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釔-90樹脂微球治療項目報告表_第1頁
搬遷釔-90樹脂微球治療項目報告表_第2頁
搬遷釔-90樹脂微球治療項目報告表_第3頁
搬遷釔-90樹脂微球治療項目報告表_第4頁
搬遷釔-90樹脂微球治療項目報告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核技術利用建設項目1///應用類型//醫院2023年門診量235.79萬人次、出院病人21.44萬人次、手術例數11.2日6.67天,收治病種千余種。醫院現有在職員工5841名,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5493名,高級22名、鳶都學者14名、濰坊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名。碩士1682名,博士196名,碩士生導師容包含綜合病房樓(本項目依托的DSA手術間3、放射性廢物暫存間、10和11兩間專用病房所在批復建設內容包含3號樓(本項目依托的核醫醫院現持有輻射安全許可證(魯環輻證[07087]號),有效期至2029年11月放射源序號核素許可活度(Bq/枚)數量(枚)分類場所名稱1Ir-1923.7×10111Ⅲ類放療科2Ge-688.42×1074核醫學工作場所3Ge-687.91×1072核醫學工作場所4Sr-901.48×1092核醫學工作場所5Sr-902.2×1091核醫學工作場所6Sr-901.4×1091核醫學工作場所7Sr-903.7×1081核醫學工作場所8Sr-901.49×1061核醫學工作場所9Sr-901.48×1061核醫學工作場所Co-571.11×1071核醫學工作場所Cs-1375.55×1061核醫學工作場所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序號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年最大用量(Bq)場所等級場所名稱1F-183.33×1078.33×1012乙核醫學工作場所2C-113.7×1071.48×1011乙核醫學工作場所3N-133.7×1075.96×1010乙核醫學工作場所4Tc-99m4.44×10121.11×1013乙核醫學工作場所35I-1313.33×1093.33×1012乙核醫學工作場所6Sr-899.25×1079.25×1010乙核醫學工作場所7P-323.1×1074.44×109乙核醫學工作場所8I-1257.4×1067.4×109乙核醫學工作場所9I-125(粒子源)1.48×1072.96×1012乙核醫學工作場所Y-901.2×1086.0×1011乙核醫學工作場所Tc-99m5.92×1052.96×1010乙介入治療科DSA3室Y-908.0×1074.0×1011乙介入治療科DSA3室Y-908.0×1074.0×1011乙介入治療科六病房Y-908.0×1074.0×1011乙介入治療科七病房I-125(粒子源)1.78×1071.33×1012丙腫瘤內科(北辰院區)射線裝置序號裝置名稱類別數量(臺)活動種類場所名稱1移動式C型臂X線機Ⅲ類1使用ERCP室2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2使用北辰院區DSA中心3移動式C形臂X射線機Ⅲ類1使用北辰院區ERCP室4DRⅢ類1使用北辰院區介入治療科5移動DRⅢ類1使用6DRⅢ類1使用7CTⅢ類2使用8高端CTⅢ類1使用9Ⅲ類1使用移動CTⅢ類1使用北辰院區麻醉科C臂X光機Ⅲ類2使用牙科CTⅢ類1使用北辰院區牙科牙科X射線機Ⅲ類1使用CT模擬定位機Ⅲ類1使用北辰院區腫瘤放療科醫用直線加速器1使用CTⅢ類4使用介入治療科車載移動CTⅢ類1使用雙源CTⅢ類1使用數字胃腸機Ⅲ類1使用床邊移動X光機Ⅲ類2使用DRⅢ類5使用數字乳腺機Ⅲ類1使用移動DRⅢ類3使用CTⅢ類3使用介入治療科(急救綜合樓)數字胃腸機Ⅲ類1使用數字乳腺X線攝影系統Ⅲ類1使用4DRⅢ類3使用DRⅢ類1使用婦兒醫院CTⅢ類1使用核醫學工作場所SPECTⅢ類1使用PET/CTⅢ類1使用回旋加速器1使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2使用急診導管室口腔全景+CT-體機Ⅲ類1使用健康管理中心CTⅢ類1使用骨密度儀Ⅲ類2使用牙片機Ⅲ類1使用DRⅢ類1使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2使用介入導管中心(急救綜合樓)40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1使用介入治療科DSA2室41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1使用介入治療科DSA3室42C臂X線機Ⅲ類1使用手術室43移動式C形臂X線機Ⅲ類7使用44移動平板C型臂Ⅲ類1使用45移動式X線機Ⅲ類1使用46X線機Ⅲ類1使用47移動式C形臂X射線機Ⅲ類4使用手術室(急救綜合樓)48碎石機Ⅲ類1使用碎石中心(急救綜合樓)49移動式C形臂X射線機Ⅲ類1使用消化內鏡中心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1使用心內科導管室Ⅲ類1使用牙科Ⅲ類1使用數字牙科全景機Ⅲ類1使用X線模擬定位機Ⅲ類1使用腫瘤放療科CT模擬定位機Ⅲ類1使用醫用直線加速器3使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3使用綜合病房樓介入室5核醫學工作場所進行核素分裝、活度測定,患者用藥后依托該核醫學工作場所SPECT/CT檢查室內SPECT/CT進行掃描,依托影像樓三層現有介入科DSA3室開展注射,并依托影像樓二層現根據醫院整體發展規劃,醫院擬將核醫學樓一層現有核醫學他場所進行搬遷,擬將核醫學科搬遷至院本部內科院區住院綜合樓負一一層DSA手術間3、綜合病房樓二層西南角);本項目擬使用的99mTc、90Y放射性藥物均外購,均只進行暫存、活度測量、分裝、注射、掃99mTc和90Y放射性藥物介入注射過程均依托綜合病房樓一層DSA手術間3內Azurion7M20型DSA進6行,患者注射99mTc或90Y放射性藥物后均依托負一層核醫學工作場所SPECT/CT機房1~3內SPECT/CT進行掃描。核醫學工作場所使用99mTc和SPECT/CT已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并已建設完成、目前尚未投入使用,介入治療科使用Azurion7M20型DSA已開用的99mTc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4.44×最大操作量增至4.44×105+4.44×107=4.484×107Bq,核醫學工作場所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增至科90Y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9×107Bq、99mTc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4.44×105Bq,則介入治療科DSA醫院計劃本項目一周最多開展兩天,每天最多開展3位患者,專用病房(10和11病房)均綜上所述,DSA裝置作為Ⅱ類射線裝置的影響已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無需再評價。