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次韻答致政杜公以遷職惠詩韓琦滿歲窮邊喜未還,飛塵猶擬助高山。一年愿借雖慚寇①萬里思歸卻笑班②。紫塞風煙長冷淡,赤松③光景正安閑。何時少奉揮金宴,免役勞魂夢寐間。[注]①寇:東漢寇恂。他離任后,百姓曾請求再留他治理一年。②班:東漢班超。他在西域多年,年老思鄉,上疏請求歸鄉。③赤松:古代傳說中的仙人。1.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從守邊生活寫起,“飛塵”“高山”暗含詩人雖身份低微但期冀仕途顯達之意。B.頷聯與杜甫《登高》的頸聯都運用時空對舉的手法,巧妙表達出詩人內心的復雜感受。C.頸聯上句“冷淡”二字意寓邊境安定,與下句的“安閑”和尾聯的“揮金宴”相綰合。D.這首七律融敘事、抒情、描寫于一體,用典精切,含蓄蘊藉,深沉詠懷,表現力強。2.請簡要分析本詩情感的矛盾之處,(6分)【答案】1.(3分)A2.(6分)(1)作者既為能在邊疆為國效力而感到自豪,但也因離家太遠思念家鄉,內心有所糾結。(2)另一方面,作者既想在朝為官實現自己的理想,也對官場繁復的應酬感到疲憊,希望能過上安閑的生活,尋得心靈的寧靜。(每條3分,答出2條即可得滿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水調歌頭·泛湘江①張孝祥濯足夜灘急,晞發②北風涼。吳山楚澤行遍,只欠到瀟湘。買得扁舟歸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滄浪。蟬蛻塵埃外,蝶夢水云鄉。制荷衣,紉蘭佩,把瓊芳。湘妃起舞一笑,撫瑟奏清商。喚起九歌忠憤,拂拭三閭文字,還與日爭光。莫遣兒輩覺,此樂未渠央?!咀ⅰ竣俦驹~與《念奴嬌·過洞庭》寫于同年,張孝祥因讒言被罷官,途徑湘江時創作此詞。②晞發:曬干頭發。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詞上片包含了時空的變化,既有當下濯足晞發的行為,又有對歸程的回顧。B.雖因讒言被罷官,但詞人仍以詼諧之語感慨此行乃天公為我作美,盡顯灑脫之意。C.“喚起”三句中,詞人勉勵自己要同屈原一樣保持忠憤,以使聲名與日月同光,詞氣豪邁。D.下片將有關湘水的神話傳說與《楚辭》中文字巧妙組合,融為一體,情辭深沉。2.同為表達出塵脫俗的情懷,請簡要賞析本詞中“蟬蛻塵埃外,蝶夢水云鄉”與《念奴嬌·過洞庭》“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處。(6分)【答案】1.B2.答案:①本詞中的兩句用典抒情,化用“屈原蟬蛻于濁穢”和“莊周夢蝶”兩個典故,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詞人對超脫塵世的渴望和對高潔情懷、精神自由的追求。②《念奴嬌·過洞庭》中的幾句借景抒情,景情交融,在對洞庭湖上水月澄澈美景的描繪之中,傳達出自己與自然融合的超脫曠達和對自身高潔品質的肯定和自豪。(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三、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1~2題。水調歌頭·燕甲戌進士歸自都城①魏了翁古說士夫郡,猶欠殿頭魁②。記曾分付公等,行矣勉之哉。世事弈棋無定,甲子循還復爾,不免且低回。人物價自定,萬事付銜杯。試與公,同握手,上春臺③。繁紅麗紫何限,轉首便塵埃。欲識化工定處,須向報秋時節,未用較先開。休道屋猶矮④,卿相個中來。[注]①本詞作于宋寧宗嘉定七年(1214年),是年為農歷甲戌年。②殿頭魁:殿試中的首魁。③春臺:泛指游玩的勝處。④屋猶矮:喻處于下位。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上闋以“古說”“記曾”寫詞人追憶往昔,為表達“燕甲戌進士”之喜提供了背景。B.“矣”“哉”等語氣詞強化了句子的口語色彩,生動表現了詞人對學子的循循善誘。C.下闋寫詞人與返鄉進士游玩賞春的場景,借春景之美表達了對及第者的美好祝愿。D.全詞重在說理,但詞人能寓抽象哲理于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增強了表達的形象性。2.詞上闋結尾兩句“人物價自定,萬事付銜杯”與“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表達的思想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6分)【答案】1.(3分)C2.(6分)同:都表達了豁達超脫的思想(人生態度)。異:①魏詞還針對讀書人的科舉考試,表達了人人都有自己的價值,不必把一時成敗放在心上的勸勉之意;②蘇詞還有感慨人生短暫無常,不妨寄意自然的自我寬慰。