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A卷基礎夯實)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對于英國歷史上的某一事件,在18世紀以前的請愿書里有如下描述:“羊和牛馬在趕著上帝勤勞的子民”“自紳士成為畜牧業者后,貧窮的工匠從未快樂過”。該事件()A.鞏固了鄉紳在英國議會的地位 B.迫使大量英國人參與海外殖民C.客觀上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條件 D.使享樂奢靡之風得到廣泛蔓延2.下表是1720—1870年世界經濟發展統計表。影響其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時間段世界工業生產年增長率國際貿易年增長率1720—17801.51.11780—18202.61.371820—18402.92.811840—18603.54.841860—18702.95.53A.交通運輸的發展 B.世界市場的形成C.工業革命的開展 D.殖民擴張的推動3.1665年,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期刊《學者雜志》在巴黎問世,主要報道物理、化學和數學等方面的最新發現。到1730年,英法等歐洲7國已有330余種科技期刊相繼問世。科技期刊的問世為解決發明權之爭提供了有效手段。這表明()A.科學期刊成為主要讀物 B.科學與技術已緊密結合C.科技成果改變人類生活 D.科學研究孕育工業革命4.英國的工廠可以離開封閉的溪谷,開設在市場繁榮、交通發達之處,以便購買原料和銷售產品;它可以移進人口密集地帶,以便招募人員;許多工廠可以匯集在一起,進而形成巨大的工業城市和經濟中心。這一現象主要得益于()A.科學技術與生產的緊密結合 B.汽船、火車的先后問世C.“復動式蒸汽機”產生的動力 D.阿克萊特創立的工廠制5.伊麗莎白塔,俗稱“大本鐘”,它起到了準確報時的作用,成為倫敦的重要標志。它的出現傳遞了一種嶄新的、更為嚴格的時間觀念。與這種時間觀念形成相關的是()A.工廠制度的確立 B.初等教育的推廣C.民主政治的完善 D.鋼鐵工業的發展6.1760年,倫敦的杜魯門、漢伯里和巴克斯頓等幾家釀酒廠總資產高達13萬鎊,但其中設備、廠房等方面所占資本僅為3萬鎊,約占總投資的四分之一。而1786年曼斯菲爾德的奧德諾與庫伯聯合工廠建廠時總資產4200鎊,廠房的建設、機器的引入為3789鎊,占總資產的90%。這一變化說明()A.生產效率提升激發了工人生產的熱情B.機器生產對勞動力需求增加D.勞動分工得到了進一步增強7.在19世紀的美國,女性往往被認為是在家庭領域中崇尚虔誠、順從、純潔、持家的“真正的女性”;但在19世紀上半葉的北方,女性卻被視為具有天然道德優勢而成為工廠首選。至此,“職業女性”與“真正的女性”逐漸分道揚鑣。導致“分道揚鑣”的主要原因是()A.奴隸制度的廢除 B.女性具有道德優勢C.女權運動的興起 D.工業化進程的加快8.19世紀末,西方出現了一種新的管理方法“泰羅制”,他科學分析人的勞動過程并制定精確的工作方法,以提高勞動效率。這一方法體現了()A.勞動技術現代化 B.產業結構均衡化 C.生產管理科學化 D.生產過程規模化9.185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鉆出第一口油井,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1870年,全世界生產的石油只有80萬噸,到1900年猛增至2000萬噸。石油產量的增加得益于()A.電力技術的廣泛開發 B.內燃機的創制和應用C.化學工業的迅速興起 D.舊有產業部門的改造10.17世紀之前,英國下層女性的勞動以家務為主;19世紀中期以后,越來越多的女性走進工廠,工作領域涉及了各個行業,她們參加了憲章運動等幾乎所有的重大運動。這一變化主要體現了()A.思想解放引領政治變革 B.社會進步推動女性覺醒C.工業革命促進經濟發展 D.技術發展改變民眾生活11.19世紀初,英國傳統的家庭結構型態發生了改變,很多婦女不再能很好地照顧幼兒,不少幼兒無人照顧、流落街頭,形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A.工業革命推動社會變化 B.婦女維權意識的增強C.社會保障制度尚未建立 D.國家教育投入的降低12.1834年法國里昂紡織工人起義高舉“不共和毋寧死”的旗幟;1837年,英國倫敦工人協會提出了男性普選、年度議會、平均選區、有俸議員、取消議員財產資格和無記名投票的六原則。這表明歐洲早期工人運動()A.主要以武裝起義的形式出現 B.重視科學革命理論的指導C.以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為目標 D.追求建立公正的理想社13.讀下表。這些事件的發生表明()事件名稱時間國別過程結果里昂工人起義1834年法國起義工人在紅旗上書寫“不共和毋寧死”的口號被鎮壓憲章運動1836年英國“倫敦工人協會”向議會呈送要求普選權的請愿書協會被解散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1844年德意志從游行示威,發展為起義。最多時發展到3000多人被鎮壓A.歐洲工人運動已實現了國際聯合B.早期工人運動從暴力搗毀機器開始C.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D.馬克思主義對工人運動具有直接推動作用14.針對工業革命后出現的社會問題,英國人歐文設計了“新和諧公社”的藍圖,并親自投資按照藍圖成立了工廠、農場和學校。公社中每個人都參加勞動,分工合作,但最后公社卻走向失敗。這次實驗()A.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 B.體現出對新型社會制度的探索C.促成國際工人的聯合 D.成為建立工人政權的偉大嘗試15.近代某一著作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該著作是()A.