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七單元前期的中國階段特征總體特征:從民國成立至國民革命失敗(1912~1927年)是中國近代化深化發展時期。政治上:新制度的創建,新道路的開拓。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舊的世界被掃蕩,新的制度創建起來。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確定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起先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并最終取得成功。經濟上:三者并存,多元發展。中華民國時期,經濟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供應了確定的有利條件,出現了民族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同時,中國共產黨依據社會沖突的變更調整土地政策。思想上:三民主義在當時歷史條件所能允許的范圍內反映了中國人民力求使中國由貧弱變為富強的劇烈愿望,反映了中國人民力圖使中國快速近代化、快速融入人類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新文化運動激發了廣闊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忱,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究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并逐步中國化,指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走向成功。第17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一、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1.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政權建立后,厲行專制,賣國獨裁。二次革命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反對袁世凱建立獨裁、保衛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裝斗爭,是辛亥革命的接著。2.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后,起先了復辟帝制的活動。孫中山再次組織武力討袁,護國運動爆發,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3.袁世凱死后,中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的局面。徐州軍閥張勛進京擁護溥儀復辟但很快失敗。段祺瑞再次執政后,拒絕復原《臨時約法》和召集國會。為維護共和制度,孫中山提倡了護法運動。4.復辟帝制違反歷史發展潮流;民主共和的觀念已深化人心。二、五四運動1.背景:1919年初,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2.經過時間中心主力第一階段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其次階段6月5日起上海工人3.結果(1)釋放被捕學生。(2)罷免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個賣國賊的職務。(3)拒絕在和約上簽字。4.性質: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5.影響: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工人中的傳播,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特殊提示五四運動的特點(1)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學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2)群眾性:學生、工人、商人多階層參與,聯合斗爭。(3)愛國性:維護主權,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4)成功性:運動斗爭的目標基本實現。三、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條件(1)階級條件:工人階級隊伍壯大。(2)思想條件:馬克思主義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3)組織條件: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陳獨秀、李大釗的醞釀。(4)外部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2.標記:中共“一大”的召開。(1)召開: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后又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上實行。(2)內容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殲滅資本家私有制中心工作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領導機構成立中心局,選舉陳獨秀為書記(3)意義: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教材補缺中共早期斗爭實踐的探究1.中共二大時間、地點1922年7月,上海主要內容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最低綱領即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確定加入共產國際,確認中共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意義制定了中國近代以來第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方向2.工人運動1922~1923年,中共領導了香港海員罷工,京漢鐵路工人罷工(二七大罷工)等。因工人階級孤軍奮戰,基本上都失敗。四、國共合作與北伐斗爭1.國共合作(1)條件:中國共產黨在開展工人運動中,相識到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確定與中國國民黨合作。(2)實現:1924年,中國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3)影響:反帝反封建的工農運動蓬勃發展,國民革命運動高潮快速到來。2.