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科學
教師教學用書
四年級上冊
?北京?科學教師教學用書四年級上冊目錄
目錄
使用說明..........................................................................
教科書整體結構表.................................................................
本冊教科書的教學目標與內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單.....................................................................
各單元說明與教學建議.............................................................
溶解
一、單元概述.....................................................................
二、單元教學目標.................................................................三、分課時教
學建議(背景和目標、教學準備、教科書說明、教學建議)....................
第1課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第2課水是怎樣溶解物質的....................................................
第3課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
第4課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笫5課溶解的快與慢..........................................................
第6課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
第7課別離食鹽與水的方法....................................................
四、評價建議.....................................................................
王、教學案例.....................................................................
六、參考資料.....................................................................
聲音
一、單兀概述.....................................................................
二、單元教學目標33
三、分課時教學建議(背景和目標、教學準備、教科書說明、教學建議)..............
第1課聽聽聲音..............................................................
第2課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第3課聲音的變化............................................................
第4課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
第5課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第6課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第7課保護我們的聽力........................................................
四、評價建議.....................................................................
王、參考資料.....................................................................
天氣
一、單元概述....................................................................
二、單元教學目標................................................................
三、分課時教學建議(背景和目標、教學準備、教科書說明、教學建議)..............
第1課我們關心天氣..........................................................
第2課天氣FI歷..............................................................
第3課溫度與氣溫............................................................
第4課風向和風速............................................................
第5課降水量的測量..........................................................
第6課云的觀測...............................................................
第7課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
四、評價建議.....................................................................
王、參考資料.....................................................................
我們的身體
一、單元概述.....................................................................
二、單元教學目標
三、分課時教學建議(背景和目標、教學準備、教科書說明、教學建議、評價建議)…
第1課身體的結構...........................................................
第2課骨骼、關節和肌肉.....................................................
第3課跳動起來會怎樣(-)..................................................
第4課跳動起來會怎樣(二).................................................
第5課食物在體內的旅行....................................................
笫6課口腔里的變化.........................................................
第7課呵護我們的身體......................................................
四、教學案例...................................................................
王、參考資料...................................................................
科學教師教學用書
使用說明
與教科版科學教科書配套的《科學教師教學用書》是為切合教師教學的實際需要而編
寫的,三至六年級共8冊。為了能清晰而簡明地表達課程設計的意圖,同時方便教師備課,
我們設計了一些欄目和提供了相應的資源。
下面是與使用有關的幾點說明。
一、教師用書的體例和作用
1、本冊教科書的教學目標與內容概要
列寫本學期的主要教學內容和在學生科學素養培養方面希望達成的目標。為教師了解全
學期的教學任務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
2、主要材料清單
列出本學期探究活動涉及的主要實驗和需要的器材與材料,供教師作方案和提前準備
時使用。
3、各單元說明與教學建議
用文字形式介紹本單元的主要教學活動和活動間的結構,說明本單元的教學在整個教
科書框架體系中的地位和意義。
4、單元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從科學概念、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列出本單元要實
現的教學目標,為教師把握單元教學提供方向。
5、背景和目標
這是分課時教學,說明教學內容選擇的知識背景和學生的認識背景,方便教師理解教
學活動的設計意圖。所列的教學目標是直接針對該節謖的。
6、教科書說明
用圖文對照的形式詳細說明正文、照片、圖片、圖表、對話框所包含的意義,對教科
書正文中提出的問題給出必要的答案或說明。
7、教學建議
有針對性地為教學提供參考性策略,對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給予提示。
8、評價建議
立足單元教學指出評價的主要方向、可使用的依據,以及可采用的評價方法。
二、課時安排建議
修訂后的教科書每冊均安排了4個教學單元。三四年級每個單元包含7個教學活動,
五六年級為8個教學活動。原那么上每個教學活動的時間為1課時,這是根據目前全國絕
大局部地區小學科學課中、高年級均為每周2課時的現狀安排的。在設計時,我們也考慮
到個別省份科學課的開設己經實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保持了彈
性。針對這樣的地區,我們建議在課時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來解決:
(一)對典型的過程與方法活動展開充分的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例如“比擬水
