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_第1頁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_第2頁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_第3頁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_第4頁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年級3月份月考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王羲之在《蘭亭集序》里說:“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边@是他在尋找美的蹤跡,他的書法傳達了自然的美和精神的美。不僅是在大宇宙中,小事物也不可忽視。詩人華茲華斯曾經說過:“一朵微小的花對于我可以喚起不能用眼淚表達出的那樣深的思想。”因此,美不在于表現內容與題材的大小,而是自然之物與內心所感的交融與移情。美感的獲得,是要在主觀心理方面具有條件和準備的。感情要經過一番洗滌,克服小己的私欲和利害計較。礦石商人只看到礦石的貨幣價值,而看不見礦石的美的特性。欣賞自然之物時,要先把個人的情緒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動方向,再來面對美的形象。把美如實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來,再把它放射出去,憑借物質創造形象給表達出來,才成為藝術。中國古人稱這個過程為“移人之情”或“移我情”。需要指明的是,這種“移情”是審美心理的積極因素和條件,不同于西方美學家所說的“心理距離”“靜觀”等審美消極條件,理解這一區別,可以結合女詩人郭六方的《舟還長沙》來理解:儂家家住兩湖東,十二珠簾夕照紅。今日忽從江上望,始知家在畫圖中。自己住在現實生活里,沒有能夠把握它的美的形象,等到和日常生活有了相當的距離,從遠處看,才發現家在畫圖中,融在一片自然美的形象里。在主觀心理條件之外,還需要客觀之物方面的條件,即物的節奏與和諧的形象。宋人陳簡齋的海棠詩云“隔簾花葉有輝光”,簾子使花葉與欣賞者產生物理空間上引起的心理距離,同時它的線條節奏能把簾子外的花葉納入美的形象,增強了它的光輝閃灼,呈現出生命之美,就像一段歡愉生活嵌在素樸而具有優美旋律的歌詞里一樣。節奏、旋律、和諧,離不開生命的表現,它們并不是空洞的形式,而是富有內涵、有表現、有深刻意義的具體形象。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形式中每一1個點、線、色、形、音、韻,都表現著內容的意義、情感、價值。詩人艾里略說:“一個造出新節奏的人,就是一個拓展了我們的感情并使它更為高明的人?!庇终f:“創造一種形式并不是僅僅發明一種格式、一種韻律或節奏,而且也是這種韻律或節奏的整個合式的內容的發掘。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并不僅是一種格式,而是一種恰是如此思想感情的方式?!边@里就是美,“美”是“美感”所受的具體對象,通過美感來攝取。所以,專在心內搜尋是找不到美的蹤跡的,要到自然、人生、社會的具體形象中找尋。心的修養是為發現美作準備。捷克詩人里爾克在《柏列格的隨筆》中寫道:“詩并不像大家所想的,徒是情感,而是經驗?!币簿褪菑目陀^條件來考察美的對象的構成。改造感情,使之發現美,即“移我情”;改變客觀世界的對象,使之成為美的對象,即“移世界”?!耙莆仪椤薄耙剖澜纭笔敲赖男蜗笥砍龅臈l件?!敖袢蘸鰪慕贤?,始知家在畫圖中”,這是心理距離構成審美的條件?!笆楹熛φ占t”,卻是構成這幅美的形象的客觀的積極因素。夕照、月明、燈光、簾幕、薄紗、輕霧,是構成美的出現的有力因素。因此,美是存在的,可以被感知到的。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真善美是人類社會努力的目標,是哲學探索和建立的對象。什么是中華詩詞之美?中華詩詞之美首先體現在中國語言文字上,獨體單音和平仄四聲的特征使詩詞具備了獨一無二的文字與聲音美感。當然,這不是全部。詩詞中所體現出來的詩人、詞人內心的感情和生命之境界,是中華詩詞最具獨特性的美感。中國古典詩詞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發之力量為最基本特色,作詩一定是“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內心感動,然后用詩歌表達出來。