《權利法案》 B.《社會契約論》C.《人權宣言》 D.《共產黨宣言》16.在某些意義上,空想社會主義者是啟蒙思想家的繼承者,因為他們都相信犯罪和貪婪是罪惡環境的產物,也相信社會將趨于完美。但相比之下,空想社會主義者更為“激進”,這是因為他們把關注的重心轉向了()A.經濟規律 B.理想社會 C.社會正義 D.階級斗爭17.《共和國》周報是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總委員會機關報,下表是該報1866年報道的部分內容節選。據此可知()報紙刊號主要內容1866年5月5日《共和國》第165號布魯塞爾《人民論壇報》刊有規勸比利時工人不要到倫敦做工的倡議1866年5月12日《共和國》第166號意大利工人報紙編輯的來信說明熱那亞工人團體聯合會的活動情況、日內瓦協會的發展情況以及意大利工人團體致日內瓦總委員會的信1866年5月26日《共和國》第168號日內瓦的制靴工人通過國際協同其他國家的支部幫助他們達成與雇主的工資抗爭的請求A.第一國際成立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傳播B.倫敦成為當時國際工人運動的中心C.第一國際致力于國際工人斗爭的聯合D.各國的工人斗爭缺乏強有力的領導18.馬克思在論及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時說:“總委員會引以自豪的是,國際的巴黎各支部在這次巴黎的光輝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事實并不是像一些蠢材所想象的那樣,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國際支部從一個中心接受命令。”由此可見,第一國際對巴黎公社的作用在于()A.組織發動 B.直接指揮 C.精神引領 D.經濟資助19.巴黎公社的最高權力機關是經普遍選舉產生的公社委員會,它同時擁有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既負責公社各項法令的制定工作,同時也是各項決策的執行者,還負責執行并監督各項政策的落實情況。這一體制()A.反映了工農聯盟政權性質 B.體現了人民的主體地位C.保障了政權的統一和穩定 D.旨在提升政府行政效率20.巴黎公社時期,工人向公社各種報紙投寄大量信件,對公社提出批評和建議,“其中有些是個人提出的,有些是在工人俱樂部在國際支部通過的”,這些批評和建議往往會被提交公社審查。由此可見,巴黎公社()A.實行直接民主 B.重視民主監督 C.加強輿論控制 D.行政效率較高二、非選擇題:本題4題,共60分。21.城市發展見證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17世紀的阿姆斯特丹,信仰自由,政治環境寬松,是歐洲宗教異端人士的重要避難所。當地的經濟環境優越,對藝術的需求空前高漲,吸引了倫勃朗等眾多畫家來到這里。在17世紀的阿姆斯特丹等城鎮,隨處可見琳瑯滿目的藝術品集市。市鎮居民選購藝術品的目光所及,也從過去比較流行的歷史和宗教主題逐漸轉向風景,風俗和靜物題材。——摘編自朱平《文化傳播視角下荷蘭藝術商業的影響力及其啟示》等材料二19英國西北部工商業城市的興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形成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徹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兩倍多,機械化生產使工人的一部分體力消耗和技能的運用被機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勞動失去了獨立的性質,成為了機器的附庸,同時也使得資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來排擠成年男工,從而壓低工資。使用機器進行生產又成為資本家增加工人勞動強度和延長勞動時間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碼的道德標準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7世紀阿姆斯特丹文化藝術發展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上半期英國城市發展的影響。(9分)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摘編自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材料二: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資產階級生存和統治的根本條件,是財富在私人手里的積累,是資本的形成和增殖;資本的條件是雇傭勞動。雇傭勞動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競爭之上的。資產階級無意中造成而又無力抵抗的工業進步,使工人通過結社而達到的革命聯合代替了他們由于競爭而造成的分散狀態。于是,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摘編自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觀點。(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并簡要分析《共產黨宣言》的歷史意義。(9分)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霍布斯認為,人們為了擺脫“人對人是狼的自然狀態”而共同訂立契約成立國家并把自己的全部權力交給它,國家權力雖然至高無上卻是有限的。