的多少”“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等;
(二)加強單元后的總結性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概念、澄清觀點,開展單元性的評價
活動;
(三)實現教科書中已設計的拓展性活動,或資料庫中的拓展性活動。這些活動對學
生的開展是十分有意義的。如“小桿秤的制造”“設i-制作一個強磁力電磁鐵”等。為此
每個單元安排3節左右的機動課時是適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三、教學目標的表述
在這套教師用書中,我們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新的科學教育研究成果,將教學目標
分別從科學概念、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表述??茖W概念的陳述是用一
句完整的話來完成的,它比一個簡單的詞有了更豐富的內涵,表達的是一個科學的觀點或
思想??茖W概念也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層次,例如核心概念和具體概念。每一個核心概念是
由不同的具體概念組成的,而具體概念是從科學事實中歸納出來的。以科學概念作為教學
目標,將促進學生對事實的理解,有助于他們形成重要的科學觀念和思想,表達了科學教
育改革的新方向。
四、概念圖和圖表的使用
修訂后的教科書引入了多種形式的概念圖和圖表,因為它們是學生學習科學的有用工
具。運用這些工具,學生可以記錄和加工整理信息,同時用來描述概念。教師也可以
借此了解學生的初始想法,為教學確定起點。
維恩圖是一種選擇、分類和比擬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幫助學生記錄下他們的
觀察結果。兩個圓可以呈現不同的信息,比方只屬于陪生植物的特征和只屬于水生植物的
特征應分別記在一個圓里,而它們的共同特征那么應記入兩個圓的交叉局部。
網狀圖是概念圖中的一種,它的作用是用圖解的形式記錄與中心詞有關的觀點和內容,
呈現中心詞和與之相關內容之間的關系。
使用網狀圖可以幫助學生圍繞中心詞作盡可能多的聯想,由此教師可以了解到哪些知
識是學生已經知道的。
氣泡圖是一種簡單的網狀圖,它可以幫助學生對中心詞(主題)作出聯想,記錄下他
們已經觀察和了解到的內容。
柱狀圖(條形圖)是在坐標圖上用填充的方式,完成的數據表達,表現為條形圖,
般由兩組數據組成,例如時間和影長、時間和溫度等。柱狀圖可以直觀地表現數據之間的
差異。
記錄不僅僅可以用文字,科學圖畫也是適合小學生記錄觀察和與人分享信息的一種十
分有效的方法。它比普通的圖畫傾注更多的精力在細節上。為了真實地記錄,學生必須仔
細地觀察,記下每個小的特點和線條。使用這種記錄方法可以提高每個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師也可以從中評價他們的觀察、表達和理解的能力。
教科書整體結構表
教科書整體結構表
修訂后的教科書共32個單元,更好地表達了課程標準的要求。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
科學和地球與宇宙科學二大領域標準所規定的相關內容。教科書以科學概念和過程與方法
兩大主線并行開展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整體結構。
書中每個單元后設置了資料庫,是為了便于學生深入理解該單元的科學概念、豐富他
們的已有經驗和開展他們探究科學的興趣,是科學課學習的重要組成局部,但僅供學生閱
讀。
上學期下學期
三年級植物植物的生長
動物動物的生命周期
我們周圍的材料溫度與物體的變化
水和空氣磁鐵
四年級溶解電路
聲音新的生命
天氣食物
我們的身體巖石和礦物
五年級生物與環境沉和浮
光時間
地球外表及其變化熱和燃燒
運動和力地球的運動
六年級工具和機械微小世界
形狀與結構我們身邊的物質
能量宇宙
生物的多樣性環境和我們
科學教師教學用書四年級上冊使用說明
本冊教科書的教學目標與內容概要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溶解”“聲音”“天氣”“我們的身體”。進入四年級以后,學生對科學課
的學習己經有了一定的根底,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因此,這一學年度是培養學生科
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
質疑,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真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昂:。怎樣實現這一目標
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每個教學單元都
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撐概念建立的過程性活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
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并防止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其至用想象代替事實,以保證觀察和實驗
中獲得證據的有效性,沒有人為的“偽證”。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教科書中有多處涉及了這類實驗,如“溶解的快與慢”“比
擬聲音強弱、上下的變化”“探索尺的音高變化”“觀察上肢的運動"''測量心跳和呼吸”“體驗心臟的工
作”,等等。在四年級引入控制變量的實驗,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科學的本質,了解控制變量的實驗
的重要,并正確地看待誤差問題。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已經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并提示學
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地記錄觀察到
的現象,在“天氣”單元教學中還要指導學生堅持較長時間的觀察和記錄,每周都要進行催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教科書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
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如“描述洗發液在水中的溶解過程”“描述物體是怎樣產生聲音的“,等等。
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比方“天氣”單元中,需要學生
對所記錄一個月的天氣現象進行分類的統計和分析,還要利用柱形圖等做出關于這一季節天氣變化的一
般規律。
本冊教科書中的每個教學單元都有七個課題,這七個課題即是學習的內容,也反映了科學概念和過
程與方法雙向開展、螺旋上升的過程。
“溶解”單元是從觀察溶解現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這個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
沒有涉及分了?的運動與分布等問題?!安煌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問題實際上已經向著溶解度這一概
念開展了,但是在這里主要還是想滲透溶解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溶解的多與少和很多因素有關,如
壓力、攪拌、溫度等,溶解與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與慢”問題中,溫度對溶解的影響是最
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從本質上與攪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過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明增加物質與
水的接觸面(所謂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聲音”單元的各組實驗意在形成一系列開展性的概念。從物體的振動產生了聲音開始,到用音量
和音高來描述聲音,直至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書中的各種實驗,特別是一些探
究性的實驗,都是在支撐聲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對科學的理解。
“天氣”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學習并堅持較長時間的天氣觀察和記錄,“天氣日歷”那么是觀察記
錄的載體。教科書中根本上是圍繞如何觀察天氣現象、如何記錄展開的:對記錄的統計和分析能使學生
了解科學的處理數據方法,并建立對天氣新的認識。
“我們的身體”單元旨在認識自己的身體,倡導健康的生活。當學生開始關注身體的結構、身體各
種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時,他們對健康便會有新的理解和認識。
主要材料清單
“溶解〃單元
過濾器材:燒杯、漏斗、濾紙、鐵架臺;
與體溶解器材:帶有橡皮帽的注射器;
蒸發相材:蒸發皿、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
其他器材:放大鏡、攪拌棒。
“聲音”單元
發聲器材;大小不同的音叉和鐵燈、鑼、鼓、鋼尺;
傳聲器材:鋁箔(能折疊成1米長的鋁箔尺)、木制米尺、尼龍繩。
“天氣”單元
測溫器材:溫度計;
制作雨量器器材:高于15厘米的直筒透明杯子。
“我們的身體”單元
模型:人體結構模型、人體骨骼模型、心臟模型:
其他器材:啞鈴、吸耳球、大約1米長的塑料管。溶解
各單元說明與教學建議
