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減教學設計_第1頁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_第2頁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_第3頁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_第4頁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1

設計說明

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分數乘法的運算定律是在學生已經

掌握了分數乘法的計算、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及整數乘法的運算定

律推廣到小數乘法妁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

充分利用知識間的聯系,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發展。本節課教學分三個層次進行:

1、猜測驗證,實現知識的遷移。

在復習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猜測:

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否推廣到分數混合運算?讓學生通過兩

種方法解決具體問題,對自己的猜測進行臉證,從而得出分數混合

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的正確結論。

2、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在組織學生進行猜想并讓學生自由、充分地發表觀點后,通過

計算進行驗證,運用不完全歸納法使學生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

可以推廣到分數乘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生動、活潑、主動而

富有個性的發現規律的過程。

3、自主計算,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經歷用簡

便方法計算以及體驗算法多樣性的過程,使學生在體驗數學知識之

間的邏輯美的同時,掌握分數的簡算方法,并通過對比、分析,使

計算方法最優化。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

2、學生準備口算卡

教學過程

。復習鋪墊

1、復習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先算第二級運算,再算第一級運算)

(2)哪些運算屬于第二級運算?哪些運算屬于第一級運算?

(乘、除法屬于第二級運算,力口、減法屬于第一級運算)

(3)遇到有括號的題該怎樣計算呢?(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

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4)觀察下面各題,先說說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33_2+347_9+5_4125_(72—64)

[33_2+34先算乘法,后算加法;7_9+5_4先算乘法,后算加

法,乘法可以同時進行計算;125_(72-64)先算括號里面的減法,

再算括號外面的乘法]

2、復習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

在整數乘法中有哪些運算定律?其內容和字母表達式是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乘法交換律:a_b=b_a;乘法結合律:

(a_b)_c=a_(b_c);乘法分配律:(a+b)_c=a_c+b_c]

設計意圖:從復習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整數乘法的運算

定律入手,為順利實現知識的遷移做好鋪墊。

。合作探究

1、談話質疑。

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可以推廣到小

數計算,那么是否也能推廣到分數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

乘加、乘減運算的運算順序及分數乘法的運算定律。(板書課題)

2、自主探究。

(1)探究分數乘加、乘減運算的運算順序。

①課件出示教材8頁例6,學生自主觀察,交流題意。

②獨立列式,交流匯報。

列式一:_2

列式二:_2+_2

③發現運算順序。

a、計算。(組內分題進行計算,引導學生先根據猜測計算,再

把分數化成小數進行驗證)

b、交流、匯報。

c、小結。

分數乘加、乘減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

同。

(2)探究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是否適用于分數乘法。

①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并勇于發表個人意見。

②驗證。

課件出示下面各組算式:觀察每組中的兩個算式,看看它們有

什么關系。(利用三組算式,小組討論、計算,得出每組中兩個算

式的關系)

_O_O_

_o_+_

③各小組匯報計算結果并討論。

④明確結論: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適用于分數乘法。乘加乘減

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教材第58頁例5“做一做”及練習十二第0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方法。

(2)通過乘加、乘減算式幫助學生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

系O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等活動,讓學生發現規律,掌握相鄰兩句

口訣之間的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類比、遷移能力及求異思維能

力。

教學重、難點:

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方法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通過乘加、乘

減算式題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系。

教法與學法

教法:討論法C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學校組織秋游,游樂場里熱火朝天。(多媒體出示:教材58頁

主題圖)

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有4個旋轉木馬,每個木馬上可

坐3人……)

二、探究新知

(1)根據這個畫圖,你想提出哪些與數學有關的。問題?

(2)小組討論。

(3)交流匯報。

(4)觀察算式說說自己的想法。

如:43-1=11

這個算式先算什么?4_3在圖中求的是什么?為什么要減1

3_3+2=11

這個算式先算什么?3_3在圖中求的是什么?

(5)板書課題:“乘加乘減”

三、積累應用,鞏固提高

(1)課件出示教材58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2)動手操作。

展開自己的想象,并用學具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乘加、乘

減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個學具。

(3)完成練習十二第1一4題。

四、總結提升

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誰的表現最好?

