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2025屆學業質量調研抽測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每個人的眼睛都相當于一位班主任,可見光就相當于班里的那群學生。眼睛只看到可見光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能夠細致分辨可見光中的每一個成分,唯其如此,才能將視覺的作用發揮到極致,為機體提供強大的生存優勢。而區分每一種光波的最好辦法,就是分別賦予它們不同的色彩。那么,不同的事物為什么會呈現不同的色彩呢?百科全書式的亞里士多德早就思考過這個問題,他認為顏色是光明與黑暗、白色與黑色按比例混合的結果。這個說法相當模糊,卻流行了兩千多年而沒有遭到質疑。直到1655年,意大利數學家弗朗西斯科·格里馬第在觀察肥皂泡上的衍射現象時,第一次對色彩進行了嚴肅討論,他的結論是:不同的色彩是由不同頻率的光波造成的。胡克對于這一論述很有興趣,他設法重復了格里馬第的工作,仔細觀察了肥皂泡衍射的各種色彩,而這個奇怪研究意外驚動了波義耳。波義耳所提出的波義耳定律,至今仍然是中學化學的重要內容。他研制的一種酸堿試紙,更是所有化學實驗室里不可或缺的常備材料。當時波義耳一定程度上思考了胡克的肥皂泡研究,并用一種不屑的口吻對胡克說:色彩只是光照產生的效果,是動物為其他事物貼上的標簽,而不是事物的固有屬性,色彩本身并沒有特定意義。格里馬第認為顏色是由事物反射的不同頻率的光波造成的,與觀察者無關,顏色是事物的固有屬性。假如我們用蘋果作為事物的代表的話,格里馬第的意思就是,蘋果的顏色由蘋果反射的光線決定,而與看蘋果的人無關。這種觀點可以稱為客觀顏色論。對應的觀點則是主觀顏色論,也就是波義耳的觀點,認為顏色并非事物的固有屬性,而是觀察者視覺神經賦予的特征。換而言之,蘋果的顏色由觀察者決定,而與蘋果無關。波義耳的這個觀點立即引發了關于色彩屬性的激烈爭論,以至于物理學家牛頓和文學家歌德這兩個似乎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去的人物,也因為色彩理論而吵成一團。爭吵的核心涉及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牛頓直接因襲了波義耳留下的大量實驗材料,進而提出了自己的顏色理論。牛頓的偉大之處在于,他對每一個感興趣的問題都會窮盡一切方法進行深入研究。他在1666年用棱鏡將白光分解為七色光,標志著人類關于顏色的研究徹底擺脫了亞里士多德的影響,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經過實驗,牛頓得出了一個清晰的結論:白光是不同光線的混合物,不同的光線具有不同的顏色,這些顏色不因折射或反射而改變,也不因觀察者的存在而改變。誰都沒有想到,牛頓的顏色理論居然在多年以后遭到了歌德的猛烈批評,因為歌德是亞里士多德的忠實追隨者。為了研究色彩,歌德在1790年專門從朋友那里借了一塊棱鏡,畢竟牛頓也是從一塊棱鏡入門開始光學研究的。不過,歌德的事情太多,他把棱鏡借回家之后就沒用過,直到朋友向他討還時,他才突然想起來光學研究的事情,于是匆匆忙忙拿出棱鏡對著墻上照射了幾下,并沒有發現什么特別的現象,歌德又把棱鏡對準窗外,準備直接觀察陽光,卻意外發現窗欞兩側出現了幾種色光。歌德認為那是他的全新發現,并據此推斷,棱鏡呈現的顏色并非牛頓所說的來自白光的分解,而是來自陽光與黑暗的撞擊。歌德的加入,只是顏色理論爭論中的一個小小的旋渦,直到麥克斯韋推導出光是一種電磁波,赫茲用實驗證明了電磁理論,大家才猛然發現,顏色與光的波長有關,不同波長的光就會表現出不同的顏色。