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級會計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1頁
2020級會計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2頁
2020級會計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3頁
2020級會計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4頁
2020級會計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級會計信息管理專業

人才培養方案

2021年6月二次修訂版

目錄

一、專業名稱及專業代碼............................................................................1

二、培養目標.............................................................................................1

三、入學基本要求......................................................................................1

四、基本修業年限......................................................................................1

五、職業面向.............................................................................................1

六、培養規格.............................................................................................2

七、課程設置.............................................................................................3

(一)公共基礎課程............................................................................3

(二)專業課程...................................................................................3

八、教學進程總體安排...............................................................................5

(一)各學期教學環節安排..................................................................5

(二)專業教學進度計劃表..................................................................6

(三)教學學時分配表.......................................................................11

九、師資隊伍...........................................................................................11

(一)隊伍結構.................................................................................11

(二)專業帶頭人..............................................................................11

(三)專任教師.................................................................................11

(四)兼職教師.................................................................................12

十、教學條件...........................................................................................12

(一)教學設施.................................................................................12

(二)教學資源.................................................................................12

十一、質量保障和畢業要求.......................................................................13

(一)質量保障.................................................................................13

(二)畢業要求.................................................................................14

十二、附錄..............................................................................................15

十三、其他說明........................................................................................18

2020級會計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專業名稱及專業代碼

會計信息管理(530304)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

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創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數據庫、大智移云以

及企業管理和會計核算、監督、預測、決策、分析、控制、評價等基本知識和技

能,面向會計、審計及稅務服務行業的會計職業崗位群,能夠應用現代信息技術

進行業務財務數據收集與整理、業務財務數據挖掘與分析、業務財務信息可視化

呈現與報告、會計信息系統運用與維護等崗位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三、入學基本要求

中等職業學校畢業、普通高級中學畢業或具備同等學力

四、基本修業年限

三年

五、職業面向

專業職業面向情況如“表1”所示。

表1會計信息管理專業職業面向一覽表

所屬專業大類(代碼)A財經商貿大類(53)

所屬專業類(代碼)B財務會計類(03)

咨詢與調查(724)

對應行業(代碼)C

會計、審計及稅務服務(7241)

會計專業人員(2-06-03-00)

主要職業類別(代碼)D審計專業人員(2-06-04-00)

稅務專業人員(2-06-05-00)

主要崗位:會計、審計、稅務

技術領域舉例:

企業會計信息管理

主要崗位(群)或技術領域舉例E業務財務數據收集與整理

業務財務數據挖掘與分析

業務財務信息可視化呈現與報告

會計信息系統運用與維護

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初級)

職業類證書舉例F審計專業技術資格證(初級)

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

1

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

財務共享服務職業技能等級證

六、培養規格

本專業學生應在系統學習本專業知識并完成有關實習實訓基礎上,全面提升

素質、知識、能力,掌握并實際運用崗位(群)需要的專業核心技術技能,總體

上須達到以下要求。

1.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深

厚的愛國情感和中華民族自豪感;

2.能夠熟練掌握與本專業從事職業活動相關的國家法律、行業規定,掌握信

息安全、環境保護、安全防護、質量管理等相關知識與技能,了解中國會計文化,

遵守職業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具備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3.掌握支撐本專業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必備的思想政治理論、中華優秀傳統文

化、應用文寫作、經濟應用數學、外語(英語等)等文化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的

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具備職業生涯規劃能力;

4.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溝通合作能力,具有較強的集

體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學習一門外語(英語等)并結合專業加以運用;

5.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會計核算、經濟管理、財務分析等方面的專業基礎理

論知識,具體包括:

(1)掌握經濟、統計、財政金融、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

(2)掌握會計核算、成本計算、成本管理、稅費申報與管理、管理會計、財

務分析、企業內部控制等理論知識;

(3)掌握大數據技術、數據庫技術等基礎知識;

(4)掌握社會審計與內部審計等基礎知識。

6.掌握本專業技術技能,具有相關的業務處理能力或實踐能力,包括:

(1)掌握經濟業務審核、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技術技能,具有應用智能

化財務系統進行會計核算與監督的能力;

(2)掌握應用、維護會計信息系統的技術技能,具有熟練運用會計信息系統

進行業務處理和項目管理的能力;

(3)掌握業財一體化設計的技術技能,具有熟練運用會計信息系統進行業務

財務流程、內容和制度一體化設計能力;