鐘嶸在《詩品》中曾說:“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矣。”在貧賤艱難或寂寞失意時,沒有比詩詞更能安慰人、鼓勵人的了。可以說,中國古典詩詞凝聚著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志趣、氣度、神韻,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全體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至于學習中國古典詩歌的用處,我個人以為正在其可喚起人們一種善于感發、富于聯想、活潑開放、更富于高瞻遠矚之精神的不死的心靈。關于這種功能,西方的接受美學也曾有所論及。按照西方接受美學中作者與讀者之關系來看,則作者的功能乃在于賦予作品以一種足資讀者去發掘的潛能,而讀者的功能則在于使這種潛能得到發揮的實踐。2而且讀者在發掘文本中之潛能時,還可以帶有一種“背離原意的創造性”,所以讀者的閱讀,其實也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而這種過程往往也就正是讀者自身的一個演變和改造的過程。如果把中國古典詩歌放在世界文學的大背景中來看,我們就會發現中國古典詩歌的特色實在是以這種興發感動之作用為其特質的,所以《論語》說“詩可以興”,這正是中國詩歌的一種寶貴傳統。有人問“中國古典詩詞會滅亡嗎”,我以為不會。我相信,宇宙間確有一種屬靈的東西。人的生命當然是短暫的,但詩歌的生命卻生生不已。(摘編自《葉嘉瑩訪談:什么是中華詩詞之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王羲之的書法兼具自然美和精神美,是自然之物與內心所感的交融和移情。B.美感獲得需要主觀心理和客觀之物兩方面的準備,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C.“隔簾花葉有輝光”,花葉與欣賞者產生物理空間上的心理距離是審美的首要條件。D.心的修養為發現美作準備,“移我情”“移世界”才能發現美,感知美。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國語言文字具有獨體單音和平仄四聲的特征,使詩詞有獨一無二的文字和聲音美感,也使中華詩詞具有最獨特性的美感。B.鐘嶸的《詩品》有言“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矣”,這句話可以闡釋詩在人們精神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C.西方接受美學認為,作品在誕生后便具有了一種供讀者發掘的功能,這種發掘有可能背離作者初衷,可視為讀者的再創造。D.閱讀中國古典詩詞的過程往往是讀者自身演變和改造的過程,葉嘉瑩先生認為它能興發感動,喚起富于精神的不死的心靈。3.下列選項,不符合材料中“移人之情”這一概念的一項是(3分)A.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B.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C.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D.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4.材料一中多處使用了引用論證,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4分)5.班級舉行以“中華詩詞之美”為主題的班級研討會,你作為小組代表發言,請結合材3料二,列出你的主要觀點,并作簡要說明。(6分)(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我的項脊軒多年以后,震川先生回到了那一間小小的項脊軒,望著枝纏藤繞的籬笆木門,心里頭百感交集。他輕輕拂袖,撣去門把上的塵灰,吱呀一聲,門開了,像是知曉故人的歸來。沿著青石板路望去,繁蕪的雜草叢中,手植的枇杷樹映入眼簾,亭亭如蓋,亭亭如蓋……幾縷陽光從密密匝匝的葉隙間傾瀉下來,用絲縷溫情雕刻著往日的小軒:茂盛的蘭桂,反照的日影,案頭上的書卷,未燃盡的油燈,乳白色的象笏,以及親人們的音容和震川先生一樣,我也回到了那條灰白色的街道,站在那一棟舊式居民樓面前。