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備考指南-語文必修上冊》課件-3.90第三單元 生命的詩意·文學閱讀與寫作-單元檢測(三)_第1頁
《高中備考指南-語文必修上冊》課件-3.90第三單元 生命的詩意·文學閱讀與寫作-單元檢測(三)_第2頁
《高中備考指南-語文必修上冊》課件-3.90第三單元 生命的詩意·文學閱讀與寫作-單元檢測(三)_第3頁
《高中備考指南-語文必修上冊》課件-3.90第三單元 生命的詩意·文學閱讀與寫作-單元檢測(三)_第4頁
《高中備考指南-語文必修上冊》課件-3.90第三單元 生命的詩意·文學閱讀與寫作-單元檢測(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

生命的詩意·文學閱讀與寫作單元檢測(三)(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

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例如,《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中華傳統家規家訓,彰顯著治家良策或修身典范,至今仍然具有獨特價值和現實意義。新時代,要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充分挖掘其中蘊含的克己修身、尊老愛幼、勤儉持家、敦親睦鄰等思想文化資源,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豐厚道德滋養。加強家庭文明建設,既要延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又要凝練提升現代生活的有益文明成果。要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良好家規家訓與市民公約、鄉規民約結合起來,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并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充分發揮其教化引導作用,推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凝聚精神力量。(摘編自洪誼雅、黃亨奮《良好家教家風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材料二

家訓家規是我國古代以家庭為范圍的道德教育形式,也是中華道德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我國歷史上的家訓家規,始作者多是文化名人或有名的官員,社會影響較為廣泛。這些家訓家規的功能遠遠超出對本家族的教育作用,成為社會教育的一種獨特形式,為社會提供了家庭教育范本和楷模。尤其是這些家訓家規對其家族的繁衍發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容易引起后世更多人的關注和效法,從而使得這些家族內的訓規成為道德教育的普遍教材。

我國古人早就提出,治家的關鍵是不能“有愛無教”“有愛無禮”,強調要“以義方訓其子,以禮法齊其家”(司馬光《家范》),對妻子兒女都要教之以禮、訓之以義;主張“人之愛子,但當教之以孝悌忠信……明父子、君臣、夫婦、昆弟、朋友之節”(陸九韶《家制》)。家規嚴謹、家風樸厚、家教嚴正,是古代士大夫的治家理想,對今天領導干部管好家庭、管好子女也有啟示意義。古代家訓不只強調以五倫為中心的規范規矩,同時也強調道德修養,推崇忠孝節義、尊尚禮義廉恥。例如,張之洞的家訓便始于“治家”而終于“修身”。很多家訓重視為官之德,也重視常行之德。金華胡氏家訓“為官當以家國為重,以忠孝仁義為上”,楊慎遺訓“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后身”,張氏家訓“一言一行,常思有益于人,唯恐有損于人”等,至今仍膾炙人口。

家訓家規的首要功能是“齊家”,即對家庭進行有序治理,重視其規范功能。在儒家傳統中,修身是齊家的基礎,齊家又是治國平天下的前提?!吨芤住返摹都胰素浴氛f“正家而天下定矣”,一個人不能治家也就難以治國。家訓家規的另一個重點是“修身”,即家訓家規不僅提供行為規范、重視約束,更強調道德修身、德性養成,把家庭作為道德訓練和培養的基本場所,認為有了在家庭中培養起來的道德意識作為基礎,就可以推之于社會實踐的其他范圍。《顏氏家訓》說制定家訓的宗旨是“整齊門內,提撕子孫”,“整齊門內”就是齊家治家,“提撕子孫”就是道德訓導。家訓家規都是家教的具體形式,家風則不是形諸文字的具體訓導,而是一種文化,是在家庭實際生活中形成并傳承的一種風尚。家訓家規是有形的規范,家風則是無形的傳統。在實際生活中,家風的形成、傳衍有賴于家訓家規的傳承發揚。(摘編自陳來《從傳統家訓家規中汲取優良家風滋養》)材料三