(4)掌握各種稅費申報與管理的技術技能,具有熟練運用智慧稅務管理系統

進行稅費的申報、稅務風險管控以及籌劃的能力;

(5)具有運用管理會計的基本方法和工具進行資金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

理、績效管理的基本能力;

(6)具有撰寫財務與成本分析報告的能力,應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業務財務數

據收集、清洗、整理、挖掘和可視化輸出的能力;

(7)具有運用內部控制方法和技術,識別企業風險、實施內部控制的能力;

(8)具有收集整理審計證據和有關審計信息,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協助審計

人員編制審計報告的審計工作能力。

7.具有適應產業數字化發展需求的基本數字技能,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

專業信息技術能力,基本掌握會計職業領域數字化技能;

8.具有探究學習、終身學習能力,具有整合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

2

解決問題的能力;

9.掌握基本身體運動知識和至少1項體育運動技能,達到國家大學生體質測

試合格標準,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衛生習慣和行為習慣;具備一定的心理調適

能力;

10.掌握必備的美育知識,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審美能力,形成至少1項

藝術特長或愛好;

11.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精神,熱愛勞動人民、珍惜

勞動成果、樹立勞動觀念、積極投身勞動,具備與本專業職業發展相適應的勞動

素養、勞動技能。

七、課程設置

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

(一)公共基礎課程

本專業將思想道德與法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形勢與政策、心理健康教育、體育與健康、勞動教育、軍事理論與軍訓、創新創

業教育、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大學英語、經濟應用數學、信息技術基礎列為公

共基礎必修課程。將“四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教育、財經應用文

寫作、藝術等列為公共基礎選修課程。

(二)專業課程

專業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并涵蓋實訓等

有關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以下內容:

1.專業基礎課程

本專業設置6門專業基礎課程。包括:統計基礎、經濟法基礎、商業倫理與

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管理會計基礎、納稅實務。

2.專業核心課程

本專業設置8門專業核心課程。包括:企業財務會計、智能化成本核算與管

理、會計信息化、財務大數據分析、EXCEL財務應用、財務管理、ERP應用、

業財稅一體化應用。

專業核心課程主要教學內容與要求如表2

表2專業核心課程主要教學內容與要求

序專業核心

典型工作任務描述主要教學內容與要求

號課程

本課程主要學習財務會計概

設置會計崗位、會計科目、會

念;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計憑證、會計賬簿;設計會計

收入、費用、利潤等會計要素

處理程序;基于云財務平臺,

企業財務核算方法和賬務處理程序運

1準確進行會計要素的確認、計

會計用;財務會計報告編制;利用

量和報告,運用智能財務系統

智能財會實訓室開展虛擬仿真

熟練進行會計憑證審核與編

實訓;挖掘思政元素,發揮課

制、賬簿登記以及報表編制。

程思政育人功能。

3

序專業核心

典型工作任務描述主要教學內容與要求

號課程

運用智能化成本核算系統完本課程主要學習智能化成本核

成以下工作:審核企業成本支算系統認知;成本核算原則和

出;進行材料費用、人工費用、程序;要素費用歸集和分配;

智能化成

制造費用等的歸集和分配,及產品成本計算方法;

2本核算與

時提供成本信息;編制成本計成本報表編制;成本分析與控

管理

劃和成本報表;編制成本分析制;利用智能財會實訓室開展

報表,對異常情況進行判斷和虛擬仿真實訓;挖掘思政元素,

提出改進建議。發揮課程思政育人功能。

依托信息系統完成以下工作:

業務流程及流程參數設置,流本課程主要學習會計信息系統

程權限配置;財務、業務期初的操作:初始化設置與設計;

數據維護及稽核;總賬、應收期初數據維護;業務流程實施;

會計信息

3應付、固定資產等業務處理;財務處理;業務處理;

