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25課活版》同步測試卷及答案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作者簡介沈括(1031一1095),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博學多聞,在天文、地理、典制、律歷、音樂、醫藥等方面都有研究。晚年撰寫《夢溪筆談》。《夢溪筆談》一書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內容豐富,涉及天文、地理、數學、物理、文藝、歷史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的科技成就,被英國學者李約瑟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寫作背景本文選自《夢溪筆談》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沈括在王安石變法失敗以后,受到排斥、打擊,宋軍與西夏作戰失敗后又受牽連,遭貶。晚年居住在潤州(今屬江蘇),集畢生見聞,撰寫了《夢溪筆談》一書。本文所記,是有關活字印刷術最早、最詳盡的珍貴史料。知識鏈接《夢溪筆談》是一部筆記作品,其中記載了豐富的科技知識,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的科技成就。這部作品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共收錄記述609條(其中自然科學類189條,人文科學類420條),內容涉及天文、歷法、氣象、地理、化學、物理、水利、建筑、醫藥、文學、藝術、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本文就選自《夢溪筆談》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和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飯,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gēng)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tiè)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fán)土,用訖(qì)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為余群從(cóng)所得,至今寶藏(cáng)。活板①板印②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③始印五經,已④后典籍皆為板本⑤。注釋:選自《夢溪筆談》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沈括(1031-1095),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活板,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板,同“版”。〔板印〕指雕版印刷。〔馮瀛王〕即馮道(882-954),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滄縣西)人,歷仕后唐至后周,死后被追封為瀛王,我國古代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首倡者。④〔已〕同“以”。⑤〔板本〕版印書籍,相對于抄本而言。2.慶歷①中,有布衣②畢昇③,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④,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⑤紙灰之類冒⑥之。注釋:〔慶歷〕宋仁宗趙禎年號(1041-1048)。〔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錦繡,故稱“布衣”。〔畢昇(?-約1051)〕蘄州蘄水直河鄉(今屬湖北英山)人,北宋工匠、發明家。首創活字印刷術。〔錢唇〕銅錢的邊緣。〔和(huò)〕混合。〔冒〕覆蓋。3.欲印,則以一鐵范①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②;藥③稍镕④,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⑤。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注釋:〔范〕模子。〔持就火煬(yáng)之〕拿它靠近火烘烤。就,靠近。煬,烘烤。〔藥〕指上文說的松脂、蠟等的混合物。〔镕〕同“熔”,用高溫使固態物質轉變為液態。〔字平如砥(dǐ)](所有排在鐵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4.常作二鐵飯,一板印刷,一板已自①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②,更(gēng)互③用之,瞬息可就④。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tiè)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⑤。注釋:〔自〕另自,另外。〔具〕準備(好了)。〔更(gēng)互〕交替,輪流。〔就〕完成。〔以紙帖(tiè)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意思是,用紙來標記活字,每個韻部做一個標簽,用木格(分別)貯存這些活字。帖,標簽,前一個用作動詞。韻,指韻部,韻書中把同韻的字歸在一起成為一部。5.有奇字①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②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fán)③土,用訖(qì)④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⑤不沾污。〔奇字〕生僻字。〔木理〕木頭的紋理。〔燔(fán)〕燒。〔訖(qì)〕完畢。〔殊〕根本。6.昇死,其印為余群從(cóng)①所得,至今寶藏(cáng)②。〔群從(cóng)〕指堂兄弟及諸子侄。〔寶藏(cáng)〕珍藏。二、課文理解(用原文回答問題)1.活字印刷是如何操作的?2.為什么用膠泥作字印?不繼續用木頭刻字?3.活字印刷有何好處?4.現代漢語中常用漢字有3500個,那時,常用字也不會少,排版時這么多的字怎樣才能迅捷方便地找到呢?5.遇到沒有的字怎么辦?三、深入探究“活板”的“活”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文章主旨】表達了什么主題?本文詳細介紹了畢昇發明的活字版印刷的基本情況和優越性,贊頌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創造精神。【特色總結】緊扣特點,說明順序有條不紊。本文介紹活字版印刷術,緊扣“活”這一特征,按照活字版印刷的工序進行說明,介紹清晰,有條不紊。如寫制版時,按制字、設版、排字、煬版、平字的順序進行說明,清晰地將制版的過程展現在讀者面前。