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儉示康教學設計_第1頁
訓儉示康教學設計_第2頁
訓儉示康教學設計_第3頁
訓儉示康教學設計_第4頁
訓儉示康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訓儉示康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理解并積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如"以""為""之"等虛詞的用法,"侈""陋""顧"等實詞的含義,以及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特殊句式。能夠流暢地朗讀并背誦課文,準確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法,培養學生文言文的語感,使其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運用小組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論證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采用問題引導法,啟發學生思考文中所闡述的"儉"與"侈"的道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認識節儉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培養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作者對子孫后代的殷切期望,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積累文言字詞,理解文意,掌握文中的文言句式。梳理文章結構,分析作者的論證思路,學習其論證方法。2.教學難點領會文中所闡述的"儉"與"侈"的深刻道理,思考其現實意義。引導學生在當今社會背景下,正確看待節儉與消費的關系,培養良好的品德修養。三、教學方法1.朗讀法: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韻律美,理解文意,培養語感。2.講授法:講解重點文言字詞、句式和文章的內容結構,幫助學生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旨。3.小組合作探究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探究文章的論證方法、寫作特色以及所蘊含的道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合作精神。4.問題引導法:提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3分鐘)同學們,在當今社會,消費觀念日益多元化。有些人追求奢華的生活,購買各種昂貴的物品;而有些人則秉持節儉的原則,注重生活的實際需求。那么,節儉和奢侈到底哪個更好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北宋文學家司馬光的《訓儉示康》,看看他對這個問題有著怎樣的見解。(二)作者及背景介紹(3分鐘)1.作者介紹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2.背景介紹司馬光生活在北宋時期,當時社會風氣逐漸奢靡。司馬光擔心這種風氣會影響到自己的兒子司馬康的品德修養,于是寫下了這篇家訓,教導司馬康要崇尚節儉,不要追求奢華。(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1.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節奏和語氣,初步感受文章的韻律。2.學生自由朗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初步感知文章內容。3.指名朗讀請幾位同學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傾聽,評價朗讀情況,重點糾正字音和節奏方面的錯誤。4.全班齊讀全班同學齊讀課文,讀得通順、流利、有感情。(四)疏通文意,積累字詞(20分鐘)1.學生自主翻譯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主翻譯課文,圈畫出難以理解的字詞和句子。2.小組合作交流小組內交流自主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法。教師巡視各小組,適時給予指導。3.重點字詞講解實詞侈:奢侈。例:"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陋:淺陋。例:"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顧:只是,不過。例:"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虛詞以介詞,"把"。例:"以約失之者鮮矣。"介詞,"憑借"。例:"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吾記天圣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棗、柿之類;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量月營聚,然后敢發書。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敝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于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于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觴之。'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于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為動詞,"作為"。例:"吾記天圣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動詞,"做"。例:"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棗、柿之類;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量月營聚,然后敢發書。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敝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于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于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觴之。'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于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之助詞,"的"。例:"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例:"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4.特殊句式講解賓語前置"何患不能",應為"患何不能",意思是"還擔心不能(做到)嗎"。狀語后置"酒酤于市",應為"酒于市酤",意思是"酒在集市上買"。(五)分析文章結構,理清論證思路(12分鐘)1.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結構文章開篇提出論點:"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然后通過列舉自己的親身經歷、長輩的事例以及當時士大夫家的不同風氣,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論證。最后得出結論:"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告誡子孫要崇尚節儉。2.小組討論作者是如何運用對比論證來闡述"儉"與"侈"的?文章中列舉的事例有什么作用?3.小組代表發言作者將自己小時候長輩給自己穿金銀華美之服時的態度與眾人以奢靡為榮的態度進行對比,突出了自己對節儉的崇尚。又將天圣中士大夫家與近日士大夫家的風氣進行對比,如酒、果、肴、器皿等方面的差異,鮮明地表現出當時社會風氣由儉到奢的變化,從而強調了節儉的重要性。文章中列舉的事例,如司馬光自己的經歷、李文靖公、張文節公、參政魯公等人的事例,使文章更具說服力,讓讀者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節儉與奢侈所帶來的不同影響,增強了文章的可信度。(六)深入探究,體會文章主旨(8分鐘)1.思考問題結合文章內容,談談節儉在當今社會有什么現實意義?在現代消費觀念下,我們應該如何做到節儉?2.學生思考后發言節儉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它有助于培養我們的良好品德,讓我們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同時,節儉也有利于資源的合理利用,減少浪費,保護環境。在現代社會,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節儉的品質不能丟。我們不能盲目追求物質享受,要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消費。在現代消費觀念下,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理性消費。不盲目跟風購買不必要的物品,注重商品的實用性和性價比。在日常生活中,節約水電、糧食等資源,從點滴做起,養成節儉的好習慣。(七)課堂小結(3分鐘)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司馬光的《訓儉示康》,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及寫作背景。通過疏通文意,積累了文言字詞和句式,分析了文章的結構和論證思路,體會到了節儉的重要性。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崇尚節儉,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八)布置作業(2分鐘)1.背誦課文。2.以"節儉從我做起"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自己對節儉的認識和在生活中如何踐行節儉。五、教學反思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學生對文言文的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