本項目需對核醫學工作場所暫存、活度測量、分裝99mTc和90Y過程,注射99mTc和90Y后患者的SPECT/CT掃描,院內藥物轉移過程,介入治療科DSA手術間3內注射99mTc和90Y的環節、患者住院以及患者院場所名稱核素操作量(Bq)年最大用量(Bq)場所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場所分級備注介入治療科DSA手術間3(含專用病房)99mTc4.44×1054.44×10109.044×10799mTc和90Y存在同一天操作的情況,操作量疊加90Y9×1079×1011核醫學工作場所99mTc4.44×1054.44×1010大操作量7.289×108+新增99mTc、8.193×108Bq——90Y9×1079×1011注:①根據《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附錄C,乙級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工作場所日等效最大操作量范圍為(2×107~4×109)Bq;7②根據環評批復濰環輻表審〔2023〕023號:負一層核醫學工作場所已許可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7.289綜上所述,本次評價涉及的工作場所均屬乙本項目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中的鼓勵類設,傳染病、兒童、精神衛生專科醫院和康復醫院(中心)、護理院(中心)、安寧療護中心、全科醫療設施與服務,醫養結合設施與服務”,本項目本項目為搬遷釔-90樹脂微球治療項目,醫院擬將核醫學樓一預測分析,工作場所外輻射水平及人員受照劑量濰坊市人民醫院本部院區位于濰坊市奎文區廣文街151號,其周邊環境為東臨虞河路,南8本項目依托的核醫學工作場所位于院內3號樓負一層,負一層除核醫學工作場所外其本項目需在DSA介入條件下,將導管經由股動脈插管至肝臟腫瘤供血動脈內,然后進行放本項目所依托的介入治療科手術間3位于綜合備間、手術間2、控制室、手術間1、護士站、設備間樓外空地、中醫治未病中心等,西側為本機房控制室、耗材間、預留手術間4、道路、濰坊市人民醫院宿舍等,北側為走廊、無菌器械室、前室、工作場所有明確的分界隔離。本項目放射性廢物暫存間擬設置于手術間3西側,距離較近,便于放射性固體廢物的轉移。為了減少放射性藥物轉移和用藥后患盒或鉛罐防護,用藥后的患者轉移時穿戴鉛衣。經分析,藥物和相應的標準要求,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患者99mTc、90Y用量均較少,注射時,本項目輻射工作人員利用移動注射車、鉛衣、鉛防護吊屏、床側鉛防護簾等進綜上所述,本項目在手術間3使用核素開展治療工作,基本滿足《核醫學輻射防護與安全9時封閉管理。本項目兩間病房東側為病房、電梯廳、大廳等,南側治未病中心等,西側為綜合病房樓外道路、濰坊市人民醫院宿舍等梯廳、綜合病房樓外空地及道路、外科樓等,上方為病房,下方為預留與周圍其他病房等區域分開,同時病房內設有獨立衛生道共用,擬將病房劃為臨時控制區,配置鉛屏風、鉛衣等防護用品,患者住院時間短,最多2天,住院期間原則上不外出,以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足相應的標準要求。綜上所述,本項目兩間病房在現有放射性藥物從核醫學工作場所轉移至DSA手術間3過程中有鉛治療科和核醫學工作場所之間轉移過程中穿戴鉛衣。轉移路徑盡本項目擬使用放射性核素治療肝癌腫瘤,核素使用過程中公眾造成一定輻射影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污染防治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建設項目環境法律法規對伴有輻射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有關規定,本項目屬于乙需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濰坊市人民醫院委托山東海美儂項目咨詢有限公司對搬遷釔-90樹脂微球治療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接受委托后,技術人員在進行現關資料、實地輻射環境監測以及理論預測等基礎上,依照《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核技術利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內容和格式》(HJ10.1-2016),編制了本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序號核素名稱理化性質活動種類實際日最大操作量(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年最大用量用途操作方式使用場所貯存方式與地199mTc液體、低毒組、半衰期6.02h使用4.44×1084.44×1054.44×1010影像示蹤很簡單的操作DSA手術間3、核醫學工作場所核醫學工作場所分裝質控室手套箱內鉛罐中暫存290Y懸浮液、中毒組、半衰期64.2h(2.68天)使用9×1099×1079×1011放射治療很簡單的操作DSA手術間3、核醫學工作場所、病房10和11名稱狀態核素名稱活度月排放量年排放總量排放口濃度暫存情況最終去向放射性廢水液態90Y少量少量少量/病房患者排泄物(尿液)在塑料桶暫存患者排泄物經桶收集,暫存10個半衰期以上,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站處理,最終進入市政污水管網99mTc少量少量少量/核醫學放射性廢水經衰變池停留衰變核醫學廢水經衰變池衰變達到解控水平后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站,最終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放射性固體廢物90Y少量少量少量/衰變箱經衰變降至解控水平后,按醫療廢物處理99mTc少量少量少量/衰變箱放射性廢氣氣態90Y、99mTc少量少量少量/不暫存(1)核醫學:通過通風系統,經活性炭吸附后經排氣筒排至3號樓頂部外環境;(2)介入注射場所:通過手術間3設置的層流凈化系統排至綜合病房樓南側外環境;放廢間設置排風扇,通過管道排到大樓外部環境;(3)專用病房:通過病房10和11所在樓層排風系統排至綜合病房樓外部環境注:1、常規廢棄物排放濃度,對于液態單位為mg/L,固體為mg/kg,氣態為mg/m3;年排放總量用kg。2、含有放射性的廢棄物要注明,其排放總量分別用比活度(Bq/L或Bq/kg或Bq/m3)和活度(Bq)。4.《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3號,9.《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原環境保護部令第31號,10.