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專業(yè)一-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點睛提分卷2_第1頁
中藥學專業(yè)一-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點睛提分卷2_第2頁
中藥學專業(yè)一-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點睛提分卷2_第3頁
中藥學專業(yè)一-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點睛提分卷2_第4頁
中藥學專業(yè)一-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點睛提分卷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藥學專業(yè)一-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點睛提分卷2單選題(共110題,共110分)(1.)鑒定礦物類藥材透明度時,應將礦物磨成的標準厚度是A.0.03cmB.0(江南博哥).03mmC.0.03μmD.0.03nmE.0.03dm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將礦物磨成0.03mm標準厚度后,比較其透明度,可分為三類:透明礦物、半透明礦物和不透明礦物。(2.)來源于硫化物類礦物黃鐵礦的中藥材是A.自然銅B.赭石C.磁石D.滑石E.爐甘石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自然銅來源為硫化物類礦物黃鐵礦族黃鐵礦。主含二硫化鐵(FeS2)。(3.)藥材橫切面上具有同心性異型維管束的藥材是A.人參B.當歸C.太子參D.白芍E.商陸正確答案:E參考解析:藥材斷面的特征往往與組織結構、細胞內含物有密切的關系。如"菊花心"是指藥材斷面維管束與較窄的射線相間排列成細密的放射狀紋理,形如開放的菊花,如黃芪、甘草、白芍等;"車輪紋"是指藥材斷面維管束與較寬的射線相間排列成稀疏整齊的放射狀紋理,形如古代木質車輪,如防己、青風藤等;"朱砂點"是指藥材斷面散在的紅棕色油點,如茅蒼術。斷面還可以反映出異常構造的特征,如大黃的"星點"(髓部異型維管束);牛膝與川牛膝的"筋脈點"(同心環(huán)點狀異型維管束);何首烏的"云錦狀花紋"(皮部異型維管束);商陸的"羅盤紋"(同心環(huán)型異型維管束)等,這些特征在鑒別藥材時非常有意義。答案選E(4.)萼筒上部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狀分開的中藥材是A.紅花B.金銀花C.洋金花D.辛夷E.丁香正確答案:E參考解析:丁香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主產于坦桑尼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東非沿岸國家。以桑給巴爾島產量大,質量佳。現(xiàn)我國海南、廣東等省有栽培。略呈研棒狀,長1~2cm。花冠圓球形,直徑約0.3~0.5cm,花瓣4,復瓦狀抱合,棕褐色至褐黃色,花瓣內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見眾多黃色細粒狀的花藥。萼筒圓柱狀,略扁,有的稍彎曲,長0.7~1.4cm,直徑0.3~0.6cm,紅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狀分開。質堅實,富油性。氣芳香濃烈,味辛辣、有麻舌感。答案選E(5.)進口蛤蚧主要產自A.阿拉伯半島B.越南、泰國等C.非洲東部D.美國、加拿大等E.印度、埃塞俄比亞等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蛤蚧來源為脊索動物門爬行綱壁虎科動物蛤蚧GekkogeckoLinnaeus除去內臟的干燥體。主產于廣西龍津、大新、百色、容縣等地。云南、廣東、福建等省亦產。廣西、江蘇等省區(qū)已人工養(yǎng)殖。進口蛤蚧產于越南、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全年均可捕捉,5~8月為主要捕捉季節(jié),剖開腹部,取出內臟,拭凈血液(不可水洗),再以竹片撐開,使全體扁平順直,低溫干燥。將大小相近的兩只合成1對,扎好。答案選B(6.)蘇木來源于A.蘇木科B.豆科C.樟科D.木犀科E.禾本科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蘇木SappanLignu為豆科植物蘇木CaesalpiniasappanL.的干燥心材。主產于廣西、云南、臺灣、廣東等地。呈長圓柱形或對剖半圓柱形,長10~100cm,直徑3~12cm。表面黃紅色至棕紅色,具刀削痕,常見縱向裂縫。質堅硬,斷面略具光澤,年輪明顯,有的可見暗棕色、質松、帶亮星的髓部。氣微,味微澀。答案選B(7.)青香薷的原植物是A.石香薷B.青蒿C.香薷D.江香薷E.茵陳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香薷MoslaeHerba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chinensisMaxim.或江香薷Moslachinensis"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習稱"青香薷",后者習稱"江香薷"。主產于河北、遼寧、吉林、內蒙古等省區(qū)。藥材青香薷:長30~50cm,基部紫紅色,上部黃綠色或淡黃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莖方柱形,基部類圓形,直徑1~2mm,節(jié)明顯,節(jié)間長4~7cm;質脆,易折斷。葉對生,多皺縮或脫落,葉片展平后呈長卵形或披針形,暗綠色或黃綠色,邊緣有3~5疏淺鋸齒。穗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苞片圓卵形或圓倒卵形,脫落或殘存;花萼宿存,鐘狀,淡紫紅色或灰綠色,先端5裂,密被茸毛。小堅果4,直徑0.7~1.1mm,近圓球形,具網紋。氣清香而濃,味微辛而涼。江香薷:長55~66cm。表面黃綠色,質較柔軟。邊緣有5~9疏淺鋸齒。果實直徑0.9~1.4mm,表面具疏網紋。答案選A(8.)具有敗油氣的柴胡是A.南柴胡B.銀州柴胡C.興安柴胡D.大葉柴胡E.竹葉柴胡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南柴胡:根較細,圓錐形,頂端有多數(shù)細毛狀枯葉纖維,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細密環(huán)紋。