寫印刷時,介紹了兩版交互印刷的特點,突出其效率之高。寫拆版時,雖是附帶說明,但“膠泥刻字”的優越性充分顯現了出來。課堂練習(一)文言文閱讀。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12.解釋句中加點的詞。(1)和紙灰之類冒之___________(2)有奇字素無備者___________________(3)持就火煬之___________________(4)以紙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另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用文中的詞句回答。用膠泥刻的字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燒后的字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字印刷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版的主要特征和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這段文字中哪些短語突出了“活版”的“活”字,請摘寫出來,再說說它們各說明了“活版”的什么特征。(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活板沈括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木,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有布衣畢昇
布衣:古代老百姓穿麻布衣服,這里比喻平民。B.慶歷中
慶歷:宋仁宗的廟號(1041—1048)。C.自馮瀛王始印五經
五經:儒學經典,指《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D.其印為余群從所得
群從:一群人跟從,指跟從我的一群人。2.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奏。(只畫一處)更互用之瞬息可就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4.下面哪一句不能體現活字印刷術的“神速”(
)A.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B.若止印三二木,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C.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D.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活板》)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1)火燒令堅()
(2)蠟和紙灰之類冒之()(3)則字平如砥()
(4)則第二板已具()6.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又為活板
愿為市鞍馬B.則以紙帖之
有龍則靈C.以手拂之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D.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公亦以此自矜7.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2)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8.使用“燔土”做字印的優點有哪些?請用自己的語言簡單總結。(四)閱讀《活板》,完成下面小題。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9.解釋加點詞語。(1)和:(2)煬:10.翻譯句子。(1)更互用之,瞬息可就。(2)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11.用自己的話概括“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的原因。(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選自沈括《活板》)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1)持就火煬之()
(2)則第二板已具()(3)更互用之()
(4)至今寶藏()18.下列各項中加點的“為”,和“每韻為一帖”中的“為”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A.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B.愿為市鞍馬C.不以木為之者 D.其印為余群從所得19.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2)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20.請結合文章,說說活版印刷為什么用膠泥做字印。課后作業(一)活板沈括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白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12.下面是“畢昇科學精神”探究單,請你根據要求補充完整。“畢昇科學精神”探究單(1)畢昇制字可能經歷的實驗過程刷字嘗試制作木活字,發現木活字的缺陷是:①(摘錄原文)嘗試制作泥活字,對比發現泥活字的優勢是:②(摘錄原文)(2)畢昇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問題:遇到生僻字,沒有現成的字模,該怎么辦?解決辦法:③(根據原文回答)(3)畢昇的實驗發現原文語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用現代漢語翻譯:④(4)探究小結畢昇就地取材,不斷嘗試,對比實驗,這種科學探索精神值得我們學習。13.本文有些語句用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活字印刷的特點,請找出一處,仿照示例加以說明。【示例】“薄如錢唇”,寫出了活字字模薄的特點。(二)活板(節選)沈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14.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1)一板已自布字:(2)瞬息可就:(3)用訖再火令藥镕:15.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16.根據文意說說活字印刷術提高工作效率的兩個關鍵。參考答案作者簡介沈括(1031一1095),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博學多聞,在天文、地理、典制、律歷、音樂、醫藥等方面都有研究。晚年撰寫《夢溪筆談》。