《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管理辦法》(原環境保護部令第18號,11.《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7號,15.《關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免于編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核);););4.《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3.《釔[Y-90]樹脂微球介入治療的放射防護評估》(耿建華、陳英茂、王曉濤等,中4.《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沿線土壤的放射性水平》(鄧大平、許家昂等,中國輻射衛);6.《釔-90樹脂微球使用過程輻射安全風險研究報告》(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根據《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核技術利用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內容和格式》(HJ10.1-2016)規定要求:“放射性藥物生產及其他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工作場所所、DSA手術間3、放射性廢物暫存間、10和11病房實體屏蔽物邊界保護目標人數方位、距離環境特征輻射工作人員核醫學工作場所6人,介入治療科7人各工作場所內——公眾成員約200本項目核醫學工作場所所在建筑地上18層(局部3層)建筑約200綜合病房樓本項目DSA手術間3、10和11病房所在建筑地上12層建筑約400核醫學工作場所北側約39m地上12層(局部3層)建筑約600核醫學工作場所東側約23m地上8層建筑約800人民醫院宿舍DSA手術間3、10病房、11病房西側,最近約12m地上4層、6層建筑約600外科樓DSA手術間3、10病房、11病房北側,最近約50m地上22層(局部5層)建筑辦公區DSA手術間3、10病房、11病房西南側,最近約16m地上2層建筑約200中醫治未病中心DSA手術間3、10病房、11病房南側,最近約23m地上3層建筑沿街商鋪核醫學工作場所南側約37m地上1層、3層建筑——各場所周圍經過的非本項目輻射工作人員、其他就診患者及偶然經過的其他公眾成員各工作場所周圍0~50m范圍內——2)特殊情況下,如果5個連續年的年平均劑量不超過1mSv,則某一單一年份的有效劑量可第11.4.3.2款規定:劑量約束值通常應在公眾照射劑量限值10%~30%(即0.1mSv/a~第4.4.2.1款規定:一般情況下,職業照射的劑量約束第4.4.2.2款規定:公眾照射的劑量約束值不第6.1.1款規定:對職業照射用年有效劑量評價,應符合GB18871-20還應作進一步調查,本標準建議的年調查水平為有效劑綜上所述,本次評價以5.0mSv/a作為輻射工作人員年有效劑量約束值,以125mSv/a作為輻射工作人員四肢年當量劑量約束值,取15mSv/a作為輻射工作人員眼晶體年當量劑量約束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甲>4×109乙2×107~4×109丙豁免活度值以上~2×107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等于放射性核素的實際日操作量(Bq)與該核素毒性組別修正毒性組別毒性組別修正因子極毒高毒10.1低毒0.01操作方式放射源狀態表面污染水平較低的固體懸浮液表面有污染氣體,蒸汽,粉末,壓力很高的液體,固體源的貯存1很簡單的操作10.1簡單操作10.10.01特別危險的操作10.10.010.001毒性組別常用核素名稱毒性組別修正因子高毒90Sr122Na、32P、63Ni、67Ga、89Sr、90Y、99Mo、111In、125I、131I、153Sm0.1低毒13H、11C、11CO、11CO2、14CO、14CO2、18F、51Cr、99mTc、111mIn、123I、127Xe、133Xe、201Tl0.01活動類型核素及狀態操作方式界定操作方式修正因子發生器淋洗母體(液態)貯存子體(液態)簡單操作1醫療機構使用18F、99mTc很簡單操作放射性藥品生產分裝、標記(液態)簡單操作1核素治療131I(液態)簡單操作1人員體表、內衣、工作服、以及工作場所的設備和地面等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應遵循附錄表面類型工作臺、設備、墻壁、地面控制區1)4×10監督區4工作服、手套、工作鞋控制區4監督區手、皮膚、內衣、工作襪4×10-1注:1)該區的高污染子區除外附錄B中第B2.2條款規定:工作場所中的某些設備與用品,經去污使其污染水平降低至條件的低放廢液,方可直接排入流量大于10倍1)每月排放的總活度不超過10ALImin(ALImin是相應于職業照射的食入和吸入ALI值中的較小者,其具體數值可按B1.3.4和B1.3.5條的規定獲得);根據B1.3.4和B1.3.5條規定,對于職業照射,在一定的假設下可將Ij,L用作ALI。由ej—GB18871-2002給出的放射性核素j的單位攝入量所致的待積有效劑量的相應值。本核素名稱職業照射待積有效劑量(Sv/Bq)ALImin一次排放限值(Bq)10ALImin月排放限值(Bq)吸入e(g)/食入e(g)99mTc2.9×10-111.724×1081.724×10990Y2.7×10-91.851×1061.851×1072)所含核素半衰期大于24小時的放射性固體廢物暫存時間第6.1.5款規定:距核醫學工作場所各控制區內房間防護門、觀察窗和墻壁外表面30cm處裝箱體非正對人員操作位表面的周圍劑量當量第6.1.7款規定:固體放射性廢物收集桶、曝露于地面致使人員可以接近的放射性廢液收本次評價以2.5μSv/h作為各場所控制區外30cm和控制區內各房間外30cm處劑量率目標監測內容平均值標準差4.30~16.266.16道路3.35~17.706.076.84~23.8910.572.12濰坊市人民醫院本部院區位于濰坊市奎文區廣文街151號,本項目位于院內3號樓負一層,依托的DSA手術間3位于綜合病房樓一層,依托的1工作場所名稱方位場所名稱(0~50m)3號樓負一層核醫學工作場所東側電梯廳、空調機房、補風機房、垃圾間、樓梯間、停車場車道等南側停車位、停車場車道、沿街商鋪等西側電梯廳、樓梯、候診區、護士站、靜脈預置室、診室、茶水間、更衣室、衛生間、停車位、補風機房、空調機房、預留設備間、變電所、工具間、排風機房、5G機房、無線網絡機房、通信機房、設備區等北側停車位、停車場車道、5號樓等上方核醫學工作場所、商業區等下方外科護理單元、手術部、醫技部等綜合病房樓一層DSA手術間3東側設備間、手術間2、控制室、手術間1、護士站、設備間、電梯廳、候診大廳等南側綜合病房樓外空地、中醫治未病中心等西側本機房控制室、耗材間、預留手術間4、道路、濰坊市人民醫院宿舍等北側走廊、無菌器械室、前室、綜合病房樓外空地及道路、外科樓等上方病房下方生物樣本庫綜合病房樓二層10和11病房東側病房、電梯廳、大廳等南側綜合病房樓外空地、中醫治未病中心等西側綜合病房樓外道路、濰坊市人民醫院宿舍等北側走廊、衛生間、電梯廳、綜合病房樓外空地及道路、外科樓等上方病房下方預留DSA手術間4、本機房控制室本項目涉及的工作場所及其周圍現狀照片見圖6-1。