北伐斗爭(1)條件①群眾基礎:工農運動蓬勃發展。②組織基礎:1925年,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③軍事條件:整編國民革命軍,統一了廣東革命依據地。(2)目的:殲滅帝國主義支持的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3)進程:北伐軍殲滅吳佩孚、孫傳芳部主力,革命勢力發展到長江流域。1927年初,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往武漢。3.結局——國民革命失敗(1)緣由:帝國主義干涉,找尋新的代理人;國民黨右派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陳獨秀堅持右傾錯誤,限制工農運動,放棄革命領導權。(2)標記: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國共合作裂開,國民革命失敗。誤區警示國民革命應留意的三個問題(1)革命的指導思想是新三民主義,而不是馬克思主義。新三民主義并不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綱領與目標,后者是方法與手段。(2)革命是由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而不是由國民黨單獨領導的。(3)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北伐斗爭成功了;但并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基礎,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革命最終失敗了。考點一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五四運動1.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后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后,無人具有足夠實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氣在各省建立勢力范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事實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限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從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起先,到1928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結束,持續16年,又可分為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1916年)和軍閥割據混戰時期(1916~1928年)兩階段。2.民主主義革命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之前的革命,在近代中國其任務是反封建反侵略。民主主義革命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階段。舊民主主義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以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最終目標是走向社會主義。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針對練1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指出:“五四運動的杰出的歷史意義,在于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其主旨是指五四運動()A.開啟了近代中國一場思想啟蒙運動B.對傳統倫理觀念賜予了最致命打擊C.成為中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轉折點D.是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答案D解析題干中提到“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說明其標記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起先,故D項正確。
1.五四運動彰顯的新的時代潮流(1)新的領導階級——工人階級。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起先發揮領導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并漸漸和工人運動結合在一起,成為先進中國人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徹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4)新的覺醒——民族意識覺醒。五四運動中,各階層廣泛參與,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強大力氣。2.五四運動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1)新式學問精英群體走上中國社會舞臺。通過新文化運動和反巴黎和會出賣中國利益的社會運動,新式學問群體精英整體地、主動地出現在中國社會現代化的舞臺上,成為一支無法忽視的巨大力氣,這充分呈現了他們改造中國的主動意識、集體意識。(2)近代民族國家意識漸漸覺醒。巴黎和會上列強對于日本侵略中國的要求予以滿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國家意識的學問群體最終忍無可忍,最終以火山爆發的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意識的形成對于后來中國的民族獨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3)對現代化的探究不斷深化。五四運動從根本上說是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其政治運動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長期熏陶下自然發酵出來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無論是提倡文學革命,還是提倡思想啟蒙,無論是提倡社會風俗變革,還是主見特性自由,都觸及了西學東漸下的中國文化改造命題。家國情懷——五四精神的內涵和意義五四精神蘊含著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宏大精神;五四精神具有劇烈的時代感和民族感,是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先進的思想意識相結合的精神。