《夢溪筆談》一書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內容豐富,涉及天文、地理、數學、物理、文藝、歷史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的科技成就,被英國學者李約瑟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寫作背景本文選自《夢溪筆談》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沈括在王安石變法失敗以后,受到排斥、打擊,宋軍與西夏作戰失敗后又受牽連,遭貶。晚年居住在潤州(今屬江蘇),集畢生見聞,撰寫了《夢溪筆談》一書。本文所記,是有關活字印刷術最早、最詳盡的珍貴史料。知識鏈接《夢溪筆談》是一部筆記作品,其中記載了豐富的科技知識,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的科技成就。這部作品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共收錄記述609條(其中自然科學類189條,人文科學類420條),內容涉及天文、歷法、氣象、地理、化學、物理、水利、建筑、醫藥、文學、藝術、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本文就選自《夢溪筆談》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和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飯,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gēng)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tiè)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fán)土,用訖(qì)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為余群從(cóng)所得,至今寶藏(cáng)。活板①板印②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③始印五經,已④后典籍皆為板本⑤。注釋:選自《夢溪筆談》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沈括(1031-1095),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活板,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板,同“版”。〔板印〕指雕版印刷。〔馮瀛王〕即馮道(882-954),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滄縣西)人,歷仕后唐至后周,死后被追封為瀛王,我國古代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首倡者。④〔已〕同“以”。⑤〔板本〕版印書籍,相對于抄本而言。譯文:雕版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大規模地做這件事。自五代馮瀛王時才開始(用雕版)印五經,以后的經典文獻都是版印的書籍。2.慶歷①中,有布衣②畢昇③,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④,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⑤紙灰之類冒⑥之。注釋:〔慶歷〕宋仁宗趙禎年號(1041-1048)。〔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錦繡,故稱“布衣”。〔畢昇(?-約1051)〕蘄州蘄水直河鄉(今屬湖北英山)人,北宋工匠、發明家。首創活字印刷術。〔錢唇〕銅錢的邊緣。〔和(huò)〕混合。〔冒〕覆蓋。譯文:慶歷年間,有個平民叫畢昇,又發明了活字印刷。它的方法是:用膠泥刻字印,薄得跟銅錢的邊緣一樣,每個字刻一個印,用火燒讓它變得堅固。先設置一塊鐵板,用松脂、蠟混合紙灰這類東西在上面覆蓋。3.欲印,則以一鐵范①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②;藥③稍镕④,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⑤。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注釋:〔范〕模子。〔持就火煬(yáng)之〕拿它靠近火烘烤。就,靠近。煬,烘烤。〔藥〕指上文說的松脂、蠟等的混合物。〔镕〕同“熔”,用高溫使固態物質轉變為液態。〔字平如砥(dǐ)](所有排在鐵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譯文:想印的時候,就把一個鐵制的模子放在鐵板上,然后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滿了就成為一版,(再)拿它靠近火烘烤;松脂和蠟等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塊平的木板按壓其版面,于是(所有排在鐵板上的)活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了。如果只印兩三本,還算不上簡便;如果印幾十幾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極其快了。4.常作二鐵飯,一板印刷,一板已自①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②,更(gēng)互③用之,瞬息可就④。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tiè)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⑤。注釋:〔自〕另自,另外。〔具〕準備(好了)。〔更(gēng)互〕交替,輪流。〔就〕完成。〔以紙帖(tiè)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意思是,用紙來標記活字,每個韻部做一個標簽,用木格(分別)貯存這些活字。帖,標簽,前一個用作動詞。韻,指韻部,韻書中把同韻的字歸在一起成為一部。譯文:通常準備兩塊鐵板,一塊印刷,一塊另自排字,這一塊剛剛印完,那一塊已經準備好,兩塊交替使用,極短的時間就可以印完。每一個字都備有幾個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個字都有二十多個字印,用來防備它們在一版內有重復的。不用的時候,就用紙來標記字印,每個韻部做一個標簽,用木格分別貯存它們。5.有奇字①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②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fán)③土,用訖(qì)④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⑤不沾污。〔奇字〕生僻字。〔木理〕木頭的紋理。〔燔(fán)〕燒。〔訖(qì)〕完畢。〔殊〕根本。