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難點03新高考?文言文主觀題專項訓練
(建議用時:30分鐘)
【命題趨勢】
1.題型變化,新增主觀題。
對文言文閱讀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結合上下文的語境進行理解,重點考查是否"讀懂"。不
能照搬原文,也不能只是簡單的翻譯原句,需要用自己的語言上行歸納概括。
2.分值變化,評分更實務。
文言翻譯兩句各壓縮1分。從得分點來看,為“3+1”,三個句中得分點,加句意一分。過去句意2
分壓縮為I分,壓縮彈性空間,擠掉水份更多,評分更實務。
3.考查變化,重關鍵能力。
客觀題,斷句、文學文化常識、文意理解;主觀題,翻譯,文意概括。每一點都涉及到考生文言文
閱讀理解能力。特別是新增的主觀題,由選擇判斷上升到義意概括高度,涉及的是考生實打實的義言閱
讀能力。如果說選擇題有“蒙”的成份,這道主觀題考查的是考生的硬功夫,考生休息蒙混過關。
【方法提示】
1.審題干,看要求,找到對應區域
文言閱讀主觀題,題目會就文中的某一個情節內容,或某一個人物的思想品質、性格特點進行分析概
括。明確題要求后,要迅速在原文中找到對應答題區域,細讀文本內容,然后進行概括。
2.扣文本,細思量,讀懂原文是王道
文言閱讀的主觀題,只要懂得文意,回答起來不算難。但問題就在這里,不少考生讀不懂文章,在形
成答案時一臉茫然。說一千,道一萬,讀不懂原文也白搭。“讀懂”是王道。也許這也正是這道理題的初
衷,重點考查是否“讀懂”。簡單的文言段落還好對付,遇到難一點的閱讀障礙時,要注意勾連前后文的
情節內容加以推斷分析。從邏輯上推理,從情節上推斷,從事理上分析,從側面人物的表現上揣測,從選
擇題對文意的理解,多方面來找到正確的理解。不能只盯一點:不顧全篇,腦子轉不過彎來。
3.細梳理,抓關鍵,注意條分縷析
主觀題分值這3分,得分點多為兩至三個。作答時要有踩準得分點的意識,用小序號①②③標明。然
后依據文段內容,對照題目要求,仔細閱讀,條分縷析,概括出兩到三點內容。
【限時檢測】
一、(1月份八省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霍光,字子孟,票崎將軍去病弟也,河東平陽人。票騎將軍擊匈奴,道出河東,還,乃將光西至長安,
時年十余歲,任光為郎,稍遷諸曾侍中。去病死后,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外
禁同二十余棄小心謹慎去嘗有過甚見親信上年考察群里唯光任大重三屬社稷乃速黃門畫者理周公負成王朝
諸侯以賜光上病篤,光涕泣問日:“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
公之事。”武帝崩,太子襲尊號,是為孝昭皇帝。帝年八歲,政事壹決于光。光與左將軍上官桀尊須相親,
光長女為桀子安妻,有女年與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蓋主內安女后宮為便仔,數月,立為皇后。光時便辦
出,桀輒人代光決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長公主。公主近幸河間丁外人。桀、安欲為外人求封,光不許。
又為外人求光祿大夫,又不許。長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數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慚。由是與光爭權。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懷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與燕王通謀,詐令人為
燕王上書,言光專權自恣,疑有范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從中下其事,桑弘羊當與諸大臣共執退光。
書奏,帝不肯下。明旦,光聞之,止畫室中不入。有詔召大將軍。光入,免冠頓首謝,上日:“將軍赳。
朕如是書詐也,將軍亡罪。”而上書者果亡,捕之甚急。后桀黨與有諧光者,上輒怒曰:“大將軍忠臣,
先帝所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復言,乃謀令長公主置酒請光,伏兵格殺之,因廢帝,
迎立燕王為天子。事岑隼,光盡詵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蓋主皆自殺。光威震海內。
(節選自《漢書?霍光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出入禁網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乃使黃門畫者
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
B.出入禁閉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力使黃門畫者
/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
C.出入禁閡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乃使黃門畫