不過,主觀顏色論與客觀顏色論的爭議仍然沒有平息,就算大家知道了波長與顏色之間的關系,兩派理論之間的鴻溝卻一直沒有被抹平。現在看來,兩派仍將繼續爭論下去,或許顏色理論需要一個像愛因斯坦那樣的偉大學者,對兩派觀點進行一次有力的綜合,否則很難獲得確定的結論。(節選自史鈞《生命的色彩:我們為什么沒有綠色的頭發》,有刪改)材料二:所謂色覺就是外界光刺激作用于人的視覺器官所引起的主觀感覺,它是視覺系統各部分的綜合加工的結果。它也是人腦神經細胞對外界光的物理刺激相互作用結果的復雜抽象。色覺具有明度、色調和飽和度等三個特性,每一個特性既具有客觀性,也摻雜有觀察者的主觀感覺。描述客觀刺激的叫物理學概念,描述觀察者感覺的叫心理學概念。其感覺就是要正確地確定光的物理量和心理量間的比重。在色覺中表示光的強度的物理學概念是亮度。顏色包括彩色和非彩色(黑、灰、白)。亮度則是彩色刺激和非彩色刺激的共同特性,與亮度對應的心理學概念是明度,它是視覺系統的非色覺感覺,依賴于物體和相對背景對三種錐細胞的總作用效果。色覺的物理學概念是主波長,它和純度一起表示了刺激的彩色性。如果一個光刺激沒有主波長,則它就是非彩色的白光,沒有純度。與主波長相關的心理學概念是色調,它是光束中不同波長的光所引起的不同感覺,由物體及背景反射的光對三種錐細胞刺激的比例大小來表征,它是大腦分別對外界刺激所作的整合處理的結果。如三棱鏡把白光分解成不同波長的光時,色覺異常的人僅能說出幾種顏色的名稱,但正常人的眼睛能辯認出光譜上200多種不同色調。色覺的另一個特性的物理學概念是顏色純度,其相應的心理學概念是飽和度。純色表征了沒有混入白色的窄帶刺激,在視覺上是高飽和度的顏色。如主波長為650納米的光是純正紅光,當加入一定數量的白光后變成發白的粉色。加入白光量越多,越不純,其飽和度也十分差。現在已知道物體的顏色是受其環境的強烈影響,它不僅依賴于物體表面的物理刺激,而且還與它周圍的顏色相關,即周圍的顏色能與物體交互作用,從而影響看到的物體表面的色調和明度。當看到的顏色向它周圍顏色的補色方向轉化時,這叫顏色的交互作用或對比,如紅背景上的灰物體被看成是淺綠色的。當在一個顏色的周圍表現出高亮度或低亮度的刺激時,這個顏色就向周圍明度的對立方向轉化,這叫明度對比,如白背景上的灰方塊呈淺黑色。因此,特定的顏色取決于明度、色調和飽和度等相互競爭和多重組合的情況。(節選自龐小峰《生物物理學》)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的眼睛只有視覺是不夠的,還必須能分辨不同的色彩,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為機體提供生存優勢。B.波義耳受到了肥皂泡研究的啟發,但他不屑于格里馬第的觀點,他認為顏色并不是事物的固有屬性。C.白色的光沒有主波長,它屬于非彩色,也沒有純度。當光的純度降低時,其飽和度也會隨之降低。D.紅色和綠色是互補色,它們交互作用會影響人們的主觀感覺,所以紅背景上的灰物體會被看成淺綠色。
2.根據材料一,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意大利數學家格里馬第首次嚴肅討論了色彩的產生問題,所以進行跨學科研究是科學進步的重要基礎。B.牛頓在波義耳的研究基礎上又進行了大量實驗,最終提出了新的顏色理論,其理論符合主觀顏色論的要求。C.歌德猛烈抨擊牛頓的觀點,但他的結論并非出于研究而是憑借直覺,可見他的顏色見解與文學水平不成正比。D.麥克斯韋推導出光是電磁波,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理論,這啟示我們科學研究先要大膽假設再小心求證。