譯文:有些生僻字平時沒有準備的,可以很快刻制,用草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不用木料刻字印的原因是,木料的紋理疏密不勻,一沾水就會變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拆版時)不容易拿下來;不如用膠泥燒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蠟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根本不會被弄臟。6.昇死,其印為余群從(cóng)①所得,至今寶藏(cáng)②。〔群從(cóng)〕指堂兄弟及諸子侄。〔寶藏(cáng)〕珍藏。譯文:畢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子侄們得到,直到今天依然被珍藏。二、課文理解(用原文回答問題)1.活字印刷是如何操作的?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先制字,而后設版、排字、煬版、平字,這里是按工作程序來說明的,這也是一種時間順序。這樣的順序安排是文章富有條理,頭緒清楚,便于說明事物。)2.為什么用膠泥作字印?不繼續用木頭刻字?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3.活字印刷有何好處?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4.現代漢語中常用漢字有3500個,那時,常用字也不會少,排版時這么多的字怎樣才能迅捷方便地找到呢?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5.遇到沒有的字怎么辦?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三、深入探究“活板”的“活”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活”具體體現在:① 字是活的,如“每字為一印”;② 版是活的,如“密布字印”; 刷是活的,如“更互用之”;印數目是活的,如“每一字皆有數印”;⑤ 作字印的方法是活的,如“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等等。【文章主旨】表達了什么主題?本文詳細介紹了畢昇發明的活字版印刷的基本情況和優越性,贊頌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創造精神。【特色總結】緊扣特點,說明順序有條不紊。本文介紹活字版印刷術,緊扣“活”這一特征,按照活字版印刷的工序進行說明,介紹清晰,有條不紊。如寫制版時,按制字、設版、排字、煬版、平字的順序進行說明,清晰地將制版的過程展現在讀者面前。寫印刷時,介紹了兩版交互印刷的特點,突出其效率之高。寫拆版時,雖是附帶說明,但“膠泥刻字”的優越性充分顯現了出來。課堂練習(一)文言文閱讀。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12.解釋句中加點的詞。(1)和紙灰之類冒之___________(2)有奇字素無備者___________________(3)持就火煬之___________________(4)以紙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另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用文中的詞句回答。用膠泥刻的字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燒后的字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字印刷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版的主要特征和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這段文字中哪些短語突出了“活版”的“活”字,請摘寫出來,再說說它們各說明了“活版”的什么特征。【答案】12.(1)蒙、蓋。(2)生僻。(3)烤。(4)用標簽標出。13.略。14.(1)薄如錢唇(2)字平如砥(3)極為神速(4)活15.“每字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數印”,字印數目是活的。“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奇字做法是活的,“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版是活的。(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活板沈括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木,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有布衣畢昇
布衣:古代老百姓穿麻布衣服,這里比喻平民。B.慶歷中
慶歷:宋仁宗的廟號(1041—1048)。C.自馮瀛王始印五經
五經:儒學經典,指《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D.其印為余群從所得
群從:一群人跟從,指跟從我的一群人。2.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奏。(只畫一處)更互用之瞬息可就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4.下面哪一句不能體現活字印刷術的“神速”(
)A.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B.若止印三二木,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C.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D.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答案】1.C2.更互用之/瞬息可就3.每一個韻部的字做一個標簽,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來。4.A【解析】1.本題考查實詞含義。A.句意:有一個平民叫畢昇。布衣,穿麻布衣服的人,即平民,而非比喻;B.句意:宋仁宗慶歷年間。慶歷,宋仁宗的年號;D.句意: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及侄子們得到。群從,堂兄弟及侄子輩。故選C。2.本題考查劃分句子節奏。句意:兩塊鐵板交替使用,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更互用之”點明活字印刷術的一種操作方法;“瞬息可就”強調這種操作帶來的快速高效的結果。故劃分為:更互用之/瞬息可就。3.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帖,標簽、標記;貯,貯存、存放。4.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的理解。A.“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這句話只是在介紹設置鐵板以及在鐵板上覆蓋松脂、蠟和紙灰等物品的操作,主要是為后續的活字印刷做準備工作,并沒有體現出印刷的速度快;故選A。