這種精神的內核是愛國主義,激勵多數進步青年投身于救亡圖存、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考點二國共兩黨的首次合作——國民大革命“左”傾與右傾(1)“左”傾:是激進冒險主義、機會主義,表現為急躁冒進、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傾錯誤,“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傾錯誤等。(2)右傾:是保守主義、機會主義,主要表現為保守、妥協、退讓,如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3)“左”傾和右傾都是主觀主義。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1.國民革命運動的特點(1)革命任務:“打倒列強,除軍閥”說明當時中國的革命任務是反帝反封建。(2)群眾基礎;以兩黨合作為核心,形成了四個階級的統一戰線。(3)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兩大革命指導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義占主導地位。(4)革命軍隊:組建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斗爭,基本殲滅了封建軍閥,打擊了列強的侵華勢力。針對練2(2024·郴州模擬)“至今軍閥作惡如故也,列強橫行,且有加而無已也……中國革命,不能不承認為世界革命中之一部,而實行三民主義,則共產主義即在其中矣。吾輩死者,但知中國革命與國際革命不能分而為二,則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豈有紛爭之必要。”該日記內容反映出蔣介石()A.贊成國共兩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B.主見用暴力手段“清黨”C.同意與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D.已轉變成社會主義者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實行三民主義,則共產主義即在其中矣”“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豈有紛爭之必要”等關鍵信息,可知當時的蔣介石認為面對舊軍閥和列強的反動統治,國民黨和共產黨應當聯合革命,故選A。2.國民革命的歷史功績(1)近代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2)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3)為中國革命接著前進奠定了基礎,宣揚了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綱領,擴大了共產黨的影響,共產黨起先駕馭一部分武裝,廣闊群眾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禮。材料一1921年7月中共一大時,黨員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時,黨員195人;1923年6月三大時,黨員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心擴大執行委員會召開,即國民黨改組前后一年時間,黨員基本上沒有增加,一些地方還明顯削減。——王健英編《中國共產黨組織史料匯編》要求:依據材料概括1921~1924年中共黨員人數的變更狀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狀況:1921年7月到1923年6月,中共由無到有,漸漸發展壯大;1923年6月到1924年5月,中共黨員沒有增加。材料二北伐斗爭前夕中國政治形勢示意圖(1926年)要求:分析材料,指出北伐斗爭前夕中國的主要政治勢力及當時的政治形勢。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主要政治勢力:奉系軍閥,占據東北地區;直系軍閥吳佩孚占據陜西部分地區、河南、湖北;直系軍閥孫傳芳占據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軍閥閻錫山占據山西和綏遠部分地區。政治形勢:軍閥割據,四分五裂。材料總而言之,國共合作主導下的國民革命,是一場更富有現代意義上的社會革命性質的大革命。與辛亥革命相比,這場革命與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變遷更加親密相關,革命的社會動員程度和民眾參與主動性更加高漲,是在對政治共同體作出新的解說(新三民主義)的前提下,由一個新的政治上層來取得政權,建立起更強有力的政治體制。它反映的歷史主流,是在中國建立起對外自主獨立的、對內具備有效權力和權威體系的統一的現代民族國家。——陳勤、李剛、齊佩芳著《中國現代化史綱·無法告辭的革命》觀點思索方向歷史結論角度1對國民革命性質的相識角度2對國民革命特點的相識(與辛亥革命相比)國民革命是在新三民主義指導下的有更廣泛群眾基礎的、有明確反帝目標的現代意義上的社會革命角度3對國民革命目標的相識答案角度1:國民革命是國共合作領導的人民大革命。角度3:國民革命的目標是“打倒列強,除軍閥”,建立統一的現代民族國家。材料五四學生運動,可分為以傅斯年、梁實秋為首的理性愛國者和以楊晦、匡互生為主的以情感宣泄為主的暴力愛國者。對于楊晦、匡互生這樣的火燒趙家樓,并且痛打所謂“賣國賊”的學生,很多學者認為他們表現了毫不妥協的戰斗精神。1919年6月,陳獨秀在題為《我們原委應不應當愛國》的文章里寫道:自從山東問題發生,愛國的聲浪更陡然高起十萬八千丈,好像“愛國,這兩字,竟是天經地義,不容探討的了。感情和理性,都是人類心靈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時兩相沖突。……愛國大部分是感情的產物,理性不過占一小部分。有時竟全然不合乎理性,愛國就是害人的別名”。——摘編自黃廣明、楊瀟《啟蒙是最好的愛國——新文化運動健將的覺悟》等要求:分析材料,論證感性愛國與理性愛國的統一性。論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首先,愛國主義是和中華民族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當民族利益受到嚴峻危害,能夠自告奮勇,堅決反對外來侵略是一種愛國行為。山東問題發生后,愛國學生奔跑相告,喚起了民眾的覺醒;抗戰時期為國捐軀的將士們,他們都是愛國英雄。同時,激情愛國往往又極不理性,導致無政府主義傾向加劇。五四運動中,學生用暴力懲治了他們眼中的“漢奸”。這樣的結局就是暴力贏了,文明輸了,情感贏了,法律丟了。激情愛國往往破壞了社會理性,難以達到預期目的。全國卷考題統計年份考題2024年卷Ⅱ,29孫中山改組國民黨2015年卷Ⅰ,29北洋軍閥時期的政局2014年卷Ⅱ,29民主觀念的社會影響1.