溶解
一、單元概述
溶解是指一種物質均勻地分散于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勻、穩定溶液的過程,四年級的學生對于溶解
是有一定認識的,如把少量糖或鹽放在水里,就會慢慢化掉,類似這樣的現象學生們都見過,甚至親手
做過。一局部學生也聽說過溶解一詞,甚至已經在生活中使用它,但還不能準確地說清楚究竟什么是溶
解,也還不能準確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溶解。
溶解單元從觀察食鹽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到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中去。
通過觀察、比擬幾種物質在水中的變化,形成關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并進一步研究學生可能會提
出來的?系列問題一一是什么因素在影響溶解的快慢,?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溶解了的食鹽還能別離
出來嗎?等。引導學生圍繞著溶解這一主題,逐步深入地開展觀察研究活動。
整個單元的內容可分為三個局部:
笫一局部為第1~4課,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一一水為溶劑,觀察一些固體、液體,氣體在水
中的變化,比擬溶解和不溶解佗主要區別特征,形成關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第二局部為第5?6課,圍繞學生可能提出的兩個有價值的問題一一是什么因素在影響溶解的快慢,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開展自主研究活動。
第三局部為第7課,引導學生對增加和減少水分,鹽的水溶液會有什么變化的問題進行思考。通過
實際的觀察活動,了解食鹽在水中溶解和結晶的雙向變化過程,認識到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可逆
的。
本單元的教學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完成既定的觀察研究活動的同時,思考、提出一些新的可研究的問
題,以使對溶解的研究逐步深入并擴展開去。
二、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一些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質不能夠溶解在水中。
?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沉降,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物質從水中別離出來。
?可溶性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物體的顆粒大?。赐獗矸e的大小)、水的溫度、液體是否被攪
動等因素有關。
?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種可逆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
?觀察和描述幾種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現象。
?使用過漉裝置,別離幾種固體與水的混合物。
?觀察和描述高鋸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并想象食鹽的溶解過程。
?觀察和描述一些液體和氣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
?經歷氣體溶解于水的觀察實驗過程。
?設計“怎樣加快方糖溶解”的霎驗,親歷控制單個變量進行比照實驗的活動過程。
?設計“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的實驗,經歷簡單的驗證實驗過程。
?初步經歷探究性實驗“食鹽從濃鹽水中析出”的研究活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開展研究溶解現象的樂趣,激發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
?認識到嚴格按標準利用溶解裝置等科學工具進行實驗和測景的必要性。
?形成細致、客觀地觀察的態度。
?意識到溶解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三、分課時教學建議
第1課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一)背景和目標
每一個學生都知道,把食鹽放進水里會慢慢地化掉,把沙放進水里卻不會化掉。一些學生也聽說過
“溶解”一詞,但不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本單元第1課,通過觀察、比擬食鹽、沙、面粉在水中變化
的不同,發現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區別和特征。學習使用過濾的方法,并期望通過過渡開展對溶解和不
溶解本質特征的理解和認識。
科學概念
?一些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質不能溶解在水中。
?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質從水中別離出來。
過程與方法
?觀察和描述幾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現象。
?使用過濾裝置別離幾種固體與水的混合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研究溶解與小溶解現象的樂趣,激發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
?嚴格按標準利用溶解裝置進行實驗。
(二)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1個透明的玻璃杯、盛有水的水槽、20克食鹽、20克面粉、30克沙、1根筷子、I根
攪拌棒、3張濾紙、1個漏斗、3個燒杯、1個方座支架。
(三)教科書說明
本課是溶解單元的起始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溶解。在這一課中,學生們要運用觀察和比擬的
方法去發現食鹽、沙子和面粉在水中的狀態有什么不同。教科書又介紹了過濾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觀
察、比擬食鹽、沙和面粉能否用過濾的方法從水中別離出來。3一課將幫助學生開展他們關于溶解的概
念以及觀察和實驗的技能。
第一局部:比擬觀察食鹽、沙在水中的狀態
教科書提了兩組問題。第?組:怎樣描述食鹽在水中的狀態呢?怎樣描述沙在水中的狀態呢?引導
學生對這兩種常見物質在水中的變化進行細致的觀察。第二組:觀察到了哪些現象,使我們說“食鹽在
水中溶解了?”觀察到了哪些現象,使我們說“沙在水中沒有溶解?”引導學生關注兩杯混合物的主要
區別,發現溶解的主要特征。為了使實驗現象比照明顯,這里要使用淘洗干凈的沙粒。
第二局部:觀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嗎
沙和食鹽在水中的變化不同是明顯的,面粉的出現帶來了新的問題,面粉在水中的變化到底更接近
于沙還是食鹽呢?引導學生近一步進行觀察和比擬。
用過濾的方法,分別過濾食鹽、沙和面粉與水的混合物。教科書介紹了過濾的方法,讓學生通過過濾實
驗發現只有食鹽無法從水中別蔭出來,而沙和面粉都可以通過過濾的方法從水中別離出來。認識判斷物
質在水中是否溶解的一個新方法一一過濾。
教科書最后的交流,指向溶解的科學概念,期望學生對溶解從原來的“說不清楚”到能夠說出主要
特點。
(四)教學建議
L觀察比擬食鹽、沙在水里的變化
為了使比照更加明顯,建議使用淘洗干凈的沙粒。對丁?食鹽和沙能否溶解r水里的問題,每個學生
都知道答案。這項活動的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對變化的過程進行細致的觀察,教師要提醒學生帶著問題進
行實驗和觀察。這里共有四個問題,怎樣描述食鹽在水中的狀態?怎樣描述沙在水中的狀態?觀察到了
哪些現象,使我們說“食鹽在水中溶解了”?觀察到了哪些現象,使我們說“沙在水中沒有溶解”?引
導學生關注兩杯混合物的主要區別和特征。觀察之后,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充分的描述,描述和觀察可
以相互促進。
2.觀察比擬面粉、鹽和沙在水里的變化
面粉在水里的情況顯然不同于食鹽和沙在水里的情況。面粉這個材料的出現帶來了新的問題一一面
裁到底是溶解于水還是不溶解于水的?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要告訴學生兩種觀
察方法,?是對著光線觀察混合物中的顆粒??梢园l現水中的面粉顆粒,但不能夠看到水中的食鹽顆粒。
二是靜置后觀察??梢园l現沙和面粉都會沉降到水底,而食鹽不會。這兩種觀察方法指向溶液的兩個特
點一一[1)溶質變成肉眼看不見的微粒:(2)溶液的穩定性c觀察之后,要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描述與
討論。
接下來,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種新的觀察方法一一通過過漉觀察面粉、食鹽是否溶解于水。這里的過
濾實驗,學生是第一次操作,教師要做適當的講解演示,特別是折裝濾紙的方法要做示范。往漏斗中倒
入液體時,要十分小心,讓學生注意不要將液體濺到漏斗外。倒入漏斗中的液體液面要略低于濾紙的上
沿,應該要求學生明白并一定做到。
上述兩個活動結束之后,應組織學生及時整理和歸納:我并對溶解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我們
現在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斷物質在水中是否溶解了?