質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答案選A(9.)人參的"芋"是何種器官A.支根B.側根C.塊根D.不定根E.根莖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ginsengC.A.Mey.)的干燥根,是傳統(tǒng)名貴中藥。人參含有皂苷、多糖和揮發(fā)油等多種化學成分,人參皂苷為人參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人參的不定根稱為"芋"。《中國藥典》以人參皂苷為指標成分對人參、紅參和人參葉進行含量測定。其中,人參和紅參的質量控制成分為人參皂苷Rg、人參皂苷Re和人參皂苷Rb。答案選D(10.)熊膽仁投入水杯中,可見A.在水面旋轉并呈現(xiàn)黃線下降而不擴散B.黃線下沉并逐漸擴散,水液染成黃色C.水浸出液在日光下顯碧藍色熒光D.加水浸泡,水液染成金黃色,藥材不變色E.水浸泡,體積膨脹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一些傳統(tǒng)經驗鑒別方法仍是鑒定動物類中藥有效而重要的手段:手試法,如毛殼麝香手捏有彈性;麝香仁以水潤濕,手搓能成團,輕揉即散,不應粘手、染手、頂指或結塊。水試法,熊膽仁投于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轉并呈現(xiàn)黃線下降而不擴散;牛黃水液可使指甲染黃,習稱“掛甲”;火試法,如麝香仁撒于熾熱坩堝中灼燒,初則迸裂,隨即熔化膨脹起泡,濃香四溢,灰化后呈白色灰燼,無毛、肉焦臭,無火焰或火星;馬寶粉末置于錫箔紙上加熱,其粉末聚集,并發(fā)出馬尿臭等。答案選A(11.)白及來源于A.百合科B.天南星科C.石蒜科D.鳶尾科E.蘭科正確答案:E參考解析:白及BletillaeRhizoma為蘭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塊莖。主產于貴州、四川、云南、湖北等地。呈不規(guī)則扁球形,多有2~3個爪狀分枝,長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有數(shù)圈同心環(huán)節(jié)和棕色點狀須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莖痕,下面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跡。質堅硬,不易折斷,切面類白色,角質樣。氣微,味苦,嚼之有黏性。答案選E(12.)植物類中藥材折斷面顯粉性表示A.含石細胞多B.含淀粉多C.含糖多D.含草酸鈣結晶多E.含黏液質多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斷面:常有平坦、纖維性、顆粒性、分層、刺狀、粉塵飛揚、膠絲、海綿狀等,同樣與細胞組織的結構、細胞中所含的內含物有著密切的關系。以薄壁組織、淀粉為主的飲片折斷面一般較平坦,如牡丹皮飲片;含纖維多的飲片具纖維性,如厚樸飲片;含石細胞多的飲片呈顆粒性,如木瓜飲片;纖維束或石細胞群與薄壁組織相間排列,即有硬韌部與軟韌部之分,飲片常現(xiàn)層狀裂隙,可層層剝離,如苦楝皮、黃柏的飲片;木類中藥主要由木纖維組成,質硬,飲片折斷面常呈刺狀,如沉香、蘇木的飲片;含淀粉的飲片折斷時粉塵飛揚,如山藥、川貝母飲片;含硬橡膠的飲片折斷時有白色膠絲,如杜仲飲片。答案選B(13.)《中國藥典》規(guī)定,皮類飲片的絲寬為A.1~3mmB.2~3mmC.1~2mmD.2~4mmE.3~4mm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中國藥典》規(guī)定,飲片的規(guī)格有片、段、塊、絲等。其中,片:極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段:長10~15mm;塊:8~12mm;絲:皮類絲寬2~3mm,葉類絲寬5~10mm。答案選B(14.)性味咸寒,軟堅散結,引藥下行的輔料是A.煉蜜B.姜汁C.食鹽D.麻油E.醋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食鹽味咸性寒,有清熱涼血,軟堅散結,潤燥的作用。鹽炙法的主要目的:引藥下行,增強療效,緩和藥物辛燥之性,增強滋陰降火作用。(15.)生半夏的功效主要是A.長于化痰B.外用于瘡癰腫毒C.降逆止嘔D.健脾溫胃、燥濕化痰E.偏于祛寒痰并能調和脾胃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①生半夏有毒,使人嘔吐,咽喉腫痛,失音,一般不做內服,多做外用,用于瘡癰腫毒,濕痰咳嗽。②半夏經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緩和藥性,消除副作用。③清半夏長于化痰,以燥濕化痰為主,用于濕痰咳嗽,痰熱內結,風痰吐逆,痰涎凝聚,咯吐不出。④姜半夏增強了降逆止嘔作用,以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為主,用于痰飲嘔吐,胃脘痞滿。⑤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時具有調和脾胃的作用,多用于痰多咳嗽,痰飲眩悸。亦多用于中藥成方制劑中。(16.)清半夏的功效主要是A.長于化痰B.外用于瘡癰腫毒C.降逆止嘔D.健脾溫胃、燥濕化痰E.偏于祛寒痰并能調和脾胃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①生半夏有毒,使人嘔吐,咽喉腫痛,失音,一般不做內服,多做外用,用于瘡癰腫毒,濕痰咳嗽。②半夏經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緩和藥性,消除副作用。③清半夏長于化痰,以燥濕化痰為主,用于濕痰咳嗽,痰熱內結,風痰吐逆,痰涎凝聚,咯吐不出。④姜半夏增強了降逆止嘔作用,以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為主,用于痰飲嘔吐,胃脘痞滿。⑤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時具有調和脾胃的作用,多用于痰多咳嗽,痰飲眩悸。亦多用于中藥成方制劑中。(17.)姜半夏的功效主要是A.長于化痰B.外用于瘡癰腫毒C.降逆止嘔D.健脾溫胃、燥濕化痰E.偏于祛寒痰并能調和脾胃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①生半夏有毒,使人嘔吐,咽喉腫痛,失音,一般不做內服,多做外用,用于瘡癰腫毒,濕痰咳嗽。