板書設計

乘加乘減

3+3+3+2=11

3_3+2=11

4_3-1=11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尊重學生的自我發現和

與眾不同的方法,提高創新思維,用恰當的評價為學生樹立學好數

學的信心,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全面和諧地發展。乘加乘減教學設

計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知道乘加、乘減

的運算順序。

(二)過程與方法

在計算乘加、乘減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運用乘法口訣的熟

練程度,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

策略多樣化的數學思想。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乘法口訣的實用價值,培養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

習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知道乘加、乘減的運

算順序。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乘加、乘減解決笥單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C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1.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1)口算(開火車)

1_3=5_5=1_1=3_3二

4_2=2_3=3_4=3_5=

22=4_5=5_2=4_4=

3、看圖列乘法算式:(多媒體出示)

4、出示例5主題圖

(1)圖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學生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2.引出問題,導入新課。

這些問題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來解決嗎?哪個問題不行?

引出問題:4匹木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探究解題方法

(1)呈現問題情境:

誰能用數學語言描述圖中的信息和問題。(每個木馬上可以坐

3人,三個木馬上坐滿了3人,還有一個木馬上坐了2人,一共坐

了多少人?)

(2)用學具擺一擺,再嘗試列式計算。

(3)匯報交流:

預設一:33+2=11

提問:3_3表示什么?為什么要加2?

預設二:3_4-1=11

提問:3_4表示什么?為什么要減1?

預設三:3+3+3+2=11

2.揭示本課課題:像方法一這樣有乘法和加法組成的算式稱為

乘加,方法二這樣有乘法和減法組成的算式稱為乘減。(板書課題)

3.探究計算順序

(1)在計算乘加和乘減式題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

共同之處?

(2)總結規律:在乘加、乘減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1.計算練習

(1)教材第58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練習,匯報交流時,重點交流“5_5+5=30”,讓學生

說說它的意義,還可以寫成哪道乘法算式?

(2)教材第59頁練習十二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組上下兩道算式的意義分別

表示什么?為什么算式不同,得數卻相同?

2.解決問題

(1)教材第58頁“做一做第1題。

鼓勵學生用乘加、乘減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教材第59頁練習十二第4題

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用不司的方法解決問題。

3.拓展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59頁練習十二第5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任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乘加乘減》課評情況:

本節課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能在自學基礎上自主解決乘加、乘

減問題,建構乘加、乘減問題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確地計算。學生能初步了

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在感受、體驗、探索的過程中,體會“乘加、乘減”這一問題模型

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增強了探索的意識,體驗了成功的快

樂。基本上達成了教師預定的目標。

1、學生注意力集中。課堂中學生能保持持續的注意,仔細觀察,

認真發現,積極參與。老師從學生的創意出題展示中激發起學生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能達到精神高度集中。由“發現問題一一合

作討論一一交流匯報一一評價修改”的順序進行。學生能參與到課

堂活動中,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2、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課堂表現積極,學習的內容有意思,

學生的收獲很扎實C

1在分析中生成,發現的過程就是將這些知識儲備進自己大腦

的過程;

2實踐中生成,源于例子,成于實踐。學生在課前完成創意出

題時就已經大致了解乘加乘減的題型,畫圖時要注意有幾排水果數

一樣多,還有一排和前幾排不一樣多,這樣在解決問題時才用乘加

貨乘減的方法解決C

3交流中生成,讓每個孩子得到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

4評價和修改中生成。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本節課要解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難度較

高,又加上本節課還要解決兩步計算的運算順序的問題所以生成就

顯得單一、淺顯(多是模仿例題)。

本次課堂學生能做到全程參與,全過程參與。課前活動口算三

分鐘做到人人參與,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創意出題展示,發現

共有多人次參與回答與展示,課堂練習做到人人參與,課堂輕松自

由,除學習狀態的參與還達成了學生情感的參與,學生心態的參與。

老師通過乘加乘減比較,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讓學生

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生們躍躍欲試的'時候,老師讓

學生根據本節課內容獨立完成課堂練習。

不足之處:

1、在學生匯報時讓他說完,不要怕學生說不了。

2、總結乘加乘減兩種方法的異同方面做得還不夠,可以讓孩子

試著看算式畫圖,進一步理解題意,效果會更好!