(2024·課標全國Ⅱ,29)1923年底,孫中山認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則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則由于我黨組織之方法不善,前此因無可仿效。法國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國革命血戰八年而始得獨立,因均無確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國有之,殊可為我黨師法。”其意在()A.走蘇俄革命的道路B.放棄資產階級代議制C.加強革命的領導核心D.變更反封建的斗爭目標答案C解析C對:依據材料中“由于我黨組織之方法不善”可知,孫中山認為資產階級革命不能成功的緣由在于資產階級革命政黨領導不力,“惟今俄國有之,殊可為我黨師法”,俄國十月革命成功是因為有團結而強有力的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因此孫中山意在加強革命的領導核心。A錯: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代表,他只是從俄國革命中獲得閱歷,不行能走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B錯:作為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代表,孫中山不行能放棄資產階級代議制,材料也未體現代議制的相關信息。D錯:孫中山的革命目標沒有變更。2.(2015·課標全國Ⅰ,29)《申報》“時評”欄目曾評述說:“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心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這一時局出現在()A.太平天國運動時期 B.義和團運動時期C.辛亥革命時期 D.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答案D解析由題干“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等信息,說明此時地方軍閥正在混戰,從而推斷為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故選D項。A、B、C三項與題干材料不符,解除。3.(2014·課標全國Ⅱ,29)1926年,有報紙評論說:“自從蔣介石抬出三民主義,大出風頭以后,很多人都覺得主義是值錢的,于是乎孫傳芳標榜三愛(愛國、愛民、愛敵),東三省有人主見三權(民權、國權、人權)。聽說四川有些軍人到處請教人替他們想個主義玩玩。”這種現象反映了當時()A.政治宣揚促使各界思想趨同B.標榜主義成為軍閥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經成為社會潮流D.各地軍閥對三民主義理解存在差異答案C解析從材料中的三民主義到三愛、三權可以看出A項“趨同”的表述是錯誤的。從材料信息來看,蔣介石、孫傳芳乃至四川有些軍人也要標榜“主義”,說明民主思想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很大,故C項正確。B、D兩項均屬于沒有正確理解材料信息而得出的片面性結論。1.(2024·衡水中學高三摸底考試)下表信息表明五四運動前夕,中國()1894年中國產業工人10萬人1871~1911年有記載的罷工斗爭達105次1912~1919年罷工斗爭達130多次至1919年中國產業工人約200萬人中國還有1000萬左右手工業工人和店員工人1915~1920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黃金時代”A.工人階級政治覺悟程度有所提高B.具備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基礎C.階級沖突逐步成為社會主要沖突D.初步進行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嘗試答案B解析材料中并沒有對工人階級政治覺悟的提及,故A項錯誤;從1894年至1920年,中國的無產階級數量激增了100多倍,這就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故B項正確;材料中并沒有對社會主要沖突的涉及,故C項錯誤;工人階級的數量劇增并不等于新型民主政治的初步嘗試,故D項錯誤。2.(2024·欽州三模,29)1924~1927年間,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劃破了濃重的黑暗,工人運動、農夫運動蓬勃發展,北伐成功進軍,革命浪潮席卷全國。這說明()A.工農運動推動大革命發展B.政黨聯合產生了巨大力氣C.北伐斗爭取得了重大成果D.第一次國共合作取得成功答案B解析工農運動是大革命發展的表現,不是緣由,故A項錯誤;由于國共合作推動工農運動,故B項正確;材料說明不了重大成果,故C項錯誤;第一次國共合作是失敗的,故D項錯誤。3.(2024·南寧模擬)20世紀20年頭,北洋政府以“到期修約”成功廢除中比、中西兩個不同等條約;1926年,國民政府以“革命外交”收回了漢口、九江的英租界。對此,當時民眾更多地確定“革命外交”的成果,而忽視“到期修約”的成果。這主要是因為()A.對華殖民體系的瓦解 B.新三民主義得以貫徹C.北洋政府統治的腐敗 D.民主革命形勢的高漲答案D解析材料中“收回了漢口、九江的英租界”遠非殖民體系的瓦解,故A項錯誤;材料中“收回了漢口、九江的英租界”不等于新三民主義的全部,故B項錯誤;材料中“成功廢除中比、中西兩個不同等條約”不能表明統治的腐敗,故C項錯誤;1926年北伐斗爭掀起大革命的高潮,北洋軍閥成為革命對象,故D項正確。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2024·棗莊模擬)“世界好像沒有一個國家的學生像中國的學生這樣,一樣而熱切地追求現代的和新的思想。”這種社會和思想的醞釀,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全國性運動。這場“大規模的全國性運動”的主要影響是()A.推動現代科學的傳播B.促進民眾的思想解放C.加速國家統一的進程D.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答案B解析材料中“大規模的全國性運動”是指五四運動,推動現代科學的傳播并非五四運動的主要影響,故A項錯誤;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大大促進民眾的思想解放,故B項正確;五四運動對國家統一沒太大影響,故C項錯誤;五四運動發生時日本還未大舉侵華,因而五四運動不行能造成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影響,故D項錯誤。2.(2024·大同、陽泉期中)下表為不同報刊對同一事務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新聞來源地報道的主要內容北京《晨報》青島問題當以死爭,被拘同學應宜營救,此罷課之其次理由也天津《大公報》北京學界之大舉動曹汝霖宅之焚燒日本《大阪朝日新聞》北京燒打起排日學生的暴動A.