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CACM0092017中醫藥單用/聯合抗生素治療常見感染性疾病臨床實踐指南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loneorcombinedwithAntibioticsforpatientswith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inchildren2017-06-07發布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前言 引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及定義 4流行病學特點 5中醫藥治療本病的優勢 8.3其他治療方法 9并發癥預防 11.1制訂計劃書、簽署利益沖突說明和國際注冊 11.2證據的檢索、篩選、評價和匯編 11.3專家共識證據的實施情況 11.4采用的指南制訂證據級別和推薦強度標準 11.5指南的評議和咨詢過程 11.6指南初稿AGREEII工具的評價 11.7指南推廣應用過程中的推動措施和困難分析 參考文獻 《中醫藥單用/聯合抗生素治療常見感染性疾病臨床實踐指南·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下簡稱《指南》)按照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定的規則起草。本《指南》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提出。本《指南》由中華中醫藥學會歸口管理。本《指南》起草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中國中醫科學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上海市中醫醫院、深圳市兒童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天津市濱海新區中醫醫院。本《指南》的制訂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單用/聯合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的七項循證臨床實踐指南冶課題資助(項目編號:ZZ10-018-02;Z0465)。課題負責人:謝雁鳴、張俊華、廖星。課題來源于中國中醫科學院“抗生素的中醫藥替代研究冶項目,項目負責人:張伯禮。本《指南》總指導委員會專家:張伯禮、王永炎、晁恩祥、翁維良、肖承悰、謝雁鳴。本《指南》方法學專家委員會專家:劉建平、楊克虎、詹思延、李幼平、張俊華、陳耀龍。本《指南》首席專家:馬融、張俊華。本《指南》工作組(按姓氏筆畫排序):萬力生、馬融、王輝、王力寧、甘璐、戎萍、任獻青、劉芳、劉全慧、閆慧敏、杜洪喆、李立、李新民、吳振起、谷曉玲、辛德莉、張莉、張俊華、張喜蓮、鄭文科、胡思源、徐保平、薛征。本《指南》執筆人:戎萍、李立。本《指南》秘書:李立、劉全慧。玉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臨床上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本病病原以病毒為主,可合并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等細菌或肺炎支原體等感染。由于小兒機體處于不斷生長發育的過程中,臟器的功能尚不完善,對藥物的反應性及敏感性與成人不同,故在抗生素的使用過程中更容易發生耐藥和不良反應事件,存在更大的復雜性和風險。縱觀古代中醫典籍及現代臨床研究和實踐,中醫藥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諸多優勢,可以改善臨床癥狀、縮短病程、提高免疫力,實現標本兼治,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在單用/聯合抗生素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治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仍缺乏規范性的用藥指導。現針對上述情況,工作組組織中國小兒呼吸領域的專家召開專題研討會,充分參考國際臨床實踐指南的制訂方法和流程,在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文件指導的框架下,制訂了《中醫藥單用/聯合抗生素治療常見感染性疾病臨床實踐指南·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指導全國各級各類醫院的醫療實踐。本《指南》由于受到地域、民族和種族的局限,應依照當地實際情況實施。芋1中醫藥單用/聯合抗生素治療常見感染性疾病臨床實踐指南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本《指南》規定對于18周歲以下被確診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初期輕癥可單用中醫藥治療,混合感染時可采用中醫藥聯合抗生素治療。