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完整教案_第1頁
預防醫學完整教案_第2頁
預防醫學完整教案_第3頁
預防醫學完整教案_第4頁
預防醫學完整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次課教案

課題

緒論

1、掌握預防醫學的概念。

教學2、了解預防醫學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目的3、熟悉預防醫學的工作特點。

4、掌握三級預防原則,樹立預防為主的思想。

5、了解預防醫學的發展史及未來發展的方向

重點1、預防醫學的概念

2、三級預防原則、內容

難點三級預防原則、內容

教學多媒體教室主要教學方法多媒體講

資源授、討論

授課

班級

授課

日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自我介紹,認識同學3分鐘

【二、概述教學安排】提出本門課學習的特點與要求5分鐘

《預防醫學》這門課共包括五大內容,分別是環境衛生學、勞動衛生學、營

養和食品衛生學、衛生統計學和流行病學。共72學時。希望通過本門課的學習,

同學們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樹立預防為主的思想,更好的為人群服務。

【三、講授新課】75分鐘

緒論

【案例】案例導入(5分鐘)

一、預防醫學的概念、內容與方法

(-)預防醫學的概念(5分鐘)

(二)預防醫學的研究內容(7分鐘)

(三)預防醫學的研究方法(12分鐘)

1.調查研究

2.實驗研究

(四)預防醫學的特點(6分鐘)

二、預防醫學的發展史(10分鐘)

(-)紀元前期

(二)中世紀時期

(三)文藝復興時期

(四)近代時期

(五)現代時期

(六)預防醫學發展的沿革與啟示

教學過程

三、三級預防(15分鐘)

(-)第一級預防(病因預防)

是在臨床易感期,針對健康人采取的控制和消除健康危險因素,減少有害因素接觸的預

防措施一一健康教育、計劃免疫等。

(-)第二級預防(疾病前期預防)

是針對早期可疑、臨床表現不明顯的病人,采取的“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預防,以控制減緩病情發展,促使病變逆轉,縮短病程一一普查、篩檢、定期健康檢查等。

例如宮頸涂片、乳房X線檢查。

(三)第三級預防(發病前預防)

針對已明確診斷的病人,采取的適時、有效的處置,以防止病情惡化、預防并發癥和傷

殘,并促使功能恢復。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腎、眼與足部的常規檢查護理,腦卒中病人通過物

理療法促使功能恢復等。

四、預防為主是現代醫學發展的方向(5分鐘)

(-)從健康問題的根源探究,預防是根本性的對策

(二)從醫學的目的來分析,預防應作為最優先考慮的要素

(三)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衡量,預防是最經濟有效的措施

(四)從衛生工作的成就來看,預防是健康最主要的保障

【案例】案例分析(10分鐘)

【四、課堂小結及作業】(5分鐘)

1.預防醫學的概念

2.三級預防的原則、內容

【五、預習指導】(2分鐘)

1.環境概念與要素

2.人類對環境異常變化的反應

課后小結:

參考資料:

1、教材(下略):黃吉武主編.預防醫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東南大學出版社范群主編《預防醫學》

3、鐘才高主編.預防醫學(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傅華主編.預防醫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第二次課教案

課題第一章環境與健康概論

1.熟悉有關環境的基本概念

教學2.熟悉環境要素,理解人與環境的關系

目的3.掌握人群健康反應譜及影響環境對人群健康作用的因素

4.了解環境因素在體內的處置過程

重點1.環境的要素

2.人群健康反應譜

3.影響環境對人群健康作用的因素

難點影響環境對人群健康作用的因素

教學多媒體教室主要教學方法多媒體

資源講授

授課

班級

授課

EI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2分鐘

【二、回顧舊課(提問)】3分鐘

1.什么是預防醫學?它有哪些特點?

2.預防醫學研究的內容及方法是什么?