DSA手術間3、10和11病房所在綜合病房樓核醫學工作場所所在3號樓核醫學工作場所SPECT/CT機房1核醫學工作場所SPECT/CT機房2核醫學工作場所SPECT/CT機房3核醫學工作場所患者通道核醫學工作場所儲源間核醫學工作場所注射室核醫學工作場所樓上(地上一層核醫學工作場所)核醫學工作場所樓下(值班室、治療室等)西DSA手術間3手術間3西側控制室手術間3北側走廊手術間3東側設備間手術間3樓上病房手術間3樓下生物樣本庫放射性廢物暫存間擬建區域(現為設備間)專用病房專用病房樓上(病房)專用病房樓下(預留DSA手術間4、本機房控制室)核醫學工作場所東側門診樓核醫學工作場所北側5號樓DSA手術間3、10和11病房西側人民醫院宿舍DSA手術間3、10和11病房西南側辦公區DSA手術間3、10和11病房北側外科樓DSA手術間3、10和11病房南側中醫治未病中心DSA手術間3(DSA停機狀態)、兩間專用病房區域及周圍γ輻射劑量率進行檢測;場所、后裝治療機、醫用電子加速器、射波刀、磁共振加速器、DSA裝置及ERCP環境影響報告表》中監測數據。本項目檢測點位布置圖見圖6-2于核醫學工作場所周圍布設15個γ輻射劑量率檢測點位(1#~15#),于DSA手術間31×10-4Gy/h;能量范圍:30keV~3MeV;檢定單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檢定證書編號:本次由兩名檢測人員共同進行現場檢測,具備環境γ空依據《環境γ輻射劑量率測量技術規范》(HJ1157-2021)和《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依據《表面污染測定第1部分第一部分β發射體(Eβmax>0.15MeV)和α發射體》本項目擬建區域及周圍γ輻射劑量率檢測結果見表6-2。序號點位描述檢測結果標準偏差SPECT/CT機房1中心位置8.50.4SPECT/CT機房2中心位置8.5SPECT/CT機房3中心位置9.44#SPECT/CT機房1西側CT機房9.80.6SPECT/CT機房1北側控制室9.40.76#SPECT/CT機房2北側控制室10.10.5SPECT/CT機房3北側控制室8.00.68#SPECT/CT機房3東側污梯間9.29#SPECT/CT機房南側患者通道10.1SPCET/CT機房樓上(地上一層核醫學工作場所)11.2SPCET/CT機房樓下(值班室、治療室等)8.7分裝質控室11.5注射室9.6儲源室11.1候診區10.9DSA手術間3中心位置8.2DSA手術間3東側設備間10.2DSA手術間3南側樓外空地6.4DSA手術間3西側控制室7.820#DSA手術間3北側走廊9.921#DSA手術間3樓上病房8.922#DSA手術間3樓下生物樣本庫10.023#10病房中心位置9.324#11病房中心位置9.425#10病房東側(病房)9.226#10病房北側(走廊)8.527#10病房樓上(病房)9.628#10病房樓下(控制室)10.429#11病房南側(陽臺)10.330#11病房北側(走廊)9.431#11病房樓上(病房)9.032#11病房樓下(預留DSA手術間4)9.733#放射性廢物暫存間9.134#3號樓北側6.635#3號樓西側6.836#3號樓南側(放射性廢水衰變池上方)6.537#3號樓東側5.638#綜合病房樓北側6.439#綜合病房樓西側5.140#綜合病房樓南側5.341#綜合病房樓東側5.20.942#核醫學工作場所北側5號樓6.30.943#核醫學工作場所東側門診樓4.90.844#DSA手術間3、10和11病房西側人民醫院宿舍5.30.845#DSA手術間3、10和11病房北側外科樓5.50.846#DSA手術間3、10和11病房南側中醫治未病中心6.147#核醫學工作場所南側沿街商鋪5.40.648#DSA手術間3、10和11病房西南側辦公區6.00.91、檢測結果已扣除宇宙射線響應值3.2×10-8Gy/h。2、宇宙射線響應值的屏蔽修正因子,原野及道路取1,平房取0.9,多層建筑物取0.8。3、檢測時,手術間3內DSA為關機狀態。3及其周圍輻射水平為(6.4~10.2)×10-8Gy/h,專用病房及其周圍輻射水平為(8.5~10.4)×-8Gy/h、放射性廢物暫存間輻射水平為9.1×10-8房所在大樓周圍輻射水平為(5.1~6.8)×10-8Gy/h,環境保護目標處輻射水平為(4.9~6.3)×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中心(樣進行檢測,具體取樣位置為綜合病房樓東北側,土壤取樣位置見圖6-5,核醫學工作場所周圍土壤總β放射性檢測結果見表6-3。取樣點位樣品編號樣品位置1004321#土壤(下風向)0.659由上表可知,核醫學工作場所周圍土壤總β放射性檢測結果為0.第4期),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沿線土壤中總β水平為(510~858)Bq/kg,總體上處在本底水平,因此,本項目核醫學工作場所周圍土壤放射性4.報告編號:中威輻檢(YS)字202模式檢測位置評價標準(μSv/h)結論透視第一術者位頭部合格胸部2.47合格腹部合格下肢合格足部合格手部/61.50/第二術者位頭部2.67合格胸部4.55合格腹部3.44合格下肢合格足部0.52合格手部/8.24/減影第一術者位頭部/6.40/胸部/7.50/腹部/4.43/下肢/8.00/足部/8.12/手部/492.00/第二術者位頭部/45.51/胸部/26.20/腹部/29.52/下肢/4.18/足部//手部/26.69/注:檢測條件:減影:30cm×30cm×20cm水模、66kV358mA5s;透視:30cm×30cm×20cm水模、75kV2.3mA5s。點位號檢測位置評價標準結論減影透視1操作位0.190.20合格2觀察窗30cm處上側位置0.190.19合格3下側位置0.190.20合格4中間位置0.180.20合格5左側位置0.190.20合格6右側位置0.190.20合格7控制室門外30cm處上側縫隙0.180.20合格8下側縫隙0.180.20合格9中間位置0.180.19合格左側縫隙0.190.19合格右側縫隙0.180.19合格機房門30cm處上側縫隙0.180.21合格下側縫隙0.180.21合格中間位置0.190.20合格左側縫隙0.190.19合格右側縫隙0.180.20合格機房東墻外30cm處0.180.20合格機房南墻外30cm處0.180.20合格機房西墻外30cm處0.180.19合格機房北墻外30cm處0.180.19合格機房樓上距地面1m處0.180.20合格機房樓下距地面1.7m處0.180.20合格機房北墻藥柜外30cm處0.180.19合格機房南墻燈箱外30cm處0.190.20合格機房東墻藥柜外30cm處0.190.19合格機房南墻藥柜外30cm處0.180.19合格機房西墻控制面板外30cm處0.190.20合格控制室門門上窗外30cm處0.200.19合格合格本底//注:1.檢測條件:減影:水模+1.5mmCu、自動曝光69kV546mA5s;透視:水模+1.5mmCu、自動曝光80kV4.1mA5s。2.上表中檢測結果未扣除本底值,表中所取值為最大值;3.檢測時該設備的主射束方向為上、下、北。