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十二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與古代科技文化第34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教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1頁
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十二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與古代科技文化第34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教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2頁
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十二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與古代科技文化第34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教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3頁
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十二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與古代科技文化第34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教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4頁
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十二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與古代科技文化第34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教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34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一、歷史背景經濟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尤其是江南一帶的市民工商業者經濟實力增加,成為社會上不行忽視的力氣,社會風尚在商品經濟沖擊下發生巨大變更政治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統治黑暗,吏治腐敗,君主專制制度對社會發展的阻礙作用日益明顯,社會內在沖突空前尖銳思想文化一方面,以程朱理學為代表的儒學走向僵化和因循守舊,八股取士、文字獄強化文化專制,禁錮了士人的思想;另一方面,”西學東漸“,西方傳教士來華帶來了西方科技,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二、李贄的反正統意識1.生活背景誕生于古代海外貿易發展較早的泉州地區。祖、父兩輩都是從事商業活動的伊斯蘭教徒,自幼受傳統思想的束縛較少。2.思想主見(1)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大膽挑戰正統思想。(2)反對盲從孔子,儒家經典不是“萬世之至論”。(3)提出“童心說”,反對禮教的虛偽與官場的欺詐。(4)寫作風格主見“真心”。3.評價李贄具有顯明的反傳統、反權威、反教條精神,推動了人們思想解放,確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思想主見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代表作《明夷待訪錄》《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船山遺書》政治思想(1)“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2)君臣同等(3)廢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4)反對重農抑商,認為工商皆本(1)批判“私天下”的君主專制(2)提出“眾治”主見:“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1)“循天下之公”(2)抨擊“孤秦”“陋宋”(3)強調“天地之化日新”、歷史運動“勢之必定”易錯辨析顧炎武的“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的思想和“主權在民”的思想有本質的不同。“主權在民”是近代西方出現的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顧炎武的這一主見沒有上升到“主權在民”的高度,他仍寄希望于賢明的君主。2.評價(1)黃宗羲①抨擊了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近代反專制斗爭供應了有力的思想武器。②沖擊了儒家的正統地位,但沒有從根本上動搖其作為文化主導的地位,對將來社會的希望寄予于對遠古時代開明君主志向化的追求中,保留著傳統的印記。(2)顧炎武①顧炎武以他崇實致用的學風和鍥而不舍的學術實踐,開一代樸實學風的先河。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奮進的精神力氣。(3)王夫之①王夫之的哲學思想是對我國古代樸實唯物思想的一個總結,其哲學思辨代表著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頂峰。②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啟示了近代人們的思維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教材補缺《明夷待訪錄》:中國的“人權宣言”《明夷待訪錄》是黃宗羲于明清之際所著的作品,是一部具有啟蒙性質的批判君主專制,呼喊民主政體的名著。所謂“明夷”指有才智的人處在患難地位。“待訪”,等待后代明君來采訪接受。