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第二學期教學質量調研(三)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山南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第二學期教學質量調研(三)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山南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第二學期教學質量調研(三)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山南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第二學期教學質量調研(三)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山南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第二學期教學質量調研(三)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南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第二學期教學質量調研(三)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李約瑟稱“在公元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中國曾保持令西方望塵莫及的科學技術水平。”其中的公元3世紀就“令西方望塵莫及的”是A.造紙術 B.雕版印刷術 C.火銃 D.旱羅盤2.有學者說:“古來帝王,真正懂得國家政體并善以此治國、王而不藩者,不過秦皇、漢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逼渲械摹皣艺w”指:()A.王位世襲制 B.中央集權制 C.文官體制 D.監察體制3.有學者認為:“秦以后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運,一次是秦始皇的焚書,一次是漢武帝的罷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舉制度。”明朝科舉制度成為中國文化“厄運”的原因是A.注重考查詩賦 B.打破門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自由發揮見解4.公元前6世紀,雅典城邦的陪審法庭在原告的指控、被告的辯護、證人的證詞和判決結果等方面采用口頭陳述的方式,而到公元前4世紀,訴訟雙方的辯詞和證據都要以書面形式提交。這一變化A.立法程序趨于嚴密 B.注重維護公共利益C.公民權利逐漸擴大 D.體現了公平與效率5.漢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綬,有常治所”,由使臣性的監察官,變為常住性的中央派駐地方的監察機構。這一變化A.擴大了刺史監察職權 B.有利于提高監察效率C.廢止了郡國并存制度 D.便于了刺史懲處貪官6.大數據分析為歷史認識提供了新的方法。圖為1700年以來中國、美國、西歐、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線圖。其中與西歐相符的是A.① B.②C.③ D.④7.下表是《英國工業制成品出口市場的地域分布》(單位:%)地區年份1699—17011702—17741804—18061834—18361854—1856歐洲83.645.037.336.328.9美國、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島13.346.949.434.728.1非洲、近東、亞洲、澳洲和拉美3.18.113.329.043.0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英國逐漸失去了工業壟斷的地位B.國際工業品市場的競爭尚不激烈C.殖民地對英國經濟發展作用重大D.歐洲不再是英國出口的主要市場8.中國的農耕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其源頭大約在A.10萬年前后 B.1萬年前后C.5千年前后 D.2千年前后9.有學者評論近代某條約:“一個不得不走向世界的國家,防務上卻門戶洞開,且已幾乎無法實現今日所謂‘軍事現代化’,怪不得此后‘瓜分’就成了輿論的持續主題。而巨額的賠款,不僅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的代價,也為此后一系列內政改革的艱困埋下了伏筆。”該條約是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 D.《九國公約》10.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人們只有擺脫了階級的、國家的、分工的界限,主動地參與社會交往,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才能使社會關系得到豐富和發展,個人才能獲得發展其才能的手段。由此可知,他們A.分析了階級和階級斗爭原理 B.提出社會主義基本構想C.闡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 D.主張實現人的全面發展11.下表是宋元時期江南紡織技術與機具的發展狀況表。表中現象A.造成小農家庭紡織業走向了解體 B.導致新生產方式出現C.證實了經濟重心不斷南移的過程 D.有利于商品經濟發展12.明清時期的民間信仰中,各種神祇十分龐雜,其功能往往足以覆蓋民間生老病死一切所求,其中以玉皇大帝,城隍、關帝、觀音、碧霞元君、媽祖的影響最大,這表明民間信仰A.促進了市民階層的興起 B.帶有很強的功利性色彩C.受宗族觀念的影響較大 D.提高了女性的社會地位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戰國初期,韓國“晉之故法未息,而韓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群臣吏民無所適從,導致國力貧弱。公元前355年,韓昭王任用申不害為相,實行改革。申不害相韓19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韓國雖然處于強國的包圍之中,卻能相安無事,成為與齊、楚、燕、趙、魏、秦并列的戰國七雄之一?!幾詮堌M之主編《中國歷史》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申不害改革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申不害改革的作用。14.(20分)圖像如同文本和口述證詞一樣,也是歷史證據的一種重要形式。以圖證史是歷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學家布克哈特把圖像稱作“人類精神過去各個發展階段的見證”,認為通過圖像可以加深對歷史變遷的理解。觀察下列一組圖片,回答問題。(1)圖一所代表的思想,其產生的原因有哪些?核心內容是什么?(2)依據上述圖片的提示,概述這些圖片所反映的思想和事件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3)作為“可視的歷史”,以上4幅圖像對于研究英國、美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李約瑟所講的“令西方望塵莫及的科學技術水平”是中國的四大發明,在公元105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到3世紀紙張紙已經基本取代了帛、簡而成為我國唯一的書寫材料,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科學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故答案為A;雕版印刷術從唐朝開始,火銃發明于元代,旱羅盤是宋朝人發明的,都晚于公元3世紀,排除BCD。2、B【解析】

略【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中國古代實行的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故B項符合題意;王位世襲、文官體制和監察體制都不屬于國家政體,排除ACD項。3、C【解析】