答對“同”給2分;答對“異”給4分,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再游鶴林寺①道潛②招隱山南寺,重來歲已寒。風林驚墜雪,雨澗咽飛湍。壁暗詩千首,霜清竹萬竿。東軒謫仙③句,洗眼共君④看?!咀ⅰ竣羸Q林寺:佛寺,在潤州(今江蘇鎮江)。②道潛:釋道潛(1044-1106),本名曇潛,俗姓王,自幼出家受戒,北宋詩僧,于經藏。文史無所不讀,能文工詩。③謫仙;古人用以稱譽才學優異的人。后專指李白。④君:指蘇軾。道潛曾與蘇軾交游,其詩頗受蘇軾贊許。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的首聯點明地點與時間,并通過詩人的感受為全詩營造出一種冷清蕭瑟的整體氛圍基調。B.頷聯從視覺角度狀景,風掠過山林,驚墜紛紛雪片,雨中的深澗,飛湍嗚咽,承接上文的寒冷氣氛,令人感到清寒入骨。C.頸聯轉而描寫寺廟內部景象,墻壁上掛滿了千首詩篇,給寺廟抹上了一層厚重的歷史底蘊與智慧的光芒。D.全詩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細膩描繪,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嘆以及對文學藝術的深刻感悟。2.尾聯“東軒謫仙句,洗眼共君看”表意豐富,請結合全詩,賞析該聯的意蘊?!敬鸢浮?.B2.①“謫仙句”專指李白的詩句,詩人借對李白詩句的欣賞和崇拜,表達詩人對高雅的文學藝術美的追求,及自身對豪放灑脫生活的追求。②詩人前文說寺壁上詩篇千首,認為這些都昏暗不清,與和友人一起“洗眼”認真觀看謫仙人李白詩句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李白及其才華的仰慕和贊嘆,對普通庸才詩人及其庸俗作品的鄙夷不屑。③“共君看”表現了詩人樂于與友人分享李白作品的心情,體現與友人的深厚情誼。五、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感舊(其五)①陸游凜凜隆中相,臨戎遂不還。塵埃出師表,草棘定軍山②。壯氣河潼③外,雄名管樂④間。登堂拜遺像,千載愧吾顏。【注】①慶元四年(1198)夏,作于故鄉越州山陰。②定軍山:在今陜西省沔縣西南。山下有諸葛亮陵墓及廟宇。③河潼:黃河與潼關。④管樂:春秋時名相管仲和戰國時名將樂毅的合稱。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隆中相”指諸葛亮,他曾在隆中高臥。疊詞“凜凜”突出了其威嚴之狀。B.首聯次句寫諸葛亮病逝于軍中,“遂”是竟然的意思,表達了詩人痛惜的心情。C.頷聯描寫詩人當下所見景象,《出師表》上布滿塵埃,定軍山中草木叢生。D.頸聯時空對舉,下句將諸葛亮與“管樂”并列,對他做出了極高的評價。2.孟子曾提出“知人論世”說,要求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經歷來理解詩歌。請據此談談你對本詩尾聯的理解。(6分)【答案】1.答案C【解析】“頷聯描寫詩人當下所見景象”錯誤。根據詩題“感舊”和注釋①,可知詩中情事發生在往昔,頷聯不是詩人“當下”(寫作此詩時)所見之景。2.①尾聯的意思是:我在千年之后敬拜諸葛亮的遺像,慚愧自己不能在軍中為國效力。②詩人感懷諸葛亮多次出兵北伐,名垂千古,表達了其對諸葛亮的崇敬。③陸游生活的南宋時期,國家動蕩不安、國勢衰微,他致力于抗金復國,但卻屢遭排擠,尾聯表達了其有志難伸的無奈。(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給分)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雉帶箭韓愈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沒。將軍①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地形漸窄觀者多,雉驚弓滿勁箭加。沖人決起百余尺,紅翎白鏃隨傾斜。將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②馬前墮。[注]①將軍:指節度使張建封。②離披:斑駁分散的樣子。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這首詩分合交錯地描寫了獵射者、觀獵者以及獵物,波瀾起伏,神采飛動。B.詩人在開篇寫將軍獵射前的靜景,與下文獵射時的動景形成了強烈的對照。C.第七句寫將軍騎馬迅速沖向圍觀的人群,隨后便看到了“雉帶箭”的景象。D.第九句以“仰笑”突出將軍志得意滿的神情,使全詩在熱烈的氛圍中收尾。2.詩中寫將軍想要“以巧伏人”,其“巧”體現在哪里?請簡要分析。(6分)【答案】1.C【解析】“將軍騎馬迅速沖向圍觀的人群”錯誤。根據語境以及該聯中“決起”“隨傾斜”等關鍵詞可推知,主語應該是野雉。此處要理解詩人所營造的氛圍——描寫“雉帶箭”時的掙扎景象,使全詩的敘述忽起波瀾,盤屈跳蕩。2.