“每個人通過合法的勞動、在不危害國家的條件下可以獲得的生活上的一切其他的滿足。”人們有包括財產權在內的經濟自由權,國家權力僅限于政治領域。國家主權者有義務依據法律來治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洛克預設的自然狀態是自由和平等的狀態,人們除了生命、財產和自由權利之外,其他權利都可以交給國家,“在任何地方,不論多少人這樣地結合成一個社會,從而人人放棄其自然法的執行權而把它交給公眾。”——摘編自葉偉昌《淺析西方國家觀的演變》等材料二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從產生、發展到滅亡都是一個歷史的必然,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具體的歷史的范疇,它產生于原始社會后期。人類社會最后一個斗爭形態的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與資產階級對抗的無產階級是這一社會的掘墓人,他們只有通過革命才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社會既是國家的起點又是它的終點,國家沒有廢除的主體而是自行消亡的,階級消亡是國家消亡的基礎和前提,無產階級以消亡國家為自己的神圣使命,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共產主義的出現是國家消亡的基礎。馬克思在國家問題上的看法從社會發展規律的視域解讀國家,為我們深入理解國家觀提供了一把鑰匙。——摘編自劉釗《西方國家觀與馬克思主義國家觀差異分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霍布斯和洛克國家觀的主要特點。(5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馬克思國家觀的進步之處。(5分)(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馬克思國家觀的歷史意義。(5分)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5分)材料一:公社的領導人都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有的是這個派別,有的是那個派別,完全以工人階級的本性,愛國的熱情搞這么一個起義。材料二:在一個農民的國度中無產階級革命的獨唱,就會變成哀歌。材料三:“凡爾賽當時具有先進的軍隊和武器,國民自衛軍怎么抵得過呢。”材料四:“歷史清楚地表明,當時歐洲大陸經濟的狀況還遠沒有成熟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程度。”——恩格斯(1)根據材料以及所學知識分析巴黎公社革命失敗的原因。(6分)(2)巴黎公社革命有什么歷史意義。(9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歷史事件是圈地運動。圈地運動是西歐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規模侵占農民土地的活動。其目的是使農民與土地分離,土地與資本結合,用暴力消滅小農經濟,建立資本主義農場,為資本主義發展和工業革命創造條件,C項正確;圈地運動在客觀上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條件,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圈地運動使得大量破產農民遷徙到城市,而不是參與海外殖民,排除B項;D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2.答案:C解析: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結論是:1720—1870年的世界工業生產和國際貿易都在持續增長,這個時間段能對世界工業生產年增長和國際貿易增長產生這樣大的影響的是工業革命的發展,C項正確;交通運輸的發展,國際貿易產生影響,但是交通運輸的發展對世界工業生產影響有限,排除A項;世界市場的形成是世界工業生產、國際貿易增長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項;殖民擴張也是世界市場的形成是世界工業生產、國際貿易增長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C項。3.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在17—18世紀,主要報道物理、化學和數學等方面的最新發現的科技期刊問世,且種類很多,從而為解決發明權之爭提供了有效手段,由于這種情況發生在工業革命之前,這些基礎科學的研究有利于工業革命的發生,故選D項。4.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瓦特萬能蒸汽機是英國工業革命中最偉大的技術發明。蒸汽機為機器大工業的興盛解決了至關重要的動力問題,并且為機器大工廠的建立開拓了極其廣闊的地理空間。此后,工廠開設在市場繁榮、交通發達之處,以便購買原料和銷售產品;許多工廠可以匯集在一起,進而形成巨大的工業城市和經濟中心,C項正確;科學技術與生產的緊密結合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排除A項;汽船、火車屬于工業革命時期的新式交通工具,其動力機是“復動式蒸汽機”,排除B項;阿克萊特創立的工廠制屬于生產組織方面的變化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5.