原先安裝在一樓、面朝大街的深青色大鐵門已經拆除,留下來的只有因頻繁開關門撞擊而成的凹縫。我暢通無阻地邁進僅有少量太陽光線照進的小巷,視線在兩側灰暗斑駁的水泥墻上搜尋著、掃描著,然后定格在某一瞬間——兒時在墻上刻下的三只小火柴人兒,它們還在。我凝望著最初的凝望,滿懷溫柔,滿懷感動,仿佛是一場跨越時空的交匯。那棟樓是爺爺留下的,一共五層,爸爸一家住在五樓,三叔家住在四樓,四叔家住在三樓。老式居民樓沒有獨立的陽臺,沒有直上直下的電梯,但有夕照下的閱讀時光,有一家人的團圓飯,有三個小屁孩兒的笑與淚……在那棟舊樓房里,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悲歡離合,成為難以割舍的童年記憶。在《項脊軒志》中,歸有光曾描繪修葺前項脊軒的模樣——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潮濕如青苔般肆意滋長,屋內昏天暗日,待久了令人產生暈眩之感。書齋空間有限,案頭上書卷尚且無法安放,更何況他勃發的意氣。和項脊軒相比,我對自己的舊屋不禁要感嘆一句:幸甚至哉!舊屋的“陽臺”只是沿著窗戶搭建的一排粗鐵絲網,上面放著許多植物盆栽。有兩盆“肥美”的蘆薈,是奶奶從鄉下移植過來栽種的;有一盆蘭花和一盆水仙花,是每年逛花市時媽媽必須置辦的“年貨”;還有爸爸最愛富貴竹,時不時帶回來幾枝,一齊放4在長型的陶瓷花盆中,直至插滿,蒼翠欲滴。閑暇時,他們總愛爭論誰的植物更耐看或更旺盛,而我在一旁觀望“看戲”,偶爾充當一下“墻頭草”,心里也甚是愉快。我喜歡下午趴在陽臺邊上讀書,陽光透過鐵絲網灑落在書上,形成格子狀的光影。累了,便俯視街道上穿梭往來的人和車,猜想著他們的故事;抬頭遠眺,目光越過林林總總的居民樓,可以望見眷戀在半空上的落日。夕陽西下,書面上的光影逐漸從書的一端移動到另一端,從陽臺一頭的盆栽移動到另一頭的盆栽……再回望幾百年前的項脊軒,修葺過后,一切都煥然一新,震川先生得以在干爽明亮的書齋暢意閱讀,讀書時的思緒也隨之清晰起來。于是乎借書滿架,無所不讀。忽而偃仰嘯歌,聽萬籟聲;忽而冥然兀坐,寫一案文……豪放自在,悠然自得。眼倦時,透過一扇嵌著古木的窗牖,可見寂寂庭階啄食鳥,可見一輪明月上半墻,亦可見幾枝桂條影斑駁,有如東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之妙也。淵沉于此,震川先生也不禁發出感嘆:東坡啊東坡,只恨我生不在彼時,要不我也能與你共享那一夜的月明,暢談那一刻的人生,你也不用遺憾少了那一個閑朋摯友。如果說,震川先生未分家時的項脊軒是“庭中通南北為一”,那么我的則是“樓中通上下為一”,一家只需在自己所在的樓層往樓梯處喊一聲,響亮的回聲便可迅速將信息傳達至不同層的另兩家。而在家中,最經常吆喝的要數奶奶了。她喜歡上下穿梭于三層樓,也不嫌累,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日常相聚,只要她喊一聲,我們便會來到她所在的一樓,聚在一起吃飯。飯桌上的時光是輕松和諧的,特別是年夜飯,一家人相聚于此,小孩兒坐在一起互相打鬧嬉戲,奶奶不住地嘮叨柴米油鹽生活瑣事,父輩們舉杯暢飲,聊聊過往一年的經歷和收獲,談談新一年的計劃和希冀,頗有一絲“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之況味。在這一圍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飯桌上,過去一年紛紛擾擾的煩惱和形形色色的喜樂,似乎都得以安放在桌的一隅,彌漫在空氣中的,是一家人、十顆心匯聚在一起而發散開來的溫暖。2012年,爸爸拿出了十幾年的積蓄,購買了當時市里一個新樓盤的套房,我們一家成為最早從老樓搬走的。還記得搬家大貨車來到樓下的那一天,我在自己房間里獨自待了很久。日影下的文字、飯桌上的碗筷、泥墻上的小人……直到爸爸媽媽敲開房門,我才從深重的記憶中醒來,走出房門,客廳空空。隨后幾年,三叔和四叔也陸續從老樓搬離,遷到不同的小區。雖仍在同一市區,但5因奔波于各自的工作與家庭,一起聚首圍桌吃飯的時光越來越少了。而由于年齡的增長,腿腳不便,奶奶不再能夠頻繁地來往于三家之間。盡管如此,老人家仍常念叨:要努力讀書啊,阿嬤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你考上大學。震川先生也曾回憶起大母的喃喃之語:“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聽罷,仿佛夾雜著時光遠逝的一絲悲涼,但在苦累暗淡之中,又一切都生了光輝。