本《指南》適用于各等級醫院兒科專業或小兒呼吸內科專業的臨床執業醫師,相關的護理人員和藥師也可參考。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規范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明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指南》。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適用于本《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年版)(衛生部令第93號)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編碼[ICD-10](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33術語及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指南》。EQ\*jc3\*hps20\o\al(\s\up6(小),冒)EQ\*jc3\*hps20\o\al(\s\up6(急),鼻)EQ\*jc3\*hps20\o\al(\s\up6(性),炎)EQ\*jc3\*hps20\o\al(\s\up6(吸道感染),急性鼻咽)EQ\*jc3\*hps20\o\al(\s\up6(10編碼),性咽炎)EQ\*jc3\*hps20\o\al(\s\up6(6),急)EQ\*jc3\*hps20\o\al(\s\up6(903),性扁)EQ\*jc3\*hps20\o\al(\s\up6(是鼻腔),桃體炎)EQ\*jc3\*hps20\o\al(\s\up6(咽或喉部急),等名詞診斷)EQ\*jc3\*hps20\o\al(\s\up6(性炎癥的總稱),統稱為上呼吸)EQ\*jc3\*hps20\o\al(\s\up6(亦常用),道感染)簡稱“上感冶,是小兒最常見的急性感染性疾病。4流行病學特點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發生,冬春季較多,門診患病率約61%。在幼兒期發病最多,5歲以下小兒平均每人每年發生4~6次,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3~7歲,男女之比約為3頤2,學齡兒童逐漸減少。本病通過飛沫及直接接觸傳播,偶爾通過腸道傳播,可流行或散發。中醫認為,本病屬于“感冒冶“傷風冶等范疇。據統計,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見的中醫癥狀為發熱、鼻塞、流涕、咳嗽,常見的中醫證候為風熱證、風寒證和暑濕證。研究顯示,對于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細菌培養EQ\*jc3\*hps20\o\al(\s\up6(陽性率),規正常)EQ\*jc3\*hps20\o\al(\s\up6(5),淋)EQ\*jc3\*hps20\o\al(\s\up6(05%),巴細)EQ\*jc3\*hps20\o\al(\s\up6(肺),百)EQ\*jc3\*hps20\o\al(\s\up6(炎),分)EQ\*jc3\*hps20\o\al(\s\up6(支),率)EQ\*jc3\*hps20\o\al(\s\up6(原體),升高)EQ\*jc3\*hps20\o\al(\s\up6(陽),者)EQ\*jc3\*hps20\o\al(\s\up6(性),辨)EQ\*jc3\*hps20\o\al(\s\up6(率),證)EQ\*jc3\*hps20\o\al(\s\up6(為6),以風)EQ\*jc3\*hps20\o\al(\s\up6(06%),寒束)EQ\*jc3\*hps20\o\al(\s\up6(不同病),證為主)EQ\*jc3\*hps20\o\al(\s\up6(原體感染與),肺炎支原體)EQ\*jc3\*hps20\o\al(\s\up6(中),感)EQ\*jc3\*hps20\o\al(\s\up6(醫),染)EQ\*jc3\*hps20\o\al(\s\up6(型),細)EQ\*jc3\*hps20\o\al(\s\up6(可),菌)EQ\*jc3\*hps20\o\al(\s\up6(能存在相關性),感染等中性粒)EQ\*jc3\*hps20\o\al(\s\up6(血),胞)EQ\*jc3\*hps20\o\al(\s\up6(常),百)分率升高者以風熱犯表證為主。5中醫藥治療本病的優勢中醫理論認為,風邪兼夾寒、熱、暑、濕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束于肌表,郁于腠理,正邪交爭,肺衛失宣而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基本病機為衛表失和、肺氣失宣。臨床分為風寒、風熱、表里俱熱、暑濕等證型。小兒因生理特點與成人有異,其肺臟嬌嫩、脾常不足、神氣膽怯,感邪之后,易出現夾痰、夾滯、夾驚的兼證。此外,由于小兒“發病容易、傳變迅速冶的病理特點,如治療不及時或不當,常會出現并發癥。2中醫是以臨床實踐為基礎的經驗醫學,在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眾多相關基礎實驗及臨床試驗顯示了中醫藥治療本病的諸多優勢。