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
D.出入禁網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乃使黃門畫
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本句意為:出入宮門二十多年,小心譚慎,未曾有什么過錯,
很受到武帝親近和信任。武帝已年老,仔細觀察眾大臣,只有霍光能負此重任,可以把國家大事托付給他。
武帝就叫黃門畫工畫了一幅周公抱著成王接受諸侯朝見的圖畫賜給霍光。“年老”是“上”的形容詞謂語,
不帶賓語,也不修飾后句,應在其后斷開,排除AB:“黃門畫者”作“畫”的主語,中間不應斷開,排除
Do故選C。
2.下列對文中加點訶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諱,字面意義是指不可隱諱,又常常用作對尊長者死亡的一種委婉的代稱。
B.結婚,文中指男方女方兩家之間結成婚姻關系,現代指男性與女性結為夫婦。
C.休沐,字面意義是休息沐浴,占代官員每隔一段時間休沐,也就是請假休息。
D.發覺,文中指敗露,現代指發現、覺察,敗露也可以理解為被發現、被覺察。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C.“古代官員每隔一段時間休沐,也就是請假休息”
錯誤,漢代官吏每工作五天休息一天,稱為“休沐”,是假期,不是請假休息。故選C。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霍光得到提攜,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長去病帶至長安,仕途上屢獲升遷,直到侍奉皇上;武帝臨終,
將少子托付給他,要他行周公輔佐之事。
B.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權貴。他秉公處事,拒絕權臣的無理請求,因此遭到怨恨,以致后來受到上官
桀父子、桑弘羊等皇親國戚的抱團誣告。
C.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政敵想扳倒他,讓人假托替燕王上書,說霍光專權放縱,或將發生意外
之變;昭帝卻不予理會,表示霍光無罪。
D.霍光挫敗政敵,威名天下傳揚。昭帝力挺霍光,政敵再也不敢發聲,于是轉而暗中謀殺霍光,結果弄巧
成扭,被一舉鏟除,霍光因而威笈海內。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原文內容的能力.B.“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親國戚的抱團誣告”錯誤,
上官桀兒子的女兒成為婕妤,算皇親國戚,但桑弘羊不是,原文只說“御史大夫桑弘羊欲為子弟得官,亦
怨恨光”,不能看出他是皇親國戚。故選B。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桀因帝姊蓋主內安女后宮為佬仔,數月,立為皇后。
(2)上輒怒曰:“大將軍忠臣,先帝所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
【答案】(1)上官?桀依靠昭帝的大姊鄂邑蓋主把上官安的女兒送進后宮成了婕妤,幾個月以后立為皇后。
(2)昭帝就發怒說:“大將軍是忠臣,先帝囑托他輔佐我的,有誰敢誹謗就辦他的罪。”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關鍵詞:因,依靠;內,通“納”,使……進入;便仔:婕妤。
(2)關鍵詞:輒,于是,就;屬,通“囑”,囑托;輔,輔佐;毀,詆毀;坐,判罪。
★5.文末說到霍光最終一舉清除政敵,其政敵最為嚴重的罪行是什么?
再遷監察御史,宰相楊國忠惡之,乃出為平原太守。安祿山逆狀牙孽,真卿度必反,陽托霖雨,增睥浚隍,
料才壯,儲府原。日與賓客泛舟飲酒,以紓祿山之疑。果以為書生,不虞也。祿山反,河朔盡陷,獨平原
城守具備,使司兵參軍李平馳奏。玄宗始聞亂,嘆無一忠臣,及平至,帝大喜,謂左右曰:“朕不識真卿何
如人,所為乃若此!”乃益募士,旬日得萬人。賊破東都,遣段子光傳李怪、盧奕、蔣清首徇河北。其卿畏
眾懼,紿諸將日:“吾素識怪等,其首皆非是。”乃斬子光,藏三首。它日,結芻續體,斂而祭,為位哭之。
十七郡同日自歸,推真卿為盟主,兵二十萬,絕燕、趙。史思明圍饒陽,真卿懼不敵,以書招賀蘭進明,
以河北招討使讓之。會平盧將劉正臣以漁陽歸,真卿欲堅其意,以子頗為質。祿山乘虛遣思明急攻河北,
獨平原、博平、清河固守。然人心危,不復振,棄郡度河,間關至鳳翔謁帝。廣平王平長安,辭日,當闕
不敢乘,趨出樓板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騎,真卿劾之,百官肅然。俄封魯郡公。楊炎當國,以
直不容,及盧杞,益不喜,將出之。真卿往而斥之,杞矍然下拜,而銜恨切骨。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建造
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諭之,可不勞師而定。”詔可。既見希烈,希烈養子千余拔刃爭進,諸將皆慢罵,
將食之,真卿色不變。希烈以身揮,麾其眾退,乃就館。逼使上疏雪己,真卿不從。希烈乃枸真卿.傳將
