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高考七省01)(考試版A4)_第1頁
語文(新高考七省01)(考試版A4)_第2頁
語文(新高考七省01)(考試版A4)_第3頁
語文(新高考七省01)(考試版A4)_第4頁
語文(新高考七省01)(考試版A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01語文(新高考新七省)(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在“考場號”和“座位號”欄相應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場號和座位號。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法蘭克福的《論不平等》認為:經(jīng)濟平等并不具有道德性,經(jīng)濟上的不平等并不具有道德上的不正當性,刻意追求經(jīng)濟平等不但無益于事,甚至還會產(chǎn)生有害的社會后果。法蘭克福抽絲剝繭地梳理出平等主義的論辯漏洞或邏輯缺陷,展開經(jīng)濟學和道德哲學的精湛分析,并創(chuàng)造性地賦予某些概念和詞匯以學術和學科的規(guī)范意義,澄清了很多習以為常但其實是錯誤性的認知,使得其為不平等的辯護以及關于平等與尊嚴等相關問題的辨析,獲得了充分的證成。一是“充足主義”概念的提出。在傳統(tǒng)論述中,平等主義尤其是經(jīng)濟平等,具有強大的道德正當性,訴求經(jīng)濟平等是社會進步的基本標志,平等主義攜手大眾民主闊步前行,勢不可當。但法蘭克福認為,追求平等不等于消除貧困,甚至會產(chǎn)生貧困,而貧困情況下的平等同樣不具有正當性。因此,關鍵不是平等與否,而是經(jīng)濟上的“充足”,促使貧窮之人越來越少,富足之人越來越多,“充足主義”才是正道。這樣一來,平等的道德價值理念就失去了它的強大吸引力,不平等的污名論也會得到某種消解。某種意義上,不平等意味著差距,反而激發(fā)人們從事經(jīng)濟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提高社會財富的增加。在思想史上,關于經(jīng)濟平等主義的論戰(zhàn),隨著“充足主義”概念的介入,雞同鴨講的悖論可以得到克服,對立的兩派在“充足主義”方面能夠獲得長久共識,即社會公約數(shù)不是追求平等也不是追求不平等,而是促進社會的“充足主義”最大化提高,消除貧困問題導致的社會乃至個人的不幸與災難。二是邊際效益問題。關于平等主義的一種經(jīng)濟學支持理論,來自邊際效益原理。按照這派理論,由于富人在追求物質財富的邊際心理感受方面是遞減的,所以,在經(jīng)濟政策方面要求富人們拿出效益遞減的部分分配給弱勢群體,達致經(jīng)濟平等,顯然具有道德正當性。對此,法蘭克福認為,這種邊際效益遞減的福利經(jīng)濟學是有問題的,誤導了大眾的認知和政府的經(jīng)濟政策。作者指出,人獲得某種滿足感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也是一種難以評估的感受,不能從量上予以劃定。它們分為不同的多種類型,相互之間是千差萬別的,設立每個經(jīng)濟財富上的某個門檻,以為超出了這個門檻就會導致富足的感受遞減,是很不實際的。金錢固然是一個標準,但經(jīng)濟上的遞增可能導致的其他充足感的追求,很可能是無限的。所以,邊際效益遞減難以為平等的經(jīng)濟學提供理論依據(jù)。三是平等的外在價值。平等主義的道義論很少受到挑戰(zhàn),追求平等,尤其是經(jīng)濟平等,從來就是理直氣壯的,他們占據(jù)道德話語權。對此,法蘭克福予以強有力的辨析,他認為經(jīng)濟平等只是一種相對的比較價值,屬于外在價值,并不具有內(nèi)在的價值性。因為,所謂平等與不平等,只是人們之間相互比較而產(chǎn)生的一種訴求,作為獨立的自主的個體,是自由而完備的,并不需要通過與他人的比較,尤其是經(jīng)濟層面的比較,而獲得自己的證成。平等并不具有價值的優(yōu)先性,不平等也不具有價值的低劣性,它們本身與價值無關。所以,根據(jù)相對的非根本性的價值來制定的社會經(jīng)濟和福利政策,都是外在價值,只有基于人的獨立本性而成就的價值才具有價值優(yōu)先性。那么,平等的追求是否就完全不具有道德性呢?對此,作者另辟通道,形成某種轉換,即若把平等轉化為尊重,問題就獲得了一定的解決。尊重問題成為道德價值論的焦點,在平等與尊重的問題上,尊重比平等更為根本。