中醫藥有解熱抗炎、鎮咳祛痰的作用,同時也具有抑菌的作用。有研究采用試管法及小鼠腹腔感染體內體外兩種方法,檢測中藥對12種臨床常見致病菌的影響,發現中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A、肺炎雙球菌等細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在本病初期,尚不能明確病原體時,運用中醫藥可以減少抗生素的不規范使用,且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者主要體現為縮短病程,縮短退熱時間,改善鼻塞、流涕、咳嗽、咽紅腫痛、頭痛、便秘、多汗等臨床癥狀和體征;而且還能調節患兒的整體免疫功能,從而實現標本兼治。另外,中醫藥治療本病的優勢也在于其遠期療效好,總體費用較抗生素低廉。6.1診斷要點僅有鼻塞、流涕、打噴嚏癥狀,可伴有發熱、咽痛;嬰幼兒可見嘔吐、腹瀉等癥。高熱,可伴畏寒、頭痛、全身無力、食欲減退、睡眠不安等;可出現咽部皰疹、潰瘍,咽部扁桃體充血、出現白色分泌物;嬰幼兒還可出現熱性驚厥。6.2鑒別診斷6.2.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有明顯的流行病史,多發生于冬春季節,高熱、四肢酸痛、頭痛等全身中毒癥狀明顯,鼻塞、流涕等癥狀較輕。6.2.2變應性鼻炎變應性鼻炎是一種由IgE介導的炎癥性疾病,以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和鼻癢為特征,有一定的變應原。6.2.3急性傳染病早期多種急性傳染病早期都會有類似感冒的癥狀,如麻疹、百日咳、水痘、幼兒急疹等,應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及病情變化加以鑒別。6.2.4急性喉炎常表現為發熱,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吸氣性喉鳴。7中醫辨證惡寒,發熱,無汗,鼻塞,清涕,噴嚏,咳嗽,痰稀色白易咯,頭身痛,口不渴,咽無紅腫疼痛,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指紋浮紅。發熱,惡風,有汗或少汗,鼻塞,濁涕,噴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黃,面色紅赤,口渴,咽紅腫痛,小便色黃,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指紋浮紫。夏季發病,壯熱,汗出熱不解,頭暈頭痛,鼻塞,噴嚏,身重困倦,面色紅赤,咽紅腫痛,口渴欲飲或口干不欲飲,納呆,惡心,嘔吐,泄瀉,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數,指紋紫滯。7.1.4表里俱熱證發熱,鼻塞,濁涕,咳嗽,咽紅腫痛或潰爛,口渴,納呆,煩躁,大便秘結,小便偏黃,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脈浮滑數,指紋紫。3兼見咳嗽較劇,咳聲重濁,痰多,舌苔厚膩,脈滑。7.2.2夾滯證兼見腹脹腹痛,食少納呆,口臭,惡心嘔吐,吐物酸腐,大便酸臭,或大便不調,夾不消化物,舌苔垢膩,脈滑。7.2.3夾驚證兼見驚惕哭叫,煩躁不寧,甚至驚厥,舌質紅,脈弦。8.1基本治療原則8.1.1《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試行)》(1999年,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以下簡稱“《抗生素指南》冶)中不推薦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可用中醫藥補充感染性疾病中的有效治療方案。8.1.2《抗生素指南》中推薦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可用中醫藥與抗生素聯合使用,旨在縮短病程,降低抗生素的不良反應,提高臨床療效。8.1.3中醫藥治療本病的介入時機:本病早期輕癥推薦單用中醫藥治療,若病情有進展或合并并發癥,則可聯用西醫相關指南中推薦的抗生素治療。若發病即為中重癥,則可聯用西醫相關指南中推薦的抗生素治療。若確為中醫藥治療而導致的嚴重不良反應,則停用相關中醫藥治療。8.2分型論治8.2.1主證-風寒證疏風解表散寒。8.2.1.2.1荊防敗毒散(專家共識推薦)處方來源:明·張時徹《攝生眾妙方》。藥物組成:荊芥、防風、茯苓、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桔梗、甘草。隨癥加減:頭痛明顯者,加葛根、白芷;惡寒無汗者,加麻黃、桂枝;咳聲重濁者,加白前、紫菀;嘔吐者,加姜半夏、生姜、竹茹。分3次溫服。8.2.1.3推薦中成藥8.2.1.3.1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口服液(推薦強度:弱推薦使用;證據級別:C)處方來源:《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簡稱“2017年功能主治:發汗解表,清里退熱。用于小兒外感發熱,癥見發熱、頭身痛、流涕、口渴、咽紅、溲黃、便干。規格:顆粒劑,每袋裝4g。口服液,每支裝10mL。用法用量:顆粒劑,開水沖服。