坑之,復遣將積薪于廷欲焚之,真卿曰:“死生分矣,何多為!”后遂縊殺之,年七十六。善正書、草書,
筆力道婉,世寶傳之。贊日當祿口反哮噬無前曾公獨以烏合嬰其鋒功雖不成其志有足稱者嗚呼雖千五百歲
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旦可畏而仰哉
(選自《新唐書?列傳七十八顏真卿傳》有刪改)
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瞥F1/當祿山反/哮噬無前/魯公獨以烏合嬰其鋒/功雖不成其志/有足稱者/嗚呼/雖干五百歲/其英烈言言
/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B.贊臼/當祿山反/哮噬無前/魯公獨以烏合嬰其鋒/功雖不成其志/有足稱者/嗚呼/雖干五百歲/其英烈/言
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C.贊曰/當祿山反/哮噬無前/魯公獨以烏合嬰其鋒/功雖不成/其志有足稱者/嗚呼/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
/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D.贊曰/當祿山反/哮噬無前/曾公獨以烏介嬰其鋒/功雖不成/其志有足稱者/嗚呼/雖「五百歲/其英烈/言
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答案】C
【解析】贊曰:當祿山反,哮噬無前,魯公獨以烏合嬰其鋒,功雖不成,其志有足稱者。嗚呼,雖千五百
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贊日:當安祿山造反的時候,猖狂到前所未有,只有魯公敢于碰觸他的銳氣,功業雖然沒有成就,但他的
意忐有足夠值得稱道的地方。嗚吁!即使是千五百年,他的英勇剛烈高大深遂,如同嚴霜烈日,令人敬興
而景仰啊!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3分)
A.制科,即制舉,又稱大科、特科,是臨時設置的考試科目,非常選,必待皇帝下詔才舉行,目的在于選
拔各種特殊人才。
B.河朔,古代泛指黃河以東的廣大地區,相當于今天的山西省西南部“《宋史?地理志》:“河朔幅員二千里,
地平夷無險阻。”
C.樺機,又稱行馬,官署門前為阻擋通行而設置的一種用木條交叉做成的柵欄。元稹詩云:“石壓破欄干,
門摧舊槿植。”
D.正書,書體名,一般指楷書,楷書也叫“真書”。漢字的演變大致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
楷刊、行書。
【答案】B
【解析】河朔指古代泛指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朔:北,北方。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顏真卿聲威卓著。他招募壯士,僅僅十天就聚集萬人;他被推為盟主,擁兵二十萬,截斷了燕趙之間交
通聯絡。
B.顏真卿守正遵禮。他侍母至孝,來報答母親的撫養教導;曾彈劾廣平王的屬下在其之前上馬不合禮制的
做法。
C顏真卿隱忍大義.他強忍悲痛,隱瞞將領被殺真相,而后裝殮祭奠:為招攬賀蘭進明,派兒子顏頗去做
人質。
D.顏真卿剛正忠直。他立身朝堂,屢遭小人排擠;不畏強權,怒斥盧杞,遭到忌恨;后被叛賊李希烈囚禁
勒死。
【答案】C
【解析】原文“真卿懼不敵,以可招賀蘭進明,以河北招討使讓之。會平盧將劉正臣以漁陽歸,真卿欲堅
其意,以子頗為質”,派兒子做人質是堅定劉正臣的歸順心意。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杞乃建造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諭之,可不勞師而定。”
(2)希烈以身捍,麾其眾退,乃就飾。逼使上疏雪己,真卿不從。
【答案】(1)盧杞竟然建議派遣顏真卿:“顏真卿是天下信服的人(顏真卿受天下信任),如果前往告知李
希烈朝廷旨意,可以不煩勞軍隊就能平定。”
(2)李希烈用身體保護著他,指揮眾人退下,讓顏真卿前往客館。李希烈逼顏真卿上書皇帝洗刷自己的罪
名,顏真卿不聽。
【解析】(1)重要詞語:建:建議、獻策。諭:告曉、告示。勞:勞苦、煩勞、使疲勞。
(2)重要詞語:捍:捍衛、保衛、保護。麾:通”揮。揮動、指揮、招呼、招手。就館:前往客館。雪:
洗刷、洗除。
★10.顏真卿為什么受到唐玄宗的贊賞?請簡要說明。(3分)
【答案】①顏真卿有先見之明。先于他人看出安祿山的反叛跡象。②顏真卿深謀遠慮。暗中加固城墻,
疏通護城河,統計有才能的人,儲備糧草,最終只有平原郡防守嚴密,沒有失守。③顏真卿足智多謀。
先以陰雨不斷為借口,修筑防御工事;又以縱情享樂的方式來消除安祿山的疑慮。(一點1分,本題答案
要扣文本。概括不出來不扣分,但是要結合文本說明。)
【解析】相關文段:安祿山逆狀不孽,其卿度必反,陽托霖雨,增睥浚隍,料(估數、計算)才壯(一
說“工匠和壯丁”,或泛指有才能的人),儲唇燥(kuaiUn,是儲存極草的倉庫,亦借指所儲糧草)。日與
賓客泛舟飲酒,以紓祿山之疑。果以為書生,不虞也。祿山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使司兵參
軍李平馳奏。玄宗始聞亂,嘆無一忠臣,及平至,大喜,謂左右曰:“朕不識其卿何如人,所為乃若此!”