表7項目工程分析與源項本項目相關工作場所均依托現有工程,無需進行土建施工或根據醫院提供的資料,本項目依托3號樓負一樓核醫學工作場所分裝質控室手套箱進行藥機房2或SPECT/CT機房3開展患者注射99mTc和90Y放射性藥物后掃描;患者介入注射99mTc和90Y放射性藥物過程均依托介入治療科手術間3內DSA進行;99mTc和90Y操作每周最多開展2天,介入治療層核醫學工作場所。醫院向藥物廠家預定放射性藥物后,99mTc根據醫院提供資料,醫院將根據患者預約情況訂購藥物,醫院直接購入已分裝為15mCi/進行分裝,后由專人將99mTc放射性藥物轉移至介入治療科DSA手術間3,然后在手術間3對患者實施注射。轉移至手術間3過程中99mTc放射性藥物有注射器防護套(5mmPb)和轉運防護提盒(10mmPb)防護。注射99mTc放射性藥物后的患者穿戴鉛衣(0.5mmPb)轉移至核醫學工作場所SPECT/CT機房1或SPECT/CT機房2或SPECT/C90Y樹脂微球(懸浮液)貯存在西林瓶中,外有廠家提供的鉛罐(6.4mmPb)。運輸時防護鉛罐梯轉入綜合病房樓二層專用病房。患者轉移過程中穿戴鉛衣本項目90Y規格為3×109Bq/瓶,每位患者一般注射(1.5×109~2.0×109)Bq,最多注射3.0×109Bq,每人使用1瓶,剩余藥物作為放射性廢物處理。日最多接診3名注射90Y的患者,年最多接診300人次。核醫學工作場所使用90Y日最大操作量為9×109Bq,DSA手術間3使用90Y日最大階段每人次最大用量接診量日實際最大操作量門診安排年最多接診量年最大用量利用99mTc模擬90Y在人體1.48×108Bq3人次4.44×108Bq1周最多開一年最多開開展100天300人次4.44×1010Bq(1.2Ci)90Y樹脂微球介入注射3×109Bq(81.08mCi)9×109Bq(243.24mCi)9×1011Bq(24.32Ci)90Y樹脂微球治療原理90Y樹脂微球是一款靶向放射治療產品,由含有釔的生物相容性樹脂微球組成,直徑為90Y半衰期為64.2h,是通過化學方法從90Sr中提取,將其離子鍵結合在樹脂微球上制成的微小顆粒,藥物為懸浮液形式,通過選擇性動脈插管的方法將載有核素90Y的顆粒注入腫瘤血管,使90Y滯留于腫瘤組織內達到足夠劑量殺死腫瘤細胞,此微球具有不能通過毛細血原發性肝癌、膽管癌、神經內分泌細胞瘤、乳確保患者病灶處能夠將90Y微球有效栓塞,避免患者接受無效的輻射照射。每個患者使用99mTc-MAA的活度最大為1.48×108Bq(4mCi),工作人員使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99mTc顯像原理場所SPECT/CT掃描、核醫學工作場所90Y樹脂微球劑量準備、90Y樹脂微球肝內介入注射、核醫手術間3新增99mTc和90Y注射手術,均安排在當日其他介入手術之后。每例注射手術結束在治療前1-2周需使用99mTc-MAA注入肝動脈,評估患者是否適合此項治療。該階段99mTc對人體無害的診斷蛋白,分子大小近似90Y樹脂微球,可模擬90Y樹脂微球在體內分布狀況,確保90Y樹脂微球會停留在肝臟,而非其他器官③注射99mTc前,介入人員和患者穿戴好防護用品,設置DSA系統的相關技術參數,然后在DSA手術間3內利用透視和減影功能完成導管放置。此過程,介入治療科鉛防護簾、注射器防護套等進行防護。注射過程中DSA不曝光,注射過程一般不超過5分鐘。④患者轉移至核醫學工作場所,接受SPECT/CT掃描,掃描完成SPECT/CT掃描設備DSA介入設備素過多衰變減少浪費,合理安排治療時間,90Y樹②治療當天,在核醫學工作場所注射室進行90Y樹脂微球抽取(分裝)、活度測量等準備工進行透視和減影),進行手動注射,注射時先推入一部分藥物(此過程不曝光),然后注入造影劑進行透視確認藥物注射情況,然后再次推藥,重復4-5次完成注射。③90Y樹脂微球注射完成后2h內,使用SPECT/CT掃描90Y與機體組織相互作用產本項目第二階段90Y樹脂微球的抽取(分裝)、活度測定等操作依托核醫學工作場所分裝質控室進行,患者于介入治療科DSA手術間3注射90Y后依托核醫學工作場所SPECT/CT機房1~3進行SPECT/CT掃描,以及患者住院等與90Y有關的環節均屬新增內容,需進行重點評價。手術①測量時,先將無菌V瓶置于15mm有機玻璃V架上。②搖勻后,快速打開防護鉛罐蓋子,使用長柄鑷子夾取含90Y樹脂微球的西林瓶放置在活度計測井內,測量90Y樹脂微球總活度并進行記錄。通過測量活度值,計算需要抽取的90Y樹脂③抽取時,通過倒轉鉛罐數次以重新懸浮90Y樹脂微球。快速打開鉛罐蓋子,用鑷子移除15mm有機玻璃防護的注射器扎入西林瓶底部,快速抽壓數次,使90Y樹脂微球混合均勻。抽取④用鑷子夾住西林瓶,輕輕搖晃,使剩余的90Y樹脂微球重新混勻,置于活度計測井內測認為抽取量不準確。如抽取量不準確,需將注射器中的90Y樹脂微球重新注入西林瓶中,重復⑥從V瓶上取下排氣針,蓋好V瓶屏蔽罐頂部的塞子。在V瓶支架上貼上包含患者信息、處方劑量、注射時間、治療部位等必要信息的標簽。并將V瓶鉛運輸容器(6.4mm鉛罐)鉛罐內運輸瓶(西林瓶)手套箱活度計V瓶防護罐(18mm有機玻璃)V瓶注射器(3mL或5mL)及防護套(15mm有玻璃)抽取90Y樹脂微球90Y樹脂微球注入V瓶①將含有90Y樹脂微球的轉移鉛罐送至DSA手術間3。將測量完活度的含90Y樹脂微球的V瓶從轉移鉛罐拿出,置于注射防護盒內,連接輸液管、三通旋閥、無菌水或5%右旋糖苷以及造②裝配完成后,先手動壓注射防護盒外B口注射器注入造影劑復查導管位置;其次使用B③通過D口脈沖注入無菌水使V瓶的微球回旋形成懸浮液,通過V瓶C口將90Y樹脂微球經連④將微球分小劑量多次注入,過程大概持續20分鐘。最后,通過B口無菌水或5%右旋糖注射有關設備注射防護盒(6mm有機玻璃)/介入條件下注射/釔是一種化學元素,簡寫符號為Y,原子序數39。90Y為Y的一種放射性同位素,發射純根據《釔-90樹脂微球使用過程輻射安全風險研究報告》(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序號材料有效原子序數密度(g/cm3)射程(cm)1空氣7.361.293×10-38352普通玻璃2.4-2.60.423有機玻璃5.850.934鉛8211.340.0975水6.6616塑料/0.79根據《釔-90樹脂微球使用過程輻射安全風險研究報告》(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屏蔽材料(鉛)中被完全阻止時,轉移給軔致輻射的能量分數為3.33×10-4×82×2.284≈90Y樹脂微球治療是將放射性同位素Y-90結合在樹脂微球上,通過介入手術直抵腫瘤小液滯留于腫瘤末梢血管,持續照射以到達治療目的。少量90Y樹脂微球和游離的90Y樹脂微球通過血液參與人體代謝,最終通過尿液排出體外。游離的微量90Y樹脂微球以氯化釔(90YCl3)①釋放純度較高的β射線,射線能量高、半衰期核素99mTc為99Tc的同質異能素,IT%≈100%,半衰期為6.02小時,主要獲取方式:99Mo本項目不新增輻射工作人員,均從現有輻射工作人員中調配;擬從核醫學工作場所調配61.X射線和非放射性有害氣體。DSA和SPECT/CT屬于X射線裝置,開機曝光時產生X射線不用水進行清洗。因此,DSA手術間3無放射性廢水產生,核醫學0.9348MeV,在組織中最大穿透距離為11mm,平均2.5mm。根據上文分析,人體組織或1c4.放射性固體廢物。操作90Y過程中,抽取90Y過程產生的一次性手套、注射器、含剩余藥物的西林瓶等;注射90Y產生的一次性手套、輸液管、患者體內導管、V瓶、V瓶防護罐、工作臺面和地面鋪料(吸水紙和防水材料)等。