1歲以內,一次2g;1~3歲,一次4g;4~6歲,一次6g;7~14歲,一次8g;一日4次,3天為一個療程。口服液,口服。1歲以內,一次5mL;1~3歲,一次8.2.1.3.2感冒清熱顆粒(推薦強度:弱推薦使用;證據級別:D)4功能主治: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用于風寒感冒,癥見頭痛發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2次。建議用法用量:口服。1歲以內,一次2g;1~3歲,一次4g;4~6歲,一次6g;7歲以上,一次12g;一日2次。8.2.2主證-風熱證疏風解表清熱。8.2.2.2推薦方劑8.2.2.2.1銀翹散(專家共識推薦)處方來源:清·吳鞠通《溫病條辨》。藥物組成:金銀花、連翹、薄荷(后下)、牛蒡子、淡豆豉、荊芥穗、桔梗、淡竹葉、生甘草。隨癥加減:高熱者,加梔子、黃芩;咽紅腫痛者,加蟬蛻、蒲公英、玄參;大便秘結者,加枳實、大黃。煎煮法:水煎服。先用砂鍋冷水泡30min,武火煮開后改文火煎煮15min,放入薄荷后再煎煮8.2.2.3推薦中成藥8.2.2.3.1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推薦強度:弱推薦使用;證據級別:B)處方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簡稱“2015年版《藥典》冶)。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于癤腫、腮腺炎、咽炎、扁桃體炎。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建議用法用量:口服。1歲以內,一次2一次4mL;4~6歲,一次6mL;7歲以上,一次10mL;一日3次。如有沉淀,搖勻后服用。不良反應:少見腹瀉癥狀,可經用藥[蒙脫石散(思密達)]治愈或自愈;有數例出現尿少、脈搏增快。8.2.2.3.2雙黃連顆粒/口服液(推薦強度:弱推薦使用;證據級別:C)處方來源:2015年版《藥典》、2012年版《基本藥物目錄》(口服液僅見于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癥見發熱、咳嗽、咽痛。用法用量:顆粒劑,開水沖服。一次10g,一日3次;6個月以下,一次2次,或遵醫囑。建議用法用量:口服。1歲以內,一次2mL;1~3歲,一次4mL;3~6歲,一次6mL;7歲以上,一次10mL;一日3次。不良反應:少見腹瀉癥狀。8.2.2.3.3小兒退熱口服液(推薦強度:弱推薦使用;證據級別:D)功能主治:疏風解表,解毒利咽。用于小兒風熱感冒,癥見發熱惡風、頭痛目赤、咽喉腫痛。用法用量:口服。5歲以下,一次10mL;5~58.2.3主證-暑濕證清暑解表化濕。8.2.3.2推薦方劑8.2.3.2.1新加香薷飲(專家共識推薦)處方來源:清·吳鞠通《溫病條辨》。藥物組成:香薷、金銀花、連翹、厚樸、白扁豆。隨癥加減:偏熱重者,加黃連、梔子;偏濕重者,加佩蘭、廣藿香;嘔吐者,加姜半夏、竹茹;泄瀉者,加葛根、黃芩、黃連、蒼術。分3次溫服。8.2.3.3推薦中成藥8.2.3.3.1藿香正氣口服液(專家共識推薦)功能主治: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用于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癥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胃腸型感冒見上述證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時搖勻。建議用法用量:口服。1歲以內,一次8.2.4主證-表里俱熱證解表清里。8.2.4.2推薦方劑8.2.4.2.1涼膈散(推薦強度:強推薦使用;證據級別:C)處方來源:宋·太平惠民和劑局《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藥物組成:大黃、梔子、芒硝、連翹、黃芩、薄荷(后下)、竹葉、炙甘草。隨癥加減:咽腫痛甚者,加射干、山豆根、牡丹皮;渴甚者,加石膏、蘆根;扁桃體化膿者,加馬勃、皂角刺、天花粉。分3次溫服。8.2.4.3推薦中成藥8.2.4.3.1小兒雙清顆粒(推薦強度:弱推薦使用;證據級別:D)功能主治:清熱解毒,表里雙解。用于小兒外感屬表里俱熱證,癥見發熱、流涕、咽紅、口渴、便干、溲赤、舌紅、苔黃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歲以上,一次4~5g;一日3次;重癥者于服藥后2小時加服1次。8.2.4.3.2藍芩口服液(推薦強度:弱推薦使用;證據級別:B)處方來源:CFDA藥品數據庫。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用于急性咽炎之肺胃實熱證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熱等癥。6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建議用法用量:口服。1歲以內,一次4mL;1~3歲,一次7mL;3~6歲,一次10mL;7歲以上,一次20mL;一日3次。不良反應:少見腹瀉癥狀,停藥或減量后癥狀消失,未見其他不良反應。