附參考譯文:
顏賓卿,字清臣,年幼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殷氏親自教育他。長大后,廣泛學習,擅長寫文章,侍
奉母親很孝順。玄宗開元年間,考中進士,又通過了制科的選拔。經兩次提升任監察御史,宰相楊國忠厭
惡他,就把他外任為平原太守。安祿山謀反的情形已露出端倪(也作“牙蕖”:始端、端緒、端倪、苗頭),
真卿估計他一定要反叛,假托陰可不斷,加高城墻,琥通護城河,統計有才僖的壯土,儲備兼草。每天與
賓客乘船飲酒,來解除安祿山的懷疑。安祿山果真認為真卿是個書生,不足憂慮。安祿山反叛,河朔地區
都陷落了,只有平原城防守完備,真卿派司兵參軍李平騎快馬到京都報告皇帝。玄宗起初聽到安祿山反叛
的消息,慨嘆沒有一個忠臣。等李平到京,皇帝大喜,對左右的官員說:“我不了解真卿是什么的人,他做
的事竟這樣出色!”又增招士兵,十天就聚集了1萬人。叛賊攻下東都洛陽,派段子光送李怪、盧奕、蔣清
的頭到河北示眾。真卿擔心大家害怕,哄騙各位將領說:“我一向認識李怪等人,這些頭都不是他們的。”
于是殺了段子光,把三顆頭藏起來。過了些時候,用草編個人體,按上頭,裝殮后祭奠,設靈位哭祭他們。
十七個郡同一天自動歸順朝廷,推舉真卿任盟主,擁有二十萬兵力,截斷了燕趙的交通聯絡。史思明圍攻
饒陽,真卿害怕打不過敵軍,用信招攬賀蘭進明,把河北招討使讓給他。恰逢平盧將領劉正臣據漁陽起義
歸順,真卿想堅定他的信心,用兒子顏頗做人質。安祿山乘虛派史思明急攻河北一帶,只有平原郡、博平
郡、清河郡防守堅固。但人心惶惶,不能再振作起來。廣平王統率二十萬軍隊平定長安,辭行的那天,在
行宮門前不敢乘馬,快步走出柵欄才上馬。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卻在廣平王之前上馬,賣卿彈劾他,百官由
此都嚴肅守禮起來。顏真卿不久被封為等郡公。楊炎掌管國政,真卿因剛正,不被楊炎容忍。等到盧杞掌
權,更加不喜歡真卿,準備把他排擠出京都。真卿前去斥責他,盧杞驚惶下拜,但內心恨之入骨。李希烈
攻陷汝州,盧杞竟然建議派遣真卿做使者:“真卿是天下信服的人,如果前往告知李希烈朝廷旨意,可以不
煩勞軍隊就能平定。”皇帝下詔認可。見了希烈后,希烈的養子千余人拔出刀來爭看上前要殺真卿,眾將領
都謾罵他,想把他一口吞掉,其卿臉色不變。希烈(假意)用身體保護著他,指揮眾人退下,讓其卿前往
客館。希烈逼其卿上書皇帝洗刷自己的罪名,真卿不聽。希烈于是囚禁了真卿,傳言要活埋他,義派將領
在庭院里堆起干柴要燒死他。其卿說:“死生有命,何必多此一舉!”后來終究勒死了其卿,時年七十六歲。
真卿擅長正楷、草書,筆力遒勁而又柔婉,世間人當作珍寶傳習。贊日:當安祿山造反的時候,猖狂到前
所未有,只有曾公敢于以臨時聚集的人馬碰觸他的銳氣,功業雖然沒有成就,但他的意志有足夠值得稱道
的地方。嗚呼!即使是千五百年,他的英勇剛烈高大深邃,如同嚴霜烈日,令人敬畏而景仰啊!
三、(山東省濰坊市期末考試)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黃庭堅字魯直,洪州分寧人。幼警悟,讀書數過輒成誦。舅李常過其家,取架上書問之,無不通,常
驚,以為一日千里。熙寧初,舉四京學官,第文為優,教授北京國子監。蘇軾會見其詩文,以為超軼絕塵,
獨立萬物之表,世久無此作,由是聲名始震。知太和縣,以平易治。時頒課鹽策,諸縣爭占多數,太和獨
否,更不悅,而民安之。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超甘室。《實錄》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艱。
庭堅性罵孝,母病彌年,晝夜視顏色,衣不解帶。及亡,宮摹,哀毀得疾幾殆。紹圣初,出知宣州,改鄂
州。章惇、蔡卞與其黨論《實錄》多誣,住前火宣分居藏包必技回掘土余余正之通為無驗延既而院吏考圖
悉有攝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堅書“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至是首問焉。對日:“庭堅時官北都,嘗
親見之,真兒戲耳.”凡有問,皆直辭以對,聞者壯之。貶溶州別穹、黔州安置.庭堅泊然,不以遷詢介
意。蜀士墓從之游,進學不倦,后經指梭,下筆皆可觀。徽宗即位,起監鄂州稅,簽書寧國軍判官,知舒
州,以吏部員外郎召,皆辭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罷,主管玉隆觀。庭堅在河北與趙挺之有
微原,挺之執政,轉運判官陳舉承風旨,上其所作《荊南承天院記》,指為幸災,復除名、羈管宜州。三年,
住永州,未聞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學甫而不為者。善
勺、芋書,母法亦自成一家。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而庭堅于文章尤長于
詩,月、江西君子以庭堅配軟,故稱“蘇、黃”。軌為侍從時,舉以自代,其詞有“瑰偉之文,妙絕當世;
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語,其重之也如此。
(選自《宋史?黃庭堅傳》)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問摘千余條示之/謂為無驗證/既而院吏考閱/悉有據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B.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問/摘千余條示之/謂為無驗證/既而院吏考閱/悉有據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問摘/千余條示之/謂為無驗證/既而院吏考/閱恐有據依/所余力三十二事/
