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新樂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一3月月考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3分)閱讀材料,完成小題。儒家思想的建立孔子身處的時代,禮崩樂壞,西周的封建制度隨著西周本土的淪陷,只剩下一個空名。在大崩潰的時候,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時空限制的普世價值觀念,將依據理性道德建立的系統作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也作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為準則。孔子教誨門下,并不像后世所謂的學校,而是與來自各方的同人和朋友們隨機討論問題,共同建立和發展一套思想體系。從一開始,孔子注意的就不是個人“獨善其身”的道德,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這相處之道又建立在道德之上。“道”在孔子心目中是永恒而且普世的原則,即使是至高無上的神明“天”,也不過是“道”的顯現,“天”和“道”是一體兩面。神的力量和永恒、普世的原則,雖然抽象,但“道”不只存在于人與人的相處之中,它還存在于萬事之中。因此,儒家思想落實在人間事務上,是主導人間關系的大原則、確立人和人之間相處的尺寸與尺度,孔子將中國后世幾千年的思想脈絡一錘定音,這是一門人間與社會的學問,而非今天學術界的認知學問。這個特點我們必須記得,它乃是中國和西方制度方向上最大的差異。(一)儒家思想中的“安人”與“安百姓”孔子認為門下的弟子分別屬于四個門類:德行、政事、語言、文學。這四科各有出色的代表人物。德行是修身,政事是為人服務,語言是處理社會事務和傳達信息,文學是書寫能力,與語言同為傳達信息之用。四門學科之中,有三門相當實用,都是為了處理世間事務、服務公職、安頓人民而努力。儒家思想中的“安百姓”和“安人”是兩種志業。“人”是自己四周的人,“百姓”是天下所有的人,因此,儒家所關懷的對象不僅是國家的公民及其福祉,也有人類全體的福祉,這是普世和永恒的價值觀念。在他們心目中,有志者必須“修己”,即整頓自己,才可以進而“安百姓”。從這個角度看,自己和群體是不能切割的連續體,所以,“忠恕”和“仁”可以并且必須一以貫之。孟子將孔子的比較實用的儒家思想擴大為相當抽象的哲學。孟子思想的根本,是將人性和天道結合為相呼應的兩種永恒的關懷,所以人心必須是善,天心是垂愛人間,也必須是善,天道與人性,個人與天下,都是連續而不能分割的關懷。孔子、孟子或是孔門其他人,不是單單為了思想而思想,更是為了給人間帶來一個理想的世界。孔門弟子忙忙碌碌地奔走各處游說,希望國君能夠采納他們的建議,利用國家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將世界帶向更高的境界,創造更自在的安樂。人必須自己努力,砥礪修養,堅持以此為基礎,才能安人,安百姓。先安頓自己的親人,使其能彼此和睦相處,然后才可以安頓族群,才能治理好國家,最后的目標,則是天下太平。(二)①孟子的時代是戰國時期。孔門主旨:不論是獨善其身,還是兼善天下,都著重“善”。四科之中,最主要的“德行”和“政事”,無非是為了個人或群體能夠趨于善,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但也可能會因為欲望而喪失本性所具有的善。在他所處的時代,楊、墨理論通行天下,孟子必須努力堅持儒家本色,主張持守本性的善,排除可能的惡。于是,儒家開始有了二元的分野。荀子時代已是戰國晚期。他在善、惡二元的對立中,特別注意到“善是天生的,還是人為的修養”這個問題,他主張“性善是偽”。其實,他所謂的“偽”并不是假裝,而是意指“人為的努力”。人性可為善,但是如果不加注意,受到種種誘惑就可能會淪落為惡。人必須努力讓自己培養出向善的方向,才能做到善。在政事方面,治理國家乃是走向太平最重要的一個階段,荀子的不少陳述都在討論一個好的國家應該有什么樣的境界以及如何走向這一境界。孟、荀二家都從善惡二分的二元下手,可是二人也都指陳,這二元可以彼此轉換,在二極之間演變。荀子門下,衍生了所謂“法家”的理論家。一個是韓非,他結合了許多從政人員的實際經驗,將之綜合為管理學和政治學的理論:另外一個學生李斯成為秦始皇的助手,為秦朝規劃制度。儒家四科的“政事”一科,終于發展出一個政治學理論及實踐,使得儒家在此后的幾千年中,在皇帝制度的旁邊,發展成為文官體系主要的理論基礎。(三)②儒家真正的對手乃是道家,老子和莊子兩家都在末世楚國的疆域內發展。楚國地處淮漢地區,這里多丘陵、湖泊、溪流、森林,呈現出與北方黃土平原完全不同的景觀。楚文化的南方傳說系統,也呈現出與北方系統不同的風貌。南方諸神都在山間水涯活動,俊美的男神、綽約的女神和許多靈活的小精靈,是傳說世界的角色。北方生活艱難,人人必須約束、節制,必須尊重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界限;南方容易維持生計,也因此有抒發自我的空間。南方人活潑而自由,個人有更多的自我,也獲得更多的尊重,人兼容于自然之中,于是,在這個環境下發展出來的思想,著重點都在于尊重個性,甚至離棄集體,不愿有強大的集體妨礙個人自由,他們也主張“自然”之道不能絕對。老子、莊子議論的出發點和北方自然環境中產生的觀念很不一樣,對于“真實”的本體,兩者結果也會不同。老子的“虛無論”和莊子的“時動”,都在絕對真理之外提出另一些選擇,也否定了思想的武斷。(節選自許倬云《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A.面對“禮崩樂壞”的現實,孔子基于理性道德,建立了比較實用的儒家思想體系,為處理人際關系提供了行為準則。B.儒家的四門學科都有明確具體的功能,其中“德行”和“政事”最重要,因為二者分別能夠讓個人或群體趨于完善。C.