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杉木大徑材培育技術規程_第1頁
DB36T-杉木大徑材培育技術規程_第2頁
DB36T-杉木大徑材培育技術規程_第3頁
DB36T-杉木大徑材培育技術規程_第4頁
DB36T-杉木大徑材培育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FORMTEXT點擊此處添加ICS號FORMTEXT點擊此處添加中國標準文獻分類號FORMTEXTDBFORMTEXTDBFORMTEXTXX/FORMTEXTXXXXX—FORMTEXTXXXXFORMTEXTFORMTEXT杉木大徑材培育技術規程FORMTEXTCultivationforLargeDiameterWoodofChinesefirFORMTEXT點擊此處添加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的標識FORMDROPDOWNFORMTEXT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發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實施FORMTEXT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DBXX/XXXXX—XXXX前言 II1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良種選擇 15無性系選擇 16種子檢驗 27種子消毒 28實生苗培育 29采穗圃營建 510扦插育苗 611苗木起苗出圃 812造林地選擇 813良種壯苗 914造林整地 915栽植 916撫育管理 917施肥 918間伐 1019收獲 1020技術檔案建立與管理 10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江西省林業局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江西省林業科學院、江西省永豐縣官山林場、安福縣陳山林場、安福縣武功山林場、青原區白云山林場、信豐林木良種場、銅鼓縣林業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復明、宋曉琛、陳興彬、婁永峰、熊彩云、徐海寧、冷春暉、江斌、帥小鵬、陳康、朱新傳、黎志強、孫世武、劉武陽、陳有根、易孟生。杉木大徑材培育技術規程范圍本文件規定了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大徑材培育、良種選擇、大徑材苗木培育、栽培管理的造林地選擇、造林整地、造林密度、栽植、撫育管理、施肥、間伐、收獲等。本標準適用于江西省杉木大徑材培育。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仵,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6000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GB2772-1999林木種子檢驗規程GB/T6001育苗技術規程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LY-T1000容器育苗技術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良種選擇適宜江西的杉木良種。無性系選擇5.1材料經過本地區范圍內遺傳鑒定的優良材料,包括:已知的優良無性系;在已知優良種源和優良家系的人工林中挑選的優良單株。5.2選擇要求5.2.1優良無性系7~8年生時,優良無性系材積生長量超過本地區1代種子園的20%;木材密度不低于種子園的平均值;生長健壯,干型圓滿通直,樹冠較窄,分枝較細。