第2課水是怎樣溶解物質的
(一)背景和目標
學生在生活中大多無法細致地觀察到溶解的過程。因此,對于物質究竟是怎樣均勻地分散到水中去
的缺乏感性認識。這一課選用溶解實驗的典型材料一一高鋅酸鉀,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描述高鐳酸鉀
溶解于水的逐漸變化過程,想象食鹽在水中溶解時可能出現的變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加深
對溶解現象的本質性理解。
科學概念
?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沉降,也不能用過漉的方法把物質從水中別高
出來。
過程與方法
?觀察和描述高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并想象食鹽的溶解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細致的觀察比擬的重要性。
(二)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四個裝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筷子、高鋅酸鉀、1個藥匙、20克食鹽、20克面粉、30
克沙。
教師準備:溶解記錄表。
(三)教科書說明
第一局部:觀察描述高缽酸鉀在水中的溶解
觀察高鎰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是一個非常好的對溶解的直觀認識過程。觀察高鋅酸鉀的溶解分
兩步,第一步是把幾顆高鎰酸鉀輕輕放入水杯中,靜觀高鎰酸鉀在水中的變化。這一環節可i上學生觀察
到高鎰酸鉀是如何逐漸分散到水中去的。第二步是攪拌以后,觀察高鋅酸鉀的水溶液,這一環節可以讓
學生注意到溶液是均勻的,用肉眼無法觀察到物質顆粒,而且高缽酸鉀溶液不會自行沉降。記錄表中的
內容提示學生重點觀察溶解過程中的這些特點。然后通過與食鹽進行比擬,想象食鹽在水中溶解時可能
出現的變化過程,幫助他們形成關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理解溶解現象的本質。
第二局部:觀察比擬四種物質在水中的變化
進一步觀察比擬高鎰酸鉀、食鹽、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情況,并且完成相關的觀察記錄表,是對?溶解
現象觀察的梳理和總結。至此,學生應該能對溶解和不溶解進行判斷,并能說出判斷的依據,
(四)教學建議
I.觀察描述島母酸鉀在水中的溶解
先讓學生說?說,糖和鹽可能是怎么溶解到水中去的。學生的描述是他們的初始想法,他們肯定非
常想親眼看一看物質是如何分散到水中成為溶液的。教師出示并介紹高缽酸鉀,教師的取放演示一定要
標準。學生初次接觸化學藥品,要讓學生先對高鎘酸鉀進行觀察和描述。實驗之前,先觀察相關材料,
應成為一個習慣。觀察高缽酸鉀在水里的溶解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是靜觀高特酸鉀是如何逐漸分散到水
中去的。第二步是攪拌以后,觀察高缽酸鉀的水溶液。要引導學生借助溶解過程記錄表對觀察到的細節
法行描述,這些語言描述會越來越接近溶解的本質特征。這里讓學生想象食鹽在水里的溶解過程也是很
有意義的,這是把剛剛建立的認識進行遷移。
2.觀察不同物質在水里的溶解
學生分別觀察了食鹽、沙、面粉、高鉆酸鉀在水中的變化情況,接著比擬它們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
不同。這是引導學生對先前的觀察和描述進行整理和概括。這里要充分發揮溶解記錄表的作用,對不同
物質在水中的變化進行客觀、細致的比擬分析,從中概括出溶解的特征:物質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見
的微粒,均勻地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過濾或沉降的方法別離出來。使學生掌握對溶解和不溶解進行判
斷的根本方法,并能說出判斷的依據。
第3課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
(一)背景和目標
提到溶解,學生總是先想到一些固體物質溶解在水中。而這一課,學生將制造幾種液體與水的混合
物,觀察這幾種液體能否溶解在水中。這一課選用了一些學生生活、學習中非常熟悉的液體一一膠水、
洗發液、醋、酒精和食用油,讓學生觀察、比擬它們在水里的溶解情況,發現有些液體可溶于水,而有
些液體不溶于水,并進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科學概念
?一些液體能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體那么不能。
過程與方法
?觀察和描述一些液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細致、客觀地觀察、比擬的重要性。
?意識到溶解在人們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二)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兩個裝水的透明玻璃杯、1瓶膠水、1瓶洗發液、1根筷子、1個小匙、1小瓶醋、1
小瓶酒精、I小瓶食用油、3只裝水的試管、1個試管架。
教師準備:液體之間的溶解記錄表。
(三)教科書說明
第一局部:觀察膠水和洗發液是怎樣溶解于水的
教科書提了三個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膠水和洗發液溶解的過程。第一個問題是它們在水中是漂浮還
是下沉的?學生會發現膠水和洗發液一開始是沉入水底,并蜷縮在杯底的。第二個問題是它們在水中是
怎樣擴散的?學生可以清噴地發現膠水和洗發液在水中緩慢獷散的過程,這可以使他們聯想到高鋅酸鉀
在水中的擴散過程,并與之進行比擬。第三個問題是攪拌之后,它們溶解了嗎?學生會發現膠水和洗發
液可以形成穩定的水溶液,均勻地分散在水中。
第二局部:觀察醋、酒精在食用油是怎樣溶解的
教科書選用家中常見的三種液體作為研究材料,讓學生經歷預測一一驗證的研究過程。先讓學生預
測這三種液體在水中會怎么樣,然后把它們分別和水參加試管中,充分振蕩后靜置,再讓學生觀察描述
這三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情況。學生會發現,醋和酒精能與水很好地混合在一起,它們能溶解于水,而
食用油那么浮在水面上,不能溶解于水。
最后的“液體之間的溶解記錄表”,是對幾種液體在水中的溶解情況進行整理。
(四)教學建議
1.先讓學生結合生活經歷,談一談液體是否也能像食鹽和高錨酸鉀一樣溶解于水。學生列舉出幾種
液體后,提問:“那么液體之間是怎樣溶解的呢?”引導學生仔細地觀察膠水或洗發液在水里的溶解情
況.指導學生觀察膠水或洗發液的溶解時,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問題提示、提醒學生注意,膠水和洗
發液是怎么樣進入水中的,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它們在水中是怎樣擴散的,使實驗過程有明確的觀
察點。同樣,觀察后,要讓學生描述膠水或洗發液在水中的溶解過程。
2.讓學生預測醋、酒精、食用油三種液體在水中會怎么樣,然后用實驗進行驗證。學生第一次使用
試管振蕩的方法,教師要做好演示,讓學生仔細觀察醋和酒精如何擴散,充分描述醋和酒精在水中的溶
解過程。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參加少量洗滌劑的實驗可以在課堂上完成。學生會發現,參加少量洗
滌劑后,食用油也被溶解了,這有助于學生初步認識一些液體不溶于水,但可以溶解在別的液體中。