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大本鐘”即伊麗莎白塔,建造于工業革命后,而工業革命確立的工廠制度具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也改變了人們的時間觀念,要求人們更加嚴格、準時的上下班,故與材料中的時間觀念形成相關的是工廠制度的確立,A項正確;材料和初等教育的推廣無關,排除B項;民主政治、鋼鐵工業的發展和材料中的時間觀念沒有必然關系,排除CD項。故選:A。解析:根據材料“1760年,倫敦的杜魯門、漢伯里和巴克斯頓等幾家釀酒廠總資產高達13萬鎊,但其中固定資本僅為3萬鎊”“1786年曼斯菲爾德的奧德諾與庫伯聯合工廠建廠時總資產4200鎊,固定資本3789鎊,占總資產比例為90%”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該時期工業革命促進了工廠固定資本7.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上半葉,伴隨著工業革命的擴展,美國的工業化也相繼推進,女性也因此走上了工作舞臺,因此出現“19世紀上半葉的北方,女性卻被視為具有天然道德優勢而成為工廠首選”的現象,說明美國的工業化進程加快,D項正確;美國廢除奴隸制度是在南北戰爭時期,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工業化對就業結構的影響,非女性道德優勢,排除B項;美國女權運動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紀40年代末,終于20世紀20年,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8.答案:C解析:據材料可知,“泰羅制”通過科學分析人的勞動過程并制定精確的工作方法,以提高勞動效率,體現了生產管理科學化,C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制定精確的工作方法,提高勞動效率,而非勞動技術,排除A項;材料是對勞動者的研究,而非對產業結構的研究,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生產的科學化,而非規模化,排除D項。故選C項。9.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1870年,全世界生產的石油只有80萬噸,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萬噸”并結合所學可知,石油產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故B正確;電力的廣泛運用沖擊石油銷售市場,故排除A;石油產量的增加推動了化學工業的迅速發展,故排除C;內燃機的使用使石油產量的增加,有利于舊有產業部門的改造,故排除D。10.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19世紀中期以后,越來越多的女性走進工廠,工作領域涉及了各個行業,她們參加了憲章運動等幾乎所有的重大運動”可知,19世紀中期屬于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女性走進工廠,參與工作,并參與社會運動,體現了工業革命推動女性地位提高,走向覺醒,B項正確;材料信息與思想解放無關,且英國啟蒙運動要早于工業革命時間,排除A項;促進經濟發展與材料強調的女性活動無關,排除C項;材料強調女性活動,并不全面體現民眾生活,排除D項。故選:B。11.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現象發生于l9世紀初,當時英國正進行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推動婦女就業,婦女離開家庭,參與社會工作,故不再能很好地承擔照顧幼兒的責任,從而造成了不少幼兒無人照顧、流落街頭等現象。A項與材料出現的問題有直接的邏輯關系,故A項正確。婦女維權與材料現象沒有邏輯關聯,故排除B項;材料中這些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婦女不再能很好地承擔照顧幼兒的責任,而不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尚未建立,排除C項;材料強調是家庭結構變化導致了幼兒撫養問題,而且工業化以來,教育投入更高,排除D項。故選A項。12.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工作不能生活。毋寧戰斗而死”“英國憲章運動提出男性普選、年度議會、平均選區、取消議員財產資格和無記名投票”等信息可以看出,當時的工人運動已經有了政治口號,體現了政治性,反映了追求建立公正的理想社會,D項正確;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和英國憲章運動并非武裝起義的形式,排除A項;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30年代,馬克思主義尚未產生,沒有科學革命理論的指導,排除B項;英國憲章運動中工人追求男性普選權,并非以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為目標,排除C項。故選D項。13.答案:C解析:據所學可知,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的憲章運動,德意志在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把斗爭的矛頭指向了資本主義制度,標志著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C正確;1864年第一國際的成立,標志著歐洲工人運動實現了國際聯合,A不符題意;工業革命后獨立的工人運動興起,早期工人運動從暴力搗毀機器開始,B與題意無關;1848年2月馬克思主義誕生,D與材料時間不符。