①運籌之“巧”:將軍盤馬彎弓卻不輕易發弓,而是審情度勢,選擇最能展現自己本領的時機發弓;②射技之“巧”:野雉受驚乍飛的一剎那,將軍從容地將弓引滿,迅猛地將其精準射中,干脆利落。(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次韻潘先生暮春感懷見寄王十朋緬想長安覺夜長,先生投老困文場。幾吟白雪眠蕭寺①,誰薦凌云達未央②。鼠目獐頭多富貴,兔葵燕麥自悲傷。感春情思如云亂,排悶題詩寄草堂?!咀ⅰ竣偈捤拢悍鹚?。②凌云:指《大人賦》。據史料記載,漢武帝讀了司馬相如的《大人賦》,飄飄然有凌云之氣,而司馬相如之所以能被漢武帝知曉是因為相如的老鄉楊得意的推薦。未央:漢朝的宮殿名。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夜長”表明詩人既感傷于自身的仕途不順,又為先生的人生際遇而感到不平。B.頸聯采用對比手法,“鼠目”句表達了作者對猥瑣鄙俗之人卻地位顯貴的憤慨之情。C.尾聯回扣詩題“暮春感懷”,詩人以詩排遣郁悶,“寄草堂”暗含持守士人節操之意。D.這首詩跟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同為南宋詩人的感春之作,表達的主旨基本一致。2.王十朋在《祭潘先生文》中認為他的老師“才之豐而命之嗇”(命之嗇:命途不順),請結合詩句談談你對這個評價的理解。【答案】1.D.【解析】“表達的主旨基本一致”錯,《臨安春雨初霽》表達的是詩人對官場仕途生活的厭倦與苦悶,對家鄉的思念;而本詩表達的是詩人和他老師無法進入官場、無法步入仕途的無奈和憤懣,對他老師命運的同情。2.才之豐:①“白雪”表明了先生傳授的是那些高雅的經典作品,說明了先生的學問學養之深。②“凌云”表明了先生的才華可以跟司馬相如媲美。命之嗇:①“先生”句表明先生人生暮年卻仍然困頓于科舉考場,無法入仕。②“誰薦”句表明先生的才華得不到他人賞識和推薦,沒有知音真正了解先生的才華。③“兔葵”句表明先生的命運就像雜草一樣荒涼悲寂。八、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山中方岳半塢幽深近物情,一筇老健愜山行。月于水底見逾好,風打松邊過便清。鶴睡不驚舂藥臼,鳥啼時作讀書聲。山翁兩手渾無用,只把犁鋤做太平。注:方岳,南宋詩人,視辛棄疾為榜樣,二人的仕途也具有相似之處。方岳主張“詩須放淡吟”,作詩追求清新恬淡的風格。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蟄居幽深的山間,卻以親近自然、杖竹出游為樂,足見其閑適、樂觀的心態。B.此詩移情于物,山中風月、鶴鳥既是自然美景,其狀態也是“愜”字的生動注腳。C.“鳥啼時作讀書聲”指鳥啼也如讀書聲一樣婉轉動聽,暗含鳥雀妙解人意的意蘊。D.此詩可能是詩人被罷黜后作,詩人對山中老人埋首躬耕、不問世事產生了認同感。2.你認為詩人在作本詩時是否做到了“淡吟詩”?請簡要分析?!敬鸢浮?.D【解析】“詩人對山中老人埋首躬耕、不問世事產生了認同感”錯誤。詩中的“山翁兩手渾無用,只把犁鋤做太平”并不是對山中老人態度的不認同,而是詩人借山翁的形象,表達自己在被黜居家時的一種無奈選擇和對太平生活的向往。2.做到了“淡吟詩”。①從內容上看,詩中描寫了山間清幽的景色,如“月于水底見逾好,風打松邊過便清”,展現出自然的寧靜美好,情感表達含蓄平淡。②從語言上看,用詞簡潔自然,沒有刻意雕琢,如“一筇老健愜山行”,符合清新恬淡的風格。九、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送國棋王逢①杜牧玉子紋楸一路饒?,最宜檐雨竹蕭蕭。羸形暗去春泉長,拔勢橫來野火燒。守道還如周柱史①,鏖兵不羨霍嫖姚⑥。得年七十更萬日,與子期于局上銷。[注]①此詩作于圍棋國手王逢赴京師參加棋會之際。②饒:圍棋術語,指讓棋。唐代圍棋有讓對方先著一棋的習慣。③周柱史:指道家學派的開山鼻祖老子。④霍嫖姚:指西漢名將霍去病。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歌首句圍繞題目中的“國棋”落筆,交代對弈時棋子與棋盤的質地、開局的走法。B.“檐雨”“竹蕭蕭”,以屋外環境的清涼幽靜凸顯對弈中棋者的專注與棋形的緊張。C.三四句以春泉暗漲和野火橫燒為喻,表現棋形攻守之勢的變化過程,充滿了畫面感。D.五六句借典故寫王逢下棋攻防有序:防御時以靜制動、以無見有,攻殺時所向無敵。2.詩歌尾聯以“余生相期”作結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請簡要賞析。(6分)【答案】1.B2.①與詩題“送”相呼應,寫送別時的難舍之情。尾聯寫詩人與王逢相約,余生如能有“萬日”要和王逢在棋局中消磨時光,以對弈之樂反襯離別的不舍之情。②與首聯中的“一路饒”相呼應,寫別后的思念之情。詩人產生要將余生的“萬日”在棋局上與友人消磨的想法,既交代了此次對弈局勢,又寫出了因棋逢對手而生的盎然興味,以兩人的志趣相投反襯別后的思念之情。