如果平等不是糾結于財富或經(jīng)濟上的平等與否,而是轉化為對于個體的權利尊重,那么,它就具有了道德的優(yōu)先性,超越了平等與不平等的話題。尊重之所以高于平等,在于尊重基于每個人的獨立自主性,具有內(nèi)在的價值屬性。一個現(xiàn)代社會的公民權利資格的尊重問題,遠比經(jīng)濟平等與否更為重要和根本,因此也就具有更高的正當性。在法蘭克福看來,平等與尊重并非截然對立,而是相互關聯(lián)的,他試圖打開兩者的聯(lián)系渠道,從平等開出尊重的路徑,把追求平等引向相互尊重的道路上,這是《論不平等》的又一理論貢獻。過往的論述大多是通過論證平等的道德正當性,從而導向社會變革,不是制度上的重大革命,至少也是福利政府的理性構建。作者的論證路徑則相反,它通過揭示平等的外在價值性,一方面提出了充足主義的社會發(fā)展目標,正視不平等的并非不道德屬性;另一方面,則提出一個價值的轉化路徑,把平等的外在價值轉變?yōu)樽鹬氐膬?nèi)在價值,引導人們從反對不平等,追求平等,過渡到正視不平等,超越平等與否,從而進入多元社會甚至經(jīng)濟不平等社會的彼此尊重,通過尊重,樹立每個人的價值自主性。最深刻的價值是道德上的自我完備,是權利保障,也是維系自己的自由權利。誠如作者所指出:把經(jīng)濟平等視為一種重要的道德價值和目標,實際上往往是有害的,但經(jīng)濟平等也并非毫無意義,它通過某種方式也是可以重新獲得道德性的,那就是把平等與尊重聯(lián)系起來,通過追求平等實現(xiàn)人的相互尊重的權利自主性。(摘編自高全喜《超越平等主義》)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法蘭克福在《論不平等》中認為經(jīng)濟平等不具有道德性,如果刻意追求經(jīng)濟平等,反而會產(chǎn)生有害的社會后果。B.法蘭克福認為,不平等從某種意義上能夠激發(fā)人們從事經(jīng)濟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增加社會財富,它比平等作用更重要。C.人獲得某種滿足感的事情非常復雜,不能從量上予以劃定;因此,邊際效益遞減難以為平等的經(jīng)濟學提供理論依據(jù)。D.法蘭克福認為,經(jīng)濟平等只是一種相對的比較價值,并不具有內(nèi)在的價值性,這一觀點是對平等主義道義論的挑戰(zhàn)。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平等主義具有強大的道德正當性,訴求經(jīng)濟平等是社會進步的基本標志,這一觀點與大眾民主思想具有一致性。B.思想史上關于經(jīng)濟平等主義的論戰(zhàn)雙方一向各說各話,但雙方在“充足主義”概念所主張的觀點上獲得了共識。C.法蘭克福反對根據(jù)平等主義這種非根本性價值來制定社會經(jīng)濟和福利政策,是因為他不認同平等的道德正當性。D.如果把平等與尊重聯(lián)系起來,通過追求平等實現(xiàn)人的相互尊重的權利自主性,經(jīng)濟平等就有可能重獲道德性。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支撐第三段主要觀點的一項是(3分)A.貝勃定律:當人經(jīng)歷強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B.霍曼斯成功命題:某人的特定行動越是常受到獎勵,則該人越可能采取該行動。C.帕累托改進:在不減少一方的福利時,通過改變現(xiàn)有的資源配置提高另一方的福利。D.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某一層次需求相對滿足,會向高一層次發(fā)展,形成行為動力。4.第五段圍繞“平等”與“尊重”展開論述,請簡要概括論述的要點。(4分)5.“不患寡而患不均”出自《論語》,大意是不必擔心財富不多,要擔心的是財富不均:這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的平等觀。請結合文本中“充足主義”的觀點,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星期三的紫羅蘭(法)安德烈·莫洛亞“謝妮,再待一會兒吧!”“不能再耽擱了,已經(jīng)快到四點了,今天是星期三……你知道,雷翁,我得給我的情人送紫羅蘭去了。”謝妮與雷翁·羅朗的客人們一一擁抱吻別,然后離去。雷翁的客人克蕾爾·梅內(nèi)特里耶問道:“給情人送紫羅蘭,是怎么回事?”雷翁說道:“那我就給你們講講星期三紫羅蘭的由來吧。