3.分別敘述三級預防的內容及措施

【三、導入新課,講解新課】80分鐘

第一章環境與健康概論

第一節環境的概念

一、環境的基本概念(20分鐘)

(-)環境及WHO對環境的定義

(二)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

(三)原生環境與次生環境舉例、圖片講解

(四)生物圈

二、人與環境的關系(5分鐘)

(-)人與環境間物質的統一性

(-)人與環境間作用的雙向性

(三)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兩重性

第二節環境的要素(20分鐘)

一、按存在形態與組成劃分的環境要素

(―)空氣(二)水

(三)土壤(四)食物

教學過程

二、按物質屬性劃分的環境因素

(-)化學因素

(-)物理因素

(三)生物因素

(四)社會心理因素

第三節人類對環境異常變化的反應(35分鐘)

一、人群健康反應譜

(-)人群對環境異常變化的反應:調節、代償、失代償狀態畫圖講解

(二)個體對環境因素的敏感程度不一致:高危人群、高暴露人群

二、影響環境對人群健康作用的因素

(-)理化特性

(-)作用條件

1.接觸劑量

2.作用時間

3.進入人體的途徑

(三)個體感受性差異

(四)多種環境因素的綜合作用

三、環境因素在體內的處置過程

(一)環境化學物的吸收

1.消化道2.呼吸道3.皮膚

(二)環境化學物在體內的分布與蓄積

1.物質蓄積2.功能蓄積

(三)環境化學物在體內的轉化

1.解毒2.活化

(四)環境化學物的排泄

主要途徑是腎臟,其次是呼吸道與腸道

【四、課堂小結】3分鐘

1.人群健康反應譜

2.影響環境對人群健康作用的因素

3.蓄積作用、解毒、活化

【五、預習指導】2分鐘

1、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

2、碘缺乏病

課后小結:

參考資料:

1、黃吉武主編.《預防醫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范群主編.《預防醫學》(第1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3、陳學敏主編.《環境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第三次課教案

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一)

課題

第一節原生環境與健康

1.了解原生環境中自然災害和生物地球化學性因素與健康的關系;

教學2.掌握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的概念;

目的3.掌握碘缺乏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形式及對健康的危害機制;

4.能概述導致缺碘的影響因素及如何防治。

1.碘缺乏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形式及對健康的危害機制;

重點

2.導致缺碘的影響因素及防治措施。

難點碘缺乏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形式及防治措施

教學資多媒體教室主要教學方法多媒體講授、討論

授課班

授課日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2分鐘)

【二、回顧舊課(提問)】(3分鐘)

1.人群健康反應譜

2.影響環境對人群健康作用的因素

3.環境因素在體內的處置過程

【三、講解新課】(80分鐘)

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

第一節原生環境與健康

一、概述(25分鐘)

(~)自然災害與健康

1.自然災害的概念及種類:展示圖片

2.自然災害對人群健康的影響及造成的公共衛生問題;

3.自然災害發生后的應對措施。

(-)地球化學因素與健康

1.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的概念;

2.能引起動物和人類的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的元素。

二、缺碘地區與碘缺乏病(55分鐘)

(一)缺碘地區(5分鐘)

1.土壤、飲水和食物都缺碘;

2.缺碘地區在地球上分布的特征。

教學過程

(二)碘缺乏病(1DD)(25分鐘)

1.定義:主要是由于機體在不同發育時期攝取碘不足而造成的一組相關疾病,包括甲狀腺腫、克

汀病的一系列病理損害。

2.主要臨床表現形式:病人圖片展示

(1)甲狀腺腫

(2)克汀病一一最嚴重的表現形式,主要為智力障礙

(三)缺碘對健康危害的機制及其影響因素(10分鐘)

1.危害機制

2.影響因素:

(1)膳食因素

(2)年齡與性別因素

(3)其它因素

(四)防治措施(15分鐘)

1.補碘

(1)碘鹽

(2)碘油

(3)富含碘食物

2.防治監測一一加強碘鹽含碘量、人群發病率的動態變化和外環境碘水平的監測,以及重點患病

人群隨訪。

【四、課堂小結】(3分鐘)

1.什么是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常見的有哪些?

