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生產過程中常發病害防治策略及栽培種植綜合應用_第1頁
蘋果生產過程中常發病害防治策略及栽培種植綜合應用_第2頁
蘋果生產過程中常發病害防治策略及栽培種植綜合應用_第3頁
蘋果生產過程中常發病害防治策略及栽培種植綜合應用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蘋果樹是我國常見的一種果樹,其產量和品質受病害的影響很大。種植蘋果樹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本文通過對蘋果樹常見病害類型及發病規律進行分析,從種植前、種植中以及收獲貯藏三個部分對蘋果病害的防治技術進行闡述。關鍵詞:蘋果;病害防治技術;綜合防治蘋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我國蘋果的栽培面積和產量均占世界總量的50%左右,是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但蘋果3年結果,5年豐產,從種植到收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生長到果實成熟收獲過程中會遭受到各種病原菌的侵害。根據已有報道,蘋果樹病害有100多種,我國蘋果果園總體發病率在70%以上,一般年份蘋果產量損失在20%~30%之間,多雨年份則高達40%~60%。同時,蘋果病害逐漸呈現多樣化的趨勢,比如:病害發生的范圍越來越廣,病害種類不斷增多,多種病害同時發生等[1]。基于此,本文通過對蘋果樹重點病害的分析,以種植時間為線索,闡述蘋果病害的防治技術,并提出綜合防治的措施。1蘋果樹重點病害病害是威脅蘋果樹生長的主要因素,掌握了解重要病害的病狀、發病條件、侵染循環等內容,有利于在實際生產實踐中快速識別病害,切斷侵染途徑,部署針對性防治策略,是蘋果種植的基礎。本文將常見病害分為枝干病害、葉部病害、果實病害和儲藏病害四個部分,分別對其進行分析。1.1枝干病害1.1.1腐爛病蘋果腐爛病是一種真菌病害,以菌絲體(病疤木質部)、分生孢子器(主要)和子囊殼(較少)在田間病株或病殘體上過冬,每年的3~4月和8~9月是發病高峰期,春季重于秋季。發病初期,果樹皮上會顯現棕紅色圓狀或點狀病斑,質地較柔軟,表面有輕微凸出,按壓則會出現凹痕,有水跡;病害中后期,病斑會有棕色液體流出;發展到晚期,果樹皮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潰爛,很輕易就能被揭除[2]。該病的發生與季節、果樹自身營養水平、施肥、澆水、其他病害等因素密切相關。當果樹健壯、營養充足時,發病較輕;當果樹生長缺水缺肥且存在其他病害時,腐爛病會暴發。1.1.2輪紋病輪紋病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殼的形式在被害枝條上越冬,是初次侵染的主要源頭。5月份開始侵染枝條,7月中旬到8月上旬是侵染果實高峰期。該病的發病期大多是在果實成熟期以后,發病初期,果實上會出現以皮孔為中心的圓狀黃褐色或者褐色病斑,發病處出現凹陷,果肉變色腐爛。發展到后期,果實會有液體滲出,形狀未發生變化。果樹枝干則會受害,枝條上皮孔凸起,形成紅褐色圓型瘤狀物,并以此為中心開始逐漸擴大,樹皮下出現紅褐色斑點,在深處白色的樹皮中,瘤狀物出現龜裂,與其他健康組織之間會產生一道環溝。病害嚴重時,患病處組織會翹起,各處病斑相連,最終造成果樹體表皮粗糙[3]。1.2葉部病害葉部病害對于果樹而言尤為重要,嚴重的葉部病害不僅會導致葉片干枯脫落,影響果實后期發育和花芽的形成,甚至還能造成二次開花,削弱樹勢,帶來其他病害。蘋果葉部病害種類較多,主要有褐斑病、白粉病、銹病、斑點落葉病、黑星病、病毒病等,這里主要介紹褐斑病和斑點落葉病。1.2.1褐斑病該病菌主要以菌絲體的形式在病葉中越冬,在第二年會產生大量的病菌孢子,之后通過風雨傳播,直接感染葉片部位,樹冠下部很容易發病,之后向上部擴散和蔓延,潛伏周期比較長,通常為6~12d[4]。每年6月中上旬開始發病,7~9月是發病的高發期。北方春季干旱少雨,發病期主要在降水來臨之后,如果降水多且防治不及時,蘋果樹就會大量落葉,嚴重時葉片全部落光。1.2.2斑點落葉病該病菌以菌絲的形式在芽外部鱗片和內部葉原體上越冬,葉芽是主要侵染源,在第二年的春天會產生分生孢子,隨著氣流和風雨傳播,從傷口直接入侵到內部,嚴重時會造成落葉[5]。