14.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英國人歐文描繪的‘新和諧公社’的藍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實驗屬于空想社會主義,這體現了對新制度的探索,B項正確;歐文屬于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英國歐文的新和諧公社,沒有涉及其他國家,且C項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巴黎公社運動是建立工人政權的偉大嘗試,排除D項。故選B項。15.答案:D解析:《共產黨宣言》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寫的,于1848年發表。這部著作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并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D項正確;《權利法案》標志著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與馬克思主義誕生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社會契約論》是啟蒙運動時期的代表,與馬克思主義誕生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項;《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重要文件,與馬克思主義誕生沒有直接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16.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因為他們都相信犯罪和貪婪是罪惡環境的產物,也相信社會將趨于完美。但相比之下,空想社會主義者更為‘激進’”可知,空想社會主義者不僅認識到啟蒙思想家所構建的理想社會——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非理性非正義,而且還要進行改造,要構建理性和永恒正義的王國,這是相比啟蒙思想的激進之處,C項正確;空想社會主義者并沒有將重點轉向經濟規律,歐文的新和諧公社就違背了經濟規律,排除A項;啟蒙思想家和空想社會主義者都構建了理想社會,排除B項;空想社會主義者沒有認識到無產階級力量的重要性,沒有強調階級斗爭,科學社會主義強調階級斗爭,排除D項。故選C項。17.答案:C解析:據“規勸比利時工人不要到倫敦做工”、“日內瓦的制靴工人通過國際協同其他國家的支部幫助他們達成與雇主的工資抗爭的請求”等信息,可知,《共和國》有很多國家工人運動的報道,體現了第一國際成立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第一國際致力于國際工人階級的聯合斗爭,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出馬克思主義傳播,排除A項;材料涉及了比利時、意大利、瑞士三國工人運動,與英國無關,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工人斗爭缺乏強有力的領導,排除D項。故選C項。18.答案:C解析: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國際的巴黎各支部在這次巴黎的光輝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結合所學可知,第一國際的成立,在法國成立支部,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但巴黎公社的爆發具有偶然性,所以第一國際是在思想上引領巴黎公社,C項正確;巴黎公社的爆發具有偶然性,第一國際并沒有組織發動,排除A項;“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國際支部從一個中心接受命令”,說明其并不是直接指揮,排除B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對巴黎公社的經濟援助狀況,排除D項。故選C項。19.答案:B解析:巴黎公社沒有建立工農聯盟,排除A項;巴黎公社很快被反動勢力絞殺而失敗,排除C項;經普遍選舉產生公社委員會旨在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排除D項20.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巴黎公社時期,工人向公社提出批評和建議,這些批評和建議往往會被提交公社審查,可見巴黎公社非常重視工人階級對政權的民主監督,B項正確;直接民主指的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身份的重合,公民作為國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務,而不通過中介和代表,材料體現的正是公民對代表的監督,排除A項;材料表現的是巴黎公社接受且重視輿論監督,而非控制,排除C項;材料不能看出公社的行政效率,排除D項。故選B項。21.答案:(1)原因: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傳播的影響;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資本主義的發展;市民階層隊伍的壯大;(新航路,殖民擴張答一點也可以)(2)影響:城市人口增加推動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發展;推動城市化發展;工人成為機器附庸,經濟地位下降;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矛盾加劇;推動工人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解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政治、階級和思想等角度思考。