火燒曹汝霖宅是事務的導火線B.學生在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C.波及全國全部的大中型城市D.學生綻開盲目的排日行為答案B解析據所學可知,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是導火線,故A項錯誤;據材料“罷課、學界之大舉動”均說明學生運動有重要作用,故B項正確;據材料“北京、北京學界”得出并不是全部的大中型城市,故C項錯誤;據材料“青島問題當以死爭,被拘同學應宜營救”可知是反對日本占據青島,營救同學,不是盲目排日,故D項錯誤。3.下面框內所敘內容是對近代中國民主革命中某一歷史事務的評論,這一事務()評論一:中國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盡管是以和平的形式進行的反抗。評論二:是由中國的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等在內的不同“社會勢力”組成的一個統一戰線領導和參與的革命運動。A.推動了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B.促進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C.基本上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D.開啟了十四年抗戰的歷程答案B解析甲午斗爭后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與材料中“由中國的工人階級”不符,直到五四運動中國工人階級才登上政治舞臺,故A項錯誤;五四運動促進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故B項正確;基本上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是北伐斗爭而非五四運動,故C項錯誤;開啟了十四年抗戰的歷程是九一八事變,與材料中“以和平的形式進行的反抗”不符,故D項錯誤。4.20世紀20年頭,部分教會學校出現退學潮,學生喊出了“與其為奴,勿寧退學”的口號,紛紛離校,廣州圣三一學生還組成退學團。出現這一現象的緣由是()A.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 B.民權主義運動的興起C.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 D.中日民族沖突的激化答案C解析實業救國思潮是中國近代史上主見以興辦實業挽救中國的社會政治思想,退學并非因為創辦實業,與其無關,故A項錯誤;民權主義偏重于爭取民主權利,與材料“教會學校出現退學潮”民族沖突不符,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教會學校”“與其為奴,勿寧退學”可知,為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列強間的沖突,所以受到了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故C項正確;依據材料“20世紀20年頭”“廣州”等信息可知,并非日本勢力范圍(東北、山東一帶),故D項錯誤。5.(2024·北京順義一模,17)下圖是某探討性學習小組學習中國近代史過程中依據學者觀點繪制的結構圖。按此理解屬于“組織反應”的是()A.興辦開平煤礦 B.提出三民主義C.宣揚民主與科學 D.共產黨成立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學問,開礦辦廠屬于技術層面,故A項錯誤;三民主義的目的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屬于制度層面的內容,故B項錯誤;民主與科學屬于意識形態層面的內容,故C項錯誤;共產黨的成立屬于政黨組織形式,故屬于組織層面的內容,故D項正確。6.中共一大提出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需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二大提出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最低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說明中國共產黨()A.起先變更中國革命的道路B.認清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C.相識到建立軍隊的重要性D.與資產階級的革命對象相一樣答案B解析起先變更中國革命的道路是在1927年秋收起義后,故A項錯誤;中國共產黨二大的綱領較之一大,聯系中國的國情,說明中國共產黨認清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故B項正確;國民革命失敗的教訓使黨相識到建立軍隊的重要性,故C項錯誤;中國共產黨二大綱領中還有最高目標,故D項錯誤。7.(2024·蚌埠聯考,30)陳獨秀在談到黨內合作的方式時說:“只不過是因為第三國際(共產國際)的壓力,中國共產黨才牽強承認在國民黨內開展活動的必要性。”這表明()A.中共堅持獨立自主的路途B.中共在政治上尚不成熟C.共產國際錯誤指導中國革命D.陳獨秀排斥革命統一戰線答案B解析中共迫于第三國際(共產國際)的壓力,沒有堅持獨立自主的路途,故A項錯誤;中共沒有堅持獨立自主的路途,表明中共在政治上尚不成熟,故B項正確;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指導正確與錯誤都存在,故C項錯誤;陳獨秀排斥的是黨內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故D項錯誤。8.孫中山在1920年《致海外國民黨同志函》中說:“自北京高校學生運動以來,一般愛國青年,無不以革新思想,為將來革新事業之預備。于是蓬蓬勃勃,發抒言論。國內各界輿論,一樣提倡……此種新文化運動,誠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由材料可推斷出孫中山此番言論的意圖是()A.強調國民黨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綱領B.要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C.要進行徹底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D.借鑒五四閱歷調整革命策略和方法答案D解析材料體現不出要求國民黨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綱領的內容,故A項錯誤;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是1924年出現的三大政策的內容,故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涉及徹底反封建的內容,故C項錯誤;從材料可知孫中山借鑒五四運動對青年人革新思想的主動影響,號召國民黨進行適當的革新調整,故D項正確。