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九省聯考模式)高三第一次模擬評估卷(三)(考試版)_第1頁
2024屆(九省聯考模式)高三第一次模擬評估卷(三)(考試版)_第2頁
2024屆(九省聯考模式)高三第一次模擬評估卷(三)(考試版)_第3頁
2024屆(九省聯考模式)高三第一次模擬評估卷(三)(考試版)_第4頁
2024屆(九省聯考模式)高三第一次模擬評估卷(三)(考試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2024屆高三(九省聯考模式)第一次模擬評估卷(三)本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每一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獨特的時代精神。這種時代精神在某一社會群體中高度集中的形象投射,即構成這一時代的精神偶像。當下,科技創新被擺在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這種時代召喚下,無數中國科學家夜以繼日,廢寢忘食,潛心研究,傾情奉獻,取得了輝煌的歷史成就,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作出了非凡貢獻。作為民族崛起的重要力量,這些努力攀登科學高峰的故事值得被銘記,科學家博大的胸懷和崇高的境界理應被褒獎。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以科學工作者為表現對象的影視作品尤其是科學人物傳記片,數量并不多,產生較大影響力的優質科學人物傳記片更是屈指可數。探究科學人物傳記片創作式微的原因,一方面是科學人物傳記片的創作門檻較高,要求主創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儲備、充沛的學習熱情、較高的學習能力,以及相當的藝術造詣。主創需花大力氣將深奧的理論和技術概念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才能讓觀眾真正理解這些科研項目的艱辛和科學事業的意義。另一方面,創作者對此類電影的認知定位有些模糊。比如究竟是歷時性地深入挖掘科學工作者成長過程中的各種人生亮點,彰顯科學工作者的豐碩成績,以及他們對國家,甚至是人類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貢獻,還是圍繞他與自我、與他人、與自然世界的互動關系,展現人物的人性弧光;是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軌跡,還是在此基礎上加入必要的藝術想象,將現實真實轉化為藝術真實。此類問題搞不清楚,創作就容易出現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使人物塑造扁平化,以及劇情團于“成績羅列”“忘我工作”“與病魔抗爭”等程式化模塊,缺乏創新之類的問題。比如《人到中年》把更多力氣花在反映科學工作者日常生活的描寫和堅毅品質的渲染上,作品雖然感人,卻沒有充分反映出科學工作的特殊性?!冻瑢А穭t過于專業,無法引起觀眾的廣泛共鳴。因此,如何運用電影藝術手段更好地講述科學工作者的故事,讓更多閃耀在人類文明長河中的科學之星成為時代偶像,是新時代對電影創作者提出的新創作命題。要創作優質科學人物傳記片,首先是在講述科學家的故事,表達理性的科學精神,并在表達過程中涉及科學概念、科學事實,以及理性思考時,盡量避免科教片式的過程演示與概念闡釋。無論是科學家抽象的理性思維,還是相關科學概念和事實,都應該服務于塑造人物,表達情感,作為情節發展的一種變量,構成敘事表達的結構性要素。讓創作始終圍繞人物的情感、動機與目標追求,進行戲劇化的敘事建構。既表現科學人物理性的存在狀態,更要表現他非理性的情緒與情感的沖動。既要表現超然物外的執著一面,更要有平凡世俗,甚至是遲鈍的一面。