第4課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背景和目標
一些固體、液體和氣體能溶解于水,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本課中,學生將探究
在相同條件卜.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本深還將用實驗的方法研究氣體在水中的溶
解能力。學生對氣體能溶解于水是缺少直觀認識的。期望通過這項研究,使學生認識到氣體也能溶解于
水,又能從水中析出,并能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相關現象。
科學概念
?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氣體也能溶解于水。
過程與方法
?研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進行氣體溶解于水的觀察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細致地觀察、比擬的重要性。
?意識到溶解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二)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2個透明玻璃杯各裝30亳升水、1根筷子、20克食鹽分6小份、20克
小蘇打分6小份、汽水1瓶、開瓶器1個、注射器1只附橡皮帽。
(三)教科書說明
第一局部:研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食鹽和小蘇打是家庭廚房中常見的物品,而且比擬相似。在兩個裝同樣多水的玻璃杯中,把食鹽和
小蘇打一份一份地分別參加并攪拌,比擬食鹽和小蘇打的溶解能力。教科書用文字和插圖對如何把食鹽
和小蘇打分成等分,如何參加食鹽和小蘇打,什么時候進行記錄作了提示。實驗是用食鹽和小蘇打溶解
量的多少來比擬這兩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
第二局部:研究氣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為了便于觀察氣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教科書選擇了對汽水中的氣體進行觀察。翻開汽水瓶時,汽
水中有氣泡冒出,對這一點,學生是有生活經驗的。使用注射器裝汽水,用橡皮帽封住管口,推拉注射
器的活塞,觀察汽水中氣泡的變化??梢郧逦赜^察到氣體既能溶解于水,又能從水中析出,
課文中的小資料,與生活相聯系,說明水中的動物、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進行呼吸的。
(四)教學建議
1.研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這是一個比擬簡單的比照實驗。教學過程中,關鍵是要強調如何使比照過程公平。兩杯水必須一樣
多,每次分別參加兩個水杯中的食鹽和小蘇打要一樣多,要同時用筷子進行攪拌。而且,實驗的過程盡
可能科學標準,比方要等第一份加進去的食鹽或小蘇打完全溶解后,才能加第二份,直到食鹽和小蘇打
都不能再溶解了,再進行記錄比擬。比照實驗的條件和過程要讓學生充分討論。
2.研究氣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應選用含氣體量多的汽水。在開啟之前,搖晃汽水瓶,觀察里面的氣泡,問學生:“這些氣體是什
么?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用注射器吸出1/3管汽水,用橡支帽封住管口,推拉活塞,讓學生仔細觀
察注射器里氣泡的變化,認同氣體確實可以溶解于水,并初步了解氣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與氣壓大小有
關。
第5課溶解的快與慢
(一)背景和目標
可溶性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賴于三個主要因素?:物質顆粒的大小(即外表積的大?。?、水
的溫度,以及液體是否被攪動。在前幾課的溶解實驗中,學生很自然地會注意到溶解的快慢問題,想到
是什么因素影響了溶解的快慢。怎樣讓食鹽溶解得快一點?學生比擬容易想到的是攪拌,因為前面兒課
的實驗中屢次使用了攪拌的方法,他們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經驗。本課從“攪拌對溶解的影響”這個比
照實驗入手,到學生自行設計“怎樣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導學生運用比照實驗的方法,探究影響物質
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在此根底上,讓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一一怎樣加快方糖的溶解?經歷“問題一一
假設一一驗證一一證實”的過程與方法過程。
科學概念
?可溶性的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物體顆粒大?。赐獗矸e的大小)、水的溫度、液體是否被攪
動等因素有關。
過程與方法
?設計“怎樣加快萬糖溶解”的實驗,親歷控制單個變量進行比照實驗的活動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探究影響溶解快慢因素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2個透明玻璃杯、1根筷子、1個水槽、冷水、熱水、食鹽、方糖、溶
解快與慢記錄表。
教師準備:方糖溶解快慢的記錄表。
(三)教科書說明
笫一局部:哪一個溶解得快
這局部選擇前幾課屢次用到的食鹽作為觀察材料,讓學生通過比照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影響物質溶解
快慢的因素。首先探究攪拌對溶解快慢的影響,比照實驗的方法是教科書教給的:把同樣多的食鹽放入
同樣多的水中,一個攪拌,一個不攪拌,觀察它們溶解的快慢。然后探究水的溫度對溶解快慢的影響。
實驗的結果比照是十清楚顯的,學生很容易從實驗中觀察到:攪拌能加快食鹽的溶解,食鹽在熱水中比
在冷水中溶解得快。教科書強調熱水為60攝氏度,是從平安角度考慮。兩組實驗強調只改變一個條件,
為第二局部的實驗設計提供示范。
第二局部: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這局部實際上是模仿著進行比照實驗的設計和研究。學生會自然地想到要加快方糖的溶解可以使用
攪拌和熱水的方法,可能還有學生會想到把方糖碾碎。重要的是考慮怎樣控制這些因素,讓每一組實驗
只改變一個條件。教科書還強調了如何選材、用多少水、如何計時、如何記錄等問題。引導學生經歷比
擬科學、標準的比照實驗活動的過程。最后的吃糖塊比賽,具有很強的趣味性,但同樣強調了活動的標
準性。
(四)教學建議
1.研究哪一個溶解得快
首先,可以讓學生談一談用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溶解。學生會比擬自然地談到攪拌,再讓學生說一說,
用什么樣的實驗可以證明攪拌能加快溶解?引導學生閱讀教科書,討論教科書中的實驗設計強調了什
么,什么條件改變了,什么條件沒改變,為什么只改變一個條件。讓學生對比照實驗的意義有初步的理
解。然后讓學生嚴格地按教科書的設計進行實驗并得出結論。比照實驗的過程,教師應加強指導,使實
驗盡可能的科學、標準,甚至要注意到指導學生如何投放食鹽,如何進行計時等。第二組實驗,分別使
用冷、熱水,如果使用的是原來的兩個杯子,要強調把杯子里的溶液倒掉、洗干凈,使用熱水需強調平
安。