5.2.2優良單株在4年生以上用優良種源和優良家系營造的人工林中選擇,樹高和胸徑超過其附近8株樹平均值40%-60%;木材密度不低于8株樹的平均值;生長健壯,干型圓滿通直,樹冠較窄,分枝較細。種子檢驗按GB2772-1999《林木種子檢驗規程》執行。種子消毒以0.5%~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子45min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用25℃實生苗培育大田苗培育圃地選擇育苗圃地應選坡度平緩開闊,土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土地。嚴禁在菜園地及前作為易感病作物,如瓜類、煙葉、馬鈴薯等地育苗。整地育苗圃地精細整地,做到土塊細碎,施足基肥。進行土壤消毒,育苗床面要平整,床做好后在床面上鋪1.5~2cm厚黃心土。播種育苗播種可采用冬播(1月以前)和春播(2月以后),采用條播。一般要用Ⅰ級種子,播種量為37.5kg/hm2。如用Ⅱ級種子,播種量為52.5kg/hm2。種子播后用黃心土或灶灰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宜,然后蓋草,厚度以不見床面為宜,并在苗床兩頭打椿,拉上草繩。苗期管理8.1.4.1及時揭草當幼芽大部分出土,下胚軸轉青時,要分批分量揭草,揭草宜在傍晚或陰雨天進行,如遇低溫、晚霜,可暫停揭草。揭草后要防鳥、防旱、保濕、防低溫。8.1.4.2松土除草松土深度早期宜淺,后期稍深。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不傷苗,不漏除,最好在雨后或灌溉后連根拔除或采用除草劑,但不要影響苗木生長。8.1.4.3合理施肥當幼苗出現真葉進入生長初期,可第一次施高磷低氮的混合液肥(N:P:K=1:5:1);苗木開始進入速生期(6~8月),宜施用速效高氮肥料(N:P:K=3:1:1);速生期的第二階段(9~10月)應停止施肥,可適當施P、K肥。施肥應掌握先稀后濃,少量多次,各種肥料交替使用。8.1.4.4防澇灌溉注意排水防澇,做到大雨后雨水不淹苗床,步道不積水。灌溉應在早晚進行,做到適時、適量,最好引水灌或采用噴灌。8.1.4.5移苗間苗在4~5月份,當幼苗出現真葉后,趁雨進行移苗,移密補疏,以保證齊苗。間苗可分幾次進行,第一次結合移植補苗,間去過密苗,以后看生長情況及留苗密度再進行1~2次,最后一次應在7~8月份定苗,定苗密度,保留100株/m2,產苗600000株/hm2。8.1.4.6病蟲害防治幼苗期每隔15d噴灑0.5%的波爾多液,或0.1%的敵克松1次。6月~8月,每隔7d~10d噴施1次1%溴特靈或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等農藥(輪換用效果更好)。病死植株應及時清理出苗圃并集中燒毀。杉木苗期蟲害主要是螺類、地老虎類和杉梢小卷蛾。螺類害蟲可采用四聚乙醛(有效成分6%)撒施防治;地老虎采用40%辛硫磷乳油或敵百蟲噴施;被杉梢小卷蛾危害的側梢可人工摘除側梢并燒毀,被危害的主梢,應人工除去害蟲保留主梢,或用50%辛硫磷乳油、50%殺螟硫磷乳油1000倍~1500倍液噴施。農藥使用按照GB/T8321確定的執行。容器苗培育苗圃建立8.2.1.1圃地選擇育苗地宜選擇在造林地附近、運輸方便、水電方便、排水良好且灌溉方便、地勢平坦,日照充足、通風順暢、勞動力較充足的地方,不宜選在風口處、易沙埋、易被水沖洗的地段。8.2.1.2苗圃要求建立能覆蓋整個圃地的噴灌設施,用透光度30%~40%的遮蔭網搭建蔭棚。8.2.1.3苗床建立苗床可以是專用苗床,也可以選擇灌溉方便的地方建立臨時苗床。在苗圃地周邊及中央十字挖排水溝,溝寬30cm,溝深40cm。臨時苗床的規格通常以床面寬100cm,床高15cm~20cm,步道寬25cm~30cm為宜。