通過反差、吸引、沖突與轉化等一系列藝術手段,所塑造的科學人物才能具備豐富個性和溫暖情感,才能更接地氣,更有生氣。在此基礎上,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活動,更能藝術化地表現其作為科學工作者異于常人的觀看世界、理解世界和認識世界的方式。此外,電影敘事在根本上是有關“關系”的敘事。其中,既包括人與自我的關系,更包括人與他人,與社會群體、與社會機制間的關系。因此,僅僅是深入挖掘科學工作者的自我成長經歷,以及他的科學成就,對于科學人物傳記片而言,還遠遠不夠。沒有天生有趣的人物,人物的人性弧光需要在互動關系中得以呈現。對于那些有著明確科學目標追求的科學家而言,在他們所要面對的“關系沖突”中,最重要的是與自我的沖突,借用一句京劇的行話,即“不瘋魔,不成活”。正是基于這樣一種“瘋魔”狀態,影片中科學探索的荊棘之路才會彰顯出人物真正的精神。除了解決創作層面的問題,高質量科學人物傳記片要批量涌現,也與整體社會氛圍密切相關。一方面,有關部門應發揮好引導,規劃、組織、調控的主導作用,吸納更多具有制作實力的組織機構參與科學人物傳記片創作。通過強化政策扶持,推出重量級、標桿性的作品,在電影行業掀起創作熱潮。另一方面,相關部門也應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著力提升公眾科學素養。有了對科學家精神的深入理解,以及更多的科學知識作為基礎,創作者和受眾才能在更高維度上形成共鳴并且互相激發。總之,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才更有希望。希望越來越多的優質科學人物傳記片能涌現出來,用感人的科學家故事激勵引領越來越多的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緊隨他們的步伐接力奮斗,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摘編自孫承健《讓科學家成為時代偶像》)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高質量科學人物傳記片的批量涌現,離不開有關部門發揮在引導、規劃,組織,調控等方面的主導作用。B.時代的精神偶像是時代精神高度集中的形象投射,它可以反映出這個時代所特有的時代精神。C.科學人物傳記片的創作中,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軌跡,就會出現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的問題。D.創作優質科學人物傳記片不僅要表達科學精神,還應盡量避免科教片式的過程演示與概念闡釋。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優質科學人物傳記片能夠用感人的科學家故事激勵引領越來越多的觀眾,特別是青少年。B.無數科學家取得了輝煌成就,作出了非凡貢獻,這些努力攀登科學高峰的故事值得被銘記。C.新時代的電影創作者應深入思考如何運用電影藝術手段更好地講述科學工作者的故事。D.科學家面對的“關系沖突”中最重要的是與自我的沖突,這是科學人物傳記片的主要內容。3.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文章觀點的一項是(3分)A.影片《居里夫人》講述了居里夫人發現“鐳”的前后經歷,致敬了她的獨立探索、不唯名不唯利的精神,給予后世的科研工作者以無盡的啟示。B.電影《奧本海默》是一部關于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傳記電影,如果不熟悉背景知識和這些舉足輕重的物理學家,可能會覺得很難跟上劇情。C.紀錄片《超凡未來》盡顯中國科學家的浪漫和仁心,這種對科學家人文情懷的描述,給予觀眾深刻的思想啟迪:科學創新的終極目標,是讓世界更美好。D.