《明夷待訪錄》計有論文《原君》《原臣》《原法》等21篇。《明夷待訪錄》文字的特點是,他對于封建的現狀,批判很尖銳,而且是披著夏、商、周三代外衣的志向,托古改制。這部書對清末的維新變法運動影響很大,且始終影響到辛亥革命時期的孫中山、鄒容和陳天華等愛國志士。四、唐甄1.思想(1)儒學能定亂除暴安百姓。(2)大膽批判專制君主,對“官”也進行了猛烈的抨擊。2.評價(1)在當時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對后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對專制主義君權和官吏腐敗行為的批判并沒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著眼于對黑暗現實的揭露。(3)提出的為君之道與治國之道,仍舊沒有跳出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志向。歸納總結明清之際的反封建的民主色調的思想,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本質上仍屬于傳統儒學的范疇,不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思想。考點一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的特點1.西學東漸、中學西傳(1)西學東漸:是指從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學術思想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兩個時期之中,歐洲及美國等地學術思想的傳入,近代向西方學習的過程為器物→制度→思想。(2)中學西傳:是指中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對世界的影響。如中國古代的漢唐文化圈。中國的中學西傳很少被人談起,一是因為近代以來中國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二是與明清推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有關。2.“經世致用”經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對學術探討脫離現實,強調要做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實事。經世致用把學術探討和當前現實緊密結合起來,往往以說明古代典籍為手段,發表自己的見解,并用于改革社會現實,開拓了一代重實際、重實證的新學風。針對練1吳晗《歷史的鏡子》中提及:“他晚年游歷北方時,有和過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即檢書查對,力求記載的真實,他這種從實際動身,探討當前現實的學風,一反那個時代空談性命,不務實際的學風。”材料中的“他”()A.認為探究“理”,只需內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B.主見限制君權,學校成為決策是非的最高機構C.關注實地的調查和國計民生,富有時代責任感D.提高敬重物質運動規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答案C解析“他這種從實際動身,探討當前現實的學風,一反那個時代空談性命,不務實際的學風”指的是經世致用的主見,他是指顧炎武。“認為探究‘理’,只需內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是王守仁的主見,故A項錯誤;“主見限制君權,學校成為決策是非的最高機構”的是黃宗羲,故B項錯誤;“關注實地的調查和國計民生,富有時代責任感”是顧炎武的主見,故C項正確;“提出敬重物質運動規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的是王夫之,故D項錯誤。1.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的特點(1)反傳統、反教條:李贄指出儒家經典并非“萬世之至論”,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男女同等和“萬物皆生于兩”的觀點。(2)反君主專制,帶有確定的民主色調:黃宗羲提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結論;顧炎武提倡“眾治”,反對“獨治”。(3)提倡“經世致用”:顧炎武主見為學應求務實,致力于社會變革,力圖扭轉明末不切實際的學風。(4)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黃宗羲反對重農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見。2.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未能實現社會轉型的緣由客觀緣由缺乏政治基礎君主專制統治空前強化,壓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發展缺乏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封建經濟占據確定主導地位,資本主義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嚴峻阻礙而發展緩慢,未形成資產階級力氣缺乏思想基礎綱常禮教,文化專制,阻礙早期民主思想的傳播缺乏群眾基礎人們深受封建禮教毒害,迷信愚昧,難以接受新思想主觀緣由自身缺陷明顯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本質上并未脫離地主階級儒學的范疇,在行動上也未解決實際問題考點二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歷史地位對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相識(1)進步①明清時期進步思想家的思想確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對當時的封建專制有確定的沖擊作用,對近代民主思想產生了確定的影響。