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頭寫作者想象歸有光回到項脊軒場景中,與《項脊軒志》中家散妻逝的凄涼之景吻合,感情基調一致。B.當父母發生爭論時,“我”從旁“觀戲”,偶爾還充當“墻頭草”,父母情感和睦,孩童愉悅,一家子其樂融融。C.作者詳寫大家庭群居的熱鬧,略寫小家庭陸續從老樓搬離,這在一定程度上含蓄表達了自己對大家庭離散的傷感。D.奶奶希望“我”努力讀書,在有生之年看到“我”考上大學,這讓“我”感受到長輩對自己殷切期待,倍感溫暖。7.下列對“再回望幾百年前的項脊軒”這個段落,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回想歸有光在修葺后的項脊軒讀書寫字的歡快情景,說明環境能影響人的心境。B.作者采用了對仗、排比的句式再現《項脊軒志》中的情景,材料集中,節奏明快。C.庭中明月半墻、桂影斑駁與庭下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之景都有種寧靜清幽的美。D.歸有光認為蘇軾當時缺少有像他這樣可以暢談人生的閑朋摯友,是蘇軾一生的遺憾。8.作者為何要把自己曾居住的樓房說成是“我的項脊軒”?請簡要分析。(4分)9.本文設置了歸有光和“我”兩條線索,他們時而相對,又時而交融,請簡要分析這樣寫的妙處。(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題。材料一: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余,曰:‘毋6以是為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適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蚓①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則知不因指而嘆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后當以我語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于中者耶!嗚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毙奁局桓彝3济苎裕撼家噪U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子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在答題卡上寫上相應的字母。(3分)術者A謂我歲B行在戌將死口使其言回然目吾不及目見兒之立也G后田當以我語告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歸,指“女子出嫁”,與《項脊軒志》中“吾妻來歸”“歸”意思相同。B.燭,名詞用作動詞,與《登泰山記》中“明燭天南”的“燭”用法相同。C.矜,“夸耀”,與《陳情表》中“猶蒙矜育”“不矜名節”的“矜”意思都不同。7D.鮮,少,引申為“沒有”,與“數見不鮮”“鮮為人知”中“鮮”的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歐陽修的父親為官廉潔又喜歡救濟別人,去世后沒有留下維持生活的錢財,但歐陽修的母親守節自誓、衣食自力,將歐陽修撫養成人。B.歐陽修的父親每逢祭祀時總會哭泣,因其母親在世時吃食不足沒能好好奉養,又因每逢有酒水美食時母親已無法享用遺憾哭泣。C.歐陽修的父親認為想給死刑犯求一條生路卻沒能達成,死者和自己都沒有遺憾;如果不為死囚求生路,死去的人可能就有遺憾了。D.歐陽修和李密有著相似的悲慘經歷,都幸得母親或祖母撫育,材料一主要贊頌母親的品行,材料二側重寫祖母撫養自己的艱難。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夫養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4分)(2)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4分)14.材料一中歐陽修的母親“何恃而能自守”?請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15~16題。武侯廟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猶聞辭后主,不復臥南陽。