2.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引導學生仿照前一組實驗的活動設計自行去探究,先引導學生想出一些可能加快方糖溶解的方法,
再一一驗證這些方法是否真的能加快方糖的溶解。教科書中有一些提示實驗注意點的問題,教師要讓學
生回憶前一組實驗的注意點,結合教科書中的問題提示,讓學生小組內交流、討論,相互合作,改正和
完善設計方案。在學生的匯報交流過程中,教師要給予指導和糾正,形成各小組的最后研究方案。然后
按設計方案嚴格進行操作。如果時間不夠,每個小組可以只研究一個對溶解快慢產生影響的條件。
第6課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
(一)背景和目標
這一課其實是研究常溫下食鹽在水里的溶解度。在第4課學生已經發現食鹽在水里的溶解不是無限
的,那么,一杯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食鹽呢?這一課中,學生將根據問題制訂簡單的研究方案,并通過
對“100亳升水能溶解幾克鹽”這一問題的自主研究活動,初步感知和經歷探究性實驗的方法和步驟,
同時獲得“溶解度”“飽和溶液”的前概念。
科學概念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
過程與方法
?設計”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的實驗,經歷簡單的探究性實驗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研究溶解現象的樂趣,開展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
?嚴格按標準進行實驗操作,實事求是地觀察記錄。
(二)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1個裝100亳升水的燒杯、I根筷子、I個藥匙、I張記錄紙、1架天平、I袋精鹽。
(三)教科書說明
本課的開頭創設了提出這個問題的情境:不斷地加鹽,不斷地溶解,不可能吧?并很自然地提出了
“一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到底有多大”的問題。
教科書呈現了幾個學生為一組,討論如何開展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的研究活動場面,希望學生
像圖中的學生一樣對如何來研究展開充分地討論。一杯水是多大的一杯水?水中溶解了多少食鹽,怎樣
正行稱量和記錄?這些問題是學生們會涉及的、也是必須討論的。
教科書中給出了一個不完整的研究方案的范例,以指導學生將遑出的問題轉化為可操作和可進行研究的
問題,并指導他們圍繞研究的問題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教科書以插圖的形式對關鍵的步驟作了提示:
圖中呈放著四堆等量的食鹽,提示學生要每次投入等量的食鹽,等溶解完了第一勺再放第二勺,溶解完
了第二勺再放第三勺……直到參加的食鹽不能再溶解,然后統計或算出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鹽。
教科書還提示學生關注其他小組的研究結果:大多數小組溶解了多少克食鹽?是怎么做的?溶解得
最多的組溶解了多少克食鹽?溶解得最少的組溶解了多少克食鹽?都是怎么做的?如果仔細分析產生
不同研究結果的原因,就有可能引導學生觀察注意到溶液的“飽和”和“未飽和”狀態。這或許是學生
在研究過程中的新發現、新問題。
教科書要求學生討論如何答復“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的問題,期望通過前面的研究,意識到只有確
定了一杯水的量才能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100毫升水中最多能溶解大約36克食鹽。
最后,教科書提示把課堂上制成的鹽水收集起來,以供下節課繼續研究時使用。
(四)教學建議
1.食鹽在水里能無限溶解嗎
教師可創設問題情景:把一小匙食鹽倒入水里,攪拌幾下,鹽溶解了;再加一小匙食鹽,攪拌幾下,
鹽又溶解了;再加鹽,再攪拌……不斷地加鹽,鹽能不斷地溶解嗎?在操作過程中自然提出這一問題。
從節約時間考慮,每一次放的鹽要多一些。
2.討論如何研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
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會發現這么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很難著手進行研究,必須把它轉
化成可操作、可研究的問題。讓學生參考教科書插圖中的問題進行討論,重點解決:(I)一杯水是多少
水?(2)如何加放食鹽?(3)如何進行稱量和記錄?這幾個問題。對照教科書中的研究方案,討論并
制定本小組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經交流、改良、確認后,準備所需的相關材料。
3.做“100亳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的探究性實驗
可以讓學生先猜測100亳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然后提示學生嚴格按照方案進行操作,進行實事
求是的記錄。實驗結束,引導學生交流研究結果,溶解得最多的組溶解了多少克食鹽?溶解得最少的組
溶解了多少克食鹽?大多數組溶解了多少克食鹽?如果學生都是按標準操作的,各組的結果應該非常接
近,學生就有可能注意到溶液的“飽和”狀態,甚至可能形成“溶解度”的前概念。
第7課別離食鹽與水的方法
(-)背景和目標
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當食鹽飽和溶液中的水分減少時,食鹽就折出來了。
如果學生們一直收集、保存著前幾節課使用后的濃鹽水,他們也許該發現新的問題了。隨著水分的蒸發,
少量食鹽析出并沉在杯底。這些食鹽是從鹽水里別離出來的嗎?食鹽能從鹽水里別離出來嗎?這是?個
很值得研究的問題。
科學概念
?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
?初步經歷探究性實驗“食鹽從濃鹽水中析出”的研究活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研究溶解現象的樂趣,開展進?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
?意識到溶解在人們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二)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1杯濃鹽水、1杯清水、1根筷子、1個蒸發皿、1塊石棉網、1個三腳架、1盞酒精燈、
1盒火柴、1個放大鏡。
(三)教科書說明
第一局部:食鹽和水會一起蒸發嗎
教科書插圖中首先出現了杯底部有少量食鹽的濃鹽水,這或許是前幾節課留下的濃鹽水,水分減
少后形成的。教科書要求給濃鹽水的液面做記號,是為了便于觀察濃鹽水中水分的變化。然后往杯中一
點一點地加清水,并不斷攪拌,使原來沉在杯底的食鹽溶解。照這樣不斷地參加清水的話,就可以不斷
地溶解更多的食鹽。
然后,進行逆向思考:如果把這杯鹽水放在窗臺上,讓水分蒸發而減少,當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來
的刻度時,已經溶解的食鹽會怎樣呢?再進一步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地繼續蒸發減少,直到
水全部被蒸發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鹽會怎樣呢?食鹽會隨水一起蒸發呢,還是會留在杯子里?