為紀念錢學森誕辰100周年拍攝的電影《錢學森》,主要講述的是錢學森青年赴美、勵志求學、涉險回國、建功立業等一系列的曲折人生。4.下列對原文有關論證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篇指出了當下以科學工作者為表現對象的影視作品尤其是科學人物傳記片數量較少的現象,引發讀者思考。B.文章以《人到中年》為例,闡述了一些科學人物傳記片的創作者在創作中出現的問題,如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C.文章第二至第五段采用層進式結構,由分析科學人物傳記片式微的原因,再到分析創作優質科學人物傳記片的做法。D.文章引用“不瘋魔,不成活”,論述了在優質科學人物傳記片中,展現科學家與他人、與社會群體關系的重要性。5.班級計劃為袁隆平院士拍攝一部傳記片,你認為應做好哪些準備?請根據文本簡要概括。(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火鍋子鐵凝他和她站在窗前看雪,手拉著手。雪已經下了一個早晨,院子里那棵小石榴樹好像穿起了白毛衣,看上去挺暖和的。他八十七歲,她八十六歲。他是她的老夫,她是他的老妻。這么好的雪天,我們應該吃火鍋。她離開窗戶提議。那就吃。他拉著她的手響應。他們就并排坐在窗前的一只雙人沙發上等田嫂。田嫂是家里的小時工,一星期來兩次,打掃衛生,采購食品。今天恰好是田嫂上門的日子。雪還在下,他們卻不擔心田嫂讓雪攔住不來。他們認識田嫂二十多年了,一個實在而又利索的寡婦。田嫂來了,果然是風雪無阻。他們兩人搶著對田嫂說今天要涮鍋子。田嫂說,老爺子老太太好興致。他催著田嫂去買羊肉,她囑咐田嫂把配料寫在紙上省得落下哪樣。田嫂就忙著出去采購。出門前不忘從廚房端出那只沉甸甸的紫銅火鍋,安置在客廳兼餐廳的正方形飯桌上,旁邊放好一管牙膏和一小塊軟抹布。這是老太太的習慣,截長補短的,她得擦擦這只火鍋。隔些時候沒擦,就覺得對不起它。上一回吃了涮鍋子她還沒擦過它呢,有小半年了。他見她真要擦鍋,勸阻說今天可以不擦,就兩個人,非在乎不可啊?她說,唔,非在乎不可,兩個人吃也得有個亮亮堂堂的鍋。說著從沙發上起身坐到飯桌旁邊,摸過桌上的抹布,往抹布上擠點牙膏,用力擦起鍋來。他就也湊過來坐在她對面看她擦鍋。鍋可真是顯得挺烏涂,也許是他的眼睛烏涂。他的眼睛看著火鍋,只見它不僅沒有光澤,連輪廓也是模糊一團。他和她都患了白內障。醫生說他們都屬于皮質性白內障,成熟期一到就可以手術。他和她約好了,到時候一塊兒住院。她擦著鍋蓋對他說,你看,擦過的這塊兒就和沒擦過不一樣。他感受著她的情緒附和著說,就是不一樣啊,這才叫火鍋!他倆都喜歡吃火鍋,因為火鍋,兩個人才認識。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他們正年輕,周末和各自的同事到東來順涮一鍋。那時有一種“共和火鍋”,所謂“共和”,就是幾個不相識的顧客共用一只火鍋,湯底也是共用的。鍋內欄出若干小格,吃時每人各占一格,各自涮各自點的羊肉和配料。鍋和湯底的錢按人頭分攤,經濟且節能。那時候的人和空氣相對都更單純,陌生人同桌同鍋也互不嫌棄,共和著一只大鍋,頗有四海之內皆兄弟之氣象。那天他挨著她坐,吃完自己點的那份肉,就伸著筷子去夾她的盤中肉,她的盤子挨著他的盤子。他不像是故意,她也就不好意思提醒??墒撬贿B夾了好幾筷子,她的一位男同事就看不公了,用筷子敲著火鍋對他說,哎哎,同志,這火鍋是共和的,這肉可是人家自己的!同桌的人笑起來,他方才醒悟。她反倒因此對他有了好感,就像他對她同樣有好感。后來他告訴她,那天他在她旁邊一坐,心就慌了。田嫂回來了,羊肉、調料樣樣齊備。她一頭鉆進廚房,該洗的洗,該切的切,眨眼間就大盤小碟地擺出一片。她把那些盤盞依次從廚房端出來,端上老爺子老太太守著的餐桌,繞著桌子中央的大火鍋碼了一圈,眾星捧月一般。接著,田嫂還得先把火鍋子端走——老太太擦得滿鍋牙膏印,得沖洗干凈。田嫂在廚房的水龍頭下沖洗著火鍋,發現這鍋并沒有像從前那樣被老太太擦得锃亮,鍋身明一塊暗一塊的,鍋腳干脆就沒有擦到,邊邊沿沿,滋著灰綠色的銅銹。