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15.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武侯廟》前兩句描寫詩人所見之景,廟中壁畫剝落,廟外草木茂盛。B.《武侯廟》后兩句道出了武侯放棄早年隱居的生活、以身許國的行跡。8C.《蜀相》一詩抒寫作者游覽武侯祠的所見所感,全詩格調深沉而悲壯。D.兩首詩都從祠廟美景入筆,追述武侯生平,景、事、情、理融為一體。16.兩首詩都以諸葛亮為抒懷對象,請簡要概括兩詩對武侯情感的異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黃庭堅《登快閣》中使用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與阮籍青白眼兩個典故,表現詩人知(2)人的生死觀歷來不盡相同,莊子在《齊物論》中用“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 ”表達了不同的看法。(3)同學們一起去九龍湖邊踏春,看到草木茂盛,水流輕緩,不由得念出陶淵明《歸'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2小題。長期以來,中國人飲食以五谷雜糧為主,肉、奶占比較少。“以糧為綱”的觀念長期影響著國人,土地大都用來種糧食,畜牧業占比很少,草原牧區與農耕地區處于分割的狀態。畜牧業薄弱,這一情形致使我國農業結構和國民營養結構發展不均衡。(甲)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草地農業科學家任繼周矢志不渝開拓草業科學的動力。他提出在國內大力發展草地農業,提出要從耕地農業向糧草兼顧結構轉型,即充分利用占國土面積41%的草地,種草養畜、“藏糧于草”。為了更好地研究牧草,任繼周和同事們建立了我國第一個高山草原定位試驗站。試驗站建在海拔3000米的草原溝谷灘地上,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交會地帶的烏鞘嶺下,年平均氣溫1℃。試驗站里無煤碳,任繼周等人就撿拾牛糞燒火做飯;草原紫外線很強,曬脫了他們一層又一層皮;6月的草原晚上溫度很低,他們就把蒸餾水瓶揣進懷里防止凍裂,在陣陣狼嚎聲中邯然入睡。(乙),任繼周和同事們仍然堅持不懈地進行科研工作。他們用自建的氣象站做記錄,到實驗樣地按設計觀測、記錄牧草生長情況及環境數據,摸清了草地生態系統一年四季的變化。他的很多科研成果和重要發現都始于這個時期,包括在全國率先開展草地圍欄、劃破草皮改良草原、試行高山草原劃區輪牧、研制出我國第一代草原9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與牛羊同居,與鹿豕同游”。任繼周先生扎根西十余載,為我國的草業科研、教育和生產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任繼周先生就像那廣袤無垠的西北草原,看似無奇,卻蘊藏著無盡的生機與力量。他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18.文中第三段有兩處錯別字,請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處不超過20個字。(4分)20.請簡要賞析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4分)學,為萬世開太平”,前兩句未作改動而后兩句作了改動。請簡要分析這樣改動的效果。(4分)評點《蜀道難》的藝術境界。(6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碧諟Y明說: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你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認識。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露個人信息;不少于900字。高二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3.D(只有借景抒情,移情的“移”不能體現出來)4.①引出論點。文章開頭引用王羲之和華茲華斯的話,得出“美不引用郭六方的《舟還長沙》區別“積極條件”和“消極條件”,論證“‘移情’是審美心理的積極因素和條件”。