春節習俗,既有行禮如儀之義,也有修身養性之用。“盡人倫曰忠曰孝,守家業以儉以勤”“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余”,在春聯中常能感受到勸人向善、勤儉持家的力量;在一家人圍爐夜話、一起守歲的過程中,能感受到團圓和秩序的價值,更能由此對傳統、對時間多一份敬畏之心。一些地方還形成了過年期間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講老故事、老規矩以及各類生產知識和生活經驗的習俗,被稱為“講古”。民間也素有“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的說法。

春節團聚,一家人坐在一起講講老故事,是一種文化傳統,更在不知不覺中把家風建設融入到節日之中。一家人沉浸在節日氣氛和濃濃親情之中,對是非對錯、善惡好壞更容易產生共鳴,更能夠接受崇德向善、勤儉持家、廉潔自律等正向價值觀?!吧鹘K追遠,民德歸厚矣”,良好的家風家教就在這個過程中口口相傳、代代傳承,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一個人的成長成才,一個黨員干部的律己修身,如果受到好的家風家教的熏陶,就更能懷有敬畏之心,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相反,如果不注重家風建設,就可能扣不好人生的第一??圩印?/p>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焙⒆觽儚难姥缹W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說的“愛子,教之以義方”“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摘編自姜林《把家風建設融入傳統節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體現中華文化傳統的家規家訓的所有內容,至今仍然具有獨特價值和現實意義。B.古代家訓家規始作者多是文化名人或有名的官員,這些家訓家規影響較為廣泛。C.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理念中,齊家是治國的前提,治國是齊家的目的。D.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反之,有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家教。B[解析]

A.“家規家訓的所有內容”擴大范圍,有些個別內容屬于封建糟粕。C.“治國是齊家的目的”于文無據。D.“有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家教”這種反推有些武斷。2.根據上述三則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古代家規家訓是豐厚的思想文化資源,如能將其中富有營養的內容與新時代鄉規民約相結合,將能發揮教化引導作用。B.今天的領導干部要想管好家庭、管好子女,就不能不借鑒融入古代士大夫治家理想的嚴謹家規、樸厚家風和嚴正家教。C.家訓家規是有形的規范,是具體訓導;家風則是無形的傳統,是一種文化。家規家訓的傳承與發揚,促使了家風的形成。D.一個家庭注重家風建設與否,會影響到子女成長,扣不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其家庭往往是在家風建設上出了問題。B[解析]

“就不能不”表述絕對化。3.下列不能充分體現材料二中“整齊門內”宗旨的一項是(

)(3分)A.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吨熳蛹矣枴稡.父子和而家不敗,兄弟和而家不分?!对鰪V賢文》C.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都艺]要言》D.蠶家屋宇低隘,于炙簇之際,不可不防火?!对鲜婪丁稢[解析]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屬于“提撕子孫”的宗旨。4.材料二運用的主要論證方法是什么?請簡要分析。(4分)[答案]

例證法。(1分)①以司馬光《家范》和陸九韶《家制》為例,論述古代士大夫的治家理想和其現實意義;(1分)②以張之洞的家訓和金華胡氏家訓為例論述古代家訓強調道德修養,推崇忠孝節義,尊尚禮義廉恥;(1分)③以《顏氏家訓》為例論述古代家訓的宗旨。(1分)(答引用論證法最多給2分)5.結合材料三和現實生活,概括中學生過春節時如何做才能體現良好家風。(寫出6點)(6分)[答案]

①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②孝敬長輩,給長輩拜年。③陪著家人一起守歲看春晚。④貼春聯和窗花。⑤祭祖。⑥做家務。⑦敬愛哥哥姐姐(或:禮讓弟弟妹妹)。(每點1分,任選六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6~9題。論琴帖張曉林

錢穆父的書法墨跡,今天能見到的,應是寥寥無幾了。以致研究北宋書法的理論家們,幾乎無一例外地把他給忘卻,這讓人感到遺憾。因為北宋一個時期的許多書家,有的后來成為書法史上的重要人物甚至巨匠,都或多或少與他扯上一些關系。

