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11T 77-2024馬鈴薯農藝農機一體化生產技術規程_第1頁
DB1411T 77-2024馬鈴薯農藝農機一體化生產技術規程_第2頁
DB1411T 77-2024馬鈴薯農藝農機一體化生產技術規程_第3頁
DB1411T 77-2024馬鈴薯農藝農機一體化生產技術規程_第4頁
DB1411T 77-2024馬鈴薯農藝農機一體化生產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鈴薯農藝農機一體化生產技術規程2024-10-16發布2025-01-16實施I前言 1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作區選擇 25地塊選擇 26耕整地起壟 27品種與種薯選擇 28播種 39田間管理 410病蟲草害防治 4 512安全管理 513生產記錄 5附錄A(資料性)機具配置推薦方案 6附錄B(資料性)主要病蟲草害防控藥劑推薦 7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呂梁市農業農村局提出并監督實施。本文件由呂梁市農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呂梁市農業農村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雪梅、薛志強、王海燕、李靜、王曉蘭、張彩云、陳綏遠、雒毅芳、王曉樂。1馬鈴薯農藝農機一體化生產技術規程本文件規定了馬鈴薯農藝農機一體化生產技術的術語和定義、作區選擇、地塊選擇、耕整地起壟、品種與種薯選擇、播種、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收獲、安全管理及生產記錄等內容。本文件適用于山西省呂梁市馬鈴薯農藝農機一體化生產。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T17997農藥噴霧機(器)田間操作規程及噴灑質量評定GB18133馬鈴薯種薯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NY/T499旋耕機作業質量NY/T650噴霧機(器)作業質量NY/T742鏵式犁作業質量NY/T990馬鈴薯種植機械作業質量NY/T1276農藥安全使用規范總則NY/T2464馬鈴薯收獲機作業質量NY/T2706馬鈴薯打秧機質量評價技術規范NY/T4258植保無人飛機作業質量NY/T4366撒肥機作業質量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農藝農機一體化生產技術是在馬鈴薯整個生產周期內,根據其生物學特性和大田栽培特性,將當地農藝和適用農機深度融合形成的一體化生產技術。機具配置推薦方案是為具有較大生產規模和較強經濟條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及種植大戶推薦的機具配套方案,以66.67hm2生產規模為配套單位,成倍大于或接近成倍大于本生產規模的,宜同比例參照增加相關機械設備。具體推薦方案見附錄A。24作區選擇4.1土壤環境質量應符合GB15618的規定。4.2宜選擇高海拔、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的冷涼區。5地塊選擇5.1宜選擇補灌、排灌方便,土層肥沃,疏松、透氣性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5.2宜選擇前茬為玉米、谷子等禾谷類和豆類作物,不宜選擇茄科類作物的地塊。馬鈴薯忌連作,輪作最好4年以上。5.3適宜全程機械化耕作,坡度≤5°。5.4機耕路寬度、長度、坡度、硬度等滿足機械化作業需求。6耕整地起壟6.1農藝技術6.1.1宜每2年~3年深松或深耕一次,深松深度≥30cm,深耕深度≥25cm。6.1.2深松宜在上一年深秋地凍前進行,深耕宜在當年早春消融后進行。6.1.3起壟整形應壟形平直,間隔一致,壟寬80cm~90cm,壟高15cm~20cm,壟距110cm~120cm,壟形呈梯形。6.1.4結合耕整地重施基肥,宜根據測土配方科學施肥。一般每667m2施腐熟農家肥2000kg~3000kg或有機肥300kg~400kg,也可每667m2施用緩控釋配方肥N-P?O?-K?O(18-18-18、15-5-25或相近配方)40kg~50kg。施肥應符合NY/T496的規定。6.2農機配置6.2.1宜采用撒肥機拋撒基肥。撒肥機作業質量應符合NY/T4366的規定。6.2.2宜采用鏵式犁、旋耕機或深松聯合整地機進行耕整地。作業質量應符合NY/T742、NY/T499的規定。6.2.3宜采用起壟機進行起壟整形。7品種與種薯選擇7.1農藝技術7.1.1種薯選定7.1.1.1宜選擇通過國家或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具備品質優、產量高、適應性廣、抗病性強、商品性好、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7.1.1.2宜選用一級種薯。