評分參考:答出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十、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讀老杜詩集王令氣吞風雅妙無倫,碌碌當年不見珍。自是古賢因發憤,非關詩道可窮人。鐫镵①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耒江濱。注:①鐫镵:雕刻。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讓讀者看到了才華出眾卻一生困厄的杜甫。B.頸聯中的“三千首”和“四百春”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中所用數字皆為概數,表意精妙。C.尾聯詩人對杜甫悲涼地死于耒江之畔表達出深深地嘆惋。D.宋人作詩喜用典,講究驅遣靈妙,運化無跡,王令的這首詩就做到了用典精切自然。2.本詩如何通過多重對比展現對杜甫的評價與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答案】1.B【解析】"三千首"是約數,杜甫現存的詩歌,只有一千四百多首,"四百春"也是舉其大數,由730年(唐玄宗開元十八年)杜甫成年計起,至王令在世的1059年(宋仁宗嘉佑四年),約近四百年?!耙灰埂笔谴_數,“千樹萬樹”是約數。表述錯誤。2.①生前境遇與藝術成就的對比:首聯“氣吞風雅”的才華與“碌碌不見珍”的冷遇對比,突出杜甫生前不遇的悲劇;②創作動機與世俗誤解的對比:頷聯以“發憤”的真誠創作對比“詩道窮人”的庸俗認知,彰顯杜甫的精神高度;③作品價值與身后寂寥的對比:頸聯“照耀乾坤”的永恒光輝與尾聯“孤冢寂寞”的凄涼結局對比,表達對杜甫身后蕭索的痛惜;(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滿分)十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沁園春[南宋]戴復古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說盡一生。費十年燈火,讀書讀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蹭蹬歸來,閉門獨坐,贏得窮吟詩句清。夫詩者,皆吾儂平日,愁嘆之聲??这藕罋鈲槑V。安得良田二頃耕。向臨邛滌器,可憐司馬,成都賣卜,誰識君平。分則宜然,吾何敢怨,螻蟻逍遙戴粒行。開懷抱,有青梅薦酒,綠樹啼鶯。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漂泊多年,經歷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感慨之意頗深。本詞是作者一生行藏的概括總結,也是作者精神情感的記錄與反省。B.詞人用“十年燈火”“四方奔走”,時空并舉,諷刺了自己汲汲營營、“求利求名”的過往,自滿于當下“窮吟詩句清”的生活。C.下闋作者借西漢司馬相如臨邛滌器和嚴光(字君平)成都賣卜的典故,認為人生際遇未到,分當如此,“何敢怨”隱含憤激自嘲之意。D.末句“開懷抱,有青梅薦酒,綠樹啼鶯”,勸自己放開懷抱品美酒賞美景,故作瀟灑,自我寬解,細品之下萬千感慨余韻無限。2.戴復古曾在《望江南》中說:“詩律變成長慶體,歌詞漸有稼軒風。最會說窮通?!痹u論家認為這句話比較準確地概括了其詩詞創作的大致風貌。請結合本詞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注:長慶4年,元稹為白居易編集,題為《白氏長慶集》。【答案】1.B2.①語言上直白淺近,有白居易“長慶體”的風格,如“有百余言”“吾何敢怨”等,都為口語。(語言直白淺近1分,舉例分析1分)②情感上抒發壯志難酬的憤懣,有辛棄疾豪放沉郁的特點。如“四方奔走”,卻“蹭蹬”落魄,“空余豪氣”等,都與辛棄疾渴望建功立業卻壯志難酬的詞風一致。(答到“豪放”或“壯志難酬”1分,舉例分析1分。)③手法(或內容)上采用對比“說窮通”,少年時的奔走努力豪氣崢嶸和年老時空余“閉門獨坐”“愁嘆之聲”對比。(“窮”字的分析1分,“通”字的分析1分)十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秋雨夜眠①白居易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宜逌仄竣诨?,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注】①這首詩約創作于大和六年(832)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時所作。詩人已六十多歲,官務清閑。②瓶:烤火用的烘瓶。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句用“三秋”點明時序,用氣候環境給人的“涼冷”之感來形容深秋之夜。