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急救四項救護技術_第1頁
院外急救四項救護技術_第2頁
院外急救四項救護技術_第3頁
院外急救四項救護技術_第4頁
院外急救四項救護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諸暨市紅十字會諸暨市人民醫院袁龍生搶救原那么〔一〕先搶后救,先重后輕,先急后緩,先近后遠;〔二〕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運;〔三〕先救命,后治傷。一.止血二.包扎三.固定四.搬運出血種類1、按出血部位分:內出血:身體深部組織或內臟損傷出血外出血:體表的傷口出血2、按損傷血管分:動脈出血:量大鮮紅,呈噴射狀、搏動性靜脈出血:暗紅色,持續從傷口外溢毛細血管出血:鮮紅的點、片狀滲血止血的常用方法:(1)

局部加壓包扎法〔2〕指壓止血法;優點:止血迅速、不需要任何工具。缺點:止血不能持久,多處、多人難以處理。(3)

屈肢加墊止血法;適用于四肢止血。骨折及脫位禁用。(4)

絞棒止血法;簡單易行。(5)

止血帶止血法;主要用于肢體嚴重創傷引起大、中血管的出血。前臂和小腿一般不適用止血帶,因有兩根長骨,使血流阻斷不全。本卷須知:⑴要結扎在傷口的近心端;⑵不能直接結扎在皮膚上;⑶方法要準確;⑷禁止在上臂中1/3處結扎,以免損傷橈神經;⑸每扎1小時要松一次,每次松1~2分鐘。〔6〕注:顱腦損傷的的病人,有鼻腔、外耳道有出血的病人,不能堵塞,防止逆流至顱腔內,引起顱內感染。(1)局部加壓包扎止血:

用敷料或其它潔凈的毛巾、手絹、三角巾等覆蓋傷口,加壓包扎到達止血目的。〔2〕指壓止血法----頭面部的止血橈、尺動脈按壓點

手指的止血上臂、下肢的止血絞棒止血法

絞棒止血法具體步驟注意:止血后在止血處說明時間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只適用于四肢大血管損傷時,出血兇猛,且其它止血方法不能止血時,才用此法止血帶有橡皮止血帶(橡皮條和橡皮帶)、氣性止血帶(如血壓計袖帶)布制止血帶。操作方法各不相同。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本卷須知使用止血帶應注意:1、部位:上臂外傷大出血應扎在上臂上1/3處,前臂或手大出血應扎在上臂的下1/3處,不能扎在上臂的中部,因該處神經走行貼近肱骨,易被損傷。下肢外傷大出血應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處。2、襯墊:使用止血帶的部位應該有襯墊,否那么會損傷皮膚。可扎在衣服外面,把衣服當襯墊。

止血帶止血法本卷須知3、松緊度:應以出血停止,遠端摸不到脈搏為適宜。過松達不到止血目的,過緊會損傷組織。4、時間:一般不應超過5小時,原那么上每小時要放松一次,時間為1分鐘。5、標記:使用止血帶者應有明顯標記記錄并貼在前額或胸前易發現部位,寫明時間。如立即送醫院,但必須當面向值班人員說明扎止血帶時間和部位。止血的常用方法:(1)

局部加壓包扎法〔2〕指壓止血法;優點:止血迅速、不需要任何工具。缺點:止血不能持久,多處、多人難以處理。而且比較專業。

(3)

絞棒止血法;簡單易行。(4)

止血帶止血法;主要用于肢體嚴重創傷引起大、中血管的出血。前臂和小腿一般不適用止血帶,因有兩根長骨,使血流阻斷不全。本卷須知:⑴要結扎在傷口的近心端;⑵不能直接結扎在皮膚上;⑶方法要準確;⑷禁止在上臂中1/3處結扎,以免損傷橈神經;⑸每扎1小時要松一次,每次松1~2分鐘。〔6〕注:顱腦損傷的的病人,有鼻腔、外耳道有出血的病人,不能堵塞,防止逆流至顱腔內,引起顱內感染。劇毒動物咬傷的應急措施。

分布于我國的毒蛇有50多種,常遇到的毒蛇有眼鏡蛇、眼鏡王蛇、金環蛇、銀環蛇、蝮蛇、蝰蛇、烙鐵頭蛇、竹葉青蛇、五步蛇以及海蛇等。毒蛇咬人時,頭部的肌肉壓迫毒腺,毒液經排毒導管及毒牙的溝或管,通過咬傷的傷口沿淋巴管進入血液循環,擴散至全身,導致中毒。

區別毒蛇毒蛇與無毒蛇的根本區別在于有無毒牙和毒腺。毒蛇咬傷,局部見到明顯的成對的兩個毒牙痕〔有時可見1~4個毒痕〕,而無毒蛇咬傷僅見到一排正齊的牙痕。有毒和無毒蛇的鑒別預防毒蛇咬傷的方法勿招惹毒蛇:發現毒蛇時切勿招惹、挑釁,否那么將遭還擊。一般言之,毒蛇多半不會主動襲擊人,除非我們猛然接近其身長二分之一的范圍內,或誤觸到,才會被其自衛反咬一口。佩帶防蛇設備:穿長袖衣服、戴手套、穿長褲和長襪、長靴或打綁腿、頭戴帽。打草驚蛇∶不得已而行經蛇易躲藏時,可拿一支棍子探探,打草驚蛇一番,它自然會離去。扎營時,需去除附近雜草,並挖營溝;溪邊取水或捉蝦時,亦可丟石塊驚蛇。去除蛇類棲息場所:蛇易棲息之處,應經常去除干凈,使蛇無法藏身。中毒后現場急救原那么