【點睛】參考譯文:用雕版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大規模地做這件事。從五代的馮道開始用雕版印刷五經,以后的經典文獻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宋仁宗慶歷年間,有個平民叫畢昇,又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它的方法是:用膠泥刻字,字模薄得像銅錢邊緣,每個字刻一個字模,用火燒使它堅硬。先設置一塊鐵板,在上面用松脂、蠟混合著紙灰之類的東西覆蓋好。想要印刷的時候,就把一個鐵框子放在鐵板上,于是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滿了一鐵框就成為一塊印版,拿著它靠近火烤它;藥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按壓它的表面,那么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樣平。如果只印兩三本,不能算是簡便;如果印幾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極其快速。通常做兩塊鐵板,一塊在印刷,一塊已經另外在排字了,這塊印刷的剛印完,第二塊板已經準備好了,兩塊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每一個字都有好幾個字模,像“之”“也”等字,每個字有二十多個字模,用來防備一塊板里面有重復的字。不用的時候,就用紙條給它們做標記,每個韻部做一個標簽,用木格子把它們貯存起來。遇到平時沒有準備的生僻字,隨即刻制,用草燒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不用木頭刻字的原因是,木頭的紋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會變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藥物粘在一起,(拆版時)拿不下來;不如用膠泥燒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烤使藥物熔化,用手輕輕一撣,那些字模就會自己掉下來,一點也不會被藥物弄臟。畢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們得到,到現在還珍藏著。(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活板》)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1)火燒令堅()
(2)蠟和紙灰之類冒之()(3)則字平如砥()
(4)則第二板已具()6.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又為活板
愿為市鞍馬B.則以紙帖之
有龍則靈C.以手拂之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D.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公亦以此自矜7.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2)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8.使用“燔土”做字印的優點有哪些?請用自己的語言簡單總結。【答案】5.使覆蓋磨刀石準備好6.B7.①用膠泥來刻字,字模薄得像銅錢的邊緣,每個字制成一個字模。②如果只印刷兩三本,不能算是簡便。8.使用“燔土”做字印的優點:字模制作簡便,用膠泥刻字即可。字模不易變形,因為膠泥質地均勻,不像木頭紋理有疏密,沾水會高低不平。不沾藥物,印完用火烤使藥物熔化,字模能輕松脫落且不被弄臟。能夠隨時補充生僻字的字模,刻制迅速。【解析】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①句意:用火來燒使它堅硬。令:使。②句意:蠟混合紙灰這一灰東西覆蓋它。冒:覆蓋。③句意: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樣。砥:磨刀石。④句意:那第二板已經準備好了。具:準備好。6.本題考查文言文一詞多義。A.動詞,創造\介詞,替;B.連詞,于是,就\連詞,于是,就;C.代詞,它\結構助詞,此處無實際意義;D.介詞,用\介詞,憑借。故選B。7.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注意下列重點詞語的意思:(1)錢唇:銅錢的邊緣;為:制成,刻成。(2)若:如果;止:同“只”;未為:不能算。8.本題考查概括提煉能力。從“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使用“燔土”做字印質地均勻,不像木頭那么有疏密,疏密度都一樣,字模不易變形;沾水時了平整,比木頭好,木頭沾水就會有的高,有的低,高下不平;另外就是用了后也好取,只要用火烤一下藥物就會熔化,不會被沾污,這點木頭也比不上。從“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可知,如果遇到平時沒有準備好的字模的生冷字,用燔土則能夠隨時補充生僻字的字模,刻制迅速。(四)閱讀《活板》,完成下面小題。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9.解釋加點詞語。(1)和:(2)煬:10.翻譯句子。(1)更互用之,瞬息可就。(2)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11.用自己的話概括“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的原因。【答案】9.混合
烘烤10.(1)兩塊板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2)木紋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11.做兩塊鐵板,一塊印刷,一塊布字,交互使用,很快就能完成。【解析】9.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1)句意: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蠟混合著紙灰這一類東西覆蓋好。和:混合。(2)句意:把它拿到火上烘烤。煬:烘烤。10.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1)更互:交替、輪流。瞬息:很短時間。就:完成。(2)木理:木材的紋理。疏密:稀疏與稠密。沾:浸濕。則:就。1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結合“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準備兩鐵板交替使用,提高印刷效率,一塊印刷時另一塊排字,印完一塊另一塊已備好,很短時間就可完成印刷任務。可據此作答。(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選自沈括《活板》)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1)持就火煬之()