泥質床面整平后鋪一層遮蔭網或其它致密網狀覆蓋物;硬質床面可將床面鋪上10cm~15cm厚的清水細沙,形成沙面,將容器直接放在沙面上。育苗容器選擇、裝填及擺放重基質的容器以6cm×8cm×8cm的營養杯為宜;輕基質的容器以6cm×6cm×8cm的無紡布網袋為宜。將育苗袋逐個填入營養土,用手抖動,填滿為止,不鎮壓。將裝好基質的育苗容器置于苗托中擺放于床面上,或將育苗容器直接擺放于床面上,容器間均不留空隙。育苗基質8.2.3.1重基質按體積百分比黃心土95%和農家肥5%或黃心土85%和火燒土(或腐殖質土)15%的比例配置。8.2.3.2輕基質以樹皮、木糠、鋸木屑、作物秸稈、谷殼等農林廢棄物為主料,用草炭、泥炭土、過磷酸鈣、復合肥、鈣鎂磷肥作輔料,經充分腐熟后,制成輕基質。8.2.3.3基質消毒播種或移苗前3d~5d,采用0.5%高錳酸鉀溶液淋濕基質進行消毒。苗木培育8.2.4.1播種時間當年12月和翌年1月~3月。8.2.4.2播種方法(1)容器點播播種前將消毒好的基質淋透水,已露白的種子,每個容器播1粒~2粒,未露白的種子,每個容器播2粒~3粒,播種深度1cm左右,播種后覆蓋厚度為(2)苗床撒播在整平好的苗床床面上鋪4cm~6cm后的黃心土或河沙,播種前3d~5d,采用0.5%高錳酸鉀溶液淋濕苗床進行消毒。消毒好的苗床淋透水,將催芽后的種子均勻撒播于苗床上,播后覆蓋黃心土或細沙土,厚度以蓋至不見種子為宜,播種量為40.0g/m28.2.4.3播種后管理早春低溫時,播種后需加蓋薄膜保溫,幼苗出土后需及時掀開薄膜。視情況淋水保持苗床濕潤,晴天需加蓋遮光度大于80%的遮陽網。8.2.4.4幼苗移植幼苗長至5cm~7cm時移植。移苗前將基質淋透水,將點播容器內多余幼苗移植至空容器中,每個容器內保留一株健壯的幼苗;將播種于沙床上的幼苗全部移植至容器中。宜在陰天或晴天的早、晚進行,移栽時先以小木棍對容器基質作引洞,幼苗要輕取細栽,移植后適度壓實幼苗根部并淋水保濕。苗期管理8.2.5.1遮陰采用遮光度60%~80%的遮陽網進行遮陰,遮陽網遮蓋至10月中下旬打開。8.2.5.2水分管理每2d噴淋1次,晴天早晚各1次,陰雨天酌情減少噴淋次數,保持基質濕潤。若遇連續降水圃地積水時應及時排水。8.2.5.3追肥5月~7月,每隔10d追肥1次,淋施0.1%尿素(含氮量46%)或0.5%~1.0%復合肥(氮3:磷1:鉀1)。8月~10月,每隔15d淋施1.0%~2.0%的磷肥或鉀肥。前期選用低濃度肥液,后期可逐漸增加濃度,施肥時少量多次兌水,不同肥料交替使用,宜在傍晚進行,且施肥后及時淋水洗苗。8.2.5.4除草除草采用不定期人工方式,做到容器內、床面上均無雜草。除草時應基質濕潤,不松動苗木根系,除草后應及時噴水。8.2.6病蟲害防治同8.1.4.6。采穗圃營建9.1圃地選擇要求坡度平緩(不超過20°),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不當北風,防護條件好。9.2.整地作床圃地要做到細致整地,將雜草、石塊揀凈,土塊一定要打碎,整地前圃地要施足基肥,施豬欄肥4500kg/hm2,腐熟餅肥1500kg/hm2,鈣鎂磷肥1500~3000kg/hm2,為防止土壤板結,可加一些谷灰、砂子、煤炭渣或火土灰等,苗床以東西走向為宜。9.3定植9.3.1時間冬末春初。9.3.2栽植密度采穗圃早期適當密植,用優良無性系苗木建采穗圃初植密度15000株/hm2,從第四年起開始調整,保留9000~10500株/hm2。直接采用優樹伐兜,營建采穗圃的初植密度為9000~10500株/hm2。9.3.3方法9.3.3.1母株栽植采用斜桿式淺栽,即栽植時母株根際入土3~5cm,將主根〈實生苗〉或主側根〈無性苗〉靠近地面彎曲成與主桿成90°,壓實后再培土15cm高以保證成活。采穗圃要分無性系栽植,并繪制各無性系的位置圖。9.3.3.2優樹蔸栽植將選定的優樹蔸靠地面10cm處鋸斷、挖出,多帶宿土,保留側、須根;栽植時修剪過長的樹根,打緊,覆土略高于樹蔸,澆透水。9.4樹體管理①扒開培土:在萌條萌發季節,為促進萌條萌發,將過高的培土扒開。