八股取士是明清的選官制度,八股文格式嚴格、內容空虛,考生不能自由發揮見解,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文化的發展,扼殺了人才的培養,故排除D,C符合題意;唐代科舉制注重考查詩賦,打破門第限制,故AB不符合題意。故選C。4、D【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以書面形式取代口頭陳述,不僅可以防止訴訟人篡改證據,還可以保證法律在運用時的準確性,也節省了法庭審判的時間,因此D選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司法程序,不是立法程序,A選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公共利益的維護和公民權利范圍的變化,B、C選項錯誤。故選D。5、B【解析】

刺史由使臣性的巡察官變為常住性的監察官,有利于刺史有更多的時間接觸地方政治,及時發現問題,進行監察,從而有利于提高監察效率,故B正確;材料只是說明了刺史監察形式的變化,不能說明職權擴大,排除A;西漢一直存在郡國并行制,排除C;漢代刺史只有監察權,而沒有懲處權,排除D。故選B。6、A【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工業革命開始后,西歐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全球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此后呈現下降趨勢,①符合西歐,故A項正確;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后,經濟迅速發展,20世紀初成為頭號經濟大國,②符合美國,故B項排除;1820年左右,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首位,鴉片戰爭后所占比重迅速下降,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后呈現上升趨勢,③代表中國,故C項排除;印度與中國類似,但國內生產總值在全球所占比重低于中國,④代表印度,故D項排除。7、C【解析】

從表格中的數據變化來看,英國工業制成品出口到歐洲以外地區的比例越來越大,增速明顯,說明英國越來越依賴于殖民地市場來銷售工業品,即殖民地對英國經濟發展作用重大。故答案為C項。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展,確立了英國的工業壟斷地位,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國際市場的競爭狀況,排除B項;歐洲仍然占有較大份額,排除D項。本題的解答主要是根據表格中數據的變化,并聯系所學英國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擴張情況,比例的變化說明英國越來越依賴于歐洲以外的市場,而這些地方大多是英國的殖民地,據此確定答案。8、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距今約1萬年前后,人類從采集狩獵的方式向原始農耕文明的轉變,故答案為B;10萬年前后還是舊石器時代,人們主要靠采集和狩獵為生,A錯誤;5千年前后的農耕經濟已經具有一定水平,不是源頭,C錯誤;距今2千年前后已經到封建社會,農耕生產已經達到較高水平,D錯誤。9、C【解析】

“一個不得不走向世界的國家,防務上卻門戶洞開,且已幾乎無法實現今日所謂‘軍事現代化’,怪不得此后‘瓜分’就成了輿論的持續主題。而巨額的賠款,不僅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的代價,也為此后一系列內政改革的艱困埋下了伏筆”表明該條約是《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故C正確;ABD均無法體現“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排除。10、D【解析】

據材料“在人們只有擺脫了階級的、國家的、分工的界限,主動地參與社會交往,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才能使社會關系得到豐富和發展,個人才能獲得發展其才能的手段”可知,材料中馬克思恩格斯強調人們只有主動地參與社會交往,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才能使社會關系得到豐富和發展,個人才能實現全面發展,D正確;據材料“在人們只有擺脫了階級的、國家的、分工的界限”可知,A與材料不符;據材料可知,沒有涉及“社會主義基本構想”,B與題意不符;據材料可知,沒有涉及“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C與題意不符。11、D【解析】

據材料“宋元時期江南紡織技術與機具的發展可知,出現了腳踏繅車、水轉大紡車、及大型提花機”,這些紡織技術與機具的出現說明了手工業發達,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D正確;造成小農家庭紡織業走向了解體是鴉片戰爭后,A錯誤;材料只是體現紡織技術的進步,沒有涉及新的生產方式及經濟重心南移,B、C與題意不符。12、B【解析】

明清時期的民間信仰多元化,而眾多的神祇的功能與民眾生活、生產息息相關,說明民間信仰帶有很強的功利性色彩,故選B;民間信仰的功利化源于世俗生活的多元化和市民階層的壯大,故A不符合題意;明清時期的民間信仰多元化,并非只受宗法觀念的影響,故C不符合題意;盡管材料中存在女性神祇,但并不表明女性社會地位提高,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背景:戰國初期兼并戰爭加劇;法律和政令混亂;韓國國力弱小。(2)作用:加強了君主專制;穩定了韓國國內政局;打擊了貴族勢力;推動韓國社會經濟發展;增強了韓國的國力,成為戰國七雄之一。(任答3點)【解析】

(1)背景:根據材料“晉之故法未息,而韓之新法又生”可歸納出法律和政令混亂;根據材料“群臣吏民無所適從,導致國力貧弱”可歸納出韓國國力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的兼并戰爭也是推動申不害改革的因素。(2)作用:根據材料“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边M行歸納即可,注意不要照搬原材料。14、(1)17—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封建專制制度已成為其發展障礙。自然科學突飛猛進的發展,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據。否定封建專制制度,宣揚自由和平等(或用“理性”來指導自己的行動)。(2)啟蒙運動推動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英國《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議會至上,踐行了啟蒙思想家的政治構想;美國在反對英國殖民統治期間發表了《獨立宣言》,并在獨立戰爭勝利后制定了《1787年憲法》;美國的獨立戰爭又影響了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在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了《人權宣言》。(3)圖像的內容記錄了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的進程,展示了最大的歷史細節;這些圖像與其他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史料相互印證,可以獲得較為真實的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解析】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