第二局部:用加熱的方法減少濃鹽水中的水分
教科書介紹了用酒精燈加熱蒸發叩中濃鹽水的方法。因為是學生第一次自己使用酒精燈..教科書對酒精
燈的火焰分層、點燃酒精燈的方法、熄滅酒精燈的方法作了詳細說明,強調了使用過程中的平安,還通
過卡通人物提示了酒精在燈外燃燒時的應急處理方法。要求在鹽水還未完全蒸發之前熄滅酒精燈,是為
了防止把蒸發皿中的
食鹽燒焦,影響后續的觀察活動,同時也是為了防止食鹽晶體飛濺出來,造成燙傷。
用放大鏡觀察蒸發皿中的白色顆粒,并與食鹽顆粒進行比擬。通過比擬發現,白色顆粒的形狀與鹽近似,
巨也溶解于水,說明蒸發皿中的白色顆??赡芫褪鞘雏},也說明了原來鹽的水溶液中的食鹽并沒有隨水
分一起蒸發掉。
最后,教科書簡要介紹了海水曬鹽的方法。
(四)教學建議
1.探究食鹽和水會一起蒸發嗎
最好能把前一節課的濃鹽水收集起來,放在窗臺上,經過幾天的水分蒸發,杯底會有一些析出的食
鹽,很自然地引出本課的研究問題。先讓學生討論:怎樣使杯子里的食鹽恰好全部溶解?學生根據前幾
節課的研究會想到增加杯子里的水。加清水時要注意一點一點地加,并不停攪拌,使杯子里的濃鹽水接
近于飽和狀態。結合窗臺上的濃鹽水因水分蒸發有食鹽析出這一現象,引導學生討論:如果杯中的水分
因蒸發減少,已經溶解的食鹽會怎么樣?如果杯子里的水分全部蒸發掉,溶解在水里的食鹽會怎么樣?
2.指導學生作加熱蒸發皿中的濃鹽水實驗,觀察蒸發皿中的白色顆粒
這是學生第一次自己使用酒精燈,教師要通過講解、演示,讓學生了解酒精燈的構造。點火與滅火
的方法,可以讓兒位學生試著操作一下,掌握酒精燈的正確使用方法,特別要強調相關的平安考前須知。
待蒸發皿稍微冷卻,不燙手后,讓學生用放大鏡觀察蒸發皿中的白色顆粒,比擬白色顆粒與食鹽是
否一樣。組織學生討論:蒸發皿中的白色顆粒是食鹽顆粒嗎?
經蒸發皿加熱蒸發得到的食鹽,在顆粒形狀和顏色上都會與原食鹽顆粒有所不同,教學中無須回避.
將蒸發皿中的白色顆粒溶解于水,會大大增強這個問題的說服力。這里,教師應做一些必要的講解和解
釋.
四、評價建議
1.在這一單兀里,學生們將會比擬多地進行觀察、比擬和描述,而描述的內容表達了觀察的水平和
思考的成果。因此,適宜對學生在描述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進步進行即時評價,可以關注學生的以下情況。
(1)學生是否善于提出一個個新的、有意義的問題,樂于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參與一系列的觀察
研究活動,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體驗。
(2)描述的內容是否針對正在研究的主題,描述的水準是否符合四年級學生的水平。
(3)學生能否在小組或班級交流自己的研究發現并能大膽想象作出自己的解釋。
2.本單元學生將學習兩種有一定難度的操作技能,一是過濾,二是用酒精燈加熱蒸發皿中的濃鹽水
直至析出食鹽??赏ㄟ^教師觀察檢查給予評價。
3.本單元有較多的記錄表,從記錄的內容可以反映學生是否建立了溶解的概念,是否認識物質在水
中的溶解有一定的限度等,通過查看記錄表可以評價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
五、教學案例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
浙江省寧波市鄲州區橫街鎮校任洪
(教師出示一杯清水,并但入一小勺鹽。)
教師:把少量食鹽倒入水中,輕輕攪拌,會出現什么現象?
學生:溶解。
(攪拌,直至鹽完全溶解。)
教師:再放入一勺食鹽,攪拌后會怎么樣?
學生:也會溶解。
教師:那老師不斷地一勺一勺往水杯里加食鹽,同時用筷子攪拌,鹽會不斷地溶解嗎?
學生:不會。
學生:到一定時候,鹽就不溶解了。
教師:現在我們要研究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了,你想是什么問題?
學生:這杯水里最多能夠溶解多少食鹽?
教師:不錯!這節課,我優來研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
(教師板書課題)
教師:我們各小組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的話,應該統一些什么?
學生:各個小組的杯子里的水要一樣多。
學生:大家都用筷子來攪拌,或者大家都不攪拌。
學生:鹽應該是一樣的。
教師:我們先來確定一下,一杯水究竟有多少吧?咱們給它定個量,50亳升,怎么樣?
