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禮儀主題六一活動方案_第1頁
幼兒園禮儀主題六一活動方案_第2頁
幼兒園禮儀主題六一活動方案_第3頁
幼兒園禮儀主題六一活動方案_第4頁
幼兒園禮儀主題六一活動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1/1幼兒園禮儀主題六一活動方案【薦】幼兒園禮儀主題六一活動方案【篇一】

活動目標:

1、開心而有意義的`渡過六一節,為自己的金色童年留下美妙回憶,激發留念之情。

2、增進同伴、師生、親子間的感情溝通和融合,愿意將愉悅的心情和身邊的人共享。

3、提高自己的運動力量和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觀性,能樂觀有序地參加各項運動。

活動時間:5月29日上午9點開頭

活動內容:

嬉戲名稱嬉戲地點嬉戲玩法嬉戲預備

幸福抱抱中1班教室親子面對面,手拉手,兩人用身體夾球,快速前進,到達前方之后繞過小椅子原路返回。起始線、四只皮球、小椅子。

嬉戲介紹:

1、樂速遞戶外場地幼兒自起點單手用乒乓板運輸積木至家特長,家長單手用乒乓板運乒乓球返回起點。途中要盡量保持平衡,避開積木、乒乓球掉地。

2、小河中2班教室親子兩人能借助三塊墊子快速過肯定寬度的“河”。

3、車大愛戶外場地能快速拉動坐在滑板車上的寶寶,行進5米來回。

4、我接中3班教室幼兒人手5個沙包,向著對面3米處的家長投去,家長手持小筐在指定范圍內接包,不能用其它方法幫助(如用手接)接球。

5、兩人三足戶外場地親子兩人相鄰的兩條腿綁定好后協作前行,并在中途要繞過障礙物,到達終點。

6、大腳中4班教室親子兩人小腳踩在大腳上行走至指定地點,親子合作由孩子拍響樂器后原路返回。

7、蛙跳跳戶外場地能雙腳連續快速跳在“荷葉”上(圈)到達彼岸,拿到珍寶返回起點。

活動意義:

為了迎來“六一”國際兒童節,為了讓孩子們渡過一個開心而有意義的節日,我們本著敬重孩子、關愛孩子的理念,真正把“六一”節還給孩子,將組織一系列活動,通過開展說、表演、跳、季及親子運動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慶祝“六一”,給孩子的節日抹上更美的顏色,增加更甜的味道,使幼兒在樂觀的參加中體驗與同伴共度節日的歡樂,從而度過一個幸福、難忘的“六一”兒童節。

幼兒園禮儀主題六一活動方案【篇二】

活動時間:20xx年6月1日

活動地點:幼兒園大操場、班級活動室

活動預備:“六一歡樂珍寶”評比獎狀、幼兒自帶玩具進行拍賣、保育老師做好自助餐的預備工作。

活動流程:8:30看電影→→班級活動(40分鐘左右)→→10:30—11:30跳蚤市場→→11:40自助餐

活動組織者:張利娜組員:曹芳芳、曹維霞、李娜、梅振紅

活動過程:

一、看電影

1、請幼兒準時搬椅子集合觀看電影。

2、找到本班事先定好的位置,引導幼兒將椅子擺放整齊坐好。

二、班級活動

1、“六一優秀珍寶”評比活動頒發獎狀。

2、嬉戲

(1)我是小小領路人

目標:培育幼兒與成人的合作力量。

預備:灌好水的瓶子10個,眼罩三個

玩法:家長和小伴侶站在起點處,嬉戲開頭,家長用眼罩蒙好眼睛,小伴侶牽著家長的手圍著瓶子走s線路。走到終點后瓶子不倒下為成功。

嬉戲(2)“小博士”拼圖

目標:

1、學會依據示教卡上的圖案進行拼圖。

2、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力量。

預備:拼圖示教卡拼圖塊人手一套獎品每人一份

玩法:老師引導幼兒認真觀看“拼圖示教卡”,說出圖上有什么后。開頭請幼兒對比“拼圖示教卡”進行拼圖。拼好的寶寶,老師給他頒發“小博士相片框”作為嘉獎。

三、跳蚤市場

1、請家長和幼兒在活動前要拍賣的物品預備好拿到班級老師這,老師檢查合格后家長帶回家消毒、包裝,等到活動當天帶到園里。家長與幼兒一起制作好價簽家長自帶一塊方布便利攤位需要。

2、請家長帶上幼兒與老師一起下樓到樓下操場找到自己班級的指定地點,將攤位用最快的速度擺放好。

3、先請一半幼兒先去買商品,一半幼兒留下拍賣。給去買商品的幼兒規定好時間,必需在指定的時間內回到商鋪拍賣自己的商品。(拍賣的幼兒留意啦:假如有人想的商品的仆人不在,留下的幼兒可以代買。)