《乘加乘減》數學反思

鑒于學生在上這節課之前,已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掌握了

1?5的乘法口訣,所以本課仍以“游樂園”情境為基礎,通過提出

問題、解決問題,一方面復習了用1?5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進一

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另一方面又發現了只用乘法無法解決的問題,

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乘加、乘減”的教學呼之欲出。現實情境

是學生列算式的依據,所以在出示情境圖后,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描

述并提出問題后并不急于解決問題,而是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

列出不同的算式,并充分的進行討論交流,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悟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

不足之處.: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我把大量時間放在了讓學生說

為什么會這樣想的敘述上,由于孩子的年粉太小,總體感覺學生的

口頭表達能力不是很好,特別是在說為什么的時候,需要一大竄語

言文字來描述,一些同學的訴說,斷斷續續,不太清楚,所以我得

重復他們說的話,這樣耽誤了時間,沒進行完。在我預設時也過低

估計了學生的能力,原本認為只有3-4種解決的方法,卻出現了8、9

種方法,很令我驚奇,我不得不承認他們真的太棒了,如果我的教學設

想在課前再多一點,這樣會更好得把握時間,不至于使后面的開放

題進行不完。乘加乘減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義教課程標準(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56頁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編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也就

是當若干分中有一份與其他份的數量不同時,可以先用乘法求幾個

相同加數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數也可以假設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

再減去所多部分。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由于觀察、

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讓他們在經歷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體驗策略的

多樣化。本課的主題圖是十分不錯的教學資源。把它稍作修改,做

一個動態課件,小熊從4_4個玉米中掰走一個。這樣不但能讓學生

想到用乘加的方法來列式,更能讓學生容易想到乘減的方法來列式。

學情分析:

此時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感受了

乘法運算的意義,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來計算的意識。這樣從學生

已有的認知起點出發,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切入

點,為學生提供了可觀察、思考的素材,易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

性。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情境自主解決乘加、乘減問題,建構乘加、乘

減問題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乘加、乘減的計

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確地計算。

2、學生能初步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

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在感受、體驗、探索的過程中,體會“乘加、乘減”這一問

題模型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聯系生活經驗解釋連乘的模型,增強

探索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建立乘加、乘減的模型,掌握乘加、乘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

量關系。

教學難點:

乘加、乘減問題的建模過程及模型內化和解釋。

教具準備:

課件、書簽、。片。

教學策略:

新課程提出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

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它主張用產生于真實背景中的問題啟動學

生的思維,主張在知識內容與對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豐富的情境中

啟動思維的教學。人教版第三冊“乘加、乘減”一課安排在乘法學

習這一單元的中間部分,是方便學生根據前后口訣間的關系進行乘

法的正確計算,如果教學目標僅僅停留在會“正確計算”這一層次,

可以說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一聽就會,變成類似于練習課。但如此

一來,學生學得索然無味,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反面得不到絲毫

發展。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通過說、擺、練等多種形式發展

學生特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乘加和乘減的教學,主要是

讓學生觀察圖畫,理解圖畫的基礎上讓學生列出算式。要想學生能

理解運算順序,培養學生熟練的計算的能力。并掌握計算的順序。

這節課我主要注重從以下做起。

1、我這節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答問題,

并不是計算教學。

2、注重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充分的發表各自的意見,互相提問、

互相答辯,增強學生的分辨理解能力。

3、課堂上以鼓勵,賞識,你能形的激勵語言,給學生學習的信

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畫面錄音,加背景音樂)同學們,俗話講得好,一日

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動畫演示)春天,勤勞的小熊整

理好了土地,種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經過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到

了秋天,小熊種的玉米豐收了。

2、師:請大家仔細看圖,從圖上你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生:有4棵玉米樹,每棵有3個玉米棒。

師: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一共有幾個玉米棒子?(貼出)

3、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3_4=12(說出口訣)或4_3=12或3+3+3+3=12

4、師:我用圖示表示出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師:有一天,小熊來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種的.玉米成熟

了,高興極了。(出示主題圖)

2、師:現在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根據這幅圖的意思,再

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1:小熊掰走了一個,還有幾個?

生2:有4可玉米,每棵樹上有3個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個,

還剩下幾個玉米棒?

(板書:還剩幾個玉米棒子?)

3、師: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小精靈來了。如果你是小精靈,

你會怎么提醒大家?

