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模擬試卷:詩歌鑒賞能力提升試題考試時間:______分鐘總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現代詩歌鑒賞要求:閱讀下面現代詩歌,回答問題。1.下列關于《再別康橋》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離別之情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的眷戀。B.詩歌通過描繪康橋的自然景色,展現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C.詩歌中的“悄悄是別離的笙簫”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D.詩歌最后一句“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2.下列關于《雨巷》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雨巷為背景,描繪了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B.詩歌中的“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主人公在雨巷中的孤獨與寂寞,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D.詩歌最后一句“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無奈。3.下列關于《春江花月夜》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描繪了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B.詩歌中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春江花月夜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D.詩歌最后一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4.下列關于《登鸛雀樓》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登鸛雀樓為背景,描繪了鸛雀樓的高大與壯麗。B.詩歌中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鸛雀樓上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壯麗山河的贊美。D.詩歌最后一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達了詩人對遠大理想的追求。5.下列關于《靜夜思》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夜晚為背景,描繪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情感。B.詩歌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夜晚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D.詩歌最后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眷戀。6.下列關于《夜泊牛渚懷古》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牛渚為背景,描繪了牛渚的美麗景色。B.詩歌中的“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牛渚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懷念。D.詩歌最后一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7.下列關于《望岳》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望岳為主題,描繪了泰山的雄偉景象。B.詩歌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泰山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壯麗山河的贊美。D.詩歌最后一句“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表達了詩人對遠大理想的追求。8.下列關于《登高》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登高為主題,描繪了登高時的景色。B.詩歌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登高時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慨。D.詩歌最后一句“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無奈。9.下列關于《江雪》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江雪為主題,描繪了江雪的美麗景色。B.詩歌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江雪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D.詩歌最后一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10.下列關于《望廬山瀑布》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望廬山瀑布為主題,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B.詩歌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廬山瀑布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D.詩歌最后一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二、古詩詞鑒賞要求:閱讀下面古詩詞,回答問題。1.下列關于《登鸛雀樓》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登鸛雀樓為背景,描繪了鸛雀樓的高大與壯麗。B.詩歌中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鸛雀樓上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壯麗山河的贊美。D.詩歌最后一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達了詩人對遠大理想的追求。2.下列關于《靜夜思》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夜晚為背景,描繪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情感。B.詩歌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夜晚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D.詩歌最后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眷戀。3.下列關于《望岳》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望岳為主題,描繪了泰山的雄偉景象。B.詩歌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泰山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壯麗山河的贊美。D.詩歌最后一句“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表達了詩人對遠大理想的追求。4.下列關于《登高》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登高為主題,描繪了登高時的景色。B.詩歌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登高時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慨。D.詩歌最后一句“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無奈。5.下列關于《江雪》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江雪為主題,描繪了江雪的美麗景色。B.詩歌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江雪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D.詩歌最后一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6.下列關于《望廬山瀑布》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望廬山瀑布為主題,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B.詩歌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廬山瀑布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D.