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中說,“百科全書式的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流行了兩千多年卻沒有遭到質疑,這諷刺了訴諸權威的弊端。B.材料一中作者首先提出問題,然后按照時間順序梳理了科學史上關于顏色主客觀屬性的爭論,邏輯脈絡清晰。C.材料二先界定了色覺的概念及其特性,后解釋了各特性的含義,用總一分的思路論述了特定顏色的形成機理。D.材料二認為色覺的三個特性既具有客觀性,也具有觀察者的主觀感覺,為材料一中的兩派論爭作出確定結論。4.“可讀性”是科普作品的特征之一,請根據材料一概括說明。(4分)
5.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你更傾向于“主觀顏色論”還是“客觀顏色論”?為什么?(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機匠
金可峰梅村的月亮與眾不同,它是在口中唱出來的。梅村河渠交錯密布,河水清澈透底,一縷縷清波在船的四周蕩漾。老徐端坐船頭,亮開嗓門喊:“月亮粑粑,跟我走,一走走到南門口。你吃肉,我喝酒,我們都是好朋友。”歌聲沙啞而高亢,隨著碧波在河面蕩開。“喂,月亮粑粑掛南頭……”一名村婦在岸邊和。老徐的船在一塊平緩斜坡停住,他把身上機具一甩躍上岸。“彈棉花?”“彈棉花。”村婦引著老徐在堤上走,堤邊零星幾戶農家,掩映在翠林之中。迎面過來一群人,清鄉團押著幾個農民。農民衣衫濫褸,身上布滿血跡。老徐問:“怎么押這么多人?”“惡霸逼的,租金比往年多一成,不讓人活了。”老徐低聲問:“押往何處?”“柴西,恐怕沒活路了。”老徐敲了一下木槌,嘭的一聲脆響,惡狠狠地低聲說:“終有報應!”他扯開嗓門:“月亮粑粑,跟我走……”在堤岸一處農家前才停住。農家門口擺了一個小攤,一張凳子上放著香煙、茶水。村婦左顧右盼來到攤前,攤販問老徐:“要火柴不?”老徐反問:“火柴頭是紅還是黑?”攤販答:“只賣紅的。”
“紅的保險,”老徐有些激動,“來一盒。”攤販拿了一盒,問:“喝茶?也要紅的?”“紅的。”老徐眼睛放亮。攤前坐著幾個清鄉團,一個刀疤臉乜來一眼,見是個機匠沒了興趣。老徐斜挺起身,背著機具大步流星,亮開嗓門高一聲低一聲唱:“娃兒娃兒,你莫哭,哪里都是你的屋;娃兒娃兒,你莫悲,前頭筑起希望路;娃兒娃兒,你莫犟,轉個廟里燒香香!”還朝刀疤臉擠眉弄眼,一路高喊著離開,肚子里像有唱不完的歌。刀疤臉不屑地罵:“瘋子。”這天晚上,離柴西四里地的倉庫,響起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火光映紅了天空。在襲擊的人群中,一個人斜挺著身子甚是英勇。第二天,四處傳聞游擊隊偷襲了柴西,解救出一大批百姓,半路還炸毀了個小軍火庫。老百姓都說,日子有了盼頭。清鄉團搜查更嚴,告示滿天飛。老徐背著機具,斜挺著胸膛,像承著千斤擔。堤上的清鄉團來回巡邏,押著幾個據說是共產黨的人示眾。他們身上遍體鱗傷,圍觀的人不敢吭聲,有人悄聲說:“日子真苦。”老徐聽見有人私語:“真是共產黨?押哪兒去?”“梅家屋。”另有人答。老徐斜挺著身子又唱:“月亮粑粑,跟我走,走到屋門口。穿梭啰,打燕窩……走到八里拐,拐啊拐,把人斗!斗得兔子尾巴短……”還是晚上,清鄉團在梅家屋被游擊隊一鍋端。鄉間小路還是響著老徐的兒歌:“月亮粑粑,跟我走……”“站住!”刀疤臉一聲斷喝,他正用槍指著老徐盤查,“看你不像機匠。”“怎么可能。”老徐回過身,滿臉堆笑。