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人教部編版_第1頁
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人教部編版_第2頁
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人教部編版_第3頁
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人教部編版_第4頁
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人教部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經典素讀范本》

二年級上冊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第10課內容一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節選)

內容二詩經·邶風·旄丘內容一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節選)一、溫故揭題(一)用陳琴歌訣樂讀法背誦《千字文(九)》。(二)背誦《絕句》《游園不值》。二、嘗試初讀(一)初讀《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節選)》,老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二)標注易讀錯字詞:孺子、怵惕、惻隱、內(nà)交、要(yāo)譽(三)學生讀一句,老師跟讀一句。(四)師生拍手齊讀。(五)學生說讀后感受。三、分步練讀

(一)學習第一部分,從“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到“非惡其聲而然也”。

1.文白對讀。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譯文孟子說:“每個人都有同情、憐憫別人的心。古代圣王由于有同情、憐憫別人的心,所以就有同情、憐憫百姓的政策。用同情、憐憫別人的心,施行同情、憐憫百姓的政策,治理天下就非常容易了。“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同情憐憫之心,就好比現在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里去了,都會產生驚恐、可憐的心理。這不是為了去結交這個孩子的父母,不是為了在鄉鄰朋友中博取好名聲,也不是怕自己落下不仁慈的名聲而這樣的。2.素解文意。

(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鏈接:①孟子②“百家爭鳴”與“儒家”

點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的觀點,他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忍傷害別人的仁愛之心,正因為有不忍傷害別人之心,才有不忍傷害別人的愛民政治。這就是孟子“性善論”和“仁政”的理論基礎。(2)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點撥:這種人人都會有的愛心、同情心、憐憫心就是“不忍人之心”,發自人的天性本能,而不是出于各種現實的功利目的。在這個基礎上,孟子進一步提出了著名的“四端學說”。

3.多形式熟讀文本。

4.嘗試鏤空背誦。(二)學習第二部分,從“由是觀之”到“賊其君者也”。

1.文白對讀。原文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譯文由此可見,沒有同情心,就不是人;沒有羞恥心,不是人;沒有謙讓心,不是人;沒有是非心,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發端;羞恥心是義的發端;謙讓心是禮的發端;是非心是智的發端。人人都有這四種心,就好像人人都有四肢一樣。有這四種發端卻說自己不能具備的,是自暴自棄的人;說自己君王不能具備的,是陷害君王的人。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2.素解文意。(1)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點撥:孟子認為“不忍人之心”具體包括四個方面:惻隱、羞惡、辭讓、是非,簡稱“四心”。這些與生俱來的天性與獸性有所區別,如果失去了人性,那就不能算是人了,只能等同于動物。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2)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

點撥:你在生活中同情惻隱別人,別人也會在你困難時同情你,幫助你;你具備了羞恥憎惡之心,恥于傷人害人做壞事,才會選擇一種最恰當的行為方式去與別人交往,若是沒有,就會胡作非為;你具備了謙讓之心,才會遵守約定俗成的社會行為規范和國家法律,若是一味我行我素,認為自己天下第一,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是非辨別之心是智慧的開端,如果你能辨別是非,就能分清善惡,才不會輕易上當受騙。3.多形式熟讀文本。4.嘗試鏤空背誦。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三)學習第三部分,從“凡有四端于我者”到“不足以事父母”。

1.文白對讀。原文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譯文人都有同情心、羞恥心、謙讓心、是非心,就好像火剛開始燃燒,泉水剛開始噴涌,要推廣充實它們才行。如果能擴充它們,便足以保有天下;如果不擴充它們,就連奉養父母都成問題。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2.素解文意。(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點撥:“仁、義、禮、智”這四種道德的發端,需要推廣充實才能發揚光大,不然就會熄滅或枯竭。孟子在這里肯定了后天的培養和努力對于提高人性修養的作用。(2)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點撥:“四端”的重要性3.多形式熟讀文本。4.嘗試鏤空背誦。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四、熟讀成誦(一)師生共讀。(二)用陳琴歌訣樂讀法再讀。(三)鏤空記憶背誦。五、本課總結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

內容二詩經·邶風·旄丘

一、溫故揭題“四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二、解詩題“邶”是周代諸侯國名,在現在的河南省。現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批評衛國君臣不救黎侯的詩,大致寫的是一些流亡到衛國的黎臣,請求衛國的統治者來救援,幫助他們收復故土,因愿望沒能實現而非常失望。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三、正詩音(一)初讀《詩經·邶風·旄丘》,老師讀一句,學生跟讀一句。(二)標注易讀錯字詞:邶、旄、裘、匪(bǐ)車(jū)、瑣兮尾(wēi)兮、褎(yòu)如充耳(三)標注入聲字: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何其處也?必有與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狐裘蒙戎,匪車不東。叔兮伯兮,靡所與同。瑣兮尾兮,流離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四)學生讀一句,老師跟讀一句。(五)師生拍手齊讀。(六)學生說讀后感受。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四、明詩意

(一)文白對讀原句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何其處也?必有與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狐裘蒙戎,匪車不東。叔兮伯兮,靡所與同。瑣兮尾兮,流離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譯文旄丘上長著葛藤,枝節蔓延多么綿長!叔父呵伯父呵,多日過去為何不幫忙?為何安居不出?一定在等待同伴!為何等得這么久?一定有什么緣由!穿上狐裘迎來寒冬,車輛仍未向東。叔父呵伯父呵,不能和我心意相通。渺小呵又卑微,我們這些流亡的人。叔父呵伯父呵,盛裝在身卻充耳不聞。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二)素解詩意釋義:①旄丘:前高后低的土山。②誕:蔓延。節:葛藤的枝節。③處:安居不出。④與:同伴或盟國。⑤以:原因。⑥狐裘:大夫穿的冬服。蒙戎:蓬亂的樣子。⑦匪:彼。⑧瑣:細小。尾:卑微。流離:漂散流亡。⑨褎如:褎然,身著盛服的樣子。充耳:意思雙關,一是指盛飾,二是指充耳不聞。鏈接:本詩詩旨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五、品詩味(一)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品味:詩篇一開頭,借葛藤起興,寫黎臣登上旄丘,翹首等待援兵,但對方遲遲不至,不免暗自奇怪。由于尚且心存奢望,因此這時還沒有產生怨恨之意。(二)何其處也?必有與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品味:本章緊承上章“何多日兮”而來,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出兵緩慢的原因,主人公有所懷疑,但仍為對方開脫,曲盡人情。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三)狐裘蒙戎,匪車不東。叔兮伯兮,靡所與同。品味:“狐裘蒙戎”表示已經到了寒冷的冬天了,這句緊密呼應上第一章中的“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表明季節的變換,間接暗示自己已經等待很久了,然而始終沒有等來援兵。這時,黎臣已經有所覺悟,知道對方無意救援,故稍加諷刺。(四)瑣兮尾兮,流離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品味:此處刻畫出了一副對比鮮明的畫面:黎臣流落他國,衣衫破弊,急切地渴望救助,神情凄涼,而衛國君臣盛裝在身,袖手旁觀,趾高氣揚。通過雙方服飾、神情、心態的比較,黎臣深感寒心,于是直接斥責衛國君臣。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六、背詩句

(一)復沓式讀詩。

(二)用陳琴歌訣樂讀法再讀。

(三)鏤空記憶背誦。

七、想詩境

1.請大家靜聽吟誦,盡可能地在腦海中想象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請腦海中出現了畫面的同學舉手,說說你腦海中的畫面有些什么。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中華經典素讀范本第10課-人教部編版(共22張PPT)二年級上冊語文課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