以現(xiàn)今的趣味而論,這故事恐怕感傷了點兒……”1895年,謝妮剛得了音樂戲劇學院的頭獎,馬上就接到法蘭西喜劇院的聘書。她在劇院里,很快爭得頭牌演員的地位。一天晚上,謝妮博得滿堂彩之后,回到后臺。這時進來一個茶房,遞上一束紫羅蘭,茶房說:“這是科技大學一個穿制服的學生放在那里的。”又過了一個星期,星期三沒有她的演出,但是星期四來演出時,她看到化妝室里有一束紫羅蘭,花已經(jīng)有點兒蔫了。“請問,貝爾納,我的紫羅蘭,還是那個小伙子送的嗎?”“是的,小姐。他人非常和氣,身材瘦削,臉頰凹陷,眼神中透露出疲憊。他留一撮棕色小胡子,戴單片眼鏡,加上佩劍,模樣有點兒怪。憑良心講,他倒是一往情深的樣子。那小伙子把紫羅蘭遞給我,說了聲‘請送給謝妮·索比艾小姐’,臉一下漲紅了。"“為什么他總是星期三來?”“難道你不知道?星期三,科大的學生才能出校。”“要是我心軟一點兒,就叫你讓他到后臺來,把紫羅蘭親手交給我。”“小姐,那些戲迷,你只要表示出一點兒關切,他們就會纏住你不放!”“你說得對,咱們來個不理不睬、無情無義。”“小姐,這才入情入理呢!”又過了幾個星期,謝妮每星期三依然會收到一束廉價的紫羅蘭。有位女伴對她說:“我見到了,你那位科大的學生。那天碰巧我在門房,看見他捧著花,靦腆地說‘請送給謝妮·索比艾小姐’。那孩子一臉聰明相,生怕此舉落個笑柄。要知道,他一無所求,也沒提出要見你,我要是你……”“就見他?”“是的。暑假就在眼前,你也要去巡演了,即使他纏人,也沒多大風險。”那天晚上,謝妮離開的時候吩咐茶房:“貝爾納,下星期三,那位科大學生再送紫羅蘭來,你就讓他親自送給我。”又是一個星期三,謝妮坐在休息室里等,但是沒有穿制服的學生出現(xiàn),她等得焦躁不安。她在心里笑自己:6個月來,對這種含蓄的表示,她理都不理,而這份一向受冷落的禮品一旦中斷,她竟會那么惆悵。散場之后,她跑到茶房那里問:“貝爾納,我那多情種子呢?你沒打發(fā)他上來?”“他今天沒來。你這是第一次同意見他,而6個月來,他這是第一次在星期三缺席。”到了下周的星期三,仍然是既沒有科大學生的蹤影,也沒有紫羅蘭的影子。第二天,她就離開巴黎去巡演了。等她再回來,那個羅曼蒂克的科大學生已被她置之腦后了。一年之后,她接到杰奈弗里埃上校的一封信,上校請求與他會面。謝妮請上校于星期六下午到她的住處來。他來的那天,穿著黑色便服。“我之所以冒昧懇求與你會面,是出于做父親的身份。你看我穿著黑衣服,是因為我兒子——安特烈·杰奈弗里埃中尉,兩個月前死在馬達加斯加了。我兒子,小姐,你并不認識,但是他認識你,欽佩你。這一切都是他去看《愛情與巧合的趣劇》這出戲開始的。回來后,他興奮地直談論你,贊不絕口。”“啊,天哪!就是他了?”謝妮喊出聲來。“半年里,每星期三給你送紫羅蘭的科大學生,就是我的兒子安特烈。學校里的同學,也拿他的癡情打哈哈:‘你給她寫封信吧!’”“他為什么不寫信來呢?”寫是寫了,我都給你帶來了。只是從沒寄出,我們也是在他死后才找到的。這些信,你留著吧,它們是屬于你的。我是出于對兒子的思念才這樣做的。他對你的感情,沒有任何失敬或輕佻的成分。我可以說,安特烈是無愧于他偉大的愛的。”“但是,為什么他不提出見見我呢?我又為什么不設法去會會他呢?我真后悔,恨自己……”“你也不要懊惱,小姐,當初誰也想不到。安特烈出了學校,自己提出要到馬達加斯加去,也是因為你。他說過,他走遠了,或許能逃避這種無望的癡戀。”“這種忠誠,這種深情,這種隱衷,”謝妮說,“難道不是了不起的事嗎?”臨了,上校起身告辭,謝妮握著他的雙手說:“我想,我并沒有什么做得不對的地方,然而,我覺得,對這位在感情上從未得到滿足的逝者,我也有應盡的一份義務。上校,請告訴我,你兒子葬在什么地方。我向你發(fā)誓,在我有生之年,每個星期三一定到他墳前放上一束紫羅蘭。”“這就是為什么在她一生中,”雷翁歸結道,“這位被人們認為懷疑人生、看破紅塵,甚至可以說是玩世不恭的謝妮,會在每個星期三,丟下朋友、工作,獨自跑到蒙巴那斯公墓,去祭奠一個連面都沒見過的中尉。”聽罷,大家半晌無語,末了,貝特朗·斯密特說:“對于高尚的人,世界上永遠會有風流而格調高雅的事。”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中的女主人公謝妮善良、執(zhí)著、活潑,但她巡演回來后將安特烈置之腦后,這也可看出她有冷漠無情的一面。B.安特烈的死與他對謝妮的愛戀有關,但其父親并沒有因此遷怒謝妮,他要見謝妮,主要是為了了卻兒子生前的心愿。C.小說中的紫羅蘭價格低廉,但體現(xiàn)了一種用金錢所不能兌換的價值,代表了安特烈對謝妮謙恭、忠誠、持久的愛慕。D.作為閱歷豐富的茶房,貝爾納勸說謝妮不要與安特烈見面,這既體現(xiàn)了他的市儈庸俗,也透露出他對謝妮的關懷。