生1說:“同學們,不要慌,要仔細想一想再做!"你們先自

己動腦筋想一

生2說:“同學們,借助圖形擺一擺、畫一畫吧。”

師:同學們,先畫圖形表達圖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在小組內

互相說說。(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找幾個同學到黑板上展示。

4、并說出你的想法并解答其他小組提問:(教師板書)

3+3+3+2=1133+2=11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個玉米棒,最后一棵上有2

個,所以列式為

師生:(在3_3下面畫一條橫線)3_3在圖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根玉米,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

3+3+3+3-1=114_3-1=11

生2:小熊沒有掰玉米時,4棵玉米都有3個玉米棒,小熊瘠走

了1個,所以列式為4_3-1=11o

師生:(在4_3下面畫一條橫線)4_3在圖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來的4棵玉米樹上,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

師生:為什么要減1?

生2:小熊掰走了一個,所以減去1。

5、師:請同學們認真地觀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邊一列算式有

什么特點,跟左邊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邊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減法,沒有乘法。

生:右邊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減法。

師:我們以前學過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昆合的算式,那今天這種

有乘有加或有乘有減的算式,就叫乘加乘減。今天我們就學習乘加

乘減。(板書課題c)

6、師:剛才,同學們真棒,自己根據圖意列出了乘加乘減的算

式,并算出了結果c誰來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師:一個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減,應該先算什么呢?

生1:先算加減法。

生2:先算乘法。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看哪個小組的同學發現得最快,

最準確。(學生小組討論。)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來匯報?

生1:有乘有加的時候,先算乘,后算加。我們是以3_3+2為

例算的:先算3_3=9,再算9+2=11。

生2:有乘有減的時候,先算乘,后算減。比如:4_3-1,先

算4_3=12,再算—1=

師:講得真好!那你們心中有結論了嗎?遇到乘加乘減這樣的

算式,應該先算什么?

生(齊答):先算乘,后算加減。(貼出)

三、活動體驗,應用新知

(一)幫助小青蛙。

1、放課件:(動畫顯示,同時教師說明:小熊扛著1個玉米棒,

邁著輕快的步伐,高興地往回走。咦,前面來了個好朋友小青蛙,

小青蛙看到小熊種的玉米結實又好吃,希望小熊能送給自己。小熊

想了想,說:“你要是能答對我的問題,我就把玉米棒送給你。”

小熊:又摘下了一個玉米棒問:地理還剩下幾個玉米棒?同學們,

你能幫助小青蛙嗎?)

師:現在還剩幾個玉米棒呢?誰能用乘加或乘減的算式幫小青

蛙算一算嗎?

生1:小熊共掰走了2個玉米棒,應列式為:3_3+1=10。

2、師:你是怎么計算的?

生1:先算乘怯:3_3=9,再算加法:9+1=10。

師:你真棒!送給你一個小禮物。

生2:我是這樣列式的:3_4-2=10,先算3_4=12,再算12

-2=10。

師:能說說為什么減2嗎?

生2:原來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個玉米棒子,小熊將

走了2個,所以要減2。

師:說得真好!也送你一個小書簽。

(二)豐收慶祝會

師:小熊為了慶祝豐收,在家開慶祝會,看!它們不光帶來了

水果,還為大家帶來了問題。

1、書本56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先獨立完成,教師再提問)

師:你是怎樣列式的?

生1:3_4+2

師: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他(生1)嗎?(學生紛紛舉手)

生2:你是怎樣想的?

生3:3_4求出的是什么?

生4:你會用乘減的方法來計算嗎?……

(三)書本58頁第4題。

課件展示(學生先獨立完成后匯報。)

(四)做游戲C

師:下面我們做游戲。游戲的規則是一生擺圖形,提出問題;

另一生列出算式并計算出結果。擺的圖形必須用乘加乘減計算。然

后交換。

看誰最棒?(學生開始做)。

四、課堂總結,分享收獲。

師:你們喜歡今天這節課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下課后,

請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這節課的收獲好嗎?