米芾和黃庭堅是“宋四家”里的人物,中國書法因他們而燦爛了許多。然而,在“黃米”的書法面臨突圍的關鍵時期,是錢穆父及時點撥了他們,才使得他們順利地攀上了書法藝術的巔峰。

那是一個初春的黃昏,蘇軾、錢穆父、黃庭堅吃過齋飯,都來了雅興,在寶梵寺的東廂房揮毫賦詩。黃庭堅寫了幾張草書,其中兩三張寫的是蘇軾新作的小詩。黃庭堅很虔誠地向蘇軾請教筆墨的得失。蘇軾微笑著,一連串地說:“好,好,魯直草書當世無人能比。”

錢穆父在一旁咳了一聲,說:“魯直的草書寫俗了?!秉S庭堅大感突兀,因為他向來把“俗”列為書法最大的敵人。他不禁問:“哪一點俗了?”

錢穆父微笑。說:“不是哪一點哪一畫俗了的事。”他忽然問黃庭堅:“你一定沒有看過懷素草書真跡?”

黃庭堅默然。

若干年后,黃庭堅被貶涪陵,在一個姓石的鄉紳家里第一次見到了懷素的草書真跡《自敘帖》。一見之下,黃庭堅對自己草書原有的自信猶如疾風中的破屋幾乎坍塌。他這才打內心深處佩服錢穆父對于書法的見解和他那絕塵脫俗的品格。

黃庭堅寄宿在石姓鄉紳家里,廢寢忘食地臨摹《自敘帖》,幾乎到了入魔的境地。

米芾四十歲以前,以集古字為能事,所摹前人法帖幾能亂真。有一次,米芾去拜訪錢穆父,談論到自己的書法,不由面露自得之色。

錢穆父及時給他潑了一瓢冷水。錢穆父說:“你書法里都是別人的東西,要有自己的東西才行!”

米芾立即感到如醍醐灌頂,額頭有大粒的汗珠滴落。自此,米芾書風大變。

“黃米”這兩個北宋書壇的巨匠,都這么相似地接受過錢穆父的指點迷津,錢穆父在書法上的修為與參悟,就不需要花費筆墨去渲染了。

早些年,錢穆父任開封府尹時,曾向歐陽修請教書法之事。那一天,歐陽修在書房接見了錢穆父,叫家仆沏一壺蔡襄送來的小龍團招待他。錢穆父說:“年輕的時候學書法,極普通的筆,極普通的紙,覺得技法掌握得很快,也感到很有情趣;現在練習書法,筆是徐堰筆,墨是李廷墨,全都是佳制,但覺得在書藝上總是裹足不前,達不到心中所期望的境界?!睔W陽修斟上茶,茶的清香很快充溢了書房。歐陽修說:“今天不談書法。”歐陽修又說:“我想給你講個故事?!?/p>

于是,歐陽修就給錢穆父講了一個關于琴的故事。

歐陽修說:“我做夷陵令的時候,朋友送我一張琴,那是一張普通的琴。政事之余,我攜著這張琴,去青山綠水間,彈琴以遣興。琴雖普通,但琴音清越,超塵脫俗,其樂趣無窮?!?/p>

歐陽修啜了一口茶,接著說:“后來,我在京城做舍人的時候,得了第二張琴。這是一張張粵琴,和第一張比,名貴多了。隔幾年,我做了學士,得到了一張雷琴,這可是盛唐四川造琴名家雷氏的作品,屬琴中珍品。說也怪,得到張粵琴的時候,還有一點彈琴的興趣,但已經找不到彈第一張琴時的快樂了。到了第三張琴,雖說珍貴無比,可一點彈琴的興致都沒有了?!?/p>

錢穆父很奇怪,問:“什么原因呢?”

歐陽修低嘆一聲,說:“為俗務所累吧。”

錢穆父告別的時候,歐陽修已把剛才的話抄錄下來。他對錢穆父說:“送你吧,或許有點用處?!?/p>

回到府上,錢穆父再三展讀歐陽修所送的《論琴帖》。慢慢地,思緒的窗戶透進了陽光。

歐陽修看似論琴,其實是在論人啊!官做得越大,名利場也就越大,誘惑也就多起來。心靜不下來了!樂在于心,心中無樂了,琴再好,又怎么能彈出快樂呢?

