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歷第一課時課件教學文案_第1頁
日歷第一課時課件教學文案_第2頁
日歷第一課時課件教學文案_第3頁
日歷第一課時課件教學文案_第4頁
日歷第一課時課件教學文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日歷第一課時

馮驥才的作品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況味。助讀資料:

馮驥才,浙江寧波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和畫家。1942年生于天津。著有《雕花煙斗》《一百個人的十年》《神燈》等。閱讀角度一析讀課文把握文理二賞讀課文編撰句典閱讀角度析讀課文把握文理1.學習掌握文中的重點字詞。2.把握作者對“日歷”的獨特思考。3.梳理課文的邏輯思路。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請注意下列詞語的讀音。了無(liǎo)黯淡(àn)

僥幸(jiǎo)魅力(mèi)廢墟(xū)血淋淋(xiělīnlīn)

2.請注意以下詞語的意思。

了無:一點也沒有。倒行逆施:原指做事違反常理,現多指所作所為違背社會正義和時代進步方向。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獲得成功或免去災害。刻骨銘心:比喻牢記在心上,永不忘記。個案:個別的、特殊的事例。

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作者喜歡用日歷的原因有哪些?

感受到明天的希望;思考如何珍惜時間;知道生命的意義。

4.如果引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題,這句話是……。

日歷具有生命感,或者說日歷叫我隨時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5.填空

本文通過()這一()闡發了關于()的哲理思考。參考:

本文通過(日歷)這一(具體可感的日常小事物/生命的頁碼)闡發了關于(時間、生命、人生)的哲理思考。細讀課文,深度研討

1.這篇文章主要不是寫故事,也沒有寫風景,“人生”也是平常的話題,它吸引我們讀者的特別之處主要是什么?參考:①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②以日歷談時間,構思巧妙,角度新奇;③議論形象化;④充滿格言式哲理句。第3段: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歷掛在墻上。隨手一翻,光溜溜的紙頁花花綠綠滑過手心,散著油墨的芬芳。這一剎那我心頭十分快活。我居然有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我們會感受到歲月的匆匆與虛無。第9段:我們的日歷大多頁碼都是黯淡無光。2.為什么全文沒有不統一的感覺?邏輯思路:凡是使用過的日子,立即就會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無痕跡→

歲月匆匆、虛無、暗淡無光→于是,我們就碰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本的話題——記憶。人因為記憶而變得厚重、智慧和理智。更重要的是,記憶使人變得獨特。因為記憶排斥平庸。→

人不能只是被動地被記憶,我們還要用行為去創造記憶……我們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充實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后半部分的闡發與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