2.碘缺乏病的概念及臨床表現形式;

3.如何防治碘缺乏病?

【五、預習指導】(2分鐘)

1.地方性氟中毒的概念及臨床表現形式;

2.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克山病等其他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

課后小結:

參考資料:

1、黃吉武主編.《預防醫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2、范群主編.《預防醫學》(第1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3、陳學敏主編.《環境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第四次課教案

課題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二)

第一節原生環境與健康

教學1.掌握地方性氟病的作用機制及臨床表現;

目的2.了解引起氟中毒的影響因素;

3.掌握地方性氟病的防治措施;

4.了解克山病等其它地方性疾病;

重點1.地方性氟病的作用機制及臨床表現;

2.地方性氟病的防治措施

難點地方性疑病的臨床表現及防治措施

教學多媒體教室主要教學方法多媒體講

資源授、討論

授課

班級

授課

日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2分鐘)

【二、復習舊課(提問)】(3分鐘)

1.碘缺乏病的概念及臨床表現形式;

2.如何防治碘缺乏病?

【三、講解新課】(80分鐘)

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二)

第一節原生環境與健康

三、高氟地區與地方性氟病(55分鐘)

(一)高氟地區(10分鐘)

1.高氟地區:由于原生地質條件形成的特點,使某些地區的礦層、土壤、天然水源及農作

物氟含量富集,稱為高氟地區。

2.高氟地區類型:飲水型結合圖片講解、舉例

煤煙型

食物型

(二)地方性氟病及臨床表現(20分鐘)

1.地方性氟病:是環境中氟含量過高,致長期氟攝入過多而引起的一種慢性中毒性地方病。

2.地方性氟病臨床表現:病人圖片展示

(1)氟斑牙

(2)氟骨癥

教學過程

(三)氟毒機制及其影響因素(10分鐘)

1.毒作用機制

結合血鈣沉積牙組織中

(1)過量氟進入體內氟化鈣牙釉質礦化不全,失去原有光

澤色素沉著、牙質脆易碎落;

沉積于骨組織中

(2)氟化鈣骨質硬化,密度增加,骨皮質增厚,韌帶鈣化;

(3)血鈣減少,尿磷增加誘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促進溶骨,加速骨吸收;

與鈣、鎂結合

(4)氟在體內難溶化合物糖代謝酶的激活被抑制糖酵解與

糖原合成途徑中斷骨營養不良;

(5)氟抑制骨磷酸化酶骨中鈣鹽的吸收障礙。

2.影響因素:

(1)攝入量

(2)年齡與性別

(3)營養狀況

(四)防治措施(15分鐘)

1.改水降氟

2.改良爐灶、更換燃料

3.控制食物氟污染

4.綜合措施

四、克山病及其它地方性疾病(25分鐘)

1.硒缺乏----克山病

(1)最初發生在我國黑龍江省克山地區

(2)易感人群為2?6歲的兒童和育齡婦女

(3)臨床上主要癥狀為心臟擴大、心功能失代償、心力衰竭等

2.硒缺乏一一大骨節病

用亞硒酸鈉與維生素E治療兒童早期大骨節病有顯著療效

3.地方性碑中毒

【四、課堂小結】(3分鐘)

1、地方性疑病的作用機制及臨床表現;

2.地方性氟病的防治措施。

【五、預習指導】(2分鐘)

課后小結:

參考資料:

1、、黃吉武主編.《預防醫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范群主編.《預防醫學》(第1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3、陳學敏主編.《環境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第五次課教案

課題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三)

第二節環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教學1.掌握環境污染的概念及來源

目的2.掌握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

3.熟悉常見環境污染物的健康效應

重點1.環境污染的概念及來源

2.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

難點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

教學多媒體教室主要教學方法多媒體講

資源授、討論

授課

班級

授課

日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2分鐘)