8.2.4.3.3黃梔花口服液(推薦強度:弱推薦使用;證據級別:D)處方來源:CFDA藥品數據庫。功能主治:清肺瀉熱。用于小兒外感熱證,癥見發熱、頭痛、咽赤腫痛、心煩、口渴、大便干結、小便短赤等;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以上,一次20mL;一日3次,療程3天,或遵醫囑。8.2.5兼證-夾痰證8.2.5.1風寒夾痰證辛溫解表,宣肺化痰。8.2.5.1.2.1在疏風的基礎上加二陳湯合三拗湯加減(專家共識推薦)處方來源:二陳湯、三拗湯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劑局《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藥物組成:麻黃、杏仁、法半夏、陳皮、茯苓、甘草。分3次溫服。8.2.5.2風熱夾痰證辛涼解表,清肺化痰。8.2.5.2.2推薦方劑8.2.5.2.2.1在疏風的基礎上加桑菊飲(專家共識推薦)處方來源:桑菊飲出自清·吳鞠通《溫病條辨》。藥物組成:桑葉、菊花、桔梗、連翹、杏仁、甘草、薄荷(后下)、蘆根。煎煮法:水煎服。先用砂鍋冷水泡30min,武火煮開后改文火煎煮15min,放入薄荷后再煎煮8.2.5.2.3推薦中成藥8.2.5.2.3.1清宣止咳顆粒(推薦強度:弱推薦使用;證據級別:D)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用于小兒外感風熱咳嗽,癥見咳嗽、咯痰、發熱或鼻塞、流涕、微惡風寒、咽紅或痛、苔薄黃等。8.2.5.2.3.2安兒寧顆粒(推薦強度:弱推薦使用;證據級別:D)功能主治:清熱祛風,化痰止咳。用于小兒風熱感冒,癥見咳嗽有痰、發熱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7用法用量:開水沖服。1歲以內,一次1.5g;1~5歲,一次3g;5歲以上,一次6g;一日3次。8.2.6兼證-夾滯證疏風解表兼以消食導滯。8.2.6.2推薦方劑8.2.6.2.1在疏風的基礎上加保和丸(專家共識推薦)處方來源:元·朱震亨《丹溪心法》。藥物組成:焦六神曲、焦山楂、陳皮、半夏、茯苓、連翹、萊菔子。煎煮法:湯劑,水煎服。先用砂鍋冷水泡30min,武火煮開后改文火煎煮20min,棄渣取汁80~8.2.6.3推薦中成藥8.2.6.3.1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推薦強度:強推薦使用;證據級別:B)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清熱導滯。用于小兒風熱感冒夾滯證,癥見發熱咳嗽、鼻塞流涕、咽紅腫痛、納呆口渴、脘腹脹滿、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黃。8.2.6.3.2健兒清解液(推薦強度:弱推薦使用;證據級別:D)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消滯和中。用于口腔糜爛,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等癥。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嬰兒一次4mL,5歲以內一次8mL,6歲以上酌加,一日8.2.6.3.3午時茶顆粒(推薦強度:弱推薦使用;證據級別:D)功能主治:祛風解表,化濕和中。用于外感風寒、內傷食積證,癥見惡寒發熱、頭痛身楚、胸脘滿悶、惡心嘔吐、腹痛腹瀉。8.2.7兼證-夾驚證解表兼以清熱鎮驚。8.2.7.2推薦方劑8.2.7.2.1在疏風的基礎上加鎮驚丸加減(專家共識推薦)處方來源:明·王肯堂《政治準繩》。藥物組成:膽南星、枳殼、茯苓、全蝎、僵蠶、甘草等。煎煮法:作湯劑,水煎服。先用砂鍋冷水泡3088.2.7.3推薦中成藥8.2.7.3.1紫雪散(專家共識推薦)功能主治:清熱開竅,止痙安神。用于熱入心包、熱動肝風證,癥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驚風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3g,一日2次。1歲以內,一次0.3g;5歲以內,每增1歲遞增0.3g;一日1次。5歲以上小兒酌情服用。8.2.7.3.2兒童回春顆粒(推薦強度:弱推薦使用;證據級別:D)處方來源:CFDA藥品數據庫。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透表豁痰。用于急性驚風,傷寒發熱,臨夜發燒,小便帶血,麻疹隱現不出引起的身熱咳嗽,赤痢,水瀉,食積,腹痛。8.2.7.3.3清開靈口服液/顆粒(專家共識推薦)處方來源:2015年版《藥典》、2012年版《基本藥物目錄》(口服液僅見于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用于外感風熱時毒、火毒內盛所致的高熱不退、煩躁不安、咽喉腫痛、舌質紅絳、苔黃、脈數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氣管炎、高熱等病見上述證候者。規格:口服液,每支裝10mL。顆粒劑,每袋裝3g(含黃芩苷20mg,橙香型)。用法用量:口服液,口服,一次20~30mL,一日2次。建議用法用量:口服,1歲以內,一次3mL;1~3歲,一次5mL;4~6歲,一次7mL;7歲以上,一次10mL;一日2次。