合同、采購、銷售等業務處理;稅務業務管理;期末業財賬務

增值稅等稅費處理;期末業處理;挖掘思政元素,發揮課

務、賬務處理、財務報表編制程思政育人功能。

分析。

本課程主要學習財務大數據分

投資者角度財務分析及報告析基礎知識;企業投資、采購、

撰寫;經營者角度財務分析及生產、資金、銷售、費用、利

報告撰寫;資金分析與預測及潤等多維度可視化呈現及分

財務大數

5報告撰寫;銷售分析與預測及析;分部分析及總體分析報告

據分析

報告撰寫;費用分析與預測及報告撰寫;利用財務大數據實

報告撰寫;其他財務數據的分訓室開展虛擬仿真實訓;挖掘

析及報告撰寫。思政元素,發揮課程思政育人

功能。

本課程運用Excel制作財務單

應用Excel進行數據分析、解據和統計表、制作會計賬務表

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將單、會計記賬、進銷存管理、

EXCEL財Word與Excel相結合,使財務往來賬務處理、員工工資管理、

6

務應用數據更加精準,工作更加輕松固定資產管理、月末賬務處理、

方便;運用數據透視圖表分析會計報表、財務分析以及打印

功能完成財務中的各項工作。工作表表單等內容;挖掘思政

元素,發揮課程思政育人功能。

進行資金管理,對資金使用預本課程主要學習企業資金需要

測;進行資金籌集并核算資金量預測,負債資金籌集、權益

成本;分析影響因素,計算項資金籌集,核算資本成本確定

目投資決策指標,進行投資決資本結構,運用投資項目評價

7財務管理

策分析;進行日常資金營運管方法、證券投資方法,營運資

理;進行利潤管理和資金分本管理、資金分配管理。挖掘

配;編制各類管理報表、優化思政元素,發揮課程思政育人

內控管理和企業的流程。功能。

4

序專業核心

典型工作任務描述主要教學內容與要求

號課程

本課程主要學習財稅調研程

通過對企業財稅調研,利用財序,財稅調查數據處理與調查

稅信息化分析工具和財務分報告的撰寫;運用財稅分析工

業財稅一

8析指標,對企業業財稅管理進具進行財務與稅務分析;對企

體化應用

行優化,同時提出政策性建業財稅管理進行優化,撰寫企

議。業業財稅分析報告。挖掘思政

元素,發揮課程思政育人功能。

3.專業拓展課程

包括:網絡基礎、RPA財務機器人應用、Python基礎、財務共享、審計信

息化、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中國會計文化、經濟學原理、智能預算管理、智能

績效管理、大數據風險管理、出納實務、稅收管理、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財

政金融基礎、市場營銷、企業管理。

八、教學進程總體安排

(一)各學期教學環節安排

各學期教學環節安排表(以周為單位)見表3所示

表32020級會計信息管理專業各學期教學環節安排表(以周為單位)

教學入學軍事實習勞動期末學期

學年學期綜合跟崗頂崗

周數教育訓練報告實踐考核總周數

實訓實習實習

11612120

219120

319120

41621120

5018220

6018220

合計701221818414120

5

(二)專業教學進度計劃表

會計信息管理專業教學進度計劃表見表4所示:

表42020級會計信息管理專業教學進度計劃表

學時各學期周學時考核

課程課程課程學第一學年第二學年第三學年

課程名稱理論實踐考考備注

類別編號編碼分學時一二三四五六

教學教學試查

1619191600

毛澤東思想和中

17100014國特色社會主義46452124*

理論體系概論

27100023思想道德與法治45739183*

16學時,計1學分,

37100032形勢與政策23828102*計入周課時,計入總

課時,上8周。

《軍事理論》課程為

共必

平臺通識課,不計入

基修46100192軍事理論232320*

周課時,計入總課時,

礎課

計2學分。

課程

《軍事技能訓練》課

程為軍訓,計2學分,

5軍事技能訓練22w02w2w*

不計入周課時,不計

入總課時。

65100033大學英語13484803*

75100063大學英語24575433*

86100012體育與健康123210222*

96100022體育與健康223810282*

6

106100030體育單項23810282*

115100042心理健康教育23816222*

第4學期開設,以講

職業教育與就業座形式授課,計1學

128130022116160*

指導分,計入總課時,不

計入周課時。

《勞動教育》分為三

部分完成,其中第1

16160*學期線下理論課程,

16學時,計1學分,

計入周課時,計入總

課時,上8周;第2

138130012勞動教育31w1w1w*學期勞動實踐為1周,

計1學分,不計入周

課時,不計入總課時;

