斷加大高效

節水灌溉技術推廣,著力加強對基層水利、農業、林業技術人員

的技術培訓。

9

附表

有關縣(市、區)坡耕地雨水集蓄噴微灌工程

發展計劃目標表

單位:萬畝

設區市縣市區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

余杭區0.140.360.520.710.91

臨安市0.270.731.151.532.00

富陽區0.340.821.301.782.27

杭州市桐廬縣0.300.600.971.321.64

建德市0.170.371.001.602.20

淳安縣0.340.751.201.712.27

小計1.563.636.148.6511.29

江北區0.030.070.100.140.18

北侖區0.070.170.290.380.46

鄞州區0.080.210.340.450.55

象山縣0.250.671.071.361.64

寧波市寧海縣0.220.510.791.071.46

余姚市0.140.400.610.821.00

慈溪市0.451.452.152.753.30

奉化市0.140.330.520.710.91

小計1.363.805.877.679.48

樂清市0.110.260.420.570.73

瑞安市0.180.420.680.941.20

永嘉縣0.381.061.652.222.80

文成縣0.310.621.101.592.09

溫州市

平陽縣0.561.121.682.242.80

泰順縣0.520.961.431.862.30

蒼南縣0.380.981.582.172.80

小計2.445.428.5411.5914.72

吳興區0.140.260.450.640.91

安吉縣0.270.651.031.371.82

湖州市

長興縣0.270.500.851.341.82

小計0.681.412.343.354.55

柯橋區0.070.140.230.360.50

上虞區0.070.150.240.340.45

諸暨市0.480.831.442.353.50

紹興市

嵊州市0.411.051.712.353.00

新昌縣0.340.520.901.402.27

小計1.362.704.516.799.72

婺城區0.270.590.991.391.82

金東區0.340.661.041.552.27

蘭溪市0.411.021.662.303.00

東陽市0.340.620.891.592.27

義烏市0.270.651.071.532.00

金華市

永康市0.340.731.111.812.50

浦江縣0.140.340.550.771.00

武義縣0.270.691.111.542.00

磐安縣0.340.480.581.572.50

小計2.735.799.0114.0619.36

定海區0.080.160.300.420.50

普陀區0.040.090.150.210.27

舟山市

岱山縣0.120.150.170.200.20

小計0.240.390.620.830.97

黃巖區0.070.140.200.270.45

臨海市0.270.681.121.431.82

溫嶺市0.210.460.771.001.37

玉環縣0.070.150.250.360.45

臺州市

天臺縣0.210.550.821.151.50

仙居縣0.210.350.701.081.50

三門縣0.210.370.700.991.36

小計1.232.684.566.288.45

柯城區0.140.310.470.630.73

衢州市衢江區0.490.861.191.361.46

江山市0.200.611.041.742.55

龍游縣0.270.560.851.402.00

常山縣0.330.47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