顆粒劑,口服,一次3g;7歲以上,一次6g;一日2~3次。8.3其他治療方法8.3.1推拿(專家共識推薦)適應證:適用于風寒、風熱、暑濕證。操作方法:基本處方為患兒取仰臥位,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清肺經,清大腸;患兒取俯臥位,先用摩法輕摩患兒脊柱,繼而推脊柱穴。風寒證:在基本處方的基礎上加具有辛溫解表作用的操作法。如揉迎香,揉耳后高骨;拿風池,拿肩井,拿合谷;推三關,揉外勞宮;掐揉二扇門;揉乳根及乳旁,揉擦膻中,以熱為度。風熱證:將基本處方中的揉太陽改為運太陽,再加上具有辛涼解表作用的操作法。如運耳后高骨;分推迎香,揉風池;按風門,分推肺俞;分推膻中,揉豐隆。暑濕證:在基本處方的基礎上加具有健脾益氣、清暑解表作用的操作法。如補脾經,揉板門,順運內八卦;揉膻中,推下中脘,揉臍及天樞;捏脊,按揉風門、肺俞、脾俞、胃俞。注意事項:小兒皮膚嬌嫩,按摩時切勿抓破小兒皮膚;注意患兒的體位適當、舒適、力求自然;手法要輕柔深透,適達病所,刺激強度要適宜。禁忌證:皮膚發生燒傷、燙傷、擦傷、裂傷及生有疥瘡者,局部不宜推拿。患有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窩織炎、骨結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患有各種惡性腫瘤、外傷、骨折、骨頭脫位等患者不宜推拿。患有某種急性傳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結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患有嚴重心臟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98.3.2藥浴療法(推薦強度:弱推薦使用;證據級別:C)適應證:適用于風寒、風熱、暑濕證。操作方法:淤風寒證:羌活、獨活、細辛、防風、蘇葉、白芷、桂枝、蔥白、淡豆豉。于風熱證:金銀花、連翹、柴胡、桑葉、大青葉、薄荷、蟬蛻、梔子。盂暑濕證:香薷、金銀花、連翹、柴胡、防風、淡豆豉、扁豆花、生石膏、雞蘇散、板藍根。煎水3000mL,候溫沐浴,一日注意事項:藥浴的藥液需要保持適宜的溫度,既要避免燙傷,也應適度加熱。藥浴前須洗澡或洗腳,清除皮膚的汗液、污垢后,再進行藥浴。謹防浴后受寒。禁忌證:飯前、飯后1小時,或過饑、過飽,或極度疲勞后均不宜藥浴。9并發癥預防EQ\*jc3\*hps20\o\al(\s\up7(38),使)EQ\*jc3\*hps20\o\al(\s\up7(2益),用對EQ\*jc3\*hps20\o\al(\s\up7(38),使)EQ\*jc3\*hps20\o\al(\s\up7(2益),用對)EQ\*jc3\*hps20\o\al(\s\up7(或因發熱出現了不),酰氨基酚或布洛芬)EQ\*jc3\*hps20\o\al(\s\up7(舒適和情緒低落),但應避免退熱藥)EQ\*jc3\*hps20\o\al(\s\up7(的),用)EQ\*jc3\*hps20\o\al(\s\up7(兒),量)EQ\*jc3\*hps20\o\al(\s\up7(童),過)EQ\*jc3\*hps20\o\al(\s\up7(薦),導)EQ\*jc3\*hps20\o\al(\s\up7(口服對乙酰),致體溫驟降)EQ\*jc3\*hps20\o\al(\s\up7(基酚),多汗)EQ\*jc3\*hps20\o\al(\s\up7(逸6月齡),甚至虛脫)EQ\*jc3\*hps20\o\al(\s\up7(童),對)EQ\*jc3\*hps20\o\al(\s\up7(推),既)EQ\*jc3\*hps20\o\al(\s\up7(薦),往)有熱性驚厥史,而且年齡在3歲以下的患兒,給予羚羊角顆粒、紫雪散等,防止熱性驚厥的發生。對于鼻塞患者可局部外用滴鼻藥,但對于嬰兒,忌用油劑滴鼻,恐吸入下呼吸道而致類脂性肺炎。10康復調攝經常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多曬太陽,加強鍛煉。隨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勤洗手,避免與感冒患者接觸,感冒高發季節少去公共場所。居室保持空氣流通、新鮮。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冷飲、肥甘厚味。注意觀察病情變化。11指南制訂方法11.1制訂計劃書、簽署利益沖突說明和國際注冊主要包含如下方面:指南制訂的背景,基本原理,適用人群,目的和目標,指南項目組成立及管理流程,利益沖突和資助來源,構建關鍵問題,系統評價實施步驟,證據評價和推薦體系,撰寫人員和指南成文體例要求,外部評審流程,后期實施和評估計劃,更新計劃,其他(注冊、預算、時間進度表)等。11.1.2資金來源和利益沖突聲明本《指南》獲得中國中醫科學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ZZ10-018-02;Z0465)資助,主要用于本《指南》制訂過程中的專家咨詢費、勞務費及差旅費、文獻檢索等相關費用。本《指南》所有成員均已簽署利益沖突聲明,申明不涉及與本《指南》主題相關的任何商業的、專業的或其他方面的利益沖突,不涉及所有可能被本《指南》成果影響的利益。簽署利益沖突聲明后,由秘書處收集提交至指南指導委員會,指南指導委員會監督并評價利益沖突聲明,以確定是否存在利益沖突。