D.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問/摘千余條示之/謂為無驗證/既而院吏考/閱悉有據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杳學生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本題是選擇題,找準切入點,注意各選項間的不同之處。“以
待問”是做句子的補語,表目的,中間不宜分開,在后面斷開,排除AC。”既而院吏考閱”中“考閱”是
一個詞,考察審閱的意思、,中間不宜斷開,在后面斷開,排除D。畫波浪線部分意思是:讓前任修史官都
分別住在京城附近以備詢問,摘出一千多條給他們看,說這些沒有驗證。不久,經院吏考察審閱,卻都有
事實根據,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故選B。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檢討,古代官名,掌修國史。宋時有史館檢討,明時始屬翰林院,與編修同謂之史官。
B.廬墓,古人于父母或師長死后,服喪期間在墓旁搭蓋小屋居住,守護墳墓,謂之廬墓。
C.徙,與文中“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中的“貶”意思相同,都指被貶謫到地方做官。
D.行、草、楷,中國書法三種字體,與篆、隸等同屬于中國書法中各具特色的主要書體。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C.“徙”,是流放的意思,與“貶”不同。故選C“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黃庭堅機警聰明,才華出眾。他幼年時讀書數遍就能背誦,家中之書無不通曉;蘇軾對他的詩文贊賞有
加,曾舉薦他代替自己做侍從官。
B.黃庭堅性格直率,淡泊名利。面對《實錄》內容是否真實的盤問,他照實回答,亳無顧忌;被貶涪州、
黔州時,他沒把被貶之事放在心上。
C.黃庭堅性情篤孝,悉心侍母。母親病了一年,他白天黑夜都細心看護、照料睡覺時衣服都不脫;母親去
世后,他哀傷成疾幾乎喪命。
D.黃庭堅仕途多舛,結局悲慘。他因編寫《實錄》遭人嫉妒而被貶;因與趙挺之有隔閡,遭人指摘而被削
職為民并受拘禁,至死也未得赦免。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因編寫《實錄》
遭人嫉妒而被貶”錯,由原文”章惇、蔡卞與其黨論《實錄》多誣”,章惇、蔡卞與其黨羽認為《實錄》
多有不實之辭,并沒有說嫉妒黃庭堅。故選D。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蜀士慕從之游,講學不倦,凡經指授,下筆皆可觀。
(2)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答案】(1)蜀地的讀書人都仰幕他并跟隨他學習。他講學時不知疲倦,凡經他指導、教授的讀書人,寫
出的文章都有可觀之處。
(2)他奇特怪異的文辭,在當時精妙絕倫;他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品行,可與古人相媲美。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游”,學習;“指授”,指導、教授;“下筆”,動詞用作名詞,寫出的文章。
(2)“瑰偉”,奇特怪異;“孝友”,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追配”,與……相媲美。
★15.黃庭堅在“學問文章”方面有哪些成就?請簡要概括。
【答案】①詩歌取法于杜甫而不拘泥于杜詩:②擅長書法且自成?家;③文章與蘇軾齊名。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學甫而不為者”可知黃
庭堅的詩歌取法于杜甫而不拘泥于杜詩。由“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可知黃庭堅擅長書法且自成
一家。由“庭堅于文章尤長于詩,蜀、江西君子以庭堅配軾,故稱‘蘇、黃'”可知黃庭堅與蘇軾齊名。
參考譯文:
黃庭堅字魯直,洪州分寧人。幼年機警聰明,讀書數遍就能背誦。他舅男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書問
他,他沒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驚奇,認為他會有快速的進步。熙寧初參加選拔四京學官的考試,由于應
試的文章最優秀,擔任了北京國子監教授。蘇軾曾看到他的詩文,認為他的詩文超凡絕塵,卓然獨立于千
萬詩文之上,世上好久已沒有這樣的佳作了。由此他的名聲開始震動四方。黃庭堅擔任太和縣知縣,以平
和簡易的措施治理該縣。當時朝廷頒布征收鹽稅的政第-法令,其他縣都爭占多數,唯獨大和縣不這樣,具
吏們因此不高興,而該縣的老百姓卻得到安定。哲宗即位后,召黃庭堅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實
錄》修成后,提拔為起居舍人。遭逢母親喪事。黃庭堅性情至孝,母親病了一年,他日夜服侍,衣不解帶。
母親去世后,他筑室于墓旁守孝,哀傷成疾幾乎喪命。紹圣初,黃庭堅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拿惇、
蔡卞與其黨羽認為《實錄》多有不實之辭,讓前任修史官都分別住在京城附近以備詢問,摘出一千多條給
他們看,說這些沒有驗證。不久,經院吏考察審閱,卻都有事實根據,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黃庭堅
在《實錄》中寫疔“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的話,于是首先盤問他。黃庭堅回答道:“庭堅當時在北
都做官,曾親眼看到這件事,當時的確如同兒戲。”凡是有所查問,他都照實回答,毫無顧忌,聽到的人
都禰贊他膽氣豪壯。黃庭堅因此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黃庭堅對此像沒事一樣,沒有將貶謫之事放