【二、復習舊課(提問)】(3分鐘)

1.地方性氟病的臨床表現;

2.地方性氟病的防治措施。

【三、講解新課】(80分鐘)

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三)

第二節環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一、環境污染(25分鐘)

(~)環境污染的概念

由于人類活動使有害的物質或因素進入環境,造成環境的結構與功能發生變化,環境

質量下降,影響人類及其它生物生存、發展的現象。

(二)環境污染的來源

1.生產性污染:工業三廢

2.生活性污染:垃圾、糞便、污水等生活廢棄物

3.交通性污染:汽車尾氣

4.其他污染:放射性廢棄物等

(三)污染物在環境中的轉歸

二、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30分鐘)

(-)環境污染對健康影響的特點

教學過程

(-)環境污染對健康的損害展示圖片、舉例

1.急性危害一一如倫敦煙霧事件

2.慢性危害一一如水俁病、痛痛病

3.遠期危害一一如三致效應

4.間接效應一一如臭氧層破壞、氣候變暖

三、常見環境污染物的健康效應(10分鐘)

(-)氣態污染物和顆粒物質

(-)霉菌毒素和藻類霉素

(三)環境激素一一二惡英

(四)重金屬

(五)亞硝酸化合物與多環芳族化合物

四、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15分鐘)

(-)環境規劃措施

(二)環境立法與管理

(三)技術措施

(四)環境污染與健康關系的研究。

【四、課堂小結】(3分鐘)

1、環境污染的概念及來源;

2、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

3、作業:通過對自己周圍居住的環境,能夠發現環境污染的問題,并提出環境污染的防治

措施。

【五、預習指導】(2分鐘)

1、生活飲用水的基本衛生要求和評價;

2、生活飲用水的水質規范與檢驗指標;

3、飲用水氯化消毒的衛生措施。

課后小結:

參考資料:

1、、黃吉武主編.《預防醫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范群主編.《預防醫學》(第1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3、陳學敏主編.《環境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4、楊克敵主編.環境衛生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第六次課教案

課題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四)

第三節居住環境與健康

教學1.熟悉生活飲用水的基本衛生要求和評價

目的2.掌握生活飲用水的水質規范與檢驗指標

3.掌握飲用水氯化消毒的衛生措施

4.了解室內空氣污染的來源和健康損害

重點1.生活飲用水的水質規范與檢驗指標

2.飲用水氯化消毒的衛生措施

難點生活飲用水的水質規范與檢驗指標

教學多媒體教室主要教學方法多媒體講

資源授、討論

授課

班級

授課

日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2分鐘)

【二、復習舊課(提問)】(3分鐘)

1、環境污染的概念及來源;

2、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

【三、講解新課】(80分鐘)

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四)

第三節居住環境與健康

一、飲用水衛生(60分鐘)

(~)生活飲用水與健康

(二)生活飲用水的基本衛生要求和評價

1.生活飲用水的基本衛生要求:

2.生活飲用水水質的衛生評價

(三)生活飲用水的水質規范與檢驗指標

1.感觀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

2.毒理學指標

3.細菌學指標

4.放射性指標

(四)飲用水安全的衛生措施

1.水源的選擇:水量充足、水質良好、便于衛生防護。

2.水源的衛生防護:

3.飲水的凈化與消毒一一目的是除去原水中的懸浮物質,膠體物質和細菌等雜質

(1)混凝沉淀

(2)過濾

教學過程

(3)消毒

1)氯化消毒的原理:氯化消毒是指應用氯或氯制劑進行飲水消毒的方法。

在水中水解成次氯酸

a.體積小,為中性分子,具有較強滲入細胞壁的能力,破壞菌體

b.能影響和干擾多種酶系,使糖代謝受阻,導致細菌死亡

c.是強氧化劑,損害細胞膜使其通透性增加,導致細胞內蛋白質、RNA、DNA等內容

物漏出,致細菌死亡

2)方法:有效氯一為具有殺菌作用的部分

常量氯化消毒法的加氯量一般為1?2mg/L,水質差可達5mg/L

3)影響氯化消毒的因素

a.pH值:降低pH值,使水保持酸性

b.水溫:水溫高、殺菌作用快

c.水的渾濁度:渾濁度高的水必須強化混凝沉淀和過濾處理

d.加氯量和作用時間:適當增加可提高消毒效果

二、住宅衛生(20分鐘)

(-)住宅的衛生要求

(二)室內空氣污染及其防治

1、污染的來源:

2、室內空氣污染危害

3、室內空氣污染的預防措施

【四、課堂小結】(3分鐘)

1、生活飲用水的水質規范與檢驗指標

2、飲用水氯化消毒的衛生措施

3、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室內空氣污染還有哪些?

【五、預習指導】(2分鐘)

1、職業性有害因素及其來源;

2、職業性病概念、特點、診斷原則。

課后小結:

參考資料:

1、黃吉武主編.《預防醫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范群主編.《預防醫學》(第1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3、陳學敏主編.《環境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第七次課教案

課題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五)

第四節職業性有害因素與職業性損害

教學1、熟悉職業性有害因素及其來源

目的2、掌握職業性病概念、特點、診斷原則

3、了解工作有關疾病及工傷的概念

4、熟悉職業性有害因素的預防與控制

重點職業性病概念、特點、診斷原則

難點職業性病特點、診斷原則

教學多媒體教室主要教學方法多媒體講

資源授、討論

授課

班級

授課

日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2分鐘)

二、復習舊課(3分鐘)(提問)

1、生活飲用水的水質規范與檢驗指標

2、飲用水氯化消毒的衛生措施

三、講解新課(80分鐘)

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五)

第四節職業性有害因素與職業性損害

一、職業性有害因素及其來源(15分鐘)

(-)定義:在生產過程、勞動過程和生產環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勞動者健康和勞動能力

的因素,稱為職業性有害因素。

(二)來源:

1.生產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2.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3.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二、職業性損害(50分鐘)

職業病

職業性損害工作有關疾病

工傷

教學過程

(一)職業病(40分鐘)

1、職業病的概念:當職業有害因素作用于人體的強度和時間超過一定限度時,機體不能代

償其所造成的功能或器質性病理改變而出現相應的臨床征象,影響了勞動能力,這類疾病在

醫學上稱為職業病。

2、職業病的特點:病因明確、存在劑量一反應關系、群發性與個案性、療效不滿意、發病

可以預防

3、職業病范圍

4、職業病的診斷和處理:

5、職業病的報告

(-)工作有關疾病(5分鐘)

(三)工傷(5分鐘)

三、職業性有害因素的預防與控制(15分鐘)

(-)職業衛生法規與衛生監督

(二)工程技術措施

(三)個人防護與衛生保健措施

(四)健康監護與環境監測

四、課堂小結(3分鐘)

1、職業性病概念、特點、診斷原則

2、思考:能否舉例說明如何預防和控制職業性有害因素?

五、預習指導(2分鐘)

鉛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的臨床表現、診斷及防治措施

課后小結:

參考資料:

1、教材

2、、黃吉武主編.《預防醫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范群主編.《預防醫學》(第1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3、陳學敏主編.《環境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4、梁有信主編《勞動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第八次課教案

課題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六)

第五節職業性化學因素的危害和控制

教學1.熟悉生產性毒物概念、毒性

目的2.掌握鉛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的臨床表現、診斷及防治措施

重點鉛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的臨床表現、診斷及防治措施

難點鉛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的臨床表現、診斷

教學多媒體教室主要教學方法多媒體講

資源授、討論

授課

班級

授課

日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2分鐘)

二、復習舊課(3分鐘)

職業性病概念、特點、診斷原則?