②半夏經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緩和藥性,消除副作用。③清半夏長于化痰,以燥濕化痰為主,用于濕痰咳嗽,痰熱內結,風痰吐逆,痰涎凝聚,咯吐不出。④姜半夏增強了降逆止嘔作用,以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為主,用于痰飲嘔吐,胃脘痞滿。⑤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時具有調和脾胃的作用,多用于痰多咳嗽,痰飲眩悸。亦多用于中藥成方制劑中。(18.)法半夏的功效主要是A.長于化痰B.外用于瘡癰腫毒C.降逆止嘔D.健脾溫胃、燥濕化痰E.偏于祛寒痰并能調和脾胃正確答案:E參考解析:①生半夏有毒,使人嘔吐,咽喉腫痛,失音,一般不做內服,多做外用,用于瘡癰腫毒,濕痰咳嗽。②半夏經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緩和藥性,消除副作用。③清半夏長于化痰,以燥濕化痰為主,用于濕痰咳嗽,痰熱內結,風痰吐逆,痰涎凝聚,咯吐不出。④姜半夏增強了降逆止嘔作用,以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為主,用于痰飲嘔吐,胃脘痞滿。⑤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時具有調和脾胃的作用,多用于痰多咳嗽,痰飲眩悸。亦多用于中藥成方制劑中。(19.)半夏炮制采用A.復制法B.煨法C.煮法D.制霜法E.水飛法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復制法主要用于天南星、半夏等有毒中藥的炮制。(20.)肉豆蔻炮制采用A.復制法B.煨法C.煮法D.制霜法E.水飛法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采用煨法炮制的中藥有:肉豆蔻、木香等。(21.)西瓜霜炮制采用A.復制法B.煨法C.煮法D.制霜法E.水飛法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采用制霜法炮制的中藥材有:巴豆、西瓜霜等。(22.)朱砂炮制采用A.復制法B.煨法C.煮法D.制霜法E.水飛法正確答案:E參考解析:采用水飛法炮制的中藥材有:朱砂、雄黃等。(23.)用生姜和白礬炮制的是A.姜半夏B.生南星C.清半夏D.法半夏E.巴豆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姜半夏用生姜和白礬炮制:取生姜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至透心。(24.)經制霜后降低毒性的是A.姜半夏B.生南星C.清半夏D.法半夏E.巴豆正確答案:E參考解析:巴豆霜毒性降低,瀉下作用得到緩和,多用于寒積便秘,乳食停滯,腹水二便不通,喉風,喉痹。(25.)用甘草、生石灰炮制的是A.姜半夏B.生南星C.清半夏D.法半夏E.巴豆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法半夏用甘草、生石灰炮制而成。(26.)用白礬水溶液浸泡的是A.姜半夏B.生南星C.清半夏D.法半夏E.巴豆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清半夏: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8%白礬溶液浸泡至內無干心,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凈,切厚片,干燥。(27.)藥物置容器內,以火烤灼產生汁液的方法稱為A.烘焙法B.煨法C.干餾法D.提凈法E.水飛法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將藥物置于容器內,以火烤灼,使產生汁液的方法稱為干餾法。包括中藥干餾和化工干餾。干餾法一般溫度較高,多在120~450℃進行,但由于原料不同,各物裂解溫度不一樣,如蛋黃油在280℃左右;竹瀝油在350~400℃左右;豆類的干餾物一般在400~450℃制成。藥料由于高熱處理,產生了復雜的質的變化,形成了新的化合物,如鮮竹、木材、米糠干餾所得的化合物是以不含氮的酸性、酚性物質為主要成分,如已酸、辛酸、庚酸、壬酸、癸酸、愈創(chuàng)木酚等。答案選C(28.)藥物用文火直接或間接加熱,使之充分干燥的方法稱為A.烘焙法B.煨法C.干餾法D.提凈法E.水飛法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將藥物置于容器內,以火烤灼,使產生汁液的方法稱為干餾法。包括中藥干餾和化工干餾。干餾法一般溫度較高,多在120~450℃進行,但由于原料不同,各物裂解溫度不一樣,如蛋黃油在280℃左右;竹瀝油在350~400℃左右;豆類的干餾物一般在400~450℃制成。藥料由于高熱處理,產生了復雜的質的變化,形成了新的化合物,如鮮竹、木材、米糠干餾所得的化合物是以不含氮的酸性、酚性物質為主要成分,如已酸、辛酸、庚酸、壬酸、癸酸、愈創(chuàng)木酚等。答案選C(29.)某些可溶性無機鹽類藥物炮制一般可用A.烘焙法B.煨法C.干餾法D.提凈法E.水飛法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將藥物置于容器內,以火烤灼,使產生汁液的方法稱為干餾法。包括中藥干餾和化工干餾。干餾法一般溫度較高,多在120~450℃進行,但由于原料不同,各物裂解溫度不一樣,如蛋黃油在280℃左右;竹瀝油在350~400℃左右;豆類的干餾物一般在400~450℃制成。藥料由于高熱處理,產生了復雜的質的變化,形成了新的化合物,如鮮竹、木材、米糠干餾所得的化合物是以不含氮的酸性、酚性物質為主要成分,如已酸、辛酸、庚酸、壬酸、癸酸、愈創(chuàng)木酚等。答案選C(30.)常溫下為液態(tài)的生物堿是A.檳榔堿B.麻黃堿C.烏頭堿D.馬錢子堿E.小檗堿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少數(shù)小分子的生物堿,如煙堿、毒芹堿、檳榔堿等為液體,其分子結構中不含氧原子或氧原子結合為酯鍵。(31.)首創(chuàng)按藥物自然屬性進行分類的本草著作是A.《神農本草經》B.《本草經集注》C.《本草綱目》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遺》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本草經集注》在各論首創(chuàng)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法。注意“首創(chuàng)”關鍵詞。(32.)初步奠定了中藥學理論基礎的本草著作是A.《本草綱目》B.