想到老人的眼疾,田嫂心話,真難為您了。那邊老太太又問鍋擦得亮不亮,如同孩子正等待大人的褒獎。田嫂打算撒個小謊,高聲應答說,亮得把我都照見啦!把我臉上的黃褐斑都照見啦!他和她聽見田嫂的話,呵呵笑起來。續滿清水,加了蔥、姜、大料和幾粒海米的火鍋重又讓田嫂端上飯桌,只等清水咕嘟咕嘟滾沸,涮鍋子就正式開始了。他們共同向鍋中投入著眼花繚亂的肉和菜。她撈起幾片羊肉放進他的碗,他就撈起一塊凍豆腐隔著火鍋遞給她。她又給他撈起一條海帶,他也就比賽似的從鍋里找海帶。一會兒,他感覺潛入鍋中的筷子被一塊有分量的東西絆住了,就勢將它夾起。是條海帶啊,足有小絲瓜那么長,他高高舉著筷子說:你吃。她推讓說:你吃。他把筷子伸向她的碗說:你吃。她伸手擋住他的筷子說:你吃,你愛吃。他得意地把緊緊夾在筷子上的海帶放進她的碗說,今天我就是要撈給你吃。她感覺被熱氣籠罩的他,微紅的眼角漾出喜氣。她笑著低頭咬了一小口碗里的海帶,沒能咬動。接著又咬一口,還是沒能咬動。她夾起這條海帶湊在眼前細細端詳,這才看清了,她咬的是塊抹布,他們把她擦火鍋的那塊抹布涮進鍋里去了。他問她:還好吃吧?她從盤子里揀一片大白菜蓋住“海帶”說,好吃!好吃!她慶幸是自己而不是他得到了這塊“海帶”,她還想告訴他,這是她今生吃過的最鮮美的海味。只是一股熱流突然從心底涌上喉頭,她的喉嚨發緊,什么也說不出來,就什么也沒再說。他又往鍋里下了一小把蕎麥面條,她沒去阻攔。喝面湯時,他們誰都沒有喝出湯里的牙膏味兒。她雙手扶住碗只想告訴他,天睛了該到醫院去一趟,她想知道眼科病房是不是可以男女混???她最想要的,是和他住進同一間病房。雪還在下,窗外白茫茫一片。那棵小石榴樹肯定不再像穿著毛衣,她恐怕是穿起了棉襖。2013年4月29日(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截取了一對八十多歲的老夫妻在大雪天一起吃火鍋的場景,令我們體會到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普通的愛情,恰恰是溫暖珍貴的感情。B.小說名為“火鍋子”,令讀者自然聯想到火鍋的熱與燙,成功調動了讀者的聯覺反應,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讀來倍感親切。C.文中的田嫂,是老爺子和老太太的小時工,她不僅推動著故事向前發展,更提供了一個第三者的視角,見證著這對老夫妻相濡以沫的生活。D.文中夫妻倆年事已高且患白內障,才出現將抹布當作海帶的烏龍,搞笑中透露著心酸,表達了作者對人生暮年的感傷以及對老夫妻的同情。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以補敘的形式,補充了老夫妻因火鍋相識的過程,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堅持吃火鍋,實質上是對他們長久感情的一種堅持和深化。B.“以情抓人”是本文的最大特點,鐵凝用她飽蘸人間煙火的暖筆,從生活的細節中捕捉難得的人間溫情,體現了女性作家的細膩與敏感。C.小說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側面描寫等多種手法塑造了老夫妻相親相愛的形象,展現出兩位老人在點滴生活中的甜蜜溫情。D.小說兩次寫到大雪中的“小石榴樹”,作者以擬人的手法,通過穿著白毛衣、白棉襖的石榴樹展現出一幅銀裝素裹而又溫暖的畫面。8.鐵凝作品中的事物往往蘊藏著深厚的內涵,比如《哦,香雪》中的“鉛筆盒”,本文的“火鍋子”也是一樣。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5分)9.蘇東坡有言:“人間有味是清歡?!边@篇小說正如文中的清湯火鍋,淡而有味,耐人尋味。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本文“淡而有味”的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蹊隱堂記劉辰翁①龍泉康氏為其子讀書之齋種桃李焉,周遭可里所。