在心上。蜀地的讀書人都仰寐他并跟隨他學習。他講學時不知疲倦,凡經他指點的讀書人,寫出的文章都
有可觀之處。徽宗即位,起任黃庭堅為監鄂州稅,簽書寧國軍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員外郎召用,他
都推辭不就,請求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罷免,主管玉隆觀。黃庭堅在河北時與趙挺之有
小的膈閡,趙挺之執政,轉運判官陳舉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黃庭堅寫的《利南承天院記》,指摘他對災禍慶
幸,黃庭堅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三年后流放到永州,黃庭堅未聽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終年六十
一步。黃庭堅的學問、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陳師道說他的詩取法于杜甫,學杜甫而又不拘泥于杜甫的詩。
他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天下稱為四學士。而黃
庭堅對于文章尤長于詩,四川和江西的君子都將黃庭堅與蘇軾,相提并論,因此稱他們為“蘇黃”。蘇軾做
侍從官時,曾舉薦黃庭堅代替自己,推薦詞中有“施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話,他
看重黃庭堅竟到了這種地步。
四、(河北省張家口市期末考試)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唐震字景實,會稽人。少居鄉,介然不茍交,有言其過者輒喜。既學子為小官,有權貴以牒薦之者,
震內牒筐中。已而干政,震取牒運之,士打?未啟,其人大愧。后為他官,所至以公廉稱。咸淳中,由大理
司直通判臨安府。時潛說友尹京,恃賈似道勢,甚驕蹇,政事一切無所顧讓。會府有具獄將置辟,震力辯
其非,說友爭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議。六年,江東大旱,擢知信州。宸奏減綱運米,躅其租賦。
令坊置一吏,籍其戶,勸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給之。吏有勞者,輒為縣奏復其身。更感其誠,事為盡力,
所活無算。州有民廟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訟庸者殺其子投火中,民不勝掠,自誣服。震視牘疑之,
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詰其父,對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獄遂直。擢浙西提坦。趙氏有守阡僧甚暴橫,
震遣吏捕治,似道以書營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陳堅劾去之。成淳十年,起震知饒州,
時興國、南康、江州諸郡皆巳歸附,大兵略饒。饒兵止十八百人,震發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
寐。上書求援,未果。元兵使人人饒取降款,通判萬道同陰使于所部效白金、牛酒備降禮,饒富士皆從之。
道同諷震降,度叱之曰:“我忍偷生負國邪?“城中少年感發言,殺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謀出降械置獄中
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舉鄧益遁震盡出府中金錢募有能出戰者賞之眾懼不能戰北兵登律,眾遂潰。震入
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請曰:“事急矣,番江門兵未合,亟出猶可免。“震罵日:"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
若從爾言不得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復敢言,皆出。有頃,兵入,執牘鋪案上,使震署
降,震擲至于地,不屈,遂死之。
(節選自《宋史?唐震傳》)
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民有李希圣者謀/出降械置獄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舉鄧益遁/震盡出府中金錢/募有能出戰者
賞之/眾懼/不能戰/
B.民有李希圣者謀出降/械置獄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舉鄧益遁/震盡出府中金錢/募有能出戰者
賞之/眾懼/不能戰/
C.民有李希圣者謀出降/械置獄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舉/鄧益遁/震盡出府中金錢/募有能出戰者
賞之/眾懼/不能戰/
D.民有李希圣者謀出降/械置獄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舉鄧益遁/震盡出府中金錢/募有能事戰者
賞之眾/懼/不能戰/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參考句意:有個叫李希圣的百姓圖謀出城投降,結果被戴上刑具
投入監獄中。第二年二月,元軍大批到來。都大提舉鄧益逃離了饒州。唐震拿出府中所有的金錢,招募能
夠奮勇應戰的人來獎賞他們。眾人心里畏懼,不能應戰。元兵登上城墻,眾人就潰散了。“艮有李希圣者
謀出降”,這是定語后置句,“民有李希圣者”作主語,中心詞為“民”,“謀”為謂語,“出降”作賓
語,這是獨立的句子,應該在“降”后停頓,排除A。“元兵大至/都大提舉鄧益遁”中,“元兵大至”主
謂賓完整,獨立的句子,”都大提舉鄧益遁”中“都大提舉鄧益”為主語,官職和人名屬于同位語,“遁”