《新修本草》C.《本草經集注》D.《神農本草經》E.《證類本草》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神農本草經》初步奠定了中藥學理論基礎。(33.)理氣藥治療氣滯、氣逆證的代表藥理作用基礎是A.利膽B(tài).降壓C.抗?jié)僁.調節(jié)胃腸運動E.利尿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理氣藥大多對在體胃腸平滑肌有興奮作用,但部分理氣藥對離體胃腸平滑肌有抑制作用。理氣藥對胃腸平滑肌運動呈現(xiàn)出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可使失調的胃腸運動恢復正常。(34.)熒光分析中常用的紫外光波長為A.365nmB.254nmC.265nmD.280nmE.254~265nm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熒光分析:利用中藥中所含的某些化學成分,在紫外光或自然光下能產生一定顏色的熒光性質進行鑒別。紫外光波長為365nm,如用短波254~265nm時,應加以說明,因兩者熒光現(xiàn)象不同。答案選A(35.)解離組織制片的氫氧化鉀法適用于觀察A.薄壁組織占大部分,木化組織少或分散存在的樣品B.質地堅硬的樣品C.木化組織較多的樣品D.木化組織群集成束的樣品E.葉類藥材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解離組織片:如需觀察細胞的完整形態(tài),尤其是纖維、導管、管胞、石細胞等細胞彼此不易分離的組織,需利用化學試劑使組織中各細胞之間的細胞間質溶解,使細胞分離。如樣品中薄壁組織占大部分,木化組織少或分散存在的,可用氫氧化鉀法;如樣品堅硬,木化組織較多或集成群束的,可用硝鉻酸法或氯酸鉀法。答案選A(36.)附子中的烏頭堿的主要毒性是A.心臟毒性B.肝腎毒性C.黏膜刺激性D.興奮脊髓,抑制呼吸中樞E.胃腸道反應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生物堿類多具有比較強烈的毒性作用,對機體的毒性可因所含生物堿性質的不同而不同。現(xiàn)代研究顯示,附子毒性的主要成分是烏頭堿,引起心臟毒、神經毒。答案選A(37.)濕阻、食積、中滿氣滯者應慎用的藥味是A.甘味B.淡味C.苦味D.澀味E.辛味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甘味藥大多能膩膈礙胃,令人中滿,濕阻、食積、中滿氣滯者應慎用的藥味是甘味。(38.)具有軟堅瀉下作用的是A.酸味B.辛味C.苦味D.甘味E.咸味正確答案:E參考解析:本組題考查中藥性能中五味的作用特點。具有發(fā)散、行氣、活血、化濕、開竅的藥物大多有辛味;能軟堅散結、軟堅瀉下的藥物多有咸味。(39.)具有化濕、開竅作用的是A.酸味B.辛味C.苦味D.甘味E.咸味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本組題考查中藥性能中五味的作用特點。具有發(fā)散、行氣、活血、化濕、開竅的藥物大多有辛味;能軟堅散結、軟堅瀉下的藥物多有咸味。(40.)黃芩、桑白皮主歸A.心經B.肺經C.肝經D.腎經E.脾經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黃芩、桑白皮善清肺熱,故歸肺經。(41.)龍膽草、夏枯草主歸A.心經B.肺經C.肝經D.腎經E.脾經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治肝熱或肝火證,即選歸肝經而善清肝火的龍膽草、夏枯草等。(42.)相須相使表示A.增效B.增毒C.減毒D.糾性E.減效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在藥物七情中,單行既不增效或減毒,也不增毒或減效,臨床可據(jù)情酌選;相須、相使表示增效,臨床用藥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殺表示減毒,應用毒烈藥時需考慮選用;相惡表示減效,用藥時應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則上應絕對禁止。(43.)相畏相殺表示A.增效B.增毒C.減毒D.糾性E.減效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在藥物七情中,單行既不增效或減毒,也不增毒或減效,臨床可據(jù)情酌選;相須、相使表示增效,臨床用藥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殺表示減毒,應用毒烈藥時需考慮選用;相惡表示減效,用藥時應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則上應絕對禁止。(44.)相反表示A.增效B.增毒C.減毒D.糾性E.減效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在藥物七情中,單行既不增效或減毒,也不增毒或減效,臨床可據(jù)情酌選;相須、相使表示增效,臨床用藥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殺表示減毒,應用毒烈藥時需考慮選用;相惡表示減效,用藥時應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則上應絕對禁止。(45.)石膏配知母屬A.相須B.相反C.相惡D.相畏E.相殺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附子配干姜能顯著增強回陽救逆之效,石膏配知母能顯著增強清熱瀉火之力,故均屬相須配伍關系。人參配萊菔子,萊菔子行氣作用能降低或者削弱人參的補氣功效,屬相惡。(46.)人參配萊菔子屬A.相須B.相反C.相惡D.相畏E.相殺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附子配干姜能顯著增強回陽救逆之效,石膏配知母能顯著增強清熱瀉火之力,故均屬相須配伍關系。人參配萊菔子,萊菔子行氣作用能降低或者削弱人參的補氣功效,屬相惡。(47.)含有相同活性物質的兩種藥品藥劑學等效或藥劑學可替代,且兩種制劑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稱為A.生物利用度B.絕對生物利用度C.相對生物利用度D.生物等效性E.生物半衰期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本組題考查常用藥物動力學參數(shù)。(1)生物半衰期:體內藥量或血藥濃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時間。