(2)則第二板已具()(3)更互用之()
(4)至今寶藏()18.下列各項中加點的“為”,和“每韻為一帖”中的“為”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A.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B.愿為市鞍馬C.不以木為之者 D.其印為余群從所得19.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2)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20.請結合文章,說說活版印刷為什么用膠泥做字印。【答案】17.靠近。準備(好了)。交替,輪流。珍藏。18.C19.(1)先設置一塊鐵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蠟混合著紙灰這一類東西覆蓋好。(2)遇到平時沒有準備的生僻字,隨即刻制。20.①刻字方便。②不易變形。③便于取用。【解析】17.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就,靠近。(2)句意:第二塊板已經準備好了。具,準備(好了)。(3)句意:兩塊相互交替使用。更互,交替、輪流。(4)句意:到今天還珍貴地收藏著。寶藏,珍藏,18.本題考查一詞多義。“每韻為一帖”中的“為”意思是“制作”。A.“已后典籍皆為板本”中的“為”意思是“是”;B.“愿為市鞍馬”中的“為”意思是“替”;C.“不以木為之者”中的“為”意思是“制作”;D.“其印為余群從所得”中的“為”意思是“被”;故選C。19.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重點詞:設,準備。冒,覆蓋。以,用。(1)重點詞:素,平素。備,準備。旋,立刻。20.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的理解。結合“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這表明膠泥質地柔軟,刻字較為方便,能夠輕松地刻出各種字形。而且經過火燒之后會變得堅固,不易變形,能夠多次使用。這種材料的使用大大簡化了制字的流程。同時膠泥制作的字印在經過火燒后變得堅硬,能夠保持字形的穩定,不易變形,從而保證了印刷品的質量。結合“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這說明膠泥字模數量眾多,便于取用和存放,能夠滿足印刷的需求。結合“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膠泥字印在使用后可以方便地回收并再次使用,這種可重復使用的特性降低了印刷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綜上所述,用膠泥做字模是因為刻字方便、不易變形,方便存放、便于回收并再次使用。課后作業(一)活板沈括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白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12.下面是“畢昇科學精神”探究單,請你根據要求補充完整。“畢昇科學精神”探究單(1)畢昇制字可能經歷的實驗過程刷字嘗試制作木活字,發現木活字的缺陷是:①(摘錄原文)嘗試制作泥活字,對比發現泥活字的優勢是:②(摘錄原文)(2)畢昇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問題:遇到生僻字,沒有現成的字模,該怎么辦?解決辦法:③(根據原文回答)(3)畢昇的實驗發現原文語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用現代漢語翻譯:④(4)探究小結畢昇就地取材,不斷嘗試,對比實驗,這種科學探索精神值得我們學習。13.本文有些語句用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活字印刷的特點,請找出一處,仿照示例加以說明。【示例】“薄如錢唇”,寫出了活字字模薄的特點。【答案】12.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隨即刻制這個字,用草火燒,很快就能制成。(或“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如果只印兩三本,還算不上簡便;如果印幾十幾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極其快了。13.示例一:“字平如砥”,寫出了(所有排在鐵板上的)活字平整的特點。示例二:“瞬息可成”,寫出了活板字模制作的速度之快。【解析】12.(1)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的理解。①根據“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可知,木活字的缺陷是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②根據“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白落,殊不沾污”可知,泥活字的優勢是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不銹鋼刀口角尺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年鱷魚紋壓花模具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銨碘奇效消毒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窗口鏡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普惠托育網絡建設路徑與實施策略
- 2025年氣動活塞銷內徑測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防洪治理工程項目設計方案優化
- 25年廠里職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真題匯編
- 2025年智能凈化煙罩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5年公司、項目部、各個班組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各地真題
- 飲食與免疫:如何通過飲食提高免疫力
- 中國常見古生物化石
- 腦脊液漏修補術后護理查房
- 《我不是藥神》劇本
- JJF 1101-2019《環境試驗設備溫度、濕度校準規范》規程
- 社區文體活動廣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新時代高職生創新創業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第三章-春秋戰國時代的城市課件
- 醫務人員職業健康安全健康-課件
- 醫學文獻檢索重點
- 病區藥品規范化管理與問題對策黃池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