B.頷聯寫雨聲淅瀝中,老翁仍能安然“睡美”,體現他心無所慮,閑散無事。C.取暖的燃料已化為灰燼,老翁又“香添暖被籠”,與“睡美”形成了照應。D.尾聯與首句遙相呼應,直抒胸臆,突出秋霜的冷酷,表達孤寂冷清的心境。2.本詩中老翁的形象與《琵琶行》中江州司馬的形象有何不同?請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6分)【答案】1.D【解析】直抒胸臆“表達孤寂冷清的心境”錯誤。尾聯“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寫風雨過后,深秋的氣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八~滿階紅”,夜來風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還紅似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秋雨無情地掃得飄零滿階,運用反襯的手法,表現了大自然的冷酷無情。從樹木移情到人,從自然想到社會,令詩人深有感觸。然而“老翁”卻“曉晴寒未起”,對它漫不經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靜淡泊??梢娫娙瞬⑽粗笔阈匾埽峭ㄟ^“寒未起”和“霜葉滿階紅”,暗示了天氣的寒冷和環境的清寂,間接地表達了詩人秋雨后的閑適與安詳。2.“老翁”恬淡清靜、安然閑適。頷聯寫窗外秋雨淅瀝,屋內“老翁”卻安然“睡美”,頸聯寫夜已經過去,按理說老翁應該起床了,還“香添暖被籠”,打算繼續躺著,說明他心無所慮,閑適恬淡。“江州司馬”抑郁不得志,凄涼悲傷?!拔覐娜ツ贽o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寫地勢荒僻,環境惡劣,“江州司馬”耳聞目睹的一切,無不使人感到悲哀。十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奉和襲美吳中言懷寄南海二同年①陸龜蒙曾見凌風上赤霄,盡將華藻赴嘉招。城連虎踞山圖麗,路入龍編②海舶遍。江客漁歌沖白荇,野禽人語映紅蕉。庭中必有君遷樹,莫向空臺望漢朝。【注】①襲美:即詩人好友皮日休。南海:泛指嶺南地區。②龍編: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河內東邊。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題表明皮日休曾寫詩寄給遠在南海的二位同年,詩人應邀唱和,寫下此詩。B.首聯以“曾”領起,追憶當年友人及第時的滿腔豪情與文采風流,呼應標題。C.末句中的“漢”借指唐代,與“征蓬出漢塞”一樣都使用了以漢代唐的寫法。D.本詩運用虛實結合手法,巧妙地表達了對遠方朋友的思念,言有盡而意無窮。2.據史料,陸龜蒙并沒有到過嶺南,卻以想象描繪了“南?!钡木跋螅湓娙纭爱嫳尽?,頗有畫面感,請結合頷聯和頸聯簡要賞析。(6分)【答案】1.D【解析】本詩全為虛寫,沒有虛實結合,也沒有表達對遠方朋友的思念之情。2.①描繪了想象中嶺南城郭山海相連的壯闊全貌,刻畫了水荇、芭蕉等典型風物,層次分明;②白色水草與紅色花朵相互映襯,色彩絢麗。③江岸漁歌與野禽人語,動靜結合,生動可感。(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十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宿武連縣驛陸游平日功名浪自期,頭顱到此不難知?;虑楸∷魄锵s翼,鄉思多于春繭絲。野店風霜俶裝早,縣橋燈火下程遲。鞭寒熨手戎衣窄,忽憶南山射虎[注]時。[注]南山射虎: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句詩人反思過去浪費光陰而未能積極追求功名,意識到曾經所期已成虛幻。B.“宦情薄似秋蟬翼”讓人想到“世味年來薄似紗”這一詩句,二者用了相同的修辭手法。C.“俶”是整理之意,結合下句“下程遲”,可知詩人起得很早,投宿很遲,極其辛苦。D.尾聯前句描繪詩人在寒風中身著戰衣,緊握冰冷的馬鞭,冒著嚴寒趕路的情景。2.明代楊慎曾評價陸游的詩詞“纖麗處似淮海(即秦觀),雄慨處似東坡”,請結合這首詩,說說詩中的這兩個特點分別表現在哪里?(6分)【答案】1.A(3分)2.①詩人選用“風霜”“燈火”“鞭”“戎衣”等細小意象,運用比喻和對比的手法,用詞新穎細膩,頗有秦觀的纖麗之風。(3分)②詩人既有功名未就、漂泊思鄉、羈旅行役的慨嘆,又以“南山射虎”的典故收尾,充滿了壯志豪情,極具蘇軾的雄慨之氣。(3分)十五、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開歲連日大雪①陸游開歲大雪如飛鴻,轉盼已見平檐溝。村深出門風裂面,況復取醉湖邊樓。從來春雪不耐久,臥聽點滴無時休。