他放下機具,筆挺著身子,敲起木槌,喔喔的響聲像音樂般淌出。刀疤臉聽了一會兒,不耐煩地朝他吼:“行了,快走。”老徐斜挺起身子,把機具往肩上一甩,開始唱:“癩子癩,頂鍋蓋,頂到菜園里摘菠菜。菠菜高頭一條蟲,嚇得癩子兩頭蹦。月亮粑粑,跟我走……”有人會心地笑。老徐依舊常來這里,大家伙常聽到他的歌聲。后來,有人說,老徐是共產黨,他在一次執行任務中受了傷,藏身地留下的機具被發現了。國民黨四處通緝,要捉拿唱兒歌的機匠。清鄉團下鄉搜查,到處傳來歌聲:“月亮粑粑,跟我走。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大家吃得笑呵呵。”清鄉團傻眼了,都是唱歌的人。此時,老徐已坐在船上,他經柴西,過梅家屋,河面響起:“月亮粑粑,跟我走……”老徐如天上的一輪圓月,沖破了黑暗。(選自《小小說月刊》,有刪改)文本二:歌謠與中國現當代小說創作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廢名開始,到沈從文、端木蕻良、孫犁等人,歌謠在中國現代小說創作中不絕如縷。依據歌謠進入小說的完整程度,它可分為完整型和部分型兩類,前者如40年代解放區小說作家草明在《延安人》中寫吳老太太唱歌謠歌頌毛主席:“你別瞧他掛的破長槍,你別瞧他穿的破衣裳,三人五人近他不得,打起仗來勢實難當。毛主席好比咱親娘,他比親娘樣樣強。自古當官誰不貪財,他對錢財不喜愛。”達到了強烈的贊美效果。一般來說,歌謠的完整型運用可以充分展示內容,增強表達效果,但所占篇幅內容多,敘述時間長,常常導致敘述減速甚至停頓。因此,一些現代作家會在歌謠運用時進行省略,這一類型最早出現在廢名1923年4月創作的小說《柚子》中。小說寫女孩柚子拿著“我”采的花坐在門檻上唱生活歌謠:“杜鵑花,朵朵紅,爺娘比我一條龍。哥莫怨,嫂莫嫌,用心養我四五年;好田地我不要……”又如路遙的《人生》第23章寫高加林重返高家村,突然有一個小孩子唱起兩句信天游:“哥哥你不成材,賣了良心才回來……”借助小孩子的嘴,用歌謠片斷完成了鄉村倫理對高加林背叛巧珍的譴責。當然,中國現當代小說創作中歌謠現象的出現,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歌謠自身具有多重價值,能在小說中發揮多樣的功能作用,滿足創作主體的多重表達需要。(節選自羅宗宇《論中國現當代小說創作中歌謠現象的敘事類型和成因》,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亮開嗓門喊”“歌聲沙啞而高亢,隨著碧波在河面蕩開”,反映出作為機匠的老徐在舊社會生活的不易。B.“歌謠與中國現當代小說創作結下了不解之緣”,表明中國現當代作家在創作小說時都將歌謠融入其中。C.“火柴頭是紅還是黑?”“紅的保險”等中的“紅”與“黑”都是雙關,所以老徐與攤販不擔心被清鄉團識破。D.廢名的小說《柚子》中小女孩的歌謠屬于不完整型,這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次出現這種類型歌謠的運用。7.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運用了象征手法,借“刀疤臉”刻畫出清鄉團丑陋兇狠的嘴臉,表達了作者鮮明的憎惡之情。
B.文中描寫老徐的動作時,多次用到“斜挺”,這是他長年工作形成的習慣,暗示了其作為機匠的身份。C.小說中老徐與村婦、刀疤臉的對話既推動了情節發展,也體現出壓迫與反抗、正義與邪惡間的較量。D.小說中的梅村河渠交錯,堤邊翠林環繞,這一環境描寫也為文末老徐沖破黑暗成功突圍做了鋪墊。8.梅村的月亮“是在口中唱出來的”,梅村人都唱出了哪些含義?