(2)生物利用度:藥物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程度與速度。(3)相對生物利用度:試驗制劑與參比制劑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的比值。(4)絕對生物利用度:試驗制劑與其靜脈給藥參比制劑的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的比值。(5)生物等效性:是指含有相同活性物質的兩種藥品藥劑學等效或藥劑學可替代,并且它們在相同摩爾劑量下給藥后,生物利用度(速度和程度)落在預定的可接受限度內,即兩種制劑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8.)相惡表示A.增效B.增毒C.減毒D.糾性E.減效正確答案:E參考解析:在藥物七情中,單行既不增效或減毒,也不增毒或減效,臨床可據(jù)情酌選;相須、相使表示增效,臨床用藥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殺表示減毒,應用毒烈藥時需考慮選用;相惡表示減效,用藥時應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則上應絕對禁止。此外,若按協(xié)同與頡頏論,相須、相使表示協(xié)同,相畏、相殺、相惡卻表示頡頏。答案選A(49.)辛涼藥多能A.發(fā)散風寒B.清熱燥濕C.發(fā)散風熱D.利水滲濕E.補氣助陽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氣味配合與療效的關系概之有二:一為氣味相同,功能相近。辛溫的藥多能發(fā)散風寒,如麻黃、紫蘇等;辛涼的藥多能發(fā)散風熱,如薄荷、菊花等;苦寒的藥多能清熱解毒或清熱燥濕,如黃芩、黃連等;甘溫的藥多能補氣或助陽,如黃芪、鎖陽等;苦甘(或甘苦)寒的藥多能清熱滋陰,如知母、玄參、北沙參、石斛等。有時氣味也有主次之別,如黃芪與鎖陽雖均為甘溫,但黃芪以甘為主則補氣,鎖陽以溫為主則助陽。二為氣味相異,功能不同。其中有味異氣同者,如麻黃辛溫能散寒發(fā)表、杏仁苦溫能降氣止咳、烏梅酸溫能斂肺澀腸、大棗甘溫能補脾益氣、肉蓯蓉咸溫能補腎助陽;有味同氣異者,如桂枝辛溫能發(fā)表散寒、薄荷辛涼能發(fā)表散熱、附子辛熱能補火助陽、石膏辛寒能清熱瀉火等。答案選C(50.)苦寒藥多能A.發(fā)散風寒B.清熱燥濕C.發(fā)散風熱D.利水滲濕E.補氣助陽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氣味配合與療效的關系概之有二:一為氣味相同,功能相近。辛溫的藥多能發(fā)散風寒,如麻黃、紫蘇等;辛涼的藥多能發(fā)散風熱,如薄荷、菊花等;苦寒的藥多能清熱解毒或清熱燥濕,如黃芩、黃連等;甘溫的藥多能補氣或助陽,如黃芪、鎖陽等;苦甘(或甘苦)寒的藥多能清熱滋陰,如知母、玄參、北沙參、石斛等。有時氣味也有主次之別,如黃芪與鎖陽雖均為甘溫,但黃芪以甘為主則補氣,鎖陽以溫為主則助陽。二為氣味相異,功能不同。其中有味異氣同者,如麻黃辛溫能散寒發(fā)表、杏仁苦溫能降氣止咳、烏梅酸溫能斂肺澀腸、大棗甘溫能補脾益氣、肉蓯蓉咸溫能補腎助陽;有味同氣異者,如桂枝辛溫能發(fā)表散寒、薄荷辛涼能發(fā)表散熱、附子辛熱能補火助陽、石膏辛寒能清熱瀉火等。答案選C(51.)甘溫藥多能A.發(fā)散風寒B.清熱燥濕C.發(fā)散風熱D.利水滲濕E.補氣助陽正確答案:E參考解析:氣味配合與療效的關系概之有二:一為氣味相同,功能相近。辛溫的藥多能發(fā)散風寒,如麻黃、紫蘇等;辛涼的藥多能發(fā)散風熱,如薄荷、菊花等;苦寒的藥多能清熱解毒或清熱燥濕,如黃芩、黃連等;甘溫的藥多能補氣或助陽,如黃芪、鎖陽等;苦甘(或甘苦)寒的藥多能清熱滋陰,如知母、玄參、北沙參、石斛等。有時氣味也有主次之別,如黃芪與鎖陽雖均為甘溫,但黃芪以甘為主則補氣,鎖陽以溫為主則助陽。二為氣味相異,功能不同。其中有味異氣同者,如麻黃辛溫能散寒發(fā)表、杏仁苦溫能降氣止咳、烏梅酸溫能斂肺澀腸、大棗甘溫能補脾益氣、肉蓯蓉咸溫能補腎助陽;有味同氣異者,如桂枝辛溫能發(fā)表散寒、薄荷辛涼能發(fā)表散熱、附子辛熱能補火助陽、石膏辛寒能清熱瀉火等。答案選C(52.)半夏配生姜屬A.相須B.相反C.相惡D.相畏E.單行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所謂"七情配伍",又稱配伍七情、藥物七情。即指單味中藥配伍同用的七種情形。除"單行"外,皆從雙元配伍用藥角度,論述單味中藥通過簡單配伍后的性效變化規(guī)律。它高度概括了中藥臨床應用的七種基本規(guī)律,是中醫(yī)遣藥組方的基礎。相畏:即一種藥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減輕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答案選D(53.)大黃配芒硝屬A.相須B.相反C.相惡D.相畏E.單行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所謂"七情配伍",又稱配伍七情、藥物七情。即指單味中藥配伍同用的七種情形。除"單行"外,皆從雙元配伍用藥角度,論述單味中藥通過簡單配伍后的性效變化規(guī)律。它高度概括了中藥臨床應用的七種基本規(guī)律,是中醫(yī)遣藥組方的基礎。相畏:即一種藥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減輕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答案選D(54.)需要進行含量均勻度檢查的是A.小劑量片劑B.含有浸膏藥物的片劑C.含有易溶性成分的片劑D.不易混勻的物料E.含有揮發(fā)性藥物的片劑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含量不均勻主要原因是片重差異超限、藥物的混合度差、可溶性成分的遷移等。小劑量藥物更易出現(xiàn)含量不均勻的問題。故小劑量片劑需要進行含量均勻度檢查。(55.)除另有規(guī)定外,散劑的含水量不得超過A.8.0%B.9.0%C.10.0%D.11.0%E.12.0%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本題考查散劑的質量要求。散劑應干燥、疏松、混合均勻、色澤一致。除另有規(guī)定外,散劑含水分不得超過9.0%。(56.)以下生物利用度最高的劑型是A.蜜丸B.膠囊C.滴丸D.栓劑E.橡膠膏劑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滴丸生物利用度高,尤其是難溶性藥物,在水溶性基質中高度分散可形成固體分散體,溶出速度快,奏效迅速,適用于急癥治療。(57.)藥物通過擴散、溶蝕作用而緩釋的是A.