去年久旱綿千里,犁不入土蝗蟲稠。今年冬春足膏澤,天意似欲滋農疇。豈惟養豬大作社,更賣寶劍②添耕牛?!咀ⅰ竣俅嗽娂味ǘ辏?209年)春作于山陰。②漢宣帝時,渤海因饑荒,百姓多帶刀持劍為盜,龔遂擔任太守后,勸百姓舍棄刀劍,改業歸農。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首句中“飛鴻”一詞兼用比喻和夸張,形象地勾勒出大片大片的雪花紛紛洋洋漫天灑落的圖景。B.詩人住所偏遠,近日一出門就要忍受風雪擊面,加之又身在湖邊樓上,風雪尤大,更令詩人煩躁。C.本詩主要通過寫景和敘事來抒發情感,并且今昔對照,虛實相生,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審美意趣。D.本詩以農事為題材,質樸自然,與詩人慷慨悲壯的愛國詩作不同,體現了他詩歌風貌的多樣性。2.詩歌最后一句“更賣寶劍添耕?!币馓N豐富,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敬鸢浮?.B2.①天降瑞雪,豐收有望,詩人滿懷激動和喜悅;②希望百姓即時投入春耕,體現詩人對民生的關切;③“賣寶劍”意味著百姓不用帶刀持劍為盜,寄寓著社會安定的愿景。十六、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陽羨①歌·山秀芙蓉〔宋代〕賀鑄山秀芙蓉,溪明罨畫。真游洞穴滄波下。臨風慨想斬蛟靈②,長橋千載猶橫跨。解組投簪,求田問舍①。黃雞白酒漁樵社。元龍非復少時豪,耳根清凈功名話。【注】①陽羨:今江蘇宜興,因境內有陽羨山而得名。據地志所載,陽羨境內有芙蓉山、罨畫溪。②斬蛟靈:西晉陽羨人周處,曾于長橋下揮劍斬蛟,為鄉里除害,傳為佳話。③求田問舍:出自《三國志·魏書·陳登傳》。陳登,字元龍,曾對來拜訪他的只知求田問舍的許汜表示鄙棄之情。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開篇兩句寫山川秀麗,“芙蓉”“罨畫”一語雙關,既是地名,又著意突出陽羨境內千巖競秀、萬壑爭流之美。B.“臨風”二句詠史,通過當年斬蛟處的長橋依然橫跨河上而英雄豪杰卻杳無蹤跡的對比,表達物是人非的感傷。C.“解組”三句寫辭官歸隱,終日與漁人樵夫為伍,黃雞白酒,買田置屋,表達詞人歸隱生活的輕松與快樂。D.詞的下片中“黃雞白酒漁樵社”與“楊柳岸曉風殘月”句都用了意象疊加的手法,整個句子都由名詞構成。2.這首詞在用典上很有特點,嚴有翼《藝苑雌黃》謂:“反其意而用之者,超越尋常拘攣之見?!闭埥Y合全詞簡要賞析。(6分)【答案】1.(3分)C【解析】“表達詩人歸隱生活的輕松與快樂”錯。2.(6分)①詞人借用周處“斬蛟靈”、元龍“少時豪”的典故進行自比,表達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抱負,現在卻說“非復少時豪”,慨嘆自己再也沒有少年時的豪氣,再也不愿聽到功名話頭。②詞人借用“求田問舍”的典故,描述了掛冠歸隱后那種優游的生活,不但不反對別人的“求田問舍”,自己也“求田問舍”起來了,則不過是說反話。貌似表達對優游生活的喜愛,實則表達自己再無少時豪氣,英雄末路的悲慨。貌似達觀而實則悲憤。③兩類典故反映了詞人目前的生活是與他的夙志格格不入的,兩種心境形成強烈對照。這種不協調的對照,顯示了詞人經歷了一個從“少時豪”到今天求“耳根清凈”的英雄末路的沉郁悲憤。反用典故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與感染力,能給人以更深的感受?!驹u分參考】結合文本,指出具體對照的內容2分,情感2分,效果2分,共6分。十七、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1~2小題。墨竹梅堯臣許有盧娘能畫竹,重抹細拖神且速。如將石上蕭蕭枝,生向筆間天意足。戰葉斜尖點映間,透勢虛黍斷還續。粉節中心豈可知,淡墨分明在君目。題畫竹鄭燮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梅詩先介紹畫家及她的作畫特點,然后對畫作的整體以及細節處進行賞析,描寫有層次感。B.鄭詩前兩句濃縮詩人多年的畫竹經驗,即長期實踐、勤練苦思,這也是藝術創作的一般規律。C.從詩歌的標題和內容可知,雖然都是題畫詩,但兩詩的寫作目的和藝術見解并不完全相同。D.兩首詩都運用了敘述、描寫和議論的表達方式,細致生動地刻畫了竹子的神韻,畫面感強。2.如何理解兩首詩中“生”的內涵?請結合詩句分別加以分析。(6分)【答案】1.D【解析】“細致生動地刻畫了竹子的神韻”錯誤,鄭詩沒有對竹子進行細致刻畫,只有“清瘦”一詞,是一個細節描寫,不是細致(詳細刻畫,用的是繁筆)詳細描寫。2.①梅詩中的“生”,為“生長,長出”,指石上搖曳的竹枝在盧娘筆下生長出來,富有活力生機,流露天然之趣,表達了對盧娘高超畫藝的贊美;②鄭詩中的“生”,為“活的,有生機的”,指畫出竹子的生機活力,才算技藝純熟,闡述了自己的審美追求(繪畫理想、藝術追求)。