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先由作者講述了一個聚會的故事,再由聚會的主人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這樣的構思增強了小說形式的意味。B.安特烈是小說刻畫的主要人物,其形象躍然紙上,這得益于作者對其外貌、語言、神情等進行的生動而傳神的正面描寫。C.安特烈的父親與謝妮見面時態(tài)度平靜,實際上其內(nèi)心蘊含著喪子之痛,但作者并沒有大肆渲染,而是用筆克制,點到為止。D.小說結尾以貝特朗·斯密特的一句評論作結,卒章顯志,既表達了對謝妮和安特烈的贊美,又能引發(fā)讀者思考,耐人尋味。8.謝妮會在每個星期三去祭奠一個連面都沒見過的中尉,她是出于什么心理?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9.小說情節(jié)充滿戲劇性,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材料一:其年(建興十二年)八月,(諸葛)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景耀六年春,詔為亮立廟于沔陽①。秋,魏鎮(zhèn)西將軍鐘會征蜀,至漢川,祭亮之廟,令軍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芻牧樵采。(節(jié)選自陳壽撰《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材料二:《襄陽記》②曰: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jié)私祭之于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于成都者,后主不從。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向充等共上表曰:“臣聞周人懷召伯之德,甘棠③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鑄金以存其像。自漢興以來,小善小德而圖形立廟者多矣。況亮德范遐邇,勛蓋季世,王室之不壞,實斯人是賴,而蒸嘗止于私門廟像闕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盡順民心,則瀆而無典,建之京師,又逼宗廟,此圣懷所以惟疑也。臣愚以為宜因近其墓,立之于沔陽,使所親屬以時賜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祀,以崇正禮。”于是始從之。《袁子》④曰:或問:“諸葛亮何如人也?”袁子曰:“張飛、關羽與劉備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晚得諸葛亮,因以為佐相,而群臣悅服,劉備足信、亮足重故也。及其受六尺之孤,攝一國之政,事凡庸之君,專權而不失禮,行君事而國人不疑,如此即以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shù)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節(jié)選自《三國志》裴松之注)【注】①沔陽:今陜西省漢中市勉縣。②《襄陽記》:又稱《襄陽耆舊記》,東晉史學家習鑿齒編寫的地方人物志。③甘棠:《史記·燕召公世家》中記載:“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xiāng)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④《袁子》:魏晉之際學者袁準的著作《袁子正書》。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而蒸嘗止A于B私門C廟像D闕E而莫立F使百姓G巷祭H戎夷I野祀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聽,指準許、應許,與李密《陳情表》中“聽臣微志”的“聽”詞義和用法相同。B.實斯人是賴,與成語“唯利是圖”“唯命是從”“惟德是依”是同一種特殊句式。C.爪牙,指幫手,有貶義,與荀子《勸學》中“蚓無爪牙之利”的“爪牙”詞義相同。D.南面,指君王見臣子或卿大夫見僚屬時坐北朝南的尊位,借指居君王、卿大夫之位。