應淘汰商品性差的薯及病薯,選用壯齡薯。種薯質量應符合GB18133的規7.1.2種薯處理3宜在播種前15d~20d出窖,將種薯置于具有散射光、16℃~20℃的條件下,攤開2層~3層,催出0.5cm~1cm紫色壯芽,隨時剔除劣質種薯。宜在播種前3d~5d進行切塊。對于≤50g的種薯宜整薯播種。50g以上的種薯進行切塊,從頭到尾豎切,重量以30g~40g為宜,每個薯塊保留1個~2個芽眼。為防止切刀傳病,使用前應用75%的乙醇(酒精)擦拭干凈或5%的高錳酸鉀浸泡切刀,多把切刀交替消毒使用。將切好種塊晾曬或與滑石粉摻混。種薯切塊后宜及時拌種,拌種藥劑參照附錄B的推薦用藥。7.2農機配置選用種薯切塊機,對50g以上的種薯進行切塊,切塊過程應對切塊機進行消毒。使用種薯拌種機拌種。8.1農藝技術10cm地溫穩定在8℃以上即可播種,一般在5月初立夏時分開始播種,高海拔地區宜推遲5d~一般采用機械化壟作模式之寬壟雙行覆膜覆土錯穴播種,壟上行距45cm。需鋪膜的宜選用全生物降解地膜。8.1.3播種量每667m2用種量120kg~130kg,每穴1塊。8.1.4播種深度、密度及株距播種深度宜10cm~15cm。種植密度一般早熟品種每667m2種植3500株~4500株;中晚熟品種每667m2種植3000株~3500株。株距依密度而定。種薯和種肥間隔宜10cm,種肥使用應符合NY/T496的規定。8.2農機配置8.2.1宜采用馬鈴薯種植機播種,一次性完成開溝、播種、施肥、覆土及鋪管等作業環節。作業質量應符合NY/T990的規定。8.2.2根據需要選裝溝施藥劑、施種肥、鋪滴灌管裝置。49田間管理9.1.1農藝技術9.1.1.1中耕應不少于2次,第一次中耕在播后3周~4周出苗率達20%以上、苗高5cm~6cm時進行,培土3cm~5cm;第二次中耕在苗高15cm~20cm時進行,培土5cm左右;第三次中耕在封壟前進行。現蕾后不再中耕培土。9.1.1.2結合中耕追肥。齊苗時,每667m2宜追施尿素5kg~7kg;發棵初期每667m2宜追施尿素7kg~10kg;結薯期宜追施硫酸鉀型復合肥2次~3次,每次每667m2施7kg~10kg。追肥根據田間長勢適當調整追肥量和追肥次數,少量多次進行。肥料距植株10cm左右。肥料使用應符合NY/T496的規定。9.1.2農機配置宜采用馬鈴薯中耕機作業,一次性完成除草、施肥、培土等多項作業。9.2灌溉9.2.1農藝技術當苗期、塊莖形成至膨大期,壟頂正下方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時,應及時補灌。9.2.2農機配置宜選擇溝灌、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設備。10病蟲草害防治10.1農藝技術10.1.1農業防治宜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增施有機肥,科學密植,增加植株的抗逆性。田間病株應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10.1.2物理防治宜采用燈誘、性誘、黃板進行誘殺地下地上害蟲,其中在安裝殺蟲燈時應3hm2安裝一臺,接蟲口距離地面1.5m~1.8m為宜,吊掛高度1.8m~2m為宜;性誘捕器應每667m2設置1個,設置高度要求超過馬鈴薯頂端即可,誘殺地下害蟲;黃板應每667m2掛25塊~30塊,用來誘殺有翅蚜蟲等害蟲。10.1.3生物防治宜合理保護利用自然天敵或釋放天敵防治害蟲,使用生物防菌劑防治病害。10.1.4化學防治10.1.5化學防治應符合GB/T8321和NY/T1276的規定,嚴格控制農藥用量和安全間隔期。主要病蟲草害防控藥劑推薦見附錄B。510.2.1宜采用噴霧機(器)或植保無人飛機進行噴藥。10.2.2噴霧機(器)作業質量應符合GB/T17997和NY/T650的規定。10.2.3植保無人飛機作業質量應符合NY/T4258的規定。11收獲11.1農藝技術11.1.1從植株下部葉向上看,30%~50%葉片開始變黃、塊莖充分成熟時,首先進行打秧滅茬。11.1.2打秧5d~7d后,開始機械收獲。11.1.3在收獲過程中,避免機械損傷,撿拾、裝袋宜輕拿輕放。11.1.4收獲后,防止塊莖被曝曬、雨淋、霜凍,注意合理貯藏。宜采用馬鈴薯打秧機打秧滅茬。作業質量應符合NY/T2706的規定。11.2.2機械收獲宜采用馬鈴薯收獲機收獲。作業質量應符合NY/T2464的規定。12.1農機操作手應經相關部門培訓合格,持證上崗,保證安全生產。12.2輔助人員應身著醒目的安全工作服,與作業機組保持安全距離。12.3作業區應有警示標識,嚴禁無關人員在作業區逗留、活動。13生產記錄應建立生產檔案,詳實記錄產地環境、品種及出苗率、病蟲草害及防治情況、作業日期、畝產量、農機適應性等。生產檔案應當至少保存兩年。6(資料性)機具配置推薦方案數量(臺、套)1四驅212肥箱容積≥3m31寬壟起壟機≥2行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