下課。乘加乘減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乘法口決,進一步理解乘法含義。

2.學會乘加、乘減試題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

3.養成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乘加、乘減試題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桃子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前準備:

1、補充完整

二三()三四()

一四()二二()

2、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2+2+2改寫----------------------------

5+5+5+5改寫----------------------------

3+3+3+3改寫----------------------------

二、授新課:

1、故事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喜歡哪些小動物?有一天森林里

可熱鬧了,原來呀是大象過生日,你們想不想去參加?現在呢,我

就帶你們去。(學生上臺表演)大象來回的踱著步,焦急地等待著

同學們,這時小老鼠、小貓、小豬依次出現了,分別為大家帶來了

3個蘋果。(把蘋果圖片貼在黑板上。)大家正說說笑笑,小白兔

一拐一拐的來了,大家圍上去責備它怎么現在才來,原來是小白兔

不小心摔了一跤,把帶的'蘋果摔掉了一個,只剩下兩個。大象為了

宴會豐富一點,就請大家來做一道題。

三、主動探究、提出問題

1、抽學生把剛才的表演復述一遍。

及時評價學生,提出問題:想一想、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個蘋

果?

生甲:3+3+3+2=11

生乙:3_3+2=11

師:老師不想告訴你們誰對誰錯,請你們先各自闡述自己的理

由,然后如果你對其他同學的看法有意見,請你在他說完之后進行

反駁。

甲:因為我看到小老鼠送3個,小貓送3個,而小兔只送2個,

把它們相加,就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個蘋果。

乙:他們的方法他復雜,小老鼠、小貓、小豬分別送3個,就

是3個3,就寫3乘3。小兔有2個,跟他們不一樣,只能把它加起

來,所以列式:3_3+2=11

聽完乙學生的反駁,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師:同學們真聰明,已經想出兩種不司的方法,這個算式跟前

面的算式一樣嗎?

生:不一樣,同一個算式里出現了加法和乘法。

師:一個算式里既有乘法也有加法,我們把這種運算方式叫做

“乘加”(板書)

提問:那么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時我們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

互相討論,請個別學生回答。

最后得出應該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議一議:同學們喜歡哪一種方法、兩種方法可以用,鼓勵

學生用簡便的方法算。

3、考一考,把裝兩個桃子的盤子擺在最前面,誰能把算式寫

出來。

(2+3_3=11)

大象這時又站是來說:“又想出一種和那兩種不一樣的算式。

讓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

提示:如果再給小兔一個蘋果,想一想,怎么列式?但是小兔

只有兩個,那么多算一個怎么辦?小組再次討論得出結果。

(3_4-1=11)

師:(表揚同學)同學們真棒!回答的非常正確。一個算式里

有乘法和減法我們把這種運算方式叫做乘減。(板書)

師:那乘減里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后得出結論: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4、聯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這種可以用乘加、

乘減的問題,請大家想一想說給大家聽。

小結:我們今天的收獲可不小,既聽了故事又在故事里學到了

新知識:乘加、乘減也知道在乘加、乘減里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乘加乘減教學設計6

學習者分析

1、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并會用乘法

解決實際問題,熟練應用“廣5”的乘法匚訣。

2、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有較強的探索求知欲望,有

興趣解決實際情景中的乘法問題;但在解題過程中,缺少方法的多

樣性和靈活性,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有待加強。

3、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學習和交流的能力,喜歡表達自

己的觀點,積極發現并提出問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在現實生活情景中運用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過程,理

解乘加乘減算式的意義,并會正確列式。

2、經歷探索乘加、乘減計算順序的.過程,理解并能正確計算。

3、感知同一組口訣中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關系,體會從不同的

角度觀察思考數學問題,感受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體現解決問題

策略的多樣化。

4、通過“說”數學發現問題,小組合作探究來分析并解決問題,

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思

維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并掌握乘加、乘減計算順序;

2、體驗算法多樣化;

3、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教學資源課件、投影機、學具、玉米卡片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情境圖

師:秋天的田野里,一只小鳥歡快地飛來飛去,嘰嘰喳喳她說:

“玉米熟了,玉米熟了!“農民伯伯忙把他們收回家,可是農民伯

伯太粗心了,竟然把池塘邊的一片玉米地給忘了(課件動畫出示4

株玉米,每株有3個),小鳥飛過來飛過去,數了又數,也沒數出

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小鳥解決這個問題嗎?

(課件出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

2、探究新知,小組合作。

師:(課件演示)突然一只小熊走了過來,他想干什么?