在發病的初期階段,幼果會出現黑褐色的小斑點,每年6~8月,病害果實會逐漸呈現褐癟蔫狀,成熟期的果實染病后多出現褐色病斑,9月是發病高峰期,發病嚴重時,果樹會大量落葉。1.3果實病害1.3.1炭疽病蘋果炭疽病又被稱為苦腐病、晚腐病,是在蘋果產區極易出現,危害果實、樹梢的一種病害。該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在僵果、干枯枝等部位越冬,在第二年的春季,病菌在適合的濕度和溫度下可以產生大量孢子,隨后經昆蟲、風雨傳播,成為主要侵染源。病菌還可通過皮孔直接侵染果實,在果實上產生大量分生孢子,接近成熟期時,炭疽病的癥狀將慢慢凸顯出來。該病的發生和溫度、濕度等因素息息相關,在每年的7~8月、溫度較高、雨水較多的情況下,炭疽病的繁殖與傳播速度會隨之加快。當炭疽病侵入果實時,發病初期病果表面會出現淡褐色圓狀病斑,并逐漸凹陷、擴散,果肉軟爛腐敗,病斑顏色也會隨之加深。樹梢發病則會出現在枯樹枝或者病樹枝上,癥狀與果實發病癥狀相似,發展到后期,病斑部位會出現黑色圓點,逐漸脫落,造成樹枝枯死。1.3.2褐腐病蘋果褐腐病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該菌主要以菌體或者孢子的形式在病僵果的果肉上越冬,第二年的春天,通過產生大量分生孢子經風雨傳播。褐腐病主要危害蘋果果實,也可危害花和枝干等部位。病菌大多從各類傷口侵入果實,初期會在果皮表面形成淡褐色腐爛病斑,溫度在10℃以下時,經過8~10天,果實全部腐爛。該病的發展與濕度條件關系密切,高溫高濕條件會促使褐腐病發生,每年10月份前后的果實成熟期是該病的發病盛期。1.4儲藏期病害苦痘病主要由果實含鈣量較低、總氮含量較高引起,也與成熟期氣溫較高有關。最重要的防治辦法是使蘋果在發育后期吸收足量的鈣,采前可噴灑0.57%氯化鈣或0.8%硝酸鈣。2栽培種植綜合防治為了更好地了解蘋果樹各種植階段所要采取的防治措施,本文以種植時間為線索,主要分為種植前、種植中以及收獲貯藏三個部分對蘋果病害的綜合防治進行闡述。2.1種植前2.1.1調查各地流行病害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病害,不同病害的流行程度也不同,某一病害的病原物也有可能存在其他寄主。例如蘋果腐爛病、蘋果輪紋病、蘋果斑點落葉病、蘋果褐斑病在全國所有蘋果種植區都會發生且發病程度嚴重,蘋果白粉病、蘋果干腐病等雖然在全國各蘋果種植區都有分布,但嚴重程度低于前面的四種病害,而諸如蘋果白星病、蘋果根腐病就只在部分地區發生且發病程度很低。在種植前先調查當地流行的病害,了解病害的特點和防治方法,以及相關病原寄主,有利于預先準備防治措施,也有利于選址,避免晚治或不治。2.1.2選擇優質苗木蘋果樹是多年生木本植物,選擇種植抗病品種或無病壯苗是防治病害的基本策略,經濟有效,符合“預防為主”的原則。蘋果優質苗的標準是根系發達,具有較粗的主、側根4~5條,長度在20厘米以上,且具有較多須根;整形帶內芽飽滿充實;苗高不低于1.2米,基部直徑在1.2厘米以上。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品種,才能為建立優質果園打下基礎。例如蘋果炭疽病,會引起爛果和黑斑,在感病的品種上可造成毀滅性損失,而且抗性品種間存在抗性差異,同一品種在不同地區的抗性也有差異,因此了解并種植適合當地的抗性品種是很重要的。2.1.3優選栽培地點種植地的選擇也影響病害發生。一方面要根據果樹習性選擇適合其生長的地方,以提高樹勢,例如蘋果樹喜沙質土壤,種植地最好是坡度低于15°、背風向陽的塬地或臺地,另一方面,根據防控病害的需要,最好遠離污染源,不與其他有寄生源的樹種混種或相鄰,從源頭減輕病害發生。例如蘋果銹病的病原菌蘋果東方膠銹菌是一種轉主寄生真菌,在蘋果和松柏上完成生活史,因此在建園時最好遠離松柏種植地,減少侵染風險。另外,我國存在較為嚴重的蘋果樹再植病害,因為耕地面積有限,果園選址很多是在原址重建,就要面臨環境內殘留病原侵染的風險,結果就是再植幼苗長勢弱,易死亡,即使成株,產量和品質也不高,因此在選擇種植地時最好權衡利弊,選擇是否在原址重建。2.2種植中有效防治病害,提高蘋果品質和產量,需要科學的栽培管理方式。在實際選擇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勞動力、成本等限制條件。選擇何種栽培管理方式可以平衡好病害防治和成本壓力這兩個方面,是目前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本文以此為基礎,按照時間順序闡述了在栽培中需要且可行的防治措施。