經濟方面,據材料一“17世紀的阿姆斯特丹等城鎮,隨處可見琳瑯滿目的藝術品集市。”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資本主義的發展;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據材料一“17世紀的阿姆斯特丹,信仰自由,政治環境寬松,是歐洲宗教異端人士的重要避難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傳播的影響;階級方面,據材料一“市鎮居民選購藝術品的目光所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市民階層隊伍的壯大。(2)據材料二“19英國西北部工商業城市的興起,吸引大量人口,形成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徹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兩倍鄉”結合所學知識,這時處于工業革命時期,所以城市人口增加推動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發展,推動城市發展:據材料二“機械化生產使工人的一部分體力消耗和技能的運用被機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勞動失去獨立的性質,成為了機器的附庸,同時也使得資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來排擠成年男工,從而壓低工資”可得出工人成為機器附庸,經濟地位下降;據材料二“使用機器進行生產又成為資本家增加工人勞動速度和延長勞動時間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碼的道德標準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矛盾加劇,推動工人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22.答案:(1)觀點: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2)主要內容: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論證資本主義必將滅亡、共產主義必將勝利的客觀規律;肯定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和共產主義建設者的偉大使命。歷史意義: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解析:(1)觀點:根據材料“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可知,物質決定意識;根據材料“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可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2)主要內容:根據材料“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可知,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根據材料“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可知,論證資本主義必將滅亡、共產主義必將勝利的客觀規律;根據材料“使工人通過結社而達到的革命聯合代替了他們由于競爭而造成的分散狀態”可知,肯定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宣告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和共產主義建設者的偉大使命。歷史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共產黨宣言》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首鋼股份電商協議書
- 船舶主機買賣協議書
- 俱樂部會長轉讓協議書
- 風水布局轉讓協議書
- 車輛質押免責協議書
- 企業公眾號轉讓協議書
- 金融貿易合伙協議書
- 項目收益分紅協議書
- 高中作業安全協議書
- 餐廳股權激勵協議書
- 社會調查方法問卷設計
- 竣 工 驗 收 證 書(施管表2)
- 二年級數學雙向細目表
- 第八講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PPT習概論2023優化版教學課件
- 基于PLC三層電梯控制系統設計課程設計論文
- 北科大工業生態學課件08現代工業的生態化轉向
- 安徽國星生物化學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吡啶堿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 部編八下語文游記閱讀訓練題語文八年級下冊能力訓練(部編版)
- 涉外商標培訓-中科為
- 五金采購合同(含清單明細)2022
- 專利技術交底書-案例模板-軟件類-樣板示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