膜控包衣型B.滲透泵型C.乳劑分散型D.注射混懸液型E.骨架分散型正確答案:E參考解析:骨架型緩釋、控釋制劑:將藥物分散在水溶性、脂溶性或不溶性骨架材料中,藥物靠擴散、溶蝕作用或擴散與溶蝕共同作用而釋放藥物的一類緩釋、控釋制劑。(58.)釋藥速度與腸胃pH無關的是A.膜控包衣型B.滲透泵型C.乳劑分散型D.注射混懸液型E.骨架分散型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由于胃腸道中的離子不能通過半透膜,故滲透泵型片劑的釋藥速度與pH無關,在胃與在小腸中的釋藥速度相等。(59.)一種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種分子空穴結構內具有獨特形式的復合物是A.包合物B.膜控釋制劑C.固體分散體D.胃滯留控釋制劑E.前體藥物制劑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包合技術系指一種分子被包藏于另一種分子的空穴結構內,形成包合物(inclusioncompounds)的技術。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兩種組分組成,具有包合作用的外層分子稱為主分子(hostmolecules),被包合到主分子空穴中的小分子物質,稱為客分子(guestmolecules或enclosed。答案選A(60.)藥物以分子、膠態(tài)、微晶或無定形狀態(tài)均勻分散在某一固態(tài)載體物質中所形成的分散體系是A.包合物B.膜控釋制劑C.固體分散體D.胃滯留控釋制劑E.前體藥物制劑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包合技術系指一種分子被包藏于另一種分子的空穴結構內,形成包合物(inclusioncompounds)的技術。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兩種組分組成,具有包合作用的外層分子稱為主分子(hostmolecules),被包合到主分子空穴中的小分子物質,稱為客分子(guestmolecules或enclosed。答案選A(61.)藥物被吸收進入血液后,由循環(huán)系統(tǒng)運至體內各臟器組織的過程為A.吸收B.分布C.代謝D.排泄E.消除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排泄排泄系指體內的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從各種途徑排出體外的過程。藥物及其代謝產物主要經腎排泄,其次是膽汁排泄。也可由乳汁、唾液、汗腺等途徑排泄。藥物的腎排泄包括腎小球濾過、腎小管重吸收和腎小管分泌。與血漿蛋白結合的藥物不被腎小球濾過。藥物的血漿蛋白結合率以及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競爭性結合等可影響藥物的腎排泄。答案選D(62.)藥物從用藥部位通過生物膜以被動擴散、主動運轉等方式進入體循環(huán)的過程為A.吸收B.分布C.代謝D.排泄E.消除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排泄排泄系指體內的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從各種途徑排出體外的過程。藥物及其代謝產物主要經腎排泄,其次是膽汁排泄。也可由乳汁、唾液、汗腺等途徑排泄。藥物的腎排泄包括腎小球濾過、腎小管重吸收和腎小管分泌。與血漿蛋白結合的藥物不被腎小球濾過。藥物的血漿蛋白結合率以及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競爭性結合等可影響藥物的腎排泄。答案選D(63.)藥物在體內經藥物代謝酶等作用,發(fā)生化學變化的過程為A.吸收B.分布C.代謝D.排泄E.消除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排泄排泄系指體內的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從各種途徑排出體外的過程。藥物及其代謝產物主要經腎排泄,其次是膽汁排泄。也可由乳汁、唾液、汗腺等途徑排泄。藥物的腎排泄包括腎小球濾過、腎小管重吸收和腎小管分泌。與血漿蛋白結合的藥物不被腎小球濾過。藥物的血漿蛋白結合率以及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競爭性結合等可影響藥物的腎排泄。答案選D(64.)雙子葉植物根莖斷面可見一圈環(huán)紋為A.髓部B.形成層C.木質部D.內皮層E.石細胞環(huán)帶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雙子葉植物根、根莖、莖橫切面有環(huán)狀形成層和放射狀環(huán)列的維管束,飲片切面顯環(huán)紋和放射狀紋理,如丹參、羌活飲片,放射狀紋理的密疏形成了“菊花心”,如黃芪、甘草飲片,或“車輪紋”,如防己、大血藤飲片。故本題選B。(65.)毒蛋白類成分的毒性主要表現(xiàn)是A.心臟毒性B.黏膜刺激、腐蝕,引起內臟出血C.肝腎毒性D.興奮脊髓,抑制呼吸中樞E.中樞興奮正確答案:B(66.)分散相粒徑最小的液體制劑是A.混懸液B.乳濁液C.溶膠D.溶液劑E.高分子溶液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本題考查液體制劑的分類。四種液體制劑分散相粒徑大小分別為:溶液劑,小于1nm;膠體溶液,1~100nm;乳濁液,大于100nm;混懸液,大于500nm。故分散相粒徑最小的是溶液劑。(67.)白前來源于A.百合科B.蘿摩科C.唇形科D.豆科E.傘形科正確答案:B(68.)下列關于純化水敘述錯誤的是A.純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劑的配制與稀釋B.純化水是用飲用水采用電滲析法、反滲透法等方法處理制成C.注射用水是用純化水經蒸餾而制得D.純化水可作為滴眼劑的配制溶液E.純化水常用作中藥注射劑制備時原藥材的提取溶劑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制藥用水的種類及其應用。(1)飲用水:為天然水經凈化處理所得。可作為藥材凈制時的漂洗、制藥器具的粗洗用水。除另有規(guī)定外,亦可作為口服、外用普通制劑所用藥材的提取溶劑。中藥注射劑、滴眼劑等滅菌制劑用藥材的提取不得用飲用水。(2)純化水:為飲用水經蒸餾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或其他適宜方法制成的制藥用水。不含任何附加劑,可作為中藥注射劑、滴眼劑等滅菌制劑所用藥材的提取溶劑,口服、外用制劑配制用溶劑或稀釋劑,非滅菌制劑用器具的精洗用水,必要時亦用作非滅菌制劑用藥材的提取溶劑。