2.2.1挖定植穴,施足底肥春栽最好在前一年秋季挖定植穴,穴深50~80厘米,直徑100厘米,對株距小于2米的,可順行挖定植溝。挖定植穴時,表土、底土分開堆放,栽苗前5~10天結合施底肥回填。一般先在穴底填20厘米厚的秸稈、雜草等,然后填表土與底肥混合土,填至距地面20厘米處灌透水沉實。底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每穴施有機肥50千克、磷肥2~3千克或加餅肥2~3千克。2.2.2提高樹勢合理施肥,合理灌溉,以提高樹勢,增強果樹抗病能力,這種方法適用于防治所有病害。蘋果施肥大有學問,不同時期的施肥側重點不同。在蘋果樹生長期,應該注重施加萌芽肥,再根據蘋果樹對于微量元素的需求以及長勢補充一定的微量元素,以增加果樹抵抗病害的能力;而在蘋果樹休園期,應該以農家肥為主,施加腐熟糞肥,既提供蘋果樹充足的營養,又避免了腐肥中可能存在的病原物,還應該根據果園土壤肥力狀況決定是否補充其他元素肥料。灌水則根據蘋果樹需水情況、土壤含水量和天氣情況來進行,灌水后還要注意排水,以免通過水進行傳播的病菌侵染蘋果樹。2.2.3果實套袋處理對于果實病害,套袋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不僅可以預防果實病害,還可以使果實光潔度好,不受污染。例如在蘋果輪紋病的防治中,可選擇生理落果或疏果后進行套袋,果實著色期開始脫袋,再根據其病害發生情況決定是否施藥及施藥次數。2.2.4生物防治目前,在蘋果病害防治過程中,大多數存在農藥使用不規范的問題。果農對蘋果病害發生的原理缺乏科學認識,使用農藥多憑借自我經驗,這會造成農藥使用過量、成分配比不合理等問題,嚴重影響蘋果品質,并對土壤環境造成污染。生物防治技術是指利用生物多樣性,通過引入有益菌與昆蟲、植物等生物天敵的方式,提高果樹的抗菌能力,激發物種間的競爭,及時抑制清除病原體,增強果樹的抗害性,從而提高果品品質。使用生物制劑進行防治,對果樹常見的病原菌進行清理,可以使果樹對各類病原菌產生免疫效果,降低果樹在生長過程中的病害影響,保證蘋果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性。在病害防治過程中,果農應對蘋果樹不同病害如輪紋病、落葉病等的特征進行詳細分析,了解病害發生的原因,采用生物防治技術,對果樹噴灑科學合理劑量的生物藥劑,避免藥劑過量或不足而對果樹造成不利影響,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技術有利于抑制果樹病害。2.2.5清理病殘體蘋果樹病原的越冬場所大都在病殘體,當遇到適合的條件,就會成為初侵染源,繼續危害果園中的其他果樹,難以根除。選擇合適的方法清除病殘體,適時修枝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例如蘋果腐爛病,號稱“蘋果癌癥”,其病原在病枝和病殘體上越冬。對于此病的防治,需要銷毀病葉病果,也需要徹底刮除病斑并刮掉病斑邊緣寬0.5厘米的健康樹皮,涂抹1~2次殺菌劑或生防農藥。為防止病斑復發,則可在刮治后涂抹滲透性強的藥劑,用以殺滅木質部內的病菌,同時涂抹傷口保護劑加速傷口愈合。另外,蘋果腐爛病的病原是弱寄生菌,在落皮層潛育,等植株樹勢減弱到一定程度才會侵染,所以清除落皮層和修枝也是防治該病的主要措施。在修剪枝條以后,應該將病枝統一收集并進行銷毀,以杜絕采取防治措施而沒有得到實際效果的情況發生。2.3收獲貯藏即使在蘋果收獲后,也仍會有病害發生。例如蘋果輪紋病,侵染幼果后不立即表現出癥狀,而是潛育到近成熟期才發病,有兩次侵染高峰,分別是采收期和儲藏一個月后,并且常溫儲藏發病率可達全年的三分之二。選擇合適的方法預防儲藏病害是減少果實經濟損失的有效舉措。常見的預防措施有摘除病果深埋,剔除儲藏病果,用化學藥劑處理健康果實以預防感病等。果實貯藏運輸前,要嚴格剔除病果以及其他有損傷的果實,用多功效保鮮紙包果,同時儲藏期適當降低貯藏溫度,接納氣調儲藏,恰當增加二氧化碳濃度、下降氧濃度也可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3展望與建議3.1防治現狀目前,蘋果病害的防治主要以化學農藥為主。由于蘋果病害侵染枝干較深部位,用化學藥劑很難根除,且蘋果病害多通過雨水傳播,每次降雨后都要補噴農藥,這會導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