9.文本二將歌謠的運用分為“完整型”和“部分型”,請結合文本一分析“部分型”歌謠在小說中的作用。
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衛靈公天寒鑿池。宛春諫曰:“天寒起役,恐傷民。”公曰:“天寒乎哉?”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補,履決不組。君則不寒,民則寒矣。”公曰:“善。”令罷役。左右以諫曰:“君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也,而令罷之,福將歸于春也,而怨將歸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魯國之匹夫也,而我舁之,夫民未有見焉,今將令人以此見之。且春也有善,如寡人有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歟?”(節選自《群書治要·呂氏春秋》)材料二:蔣欽,字子修,常熟人。弘治九年進士。征擢南京御史,數有論奏。正德元年,劉瑾逐大學士劉健、謝遷,欽偕同官薄彥徽等切諫。瑾大怒,逮下詔獄,廷杖為民。居三日,欽獨具疏曰:“劉瑾,小豎耳。陛下親以腹心,倚以耳目,待以股肱,殊不知瑾悖逆之徒,蠹國之賊也。一賊弄權,萬民失望,愁嘆之聲動徹天地。幸聽臣言,急誅瑾以謝天下。”疏入,再杖三十,系獄。越三日,復具疏曰:“賊瑾蓄惡已非一朝,乘間起釁,乃其本志。陛下日與嬉游,茫不知悟。內外臣庶,凜如冰淵。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漓伏枕獄中終難自默。臣涕泗交作,七十二歲老父,不顧養矣。臣死何足惜,但陛下覆國喪家之禍起于旦夕,是大可惜也!陛下誠殺瑾梟之午門,使天下知臣欽有敢諫之直,陛下有誅賊之明。”疏入,復杖三十。杖后三日,卒于獄,年四十九。瑾誅,贈蔣欽光祿少卿。(節選自《明史·列傳卷七十六》,有刪改)材料三:夫諫爭者,所以納君于道,矯枉正非,救上之謬也。上茍有謬,而無救焉,則害于事;害于事,則危道也。故曰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扶之之道,莫過于諫矣。若托物以風喻,微言而不切,不切則不改。唯正諫直諫,可以補缺也。惡死亡而樂生存,恥困辱而樂榮寵,雖甚愚人,猶知之也,況士君子乎?今正言直諫,則近死辱而遠榮寵,人情何好焉?夫不能諫則君危,固諫則身殆,賢人君子,不忍觀上之危,而不愛身之殆。故蒙危辱之災,及罪而弗避者!深思諫士之事,知進諫之難矣。(節選自《桓范新書·諫爭》,有刪改)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在答題卡上填寫相應的字母標號。(3分)臣A昨再疏B受杖C血肉D淋漓E伏枕F獄中G終H難自默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A.匹夫,文中指“平民百姓”,與《論語十二章》“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中的“匹夫”含義不同。B.幸,敬詞,希望對方照自己的意見做,與《孔雀東南飛》“幸可廣問訊”中的“幸”含義不同。C.間,文中的意思是“間隙,機會”,與《鴻門宴》“從驪山下,道芷陽間行”中的“間”含義相同。D.殆,文中指“危險”,與《石鐘山記》“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中的“殆”含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宛春勸諫衛靈公停止鑿池后,衛靈公左右近臣進讒言中傷宛春,認為所有的福報都歸于宛春,而怨恨都歸于衛靈公。B.正德元年,劉瑾驅逐了大學士劉健、謝遷,因此蔣欽上奏章,直斥劉瑾是小人,是違背正道的人,是危害國家利益的奸賊。
C.蔣欽勸諫皇帝誅殺劉瑾并將其示眾午門,意在讓天下人知道自己敢于進諫的正直,同時也彰顯皇帝誅殺奸賊的圣明。D.三則材料均從進諫的角度,贊揚古代諫士的精神品質,表明了進諫的艱難,闡發了對進諫一事的思考。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今民衣弊不補,履決不組。君則不寒,民則寒矣。
(2)故曰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
14.宛春與蔣欽的進諫方式有何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15~16題。早發湘潭寄杜員外院長[唐]韋迢北風昨夜雨,江上早來涼。楚岫千峰翠,湘潭一葉黃。故人湖外客,白首尚為郎。相憶無南雁①,何時有報章。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唐]杜甫炎海韶州牧,風流漢署郎。分符②先令望,同舍有輝光。白首多年疾,秋天昨夜涼。洞庭無過雁,書疏莫相忘。[注]①南岳七十二峰之首為回雁峰,相傳北雁南飛,到此為止。②分符:剖符。帝王封官授爵,分與符節一半為信物。15.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韋詩以寫景開篇,用“北風”“夜雨”“江”等意象,營造出秋涼凄冷的氛圍。B.杜詩以贊人起筆,“風流漢署郎”等語,表達了對韋迢人品才干的欽敬之情。C.杜詩“分符”一聯,表明韋迢接受朝廷任命,令親友同僚滿懷希望倍感榮光。D.兩位詩人在離別之際,以詩相互酬和,結尾均表達了思念與牽掛對方的感情。16.《容齋隨筆》中說:“古人酬和詩,必答其來意……叩之則應”,這兩首詩是從哪些角度來“酬和”的?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樹人如樹木,正如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所說“__________,__________”,要遵循事物的本性和發展規律。