②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學批判繼承,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朝氣,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2)局限①從內容上看:沒有提出新的社會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②從地位上看:無法撼動程朱理學的主流地位,未在當時成為主流思想。③從影響上看:影響有限,未能實現中國社會的轉型。④從性質上看:不是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本質上還未跳出傳統儒學的范疇。針對練2(2024·山西六校四聯,26)章太炎曾說:“船山(王夫之)學術為漢族光復之原,近A.表現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B.體現了社會經濟結構變更C.動搖了儒家思想正統地位D.為民主革命思想供應啟示答案D解析從材料信息可知,章太炎認為,王夫之的學說是“漢族光復之原”,近代的民族運動都受其思想的影響。這主要是由于王夫之的學說為民主革命思想供應啟示。故選D項。王夫之的學說不屬于資產階級思想范疇,故A項錯誤;材料信息無法體現社會經濟結構的變更,故B項錯誤;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屬于儒家思想的自我革新,故C項錯誤。家國情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走向世界大國的核心競爭力,是實現“中國夢”必不行少的內生驅動力,是塑造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當今我們所培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是中國精神與世界精神、民族性與世界性的契合點,是用東方價值理性克服西方工具理性弊端的利器。材料受到“作為時代特征的冒險精神”影響的西方傳教士,遠涉重洋,揭開了中西文化交匯激蕩的歷史篇章。同時也掀起了一場“天儒沖突”。天儒禮儀之爭,最初只是一個譯名之爭。基督教中的造物主Deus音譯為“徒斯”,但這兩個字的中文含義不明,利瑪竇強調耶儒相通,實行“多與孔、孟合”的路途,將其譯為“天主”或“上帝”。除此之外,禮儀之爭更主要的是祭孔和祭祖問題。中國傳統的家庭作為一個基本的“宗教”單位,宗教信仰的發生、傳授,宗教儀式的實行多以家庭為中心。中國傳統的宗教儀式主要是對祖先的拜祭。在傳統的中國社會中,老師在倫理關系中處于相當重要的地位,孔夫子作為“萬世師表”,被中國人當作圣人一樣受到供奉祭祀。祭孔因而也是中國傳統家庭倫理的重要內容。然而基督教是把尊奉和敬拜天主作為第一教義,這是其十戒中的第一條。禮儀之爭由一個理論問題演化成清王朝與教廷之間的干脆沖突。清朝雍正年間,最終全面禁止了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并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據劉海鷗《天儒沖突:中西方家庭倫理的初次沖撞》整理要求: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過程伴隨著“天儒沖突”,依據材料概括“天儒沖突”的表現。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造物主譯名上,中國音譯為“徒斯”,含義不明,后將其譯為“天主”或“上帝”,突出其地位。在祭拜對象上,中國祭拜自己的祖先和萬世師表的孔圣人,而西方把尊奉和敬拜天主作為第一教義。在政治上,清王朝與西方教廷之間發生了干脆沖突,雍正皇帝全面禁止基督教在中國傳播。材料16至17世紀的中國,新的經濟形態還非常微弱、脆嫩,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先天不足,具有一種時代性的缺陷。……黃宗羲、唐甄們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而只能用擴大相權、限制君權、提倡學校議政等方法來修補封建專制制度。孟德斯鳩、盧梭們則拿出了“三權分立”、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這樣的資產階級國家藍圖。這表明,中國明清時期的進步思想與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屬于兩個不同的歷史范疇。前者是中世紀末期的產物,后者是近代社會的宣言書。——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要求:閱讀材料,論證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是一種“時代性的缺陷”。論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明清時期,由于資本主義萌芽非常脆弱,早期啟蒙思想缺乏堅實的經濟基礎,帶有明顯的不足、缺陷。進步思想家反對君主專制統治,但主要是揭露君主暴政,主見限制君權等,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層面,沒有提出推翻現行制度,建立新的社會制度的構想。中國早期啟蒙思想沒能突破古代統治模式(修補封建專制制度),仍屬于儒家思想的范疇。材料從順治至康熙初年,黃宗羲對清統治者懷著劇烈的民族仇恨,不僅在行動上進行武裝抗拒,而且在《留書》《明夷待訪錄》等著作中還進行激烈的批判。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議修《明史》,葉方藹向康熙帝舉薦黃宗羲。黃宗羲的弟子陳錫嘏當時在北京任職,代為力辭。康熙十九年,徐元文在康熙帝面前舉薦黃宗羲參與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撫“以禮敦請”,黃宗羲仍舊托病力辭,卻派遣自己的兒子黃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館去修史了。康熙二十六年,黃宗羲在寫給徐乾學的一封信中寫道:今圣主特召,入參密務,古今儒者遭遇之隆,蓋未有兩。五百年名世,于今見之……從中國歷史的發展來看,何嘗不行以稱道梨洲的現實主義看法呢!——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發覺問題:黃宗羲曾經參與反清斗爭,隨著時間的消逝,黃宗羲對清廷的看法發生了變更。