三、講解新課(80分鐘)

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六)

第五節職業性化學因素的危害和控制

一、概述(15分鐘)

(-)生產性毒物的概念、來源和存在形態

(~)生產性毒物的毒性及其分級

(三)接觸生產性毒物的機會

二、鉛中毒(35分鐘)

(~)理化特性

(二)接觸機會

(三)毒理

(四)臨床表現一一多為慢性中毒

1.神經系統

2.消化系統

3.造血系統

4.其他:腎臟受到損害,月經失調、流產

(五)診斷

(六)防治措施

1.驅鉛治療一一依地酸二鈉鈣、二疏基丁二酸鈉

2.預防:降低生產環境中鉛濃度一關鍵,并進行衛生防護

教學過程

三、汞中毒(15分鐘)

(-)理化特性

(-)接觸機會

(三)毒理

(四)臨床表現一一多為慢性中毒

A.神經精神系統癥狀一一易興奮

B.口腔炎

C.震顫:手一舌一臉

(五)診斷

(六)防治措施

1.驅汞治療一一疏基絡合劑一立即肌注二疏基丙醇

2.預防:降低生產環境中汞濃度一關鍵,并進行衛生防護

四、苯中毒(15分鐘)

(-)理化特性

(二)接觸機會

(三)毒理

(四)臨床表現

1.急性中毒:中樞神經系統麻醉作用一尿酚和血苯增高

2.慢性中毒:(1)造血系統

(2)神經系統:頭暈、頭痛、乏力、失眠等神經衰弱的表現

(3)其他:皮膚可脫脂、變干燥

(五)診斷

(六)防治措施

四、課堂小結(3分鐘)

鉛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的臨床表現、診斷及防治措施

五、預習指導(2分鐘)

1、有機磷農藥中毒臨床表現及防治措施

2、矽肺的并發癥及防塵措施

課后小結:

參考資料:

1、教材

2、范群主編.《預防醫學》(第1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3、陳學敏主編.《環境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4、梁有信主編《勞動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第九次課教案

課題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七)

第五節職業性化學因素的危害和控制

教學1、熟悉刺激性與窒息性氣體中毒臨床表現及防治措施

目的2、熟悉有機磷農藥中毒臨床表現及防治措施

3、掌握矽肺的并發癥及防塵措施

重點1、有機磷農藥中毒臨床表現及防治措施

2、矽肺的并發癥及防塵措施

難點矽肺的并發癥及防塵措施

教學多媒體教室主要教學方法多媒體講

資源授、討論

授課

班級

授課

日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2分鐘)

二、復習舊課(3分鐘)(提問)

鉛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的臨床表現、診斷及防治措施?

三、講解新課(80分鐘)

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七)

第五節職業性化學因素的危害和控制

五、刺激性與窒息性氣體中毒(20分鐘)

(-)刺激性氣體中毒

1.定義

2.毒理

3.對機體的致病作用

4.常見刺激性氣體中毒

(1)氯氣:

(2)氨:

(二)窒息性氣體中毒

1.窒息性氣體分類

2.窒息性氣體中毒特點:

3.常見窒息性氣體中毒

(1)一氧化碳

(2)氟化氫:

教學過程

六、農藥中毒(30分鐘)

(-)農藥及其分類

(-)接觸機會

(三)有機磷農藥中毒

1.理化特性

2.毒理

3.臨床表現

(1)毒菌堿樣癥狀:惡心、嘔吐、多汗、流延、瞳孔縮小、呼吸困難

(2)煙堿樣癥狀:肌肉震顫、痙攣

(3)中樞神經系統癥狀:頭痛、乏力一煩躁、意識模糊、昏迷

(4)遲發性神經病

4.診斷

5.治療

(四)農藥中毒預防

七、矽肺(30分鐘)