(2)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事有盛衰成敗,“盈虛”乃自然規律。蘇軾或王勃都對此發出過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3)傳統文化選修課上,面對熱鬧非凡的“社戲”活動,小王同學興奮不已,隨口吟出古詩里含“社”這一禮俗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雨熱同期”就是說降雨和高溫季節是同步的,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少雨,一般溫帶大陸氣候和溫帶海洋氣候都是這樣的。地中海式氣候就不是這樣,它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即“②__________”。“雨熱同期”對農業的影響既是有利的,又是不利的。有利的是水熱充足,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不利的是因降水集中,容易造成洪澇災害,造成農業減產。入夏后,我國西北、華北大部地區光熱充沛,降水適宜,秋糧作物長勢看好,可望獲得豐產豐收。江南、華南大部地區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兩次出現大雨、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過程,容易造成多處江河湖庫水位猛漲,洪澇災害大面積發生。全球氣候變暖以后,我國西北地區的沙漠地帶會不會因“雨熱同期”而改變植被,正引起學術界的注意。18.下列句子中的“注意”與文中加點的“注意”,語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A.老師用手指不斷地敲著黑板說:“安靜安靜,請注意聽講。”B.李小二夫婦發現最近的客人有些異常,一再提醒林沖要注意安全。C.聯合國發出警示:“請高度注意:俄烏戰爭已對全球產生重大影響。”D.在書的末尾,作者標注了“注意:此書系國家級課題成果”的字樣。19.請在文中橫線上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①處不超過12個字,②處不超過5個字。(6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這次會議的召開,以及大會論文集《宋玉及其辭賦研究》的出版,必將把宋玉研究推向一個新階段。宋玉是襄樊市的先鄉賢,大概也可以認為是襄樊市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化名人。近代以來,宋玉的賦著作權被學術界否定,對宋玉的研究是重大的損失,但以疑古思維否定宋玉作品的著作權的觀點的被否定過程也是中國現代學術走向成熟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宋玉的賦著作權的被否定,再到被肯定的反覆過程,給我們以后的學術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學術史范本。最后,讓我們再次感謝會議承辦者,感謝各位代表,感謝承辦者單位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以及各位同學。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重聚一堂,再次研究宋玉,學習宋玉。感謝大家的聆聽,祝各位返程順利!20.請在文中找出用詞不當的地方,并加以修正。(2分)使用不當的詞語:修改為:21.“從這個意義上說”后的冒號,有人說應修改為逗號,你同意嗎?為什么?(4分)
22.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長句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改變語序,可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5分)
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小明讀完現代文閱讀|之“材料一”后,發出由衷的感嘆:何止是顏色,世間所有的鴻溝,不都是主觀意志的結果嗎?若能客觀,鴻溝何有?小敏卻反駁道:鴻溝從來都是客觀存在的,與主觀意志有何關系?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文體明確,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1.(3分)D(“它們交互作用會影響人們的主觀感覺”錯誤,此處的“它們”指紅色和綠色,它們是互補色,但根據“周圍的顏色能與物體交互作用,從而影響看到的物體表面的色調和明度”可知,影響人們主觀感覺的是周圍顏色與物體的交互作用,而非紅與綠等互補色的交互作用。)2.(3分)C(A項“所以進行跨學科研究是科學進步的重要基礎”錯,格里馬第首次對色彩進行了嚴肅討論,說明了不迷信權威、勇于質疑的可貴,但不能說明跨學科在科學研究上的作用:B項“其理論符合主觀顏色論的要求”錯,綜合相關信息可知,牛頓是客觀顏色派;D項“這啟示我們科學研究先要大膽假設再小心求證”這一結論本身存在合理性,但是根據選文實例無法推出這一觀點,因為由“直到麥克斯韋推導出光是一種電磁波”可知,麥克斯韋是用理論推導出的這一結論,而非大膽假設的結果,赫茲的實驗是驗證了麥克斯韋的推論。)