錢穆父忽然大悟。書法何嘗不是如此!琴法即書法,書法即琴法,自然界萬物一理啊。(選自《2015小小說年選》,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如果沒有錢穆父的及時點撥,黃庭堅和米芾就不可能攀上書法藝術的巔峰,從而名列“宋四家”。B.“黃庭堅默然”,意味著他沒有看過懷素草書真跡;同時,也表現他暗自發誓努力讓字擺脫俗氣。C.錢穆父練習書法經歷了從有情趣到裹足不前的過程,歐陽修直接為他指點迷津,讓他恍然大悟。D.徐堰筆、李廷墨是上乘筆和墨,張粵琴、雷琴是名貴琴,但它們在書法和琴法中不起決定作用。D[解析]

A.“如果……,就不可能……”表述絕對化。B.“表現他暗自發誓努力讓字擺脫俗氣”錯,一方面,“他向來把‘俗’列為書法最大的敵人”,即他不認為自己的書法俗氣,對錢穆父的評價不以為然;另一方面,后來見到懷素《自敘帖》后,“才打內心深處佩服錢穆父對于書法的見解和他那絕塵脫俗的品格”。C.“直接”錯,歐陽修以論琴法來論書法,屬于暗示,是間接。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小說前兩段沒有直接進入錢穆父等人的故事情節,而是概括地敘述介紹,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B.“額頭有大粒的汗珠滴落”,這處細節描寫形象地表現出米芾被錢穆父指出問題后的慚愧心理。C.小說中沏茶、啜茶的情節看似閑筆,其實頗有深意,暗示茶道與琴法、書法的相通,豐富了主題。D.由于小說講述的是文人之間的雅事,因此,無論是敘述語言還是人物語言,都有一種書卷氣息。C[解析]

“頗有深意,暗示茶道與琴法、書法的相通,豐富主題”屬于對文本過度解讀。8.如何理解小說最后說的“琴法即書法,書法即琴法”?(4分)[答案]

①琴法和書法雖屬于不同的藝術形式,但它們的原理有相通之處。(1分)②琴能不能彈好,字能不能寫好,關鍵是操琴之人和寫字之人的心態,如果為俗務所累,不能專心于琴書,就彈不好琴,寫不好字。(3分)9.錢穆父在小說中具有怎樣的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答案]

①情節上:錢穆父將黃庭堅、米芾習書之事和歐陽修贈《論琴帖》之事串聯起來,起到了線索作用。②人物上:從正面襯托歐陽修對琴法和書法的深刻認識。③主題上:結尾通過錢穆父對《論琴貼》的領悟,表現了小說主題。(每點2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況鐘,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書呂震奇其才薦授儀制司主事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稱職會蘇州等九府缺皆雄劇地命部、院臣舉其屬之廉能者補之。鐘用尚書蹇義薦,擢知蘇州,賜敕以遣之。蘇州賦役繁重,豪猾舞文為奸利,最號難治。鐘乘<zzd>傳</zzd>至府。初視事,群吏環立請判牒,鐘佯不省。左右顧問,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謂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詰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強我行;若輩舞文久,罪當死。”立棰殺數人,盡斥屬僚之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當是時,屢詔減蘇、松重賦。鐘與巡撫周忱悉心計畫,奏免七十余萬石。凡忱所行善政,鐘皆協力成之。所積濟農倉粟歲數十萬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間雜辦及逋租。其為政,纖悉周密。嘗置二簿識民善惡,以行勸懲。又置通關勘合簿,防出納奸偽。置綱運簿,防運夫侵盜。置館夫簿,防非理需求。先是,中使織造采辦及購花木禽鳥者踵至??ぷ粢韵?,動遭<zzd>笞</zzd>縛。而衛所將卒,時凌虐小民。鐘在,斂跡不敢肆,雖上官及他省過其地者,咸心憚之。鐘雖起刀筆,然重學校,禮文儒,單門寒士多見振贍。有鄒亮者,獻詩于鐘。鐘欲薦之,或為匿名書毀亮。鐘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绷⒆嘀?,召授吏、刑二部司務。初,鐘為吏時,吳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為吏部司務,遇鐘有恩。至是鐘數延見,執禮甚恭,且令平思忠二子給侍,曰:“非無仆隸,欲籍是報公耳?!彼贾壹宜刎?,未嘗緣故誼有所干。人兩賢之。鐘嘗丁母憂,郡民詣闕乞留,詔<zzd>起復</zzd>。正統六年,秩滿當遷,部民二萬余人,走訴巡按御史張文昌,乞再任。詔進<zzd>正三品</zzd>俸,仍視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節選自《明史·況鐘傳》,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初以吏事尚書/呂震奇其才/薦授儀制司主事/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稱職/會蘇州等九府缺/皆雄劇地/B.初以吏事尚書呂震/奇其才/薦授儀制司主事/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稱職/會蘇州等九府缺/皆雄劇地/C.初以吏事尚書呂震/奇其才/薦授儀制司主事/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稱職/會蘇州等九府缺/皆雄劇地/D.初以吏事尚書/呂震奇其才/薦授儀制司主事/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稱職/會蘇州等九府缺/皆雄劇地/B[解析]