在人本性善惡的問題上,孟子和荀子有根本分歧,孟子堅持認為“善”是天性,荀子則認為“性善”是培養的結果。D.作者認為,自然環境是影響思想的重要因素,北方生活艱難,人們重視對抗自然;南方人容易維持生計,更崇尚自由。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儒家思想不是認知的學問,缺乏抽象的哲學思考,學術研究價值有限,但它卻影響了中國后世幾千年的思想脈絡和政治制度方向。B.在儒家思想中,“修己”是實現社會和政治標的前提,只有先整頓好自己,才有可能安頓好親族,進而實現“安天下”的目標。C.孟子在楊、墨理論遍行天下的時代繼承并發展了孔子的學說,認為人性與天道在“善”方面是共通的,二者相互呼應,不可分割。D.韓非和李斯的理論和實踐,從儒家學說衍生和發展而來,荀子關于國家治理目標和方法的思考對法家主張產生了一定的影響。3.下列選項,最不能體現儒家思想注重實用特點的一項是()A.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我怎么能像個苦味葫蘆一樣,只是懸掛在那里而不被人摘去吃呢?)B.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一個人過于質樸,缺乏文采,就顯得粗俗;文采過多,不夠質樸,就顯得輕浮。)C.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做官之后還有余力的就可以去學習;學習學好了還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D.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賣掉吧,賣掉吧!我正在等著識貨的人呢。)4.請結合文章內容,給第二、三兩節各擬一個小標題。二、文言文閱讀(一)(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燭之武退秦師(節選)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節選自《左傳》)材料二:觸龍說趙太后(節選)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①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左師觸龍愿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后之色少解。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②賢于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師公曰:“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齊兵乃出。(節選自《戰國策》)【注】①長安君:趙太后的幼子,趙國公子。②燕后:趙太后的女兒,嫁給燕王做了燕國王后。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選出應斷之處的對應字母。今媼尊長安君A之位B而封之C以膏腴之地D多予之E重器F而不及G今令有功H于國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執事,辦事的官員,文中代指對方秦穆公,表示恭敬。B.用事,指執政、擁有權力,也指起兵、使用武力,文中是第二種意思。C.黑衣,戰國時,趙王宮中值宿警衛常穿黑衣,所以用“黑衣”借代衛士。D.乘,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按周制,天子兵車萬乘,諸侯千乘,大夫百乘。7.燭之武與觸龍勸告成功的根本原因有什么共同點?(二)(本題共5小題,2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乙】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云《文王操》也。”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節選自《史記?孔子世家》8.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斷句,請將對應字母填寫在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丘得A其為B人C黯然D而黑E幾然F而長G眼如H望羊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公西華侍坐”中的“坐”是陪坐的意思,與杜《山形》中“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意思相同。B.“不吾知也”中的“知”,文中指了解,與《阿房宮賦》中“杳不知其所之也”的“知”意思不同。C.“舞雩”的“舞”起舞的意思,與《鴻門宴》中“今者項莊拔劍舞”中的“舞”意思相同。D.辟,文中是“避開、離開”的意思,與《鴻門宴》中“臣死且不避”的“辟”字意思不同。10.下列對甲乙兩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侍坐》中的子路希望受命于危難之際,通過三年的努力,使一個內憂外患的國家達到大治,展現了他作為軍事家的氣魄。B.冉有和公西華看到子路被老師“哂”,擔心坦言志向也會招致老師的批評,故而謙虛低調,不敢言大志,只敢述小志。C.【甲】文中曾皙鼓瑟,【乙】文中孔子學琴,反映了儒家對音樂的重視,孔子將禮樂并重,認為音樂能促進人格的養成。D.兩篇選文中,孔子一為人師一為弟子,為人師時循循善誘,為弟子時精益求精,司馬遷敬仰不已,尊其為至高至上的圣人。11.用現代漢語翻譯畫線處的句子。