二、包扎:

〔1〕包扎材料的選擇:常用的有繃帶、三角巾、四頭帶等包扎。緊急情況下可就地取材,如相對干凈的毛巾、衣服、手絹、床單、被單等。〔2〕身體各部位的包扎方法及本卷須知;包扎材料:1、三角巾:用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紗巾將對角剪開即分成二塊三角巾,頂角外加的一根帶子稱頂角系帶,斜邊稱底邊。為了方便不同部位的包扎,可將三角巾疊成帶狀,稱帶狀三角巾,或將三角巾在頂角附近與底近中點折疊成燕尾式,稱燕尾式三角巾2、軸帶卷:也稱繃帶〔醫院內用〕。

頭頂帽式包扎眼部部包扎三角巾雙眼包扎:適用于雙眼外傷。將三角巾折成三指寬帶狀,中段放在頭后枕骨上,兩旁分別從耳上拉向眼前,在雙眼之間交叉,再持兩端分別從耳下拉向頭后枕下部打結固定。即使單眼外傷也應該雙眼包扎,因為假設僅包扎傷眼,健側眼球活動必然會帶動傷側眼球活動,不利于穩定傷情。三、軀干包扎1.三角巾胸部包扎:適用于一側胸部外傷。將三角巾的頂角放于傷側一邊的肩上,使三角巾底邊正中位于傷部下側,將底邊兩端繞下胸部至背后打結,然后將三角巾頂角的系帶穿過三角底邊與其固定打結。腹部包扎三角巾腹部包扎:適用于腹部外傷。雙手持三角巾兩底角,將三角巾底邊拉直放于胸腹部交界處,頂角置于會陰部,然后兩底角繞至傷員腰部打結,最后頂角系帶穿過會陰與底邊打結固定。四肢部包扎繃帶上肢、下肢螺旋形包扎:適用于上、下肢除關節部位以外的外傷。先在傷口敷料上用繃帶環繞兩圈,然后從肢體遠端繞向近端,每纏一圈蓋住前圈的1/3~1/2成螺旋狀,最后剪掉多余的繃帶,然后膠布固定。

三、固定:

發生骨折后,骨折端的周圍,可能有血管、神經、肌肉、內臟的損傷。骨折的特征:1、畸形:如有血管、神經受壓,應立即縱向牽引,適當矯正畸形。2、異常活動:骨折后發生的不正常活動。3、骨擦音:骨折斷端摩擦發生的聲音。〔1〕

固定材料的選擇:固定材料的長度,應超過斷骨的上、下關節的各一局部;

〔2〕

固定的具體方法:

⑴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⑵對于下肢及脊柱骨折一般應就地固定,不要隨便搬動傷員;⑶四肢骨折有骨外露時,不能還納,可用敷料包扎。⑷捆綁的松緊程度要適當。太松那么固定不牢,太緊那么影響血液循環。⑸固定后要注意觀察手指足趾,如有蒼白、青紫、發冷、麻木等,應立即松開,重新固定。⑹先固定骨折近端,后固定骨折遠端。⑺如無適宜的固定材料,骨折上肢可用寬布帶固定在胸側,骨折下肢可健肢固定在一起。固定材料的選擇頸托:頸部固定器,可將受傷頸部盡量制動,保護受傷的頸椎免受進一步損害。夾板類:現成的板、棍、樹枝、扁擔、杠棒、步槍等現場制作:雜志、硬紙板、雨傘〔制成足夠牢固〕。自體固定:將受傷上肢縛在胸部上,將受傷下肢固定于下肢。固定原那么1先檢查意識、呼吸、脈搏〔及時CPR〕及處理嚴重出血。2用繃帶、三角巾、夾板固定受傷部位。3夾板的長度應超過骨折處遠近兩個關節。4骨折斷端暴露,不要拉動,不要送回傷口內5固定傷肢后,如可能應將傷肢抬高。6暴露傷肢末端以便觀察血運,現場對生命平安有威脅,要移至平安區再固定。7固定要牢固,不能過松過緊。在骨折和關節突出處要加襯墊,以加強固定和預防皮膚壓傷。8先固定骨折的上端,再固定下端,繃帶不要系在骨折處。9固定后,上肢取屈肘位,下肢取伸直位。上臂骨折的固定檢查有無麻木、青紫、蒼白等血運情況頸椎損傷的固定〔最好用頸托〕

大腿骨折軀干固定法四、搬運:

(1)常用的搬運方法;(2)脊柱損傷搬運的要點及本卷須知。頸椎損傷時,應一人負責牽引頭部,保持頭與身體成直線,其他人員在傷員一側,分別抱肩背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