“初以吏事尚書/呂震奇其才”貌似斷得正確,但在傳記敘事方式上,往往省略主語;如按此斷法,則尚書與呂震并非一人,那么“事尚書”和“奇其才”之間就出現斷層。因此,不如“初以吏事尚書呂震/奇其才”更合情合理?!暗垡钥な囟?不稱職”,這個斷法同樣貌似可通,但聯系下文“會蘇州等九府缺”,就出現自相矛盾的問題。因此,用“多”修飾“不稱職”,“帝以郡守多不稱職”看作一件事更合乎邏輯。據此排除A、C、D項。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傳,驛站提供的車輛。驛站,古代供傳遞軍事情報的官員在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B.笞,古代用竹板或荊條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罰,鞭笞、笞杖、捶笞等均為同類刑罰。C.起復,古時官員服父母喪守期未滿即應召就職,明清時指服父母喪期滿后重新復職。D.正三品,古代官職分為九品,由正一品到從九品,共十八級,明代知府為正七品官。D[解析]

“明代知府為正七品官”錯,明代知縣為正七品官,俗稱七品芝麻官。明代知府一般為正四品或從四品官。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況鐘頗有智謀,處事雷厲風行。他剛到蘇州任職,以佯作不通公務文牒觀察考驗公府的屬吏,結果屬吏蒙騙他,他痛斥這些屬吏,還殺雞駭猴,以儆效尤。B.況鐘體察民生,減輕百姓負擔。他和巡撫周忱精心計劃,奏免賦稅七十余萬石;積累的救濟農民和存儲的糧食每年有幾十萬石,賑災之外還代交民間雜賦。C.況鐘為政有方,壞官為之收斂。他心細周密,制定了許多可行的辦法,那些恣意妄為的外戚和欺凌百姓的官兵,在況鐘治下都因畏懼而收斂行跡不敢放肆。D.況鐘知恩圖報,善待恩人親屬。早年,他曾蒙受吳江人平思忠之恩;現在,他感念恩人,多次請見,恭敬執禮,并安排平思忠兩個兒子在自己手下做點事。C[解析]

“外戚”錯,應為內廷的使者,多指宦官。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

蘇州賦役繁重,豪猾舞文為奸利,最號難治。(4分)[答案]

蘇州地區賦役繁重,豪強猾吏舞文弄墨來謀取利益,因此號稱最難治之地。(“舞文”“為奸利”“號”各1分,句意1分)(2)

嘗置二簿識民善惡,以行勸懲。(4分)[答案]

他曾設置兩本簿籍記錄鄉民的善惡,用來進行勉勵和懲罰。(“置二簿”“識”“勸”各1分,句意1分)14.況鐘為什么極力推薦鄒亮?(3分)[答案]

①從“獻詩于鐘”來看,鄒亮是一介貧寒儒生。②況鐘“重學校,禮文儒”,樂于幫助貧寒儒生。③有人匿名詆毀鄒亮,這就使況鐘更加堅定了向朝中舉薦鄒亮的決心。(每點1分)【參考譯文】