②壓彎母株:當母株高達50cm以上時,將母樹樹桿與地面彎成30°~40°,最適宜季節為5月中旬或8月底9月初。彎桿處理可以用帶鉤木樁或竹樁,固定樹桿。具體操作:先將木樁用錘子打入土中適當深度,能將樹干固定在與地面成30°~40°角位置,然后將樹干壓彎放入溝中,使其固定。③截頂:當母株主桿高度達1m左右時,剪去母株的頂芽,同時剪去基部第一輪側枝,增加基部光照,以利多發萌條。④清除樹干直立萌條:不斷清除樹桿上的直立萌條,做到除早、除小、除了。⑤換桿換枝:母枝樹干老化的應及時鋸掉,在換桿之前應保留一株粗壯的萌條,以便取代老桿,待其長到一定的高度,進行壓彎處理。換桿一般在春季進行。對樹桿上出現枯葉的病枝應及時剪掉。換枝應每3年一次,采用輪換方式,冠幅控制在1m左右。用優樹挖蔸移栽營建的采穗圃,第一次采萌時要留1~2枝營養枝進行培萌,每2年換桿1次,新營養枝要留在老營養枝相對的一面。9.5合理取萌為保證所取萌條的良好長勢和數量,取萌時應取兜部靠地面萌發的萌條;并應盡量降低萌條截取點;一年內分期取萌的適宜時間如下:第一次取萌:2~3月份,將長度8cm以上的萌條全部取下用于扦插。第二次取萌:4~5月,將長度在6cm以上的萌條取下用于扦插。第三次取萌:在6月間,不分長短將萌條全部取下,目的是培育整齊的秋穗條。第四次取萌:在8月底至9月初全部取下進行寄插。9.6土壤管理采穗圃土壤要精細管理,以保證充足養分供應,每采完一次穗條應松土施肥一次。一般施腐熟餅肥300kg/hm2~450kg/hm2或復合肥225kg/hm2~300kg/hm2,溝施或穴施。9.7病蟲防治采穗圃易感染赤枯病、炭疽病等,在每次修剪取萌后應及時噴藥,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500~800倍或7:3的草木灰,每十天一次,連續三次即可,如有白蟻危害及時投放白蟻毒餌。9.8建立采穗圃經營卡建立采穗圃經營卡,其樣式見附錄A。扦插育苗10.1圃地選擇在造林地附近,選擇排灌良好、土壤疏松、肥沃、沙質壤土的新開墾或農田。菜園地及前作為瓜類、煙葉、馬鈴薯等種植地不宜作為圃地。不宜連作。10.2整地作床育苗圃地要做到仔細碎土,施足基肥。結合犁耙整地,采用1%波爾多液進行土壤消毒,育苗床面要平整,床做好后在床面上鋪1.5~2.0cm厚黃心土。床高25cm~30cm,床寬100cm,步道寬30cm,四周開好排水溝。10.3施基肥施基肥,腐熟餅肥1500kg/hm2或鈣鎂磷肥1500kg/hm2~3000kg/hm2。10.4扦插10.4.1扦插季節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以春季為主,夏季為輔,秋季則適宜采用寄插。10.4.2穗條采集扒開樹蔸的松土,將緊貼根頸部半木質化8cm~10cm萌條全部剪下,然后再蓋上松土。10.4.3穗條處理插穗以半木質化為好,穗長8~10cm,保留葉片,切口平底或馬蹄形均可。做到隨采隨插,當天插不完可放在庇陰處淺水中儲存。10.4.4扦插密度春插株行距6×15cm,750000株/hm2,成活率85%以上,產苗600000株/hm2。夏插株行距6×12cm,900000株/hm2,成活率75%以上。10.4.5扦插方法在插床上用2cm寬的竹(木)簽按扦插密度插洞,插入穗條,深度為穗條長的1/2,稍加按實,使穗條與土壤緊密接觸,插后澆透水,用塑料薄膜覆蓋,但要注意經常通氣。寄插即8月底至9月初將采穗圃中的萌條全部取下,在蔭棚的砂床或土床上按3×3cm進行扦插。為了促進生根,可加塑料薄膜復蓋,待次年2~3月再轉入大田扦插。10.5扦插管理10.5.1遮陰春插不要遮蔭,夏、秋插要搭蔭棚后扦插,蔭棚以透光度30%為宜。10.5.2水分管理春插,表土層1~2cm處干燥時,應少量澆水。干旱天扦插,每天中午和下午用噴霧器噴水一次,以打濕葉片為主。夏插、秋插應增加澆水次數,保持插床土壤濕潤。10.5.3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盡。