霞蒸雪積,入境疑仙。春流浮遠,想見千樹青陰繞屋,時聞誦弦。芳時過客不能賦即已能賦未有不眷然問誰氏也。于是有大人先生②,取司馬子長李將軍贊語,命之曰“蹊隱”?;蛞芍唬骸磅枵?,山間之跡,昔未有者也。崎嶇犖確③,不用而又將塞也。何康之蹊亦若是乎?”予曰:“不然!彼披榛莽,排藜藿,入而與猿狖爭,出而與鹿豕群;忽焉草合,不見前轍,由行者少也。若桃李,則無不好也。雖深山長谷,溪回路斷,茍有目者,慮無不極其處,往復袂相屬如通道焉,繇世之好者眾也。”曰:“然則客之得其蹊者千百,而隱何居?”予笑曰:“子以為隱者之隱,必孤山之梅,小山之桂,竹林之密密,蘭畹之幽幽乎?必去人愈遠,于人所不好而后隱,則丹崖之渾沌,絕澗之沉淪,雖今無聞,可也。蓋富春之臺,草堂之墟,吾嘗褰裳過之,嘆曰:‘介推母子之言,誰則聞之?而又安知其綿上也?’昔者是山也,樵斧之所攀援,長镵之所失徑,自諸君子擇于是,息于是,而蹊生焉。[甲]故凡隱者皆蹊也,亦不能不蹊也。蹊而桃李焉,桃李而邂逅焉,未嘗不與人混,未嘗求與人異,未嘗不與人同樂。顧物之紛華盛麗,舉無足以異此,而吾老是鄉矣。彼山人者,則不可知。若古有道之士,種花食菜,實未離乎人間,而亦不可榮以祿,殆真隱矣。桃李何負于隱哉?方時艷陽,華如桃李,能不顧省?而窮山枯槁者睨而遠焉,彼誠有樂乎?彼而名之所歸,政復不能不累乎?彼也人之情性,隱者距相遠哉?”或又曰:“康之子功名方興,而豈有意于隱耶?而獨為此名也?”予曰:“然!康氏之教其子,則有意矣。今夫靜對軒窗,行吟花下,生意自然,一舉目而足,不待游嬉遠想,而光陰華悴,感發無窮,則學之所得,或在是矣。園林如此,他時子孫仕宦倦而思歸,乃與松菊留情,居然無異,則亦茲花之為助也。何傷于出,而何憾于隱?凡卉盛衰,未嘗不與桃李同。近世以名品相高,謂晚歲為長年,風霜為清苦。春葩浩蕩,黯然羞沮,誰與領此?而我獨取之,則我希矣。[乙]彼以桃李為俗,吾亦不能不以彼為俗?!眴栒呦苍唬骸爱愒眨》蜃又灾?。為蹊記可乎?”予曰:“雖然,蹊有幾④,世方艱險,入者為捷徑,出者為畏途。今之隱者,其非后之赫赫者耶?[丙]桃李不言,予不得不言?!保ㄟx自《豫章叢書·須溪集》)【注】①劉辰翁,字會孟,別號須溪,“辛派三劉”之一,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本文作于其中第前后,其時元兵已進逼臨安,朝廷內部又有賈似道專權。②大人先生:語出阮籍《大人先生傳》,指與道合一、獨來獨往的人,此處為作者自稱。③犖確:石多貌。④幾:深微的道理。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芳時A過客B不能賦C即已D能賦E未有F不眷然G問H誰氏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介推,即介之推,曾從齊桓公出亡,后與母隱于綿山,桓公焚山求之,竟不出而死,寒食節由此而來。B.獨,意為“僅僅”,亦可指“偏偏”,此處應解釋為后者,《石鐘山記》“而此獨以鐘名”的“獨”即為此意。C.自然,此處指桃李自由生長的繁盛景象,與《歸園田居(其五)》中“復得返自然”的“自然”意思不同。D.希,通假字,同“稀”,意為“稀少、罕見”,與成語“地廣人稀”“大音希聲”中的“希(?。弊忠馑季嗤?。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首先描繪蹊隱堂春時勝景,想象主人的高雅情趣,隨后抓住“蹊隱”二字,以主客問答、抑客揚主的方式演繹文章,以闡釋其命名之理,類似的寫法在《赤壁賦》中也有所體現。B.有人質疑康氏之隱名不副實:沿小路欣賞桃李的客人成百上千,談何歸隱?但作者不以為然:與世隔絕不是衡量隱居之地的標準,不必像林逋、嚴光那樣與蘭桂竹木相伴終老。C.與那些深居在荒山野嶺、容顏憔悴、自詡為隱士的人不同,真正的隱者雖未完全與世俗斷絕往來,但早已將功名利祿置之度外,《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陶淵明就是這類形象。D.