4、拍賣的商品必選價簽上規定的價格拍賣,不能討價還價。

四、自助餐

1、保育老師提前將桌椅擺放整齊,將食品排放好。

2、請幼兒先回班小便、洗手做好自助餐前預備。

3、請家長穿好鞋套進教室。老師在家進步教室前先給家長提要求:不能干預幼兒進餐、必需保持寧靜觀看。

4、自助餐結束后家長自愿選擇可帶幼兒提前離園。

幼兒園禮儀主題六一活動方案【篇三】

這是一個布滿童趣的節日,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的在歡快中學習,方案如下:

一、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慶祝“六一”系列活動,樂觀創設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亮點,以點帶面,使每個孩子的共性得到飛揚,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孩子在嬉戲中獲得更多的精神,如:團結合作。進一步感悟幼兒教育的新觀念,從而對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通過向家長、社會展現幼兒的“六一”活動,進一步塑造本園的良好形象;增加老師、家長、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預備

(1)以班為單位作好參與活動的預備

(2)5月30號節目服裝的安排與統一

(3)活動地點的選定

(4)幼兒家長的選定(關心主班畫妝)

三、活動過程

1、5月31下午1點開頭化妝3點左右到達溫泉國際酒店8樓會議廳。

2、我們班有三個舞蹈分別是:《兩只蝴蝶》排在第七《濟公》排在第12《語言表演》排在第20

3、到達地點后由主班一次把表演的幼兒帶到演出廳等待,剩下的幼兒由配班組織并作好預備工作

4、活動結束由家長帶回

四、活動小結

一、高度重視,細心組織

我園高度重視慶“六一”系列活動的開展狀況,各班帶班老師依據本班實際狀況初步確定班級活動方案,然后園內召開老師會集體討論、各抒己見,制定整體活動方案。并將籌備工作落實到個人,形成人人參加的局面。在活動期間,努力營造良好的氛圍,擴大宣揚聲勢和影響,樂觀爭取社會各界對活動的支持和參加,使這次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受到了全體幼兒和家長的熱鬧歡迎。

二、內容豐富,

今年,我們在總結歷年慶“六一”系列活動閱歷的基礎上,留意充實新內容,拓展新形式。全園200多名幼兒個個登臺亮相,載歌載舞,節目充分展現了自己的風采。通過這次慶祝活動,充分體現了我班孩子們天真無邪、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內容也突破往年。在整個慶六一活動過程中我們也發覺了許多工作中的失誤和不足,其一,活動的預備工作還做的不是很到位,顯得有些倉促,一些細枝末節還考慮的不成熟,以至于在活動過程就會消失過多的差錯,多多少少會造成一點負面影響。其二,老師之間的連接協作做的不夠,責任工作過于分明,缺乏團結的分散力。

當然也不完全沒有勝利之處,活動的過程中家長的心態是比較樂觀的,特別愿意主動地參加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同時我們也積累到了一些組織活動的閱歷,學會看到了我們的不足和我們的弱點,但我們不視它為缺憾,而把它看成我們走向勝利的階梯。

幼兒園禮儀主題六一活動方案【篇四】

一、時間:

20xx年6月1日上午9:00—10:30

二、活動目標:

1、增進親子間的感情,促進家園共育

2、通過嬉戲讓幼兒體驗合作的歡樂和進展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活動預備:音樂

四、活動流程:

1、9:00家進步入班級并簽到

2、開場白:各位家長伴侶們好,首先我代表班里的幾位老師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在百忙之中來到幼兒園與我們一起慶祝”“六一”,感謝!既然我們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家園同樂”,那我們就先和孩子們進行一下互動,為下面的嬉戲打基礎吧

五、嬉戲支配:

1、嬉戲一:包餃子(兒歌表演)

父母將孩子抱與懷中,兩眼微笑對孩子:“揉揉面,剁剁餡,搟搟皮,包一包,放進鍋里煮一煮,啊嗚一口就吃掉”(玩兩遍)

2、兒歌表演:通過孩子們在園的生活和學習,他們一天比一天懂事!一天比一天聰慧!做為老師我們感到很欣慰。下面請觀賞我們的兒歌表演:《吃飯歌》、《排隊歌》、《走路歌》、《洗手歌》、《不打架》

3、嬉戲二:《歡樂蹦蹦跳》

材料:圈若干個

玩法:將圓圈放在活動室地上,擺成小路狀,家長和幼兒各排一隊,將圈一個一個跳過,最早完成的一隊獲勝

4、嬉戲三:青蛙跳荷葉

材料:荷葉4個,青蛙頭飾若干個

玩法:把幼兒家長平分成四組,站在場地的兩端,面對面進行嬉戲,家長領幼兒交替跳荷葉,跳到對面組,對面組第一排的人接過荷葉向對面跳,直到全部跳完的組為勝

5、律動表演:生動好玩的律動表演是孩子們最喜愛參加的一種表演形式,下面用熱鬧的掌聲歡迎我們的孩子們為大家表演幾個律動《小手拍拍》、《找伴侶》、《假如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英語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