(生好奇,想知道)

師:快看!他要掰農民伯伯的玉米!(課件動畫出示過程)小

鳥想:“還剩多少個玉米棒呢?“同學們你們愿意繼續幫小鳥解決

這個問題嗎?(課件出示問題)

(小組合作探究,動手實踐,用自己手中的學具擺一擺,看能

列出哪些算式,由小組長記下來,并匯報。全班交流,說說列出了

哪些算式,小組長匯報各種方法,師有意識地分類板書。)

師:觀察比較,猜一猜像3_3+2=11這樣的算式叫做什么算式呢?

4.3-1=11這樣的算式又叫什么算式呢?(揭示課題:乘加、莢減)

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乘加、乘減)

在此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合作交流、動手實踐,通過直觀

觀察,發現問題并從多個角度解決問題。本活動旨在培養學生自主

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數學思維的靈活性。

3、探究乘加、乘減計算順序。

師:觀察乘加、乘減算式,看看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討論交流)

生1匯報:先算乘,后算加、減。

師:為什么這樣算?(注重算理的理解)

(生討論交流)

生2匯報:因為只有先算3_3,再算9+2,計算結果才能是11;

同樣只有先算4_3,再算12—1,計算結果才能是11。所以應該先

算乘,后算加、減

4、鞏固練習:

過五關,斬六將(課件出示)

①口算下面各題,說說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53-2=23+1=33-2=43+4=44-4=

觀察最后兩道題4_3+4=4_4—4=還可以用哪個口訣來計算

(體會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系)

②王大爺家的桃園今年大豐收,他請了幾個朋友來吃桃,他一

共摘了多少個桃?(課件出示)

③同學們坐車去看展覽,車上一共坐了多少個學生?(課件出

示)

④擺一擺,看詵列的算式多。

老師手中有13朵花,想請同學們數一數,你打算怎么數,列出

你的算式,先用你的學具擺一擺,看誰數的方法多。把列式寫到紙

±o

⑤猜一猜

老師要貼小紅旗,一次準備貼3面,最后還多1面,問老師可

能有多少面紅旗?(得數不超過14面)(開放題多種答案)

采用“過五關,斬六將”的游戲活動,即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

容,設計五關障礙,督促并鼓勵學生積極應對難題,通過五關。本

活動充分利用了學生好競爭、喜歡被他人認可的心理特點,調動了

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

5、課堂小結

小組討論交流,談談自己對本節課的看法和收獲。(在整個教

學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小組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

探索,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讓學生充分表達個人見解,尊重

學生個性,體驗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和算法多樣化思想)乘加乘減

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正確地計算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式題。

教學過程:

一、激發:

1、口算。

1.02_0.20.45_0.60.8_0.1250.759_0

0.25_0.40.067_0.10.1_0,080.85_0.4

2、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_5_60307+852504-200

⑴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

(2)得出:

①整數連乘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②整數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或減法。

(3)讓學生算出結果并集體訂正。

3、揭題談話:同學們已學會了整數連乘、乘加、乘減式題的計

算方法,小數的運算順序跟整數的一樣,這節課我們就用這些已學

的知識為學校圖書館的建設出一份力。

二、嘗試:

學校圖書室準備鋪地磚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從圖中你知道

了哪些信息?

1、出示例題

全班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2、分析數量間的關系并列出算式。

怎樣知道100塊瓷磚夠不夠呢?

板書:0.9_0.9_100=81(平方米)(100塊不夠)

3、那110塊夠嗎?(學生獨立嘗試,可以怎樣算?)

(1)0.9_0.9_110(2)0.81_10+81

=0.81_110=8.1+81

=89.1(平方米)=89.1(平方米)

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以及是如何算的?

4、(2)是一道幾步計算的'式題?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5、你認為在做連乘試題時應注意什么?

6、嘗試后練習:“做一做”。

(1)生先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2)獨立計算出結果。

(3)師輔導有困難的學生,集體訂正。

(4)做乘加題注意什么?

三、運用:

1、(1)出示:50.4」.95—1.83.760.25+25.8

=50.40.1=0.094+25.8

=5.04=25.894

(2)怎樣判斷它對不對?