(1)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2)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云《文王操》也”12.司馬遷為什么說孔子是至圣之人?結合乙文簡要分析。三、古詩詞鑒賞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南宋】張孝祥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注】這首詞大約是紹興三十二年(1162)春,張孝祥自建康還宣城途經溧陽(今江蘇省溧陽縣)時所作。三年前,張孝祥在臨安兼權中書舍人,后為汪徹所劾罷。13.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首句中的“湖邊春色”為后面寫“楊柳”“東風”“乘船游湖”作鋪墊。B.“又”字既有對時光流逝,歷經坎坷的感慨,又有對再次來此的欣喜。C.三、四句寫“東風”“楊柳”注情于物,創造出一個物我合一的藝術境界。D.五、六句表達了詞人看慣世事,徹底解脫,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14.本詞的結尾兩句“意境曠遠、余音繞粱”,請賞析其精妙之處。(二)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論語》記載,冉有曾經向孔子提及自己的政治理想,治理方圓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國家,“____________”,可以讓百姓富足,至于禮樂方面,則要“____________”。(2)《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赤)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對于宗廟祭祀之事,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描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一路酣歌的美麗動人景象,得到了孔子的贊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曾點言志,只提沐浴吹風歌詠,似有不學無術之嫌,而孔子居然對他的話表示贊許,這就很耐人尋味了。而孟子也說過“窮則獨善其身”(甲),可見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經包含了一些道家的想法。那么可以做一個大膽的假設:(乙)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補是人性的使然。儒道兩家在作為學術流派產生之始,甚至在產生之前,就開始了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帶著這個假設來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說的“愛民治國”這些話了。而莊子雖然總是批評儒家,但也同意“德無不容,仁也;道無不理,義也。”(丙)如果老莊真的棄塵絕世,就應該如《論語》里提到的幾位隱士——接輿、長沮、桀溺等——(丁)連姓名都不屑于留,更不用談著書立說、設帳授徒了。可見老莊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會責任感這一方面,老莊與孔孟一樣。同源異流是儒道互補的根本特征,只不過孔孟關注的是人的社會性和文明秩序的發展,老莊關懷的是人類生命與心性的和諧、自在與自然。他們都重視人性和社會問題,只是朝著不同的學術方向發展。無論二者的差異多么大,都能彼此依存,形成互補,兩千多年來不但發展為中國文化的基調,反而已然內化成獨有的中國人的人格特征。16.下面對語段中畫橫線處的標點說明,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處的引號表示直接引用孟子的話。除引用外,引號還可表示強調或特殊含義等。B.乙處的冒號使用正確,此處表示提示下文,其后的內容指的是“大膽的假設”。C.丙處“義也”后的標點使用正確,此處屬句中的引用句號放在后引號的前面或后面均可。D.丁處的破折號使用正確,兩個破折號表示插入注釋內容或補充說明,和括號的作用類似。17.反證法會先做出某個假設,然后推理出其與事理或已知條件矛盾,從而證明假設不成立。試分析第二段所用反證法的推理思路。18.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五、文言基礎知識檢測(11個小題,共22分)19.下列選項與“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B.異乎三子者之撰(《侍坐篇》)C.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齊桓晉文之事》)D.技經肯綮之未嘗(《庖丁解牛》)20.下列選項中,對“道”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仲尼之徒無道(說)桓文之事者(《齊桓晉文之事》)B.臣之所好者道(道理)也,進乎技矣(《庖丁解牛》)C.若舍鄭以為東道(道路)主(《燭之武退秦師》)D從酈山下,道(取道)芷陽間行(《鴻門宴》)21.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臣與將軍勠力而攻秦(合力)而聽細說(微小的言論)B.朝濟而夕設版焉(渡河)若不闕秦(侵損、削減)C.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吝惜,舍不得)然而不王者(這樣可是)D.技經肯綮之未嘗(筋骨結合的地方)乃中《經首》之會(節奏)2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齊桓晉文之事》)