純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劑的配制與稀釋。(3)注射用水:為純化水經蒸餾制備所得。可作為配制注射劑的溶劑或稀釋劑,靜脈用脂肪乳劑的水相及注射用容器的精洗,必要時亦可作為滴眼劑配制的溶劑。(4)滅菌注射用水:為注射用水經滅菌所得的制藥用水。主要作為注射用滅菌粉末的溶劑或注射劑的稀釋劑。(69.)下列能提取含1個α-OH的蒽醌的溶劑是A.5%Na2C03溶液B.5%NaHC03溶液C.5%NaOH溶液D.1%NaOH溶液E.1%NaHC03溶液正確答案:C(70.)經煅淬水飛后,質地純潔細膩,宜用于眼科及外敷的是A.白礬B.自然銅C.爐甘石D.朱砂E.石膏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本題考查爐甘石的炮制方法及作用。爐甘石經煅淬水飛后,質地純潔細膩,適宜用于眼科及外敷,消除了由于顆粒較粗而造成的對敏感部位的刺激性。(71.)羥基蒽醌中,酸性最強的是A.1-羥基葸醌B.2-羥基蒽醌C.1,2-二羥基蒽醌D.1,8-二羥基蒽醌E.3,6-二羥基葸醌正確答案:E參考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影響蒽醌類化合物酸性強弱的因素。規(guī)律如下:含-COOH>含兩個或兩個以上口-0H>含一個13-OH>含兩個或兩個以上α-OH>含一個α-OH。(72.)活血化瘀藥丹參改善血液流變學作用的表現(xiàn),不包括A.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B.減慢紅細胞沉降率C.降低紅細胞壓積D.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E.降低血液黏度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本題考查活血化瘀藥的主要藥理作用。活血化瘀藥的主要藥理作用有改善血液流變學的表現(xiàn),即改善血液的濃、黏、凝、聚,具體體現(xiàn)在降低血液黏度、降低紅細胞壓積、減慢紅細胞沉降率、加快紅細胞或血小板電泳速度、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等方面,其中丹參、川芎、赤芍、蒲黃等作用明顯。活血化瘀藥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是其改善微循環(huán)障礙的表現(xiàn)。(73.)口服給藥制劑每1g或1ml不得檢出A.金黃色葡萄球菌B.沙門菌C.大腸埃希菌D.銅綠假單胞菌E.白色念珠菌正確答案:C(74.)紅參的產地加工方法為A.去須根、曬干B.去須根、烘干C.不去須根、蒸后干燥D.不去須根、煮后曬干E.不去須根、煮后曬干或烘干正確答案:C(75.)寒涼藥長期給藥,可引起動物機體的變化是A.痛閾值降低B.驚厥閾值升高C.腦內興奮性神經遞質含量升高D.心率加快E.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本題考查中藥四性的現(xiàn)代認識。中藥四性的現(xiàn)代認識主要從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或抑制性神經遞質含量、痛閾值及驚厥閾值高低反映)、自主神經系統(tǒng)(心率、體溫等反映)、內分泌系統(tǒng)功能(激素水平反映)及能量代謝(鈉泵活性反映)四個方面進行研究,溫熱藥多數(shù)呈現(xiàn)興奮或增強效應,寒涼藥多數(shù)作用相反。(76.)毒蛋白類成分主要存在于哪類藥材中A.花蕾類8B.果實類C.莖葉類D.根類E.種子類正確答案:E(77.)《中國藥典》規(guī)定,低溫干燥的溫度一般不超過A.30℃B.40℃C.50℃D.60℃E.70℃正確答案:D(78.)水蒸氣蒸餾法主要用于提取A.強心苷B.黃酮苷C.生物堿D.糖E.揮發(fā)油正確答案:E(79.)試驗制劑與參比制劑血藥濃度一時間曲線下面積的比值,稱為A.生物利用度B.絕對生物利用度C.相對生物利用度D.生物等效性E.生物半衰期正確答案:C(80.)試驗制劑與其靜脈給藥參比制劑的血藥濃度一時間曲線下面積的比值,稱為A.生物利用度B.絕對生物利用度C.相對生物利用度D.生物等效性E.生物半衰期正確答案:B(81.)藥物體內血藥濃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時間,稱為查看材料A.生物利用度B.絕對生物利用度C.相對生物利用度D.生物等效性E.生物半衰期正確答案:E(82.)體內的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從各種途徑排出體外的過程為查看材料A.吸收B.分布C.代謝D.排泄E.消除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本組題考查藥物體內各過程的定義。(1)吸收:是指藥物從用藥部位進入體循環(huán)的過程。(2)分布:是指藥物吸收后,由循環(huán)系統(tǒng)運送至體內各臟器組織的過程。(3)代謝:是指藥物在體內發(fā)生化學結構改變的過程。(4)排泄:是指體內的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從各種途徑排出體外的過程。(83.)表示藥物血藥濃度一時間曲線下面積的符號是查看材料A.VB.KC.TBCLD.AUCE.t1/2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本組題考查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的相關參數(shù)。V表示表觀分布容積;K表示轉運速率常數(shù);TBCL表示體內總清除率;AUC表示藥物的血藥濃度一時問曲線下面積;tl/2表示藥物生物半衰期。(84.)表示體內總清除率的符號是A.VB.KC.TBCLD.AUCE.t1/2正確答案:C(85.)表示生物半衰期的符號是A.VB.KC.TBCLD.AUCE.t1/2正確答案:E(86.)服用后親水膠體吸水膨脹而漂浮于胃內容物上面,逐漸釋放藥物的一類控釋制劑是查看材料A.包合物B.膜控釋制劑C.固體分散體D.胃滯留控釋制劑E.前體藥物制劑正確答案:D(87.)借助油相對藥物分子的擴散產生屏障作用而緩釋的是A.膜控包衣型B.滲透泵型C.乳劑分散型D.注射混懸液型E.骨架分散型正確答案:C(88.)以擴散作用為原理的緩釋、控釋制劑為查看材料A.膜控釋小丸B.滲透泵片C.磁性微球D.胃滯留控釋制劑E.不溶性骨架片正確答案:E參考解析:本組題考查的是緩釋、控釋制劑各類型的作用原理。(1)骨架型緩釋、控釋制劑:水溶性骨架材料和脂溶性骨架材料兼有擴散與溶蝕兩種作用,不溶性骨架材料僅有擴散作用。