思索:從順治至康熙年間,黃宗羲對清廷的看法逐步發生了什么變更?變更的主要緣由是什么?“從中國歷史的發展來看”,有什么現實意義?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變更:由武裝抗拒、著書批判,到不仕清廷;由托病力辭、派子替之,再到認可、贊譽清廷統治。緣由:清廷統治日益鞏固,民族沖突相對緩和;康熙實行籠絡漢族學問分子的政策;黃宗羲對清朝統治的認可。意義:有利于維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2024·課標全國Ⅲ,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區,雕印出版個人著作之風盛行,有人謔稱:“老童(生)、低秀(才),胸無墨、眼無丁者,無不刻一文稿以為交游酒食之資。”士大夫間也流行將書籍作為禮物。這種現象可以說明當時()A.學術文化水平快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顯著提高C.經世致用思想影響廣泛D.崇尚文化的氛圍深厚答案D解析D對: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期以后,個人印刷自己的作品成為時尚,并且士大夫間流行將書籍作為禮物贈送,說明當時社會具有深厚的崇尚文化的氛圍。2.(2024·海南高考,9)清代有女詩人作詩曰:“人生德與才,兼備方為善。獨至評閨材,持論恒相反。有德才可賅(兼有),有才德反損……我意頗不然,此論殊褊淺。”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同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備成為主要的評價標準C.出現了對傳統倫理思想的反思D.產生了維護自身權益的訴求答案C解析由“有德才可賅(兼有),有才德反損”即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是重男輕女的表現,與男女同等不符,故A項錯誤;對古代女性的評價更多強調有德,反對有才,與德才兼備不符,故B項錯誤;由“我意頗不然,此論殊褊淺”可知作者對傳統的女性卑視的反感,故C項正確;女詩人主要是對傳統女性德才觀的不滿,沒有談到自身的權益,故D項錯誤。1.(2024·大理模擬,27)黃仁宇認為,李贄攻擊虛偽的倫理道德,也拒絕以傳統的歷史觀作為自己的歷史觀,但在更廣泛的范圍內,他仍舊是儒家的信徒……李贄構成一位特色顯明的中國學者,而不是一位類似條件下的歐洲式人物。這表明李贄()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疇B.具有早期啟蒙思想C.局限于傳統文化樊籬D.思想引起社會變革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不難看出強調的是更廣泛的范圍內,“他仍舊是儒家的信徒”,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不是一位類似條件下的歐洲式人物”不難看出李贄攻擊虛偽的倫理道德與早期啟蒙思想并不相關,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他仍舊是儒家的信徒”“不是一位類似條件下的歐洲式人物”,黃仁宇更強調的是李贄思想的局限性,故C項正確;思想引起社會變革與歷史史實不符,故D項錯誤。2.(2024·“千校聯盟”5月高考沖刺預料,27)明清之際的思想家黃宗羲認為:“天下為主,君為客。……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這表明在政治上他主見()A.主權在民 B.君民同等C.反對君主專制 D.實行君主立憲答案C解析題干中“天下為主,君為客。……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是早期的民主思想,抨擊了君主專制制度,故C項正確。3.(2024·河北5月沖刺模擬,28)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相當長時間內未曾整理出版。1840年湖南人鄧顯鶴主持校刻《船山遺書》,形成著作18種150卷。1865年由曾國荃主持重刻、曾國藩校閱的《船山遺書》正式出版,共56種280卷。這主要體現了()A.傳統思想文化具有長久生命力 B.洋務思想植根于湖湘文化C.近代士人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感 D.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先進性答案C解析明清之際的王夫之距離晚清不過一百多年時間,刊印王夫之的著作不能說明傳統文化具有長久生命力,故A項錯誤;洋務思想是受到列強入侵沖擊的產物,故B項錯誤;曾國藩等刊印王夫之的著作,是在西方沖擊下傳承傳統文化,體現了近代士人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感,故C項正確;材料未突出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故D項錯誤。4.(2024·威海高考模擬,27)明清之際抨擊君主的思潮“無需借助文本的傳播,主要是口耳相傳,也不受官員士大夫和道德的規范,依據實際生活表現民眾的真情實感,編成各種民歌、民謠等,在通衢鬧市演唱、傳播,以致從官員到民眾對皇帝非議成風”。這事實上是()A.人們對當時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B.民眾追求民主政治的體現C.封建小農經濟逐步解體的反映D.市民文化發展的必定結果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可知,明清之際抨擊君主的思潮是對現存等級秩序的抵制,故A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人們對當時封建秩序的抵制,不是民眾追求民主政治,故B項錯誤;鴉片斗爭之后,小農經濟漸漸解體,故C項錯誤;題干反映的是人們對當時封建秩序的抵制,不是市民文化發展的必定結果,故D項錯誤。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2024·河間模擬,27)明末李贄說:“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其意在于()A.維護封建禮教 B.反對思想教條C.重塑孔子權威 D.