先看它的運算順序是否正確;

再看它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3)根據這兩點進行判斷并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4)集體訂正。

2、看誰算得快。(分組比賽)

19.4_6.1_2.33.25_4.76-7.818.1_0.92+3.93

四、體驗:今天都學了什么?乘加乘減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58頁例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3、能夠正確地進行乘加或乘減的運算,并通過計算幫助自己記

憶乘法口訣。

4、進一步學會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會用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3、能夠正確地進行乘加或乘減的運算。

教學難點:

學會用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一群小朋友在玩旋轉木馬,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呀!

出示課本圖片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合作探究,學習乘加和乘減

1、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小朋友從畫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導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

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一共坐了多少人?

3、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

想一想可以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3+3+2

3_3+2

4_3—1

教師小結。乘加或乘減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減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用不同方法進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

題的過程中領悟乘加或乘減法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完成56頁做一做1、2題。

56頁1題在引導學生看清圖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確運算

的順序。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對乘加法和乘減法的運算順序的認識

和理解。

四、拓展性學習

1、在口里填上正確的數。

8+9二口_口+口7+5二口_口+口9+7二口—口+2

二口_口一口二口_口一口8_6二口—口一2

4+6+8二口_33+4+5+6+7=口一口

[設計意圖]給學生有一定的展示場地,發揮他們的智能。乘加

乘減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

正確計算。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乘法。

2.提高學生類推遷移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乘法的運算順序和運算定律的應用。

教學難點

掌握小數乘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一)口算

20_301.2_0.20.5_4300-1004-5

90_10_325_4-7043_20_511_0.6

23_10125_19_440_8+5019_26+19_74

(二)先說一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560307+852504-320

二、新課

(一)運算順序

把上面復習題2稍作變動(加上小數點),讓學生說一說改動

后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變成:1.2_0.5_6030_0.7+8.52.5_4-3.2

教師板書:小數的運算順序跟整數一樣。

(二)教學例6

光明小學的同學們在校園里種了300棵翦麻,平均每棵收翦麻

籽0.18千克,每千克黃麻籽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

克?

1.應該怎樣列式?

0.45_0.18_300

2.怎樣計算?

教師板書:0.45_0.18_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3.還能怎樣列式?

4.練習

72_0,81+10.47.06_2.4-5.7

(三)運算定律

L引導性談話:整數運算與小數運算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小

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和連乘、乘加、乘減完全

相同,整數乘法中有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這些運算定律在小

數乘法中能適用嗎?

2.舉例說明:0.7_l.2Ol.2_0.7

(0.8_0.5)_0.400.8_(0.5_0.4)

(2.4+3.6)_0.502.4_0.5+3.6_0.5

3.小結: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

同樣適用。

(四)教學例7

計算:(1)0.25_4.78_4(2)0.65_201

1.第一道題你打算怎么計算?應用了什么定律?

2.第二道題你打算怎么計算?應用了什么定律?

教師板書:0.25_4.78_40.65_201

=0.25_4_4.78=0.65_(200+1)

=14.78=0.65200+0.651

=4.78=130+0.65

=130.65

3.填空

4.2_1.69=Q_n2.5_0.77_0.4=(□_□)_□

6.1_3.6+3.9_3.6=(□_□)_□

三、質疑

(一)今天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學完這節課,你有什么體會或感受想向大家說嗎?

(三)對今天所學的知識還有什么不箜的問題?提出來供大家

研究。

四、鞏固練習

(一)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50.4_1.95-1.93.76_0.25+25.8

=50.4_0,05=0.9776+25.8

=25.2=26.7776

(二)計算下面各題

19.4_6.1_2.35.67_0.21-0.62

3.25_4.76-7.87.2_0.18_28.5

18.1_0.92+3.930.043_0.24+0.875

(三)玉山農場新建一座溫空,室內耕地面積是285平方米,

全部栽西紅柿,平均每平方米產6千克。每千克按0.65元計算,一

共可以收入多少元?

五、課后作業

(一)計算下面各題,能用簡便方法算的用簡便方法算。

2.02_8.51.25+4.6+0.752.33_0.5_0.4_5

48_0.253.4_7_1.51.6_7.5_1.25

(二)松柏林能分泌殺菌素,可以凈化空氣,如果1公頃松柏

林每天分泌殺菌素54千克,24.5公頃松柏林31天分泌殺菌素多少

千克?