③豐富論證內容,使論證更全點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5.①具有音韻之美:獨體單音和平仄四聲的特征使詩詞使其在欣賞詩詞的過程中完成對自我心靈和精神的升華改造。(每點2分)6.A(“吻合”“情感基調一致”錯)8.①自己居住的樓房和項脊軒都是讀書的樂園,都寄寓著祖母的厚望;②自己居住的樓更加襯托出“我”回憶舊時的溫馨、快樂、幸福之感受。往生活、親情的感慨與眷念,強化了情感共鳴。③兩條線索時而11.D(與“數見不鮮”中的“鮮”意思不同)重要的是心要仁愛。(“養”,贍養父母;“要”,重要的;“博”,遍及;“物”,其他人)(2)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長到四歲時,舅父又強迫母親改變守節的志向(逼她改嫁)。(“生孩”,出生;“見背”,背離我,拋棄我,去世的委婉說法;“行年”,經歷的年歲,年紀;“志”,守節的志向。)14.①了解、敬佩歐陽修父親的人品,與歐父感情深厚;②寄望于歐陽修;③為了讓丈夫后繼有人。15.D(“美景”、“理”錯)16.同:①對諸葛亮忠君愛國精神的贊揚;②對英雄身后被冷落遺忘的感傷;③對他功業未成的惋惜。異:①《武侯廟》中還包含了對諸葛亮無法返鄉的惋惜之情;②《蜀相》中還包含了對諸葛亮被劉備重用和信任的羨慕。(共6分。相同點4分,每點2分,答對2點即可。不同點2分,每點1分)17.(1)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3)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18.將“碳”改為“炭”將“邯”改為“酣”19.甲:改變中國農業結構、改善國民營養來源乙:盡管面臨如此艱苦的環境20.①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任繼周先生比作“西北草原”,(2分)②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任繼周先生廣闊的胸襟、看似平凡卻蘊含無盡生機與力量的特點,高度贊揚了任繼周先生的奉獻精神。(2分)21.①張載的話表現了儒家知識分子的價值觀念、思想情懷以及對民眾和社會的責任擔當,引用前兩句評價任繼周是恰當的。(2分)②張載的話后兩句所言,與任繼周從事的工作性質和價值不一致,而“與牛羊同居,與鹿冢同游”則形象地描述了任繼周身處艱苦的工作環境卻樂在其中不以為苦的情懷,改后更加切題。(2分)22.①《蜀道難》詩中既有對蜀道險峻地勢的真實描繪,如“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②又有夸張的想象,虛寫的成分,如“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引用神話傳說,表現蜀道的高險。③這種虛實交織的寫法,既突出了蜀道的艱險,又賦予了詩歌神秘而壯麗的色彩,使讀者在現實與幻想的交錯中感受到蜀道之“難”的震撼力,成功營造了迷離倘恍、奇麗峭拔的藝術境界?!緟⒖甲g文】材料一:我不幸,四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發誓守節,家里貧寒,還要在生活上自食其力,撫養我,教育我,讓我長大成人。母親告訴我說:“你的父親為官清廉,喜歡救濟別人,樂于結交朋友。他的俸祿雖然很少,常常沒有剩余,他卻說:‘不要把錢財作為我的累贅?!ナ篮?,沒有留下可以覆蓋的一片瓦,可以耕種的一壟地,可以賴以生存的家產。我依靠什么來守節呢?我對你的父親,大概了解一二,所以對你有所期待。自從我成為你們家媳婦之后,沒有來得及侍奉我的婆婆,但我知道你的父親贍養父母。你自幼失去了父親,我不能斷定你以后是否會有所成就,但是我知道你的父親一定會后繼有人。我剛剛嫁過來的時候,你父親守完你祖母的喪剛剛滿一年。每到歲末祭祀的時候,他總是會哭泣著說:‘祭祀即使再豐盛,也比不上活著時薄薄地奉養!’有時敬獻酒水美食,又哭泣著說:‘過去常常不夠吃,現在有富余的,又哪能讓她吃到呢!’剛開始我一兩次見到這樣的情況,以為他是剛剛守完喪,偶然這樣。后來常常像這樣,一直到他臨終前,沒有不這樣的。我雖然來不及侍奉婆婆,但從這些事情可以知道你的父親能侍奉父母。你的父親為官時,曾經在晚上點著蠟燭瀏覽案卷,多次停下來嘆氣。我問他原因,他就說:‘這是一個判了死刑的案件,我想為他求一條生路卻辦不到。’我說:‘可以為死囚求得生路嗎?’他說:‘想給他求一條生路卻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