學生:好的。
教師:現在,我們其實是研究50亳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等會兒倒水時注意燒杯上的刻度。
教師:你估計50亳升水大概能夠溶解多少食鹽?
學生:20克。
學生:30克。
學生:50克。
學生:50克不可能,最多40克。
教師:各組商量一下,把你們小組想的大約能溶解食鹽的克數記錄下來,等會兒,實驗結果出來,
看看哪個組猜得最接近,好嗎?
學生:好。
教師:我給大家準備了同一?種的食鹽一一精鹽,那么加鹽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這個實驗怎么做?
各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J
教師:哪個小組匯報一下你們的方案?
學生:我們決定先往杯子里倒50亳升的水,再一勺一勺地加食鹽,然后攪拌,看能夠溶解多少食
鹽。
教師:一勺一勺地加食鹽,要注意什么?
學生:每一勺盡量要一樣多。
教師:怎么讓它一樣多?
學生:用勺子裝鹽的時候,用塑料尺抹一下,每一勺都變成平平的一勺了。就根本上一樣多了。
教師:不錯!那么最后怎么知道到底加進去幾克鹽了呢?
學生:用天平稱一下一勺鹽有幾克,再算一算加了幾勺鹽,乘一乘就算出來了。
教師:非常好!關于加鹽,別的小組還有什么方法?
學生:我們先用天平稱一克鹽,放在一張小紙片上,然后,一克一克地稱出來,每一克放一張小紙
片上,再一包一包地倒在杯子里攪拌。
教師:這也是一種很不錯的方法。老師建議每一包裝2克鹽,可以節約時間。
教師: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這么一個問題:前一勺鹽加進去以后,什么時候可以加后一勺鹽?
學生:應該等前一勺鹽溶解了再加。
教師:你能說說理由嗎?
學生:不然的話,可能前面一勺鹽溶解不完,又加了后一勺,這樣就算不清楚了。
教師:很好,這一點很重要!
教師:那么,要是加了7勺鹽,第7勺鹽沒有完全溶盡,那怎么算呢?
學生:第7勺算一半。
學生:看第7勺溶解了多少,估計一下。
教師:不錯!請大家明確實驗的要求,先看清上面的實驗提示,然后開始動手。
[實驗提示:1.請各小組明確分工,注意合作。2.嚴格按照剛剛的設計進行實驗。3.別忘了及時記錄。
4.實驗結束,整理好材料,準備匯報。)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請同學們匯報一卜,你們小組的實驗結果怎么樣?
學生;大約15克。
學生:大約16克。
學生:我們小組50亳升水最多能夠溶解16克精鹽。
學生:...
教師:同學們注意了嗎?最多的小組溶解了多少克?最少的小組溶解了多少克?
學生:最多16克,最少13克。
教師:比擬一下,和你們原來的猜測接近嗎?
學生:接近(不太接近)。
學生:各組做出來的數字差不多的。
教師:不錯的,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
〔板書: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
教師:現在我們能夠答復一杯水能夠溶解多少食鹽了嗎?
學生:能。
學生:一杯50亳升的水大約能夠溶解16克精鹽。
[教師舉起一杯食鹽溶液)
教師:這個杯子的杯底還有一些食鹽沒有溶解,我們想讓這些食鹽也溶解,有哪些方法?
學生:拼命攪拌。
學生:剛剛已經攪拌過了,不行的。
學生:加進去一點水。
學生;用火燒,加熱。
教師:再提一個問題,有沒有方法,讓溶解了的食鹽再出來?我們下節課要研究這個問題。
教師:下課了,我們還可以用別的物質做剛剛的實驗嗎?
學生:可以用糖,白糖。
教師:大家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試著做這個實驗吧.下課。
六、參考資料
溶液
一種或幾種物質高度分散〔以分子、離子或原子狀態)在另?種物質中所構成的均勻而穩定的體系
稱為溶液。例如,當食鹽溶解于水時,微小的鈉離子和氯離子脫離氯化鈉晶體外表,擴散到水分子之間,
就形成食鹽水溶液。將上述溶液放在密封容器里,只要溫度、壓強不變,那么無論放置多久,食鹽都不
會析出。
砂糖溶于水時,砂糖分子均勻擴散到水中成為液態溶液。銅和金熔融在一起,兩種金屬原子互相混
合而成為固態溶液一一合金,空氣中氧氣和氮氣等混合在一起形成氣態溶液(常稱為“氣體混合物
只要是高度分散體系都可稱為溶液。
通常人們所說的溶液,一般只是指液態。用水為溶劑的溶液稱為“水溶液”;碘酒是碘溶解在酒精
中的溶液,稱為“酒精溶液
根據溶液中溶質含量的多少,大致可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根據溶質在溶液中的含量等于或小于該
溫度(和壓強)下的溶解度,分為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懸濁液和乳濁液
固體小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AI在公共衛生應急中的角色與監管
- 2025年全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帶解析答案
- 2025員工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完整版)
- 2025年工廠職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各地真題
- 以創新引領用區塊鏈打造高效供應鏈
- 健康行業的新興機遇大數分析與醫療技術結合的創新探索
- 房產抵押私人借款協議
- 以人為本個性化健康管理計劃的實踐與挑戰
- 企業級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挑戰
- 出租烤串場地協議
- 初中期末家長會模板
- 駕駛員安全管理培訓
- 道路交通運輸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典型案例(企業專題:安全管理人員盡職免責篇)
- 書香致遠閱讀啟智-2025世界讀書日主題班會教案
- 南京鹽水鴨的制作方法培訓
- 2023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直屬事業單位招聘【3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鄭州電力高等??茖W校高職單招語文2019-2024歷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國際壓力性損傷-潰瘍預防和治療臨床指南(2025年版)解讀課件
- 2025-2030中國電子支付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屆重慶一中初三中考模擬考試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GB/T 27060-2025合格評定良好實踐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