況鐘,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為尚書呂震屬吏,呂震對他的才能感到驚異,推薦授予他儀制司主事之官。宣德五年,明宣宗因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稱職,又正逢蘇州等九府缺少知府,這九府都是重要難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薦廉正有能力的下屬官吏補各府之缺。況鐘因尚書蹇義舉薦,升任蘇州知府,宣宗特賜誥敕而派遣他前往。蘇州地區賦役繁重,豪強猾吏舞文弄墨來謀取利益,因此號稱最難治之地。況鐘乘驛站車來到蘇州府。他剛到任辦公時,群吏圍立在四周請他寫下判牒,況鐘裝作不懂。向左右請教詢問,一切按照屬吏的意圖去辦。群吏大喜,說知府愚昧,好欺騙。過了三天,況鐘召集群吏責問他們道:“之前某件事應該辦,你們阻止我;某件事不該辦,你們卻強行讓我去做;你們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該處死。”當即下令打死幾個人,將貪婪、暴虐、庸暗、懦弱的屬僚都痛斥一番。全府上下大為震動,全都奉法行事。在這時,(朝廷)多次下詔減輕蘇州、松江的重賦。況鐘和巡撫周忱精心計劃,奏免賦稅七十余萬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況鐘都協助大力辦成。所積累的救濟農民和存儲的糧食每年有幾十萬石,除用來賑濟災荒之外,還用來代交民間雜賦和拖欠的租賦。況鐘為政,細心而且周密。他曾設置兩本簿籍記錄鄉民的善惡,用來進行勉勵和懲罰。又設立通關堪合簿,防止進出時行奸作偽。設立綱運簿,防止運夫偷盜侵沒。設立館夫簿,防止無理的需求。這之前,太監奉使織造采辦和購求花木禽鳥的接踵而至。府中僚佐以下官吏,動不動便遭他們綁打。又有衛所將士軍卒,時常欺凌百姓。況鐘到任后,都收斂行跡不敢再放肆,即使是上級官員和經過蘇州的其他省的官吏,也都從心里對況鐘有所畏懼。況鐘雖然出身于刀筆吏,卻重視學校教育,禮敬文人儒士,貧寒之家的讀書人多有受到他幫助的人。有個叫鄒亮的人,獻詩給況鐘。況鐘想要推薦他,有人寫了匿名信詆毀鄒亮。況鐘說:“這是想讓我更快地幫鄒亮成名罷了。”當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鄒亮吏、刑二部司務。當初,況鐘為吏員時,吳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員起家,任吏部司務,對況鐘有恩。在這時候況鐘多次請見,對他非常恭敬地執行禮節,并且讓他的兩個兒子到自己屬下做事,說:“并非我沒有仆役,而是想借此報答您罷了?!逼剿贾壹乙幌蜇毢?,從來沒有因(和況鐘有)舊交情而(對他)有所求取。人們稱贊他們兩人都是賢德之人。況鐘曾遭母喪,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請求他留任,(朝廷)下詔命他戴孝復職留任。正統六年,況鐘任期已滿應當升遷,府中百姓二萬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張文昌處訴說,請求讓況鐘繼續任職。英宗下詔進況鐘食正三品俸祿,仍然留任知府。次年十二月,況鐘死于任上。(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15~16題。登池上樓(節選)(南朝)謝靈運①初景革緒風②,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③,萋萋感楚吟④。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操豈獨古,無悶⑤征在今。【注】①謝靈運:南朝詩人,因卷入劉宋權力斗爭的旋渦,引起猜忌,于永初二年被貶永嘉。久病,次年春始愈。本詩即為此時所作。②緒風:殘冬余風。③豳歌:《詩經·豳風·七月》中有“采蘩祁祁”描寫春景之句。④楚吟:《楚辭·招隱士》中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句。⑤無悶:語出《周易·乾卦》,意為大德之人,避世而無所煩擾。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起始兩句“初景”與“緒風”、“新陽”與“故陰”,兩兩相對,體現了一天之中的冷暖變化。B.化用《詩經》和《楚辭》中描寫春景的詩句,既表達了感傷情懷,又暗寓了隱居的想法。C.選擇離群索居的隱居生活,枯索無味,難以安心,詩人雖有些疑慮,但最終沒有動搖。D.全詩通篇多用對仗句,結構勻整;疊音詞的使用,強化了描寫效果,也增強了韻律感。[解析]