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諸葛亮生前曾上表后主,自言淡泊清廉的人生追求;去世時留有遺囑,死后葬在定軍山,力求薄葬,生前身后淡泊如一。B.習隆和向充等人以周人不伐召伯理政處的甘棠、越王為范蠡鑄金像等故事為論據(jù),陳說應當為諸葛亮立廟奉祀的觀點。C.習隆等人指出應盡力順應民心為諸葛亮建立祠廟,但在成都為其立廟有不妥之處,應當在其墓附近立廟,規(guī)范祭祀事宜。D.諸葛亮生前深受百姓愛戴,他承劉備托孤之重,代行君主之權而國人沒有疑慮;出兵時天下廣泛關注但并不為此憂慮。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4分)(2)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4分)14.諸葛亮除生前深受百姓愛戴外,死后更是廣受追念,請結合兩則材料的內(nèi)容概述其體現(xiàn)。(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小題。送李明府之任海南(唐)皮日休五羊城在蜃樓邊,墨綬垂腰正少年。山靜不應聞屈鳥,草深從使翳貪泉。蟹奴晴上臨潮檻,燕婢秋隨過海船。一事與君消遠宦,乳蕉①花發(fā)訟庭前。【注】①乳蕉,指香蕉。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這首詩是贈別之作,“蜃樓”化用“海市蜃樓”,暗示李明府將赴任之地十分偏遠。B.首聯(lián)寫李明府身披黑色綬帶、佩著腰帶前往五羊城,年輕有為,定能有所成就。C.頷聯(lián)中“屈鳥”“貪泉”,運用典故,移情于物,使詩人情感表達更加豐富和含蓄。D.頸聯(lián)中“螃蟹臨潮”“燕子過海”寫南方特有的自然景觀,增添了詩作的生活氣息。16.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豐富的情感,請結合詩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吊古傷今,古今常情,《赤壁賦》中,蘇子與客遙想曹操當年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灑脫,不禁發(fā)出“,”的人生無常的慨嘆。(2)在《離騷》中,屈原面對昏聵的國君,十分失望,慶幸自己迷途未遠,從而表達了不愿與昏君奸佞同道共游的決心的句子是“,”。(3)“酒”作為意象在古詩中有多重意義,成為人們可歌可樂、可悲可嘆的寄托。李白在《行路難(其一)》中,面對“”,竟然停杯不飲;而劉禹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與之相反,“”一句,表現(xiàn)出自己逆境中的坦然。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ChatGPT大熱,對于算力的討論也隨之①。因為不管人工智能走向何方,其背后都需要龐大算力的支撐。“東數(shù)西算”工程已滿一周年,“東數(shù)”想要真正實現(xiàn)“西算”仍需邁過幾道坎。我國實施“東數(shù)西算”工程,旨在實現(xiàn)東西算力的均衡布局,優(yōu)化算力成本,數(shù)據(jù)中心綠色低碳發(fā)展為目的。“東數(shù)西算”是把東部的數(shù)據(jù)傳輸?shù)轿鞑窟M行計算和處理,原因在于,我國東部資源和空間有限、耗電指標緊張、計算成本更高,算力供不應求;而與之②,西部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土地資源等③,計算成本更低,優(yōu)越的氣候條件還能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但算力需求不足。業(yè)界把“東數(shù)西算”比作“南水北調”“西電東送”,正是因為其本質都是要發(fā)揮我國體制機制優(yōu)勢,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下好全國“一盤棋”。聽起來很美好,但實踐起來卻④。比如數(shù)據(jù)網(wǎng)絡傳輸?shù)乃俣取踩⑽鞑康貐^(q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亟待解決。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4分)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