反對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李贄主見應正確看待孔子,不能迷信孔子,不能以孔子的是非為標準,反對思想教條。2.(2024·保定模擬,27)顧炎武認為:天子、君主,都是一種職位,并非神圣不行侵擾的稱號。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稱,天子稱“君”,人臣、諸侯、卿大夫亦稱君,甚至奴婢稱其主子,女稱其父,婦稱其舅,皆為“君”。天子只是“君”的一種。材料中顧炎武()A.提倡君臣之間的同等關系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為否定專制找尋歷史依據D.痛斥了君主專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稱,天子稱‘君’,人臣、諸侯、卿大夫亦稱君,甚至奴婢稱其主子,女稱其父,婦稱其舅,皆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種”可見為否定專制找尋歷史依據,故C項正確。3.(2024·平頂山、許昌、汝州高三期中,5)黃宗羲的“新制”無疑是一種“革命”,但并不是資產階級式的近代“革命”,而是始終沒有超出古代或封建社會的范疇。黃宗羲的“新制”思想()A.完全突破了原有的儒學范疇B.催生了當時社會政治的變革C.體現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新要求D.是對宋明儒學新的反思與總結答案D解析黃宗羲的思想是對儒學思想的批判繼承,故A項錯誤;黃宗羲的思想未超出儒家的思想范疇,未引起當時的社會變革,故B項錯誤;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頭,故C項錯誤;黃宗羲的思想是對儒家思想的批判繼承,是對宋明理學的反思與總結,故D項正確。4.(2024·南昌模擬,27)黃宗羲在《自序》中說:“學問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為真,凡倚門傍戶、依樣葫蘆者,非流俗之士,則經生之業者。此編所列,有一偏之見,有相反之論,學A.批判君主專制,提倡天下之權B.批判學術僵化,提倡思想自由C.重視社會實際,提倡崇實致用D.提倡樸實學風,反對思想一統答案B解析從“有一偏之見,有相反之論,學者于其不同之處”,可知材料意在強調做學問時每5.(2024·長郡中學考前保溫卷一,27)明清時期有思想家認為,君臣的職責都是為天下服務,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師友”,彼此的關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協力。據此推斷,該思想家()A.要求復原三省六部制 B.主見限制君主專制C.提倡實行君主立憲制 D.反對廢除宰相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強調“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師友’,彼此的關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協力”,而不是要復原三省六部制,故A項錯誤;“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師友’,彼此的關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協力”體現的是反對君主專制,主見限制君權,故B項正確;提倡實行君主立憲制說法錯誤,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反對廢除宰相制度,故D項錯誤。6.(2024·臨沂模擬,27)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指責理學“損人欲以復天理”的同時,提出了弱化“理欲一體”“以性正情,以義制利”的主見。這說明王夫之()A.徹底否定理學的“理欲”觀B.不提倡“尊公輕私”思想C.極力批判封建君主專制統治D.認為私欲是理的物質基礎答案B解析王夫之批判的只是理學“理欲一體”“以性正情,以義制利”等主見,并未對其進行徹底的否定,故A項錯誤;因為王夫之指責理學“損人欲以復天理”,故其所提倡的并非“尊公輕私”思想,故B項正確;材料中并沒有體現王夫之對封建君主專制體制的批判,故C項錯誤;王夫之只是主見弱化“理欲一體”而并未“認為私欲是理的物質基礎”,故D項錯誤。7.(2024·瀘州模擬,27)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責李贄“不恤君親,不顧人倫”,其書其人宜“亟誅絕之”;五四時期,李贄被認為是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的時代先驅;改革開放以后,李贄思想探討呈多元化傾向。據此,下列解讀正確的是()A.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沒有統一的標準B.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具有顯明的時代價值觀念C.綜合多人評價即可還原歷史人物D.明末清初距李贄所處時代最近,其評價更具可信性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可知不同的時代對李贄的評價是不同的,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具有顯明的時代價值觀念符合題意,故B項正確。8.(2024·衡陽模擬,27)黃宗羲素有“中國伏爾泰”的稱譽。他痛斥君主專制是天下最大的禍害,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本思想,進而主見限制君權,保證人民的基本權利。同時他又指出,“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罷丞相始也”。這反映黃宗羲()A.主見實行君主立憲制B.接受西方主權在民思想C.主見復原宰相制度D.未跳出明君賢吏的窠臼答案D解析君主立憲是資本主義的政治體制,故A項錯誤;黃宗羲的思想仍屬于儒家思想,并未接受西方的啟蒙思想,故B項錯誤;黃宗羲主見對君權進行限制,但并未提出復原宰相制度,故C項錯誤;黃宗羲反對君主專制但并不反對君主制度,只是要求開明君主統治,并有賢吏協助,故D項正確。9.