(也可以理解為“陌生的,新鮮的,個性化的”,指畫竹常畫常新,能畫出竹的獨特姿態才算技藝純熟)(每點3分,其中詞義1分、理解欣賞2分)十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白鷹杜甫雪飛玉立盡清秋,不惜奇毛恣遠游。在野只教心力破,千人何事網羅求?一生自獵知無敵,百中爭能恥下鞲【注】。鵬礙九天須卻避,兔藏三穴莫深憂。注:鞲(gōu)鷹,指調教于臂鞲之上的鷹;鞲,皮制袖套。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的畫面描繪極富立體感,在清秋時節,如雪似玉的白鷹傲立雄視,恣意遠飛,身姿矯健。B.頷聯中運用反問,寫獵人網羅白鷹,白鷹竭盡心力掙破羅網,表達了對獵人行為的不滿。C.頸聯寫白鷹天下無敵,百戰百勝,不甘任人驅使,既表現了它外在的勇猛又表現了它內在的桀驁。D.尾聯運用典故,寫白鷹遨游九天,使大鵬望而退避、野兔深藏不出的雄姿,筆調高揚,意味深遠。2.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請說說詩人是如何借白鷹寄托心志的?!敬鸢浮?.B【解析】“寫獵人網羅白鷹,白鷹竭盡心力掙破羅網”錯誤,應是白鷹在野外自由時心力已耗盡,人們何必還去網羅它,是對人們網羅白鷹行為的譴責。2.①首聯描繪白鷹在清秋時節傲立、遠游的雄姿,展現詩人自己渴望自由、超脫塵世,在廣闊天地有所作為的志向。②頷聯寫白鷹被人網羅,表達詩人對被束縛、不被理解的現實處境的不滿,以及對自由生活的向往。③頸聯、尾聯凸顯白鷹的無敵、高傲,象征詩人的高傲品格、出眾才能以及不愿受他人驅使、渴望保持獨立人格,在世間盡顯自身才華的心愿。十九、閱讀下面三首詩,完成下面小題。終南望余雪祖詠①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終南別業王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游終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即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咀ⅰ竣僮嬖仯菏⑻粕剿飯@詩派的代表詩人。本詩為一首應試詩。當時祖詠并未按照規定寫成五言排律,而是只寫了四句就交了卷,并說“意思已經完滿了”。1.下列對三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祖詩寫遙望積雪,頓覺雪霽之后,暮寒驟增;景色雖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凍。詠物寄情,意在言外,表達了作者對天下寒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慨嘆。B.王詩最后寫作者在游山過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與之談笑甚歡,竟舍不得讓老人回去了,由此可見作者的悠閑和熱情。C.孟詩“日月石上生”一句,感覺日月像從石上“生”出來一樣,寫出了詩人長時間身處山中的錯覺,也側面表現其游興之濃。D.孟詩“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把萬頃松濤的形象和萬壑清風的形象統一起來,表達了對終南奇景的贊嘆與欣賞。2.終南山為隱逸之山,多為詩家垂青,祖詠、孟郊、王維三者之詩皆有此心,更于寫景狀物之處各有妙筆。請比較以上三首詩在寫景狀物上的不同點。【答案】1.B2.①祖詠詩的題意是望終南余雪。詩的內容簡諧,融入其觀察與思考。十分簡練的四行文字,描寫了一幅完美的冬雪自然景色。詩中未通篇寫雪而以陰嶺、霽色烘托余雪及終南山隱逸之靈,實在為詠雪之佳作。②王維全詩的著眼點在于作者抒發對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的向往。這首詩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現詩人隱居山間時悠閑自得的心境。注重時空交錯。在詩歌中,特別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一聯,上句中的“處”字,下句中的“時”字,不但將行到水源的時間過程給空間化,而且也把人看云起時的空間關系給時間化,從而使詩歌的境界更加開闊高遠。③孟郊詩則重“游”之一字。硬語盤空,險語驚人,也還有言外之意耐人尋味。贊美終南山的萬壑清風,就意味著厭惡長安的十丈紅塵;贊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著厭惡山外的人邪心險。以“即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詩,這種言外之意就表現得相當明顯了。