如果發生90Y灑漏,還可能產生吸水紙、去污用紙、表7-3注入90Y樹脂微球后患者48小時內尿液中90Y核素術后時間段0-24h24-48h排尿量(ml)范圍:300-2600范圍:450-3500尿液中總活度(kBq)72.5范圍:13.2-311.022.1范圍:2.3-103.9每注入1GBq90Y樹脂微球的患者尿液中90Y核素的活度濃度(kBq·L-1/GBq)58.5范圍:3.5-590.9范圍:1.8-58.8尿液中90Y核素活度占注入總量的比重(%)0.0116范圍:0.0011-0.04500.0050范圍:0.0011-0.0174根據上表,本次保守按照尿液中總活度最大值考慮,則患者接受90Y治療后,2天內單例需進行再次評價。本次評價重點分析99mTc在核醫學工作場所、介入治療表8輻射安全與防護本項目相關場所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計算結果見表8-1。場所名核素作量(Bq)毒性組別修正因子操作方式修正因子大操作量場所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級核醫學工作場所99mTc4.44×1080.01(很簡單的操作液體)4.44×105可日等效最大操作量7.289最大操作量=8.193×108Bq乙級90Y9×1090.1(很簡單的操作懸浮液)9×107介入治療科DSA手術間3(含專用病房)99mTc4.44×1080.01(很簡單的操作液體)4.44×1059.044×107乙級90Y9×1090.1(很簡單的操作懸浮液)9×107注:1.核素毒性組別修正因子、操作方式與放射性狀態修正因子取自《核醫學輻射防護與安全要求》(HJ1188-2021)中附錄A;2.90Y操作包括抽取(分裝)、活度測定、注射等,與99mTc活動類似,也按照很簡單的操作考慮;3.乙級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工作場所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范圍為(2×107~4×109)Bq;4.因專用病房不涉及核素操作,未計算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作為手術間3的輔助用房統一管理。根據上表計算結果,本項目建成后核醫學工作場所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8.193×108Bq,仍負一層核醫學工作場所包括放射性核素制備區域(回旋加速器中心)和放射性核素使用區域(SPECT放射診斷區和PET放射診斷區)。其中放射性核素使用區域包括SPECT/CT機房1、項目所依托的放射性廢水衰變系統可滿足《核醫學輻射防護與安全要求》(HJ1188-2021)中機房2、機房3防護門外均設計有工作狀態指示燈;防護門設計有門-燈聯動裝DSA手術間3及輔助房間平面布置圖見附圖8。手術間3東側為設備間、手術間2、控制室、手術間1、護士站、大廳等,南側為綜合病房樓外空地,西側為本機房控制室、耗材間、預留手術間4,北側為走料,注射手術過程中,患者為麻醉狀態,不排泄,無需設置專用衛生間。綜上所述,手術DSA手術間3東西凈長7.6m,南北凈寬5.5m,高約3m。手術間3四周墻體均采用方管龍骨手術間3地面和墻面均平整光滑,室內地面與墻壁銜接處無接縫,易清洗、去污。滿足人員嚴禁入內,控制區邊界設置有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分區管理滿足GB18871-2002和放射性藥物90Y樹脂微球轉移過程中有V瓶防護罐和病房所在樓層排風系統將少量放射性廢氣排至人員和污物路徑見附圖6。每個病房內擬設置2個移動鉛屏風(2個5mmPb),擬為患者和陪護人員配備4件鉛衣序號防護用品和設備設施主要參數、數量備注1表面污染檢測儀依托現有2便攜式輻射環境檢測儀手術間3與專用病房共新配備1臺390Y鉛罐6.4mmPb隨廠家送藥鉛罐4核醫學工作場所手套箱依托現有5核醫學工作場所活度計依托現有6V瓶防護罐18mm有機玻璃、3個依托現有790Y注射器防護套15mm有機玻璃、3個依托現有890Y注射防護盒6mm有機玻璃、3個依托現有990Y轉運鉛罐30mmPb、1個依托現有99mTc注射器防護套5mmPb、若干依托現有99mTc轉運防護盒10mmPb、若干依托現有病房患者/陪護人員用鉛衣0.5mmPb、4件新增(專用病房)醫護人員鉛衣、鉛帽等0.5mmPb、5件依托現有核醫學工作場所放射性廢物衰變桶8個10L(10mmPb)4個99mTc放射性廢物衰變桶依托現有、4個90Y放射性廢物衰變桶新增(分別放置于分裝質控室、SPECT/CT機房1~3)放射性廢物衰變箱5個3個80L、10mmPb,2個40L、20mmPb,2個20L、20mmPb)1個90Y放射性廢物衰變箱新增,其余依托核醫學工作場所現有(均放置于放廢庫內)介入治療科衰變桶、衰變箱4個10L(5mmPb)衰變桶、2個40L(10mmPb)衰變箱新增(介入治療科)病房移動鉛屏風4個5mmPb新增(專用病房)病房患者尿液收集器具和暫存桶每間病房2個尿液收集器具、2個10L塑料桶新增(專用病房)介入治療科應急及去污用品主要包括一次性防水手套、防水工作服、去污劑或噴霧,小刷子、吸水紙、一次性鑷子等新增(介入治療科)介入治療科放射性污染防護服若干新增(介入治療科)介入治療科移動注射車1個,10mmPb新增(介入治療科)藥物轉移拉桿箱隨廠家送藥配備介入治療科移動鉛防護屏風2mmPb、1個依托現有99mTc或90Y在核醫學工作場所完成分裝后,由核醫學工作場所分裝質控室、患者通道、SPECT/CT患者出口,經電梯/樓梯(該過程進行臨時管控)達到地上一層,沿門診樓西側道路、1.本項目在核醫學工作場所產生的99mTc有關放射性固體廢物依托核醫學工作場所現有放射性廢物衰變桶進行收集,依托放廢庫衰變箱進行停留衰變,擬暫存30天,后經監測劑量率療廢物處置。此部分已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衰變箱內。單個衰變箱容積容積40L,滿足使用需求,擬暫存30天(大于半衰期的10倍),經監測劑量率滿足本底水平,且衰變桶、衰變箱按照《核醫學輻射防護與安全要求》(HJ1188-2021),張貼電離輻射警告也將納入統一管理,建立放射性固體廢物臺賬,放射性固2.90Y操作過程正常情況不產生放射性廢擦拭,不用水進行沖洗,不產生放射性廢水。患者注射90Y過程中不排泄,病房內產生的患者排泄物全部進行收集。