為渭語,成分完整獨立成句,所以“都”前斷開,排除C。“募有能出戰者賞之/眾懼/不能戰”中,“眾”
為主語,“懼”為謂語,“眾”前“懼”后斷開,“不能戰”作謂語,承前省略主語“眾”,“不能戰”
應該獨立,據以上分析排除D。故選B。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登第,猶登科,科舉考中進士,其中“笫”指科舉考試錄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B.封題,文中指科舉考試前主考官員將試題密封以示其保密性的一種做法。
C.提刑,宋代官職名稱,掌管稽考一路刑獄、審問囚徒、詳覆案牘等事務。
D.睥,也稱“女墻”,俗稱“城垛子”,古時指城上的矮墻,用于城頂防護和御敵。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B.“科舉考試前主考官員將試題密封以示其保密性的一
種做法”錯誤,文中的“封題”應指書札封口上的簽押。故選B。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震聞過則喜,不愿仰仗他人。年輕時生活在鄉里,如果有人說出了他的過失,他便很高興;有個權貴
曾經推薦過他,可是他并沒有借助對方。
B.唐震依法力爭,深諳定罪呆:刑。關于案件將要定罪民刑一事,潛說友的看法與唐震不同,潘說友將事情
上呈刑部,結果刑部肯定了唐震的意見。
C.唐震辦事得法,關心百姓疾苦。江東發生旱災時,他上奏了朝廷減少成批大量運米、免除百姓賦稅、要
求富人分發糧食等事,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D.唐震力主抗元,為國英勇捐軀。在元軍攻打饒州時,他日夜操勞;在萬道同勸他投降時,他斷然拒絕:
兵敗后,他不逃不降,最后因為此事而死。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他上奏了朝廷減少成批大量運米、免除百
姓賦稅、要求富人分發糧食等事”由原文可知:是“勸說富人分發糧食”,且這不是他上奏的內容。故選C。
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時潛說友尹京,恃賈似道勢,甚驕蹇,政事一切無所顧讓。
(2)其仆前請曰:“事急矣,番江門兵未合,亟出猶可免。”
【答案】(1)當時潛說友擔任京城的長官,他依仗賈似道的勢力,十分傲慢,處理政事時一切都無所顧忌、
亳不退讓。
(2)他的仆人上前請求說:“情況很緊急了,番江門敵軍還沒合圍,趕快出去還可以脫身。”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尹”,擔任官職,治理;“恃”,仰仗;“驕蹇”,傲慢無禮;“顧讓”顧忌謙讓。
(2)“前”,名詞作動詞,上前;“合”,合圍;“亟”,趕決。
★20.“父親狀告雇主殺死兒子”一案的處理表現了唐震哪些過人之處?請簡要說明。
【答案】①敢于質疑,不止步于已有案件結論;②勤于查訪,最后在臨近郡中找到了小孩;③注重實證,
唐宸叫出他的兒子讓他看,案件得以糾正。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相關信息是“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訟庸
者殺其子投火中,民不勝掠,自誣服。震視牘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詰其父,對如初,震出其子
示之,獄遂直”,從“震視牘疑之”中可見用于質疑不敷衍了事。從“密物色之”中可見有了想法便行動,
辦事講求效率,想到的便能夠執行.從“震出其子示之”中可見注重實證,眼見為實,實事求是,辦案講
求證據。
參考譯文:
唐震宇景實,會稽人。他年輕時生活在鄉里,為人耿介正直,不隨便同人結交,有人指出他的過錯他
就高興。唐震考取進上以后做了小官,有個權貴用文書推薦他,他把文書放入箱子中。不久這個權貴參與
政事,唐震就取出文書還給那個權貴,文書的封條尚未打開,那人十分慚愧。后來唐震擔任其他官職,他
到哪里都以公正廉潔著稱。成淳年問,他由大理守司直而兼任臨安府通劌。當時浩說友擔任京城的長官,
他依仗賈似道的勢力,十分傲慢,處理政事時一切都無所顧忌、毫不退讓。適逢府中有案件將要定罪量刑,
唐發極力辯說其中的錯誤,潛說友爭論不過他,就把那事上呈刑部,最終刑部認為唐震的意見是正確的。
咸淳六年,江東發生大旱災,唐宸被提拔為信州知州。唐震上奏朝廷減少成批大量運米,免除當地的租賦。
還下令每個街坊設置一個小吏,登記那里的戶口,勸說富人分發糧食,讓街坊的小吏主持供紿饑民。有的
小吏勞累不堪,唐震就為他們上陳情況,免除他們自身的賦稅。小吏們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辦事十分盡力,
救活的饑民不計其數。州里有個百姓雇傭小孩放小,小孩逃走了,牛棚發生火災,孩子的父親狀告雇主殺
死他的兒子并投入火中,那個百姓經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實服罪了。唐震看了案卷后懷疑這事,就暗
中查訪,終于在臨近的郡中找到了小孩。又拿這事來詰問孩子的父親,回答跟當初一樣,唐震就叫出他的
兒子讓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糾正。唐震被提拔為浙西提刑。趙氏家族有個看守墓地的僧人十分兇暴蠻橫,
唐宦派遣官吏去逮捕懲治他,賈似道寫信來營救,唐震不予理睬,最終按照法律判了刑。賈似道大怒,讓
侍御史陳堅彈劾唐宸,使他被免職。咸淳十年,朝廷又起用唐宸做饒州知州。當時興國、南康、江州諸郡
都已經歸附元朝,元軍開始攻取饒州。饒州駐軍只有一千八百人,唐震發動州民登城防守,天不亮就出去
整治軍隊,直到半夜才入睡,他上書朝廷請求救援,沒有得到回復。元軍派人進入饒州來取宋軍表示投降
的款項,通判萬道同暗中派人在他部下中籌集白銀、牛酒,備辦投降時的禮物,寄居饒州的士人全都聽從
他。萬道同委婉地勸說唐震投降,唐震大聲呵斥說:“我能忍心茍且偷生辜負國家嗎?”城中的年輕人被