(-)病因

(二)影響發病主要因素

(三)發病機制及病理改變

(四)矽肺臨床表現與診斷

1.X線胸片表現一是矽肺診斷的依據

2.并發癥一最常見是肺結核

(五)矽肺防治

1.治療:無根治方法,一經確診,及時調離作業

2.預防:革、水、密、風、護、管、教、查

四、課堂小結(3分鐘)

1、有機磷農藥中毒臨床表現及防治措施

2、矽肺的并發癥及防塵措施

五、預習指導(2分鐘)

1、中暑臨床表現及防治措施

2、噪聲對人體危害

課后小結:

參考資料:

1、教材

2、范群主編.《預防醫學》(第1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3、陳學敏主編.《環境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4、梁有信主編《勞動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第十次課教案

課題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八)

第六節職業性物理因素的危害和防治

教學1、熟悉生產環境中物理有害因素特點

目的2、熟悉高溫作業及其類型

3、掌握中暑臨床表現及防治措施

4、掌握噪聲對人體危害

5、了解噪聲來源

重點1、中暑臨床表現及防治措施

2、噪聲對人體危害

難點中暑臨床表現及防治措施

教學多媒體教室主要教學方法多媒體講

資源授、討論

授課

班級

授課

日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2分鐘)

二、復習舊課(3分鐘)(提問)

1、有機磷農藥中毒臨床表現及防治措施?

2、矽肺的并發癥及防塵措施?

三、講解新課(80分鐘)

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A)

第六節職業性物理因素的危害和防治

一、生產環境中物理有害因素的特點(10分鐘)

二、高溫作業與中暑(40分鐘)

(-)高溫作業及其類型

1.高溫作業

2.高溫作業類型

(二)高溫作用對機體生理功能的影響

(三)中暑

1.定義

2.致病因素

3.臨床表現

(1)熱射病

(2)熱痙攣

(3)熱衰竭

教學過程

4.中暑診斷

5.中暑治療

(四)防暑降溫措施

1.技術措施

2.保健措施

3.個人防護

三、生產性噪音及其健康損害(30分鐘)

(-)噪聲及其測量

(-)生產性噪音來源

(三)噪聲對人體危害

1.聽覺系統損害

(1)暫時性聽閾位移

(2)永久性聽閾位移

(3)噪聲性耳聾

2.聽覺外系統的損害

(四)噪聲性耳聾的診斷和治療

(五)防止噪聲危害的措施

四、課堂小結(3分鐘)

1.中暑臨床表現及防治措施

2.噪聲對人體危害

五、預習指導(2分鐘)

案例分析討論

課后小結:

參考資料:

1、教材

2、范群主編.《預防醫學》(第1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3、陳學敏主編.《環境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4、梁有信主編《勞動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第十一次課教案

課題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九)

案例討論及錄像

教學1.通過案例掌握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的診斷方法

目的2.通過案例掌握常見職業病的臨床表現、診斷方法及預防措施

重點1.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的診斷方法

2.職業病的臨床表現、診斷方法及預防措施

難點職業病的臨床表現、診斷方法

教學多媒體教室主要教學方法案例討論及

資源錄像

授課

班級

授課

日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2分鐘)

二、復習舊課(3分鐘)

1.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的診斷方法

2.職業病的臨床表現、診斷方法及預防措施

三、講解新課(80分鐘)

第二章環境與職業衛生(九)

案例討論及錄像

一、案例討論(60分鐘)

(-)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案例

(二)職業病案例

二、錄像(20分鐘)

噪聲危害及其預防

四、課堂小結(3分鐘)

五、預習指導(2分鐘)

課后小結:通過案例討論及錄像增加學生感性認識,課堂效果好。

參考資料:

1、教材

2、范群主編.《預防醫學》(第1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3、陳學敏主編.《環境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4、梁有信主編《勞動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第十二次課教案

課題第三章營養與健康(一)