(2024·安徽“江淮十校”聯考,27)關于“封建制”與“郡縣制”的爭辯,秦漢和唐朝是兩個高潮,主要是圍繞王朝行政體制的優劣主題進行爭辯。明末清初,這一爭辯又出現一次高潮,黃宗羲、顧炎武、顏元等人,力主“復封建”,對有關“封建”問題的探討,寓以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之核心是()A.提倡經世致用 B.反對君主專制C.挑戰宋明理學 D.弘揚唯物思想答案B解析經世致用并沒有涉及郡縣與分封之爭,故A項錯誤;依據史實我們不難得知,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一個主要思想就是反對君主專制,故B項正確;封建制度并不涉及對宋明理學的挑戰,故C項錯誤;材料中并沒有涉及對唯物思想的相關提及,故D項錯誤。10.(2024·日照模擬,27)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有言:“兩淮歲課百余萬,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縛之,急使之,一無乎所顧,今日下安得歲增民間百余萬粟,輸九邊以為兵食者乎?”這反映出顧炎武()A.萌發民本思想 B.主見經世致用C.提倡輕徭薄賦 D.提倡工商皆本答案D解析據材料,顧炎武強調商稅在國家財政和國防中的重要性,提出應重新諦視商業的重要地位,故D項正確。11.(2024·江西重點中學聯考)顧炎武指責李贄“無忌憚而敢于叛圣人”,黃宗羲指責李贄“非名教之所能羈絡”,王夫之以“循禮”“秉禮”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為志向政治局面,并劇烈主見嚴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時期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緣由是()A.專制主義還未進入崩潰階段B.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C.傳統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繼承D.李贄挑戰理學權威答案A解析以反傳統、反教條和反權威自居的李贄遭遇到同為進步思想家的顧炎武和黃宗羲的批判,而王夫之的政治主見亦與孔子“禮”的政治追求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這些都從側面反映出古代中國的專制主義尚未進入崩潰的階段,故A項正確。12.(2024·東營模擬,27)黃宗羲認為:“秦變封建而為郡縣,以郡縣得私于我也;漢建庶孽(指諸侯王國),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鎮之兵,以方鎮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謂之法乎?”黃宗羲這一表述()A.具有樸實辯證法思想B.反對諸侯分封和藩鎮割據C.具有近代的民主法治精神D.主見為天下之人立法答案D解析材料中黃宗羲認為,無論是秦朝的郡縣制還是西漢初年的郡國并行制抑或北宋的減弱藩鎮,都是專制君王從自身角度動身的“人治”而非為天下人之計的“法治”,而這是黃宗羲所深惡痛絕和極力反對的,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3.(2024·黃岡期末,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國夢——民主路》解說詞中說:“明清之際的啟蒙思想已超越了傳統儒家重民、愛民、為民請命的舊民本思想,起先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材料一在春秋戰國時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們將“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維,活躍于當時思想界中的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關于民本思想的論述。……明末清初,思想家們主動評議時政,對傳統的民本思想進行了理論的升華,使其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民本與民主的比較》材料二西漢巨賈卓王孫的新寡女兒卓文君與司馬相如一見鐘情,兩情相悅,雪夜私奔。對此,宋明理學家認為“逾墻淫奔,無恥之尤”;明末李贄卻認為卓文君是“正獲身,非失身”“當大喜,何恥為”。材料三“16至17世紀的中國,新的經濟形態非常微弱、脆嫩,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先天不足,具有一種時代性的缺陷……黃宗羲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而只能用擴大相權、限制君權、提倡學校議政等方法來補救封建專制制度。孟德斯鳩、盧梭們則拿出了三權分立、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這樣的資產階級國家藍圖。這表明,中國明清時期的啟蒙思想與18世紀的歐洲啟蒙思想屬于兩個不同的歷史范疇。前者是中世紀末期的產物,后者是近代社會的宣言書……”——《中國文化概論》(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先秦時期儒家提出了哪些民本思想主見?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對傳統的民本思想做出的“升華”的表現。(2)依據材料二,在對待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問題上,宋明理學家與李贄的看法存在不同,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其緣由。(3)依據材料三和所學學問,評述“明清之際的啟蒙思想是中世紀末的產物,而西方啟蒙思想是近代社會的宣言書”這一觀點。答案(1)主見:孔子的“仁”(或“德治”);孟子的“仁政”“民貴君輕”;荀子的“君舟民水”。(答出兩點即可)表現:批判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限制君主權力。(2)緣由:宋明時期,封建專制不斷強化,統治者用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