唐虎的話感動了,就殺了元軍的侵者。有個叫李希圣的百姓圖謀出城投降,結果被戴上刑具投入監獄中。
第二年二月,元軍大批到來。都大提舉鄧益逃離了饒州。唐宸拿出府中所有的金錢,招墓能夠奮勇應戰的
人來獎賞他們。眾人心里畏懼,不能應戰。元兵登上城墻,眾人就潰散了。唐震走進府中的玉芝堂,他的
仆人上前請求說:“情況很緊急了,番江門敵軍還沒合國,趕快出去還可以脫身。”唐震罵道:“城中百
姓的命運都跟我連在一起,我如果聽從你的話得以不死,城中百姓卻死了,我有什么臉面活著呢?”左右
的人不敢再勸說,都出去了。不久,元兵進來,拿文書鋪在桌上,讓唐震簽名投降,唐震把筆投在地上,
不肯屈服,于是因此而死。
五、(江蘇省泰州中學期末考試)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杜鄴字子夏,本魏郡繁陽人也.祖父及父和功勞皆至郡守,武帝時徒發陵.鄴少孤,其母張敞女.鄴
壯,從敞子吉學問,得其家書。以學盡以郎。
與車騎將軍王音善。平阿侯王譚不受城門職,后薨,上閔悔之,乃復令譚弟成都侯商位”羊,領城門
兵,得舉吏如將軍府。鄴見音前與平阿有隙,即說音日:“鄴聞人情,思深者其養謹,愛至者其求詳。夫
成而不見殊,孰能無怨?此《零落》《角弓》之詩所以作也。昔秦伯有千乘之國,而不能容其母弟,《春秋》
亦書而譏焉。周,召則不然,忠以相輔,義以相匡,同己之親黃巳之尊不以圣德獨兼國寵又不為長專受榮
任分職于欣并為弼疑。故內無感恨之隙,外無侵侮之羞,俱亨天晁,兩荷高名者,蓋以此也。竊見成都侯
以特進領城門兵,復有詔得舉吏如五府,此明詔所欲寵也。將軍宜承順登意,加異往時,每事凡議,必與
及之。指為誠發,出于將軍,則孰敢不說諭?“音甚嘉其言,由是與成都侯商親密,二人皆重鄴。后以病
去郎。商為大司馬衛將軍,除鄴主簿,以為腹心,舉侍御史。哀帝即位,遷為涼州刺史。鄴居職寬舒,少
威嚴,數年以病免。
是時,帝祖母定陶傅太后稱皇太太后,帝母丁姬稱帝太后,而皇后即傅太后從弟子也。傅太后尤與政
專權。元壽元年正月朔,上以皇后父扎鄉侯傅要為大司馬衛將軍,而帝野陽安侯丁明為大司馬琳騎將軍。
臨拜,日食,詔舉方斗直言。扶陽侯韋育舉鄴方正,鄴未拜,病卒。
初,鄴從張吉學,吉子竦又幼孤,從鄴學問,亦著于世,尤長小學。鄴子林,清靜好古,亦有雅材,
建式中歷位列卿,至大司空。其正文字過于鄴、竦,故世言小學者由杜公。
(節選自《漢書?杜鄴傳》)
2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同己之親/等己之尊/不以圣德獨兼/國寵又不為長專受榮任/分職于陜/并為弼疑
B.同己之親/等己之尊/不以圣德獨兼國寵/又不為長專受/榮任分職于陜/并為弼疑
C.同己之親/等己之尊/不以圣德獨兼/國寵又不為長專受/榮任分職于陜/并為弼疑
D.同己之親/等己之尊/不以圣德獨兼國寵/又不為長專受榮任/分職于陜/并為弼疑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根據文意,“國寵”是“獨兼”的賓語,“獨兼國寵”構成動
賓結構,句意完整,故應在“國寵”后斷開,排除AC兩項;“又不為長專受榮任”與“不以圣德獨兼國寵”
結構相近,意思是“不因年長獨自承擔榮耀的職位",故應在榮任”后斷開,排除B項。故選D。
2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孝廉,我國古代科舉考試設立的一種科目,以便選拔和任用官員。
B.特進,特別晉升,此為漢代官職名,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
C.棠棣,指兄弟情誼,《棠棣》篇是一首申述兄弟應該互相友愛的詩。
D.方正,古代制科之一,始于漢代,以德行方正為取士的主要冰準.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A.“孝廉,我國古代科舉考試設立的一種科目”
說法錯誤,此處應為察舉制度的一種,科舉始于隋朝。故選A。
2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巧硬的一項是()
A.杜鄴出生官宦之家,幼年喪父,成年后跟舅舅張吉學習請教,后舉孝廉做了郎官。
B.杜鄴擔心工音與工譚有隔閡而不能和工商坦誠共事,故對其曉之以理,加以勸說。
C.在授予孔鄉侯傅晏、陽安侯丁明官職時,發生日食,皇上下令推舉方正直言之人。
I).杜鄴隨張吉學習,張竦隨杜鄴學習,杜鄴尤其擅長文字、音韻等小學方面的研究。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杜鄴尤其擅長文字、音韻等小學方面的研究”說法錯誤,
文章最后一段“吉子竦又幼孤,從鄴學問,亦著于世,尤長小學”說明擅長文字、音韻等方面研究的應是
張竦。故選D。
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將軍宜承順圣意,加異往時,每事凡議,必與及之。
(2)音甚嘉其言,由是與成都侯商親密,二人皆重鄴。后以病去郎。
【答案】(1)將軍應該接受順從圣上的心意,更加不同于以前,每件事凡是要商議,一定要讓王商參與。
(2)王音很贊同(嘉許)他的話,從此與成都侯王商關系(變得)親近密切,兩個人都很敬重杜鄴,后來
杜鄴因病辭去郎官。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承順”,接受順從;“加異”,更加不同于以前;“凡議”,凡是要商議。
(2)中,“嘉”,贊同(嘉許);“重”,敬重;“去”,去職,辭職。
★25.文中杜鄴勸說王音時,提了哪幾點看法?請簡要概括。
【答案】①人之常情,親近的人應相互厚待,不要疏遠;②應該學習周公、召公,同心無私,共輔君王,
成就美名;③應承順圣意,凡是要商議的事,一定讓王商參與,這樣會皆大歡喜。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理解此內容,可將杜鄴勸說王音的話分成三個層次來理解,
第一層,“鄴聞人情,恩深者其養謹,愛至者其求詳……此《棠棣》《角弓》之詩所以作也”,主要是從人
之常情的角度分析,親近的人應相互厚待,不要疏遠。第二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