(2)膜控包衣型緩釋、控釋制劑:通過控制包衣膜的厚度、膜孔的孔徑及其彎曲度達到釋藥目的。(3)胃滯留型緩釋、控釋制劑:黏附、漂浮或膨脹等作用。(4)滲透泵式控釋制劑:滲透壓原理。(89.)以衣膜控制藥物擴散速率為原理的緩釋、控釋制劑為A.膜控釋小丸B.滲透泵片C.磁性微球D.胃滯留控釋制劑E.不溶性骨架片正確答案:A(90.)根據(jù)黏附、漂浮或膨脹作用設計的緩釋、控釋制劑為A.膜控釋小丸B.滲透泵片C.磁性微球D.胃滯留控釋制劑E.不溶性骨架片正確答案:D(91.)根據(jù)滲透壓原理制成的控釋制劑為A.膜控釋小丸B.滲透泵片C.磁性微球D.胃滯留控釋制劑E.不溶性骨架片正確答案:B(92.)炮制后增強固腸止瀉功能的是A.煨肉豆蔻B.山楂炭C.焦神曲D.清寧片E.焦麥芽正確答案:A(93.)炮制后具有止血止瀉功能的是A.煨肉豆蔻B.山楂炭C.焦神曲D.清寧片E.焦麥芽正確答案:B(94.)炮制后以治食積泄瀉為主的是A.煨肉豆蔻B.山楂炭C.焦神曲D.清寧片E.焦麥芽正確答案:C(95.)炮制后可緩和瀉下作用的是查看材料A.煨肉豆蔻B.山楂炭C.焦神曲D.清寧片E.焦麥芽正確答案:D(96.)一些不溶于水的礦物藥炮制一般可用A.烘焙法B.煨法C.干餾法D.提凈法E.水飛法正確答案:E(97.)半夏配烏頭屬查看材料A.相須B.相反C.相惡D.相畏E.單行正確答案:B(98.)附子配干姜屬查看材料A.相須B.相反C.相惡D.相畏E.相殺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本組考查中藥的配伍中七情的相須配伍。附子配干姜能顯著增強回陽救逆之效,石膏配知母能顯著增強清熱瀉火之力,故均屬相須配伍關系,均選A。人參配萊菔子,萊菔子行氣作用能降低或者削弱人參的補氣功效,屬相惡,選C。(99.)蘇子、白前主歸查看材料A.心經B.肺經C.肝經D.腎經E.脾經正確答案:B(100.)具有發(fā)散、行氣作用的是查看材料A.酸味B.辛味C.苦味D.甘味E.咸味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本組題考查中藥性能中五味的作用特點。具有發(fā)散、行氣、活血、化濕、開竅的藥物大多有辛味;能軟堅散結、軟堅瀉下的藥物多有成味。(101.)包合技術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一種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種分子的空穴結構內形成超微囊狀包合物的技術。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兩部分組成,主分子即包合材料,具有較大的空穴結構,客分子即藥物,它能被主分子容納在內,形成分子囊。常用的包合材料有環(huán)糊精等。下列關于環(huán)糊精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查看材料A.環(huán)糊精是淀粉的降解產物B.分子外部親水C.有α、β、γ三種D.為中空圓筒形,內部呈親水性E.將脂溶性藥物包嵌于環(huán)糊精分子空腔內,可提高水中溶解度正確答案:D(102.)包合技術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一種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種分子的空穴結構內形成超微囊狀包合物的技術。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兩部分組成,主分子即包合材料,具有較大的空穴結構,客分子即藥物,它能被主分子容納在內,形成分子囊。常用的包合材料有環(huán)糊精等。下列關于包合物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查看材料A.減少刺激性B.增加藥物的溶解度C.增加藥物的穩(wěn)定性D.液體藥物粉末化E.實現(xiàn)靶向給藥正確答案:E(103.)牛黃解毒片的制備工藝是先將組方中的藥材牛黃、雄黃、大黃、冰片粉碎成細粉或極細粉,其余藥材用水煎煮提取有效成分,得稠膏,加入大黃、雄黃細粉,制粒,再加人牛黃、冰片細粉,混勻,壓片。牛黃解毒片屬于下列哪種類型查看材料A.全粉末片B.半浸膏片C.浸膏片D.提純片E.干法制粒壓片正確答案:B(104.)牛黃解毒片的制備工藝是先將組方中的藥材牛黃、雄黃、大黃、冰片粉碎成細粉或極細粉,其余藥材用水煎煮提取有效成分,得稠膏,加入大黃、雄黃細粉,制粒,再加人牛黃、冰片細粉,混勻,壓片。中藥片劑制備中含浸膏量大或浸膏黏性太大時宜選用的輔料為查看材料A.稀釋劑B.吸收劑C.崩解劑D.黏合劑E.潤滑劑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填充劑的適用范圍。主藥劑量小于0.1g、含浸膏量多、浸膏黏性太大而制片困難者需加稀釋劑,以便制片;原料藥中含有較多揮發(fā)油、脂肪油或其他液體,可預先加適量的吸收劑吸收。然后制片。(105.)中藥片劑的生產與上市始于20世紀50年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現(xiàn)代藥學的發(fā)展,新工藝、新技術、新輔料、新設備在片劑研究和生產中不斷應用,中藥片劑的成型工藝、生產技術日臻完善,中藥片劑的類型和品種不斷增加,質量迅速提高,中藥片劑已發(fā)展成為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劑型之一。下列關于片劑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查看材料A.生產自動化程度高B.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較丸劑好C.劑量準確D.片劑內藥物含量差異大E.運輸、貯存及攜帶、應用都比較方便正確答案:D(106.)中藥片劑的生產與上市始于20世紀50年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現(xiàn)代藥學的發(fā)展,新工藝、新技術、新輔料、新設備在片劑研究和生產中不斷應用,中藥片劑的成型工藝、生產技術日臻完善,中藥片劑的類型和品種不斷增加,質量迅速提高,中藥片劑已發(fā)展成為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劑型之一。下列可避免肝臟首過效應的片劑是查看材料A.分散片B.口服泡騰片C.緩釋片D.控釋片E.舌下片正確答案:E(107.)某藥廠生產的藿香祛暑軟膠囊具有祛暑化濕、解表和中功效。其藥物組成為廣藿香、白芷,紫蘇葉、蒼術、丁香、茯苓、生姜、甘草,輔料為甘油、植物油、明膠、蜂蠟、食用色素。輔料甘油是用作軟膠囊囊皮的查看材料A.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