二十、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①賈至銀燭朝天紫陌②長,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③,百囀流鶯繞建章④。劍珮聲隨玉墀⑤步,衣冠身惹御爐香。共沐恩波鳳池⑥里,朝朝染翰⑦侍君王。【注】①賈至(718-772),唐代詩人,時任中書舍人(皇帝的文秘人員,負責起草詔令,參議政事和中書省管理)。兩省:指門下省和中書省。②紫陌:通往皇宮的大道。③青瑣:皇宮門窗上的裝飾。④建章:漢代官名,這里指大明宮。⑤玉墀:宮殿前的臺階。⑥鳳池:即鳳凰池,在大明宮內,中書省所在地。⑦染翰:寫文章。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頷聯寫殿前楊柳低垂,流鶯婉轉啼鳴,暗示百官朝見皇上的宏大場面。B.銀燭照著昏暗的京城大道,詩人走到大殿時天色已亮,足見紫陌之長。C.大臣們走在玉石臺階之上,佩劍和佩玉發出聲響,反襯出早朝的肅靜。D.第六句從嗅覺角度表現早朝場景,華服染香,給早朝增添莊重的色彩。2.明代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評價這首詩的特點是“格高氣暢”,展現出積極向上的情懷。請結合全詩加以分析。(6分)【答案】1.A(“暗示百官朝見皇上的宏大場面”有誤,此處描寫大明宮的建筑,肅穆中透出春天的生機,但還沒有寫到百官朝見皇上的場面。)2.①銀燭朝天,作者已經早早趕往朝廷,體現出恪盡職守的精神。②劍珮聲響,御香薰衣,走在大殿的臺階上,暗含朝廷官員的自豪之意。③勉勵兩省僚友,共沐皇恩,為朝廷建言獻策,體現積極治國的情懷。(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二十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寄上叔父夷仲①(其一)黃庭堅少年有功翰墨林,中歲作吏幾陸沈。庖丁解牛妙世故,監市履狶②知民心。萬里書來兒女瘦,十月山行冰雪深。夢魂和月繞秦隴,漢節落毛何處尋?!咀ⅰ竣冱S夷仲是黃庭堅的叔父。詩人作此詩時,他在邊塞為朝廷負責茶馬貿易等事宜。②監市履狶:出自《莊子·知北游》,指善于體察事物。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上句寫叔父年少有才,與下句中年仕途沉淪的經歷形成反差,表達了作者對叔父的無限同情。B.頷聯引用《莊子》中的典故形容叔父待人接物的從容自若和為官從政的善察民情,贊頌了叔父的才干。C.頸聯寫叔父從萬里之外的邊塞寄來家書,表達其對兒女們的牽掛以及對林深雪厚的故鄉的殷切思念。D.尾聯上句“夢魂和月繞秦隴”,“繞”字,曲折有致,引人聯想,情感豐沛,詩人的煉字功力于此可見。2.用典是古詩的常用手法,請賞析本詩結句中的用典。(6分)【答案】1.C2.①尾聯下句援引化用了“蘇武牧羊”的典故,用不辱使命誓不改節的蘇武來比附勤政盡責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叔父。②表達了作者對叔父的贊頌以及要以蘇武、叔父為楷模追躡前賢的意愿。③使用典故,使詩歌語言古樸、詩風典雅、內容含蓄,耐人尋味。二十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贈友人罷舉赴辟命杜荀鶴連天一水浸吳東,十幅帆飛二月風。好景采拋詩句里,別愁驅入酒杯中。漁依岸柳眠圓影,鳥傍巖花戲暖紅。不是桂枝終不得,自緣年少好從戎。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從大處起筆,水天相接、帆去如飛之景為后文寫景抒情提供了開闊背景。B.頸聯寫漁人依柳而眠,鳥兒花間嬉戲,有動有靜,營造出一種自然和諧的意境。C.友人科舉高中,接受任命赴軍中任職,故詩人寫此詩相贈,詩中多有勉勵之詞。D.本詩的語言通俗曉暢,景物描寫極具畫面感,整體呈現出質樸自然的詩歌風格。2.“好景采拋詩句里,別愁驅入酒杯中”一聯極有新意,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敬鸢浮?.C【解析】“友人科舉高中”的說法有誤,結合標題“罷舉”和尾聯“不是桂枝終不得”可知,友人參加科舉并未考中,轉而應召從軍。2.①“拋”“驅”等動詞的使用別出心裁,“拋”景、“驅”愁的寫法把景、愁具象化,很有表現力;②原是以詩寫景,以酒遣愁,詩人卻說采景入詩,驅愁入酒,翻出新意;③本是送別詩,然頸聯寫驅愁入酒,似要一飲而盡,有豪壯之意。二十三、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1~2題。金縷歌?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①吳文英喬木生云氣。訪中興、英雄陳跡,暗追前事。戰艦東風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