線上平臺課程勞動通

論,16學時,計1學

16160*

分,不計入周課時,

不計入總課時。

142210112信息技術基礎23214182*

小計3652236116111104000

12100033經濟應用數學13484803*

選22100043經濟應用數學24575433*

修35100012國學經典23220122*

課4.社交禮儀;5.藝術欣賞;6.麥稈畫4-12為線上選修課,

程制作工藝;7.中華優秀傳統文化;4*每門課1個學分,不

8.創新創業教育;9.四史;10.國家計入總課時。學生需

7

安全教育11.有效溝通技巧;12.財要選修4門,計4學

經應用文寫作分。

小計1313712215330200

合計4865948317614134200

14210053統計基礎23818202*

專24214012經濟法基礎2383082*

業商業倫理與會計

312100262242404*

基職業道德

礎41210036會計基礎69654426*

課51220094管理會計基礎46436284*

程61220054納稅實務46430344*

小計203241921321048000

11220046企業財務會計711460546*

專智能化成本核算

2122021223814242*

業與管理

課專31220114會計電算化34824243*

程業41220102財務大數據分析46412524*

核EXCEL財務應

5122023223812262

心用*

課61220084財務管理57630464*

程71220194ERP應用46424404*

業財稅一體化應

8121003646424404

用*

小計325062003060861500

專11230152網絡基礎23212202*

業21230174RPA財務機器人57624524*

8

拓應用

展31230183Python基礎45718393*

課41230194財務共享46424404*

程51230083審計信息化34820283*

風險管理及內部

6122015434824243*

控制

7.中國會計文化8.經濟學原理9.審

7-18為線上選修課,

計基礎10.智能預算管理11.智能績

每門課計1個學分,

效管理12.大數據風險管理13.出納

2*不計總課時。學生需

實務14.稅收管理15.政府與非營利

要選修2門,計2學

組織會計16.財政金融基礎17.市場

分。

營銷18.企業管理

小計223251222032071000

綜合1240360財會商圈實訓3400402w*

實訓小計3400402w

出納崗1200202w*

費用核算崗1200202w*

往來核算崗1200202w*

跟崗1240290成本核算崗1200202w*

實習稅務核算崗2400404w*

總賬報表崗2400404w*

財務經理崗1200202w*

小計9180018018w

頂崗1240210頂崗實習10480048018w*

實習小計10480048018w

合計2270007001w1w3w3w18w18w

9

合計961855514134112122125

總計1442514997151726252527

注:學分折算規則(16個學時=1學分,實訓課程1周=1學分,非整數課程學分進行取整處理)

10

(三)教學學時分配表

教學學時分配表見表5所示:

表52020級會計信息管理專業教學學時分配表

理論學實踐學學時小占總學

序號項目總學時

時時計時比例

公共基必修課程361161522

1礎課程選修課程1221513726%

公共基礎課程小計483176659

專業基礎課程192132324

2514

專業課專業核心課200306506

2程專業拓展課程12220332574%

專業實踐課程0700700

專業課程小計51413411855

實踐總學時(>50%)151760%

九、師資隊伍

按照“四有好老師”“四個相統一”“四個引路人”的要求建設專業教師隊

伍,將師德師風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標準。

(一)隊伍結構

學生數與本專業專任教師數比例不高于25:1,本專業由23名教師構成教學

團隊,其中2名專業帶頭人、18名專任教師、3名兼職教師,專任教師95%具有

碩士學位,雙師素質教師占比95%,教學團隊師德師風端正、結構合理、技術能

力強,大部分教師均具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和企業工作經驗,是一支年富力強、

潛心教研、學術素養好的教師隊伍,是本專業運行可靠的人力資源保障。

(二)專業帶頭人

原則上應具有本專業及財經類相關專業副高及以上職稱和較強的實踐能力,

能夠較好地把握國內外會計、金融、稅務服務行業、專業發展,能廣泛聯系行業

企業,了解行業企業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實際,主持專業建設、開展教育教學改

革,教科研工作和社會服務能力強,在本專業改革發展中起引領作用。

(三)專任教師

具有高校教師資格;原則上具有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金融、大數據

管理與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等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具有本專業理論和實踐