若存在利益沖突,指南指導委員會確定其嚴重程度,進而確定最終處理方式。在計劃書制訂完成后,本《指南》獲得了中華中醫藥學會團體標準有關本疾病指南的立項通知,并在“國際實踐指南注冊網冶進行了雙語注冊,獲得注冊號:IPGRP-2017CN006。11.2證據的檢索、篩選、評價和匯編檢索策略為計算機檢索和手工檢索相結合。計算機檢索數據庫涵蓋了中文和英文數據庫,其中中noMed)、中國中醫藥文獻數據庫、萬方全文數據庫、中國臨床指南文庫,英文數據庫為MEDLINE、文數據庫為中國知網(CNKI)noMed)、中國中醫藥文獻數據庫、萬方全文數據庫、中國臨床指南文庫,英文數據庫為MEDLINE、等。檢索的時間范圍為建庫至2017年3月。手工檢索主要檢索診療指南、標準、規范、藥品說明書、專利說明書,以及相關中西醫兒科教材、專著,同時注意搜集未公開發表的科研報告、學位論文、會議論文等灰色文獻。確定臨床問題,進行上述檢索。按照檢索結果,制作專家問卷,根據問卷結果及專家建議,再進行一次補充檢索,以防止漏檢。中文檢索詞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感冒、咽炎、扁桃體炎、皰疹性咽峽炎、咽結合膜熱、發熱、高熱、外感、中醫、中藥、草藥、湯劑、丸、散、膠囊、顆粒、口服液、小兒、兒童、嬰兒、11.2.2證據的篩選制訂一套明確的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對文獻進行篩選,閱讀符合標準的文獻。納入文獻以各類規范及治療性研究為主,主要選擇:已發布的指南、規范、標準、診療方案及教材,最新現代醫學診斷,系統評價、隨機對照研究、半隨機對照研究等。排除文獻為不足以影響臨床的理論探討,設計不好及寫作較差的臨床報道,非名老中醫的、未取得廣泛共識的自擬方的臨床報道,結局指標單一及中成藥為對照的臨床研究文獻。對于來自同一單位同一時間段的研究和報道,以及署名為同一作者的實質內容重復的研究和報道,則選擇其中一篇作為目標文獻。11.2.3證據的評價本《指南》主要基于RCT進行了重點評價,并根據Cochrane評價手冊5.1.0中的“偏倚風險評估冶工具進行評價:淤隨機分配方法;于分配方案隱藏;盂對研究對象、治療方案實施者采用盲法;榆對研究結果測量者采用盲法;虞結果數據的完整性;愚選擇性報告研究結果。最終對文獻做出“偏倚風險低冶“偏倚風險高冶“偏倚風險不確定冶的判斷。另外,了評價。11.2.4證據的匯編11.2.1—11.2.3所屬內容是對本《指南》在證據檢索、篩選、評價過程整體情況的概述,對具體的操作過程及其所產生的本底資料均進行了匯編,并留存。作為本《指南》的配套資料,詳見本《指南》的“編制說明冶,原始材料均在中華中醫藥學會進行存檔。11.3專家共識證據的實施情況11.3.1臨床問題及結局指標重要性的調研本臨床實踐指南隸屬“治療冶領域,且圍繞中醫藥能否單用或聯合抗生素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來撰寫。在研制之初,本制作團隊對25名臨床一線醫生進行調研及4名專家進行訪談,凝練出本《指南》擬將解決的臨床問題,再對所有評價的結局指標的重要性進行評判,并對名老中醫的臨床經驗進行了重點分析。11.3.2指南框架和推薦意見的共識實施共識的原則為:凡是對某項治療措施強推薦人數超過總人數的75%,則強推薦使用該治療措施;如果不推薦使用人數比例逸50%,則為不推薦;其他情況為弱推薦。經典名方且有古籍(1911年以前)記載,現代研究證據級別偏低的情況下,有75%以上的專家達成強推薦共識,則為強推薦。本《指南》通過改良的三輪德爾菲法共識問卷調研結合面對面共識會議法達成《指南》的共識內容。遴選的共識成員為:淤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關的臨床一線專家,中西醫師均有,以中醫師為主;于方法學專家,如循證醫學方面的專家;盂患者3名;榆醫療管理人員1名;虞護理人員1名。在共識過程中,凡是對某項治療措施強推薦人數超過總人數的75%,則強推薦使用該治療措施;如果不推薦使用人數比例逸50%,則為不推薦;其他情況為弱推薦。最終進行了70余人次的調研(第一輪33人,第二輪20人,第三輪25人),第一輪問卷主要針對指南7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評價,第二輪主要對基于證據評價的所有治療措施進行了評價,第三輪主要對中成藥進行了評價。經過廣泛地征求意見之后,本《指南》所有的內容基本達成了共識。11.4采用的指南制訂證據級別和推薦強度標準薦原則為推薦文獻研究質量最高、評價級別最高者;若同一證據體中研究文獻同質性較強,則推薦有代表性的文獻;若不同的證據體所對應的中醫證型一致,而兩者難以分別時,緊密結合專家共識及各類權威教科書及現有的指南進行推薦。在經過層層篩查后,最終獲得3篇系統評價,37篇RCT。11.5指南的評議和咨詢過程指南草案經指南制訂小組討論修改形成指南征求意見稿后,并對患者、護理人員、醫療管理者進行了訪談,于2017年5月4日在中華中醫藥學會網站開展為期2周的公開征求意見。對送審稿組織了3次面對面的專家審查會,廣泛征求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一線醫生及循證醫學、臨床流行病學、中醫藥學會審批發布。11.6指南初稿AGREEII工具的評價在指南初稿完成后,本《指南》工作組還邀請了四名研究人員,其中有臨床醫生和方法學專家進行了AGREEII工具的評價,四名研究人員均推薦使用本《指南》。