10.5.3追肥扦插生根后,每隔30d~45d追施復合肥一次,每次用量60kg/hm2~75kg/hm2。9月中旬以后不再追肥。10.5.4病蟲害防治同8.1.4.6。苗木起苗、出圃11.1苗木分級苗木質量分級指標按照《GB6000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確定的有關指標。11.2苗木質量檢驗按照GB6000確定的執行。11.3苗木出圃大田苗與扦插苗起苗時用四齒耙,注意保全根系,不使苗根在風吹日曬,土壤干燥的要在起苗前一、二天灌溉一次,使土壤濕潤,利于起苗。容器苗出圃前2d,將容器苗澆一次透水,以使容器中的基質緊實,同時將多余的水分濾去。起苗不能硬拔,嚴禁用手提苗莖,穿透容器過長的根須需剪除。將符合要求的規格容器苗按相同等級,一定數量裝入苗木框、苗木袋或苗木(紙)箱中,封裝,掛上綠色標簽。統計苗木數量。其它相關內容按照GB/T6001確定的執行。11.4苗木裝運大田苗與扦插苗當地栽植可隨栽隨出圃,當天栽植不完的苗木,應選擇蔽蔭處假植,假植苗南北排向,苗木遠途運輸時,應按苗木等級每50株一捆,采用草包或編織袋塑料薄膜等包裹,掛上綠色標簽。容器苗裝運用苗木框(袋、箱)封裝好,裝上貨運車。若裝苗容器為紙箱,則堆積高度不宜超過5層,以免壓跨紙箱,損壞底層苗木。苗木起運時,也需用篷布將車箱上部封蓋好,避免雨天將紙箱等容器淋壞。11.5苗木檢疫外調苗木應按國務院發布的《植物檢疫條例》和農業部、原林業部的實施細則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動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嚴格檢查把關,禁止疫區苗木外運和流入。造林地選擇前茬地適宜作培育杉木生長良好的宜林荒山等。地形應選海撥300~800m的低山丘陵,局部地形為山洼、谷地、長山坡的中、下部、短坡的下部、地形隱蔽和背風地方;坡向以陰坡或半陰坡為最好;不宜選擇迎風(指北風)坡風口處和小地形陡削的地方。土壤應選花崗巖、板巖、千板巖、砂巖、頁巖、片麻巖等風化和發育的土壤;坡積或崩積的母質。土層厚度1m以上,腐殖質層厚度25cm以上;土壤疏松、濕潤,排水良好,地位指數18以上。良種壯苗上山造林用苗,選擇適宜江西良種苗木,實生苗為Ⅰ級苗,無性系苗為Ⅰ或Ⅱ級苗。造林整地應采用帶狀與穴狀整地。水平帶環山整地,做到內低外高,穴規格為40cm×40cm×40cm,并做到表土回穴。栽植時間冬末春初,雨后陰天栽植最適宜。方法要做到舒根、栽深、栽正、壓實,栽植深度為苗高的1/3~1/2,覆土略高于地面。初植密度初植株行距為2m×2m,2m×3m。優良無性系數量優良無性系數量不得少于10個,可在10~20個之間,同時一個無性系成片栽植面積不超過3hm2。撫育管理方法帶狀整地的采用帶間砍雜,帶面松土除草;穴狀整地的采用逐年擴穴連帶。撫育時要挖盡草根、灌木蔸、除蘗、培土。松土深度10cm左右。次數第1~3年,每年2次,每年5~6月、9~10月各1次。第4年以后只清除妨礙幼樹生長的雜灌、草和藤蔓。林分保護加強護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施肥幼林階段,適當施肥。基肥以枯餅、或其他有機肥和鈣鎂磷肥,鈣鎂磷肥150-180kg/hm2。8~10年生時施尿素300-375kg/hm2,鈣鎂磷肥750-900kg/hm2,沿樹蔸環狀開溝。間伐在林齡6-7年時,進行第一次間伐,在林齡9-11年時,進行第二次間伐,伐小留大,伐劣留優,嚴禁“撥大毛”和“開天窗”。間伐后密度為1200株/hm2。收獲主伐年齡確定為35-40年,林分平均直徑達24cm以上,立木蓄積達525~600m3/hm2,生產大徑材225~300m3/hm2,生產中徑材90~150m3/hm2。技術檔案建立與管理按年度建立生產經營技術檔案,集中由專人統一管理。檔案內容包括良種漣源、種子質量、無性系的譜系、無性系來源、整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