(三)一種花布的售價1米16.2元,請用計算器算出3.6米,

12米,8.5米的花布的總價是多少?乘加乘減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知道乘加、乘減的

運算順序。

(二)過程與方法

在計算乘加、乘減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運用乘法口訣的熟練

程度,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

多樣化的數學思想C

(三)情感態度向價值觀

體會乘法口訣的實用價值,培養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

習慣。

二、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于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掌握了05

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減式

題的意義,掌握它的運算順序。同時,一方面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對

前面所學習的乘法口訣進行練習,緩解記憶乘法口訣的壓力;另一方

面還有利于學生認識同一組乘法口訣中兩句相鄰乘法口訣之間的關

系,掌握記憶乘法口訣的方法,為后面學習6~9的乘法口訣做好方法

上的.準備。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知道乘加、乘減的運算

順序。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乘加、乘減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C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1.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1)出示教材第46頁情境圖:圖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

數學問題?

(2)學生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2.引出問題,導入新課。

這些問題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來解決嗎?哪個問題不行?

引出問題:4匹木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設計意圖】珞于學生在上這節課之前,已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

識,掌握了「5的乘法口訣,所以本課仍以“游樂園”情境為基礎,通

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方面復習了用1?5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另一方面又發現了只用乘法無法解決的問題,

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乘加、乘減”的教學呼之欲出。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L探究解題方法

(1)呈現問題情境:

誰能用數學語言描述圖中的信息和問題。(每個木馬上可以坐3

人,三個木馬上坐滿了3人,還有一個木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

人?)

(2)用學具擺一擺,再嘗試列式計算。

(3)匯報交流:

預設一:3_3+2=11

提問:3_3表示什么?為什么要加2?

預設二:34-1二11

提問:3_4表示什么?為什么要減1?

預設三:3+3+3+2=11

2.揭示本課課題:像方法一這樣有乘法和加法組成的算式稱為乘

加,方法二這樣有乘法和減法組成的算式稱為乘減。(板書課題)乘加

乘減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0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小動物們重建家園的情境中的信息,探索乘加、乘減兩

步計算問題的解題思路。

2、培養學生便提出問題和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索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問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準備:

多媒體、學具等。

信息:1.每次搬4塊,已經搬了5次,還剩24塊沒搬。

2.共有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間房,已經建好3間。

學生:準備:本子,筆,學具。

教學過程:

活動一:談話導入、提出問題

師:上節課,我們知道森林里發生了水災,小動物的家被洪水

沖垮了。他們在忙些什么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去看看。

(課件出示信息圖)誰能說說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呢?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師:這么多數學信息,主要說了哪幾件事?

關于小熊搬磚蓋房子的信息都有哪些呢?(每次搬4塊,已經

搬了5次,還剩24塊沒搬)這位小朋友信息找得很準確,誰能把小

熊搬磚的信息再大聲說一遍呢?關于小兔蓋房子的信息又有哪些呢?

誰能把小兔子蓋房子的信息再大聲說一遍?師邊指邊說:信息經過

這樣分類整理,是不是就更清楚了呢?當遇到信息較多時,我們就

應該像剛才這樣把信息進行分類整理。

我們一起讀一讀小熊搬磚的信息,想一想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

出什么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塊磚?”這個問題有點難,今天這

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活動二解決問題1

同學們看這個問題你們會解決嗎?先在練習本上試著做一做!

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老師發現很多小組的同學討論好了,哪個同學愿意代表小組交

流一下?

實物投影:生交流算式:4_5=20,20+24=44

師:能和大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生:生指算式:4_5二20我先求已經搬了多少塊磚。再用

20+24=44求出一共有多少塊磚?

師:小朋友們聽清楚了嗎?他先用4_5=20,求出小熊已經搬了

多少塊磚。現在請小朋友們看黑板,誰來說說他是根據哪條信息求

出小熊已經搬了多少塊磚?他是根據每次班4塊,已經搬了5次,

這兩條信息求出了已經搬了多少塊。他又用20+24=44求出一共有多

少塊磚?誰知道他又是根據哪兩條信息求出來的呢?老師指著再重

復根據已經搬的和還剩24塊沒搬°求出一共有多少塊磚?

哪個小組做法與他一樣的舉手?誰能完整的再說一說,你先根

據什么信息求出了什么,又根據什么信息求出了什么?

還有哪個小組有不同做法想下來交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