在作者看來,隱居于桃李芳菲之中,觀草木榮枯、四時流轉,不但對出仕和隱退兩無妨礙,還可以在陶冶性情的同時洞明世事盛衰之理,于世路艱險之時不失為一條終南捷徑。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茍有目者,慮無不極其處,往復袂相屬如通道焉。(2)顧物之紛華盛麗,舉無足以異此,而吾老是鄉矣。14.清人評價須溪散文“倘恍迷離亦間有意趣”,請從甲、乙、丙三處畫橫線句中選擇一處,談談你從中讀出了哪些“意趣”。(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唐]高適踐更登隴首,遠別指臨洮。為問關山事,何如州縣勞。軍容隨赤羽,樹色引青袍。誰斷單于臂,今年太白高。[注]太白:星座名,古時認為是將星。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以明快的筆法點明了作為遠行者的友人此行的行程緊急,以及要去的目的地,突出行人征夫奔赴西北邊塞以求建功立業的急切心情。B.頷聯將“關山事”與“州縣勞”進行對照,既表現出詩人對友人從軍行役路途艱苦的關心與惜別之意,同時又贊頌了行者不畏險難的豪邁情懷。C.頸聯寫疾進之軍容,通過想象描繪出行者送兵赴邊途中的情景,傳出士卒昂揚奮發之神態,從而展現出一幅氣勢豪雄的千里行軍圖。D.尾聯直接抒發唐軍必勝的信念,朋友一問一答之間,虛處傳神,顯示唐軍居高臨下,勢如破竹之勢,表現出一腔豪邁的愛國戍邊之情。16.王國維說“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本詩是如何體現“入乎其內”和“出乎其外”這一觀點的?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說:“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種對于義利關系的思考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2)“砧”是古代詩歌當中常用來表達女子思夫之情的意象,《春江花月夜》中的“,”正是對此的有力證明。(3)你的同學在考試中沒有得到理想的成績,為了鼓勵他重新振作,你可以選用唐詩中的“,”。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春發其華,秋收其實。2023年秋分,是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金風玉露,瓜果飄香,稻谷滿倉。豐收之美,來自于勞動者們汗水的澆灌,也來自于大自然的慷慨饋贈。人們常用“五谷豐登”一詞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美好祝愿,您知道①?答案是:稻、麥、黍、菽、粟(稷)?!拔骞蓉S登”②,還承載著中華文明發展傳承的密碼。秋分,是秋收冬藏的終點,也是春耕夏種的起點。國家將每年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既是③,同時更加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知曉自然更替,順應自然規律和適應可持續的生態發展觀。通過將節日和節氣相結合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折射出中華民族對于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延續了中華民族保護自然、利用自然、敬畏自然的優秀傳統。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用來表示晝夜的長短;驚蟄、清明、小滿、芒種中蘊含著物候特征,啟示著氣候條件在不斷變化……例如芒種時節,草木蔥蘢,池塘蓮開,北方麥黃,江南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