暫存10個半衰期以上,滿足排放限值后倒入所在病房衛生間馬桶,按照GB18871-2002中8.6.2要求對于99mTc的輻射影響,本項目考慮分裝、取藥、藥物轉移ΓAxrHX射γ射線的十分之一值層為1mm,磚對核素99mTc發射γ射線的十分之一值99mTc分裝、取藥、注射及藥物轉運過程中周圍劑量率參考《濱州市人民醫院現有核醫學工(1)醫院直接購進已分裝為15mCi((3)本項目單人用量為4mCi,由此推算本項目進行注射時,工作人員手部劑量率為4×(4)藥物轉運時,藥物外有5mmPb注射器防護套和10mmPb轉運防護盒,一次最多轉運3支核素活度操作過程參考點12mCi取藥手部5mmPb注射器防護套4.12×10-4身體5mmPb注射器防護套+0.5mmPb鉛衣2.62×10-54mCi注射手部 13.72身體5mmPb注射器防護套+0.5mmPb鉛衣8.72×10-612mCi轉運時手部5mmPb注射器防護套+10mmPb轉運防護盒4.12×10-14身體5mmPb注射器防護套10mmPb轉運防護盒8.27×10-15參考《濟南市中心醫院核醫學工作場所(99mTc、131I、18F、89Sr、32P)應用項目、10MV醫用電根據式9-1,計算DSA手術間3和SPECT/CT機房房間核素活度參考點屏蔽厚度衰減系數參考點與放射源的最近距離r(m)劑量率手術148MBq射時)四周墻體外30cm方管龍骨+3mmPb鉛鋼復合板2.47.79×10-4室頂上方30cm120mm混凝土+3mmPb鉛鋼復合板2.55.82×10-5地板下方距地面170cm120mm混凝土+50mm鋇砂(相當于200.8mm混凝土)2.50.011觀察窗外30cm3.0mmPb3.04.98×10-4防護門外30cm3.0mmPb3.04.98×10-4SPECT/CT機房1148MBq描時)四周墻體外30cm370mm實心磚2.53.49×10-3室頂外30cm處600mm混凝土3.51.29×10-6地面下方距地下二層地面170cm處600mm混凝土3.51.29×10-6觀察窗外30cm3mmPb2.57.18×10-4防護門外30cm3mmPb2.57.18×10-4SPECT/CT機房2148MBq描時)四周墻體外30cm370mm實心磚2.53.49×10-3室頂外30cm處600mm混凝土3.51.29×10-6地面下方距地下二層地面170cm處600mm混凝土3.51.29×10-6觀察窗外30cm3mmPb2.57.18×10-4防護門外30cm3mmPb2.57.18×10-4SPECT/CT機房3148MBq描時)四周墻體外30cm370mm實心磚2.53.49×10-3室頂外30cm處600mm混凝土3.51.29×10-6地面下方距地下二層地面170cm處600mm混凝土3.51.29×10-6觀察窗外30cm3mmPb2.57.18×10-4防護門外30cm3mmPb2.57.18×10-4注:1、手術間3、SPECT/CT機房1~3內每次最多1名患者就診;2、以上數據未考慮核素衰變99mTc最大活度為5.55×108Bq(15mCi)暫存于手套箱內,距手套箱外0.5m處輻射劑量率為6.73×10-19μSv/h,對分裝質控室周圍輻射影響非常小可忽略不計,故不再計算分裝質控室周圍輻射劑量率,下文分裝質控室周圍公眾受照劑量也不再計算。SPECT/CT中的CT為Ⅲ類射線裝置,醫院擬使用的SPECT/CT最大管電壓為120kV,SPECT/CT房四周墻體相當于鉛的防護能力為251.9/223×3≈3.39mmPb,室頂相當于鉛的防護能力為護鉛當量不小于2.5mmPb的要求,機房最小單邊長度和最小有效使用面積滿足GBZ130-2020第6.1.5款要求,且本項目SPECT/CT工作條件低于診斷用CT機,因此在嚴格按照屏蔽設計方案進圍造成的劑量率可忽略不計,因此99mTc患者在掃描時機房周圍的劑量率可滿足限值要求,同理90Y患者在掃描時機房周圍的劑量率亦可滿足限值要求,注射前,99mTc暫存于轉運防護盒內置于手術間3,轉運防護盒對手術間3周圍劑量率貢獻手術間3外還應考慮X射線影響,X射線劑量率貢獻值取自手術間32024年年度檢測報告。參考點99mTc劑量率貢獻值(μSv/h)X射線劑量率貢獻值(μSv/h)四周墻體外30cm7.79×10-40.200.20室頂上方30cm5.82×10-50.200.20地板下方距地面170cm0.0110.200.21觀察窗外30cm4.98×10-40.200.20防護門外30cm4.98×10-40.210.21注:取相應位置檢測結果中最大值。1.1cm水、0.097cm鉛,以及11mm人體組織完全阻擋(人體組織厚度一般約2cm)。工作人員不會A核素活度,Bq;Ze有效原子序數,空氣為7.36,鉛為82,有機玻璃為5.85Eb軔致輻射平均能量,MeV,約為1/3Emax,本次保守按照0.9348MeV計算;en根據《輻射防護導論》附表1,平均能量Eb為0.9348MeV的軔致輻射光子相應的P空氣質量能量吸收系數為2.787×10-3m2/kg;r參考點與放射源的距離,m;活度0.05m0.3m0.5m2.5m備注3×109783.0321.757.830.870.490.310.22藥物盛放在有機玻璃容器中無其他防護時藥物周圍空氣吸收劑量率計算Ze取有機玻璃 5.85。3×109985.1427.379.852.460.620.390.27無容器時,藥物周圍空氣吸收劑量率計算Ze取空氣7.363×109891.3324.768.912.230.990.560.360.25人體組織視為水,人體周圍空氣吸收劑量率計算時Ze取水6.662021年8月23日),6.4mmPb廠家運輸防護罐內盛放3.19GBq90Y時,防護罐外5cm處劑量率為71.7關注點活度(Bq)H0屏蔽層HVL(mm)手套箱外30cm3×3×1093×7.8320mmPb8.44.51分裝質控室四周墻體外30cm3×3×1093×1.96手套箱20mmPb+370mm實心磚100、8.40.09分裝質控室防護門外30cm3×3×1093×0.87手套箱20mmPb+3mmPb8.40.39轉運鉛盒外0.05m3×109522.0240mmPb8.419.24轉運鉛盒外30cm3×10914.5040mmPb8.40.53轉運鉛盒外0.5m3×1095.2240mmPb8.40.19轉運鉛盒外1m3×10940mmPb8.40.05手術間3四周墻體外3×1090.36方管龍骨+3mm鉛鋼復合板100、8.40.28手術間3室頂上方30cm3×1090.36120mm混凝土(相當于176.2mm實心磚)+3mm鉛鋼復合板100、8.40.08手術間3地板下方距樓下地面170cm3×1090.36120mm混凝土+50mm鋇砂(相當于295mm實心磚)0.05手術間3觀察窗外30cm3×1090.253mmPb8.40.20手術間3防護門外30cm3×1090.253mmPb8.40.20SPECT/CT機房1四周墻體外30cm3×1090.36370mm實心磚0.03SPECT/CT機房1室頂上方30cm3×1090.25600mm混凝土(相當于881.2mm實心磚)5.56×10-4SPECT/CT機房1地板下方距樓下地面170cm3×1090.25600mm混凝土(相當于881.2mm實心磚)5.56×10-4SPECT/CT機房1觀察窗外30cm3×1090.363mmPb8.40.28SPECT/CT機房1防護門外30cm3×1090.363mmPb8.40.2810病房四周墻外30cm2×3×1092×0.56370mm實心磚0.0910病房室頂上方30cm2×3×1092×0.36120mm混凝土(相當于176.2mm實心磚)0.2110病房底板下方(樓下層高約3m,取樓下地面上方 1.7m參考點)2×3×1092×0.36120mm混凝土(相當于176.2mm實心磚)0.21病房門外30cm2×3×1092×0.565mm鉛屏風8.40.74注:由于SPECT/CT機房1、SPECT/CT機房2、SPECT/CT機房3防護能力相同,病人在3個機房內距四周墻體、室頂、地板、防護門、觀察窗的最近距離基本一致,故不再計算SPECT/CT機房2、3外劑量率水平。同理不再計算11病房外劑量率水平。