9.(2024·天津部分地區一模,6)胡適指出:民國十三年以后,國民黨一度成為中國“一個簇新的社會重心……這四五年來,又漸漸失去做社會重心的資格了”。國民黨成為中國“一個簇新的社會重心”的主要緣由是()A.北伐斗爭的成功 B.國民黨的改組C.黃埔軍校的建立 D.共產國際的幫助答案B解析北伐斗爭的成功在1927年,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故A項錯誤;由材料“民國十三年”可知為1924年,結合所學,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國民黨進行了改組,國共兩黨合作,故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國民黨一大而非黃埔軍校,故C項錯誤;共產國際的幫助是外部緣由不是主要緣由,故D項錯誤。10.(2024·南寧模擬)1924年后,共產黨一方面推動國民黨中心先后設立了農夫部、工人部、青年部、婦女部和商人部,工運、農運安排及相關政策、法規也相繼出臺;另一方面主動從事國民黨不情愿做的下層民眾動員工作。這說明()A.共產黨主導群眾運動B.國共合作在基層未實現C.國民黨不愿發動民眾D.中共駕馭了革命領導權答案A解析材料“一方面推動國民黨中心”“另一方面主動從事國民黨不情愿做的下層民眾動員工作”,反映了共產黨主導群眾運動,故A項正確;共產黨主導群眾運動,不能推斷國共合作在基層未實現,故B項錯誤;材料“國民黨不情愿做的下層民眾動員工作”,不能推斷國民黨不愿發動民眾,故C項錯誤;共產黨主導群眾運動,不能推斷中共駕馭了革命領導權,故D項錯誤。11.(2024·南寧二模,29)1926年2月,中共中心在北京召開特殊會議,認為:“廣東國民政府的北伐,便成了第一等重要的問題……不僅是廣東作軍事的打算,更要在廣東以外北伐路途必經之湖南、湖北、河南、直隸等省預備民眾奮起的接應,特殊是農夫的組織……中國的潮流已漸由宣揚群眾組織群眾而近于起先打算武裝群眾的時期。”依據上述材料,對北伐斗爭理解最精確的是()A.廣東國民政府的軍事行動B.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起先了工農武裝割據D.促成了國共兩黨合作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不僅是廣東作軍事的打算,更要在廣東以外北伐路途必經之湖南、湖北、河南、直隸等省預備民眾奮起的接應,特殊是農夫的組織”可知北伐斗爭不僅僅是軍事行動,故A項錯誤;“工農武裝割據”起先于大革命失敗后,故C項錯誤;北伐斗爭是由國共合作領導的,而不是北伐斗爭促成了國共兩黨合作,故D項錯誤。12.(2024·衡水高考模擬)中共機關報《政治生活》載:“(1925年)北方地區的國民黨,已經走上了一條政黨的軌道,已經有了比較嚴密的組織與紀律,已經漸漸地取得民眾的憐憫與支持,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表現出了長足進步。”這主要得益于()A.中國國民黨的正確領導B.國民革命運動的影響推動C.北伐斗爭的強有力支援D.國民黨在一大后快速發展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得國民革命運動推動了北方國民黨組織的改造,并發展了黨員,取得廣泛的群眾基礎,故B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3.(2024·湘西自治州調研)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面對深重的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統治集團內一部分官僚、士人,起先對東漢政權的前途感到擔憂。安帝、順帝統治時期不斷擴大太學規模,順帝時太學生達三萬余人。各地郡國學校也紛紛建立起來,史稱“四海之內,學校如林”。這些太學生們同官僚士大夫有著親密的聯系,因此太學也便成為反對外戚、宦官專權的中心,太學生運動深刻影響了東漢政局。——摘編自史仲文《中國全史》材料二事務發生的干脆緣由為山東問題,既發之后,在未獲滿足解決之前,熱血沸騰的學生自不甘罷休,政府的高壓手段與固執的看法,愈增加了他們的生氣。5月5日,為援救被捕學生,接著要求懲辦賣國官員,拒絕巴黎和約,實行罷課。上海、天津與留學日本的學生,以及南北名流、社會團體,一樣支持。總統徐世昌為之所震懾,將被捕學生釋放,各校復課,學生得到初步的成功……當日軍蠶食華北諸省時,中國的領導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未能阻擋日本對華北的侵略,激發了學生組織公開抗拒不準示威游行的禁令。1935年12月9日,數千學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標語,并要求中國領導人停止內戰及團結全國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摘編自《近代中國史綱》《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卷》(1)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分別概括東漢太學生運動和近代中國兩次學生運動的背景。(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語言發展評估系統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 資產證券化AI應用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邏輯思維游戲課程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第三方支付AI應用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航天技術類博物館在線平臺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江油市招聘事業編制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筆試真題2024
- 觸摸廣告機AI應用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 舞蹈與戲劇演出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光伏發電設備銷售合同及售后服務協議
- 2025小學心理健康危機應對計劃
- DB32-T 4264-2022 金屬冶煉企業中頻爐使用安全技術規范
- 三 年級下冊音樂課件-剪羊毛|人音版(五線譜)
- 富余水深與船體下沉量的關系
- 三年級下冊數學課件-4.1 整體與部分 ▏滬教版 (15張PPT)
- 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班會課件(25張PPT)
- 電氣防爆施工節點做法
- 遠洋航線設計、航法及氣象導航
- 團結就是力量曲譜和歌詞
- 2022年交通管制員年終考核個人工作總結
- 熱鍍鋅螺栓檢測報告
- 管理制度隱蔽工程驗收管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