根據評價表格,六個領域(實72郾92%和93郾75%。除第二領域及第五領域評分偏低外,其他領域得分比例均超過80%。雖然本72郾92%和93郾75%。除第二領域及第五領域評分偏低外,其他領域得分比例均超過80%。雖然本《指南》的證據與專家多年的臨床經驗相結合《指南》的證據與專家多年的臨床經驗相結合,但仍需進一步擴大范圍進行臨床的療效性評價及適應性評價。針對專家打分較低的條目,工作組進行了對應的整改,并撰寫整改說明,詳見本《指南》的“編制說明冶,原始材料均會在中華中醫藥學會進行存檔。11.7指南推廣應用過程中的推動措施和困難分析在未來兩年里,本《指南》將通過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培訓,擬對30家以上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相關者進行培訓,并通過網站或微信平臺、期刊、學術活動及媒體、書籍等形式推廣。通過在臨床醫院、科研院所的培訓,以使相關臨床醫生和科研人員了解本《指南》。本《指南》相關的培訓資料將放于中華中醫藥學會的網站上,以方便閱讀者的使用和參考并在實施后進行適用性和療效評價。另外,考慮到西醫醫生或社區醫院醫生對于中醫辨證論治等理論的不熟悉會導致其對本《指南》使用時的困難,因此會重點針對這兩類人群進行宣教。本《指南》根據《中華中醫藥學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擬2~3年更新。更新的內容取決于:指南發布后是否有新的相關證據出現,證據變化對指南推薦意見的影響,指南推薦意見的強度是否發[1]胡亞美,江載芳,申昆玲郾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8版郾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4]時艷,許惠琴,俞晶華郾小兒金寧口服液抗菌抗病毒實驗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5]艾軍,汪受傳,韓新民[6]吳賽君郾柴桂退熱顆粒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2例[J][6]吳賽君郾柴桂退熱顆粒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2例[J].河南中醫,2015,35(5):1165[7]管志河,丘文佳郾小兒柴桂退熱顆粒治療小兒風寒感冒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7,[8]甘雨新[8]甘雨新,張怡郾小兒柴桂退熱顆粒治療兒童外感發熱臨床療效觀察[J].中藥與臨床,2011,2[9]邸金紅郾感冒清熱顆粒治療小兒風寒感冒30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2(3):277-278郾[10]卞麗玲,楊豐文,王媛,等郾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治療小兒化膿性扁桃體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12]孫麗郾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治療小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鑄造鞋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鋁鑄件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鋁中間合金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酒店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遙控電動病床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通風柜市場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辛烷值改進劑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跳汰機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柴油發動機電控裝置合作協議書
- 區塊鏈原理與實踐- 課件 第10章以太坊
- 腦脊液漏修補術后護理查房
- 關鍵崗位計劃方案
- 智慧養老綜合解決方案PPT
- 新時代高職生創新創業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2023年甘肅省平涼市中考一模生物試題+
- 2023年主任醫師(正高)-中醫骨傷科學(正高)考試上岸歷年考點真題演練含答案
- 12J4-2 天津市建筑標準設計圖集(2012版)專用門窗
- 2023年江蘇省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奧賽初賽試題和答案
- 鋼結構大棚建設施工合同書69944
- 健康之道-調養腸道PPT課件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