器、射波刀、磁共振加速器、DSA裝置及ERCP裝置應用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10.3.2中計算結中計算結果:SPECT/CT機房周圍輻射劑量率最大值0.018μSv/h,則SPECT/CT機房外劑將表9-5中90Y對手術間3外劑量率貢獻值疊加X射線劑量率貢獻值,得出進行90Y注射時,手表9-6進行90Y注射時手術間3外劑量率參考點90Y劑量率貢獻值X射線劑量率貢獻值四周墻體外30cm0.280.200.48室頂上方30cm0.080.200.28底板下方距樓下地面0.050.200.25觀察窗外30cm0.200.200.40防護門外30cm0.200.210.41本項目患者最多注射3.0×109Bq的90Y,即3000MBq,90Y保持原型,排泄物中核素含量極少,其有效半衰期基本等于物理半衰期(64.2h),考慮到臨距離(m)3GBq(0h)2.32GBq1.79GBq1.38GBq0.49GBq(168h后,7天后)0.2528.722.1517.0913.194.680.510.808.346.432.2812.30.3720.60.460.360.280.1040.10.080.060.050.016根據醫院提供資料以及上述劑量率估算結果,患者住院期),場所居留因子(T)示例典型值范圍全居留11管理人員或職員辦公室、治療計劃區、治療控制室、護士站、移動式電子加速器的相鄰手術室與診室、咨詢臺、有人護理的候診室以及周邊建筑中的駐留區部分居留1/2-1/51/2:相鄰的治療室、與屏蔽室相鄰的病人檢查室1/5:走廊、雇員休息室、職員休息室偶然居留1/8-1/401/8:各治療室門1/20:公廁、自動售貨區、儲藏室、設有座椅的戶外區域、無人護理的候診室、病人滯留區域、屋頂、門崗室1/40:僅有行人車輛來往的戶外區域、無人看管的停車場、車輛自動卸貨區域、樓梯、無人看管的電梯分裝:將藥物進行分裝,年最大診療人數為300人次,一次操作2min,分裝時間最大為操作環節參考位置時間(h)計算結果(mSv)分裝(核醫學工作場所護士)手部51.450.515身體6.73×10-196.73×10-21取藥(核醫學工作場所護士)手部4.12×10-452.06×10-6身體2.62×10-51.31×10-7取藥(介入治療科護士)手部4.12×10-44.12×10-6身體2.62×10-52.62×10-7藥物轉運(核醫學工作場所護士)手部4.12×10-1416.676.87×10-16身體8.27×10-151.38×10-16注射(介入治療科醫師)手部13.720.343身體8.72×10-62.18×10-7注射(控制臺介入治療科技師)手部0.215.25×10-3身體0.215.25×10-3SPECT擺位(核醫學技師)手部0.018身體0.018掃描(控制臺核醫學技師)手部3.49×10-33.49×10-4身體3.49×10-33.49×10-4注射由介入治療科醫師完成,則99mTc對介入治療科醫師年有效劑量貢獻值為0.343mSv(手操作環節參考位置時間(h)計算結果(mSv)分裝(核醫學工作場所護士)手部783.03117.455身體4.510.677取藥(核醫學工作場所護士)手部783.0353.915身體7.830.039藥物轉運(核醫學工作場所護士)手部19.240.321身體0.530.009取藥(介入治療科護士)手部783.037.830身體7.830.078注射(介入治療科醫師)手部783.0378.303身體7.830.783注射(控制臺介入治療科技師)手部0.480.048身體0.480.048SPECT擺位(核醫學工作場所技師)手部2.30.035身體2.30.035掃描(控制臺核醫學工作場所技師)手部0.280.028身體0.280.028查房(介入治療科醫師)手部0.740.074身體0.740.074護理(介入治療科護士)手部0.740.074身體0.740.074住院期間介入治療科醫師、護士負責查房,則90Y對介入治療科醫師年有效劑量貢獻值為表9-11本項目X射線對職業人員劑量貢獻人員時間(h)年有效劑量/年當量劑量(mSv)眼晶體650.09061.503.998身體2.470.161護士眼晶體2.67650.1748.240.536身體4.550.296技師身體0.200.016核醫學工作場所和介入治療科職業人員同時從事本項目工作,醫院現有DSA工作或核醫學人員本項目現有項目貢獻值年有效劑量/年劑量管理約束值是否滿足標準要求99mTc貢獻值90Y貢獻值X射線貢獻核醫學工作場所護士手部0.515/3 40.74是身體1.31×10-7/30.725/3 0.280.5225是核醫學工作場所技師手部0.018/30.063/3 0.027是身體0.018/30.063/3較小0.340.3675是介入治療科護 士手部4.12×10-6/27.83/20.536/2 4.183是身體2.62×10-7/20.078/20.296/20.330.5175是介入治療科技 師手部5.25×10-3/20.048/20.016/2 0.035是身體5.25×10-3/20.048/20.016/20.250.2855是介入治療科醫師手部0.343/378.3/33.998/3 27.55是身體2.18×10-7/30.78/30.161/33.683.9945是眼晶體————0.090/3 0.030是病房巡查醫師手部——0.074—— 0.074是身體——0.074——3.683.7545是病房巡查護士手部——0.074—— 0.074是身體——0.074——0.330.4045是名稱公眾居留區域最大劑量率有效劑量公眾成員最大年有效劑量99mTc貢獻3.49×10-3μSv/h300×(20+3)/60=115h4.01×10-4mSv0.091mSv90Y貢獻(分裝)300×30/60=150h0.059mSv300×(20+3)/60=115h0.032mSv2.手術間3周圍公眾表9-14手術間3周圍公眾年有效劑量名稱公眾居留區域最大劑量率有效劑量公眾成員最大年有效劑量99mTc貢獻300×5/60=25h2.75×10-4mSv0.045mSv90Y貢獻300×20/60=100h0.028mSvX射線貢獻300×(6+10)/60=80h0.017mSv由上表可知,手術間3周圍公眾年有效劑量最大為0.04公眾居留區域居留因子時間(h)年有效劑量(mSv)10病房北側(走廊)0.740.07410病房東側(病房)0.0913840.03510病房上方(病房)0.2113840.08110病房下方(控制室)0.2114000.08411病房北側(走廊)0.740.07411病房南側(陽臺)0.0948000.02211病房上方(病房)0.2113840.08111病房下方(預留DSA手術間4)0.210.084根據表9-1,99mTc轉運時,藥物轉運防護盒周圍(工作人員身體部位)劑);時間可達到5個月,為便于管理,醫院按照停留衰變30天管理,滿足《核醫學輻射防護與安測,如檢測達標后(其中輻射劑量率需滿足所處環境本底水平,β表面污染小于0.8Bq/cm2)、醫院擬將手術間3和病房產生的放射性固體廢物暫存時間設定為30天,滿射防護與安全要求》(HJ1188-2021)第7.2.3.表面污染滿足上述要求后,對放射性廢物進行清潔解控,按本項目產生較少的99mTc放射性廢水,考慮清洗水以及未預見水量,保守按照20L/人次,廢水產生量約為用水量的80%,則放射性廢水產生量約4.8m3/a,平均每周放射性廢水產生量為的放射性廢水的放射性廢水衰變系統設置有3個衰變池,各衰變池有效容積均為57.75m3常情況下為并聯運行,放射性廢水停留衰變時間為16周,暫存衰變時間滿足HJ1188-2021第半衰期均小于24h,放射性廢水暫存時長大于30天,滿足《核醫學輻射防護與安全要求》放射性廢水經衰變池停留衰變滿足排放要求后進入醫院一批次最多住院3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