第一節營養素

教學1、掌握營養的概念

目的2、了解RDA、DRIs的含義

3、掌握三大產熱營養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癥

4、熟悉三大產熱營養素的食物來源

5、了解三大產熱營養素的參考攝入量

重點1、營養的概念

2、三大產熱營養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癥

難點三大產熱營養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癥

教學多媒體教室主要教學方法多媒體

資源講授

授課

班級

授課

日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2分鐘)

二、復習舊課(3分鐘)

總結第二章內容

三、講解新課(80分鐘)

第三章營養與健康

第一節營養素

一、營養素的基本概念(15分鐘)

(~)營養素需要量和供給量

(二)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二、蛋白質(25分鐘)

(-)蛋白質的生理功能與缺乏癥

1.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1)構成人體組織結構成分

(2)構成體內各種重要物質

(3)提供熱能

2.缺乏癥一蛋白質一熱能營養不良(PEM)

(二)食物蛋白質營養價值的評價指標

1.食物蛋白質含量

2.蛋白質消化率

3.蛋白質生物學價值

教學過程

(三)來源與參考攝入量

三、脂類(20分鐘)

(-)生理功能

1.脂肪是體內儲存熱量和供給熱能的重要物質

2.構成人體組織和細胞

3.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4.增加膳食的感觀性狀、提高膳食的飽腹感

5.保護內臟器官、維持體溫

6.提供必需脂肪酸

(二)必需脂肪酸

(三)食物脂肪營養價值評價

(四)脂類的食物來源及膳食中的適宜熱量比

四、碳水化合物(20分鐘)

(-)碳水化物的分類

(二)碳水化物生理功能

1.儲存和提供能量

2.構成機體組成成分:細胞膜、神經組織

3.節約蛋白質作用:

4.保肝、解毒作用

5.提供膳食纖維:

(三)碳水化物的來源及供熱比

四、課堂小結(3分鐘)

1.營養的概念

2、三大產熱營養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癥

五、預習指導(2分鐘)

1、能量系數及三大產熱營養素供熱比

2、人體對熱能的需要

3、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缺乏癥表現

課后小結:

參考資料:

1、教材

2、范群主編.《預防醫學》(第1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3、陳柄卿主編.《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4、清華大學出版社王希成主譯(FrancesSienkiewiczSizer編著)《營養學概念與爭

論》

3、陳學敏主編.《環境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4、梁有信主編《勞動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第十三次課教案

課題第三章營養與健康(二)

第一節營養素

教學1、掌握能量系數及三大產熱營養素供熱比

目的2、掌握人體對熱能的需要

3、掌握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缺乏癥表現

4、熟悉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的食物來源

5、了解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的參考攝入量

重點1、能量系數及三大產熱營養素供熱比

2、人體對熱能的需要

3、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缺乏癥表現

難點1、人體對熱能的需要

2、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缺乏癥表現

教學多媒體教室主要教學方法多媒體

資源講授

授課

班級

授課

日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2分鐘)

二、復習舊課(3分鐘)

1.營養的概念

2、三大產熱營養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癥

三、講解新課(80分鐘)

第三章營養與健康

第一節營養素

五、熱能(35分鐘)

(-)膳食熱能的來源

1.蛋白質

2.脂肪

3.碳水化物

(-)人體對熱能的需要

1.基礎代謝

2.體力活動

3.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SDA)

4.生長發育

教學過程

(三)參考攝入量

供給比例:碳水化物占55—65%

脂肪占20?30%

蛋白質占10?12%

六、維生素(30分鐘)

(-)維生素A

(二)維生素D

(三)維生素E

(四)維生素B族

(五)維生素C

七、礦物質(15分鐘)

(-)鈣

(-)鐵

(三)鋅

四、課堂小結(3分鐘)

1.能量系數及三大產熱營養素供熱比

2、人體對熱能的需要

3、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缺乏癥表現

五、預習指導(2分鐘)

1、食物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