“體現了一天之中的冷暖變化”錯,應為“體現了冬春之交的季節特點”。A16.“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謝靈運自認為這兩句“有神助,非我語也”,請分別從寫景與抒情的角度進行賞析。(6分)[答案]

①寫景角度:池塘邊的草得到池水的滋潤,復蘇得早,生長得快,有欣欣向榮的生氣;柳枝上剛剛遷徙來的鳥兒在鳴叫。作者通過捕捉自然界典型、細微的變化,動靜結合,表現了初春的特征。(3分)②抒情角度:通過描寫富有生機的初春景色,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病后初愈的愉快心情。(3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詩歌的本質是對生命的豐富情感的抒發。李白寧可被賜金放還,也不攀附權貴,豪情壯志,大聲疾呼(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夢游天姥吟留別》),活得灑脫豪放;陶潛辭官歸隱,如羈鳥出籠,池魚思淵,一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歸園田居》)充分表達了他重返田園、獲得自由的喜悅;白居易謫居潯陽,偶遇琵琶女,發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的感慨,抒發同病相憐的哀傷。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每空1分,有錯別字不得分)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山里的太陽醒得早,.

.①.

.。下午四點以后,太陽就開始在山巒間東躲西藏,并且不停地抖動著巨大的紅綢布,玩魔術般的將群山瞬間罩在下面。那一抹抹的晚霞,不斷變化著各種瑰麗的顏色,涂抹在山村的屋舍上,都是溫馨柔美、繾綣纏綿的,這時即使再冷峻的巖壁也會把持不住,露出幾分溫柔來。夜幕墜落,寂靜如水,臨窗而臥,與星星對視,你會發現在這山里:天,格外清凈疏朗;月,非常淡雅明亮。這時你靜聽泉水噴涌的咕咕聲,微風從山上的林中吹下來,有口哨一樣的尖響,細碎的樹葉發出流水般的聲音,來來回回,不止不息。一覺醒來,向你微笑著的還是那輪朝霞簇擁、笑臉盈盈的紅日。

到朝陽這個地方,看山如讀書,一天能看到的只是封面,.

.②.

.,是要看一年的。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3分)A.擬人

比喻

對偶

B.擬人

比喻

借代C.借代

對偶

夸張

D.夸張

通感

擬人A[解析]

文中沒有借代、夸張、通感這幾種修辭手法。19.如果將文中的第二人稱改為第一人稱好不好?為什么?(4分)[答案]

不好。(1分)運用第二人稱,作者就像導游,與讀者交談,引領讀者身入其境,拉近了文章與讀者的距離,使讀者產生一種親近感。(2分)第一人稱則會讓讀者沒有代入感,達不到這種效果。(1分)20.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困得也早要領略內容的精妙(4分,每處2分)21.下面文段有四處語言表達有問題,請指出有問題句子的序號并作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4分)

①在貫華堂刻本七十一回《水滸傳》中,②金圣嘆關于四處寫雪文字皆批注“寫雪妙絕”,予以高度褒賞。③然而,他并沒提及到“妙絕”的具體原因。④揆情度理,大體有二:⑤一是烘托天氣惡劣,寫出林沖生活環境的險峻、生存的艱難,渲染一層悲壯的氣氛;⑥二是故事情節發展,為林沖忍無可忍、手刃四兇,被逼上梁山作鋪墊。⑦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金圣嘆褒賞四處雪景描寫,更多地著眼于作者行文運思、謀篇布局的苦心經營,⑧所以在這個層面上,兩個“緊”字與前文的“紛紛揚揚”及后文的“猛”字獲得了同等的評價,⑨并沒有予以更多關注。[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