能力;能夠落實課程思政要求,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資源;能夠運

用信息技術開展混合式教學等教法改革;能夠跟蹤新經濟、新技術發展前沿,開

展技術研發與社會服務;專業教師每年至少1個月在企業或實訓基地實訓,每5

年累計不少于6個月的企業實踐經歷。

11

(四)兼職教師

主要從本專業相關行業企業的高技術技能人才中聘任,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

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原則上應具有中級及以上相關專業技術職稱,了解教育

教學規律,能承擔專業課程教學、實習實訓指導和學生職業發展規劃指導等教學

任務。

十、教學條件

(一)教學設施

會計信息管理專業擁有具備滿足課程教學需要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條件,

具有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優質的網絡教學環境,具有完善的校內實訓室和充

足的校外實訓、實習基地。

1.智慧教室3個

教室具備教學所必需的網絡環境、電子設備以及其他必要的基礎教學設施,

以滿足“互聯網+”現代化教學的需要。配備黑(白)板、多媒體計算機、投影

設備、音響設備,互聯網接入或WiFi環境,安裝極域教室或青鹿課堂平臺,實

現小組學習的互動投屏。具有網絡安全防護措施,安裝應急照明裝置并保持良好

狀態,符合緊急疏散要求、標志明顯、保持逃生通道暢通無阻。

2.智稅云財實訓中心4個

配置有實訓工作臺、隔斷式工位臺、計算機、憑證裝訂機、打印機、復印機、

投影設備、文件柜以及相關實訓用資料和工具。互聯網接入或WiFi環境,安裝

辦公應用、會計信息化、出納實務、財務共享、python編程、數據庫管理、RPA

財務機器人、財會商圈等課程實訓軟件。安裝極域教室或青鹿課堂平臺,實現教

師演示、小組學習、作業上傳下達的互動投屏。

3.校外實訓、實習基地

會計信息管理專業擁有校外實訓、實習基地10個,包括會計事務所、各類

企業、非營利組織和其他組織。可為學生開展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提

供業務指導和實習崗位。

4.支持信息化教學基本要求

會計信息管理專業正在積極建設會計信息管理專業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具

有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文獻資料、常見問題解答等的信息化條件。

會計信息管理專業鼓勵教師使用云班課、職教云、學習通、學銀在線等信息

化教學工具開展教學,引導鼓勵教師開發并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教學平臺,創

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學院建有學生創新創業中心,配備用于創新創業的

訓練平臺和資料。具有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文獻資料、常見問題解答等的信

息化條件。

(二)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主要包括能夠滿足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和科研等需要的教材、圖書

資料以及數字資源等。會計信息管理專業正在積極建設會計信息管理專業省級專

業教學資源庫,能夠滿足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和科研等需要的教材、圖書資料以

及數字資源等。

12

1.教材選用

本專業優先選用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教育部規劃教材、財政部規劃教材

和省(市、自治區)規劃教材,鼓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特色鮮明的專業課程校

本教材。學校建立由專業教師、行業專家和教研人員等參與的教材選用機構,完

善教材選用制度,經過規范程序擇優選用教材。

2.圖書文獻

本專業配備有關會計信息管理專業理論、技術、方法、思維以及實務操作類,

以及人文教育、專業教學相關的圖書資料和期刊,定期選購和更新相關圖書資料,

能夠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時查閱和學習,保證教師與學

生能順利獲取相關知識和信息,開展備課、學習、實訓等教學活動。

3.數字資源

本專業具備會計信息管理相關電子圖書資料庫,滿足師生在線搜索查閱學

習。具備使用陜西省高職會計信息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數字化課程教學資源的條

件,以滿足師生在線學習的需要。我院于2019年底建設會計信息管理專業省級

教學資源庫,包括會計信息管理專業等課程的相關資源,并形成會計信息化、納

稅實務、基礎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等課程的數字化課程在

線學習平臺。這些資源包括:電子教材、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文件、典型案例、

政策法規、音視頻講解、動畫、圖片庫、習題與試題庫、職業資格考試信息等。

十一、質量保障和畢業要求

(一)質量保障

1.建立專業建設和教學質量監控管理機制

學校和二級院系建立專業建設和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機制,健全專業教學質

量監控管理制度。通過調研論證,制定科學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核心

課程的教學標準,制定專業技能實訓考核標準,明確跟崗實習、頂崗實習要求。

細化和完善課堂教學、教學評價、實習實訓、畢業設計以及專業調研、人才培養

方案更新、資源建設等方面質量標準建設,通過教學實施、過程監控、質量評價

和持續改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2.完善日常教學管理機制

學校和二級院系通過完善教學管理機制,加強日常教學組織運行與管理,定

期開展課程建設水平、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建立健全檢查教案、巡

課聽課、評教評學等制度,建立與企業聯動的實踐教學環節督導制度,嚴明教學

紀律,強化教學組織功能,定期開展公開課、示范課等教研活動。

3.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