御,抵擋、阻止,與《鴻門安》“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中的“當”,詞義相同。B.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庖丁解牛》)

句中的“之”,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中的“之”,用法完全相同。C.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

鄙,此處活用為動詞,“把……當作邊邑”。遠,與《庖丁解牛》“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中的“厚”,用法不相同。D.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出入,偏義復詞,偏在“入”,非常,古今異義詞。全句的意思是:(我)特意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23.下列各句的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臣未之聞也 B.技經肯綮之未嘗C.夫晉,何厭之有? D.若屬皆且為所虜2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若屬皆且為所虜C.居則曰,不吾知也 D.夫晉,何厭之有25.下列各項文化常識不正確的一項是()A.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晉國是侯爵,所以《左傳》稱晉文公為“晉侯”。B.“夫子何哂由也?”這句話中的“夫子”是古代弟子對老師的專有尊稱,如孔門就尊稱孔子為夫子,稱孟子為孟夫子,齊宣王也稱孟子為夫子。C.“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斑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中“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學校,后泛指學校。《孟子·滕文公上》記載:“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D.古代宴會的四面座位,以東向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為北向,西向為侍者座,《鴻門宴》的“項王、項伯東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劉邦,張良則為侍坐。從座位可看出雙方力量懸殊,體現項羽的自高自大。26.下列對本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有關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千乘之國,指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國是中等國家。B.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指諸侯在非規定時間朝見天子;同,指諸侯一起朝見天子。C.相,指諸侯祭祀、會盟或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的司儀官。D.冠者,指成年男子。古時男子三十歲為成年,束發加冠。27.下列詞類活用分類全都正確的一項是()①范增數目項王②可使有勇③謹庠序之教④素善留侯張良⑤晉軍函陵⑥朝秦楚⑦良庖歲更刀⑧燭之武退秦師⑨共其乏困⑩鄰之厚,君之薄也?夜縋而出A.①⑤/②⑨/③④⑩/⑥/⑦?/⑧ B.①⑤/②⑨⑩/③④/⑥⑧/⑦?C.①⑤/②③⑨/④⑩/⑥⑧/⑦? D.①⑤/②⑨/③④⑩/⑥⑧/⑦?28.下列句子中的加線詞,活用類型相同的一組是?(?)A.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無以,則王乎B.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以君子遠庖廚D.從而刑之欲辟土地,朝秦楚29.下列各組句子中,沒有詞類活用現象的一組是()A.①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②晉軍函陵,秦軍氾南B.①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C.①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②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D.①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②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3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諸子散文與史傳作品中的人物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其中有從容灑脫的曾皙、游刃有余的庖丁、智退秦師的燭之武、運籌帷幄的張良、優柔寡斷的項羽、能屈能伸的劉邦……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請你結合第一單元課文中的人物展開討論,哪一位人物給你的啟示最深?請寫一篇議論文,闡述你的觀點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北省新樂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一3月月考語文試題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3分)【1~4題答案】【答案】1.D2.A3.B4.①儒家內部出現分歧。②儒家受到道家沖擊。二、文言文閱讀(一)(本題共3小題,10分)【5~7題答案】【答案】5.BDF

6.B7.二人有效勸告的共同原因是:從對方最在意的點入手,進而曉之以理。

(二)(本題共5小題,21分)【8~12題答案】【答案】8.CEG9.A10.B11.(1)因為我的年齡比你們長一些,(你們)不要因為我(年長)就不敢說話了。(你們)平時常說:“沒有人了解我呀。”(2)師襄子離開坐席連行兩次拜禮,(恭敬地)說:“(我的)老師說這樂曲就叫做《文王操》啊。”12.司馬遷認為孔子是個平民,傳世十幾代,學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講習六經的人,都要以孔夫子為標準來判斷是非,孔子可說是至高無上的圣人了。

三、古詩詞鑒賞【13~14題答案】【答案】13.D14.①動靜結合,水天一色為靜景,沙鷗自由翱翔為動靜。一靜一動,描繪出一幅充滿了蓬勃生氣畫面。

②以景結情,結尾兩句用水天一色,沙鷗飛起的和諧之景,表達詞人對于世路塵俗的鄙棄憎惡,對于返歸自然的恬適愉快之情。(二)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5題答案】【答案】①.比及三年②.以俟君子③.端章甫④.愿為小相焉⑤.浴乎沂⑥.風乎舞雩【16~18題答案】【答案】16.C17.假如老莊真的棄塵絕世成立。那么他們就應像接輿、長沮、桀溺等幾位隱士一樣,不留姓名,不談著書立說、設帳授徒。但事實上老莊與孔孟一樣行“入世之事”,這與已知事實矛盾。所以,老莊真的棄塵絕世這個假設不成立。18.兩千多年來不但發展為中國文化的基調,而且已然內化成中國人獨有的人格特征。五、文言基礎知識檢測(11個小題,共22分)【19題答案】【答案】A【20題答案】【答案】B【21題答案】【答案】A【22題答案】【答案】B【23題答案】【答案】D【24題答案】【答案】B【25題答案】【答案】B【26題答案】【答案】D【27題答案】【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