3.(3分)B(A項“諷刺了訴諸權威的弊端”曲解文意,作者此處并沒有諷刺之意。C項“總一分的思路”錯,材料二采用的是“總一分一總”的思路,文末“因此,特定的顏色??”一句總結了全文的要旨。D項“為材料一中的兩派論爭作出確定結論”錯誤,材料二作為科學論著并非為綜合兩派論爭而寫。)4.(4分)(1)話題貼近生活;(2)內容通俗;(3)語言平易;(4)講述方式有趣,用講故事的方式梳理科學史。(1點1分)5.(6分)示例:更傾向“客觀顏色論”。(1)顏色是客觀存在的,是事物的固有屬性;(2)顏色與光的波長有關,由于不同的事物反射的光的波長不同,所以呈現出顏色的差別;(3)視覺及神經系統確實具有調節作用,但是前提是接收物體表面反射的光線,因而不能憑主觀意志隨意改變顏色。更傾向“主觀顏色論”。(1)顏色不是事物的固有屬性,而是人的視覺系統和神經細胞共同作用的結果;(2)特定的顏色取決于明度、色調和飽和度相互競爭和多重組合的情況,以上特性都是心理學概念,受觀察者主觀意志的影響;(3)物體反射光線所產生的色彩效果本身并沒有特定意義,顏色是主觀的,來自于觀察者的主觀感覺。(每點2分,意近即可。)
6.(3分)C(A項“反映出作為機匠的老徐在舊社會生活的不易”錯誤,他亮開嗓門沙啞而高亢地喊是為了與村婦接頭,而且,從他的歌謠的歌詞可知此處沒有反映出舊社會生活的不易。B項“中國現當代作家在創作小說時都將歌謠融入其中”過于絕對,關系緊密不代表一定要將歌謠融入。D項“這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次出現”錯誤,文本二探討的是“歌謠與中國現當代小說創作”的關系,廢名作品前也明確指出“一些現代作家會在歌謠運用時進行省略”,因此無法推定《柚子》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次出現不完整型歌謠運用。)7.(3分)A(A項“小說運用了象征手法”錯誤,“刀疤臉”是借代手法。)8.(4分)(1)唱出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唱出了對敵人的嘲諷;(3)唱出了同心抗敵的決心;(4)唱出了樂觀、堅韌的態度。(1點1分)9.(6分)(1)加快小說的敘述節奏。文本一中開篇村婦的吟唱“喂,月亮粑粑掛南頭……”并沒有完整引用歌謠內容,轉而直接切入故事,使情節緊湊。(2)創設了懸念,領起下文。老徐斜挺著身子唱“屋門口……打燕窩……把人斗”等唱詞,暗含抗敵之意,與下文解放軍在梅家屋全殲敵人互相照應。(3)留下想象空間。兒歌中省略的內容形成了空白點,讓敘事富有張馳感,為讀者留下了回味空間。(每點2分,意近即可。)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10.(3分)CEG(原句: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漓,伏枕獄中,終難自默。)
11.(3分)D(A.含義相同:平民百姓B.含義相同:敬詞,希望對方照自己的意見做。C.含義不同:間隙,機會/從小道秘密地D.含義不同:危險/表推測,大概)12.(3分)C(A.“進讒言中傷宛春”錯,文中無此意。左右近臣只是從衛靈公的角度思考利弊,并無“進讒言中傷宛春”的本意。B.“劉瑾驅逐了大學士劉健、謝遷”只是事件起因,與蔣欽“直斥劉瑾是小人,是違背正道的人,是危害國家利益的奸賊”不構成因果關系,由下文“賊瑾蓄惡己非一朝”可知。D.三則材料均“闡發了對進諫一事的思考”錯誤。材料一和材料二是敘述史實,并沒有闡發“對進諫一事的思考”。)13.(8分)(1)現在百姓衣服破爛不能補,鞋子開裂不能縫。(天寒地凍)即便您不感到寒冷,但百姓感到寒冷呀。(得分點:弊,決,組,則,語意通順。4分)(2)所以說,如果國家傾危卻不能護持,將要顛覆卻不能扶正,那還用那些輔佐的人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老字號品牌振興計劃實施方案(參考范文)
- 《少年的你》觀后感(15篇)
- 河道生態修復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 工廠建設項目立項報告
- 形勢與政策關注國家大事培養家國情懷
- 新疆烏魯木齊市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月考物理含解析
- 不跟陌生人走安全教育教案
- 廣東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聯考地理含解析
- 心理安全小班課件教案
-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游戲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14.第十四周 繃緊“防震弦”奏響“安全曲”
- 2025年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重點知識點梳理與歸納
- 基底節腦出血護理查房
- 胎漏、墮胎、滑胎、小產中醫護理常規
- 紅色卡通風全國助殘日PPT模板
- 《城市綜合防災規劃》教學大綱
- SimMarketing營銷模擬實驗室操作篇
- 閥門螺栓使用對照表
- 電診斷在康復醫學中的應用ppt課件
- HDPE塑料檢查井施工工藝
- 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七單元《練習十七》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