詩歌最后一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7.下列關于《登岳陽樓》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登岳陽樓為背景,描繪了岳陽樓的雄偉景象。B.詩歌中的“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岳陽樓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壯麗山河的贊美。D.詩歌最后一句“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表達了詩人對遠大理想的追求。8.下列關于《登金陵鳳凰臺》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登金陵鳳凰臺為背景,描繪了金陵鳳凰臺的美麗景色。B.詩歌中的“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金陵鳳凰臺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懷念。D.詩歌最后一句“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9.下列關于《登高壯觀歌》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登高壯觀為主題,描繪了登高時的景色。B.詩歌中的“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登高時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慨。D.詩歌最后一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表達了詩人對遠大理想的追求。10.下列關于《登幽州臺歌》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以登幽州臺為主題,描繪了幽州臺的雄偉景象。B.詩歌中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C.詩歌通過描寫幽州臺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壯麗山河的贊美。D.詩歌最后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四、文言文閱讀要求: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蘇武,字子卿,杜陵人也。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且侯子相坐謀反,族滅,武以奉兄為典屬國,使匈奴。匈奴留武十九歲,予妻生子。后漢使復至匈奴,?;菡埰涫毓?,陰與張勝謀,詐降匈奴,陰使使者謂單于,言武能網羅匈奴降者,單于乃以武為典屬國。武既至匈奴,單于益欲親信武,漢使復至,常惠請其守節,陰與張勝謀,詐降匈奴,陰使使者謂單于,言武能網羅匈奴降者,單于乃以武為典屬國。五、文言文翻譯要求:將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蘇武,字子卿,杜陵人也。2.天漢元年,且侯子相坐謀反,族滅。3.漢使復至匈奴,?;菡埰涫毓潯?.陰與張勝謀,詐降匈奴。5.陰使使者謂單于,言武能網羅匈奴降者。六、文言文理解要求: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蘇武,字子卿,杜陵人也。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且侯子相坐謀反,族滅,武以奉兄為典屬國,使匈奴。匈奴留武十九歲,予妻生子。后漢使復至匈奴,?;菡埰涫毓?,陰與張勝謀,詐降匈奴,陰使使者謂單于,言武能網羅匈奴降者,單于乃以武為典屬國。1.解釋下列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1)且侯子相坐謀反,族滅。(2)匈奴留武十九歲。(3)陰與張勝謀,詐降匈奴。2.下列句子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陰與張勝謀/詐降匈奴/陰使使者謂單于B.陰與張勝謀/詐降匈奴/陰使使者謂單于C.陰與張勝謀/詐降匈奴/陰使使者謂單于D.陰與張勝謀/詐降匈奴/陰使使者謂單于3.下列關于《蘇武傳》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蘇武在匈奴被留十九年,期間經歷了種種磨難。B.蘇武在匈奴期間,始終堅守節操,不忘漢室。C.蘇武在匈奴期間,與匈奴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D.蘇武在匈奴期間,曾多次向單于表明自己忠于漢朝。本次試卷答案如下:一、現代詩歌鑒賞1.D解析:詩歌最后一句“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表達了詩人對別離的沉默和不舍,而非內心的矛盾。2.B解析:詩歌中的“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油紙傘和雨巷擬人化,而非通感。3.A解析:詩歌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并非描繪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4.B解析:詩歌中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而非比喻。5.B解析:詩歌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月光擬人化,而非通感。6.D解析:詩歌最后一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而非對隱逸生活的向往。7.D解析:詩歌最后一句“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表達了詩人對遠大理想的追求,而非對壯麗山河的贊美。8.D解析:詩歌最后一句“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無奈,而非對遠大理想的追求。9.D解析:詩歌最后一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而非對大自然的贊美。10.D解析:詩歌最后一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非對壯麗山河的贊美。二、古詩詞鑒賞1.B解析:詩歌中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而非比喻。2.B解析:詩歌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月光擬人化,而非通感。3.B解析:詩歌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而非比喻。4.D解析:詩歌最后一句“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無奈,而非對遠大理想的追求。5.D解析:詩歌最后一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而非對大自然的贊美。6.D解析:詩歌最后一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非對壯麗山河的贊美。7.B解析:詩歌中的“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洞庭水擬人化,而非通感。8.D解析:詩歌最后一句“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而非對歷史的懷念。9.D解析:詩歌最后一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表達了詩人對遠大理想的追求,而非對人生的感慨。10.B解析:詩歌中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古人、來者擬人化,而非對友人的思念。四、文言文閱讀1.蘇武,字子卿,是杜陵人。2.天漢元年,因侯子相謀反,被滅族。3.漢朝使者再次來到匈奴,常惠請求他堅守節操。4.私下與張勝商議,假裝投降匈奴。5.私下派使者對單于說,蘇武能網羅匈奴投降的人。五、文言文翻譯1.蘇武,字子卿,杜陵人也。解析:這句話的翻譯需要注意人名、字、地名等專有名詞的準確性。翻譯為“蘇武,字子卿,是杜陵人。”2.天漢元年,且侯子相坐謀反,族滅。解析:這句話的翻譯需要理解“且侯子相”是謀反者的身份,“坐”表示被定罪,“族滅”表示家族被滅。翻譯為“天漢元年,因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總經理聘書合同協議
- 商場裝修管理協議書范本
- 商場接手轉讓店鋪合同協議
- 2025簽訂合同注意事項范文
- 歌曲合同協議
- 快遞進村合同協議書范本
- 正規視頻制作合同協議
- 2025煤炭合作開發合同范本
- 商場商鋪出售合同協議
- 商業介紹費合同協議
- 港口智能運維系統-全面剖析
- 康復治療士測試題及答案
- 漢語言文學自考命題形式試題及答案
- VDA6.3-2023版培訓教材課件
- 皮瓣移植護理與病例介紹課件
- 中國創新藥械多元支付白皮書2025
- 河北新化股份有限公司鍋爐技改項目(噪聲、固體廢物)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報告
- 2016賦安消防JB-QBH-FS5101W 火災報警控制器
- 金蝶云星空操作手冊V3
- 2025年江蘇南京地鐵運營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年中國泵閥產業運行狀況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